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17课《怀疑与学问》
17 怀疑与学问
【教学构想】
《怀疑与学问》是一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说理透彻的议论文。
因此,我想从议论文教学的结构人手,既注重课文的整体把握,又注重语言文字的教学,使两者得到统一,从而使传统教法与教学创新得以有机结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18课《一个少年的笔记》
18 一个少年的笔记
【教学构想】
1.教材分析。
课文包含三则笔记,前两篇原载《旅行家》1965年第ll期,第三篇原载1965年11月1日《中国少年报》,内容相对独立又联系紧密,有机构成一篇儿童文学作品。
三则笔记通过生动地呈现一个成
芦花荡 任何环境描写都是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的,有时,它也能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如课文中“老头子”痛打日本鬼子前的对气候和枯木桩子的描写。
那么,课文开头的这段环境描写究竟有什么作用呢?首先,我们从作者的描写中感受到了战争年代环境的险恶:“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到深夜才能有,“白天它们
宇宙里有些什么 宇宙里有些什么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并初步学会辨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2、培养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认识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可征服的。
教学重点
了解并初步学会辨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www.3edu.net):一、创设情景, 导入
《晏子使楚》教案《晏子使楚》 【设计思想】 《晏子使楚》属于浅易文言文,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基础,所以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培养他们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首先要重视课文的读。读分三个步骤:一为诵读,注意读的节奏,读顺畅,解决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二为译读,
《枪口》 <<枪口>>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微型小说的一般知识. 2. 理解小说的三要素. 3. 培养学生感受和感悟语言的能力. 4. 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犯 教学重点 1. 理解小说的三要素. 2. 培养学生感受和感悟语言的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
老王 老王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惶恐、荒僻、滞笨、愧怍”等词语。2.熟读课文,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能力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体察人物思想感情。2.揣摩本文意味深长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3.探究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段落的有序安排。德育目标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一面》教案 《一面》简案(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1、感知课文,明确记叙要素
2、掌握肖像描写的方法
3、初步体会鲁迅先生关心进步青年、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①: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体会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可用悬念法,及先学课文第二部分,引起对事件的好奇心,后指
《台阶》教案 《台阶》教案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 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九亿
老王 教案 导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17岁的男孩在投海自杀时,被一位在伊豆山温泉旅行的老太太救起。男孩是个美国黑人与日本人的混血儿,愤世嫉俗,穷途末路。老太太对男孩说:“你可知道你生来要为这个世界做一些除你之外没人办到的事吗?”男孩冷笑着说:“我会相信这一套?”老太太不慌不忙说:“跟我来,我让你自己
三峡 三峡【教学目标】1、朗读、翻译文言课文。2、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领略三峡的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www.3edu.net)及内容】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今天我
《七律 长征》教案 七律 长征毛泽东[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重点难点]1、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2、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教学时数] 一教时[教学过程(www.3edu.net)]一、
初二的我 初二的我 有人说初二是一幅没有色彩的水墨画,有的只是苍白和阴晦;有人说初二是一枝严重缺氧的花蕾,少了生机少了妩媚;还有人说初二是游子最艰苦的跨涉,最后断肠人踏着丝丝的鱼肚白,揣着密密的星辰回家。面对着来年的中考,我真的压力很大,我很累! 每一天在学校的学习就是一场无声的战斗,要在书堆中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老舍自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地。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断学师范,遥奠教书匠之基。及壮,湖口四方,教书为业,继学师范。每购奖券,以得未彩为荣也。二十七发愤著书,科学哲学
专题 鸟 教学目标参考提示
学习这个专题引起学生对鸟与人类关系的关注,初步了解“鸟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
在观察中,要亲近鸟,要善于发挥联想和想象,获得美感和启示。
在阅读鸟的诗文中,要体味作者的审美情趣,领会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鸟文化的内涵。
在谈鸟时,要围绕课文中所提出的四个问题,要发挥
《曹刿论战》教案 教学目的

一、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此文内容的论述为指导,深入钻研课文,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及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二、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三、了解判断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用法;解释“牺牲”“狱”“间”
《沁园春 雪》教案
《沁园春 雪》教案要点:1、分析下阕部分,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主题。2、理解议论抒情相相结合的特点。3、朗读和背诵。4、练习测试。教学内容与步骤:1. 进入上阕“概括”界面,复习旧课。 2. 全班背诵上阕。 3. 分析下阕: 1. 老师操作电脑进入下阕的“思考题”界面,显示思考题: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苏教版语文二年级)[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要求:
1、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2、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中。
3、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教学时间:23课时




26 三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集第一课《滋味》
l 、滋 味
【教学构想】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本文写的是作者儿时生活中两件有滋味事。
两件事两种滋味:前者是无滋味的痛苦,后者是有滋味的幸福;前者是满心盼望,临了却毫无感觉的懊恼、难受、失望;后者苦熬苦等终于让人感受到新鲜、刺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二课《短文两篇》
2 . 短文两篇
【教学构想】
《走,看云去》是一篇托物咏志的抒情散文,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3个问题。
1.品味语言。
对语言的品味不仅要引导学生感悟词语本身的意思,更要引导学生揣摩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深层含义,在教学中我采用的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三课《短文两篇》
3、社 戏
【教学构想】
学生在学习鲁迅的这篇篇幅较长,内容较深,时代气息不浓的文章时,老师能否找到一种办法来唤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呢?又怎样让这堂课开放而有活力呢?于是我考虑到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注重
韩愈短文两篇 教学建议  一、《马说》谋篇立意  《马说》作者所要表达的见解是: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对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  从这一见解出发,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
陈涉世家 教学建议  一、内容主旨  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以可靠的历史资料为依据,生动的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的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伟大革命运动。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陈胜,作者通过对
诗词五首《题破山寺后禅院》等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这首诗描写了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美好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一首比较深刻的政治抒情诗,诗人把朝廷的腐败同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到一起来写
页次:2/46 每页25 总数112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