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音乐巨人贝多芬(七年级人教版) 13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目标 1.走进巨人的心灵世界,感受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 2.理清本文的记叙线索,概括记叙的主要事件。 3.结合人物的言行、神态描写,分析人物的内心变化,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注重情感体验,是本次语文课改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之一,
第十四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七年级人教版)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尝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育界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里的“不教”就是指导学生通过“自读”“自学”来理解文章,有所收获。叶老的话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被摒弃,
第十五课孙权劝学(七年级人教版) 15孙权劝学教学目标 1.训练文言文朗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学生通过朗读接受理、义的熏陶和情感的体验。 3.朗读文言文,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品析能力。 I (目前。文言文教学走进重“析”轻“读”的误区,所谓重“析”轻“读”,是指偏重对文言
十六课社戏(七年级人教版) 16社 戏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惮、撺掇、凫、潺、蹿”等词语,能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 2.理清故事情节,学习小说详略得当的记叙方法;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3.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
十七课安塞腰鼓(七年级人教版) 17安塞腰鼓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句子赏析。 2.理解文中短句的运用及排比、反复的作用。 3;感受生命的律动,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 (本文浓墨重彩,抒写饱满的生命激情,可以说是“为情而造文”的标本。朗读是情感流露、体现的最好途径。品味朗读能发展学生的
十八课竹影(七年级人教版) 18竹影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大胆,对充满童稚的游戏有切身的体验和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往往忽视了游戏中蕴涵的艺术和美。让他们结合自身的实际体验,自主
十九课观舞记(七年级人教版) 19观舞记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写一写”中的为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4.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本文是当代散文中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
20口技(七年级人教版) 20口技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理解课文大意。 2.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背诵全文。 3.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及其表达作用。 4.让学生从口技表演中感受和领悟中l国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 (初一学生接触的文言文不多
2l伟大的悲剧(七年级人教版) 2l伟大的悲剧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把握内容。 2.抓住文中描写探险队员的几个细节,体悟文中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透过这个悲剧,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课文篇幅虽长,但可读性很强,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能力、概括
22荒岛余生(七年级人教版) 22荒岛余生教学目标 1.训练快速阅读文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 2.根据课文内容分析鲁滨孙这一人物形象,概括蕴含的思想感情。 3.学习主人公在逆境中体现出来的人类精神的精华,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勤勉实干的作风。 (课文节选自名著,篇幅较长,但内容新奇,富有吸引力,适合训
23登上地球之巅(七年级人教版) 23登上地球之巅教学目标 1.提高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的能力。 2.叙事要注意详略,选材要有典型性。 3.掌握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的方法。 4.体会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这是篇自读课文,可以培养学生概括地复述课文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注
24真正的英雄(七年级人教版) 24真正的英雄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2.熟读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3.体会课文思想感情,感受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的人文精神。 。 (本文是篇演讲词,理清作者思路是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第一步。故设置第一个教学目标。本文语言丰富,感情强烈,可
25短文两篇(七年级人教版) 25短文两篇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能正确理解、翻译课文。 2.熟读课文,培养语感,背诵《夸父逐日》。3.培养探究精神,能多角度理解课文。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词汇,熟读课文,背诵《夸父逐日》,多角度理解两篇文章的内涵。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设备。没条件的地区可准备《夸
26珍珠鸟(七年级人教版) 26珍珠鸟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体会“我”在营造人与鸟的信赖关系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鸟儿由“怕人”到“信赖人”的过程。 2.唤醒学生内心的爱,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学习作者
27斑羚飞渡(七年级人教版) 27斑羚飞渡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复述课文,体会文章叙述条理性强的特点。 2.理解作品的主旨,从斑羚飞渡中得到启示,探究动物身上折射的可贵精神——舍生取义、视死如归。3.观照人性亮点的失落,探究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尊重其他
28华南虎(七年级人教版) 28华南虎教学目标 1.通过诗歌学习,鼓励学生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鄙弃世俗、勇于抗争。在充满诱惑的现代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 2.反复诵读,联系写作背景,抓住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了解诗中的众多形象,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 3.品味诗歌的语言,进一步把握全诗的
29马(七年级人教版) 29马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能就文中的部分语句或段落发表个人见解,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培养多角度思维的习惯。3.揣摩、体会文中对比描写的作用,能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30狼(七年级人教版) 30狼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掌握课文中重要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代词“其”在句中不同的指代意义。 3.引导学生准确、形象地复述这个寓言故事,理解故事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 4.学习本文语言简炼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
一童年的朋友(苏教版七年级下) 一童年的朋友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作者生动细腻而又饱含感情的语言特点。 教堂重整点 抓住特征,运用适当的描写方法刻画人物。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教学这篇课文时,应首先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明确文中刻
二十二毛泽东词二首(苏教版) 二十二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雪教学目标 1.体会作品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 2.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3.理解作者通过描绘北方雪景所抒发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
《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利用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比如京剧的脸谱知识和各种地方戏的名称、特色等; 2.让学生欣赏中国戏曲名段,感受戏曲的魅力; 3.积累中国戏曲方面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的情感。 教学环节 (一)课前准备 利用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搜集中国戏
二十三古代诗词三首(苏教版) 二十三古代诗词三首木兰诗教学目标 1.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2.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2.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
二十四现代诗三首(苏教版) 二十四现代诗三首教学目标. 1.独立解决字词。 2.欣赏诗歌,感受诗歌中的形象,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真挚的感情,倾听诗人对祖国深情的吟唱。 3.品味、感受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教学难点 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中的形象,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真挚的感情,倾听诗人
二十五歌词三首(苏教版) 二十五歌词三首教学目标 1.欣赏这三首歌词。 2.体会歌词中体现的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重难点 1.欣赏这三首歌词。 2.体会歌词中体现的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通过欣赏歌词,熟悉歌词的内容,体会歌词中蕴含
16.纸船(语文版七年级下) 16.纸船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10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诵读课文,感知诗歌歌颂儿童的主题,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2.体会诗歌中的大胆想像,理解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
3.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朗诵法朗诵感知课文。
2.合作探究诗句中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10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诵读课文,感知诗歌歌颂儿童的主题,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2.体会诗歌中的大胆想像,理解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
3.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朗诵法朗诵感知课文。
2.合作探究诗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