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鼠之谜》教学设计3 一、 教学设计说明1、本单元所选的课文,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提醒人类已渐渐与自然疏离,地球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本课《旅鼠之谜》就深刻反映了人类的无限制繁衍所带来的问题。课文虽是自读课,但带给人们的反思却是深刻的。本文内容浅显,极易理解,但
《喂——出来》教学设计5 一、目标聚集1、弄懂标题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情节。3、探索本文所反映的深刻主题。4、学习科幻小说的写法。5、正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树立环保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1、本文所反映的深刻主题。2、正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树立环保意识。三、教学设想1、科学幻想是在现实基础上进行
《喂——出来》教学设计4 一、学习目的:1、简要了解微型小说和科幻小说的有关文学常识以及本文作者的基本情况。2、结合人们处理垃圾的现实情况,理解文章的主题,探讨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相统一的方法。3、养成联想和想象的习惯,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4、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常识,树立环保意识,做环保小卫士。二、 学
《喂——出来》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一、简介科幻小说科学幻想小说,简称“科幻小说”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小说”视其三要素。 作者 星新一,日本现代小说家,擅长写微型小说二、检查字词哂笑:讥
《巴金短文两篇》教学设计5 教学设想:阅读文学作品,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并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诱发学生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老师在这中间起一种引导和点拨作用,适值巴金老人百岁寿辰之际,引导学生对文学做一点积极的思考、质疑、探究,也算是一份特别的贺礼
《巴金短文两篇》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1、 扩写、续写、创写一个句子,来欣赏、感悟《日》。2、 对比阅读、分析《月》。3、 体会日月所表达的作者热情洋溢和细腻幽静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创写句子的模式来教学课文三、教学课时:二课时四、指导思想:1、
《巴金短文两篇》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 2.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2.理解作品的主题。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呖谷(y6ng) 一撮灰(cuo1) 皓月(hao4
《巴金短文两篇》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位文章诗化的语言。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蛾奔月”在文中的含义。一、 教学重难点1、品位文章诗化的语言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二、 教学方法 导学法三、 课时安排 一课时四、 课前
《巴金短文两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 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2、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4、积累有关日月的诗词。指导思想: 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课时安排:一课
《组歌》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1、朗读与细读相结合;2、篇章语义分析与自然常识讲解相结合;3、锻炼学生自由想象的能力;4、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教学重难点:对诗歌中炽热爱情的理解与祖国深情厚爱的联系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浪之歌)一、 课文导入简介诗人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
《组歌》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chi4) 祷词
《我的母亲》教案设计8 《我的母亲》教学案例教学目标:一、能力目标 理解文章,概括母亲的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容,丰富文化素养。 二、德育目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
《小石潭记》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本文的作者及背景资料. 积累文言资料 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能力目标:加强诵读能力的培养. 充分利用工具书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情感目标:理解作者悲凉凄苦的心境. 学会欣赏山水景色之美,陶冶美好的
《藤野先生》讲学稿 藤野先生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起跑线: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绯红( )发髻( )驿站( )芦荟( )芋梗汤( )( )模胡( )( )寒颤颤( )畸形( )匿名( )诘责( )教诲( )2.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给加点字注音。油光可( )
《海燕》教学设计12 公 开 课 教 案 蒙城六中 卢献红 《海 燕》 高尔基 教学目的1.理解并学习象征、烘托、对比的写作手法。2.认识海燕的象征意义。3.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4.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教学设想5.《海燕》是一首散文诗。作者以象征和对比的手法塑造了海燕的艺术形象,作
《春酒》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家醅、一马当先、挑剔、炮制、顾名思义、兴高采烈”等词的读音、词义,并学会 运用。 2.了解作者及其创作概况。 3.了解作者故乡杭州一带的新年习俗,领会文章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声传情,领会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7 教学目的 了解这篇游记描写的北方初春景物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体会白描手法和比喻的运用。 学习并归纳文言虚词“之”的用法。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积累语汇。 教学难点 生字的识记;作者写景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内容 1题目 满井,明清时期北京东北郊外的一个游览地。袁宏道于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1.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框架,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2. 反复诵读课文,欣赏品味文中语言片段。3. 在认真研读文章的前提下适当进行小型的研讨交流活动,用音乐构件的平台,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学重难点】本文是一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本文主旨.能力目标: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语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德育目标: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教学重点:本文的写作特色.教学难点: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
《海燕》教学设计11 教学目的一、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二、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三、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教学设想反复朗读,联系背景理解课文内容,细读
《海燕》教学设计10(二课时) 《海燕》教学设计
《海燕》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领会作品深刻的象征内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品的诗情、诗理和诗味,品味本文语言激越奔放强烈的特点;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对革命斗争的
《海燕》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1、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来感知课文,弄清文章深刻内涵,理解海燕这一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2、理解象征、对比、拟人、比喻手法在文中的作用3、品味文章语言。4、感受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1、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来感知课文,弄清文章深刻内涵,理解海燕这一艺术形
我这样上《两小儿辩日》 让远古的人物鲜活起来——我这样上《两小儿辩日》一、 引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基本理念。选自《列子·汤问》的《两小儿辩日》属于传统经典篇目,但它出现在新课程标准与理念统摄下的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