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教例评析 这是方伯荣老师的一个教例(详见《语文教学之友》1985年第12期) 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 以一篇时文作为课文教学的导言。教师先请一位同学朗诵这篇文章。文章点明了《岳阳楼记》的三大优点:写景好、政论好、人生观好。教师顺此带领学生进入课文。 二、读讲 把课文立意新(政论好、人生观好)与语言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难字、难词和一词多义。 2.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掌握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重难点 1.掌握难字、难词和一词多义。 2.掌握比喻的运用。教学准备 1.准备课文朗读带。 2.制作知识归类和问题思考的投影。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 2、理解文章中部分实词的活用和虚词的意义。 教学重点: 1、体会本文写景的特色。 2、对比、反衬的手法。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设想: 以读代讲,指导学生熟读课文 课前准备: 预习作业: 1、 初读课文,找出你不熟悉的字,加以解决。 2、 在解决生字的基础上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一、 品味课文清新自然、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游览时欢愉的心情,熟读成诵,从而得到美的熏陶。二、 学习细致的观察生活,准确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重点:欣赏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设想:一、课堂教学力求“激趣”,充分调动学生学
《醉翁亭记》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课始,教师定向:这节课的任务是进一步理解课文写法和内容,并背诵全文:方法是师生一起,从不同的角度归纳段意,明写法,在此中穿插背诵训练。 教例实施: 教师:大家能不能从描写、记叙的角度梳理课文脉络?在纸上写一写,试一试。 (亭外山水风光——山中朝暮四时——亭下官民同乐——宴
《醉翁亭记》授课提纲 教学目的 一、 理解本文从“乐”和“醉”中所抒发的政治理想。 二、 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色,并复习巩固骈散结合的句法。 教学设想 一、 安排两课时。 二、 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利用注释及工具书,读准字音,疏通文意,课内根据学生实际释难句。 三、 用自主参与教学法,充分利用课内时间,学生进
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阅读课文,领略我国园林的建筑美,注意体会作者简明扼要朴实的语言风格。过程与方法:两课时讲授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领略我国园林的建筑美,注意体会作者简明扼要朴实的语言风格。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录音机、磁带、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方法:讲授法、点拔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设
驿 路 梨 花(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1、 指导学生速读练习,练习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大意,分析理解课文。         2、理解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相结合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相结合的方法。教具:录音机。教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发、 质疑法、 点拨法。教学过程:一、导
《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的1、       1、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 祖国 文字的感情,培健康的审美情趣:2、    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特别地培养对语文文字的感悟能力掌握一些初步的学习方法3、 侧重在朗读中感悟,读出情感,还要求表现出作品的音乐美重点难点1、 强调朗读,
学问和智慧 教学目标:1.理解学问和智慧之间的关系。2.学习课文语言精练,生动有趣。教学重点:理解文中观点。教学难点:语言的精练。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过了《创造学思想录》,懂得了创造性思维就是“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迁
小石潭记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掌握记叙的顺序(二)能力训练点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真切的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四)美育渗透点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二、学法引导学习本文,重
《孟子》二章 教学目的 1. 正确辨析常见文言虚词、实词 2.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文言文的语感 3. 让学生认识我国古哲人的非凡才智和他们对我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贡献,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辨析重点字词句意;在朗读中继续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结构、理解课文蕴涵的思想观点 教学方法
《曹刿论战》 教学目的 一、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此文内容的论述为指导,深入钻研课文,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及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二、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三、了解判断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用法;解释“牺牲”“狱”“间”等古今异义的
20.邓稼先 教学目标1.教师应通过阅读指导,让学生充分了解传记文学的渊源和特点。2.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3.树立为国增光的远大理想。教学时间 二课时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为了保护国防科技的安全,我们的许多国防科技专家们都心甘情愿地做了无名英雄,他们长年与亲人分离,在远离人烟的荒漠中与
错过 学习目标 1.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 2.学习辩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式。 3.品味语言的哲理性。学习重难点 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和语言的哲理性。学习准备 课件或小黑板。设计思路 让学生熟读课文,从感性上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其次教师加以理论上的指导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以此
《苏州园林》的课改新教案 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4、利用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案设计10 25古诗词《水调歌头》苏轼授课者:后安中学 王康宁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词的文学常识,理解词句的含义,背诵全文。2.过程与方法:读——悟——赏。3、情感与价值观:理解词人超然达观的思想,及对人间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语句,了解词意,体会思想感情。2.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4 与朱元思书重庆市铜梁县东城中学 李德忠【教学方法】移情移景赏读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 1、读出本文生动形象、优美传神而富于意蕴的特点。 2、调动丰富的想象拓延本文的意境。 3、了解景物描写的层次、艺术处理方法及作者的感情。 【重点】赏读基础上熟诵全文【难点】寓情于景 一、
《我的母亲》教案设计11 我 的 母 亲 【内容梳理】事件 母亲的形象 我的认识 主 题 (朦胧——清晰) (浅显——深入) 元宵夜“巡阅” —— 笑:美丽、慈爱 —— 初识母爱读小说热泪涌流 —— 哭:善良、多
《我的母亲》教案设计10 2、《我的母亲》 胡适一、教材分析:《我的母亲》是一篇传记,文章内容翔实,饱含感情,既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又写出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作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着重写出母亲对自己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2 与 朱 元 思 书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养成诵读的习惯,培养文言语感。2、用心领悟课文内容,养成积累语汇的习惯。3、提高学生欣赏品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引导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感悟美、品位美、尝到乐趣。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五一”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7 一 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难词难句,掌握部分实词的古今异义,体会部分虚词的一词多义。2.理清本文的段落层次,体会语句的形式特点及其与表意的关系。3.理解本文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4.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二 教学时数:2课时三 导入1.指名度阅读提示,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2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2 21.与朱元思书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疏通文意并且熟练的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2、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3.通过诵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对文言
《春酒》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深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  2.品味文中的细节和关键词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重点  朗读、默读课文,品味细节和关键词句。一、作者简介:(师:‘认识一下这位’出示课件1;生:)(仔细一看却原来
《我的母亲》教案设计9 我的母亲教学目标:一、真挚、深沉的母爱。二、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写人物。三、在记叙中穿插必要的议论。教学过程:一、导入: 法国大作家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我国著名的亲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他的情感世界十分丰富。十三岁时慈母长逝,
页次:21/46 每页25 总数112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