五柳先生传
教学重难点:   以帮助学生体会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为重难点。  教学设想:  以课文为基础,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加深理解。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营造氛围,指导方法  上课的两条要求:  第一,身心放松,
寓言四则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了解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  使用成语造句。  教学过程:   一、导 入  今天学习《寓言四则》,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指带有劝喻或讽刺的短小故事。我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寓言就已经盛行,先秦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优美的寓言。例如《守株待兔
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  教学重点:熟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 入  同学们,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我们应该学习和继承的优秀文化遗产。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已经学过二十多首古典诗词,其中包括13首唐诗,4首宋词,通过背诵和赏析,从中汲
马说
教 案
学 校 班 级 初二 教师
课 题 马 说 课 型 新授课 日期  
    1. 掌握本文中的文学常识, 文体知识
教 知识要 2. 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求目标 3. 掌握文中的通假字用法
说不尽的桥
说不尽的桥——领略桥文化魅力32中学 语文教师 王燕创意说明:“说不尽的桥”是八年级第三单元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前,立足于当地教学资源,发动学生利用网络等多种工具收集、整理、分析资料,促其形成个性认知并形成文字;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今中外桥建筑,本地桥特色,集
天上的街市----作者: 郭沫若
  教学目标  一、体会这首诗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二、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朗读,培养诗歌爱好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重难点  
风筝
创意说明:   从情感角度切入,说说读读,初识人物,把握情感基调,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从而带动对全篇的深入研读和领悟。有些难句除了指导学生多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外,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发问精神,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深入研读。   这篇散文诗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是多向的,
苏州园林
教学建议  一、思路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重点是段落和层次)比较清楚。通常分为三部分: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详细说明对象;结尾总结说明对象。《苏州园林》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开头两段总说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和它们的共同特征。第三至九段分说苏州园林的具体特
中国石拱桥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中国石拱桥》一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光辉成就。作者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着重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伟大创造和高超的技术水平,从而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
日本平家蟹
教学建议  一、谋篇立意  本文介绍的是生物发展、进化过程中“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作用。文章由日本平家蟹谈起,引用传奇故事,增强了文章的情趣,然后具体说明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作用,其中主要说明人工选择的作用,最后指出在漫长而复杂的生物进化过程中,正是因为人工选择和
万紫千红的花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花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情趣。课文讲述了花有各种颜色的道理,花色和昆虫的关系,以及花和人类的关系。另外作者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把事理说明白,还采用了恰当的说明方法,运用了合理的说明顺序。那么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
羚羊木雕羚羊木雕 教学目的:一、理解课文的结构和中心意思。二、指导朗读、提高朗读能力。三、掌握文中多音字和异读字的读音和意义。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结构和中心意思。2.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心意思。 教学方法:指导自读。教具:小黑板教时:1教时教学过程一、正音释义(出示小黑板)jī犄角
这不是一颗流星 第一教时这不是一颗流星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一、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弄清文章的结构;二、引导学生领会课文的中心意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指导学生正确、清楚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中心思想2.指导学生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方法:讲读、讨
这不是一颗流星 第二教时这不是一颗流星 第二教时 教学重点:分析、理解课文的二三部分,进行朗读训练。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默写词语:笨拙 偏瘫 喃喃 佳肴 轻盈 抚摩 转瞬 即逝 噌噌 二、指名分别朗读第一第二部分,要求学生把写阿婆的手的地方、写熊皮手套的地方做上记号。1.第一段中,故事发生在万人体育馆
背影 第一课时背影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1.重点字词的音和义。2.文章的结构层次。 教学过程:一、导语:亲情是一种血肉之间的感情,尊崇亲子之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朱自清的《背影》正表现了这一点。 二、导读1.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和民主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 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 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社戏 第四课时社戏 第四课时 姚孟洪 教学目的:完成书上的练习。预习与思考二、想一想课文围绕社戏叙述了哪几件事? (此题旨在让学生先熟悉一下课文内容。)参考答案: , 课文围绕着社戏叙述了下面6件事: ①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不必担心会“犯上”。 ②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狼·教案示例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生词。  2.学习记叙的顺序和结构。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教学设想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知识引路。教师要清醒地认识文言文阅读的一般规律,从整体到局部,从熟读到理解,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自己
古代英雄的石像17.古代英雄的石像叶圣陶教学目的1.理解骄傲自大的危害,培养谦虚谨慎的美德。2.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3.培养分角色朗读童话的能力。4.学习本文用对话描写,展开故事情节的特点。5.揣摩词语,学作词语卡片。重点难点1.重点:(l)分角色朗读童话。(2)学习本文的对话描写及其作用。2.难点:(l
皇帝的新装 课堂教学设计Ⅱ课堂教学设计Ⅱ一、教学目标(同“课堂教学设计Ⅰ”)二、难点、重点分析(同“课堂教学设计Ⅰ”)三、教学过程设计(一)课文鉴赏。1.由开始教学借助联想和想象的作品的教学单元,引出《皇帝的新装》(板书课题)。2.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了解作者安徒生和阅读本文应该注意之点;看注释,
皇帝的新装课堂教学设计Ⅰ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2.使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二、难点、重点分析1.依据故事的发展,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自写出了什么?分析:依据故事的发展,本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说明皇帝喜欢穿新衣服,写出故事发生的缘由。第二部分
岁月,在黄土地上流过岁月,在黄土地上流过教学目的1.反复诵读课文,理解全文的大意。2.感受文中语句的形象美和意境美。3.积累语言素材。重点难点1.重点:感受语言的形象美和意境美。2.难点:理解某些句子的含义。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指导1.朗读一遍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初步熟悉内容。2.了解下列词语
济南的冬天 课堂教学设计Ⅱ课堂教学设计Ⅱ一、教学目标1.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2.继续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描写景物的方法。3.了解本文首尾呼应的特点。二、难点、重点分析(同“课堂教学设计Ⅰ”)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自然界中美的事
春 课堂教学设计Ⅱ课堂教学设计Ⅱ一、教学目标(同“课堂教学设计Ⅰ”)二、难点、重点分析(同“课堂教学设计Ⅰ”)三、教学过程设计(一)检查预习,引入新课。由学生领读生字、拼音:润rùn 嫩nèn 眨zhǎ 晕yūu 酿niàng 巢cháo 脆cuì 蓑suō 笠lì(二)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长期任清华大学教授
春 课程教学设计Ⅰ课程教学设计Ⅰ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描绘祖国秀丽的自然风景时那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美的熏陶。2.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地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造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奋发努力的崇高理想。3.
页次:32/46 每页25 总数112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