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荔枝图序》《山市》 教学建议 《荔枝图序》 一、主题思想 《荔枝图序》是一篇咏物小品,是白居易为他身边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文章运用简洁的语言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点描绘得栩栩如生,为我们展示了荔枝独特的风采。 二、结构内容 第一段,介绍
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面对暴秦勇敢无畏、义正辞严地同秦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使秦王折服而保全国土的经过,颂扬了唐雎忠于使命、誓死捍卫国家利益的精神。 二、结构内容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核舟记》教学设计2 《核舟记》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设计思路: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重点放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上。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因此第一堂课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查字典和参看注释细读课文。并随时记下难懂的问题,等下
核舟记 教学建议 一、主旨概述 《核舟记》是一篇写一件精美的工艺品的说明文,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再现了雕刻者高超的技艺,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著成就。 二、结构内容 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概述核舟作者的时
《公输》教学设计2 《公输》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其中有影响的是墨、儒、道、法四大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中有一个人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他就是墨子
初中四册《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
(2003-04-26 13:51:14)
宁鸿彬教学目的一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二 学习有关举例说明的知识。三 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教学设想一 借助课文标题,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二 利用讨论的方法,深入学习课文内容。三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
(2003-04-26 13:51:14)
宁鸿彬教学目的一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二 学习有关举例说明的知识。三 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教学设想一 借助课文标题,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二 利用讨论的方法,深入学习课文内容。三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
初中四册《向沙漠进军》教案 《向沙漠进军》教案
(2003-04-26 13:51:12)
上海市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陈钟梁教学目的一 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揭示事物本质的说明方法和说明文的一些基本知识。二 掌握本文结构严密与语言准确的写作特点。教学设想一 在教师启发下组织讨论,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当堂巩固所学
(2003-04-26 13:51:12)
上海市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陈钟梁教学目的一 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揭示事物本质的说明方法和说明文的一些基本知识。二 掌握本文结构严密与语言准确的写作特点。教学设想一 在教师启发下组织讨论,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当堂巩固所学
长亭送别 长亭送别 课题 长亭送别 教学目标 知识 1、 王实甫2、 王实甫曲词的“文采” 能力 自读剧本,背诵优美的曲词 德育 体会主人公的离愁别恨 教学重点 秋天景物之萧瑟凄冷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之融合 教学难点 秋天景物之萧瑟凄冷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之融合 教具设计 电脑 课堂类型 (a)新授;( )复习;( )习
松鼠3、作者说松鼠“讨人喜欢”不只因为它“漂亮”还因为它“驯良”“乖巧”。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写松鼠“驯良”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展示松鼠树上生活的图片,播放松鼠的叫声)4、查词典看看“乖巧”是什么意思,根据课文取哪个意思比较合适?再来看看作者为什么说松鼠机灵巧妙。自读课文4、5说说
《白杨礼赞》
授课教师秦秋丽授课题目《白杨礼赞》茅盾 教学目标1.在学过比喻的基础上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体会排比、反问的修辞效果,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2.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为捍卫党、
授课教师秦秋丽授课题目《白杨礼赞》茅盾 教学目标1.在学过比喻的基础上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体会排比、反问的修辞效果,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2.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为捍卫党、
白杨礼赞
教学活动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1、学生在实践运用中了解体会到什么是象征手法。2、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总结课文学习内容。3、通过与课外文章的对比阅读,学会知识迁移。[教学难点] 通过与课外文章的对比阅读,学会知识迁移。[教学过程(www.3edu.net)]一、学生朗读文章,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教学活动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1、学生在实践运用中了解体会到什么是象征手法。2、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总结课文学习内容。3、通过与课外文章的对比阅读,学会知识迁移。[教学难点] 通过与课外文章的对比阅读,学会知识迁移。[教学过程(www.3edu.net)]一、学生朗读文章,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活板 第一教时 导读课知识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文,了解作者及《梦溪笔谈》;了解时间(工作程序)、逻辑相结合的说明顺序;掌握“帖、 旋、 砥、就……”等字的含义及“火、为、帖”等字的不同用法。
能力教学目标:学生在掌握文言字词含义及用法的基础上,初步学会结合注释翻译文言语句;通过口述活版的制作过程,画简要
能力教学目标:学生在掌握文言字词含义及用法的基础上,初步学会结合注释翻译文言语句;通过口述活版的制作过程,画简要
宇宙里有些什么 授课课题:《宇宙里有些什么》 一、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1、掌握涯、摄、烁、萤、眩、灼、庞、锤等字。2、 理解课文内容。3、 把握宇宙的特征,理解“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无穷无尽”的道理。(二) 能力目标:1、辨别列分类别、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2、 体会作者运用多种写作手段把人
“作文中的联想与比喻”教案 “作文中的联想与比喻”教案
授课内容: 作文中的联想与比喻
课 型: 作文活动课
授 课 者: 徐勤灵
授课班级: 浙江省常山县城关中学初二(5)班
教学目的:
1、由某物引发联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2、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在作文中运用恰当精彩的比喻。
教学重
授课内容: 作文中的联想与比喻
课 型: 作文活动课
授 课 者: 徐勤灵
授课班级: 浙江省常山县城关中学初二(5)班
教学目的:
1、由某物引发联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2、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在作文中运用恰当精彩的比喻。
教学重
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 执教 李仁宗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析与评价。教学重点1、 了解与认识作者情操2、 文言词语的积累3、 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铭体文特色教学过程(www.3edu.net)一、导入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与教室
陋室铭 执教 李仁宗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析与评价。教学重点1、 了解与认识作者情操2、 文言词语的积累3、 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铭体文特色教学过程(www.3edu.net)一、导入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与教室
<阿里山纪行>教案
阿里山纪行 原文作者:吴功正教案编写:安徽阜阳市第十一中学 李仁宗教学设想 本文作者吴功正是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美学家,1997年7月初,他应一些台湾学者之邀,赴台讲学,期间,他游览了著名的阿里山,并为之陶醉,回国后写下此文。文章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形象地描写
阿里山纪行 原文作者:吴功正教案编写:安徽阜阳市第十一中学 李仁宗教学设想 本文作者吴功正是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美学家,1997年7月初,他应一些台湾学者之邀,赴台讲学,期间,他游览了著名的阿里山,并为之陶醉,回国后写下此文。文章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形象地描写
中国石拱桥
2.中国石拱桥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说明文与记叙文在写作目的及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异。学习本文平实而准确的说明语言。
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本质特征,举典型实例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献身科学
2.中国石拱桥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说明文与记叙文在写作目的及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异。学习本文平实而准确的说明语言。
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本质特征,举典型实例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献身科学
秃鹰之死 教学建议 一、课文主旨 这是—篇关于环境污染问题的事理性说明文。作者从光化学:烟雾、有毒化合物、潜在的核污染、泄露的石油等几个方面,说明工业“三废”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揭示了现代社会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条理清晰、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二、思路结
大自然的文字 教学建议 一、结构内容 这篇文章用亲切、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很多自然现象,作者引领我们去认识、了解这些大自然独特的“文字”。 全文共27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5段)通过文字人们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同样,了解了“大自然的文字
死海不死 教学建议 一、新颖巧妙的标题 标题“死海不死”,新颖、巧妙,引人入胜。“死海不死”中的两个“死”字含义不同,“死”与“不死”互相矛盾,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死海的特征。全文围绕“死”与“不死”展开说明,先说死海的“死”(没有鱼虾、水草,寸草不生)再说死海
看云识天气 教学建议 一、结构内容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第一部分(开头),总说云的形态变化,说明为什么看云可以识天气。 第二部分(2—6小节),讲怎样看云识天气,是课文的主体。 第三部分(结尾),说明观测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的意义和应注意的
向沙漠进军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示例二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放一段有关楼兰古国的录像),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片子是楼兰古国,它位于我国 的西北部,昔日的它,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商贾聚集,经济繁荣;今天的它,已被黄沙覆盖,一片荒芜。人们只能凭着那干枯的树木,
向沙漠进军 教学建议 一、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说明了沙漠的特征和征服沙漠、改造沙漠的方法。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4段),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其中第1~3段指出了沙漠与人的关系,沙漠对人类危害的严重性,说明了向沙
蜘蛛 教学建议 结构内容 全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以幼年时听到的关于蜘蛛的一个诗谜作文章的小引,形象鲜明地概括了蜘蛛会结网的生态特征。 第二部分(2~3)具体记叙蜘蛛捉飞将的情景,着重说明它各种各样捉拿的方法。 第三部分(4~6)说明蛛丝的成因及利用。
万紫千红的花 教学建议 结构内容 全文可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1~3)花有各种颜色的原因。 第二部分(4~6)花会变色的原因。 第三部分(7)白色、黄色、红色的花最多。 第四部分(8)花色和昆虫的关系。 第五部分(9~10)花色和人类的关系(人们爱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