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案设计5 小石潭记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2、体会写景抒情的方法。二、教学重难点: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是本文的教学重点,理解文中的忧与乐是本文的学习难点。三、教学过程:(一)课前检测:1、《
中国石拱桥 一、教学目标: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2、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3、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4、体味准确、生动的语言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六幅中国石拱桥的图画,你准备用哪一种体裁向读者介绍它们呢?--说明文(二)新授内容:1、检查预习情况:①了解作者②掌握下列字词 (xiao)河 匀称(che
纪念刘和珍君 第三节一 导入新课.《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一联:(晓秋选编) 长歌当哭 控诉卑劣之徒 热血为证 鼓舞奋勇之士 二《记念刘和珍君》语言特色 1.简练的叙事,深刻的议论,强烈真挚的抒情完美结合。 (以第四大部分即第七部分第二段为例具体讲析) 2.语言警辟、深刻,发人深思。 哲理和诗
《乡愁诗两首》 教学设想文学艺术中有一些常见的主题,譬如爱情、闺怨和本课涉及的乡愁。适当地跟学生讲讲这些常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就乡愁这一主题来说,我国古代和现当代都有很多著名的诗篇。在新课导人时引用一些,再复印-些作为学生比较阅读的材料,以此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加强诵读,体会诗作的意境
我的母亲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2、理解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重点难点]1、重点:截取人物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2、难点:语言细腻、真挚、深沉。[教学时数] 二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1、作者简介邹韬
《中国石拱桥》 教学目的 一、理解本文说明事物特点的几种方法。 二、认识说明文中运用准确语言的重要性。 三、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与记叙文的区别。 教学设想 一、安排二教时。 二、紧紧抓住说明文的基本特征的主要内容:说明事物特点,阐明事理,介绍知识,理解说明的方法;防止因旁征
18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一、目标与要求 1.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中心意思。 2.理解第二、三节丰富的想象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二、教与导设计 0学法指导 这是一首抒情浓烈的诗歌。在反复朗读后,体会作者歌唱了什么,为什么要歌唱。还应思考,第三节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具体表现在哪些诗句中;
12 猫 教学设想本文是—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三只猫的故事,学习本文时,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本文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激发情趣,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
正确使用说明的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点:掌握几种最常见的说明方法。能力点:1、学会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说明文, 培养准确表达的能力。2、提高学生利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德育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1、 常见的几种说明方法的特点及作用2、 能根据事物的特征采
我打败了男子汉 一、 教学目的1、 学会用第一人称写作。2、 体会文章细腻逼真的心理描写。3、 感受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二、 学习重难点:1、 体会文章细腻逼真的心理描写。2、 准确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3、 感受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三、课时:一课时
16《社戏》 教学目标:一 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二 领会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主动的特点。三 认识农民及农民孩子的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教学设想:一 安排四教时。二 课文的写作年代和该文所反映的时代距离今天的时间较远,因此教学重
明天不封阳台 课 题:明天不封阳台教学目的:1、学习叙议结合的写法。2、理解主旨: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重点:1、理解全文中心2、文中的多处对比教学难点:叙议结合的写法教学方法:朗读、讲解、讨论、练习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引题(3')“地球转呀转得快,城乡的变
《敬业与乐业》 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解读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 东台市城北中学 夏凌翔 《敬业与乐业》一文的作者梁启超(1873年—1929年),是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
《孟子》二章 设计思想:本文语言简练,句式长短相继,读起来琅琅上口,适合诵读教学。先秦散文,文理俱佳,要了解作者文风,然后披文入理,这样文与理协,理解、识记起来就会容易得多。布置预习:通过各种渠道,查阅有关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的故事。 课时安排:本文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亲爱的爸爸妈妈》 第二课时师:回想一下,上节课我们学的课文题目是什么?生齐:《亲爱的爸爸妈妈》师:作者是谁?生:聂华苓。师:我们已经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主题,谁还记得?生1:回顾历史,面对现实,呼唤和平。师:非常好。这是一篇以和平为主题的文章,课文以作者参加的一系列纪念活动为线索,一共分为四个部
陈涉世家 教学目的: 一、熟悉课文,疏通文意。 二、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三、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学要点: 一、了解作者和《史记》二、了解一些词古今的不同意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简介司马迁和《史记》。 方法:引导学生看教材注解①。教师适当补充下边内容。作者司马迁,
《五柳先生传》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要求理解课文中表现的陶渊民的道德情操。2、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熟练背诵全文。二、教学重点:1、文言文的阅读训练。2、掌握文中实词。三、教学难点:1、怎样认识陶渊明不慕荣利的思想。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目标:疏通文意,大致理解课文。一、导入新课
五柳先生传(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1.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3.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复习重点1、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2、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复习难点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难点突破可通过反复朗读,帮助学
《时间的脚印》 目标: 1、知识目标:弄清说明的层次、说明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生动准确 2、能力目标:速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感情 重点:学习说明的层次、语言特色、写法特点 难点:①文章较长;②层次关系难以把握 教学设想:1,《时间的脚印》所说明的内容,对于我们
《荔枝图》序 教学目的:1、了解序、认识荔枝2、学习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3、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教学重点:1、学习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2、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教学难点:学习运用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引入 有家里开水果店的吗?有喜欢吃荔枝
《在烈日和暴雨下》 教学目的 一、透过在烈日和暴雨下为生活而痛苦挣扎的形象,认识旧社会城市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及其社会根源。 二、学习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手法,体会细致形象的描绘。教学设想 一、环境描写的学习重点放在“多角度”、“正面直接描写和侧面间接描写”上。 二、有条件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闲情记趣》教学设计2
点击浏览该文件
点击浏览该文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闲情记趣》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品味充溢于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2、教会文言字词的集纳梳理。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导课型]趣读课。[教学设想]清代文学家沈复的《闲情记趣》以生动的笔触、细腻的刻画,紧紧围绕一个“趣”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童真童趣图。无论是视蚊如群鹤舞空、作青云白鹤观,还是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三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教学设想读以入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读成诵。知人论世。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涵泳品味。两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朗读并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这两首诗;揣摩诗歌中优美精 炼的语言,并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指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 ★态度与方法 : 自主、合作、探究 ★道德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勇敢地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