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出版社7年级下几篇教案 几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石榴 石 榴 [2003/2/15]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并对郭沫若其人有初步认识。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3、理解本文深刻的立意。4、学习本文精美的文学语言和植物文章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石榴的特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本
白鹅 白鹅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笔下的白鹅的鲜明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准确描摹的方法。 (三)品味欣赏本文生动而风趣的语言,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二、课时安排 : 2课时三、教学过程(www.3edu.net)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缀  窘  苫蔽  弛  眈  瞑  隧  黠  2.掌握下列词语(实词)的意思:  止  从  缀  敌  顾  弛  径  黠  3.掌握下列一词多义现象:   止  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  一狼得骨止
夏天也是好天气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  头晕目眩 迸 兀自 裹挟 死不瞑目 匆匆 头颅 随手拈出 蓦然 熟稔 真谛 逡巡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迸 兀自 沸腾 死不瞑目 超脱 世俗 超然 自嘲 蓦然 沧桑 真谛 躁动  3.掌握
秋魂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干瘪 憔悴 吞噬 殷实 温馨 宠爱 谄媚 青睐 亲昵 忧心忡忡 虬枝 莠子 秕子 糟糠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干瘪 憔悴 吞噬 殷实 宠爱 谄媚 青睐 亲昵 忧心忡忡 孤芳自赏 五彩缤纷 各抒己见饱经
诗词五首 《龟虽寿》《石壕吏》等 教学建议  一、《龟虽寿》分析  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作时间比《观沧海》稍晚,大约在公元207年末或208年初。  曹操是一位颇有作为的政治家。建安元年(196)迎献帝迁都许昌,受封为大将军兼丞相,开始掌握中央大权。用了整整11年
工之侨献琴 教学建议  一、主旨分析  工之侨为献琴之事而慨叹,是因为这两次献琴的不同结果表明:太常、国工、贵人、乐宫这般人并不看重琴的质量好坏,也不懂得它的好坏,而只看它古不古:“弗古”,就是平常之物;古,就是“希世之珍”。而对所谓的“古”,又是真假莫辨,只要有“断
黔之驴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一篇。《三戒》含《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寓言。本文是其中的第二篇,写的是一头驴被一只虎吃掉的故事。这篇文章寓意深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现实性。作者在《三戒》的序中说:“吾恒恶性之人
《陋室铭》《爱莲说》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要求学生勾画阅读提示的要点,明确学习《陋室铭》的素质教育目标。  师生讨论,逐条板书或投影显示本节课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就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教学过程设计(一课时)  教学设想:  1. 把认识愚公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把对比、衬托手法以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作为本文的教学难点。  2.采用“预习——诵读——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3.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诗五首《进社少府之任蜀州》等 《诗五首》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阈 宦 萋 柯  2.熟读这五首诗歌。  二、导入  这五首诗都属于唐诗。唐朝时我国诗歌达到空前的盛况。特别是格律诗的成熟,达到艺术的巅峰。课文选的这五首
伤仲永 教学建议  一、深刻的立意  本文借事说理,通过方仲永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文章叙述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点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不使学”,是“其受于人者不至”,通过生动的事例得出具有
孙权劝学 教学建议  一、谋篇立意  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再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全文抓住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来写,即先写出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
口技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文言实词含义。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二)能力目标  1.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2.有条不紊、清楚地叙事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及其丰富的表现力,认识我国口技艺人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如何看待作者描绘的这个理想社会?  这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怡然自乐的社会。是黑暗现实的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
桃花源记 教学建议  一、文章的主旨  本文是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打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
摆渡 教学建议  一、内容主旨  这是作者为其《七九小说集》写的前言。作者运用寓言的形式,通过“摆渡人”把各色人物渡到彼岸,表现作家“不受惑于财富,不屈从于权力”,用“真情实意”感染读者,引导人们净化心灵,走向精神升华的彼岸的职业理想。  二、层次结构  课文共16段,
10、社戏(1课时) (请与我交流教案,我需要江苏版七年级2、5、20、24以及诵读欣赏的教案,其余的我都有。邮箱:wy88552200@163.com)10、社戏教学目的 1.学习本篇叙事有详有略和生动描写农家少年形象,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2.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 教
10、社戏(2课时) 二 课 时教学重点 去看戏前的波折,航船赵庄途中的如画景物和急切心情,看戏当中的心理和兴趣。 教学过程(www.3edu.net) 1.由分析过的第一部分引到分析第二部分(板书:去赵庄看戏的全过程)。 2.引导学生分析第一层(板书:去赵庄看戏前的波折)。 (1)“就在我十一二岁时候的这一年
10、社戏(3课时) (请与我交流教案,我需要江苏版七年级2、5、20、24以及诵读欣赏的教案,其余的我都有。邮箱:wy88552200@163.com)第 三 课 时教学重点 看戏归来的情形,看戏次日的情形,详略叙事的恰当。 教学过程(www.3edu.net) 1.由分析过的第三层,引到引导学生分析第四层(板书:看戏归来的情形)。
5、古代寓言二则 5、古代寓言二则一、教学目的 
1.从寓言学习做人的道理。 
2.了解寓言的特点。
3.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4.了解韩非及《韩非子》的相关知识。5.体会寓言特点,理解本文深刻寓意。6.识记并理解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虚词。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故事领悟其中所包含的道理。
2.难点:寓言的
25、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一 25、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一第一课时师:上课。(师生问好) 师:打开书!(板书:皇帝的新装)《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作者安徒生。下面默读“提示”第一段,读后请同学们说说你认为介绍作者这部分内容,应该抓住几个要点? (生看书,片刻生举手) 生(1):我认为应该抓住五点:名,安徒生;
数字杂说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知识,培养科学兴趣。  2.训练快速阅读与概括能力。  3.了解科学小品与一些说明方法。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对身边常用的数字有进一步的了解。破除
《莺》教学设计示例2 《莺》教学设计示例2  一、整体感知  同学们初读课文后,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大意。现在请大家细读“自读提示”,并与你刚才读课文后的初步感知比较一下,看是否有共同之处。然后想一想,这段提示能给你理解课文以什么启示。  (解说:本文“提示”中的第一句很有
页次:83/153 每页25 总数380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