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山的那边 教学目标: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4、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朗诵课文。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领会全诗所阐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目标
①正确地朗读课文。
②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
③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④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①复述故事情节。
②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课前准备
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
3 生命生命 ○教学目标
①朗读课文,把握主旨。
②积累词语。
③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以及三点思考分别提出的三个要求。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杏林子的材料,以了解香港女作
4 紫藤萝瀑布 ○教学目标
①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②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
③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像力。
④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教学重点
①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的显现。
②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扫除文字
5 童趣 ○教学目标
①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④理解文章叙事顺序,了解各层大意。
○教学重点
①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③理解怎样借助观察、
20 山市 ○教学目标
① 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② 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
③ 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联想及想像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可
风筝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②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课
22 羚羊木雕 ○教学目标
①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② 学习并运用朗读的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知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① 预习
23 散步 ○教学目标
①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 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
24 诗两首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
25 《世说新语》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课前准备 学
26 皇帝的新装 ○教学目标
① 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
② 感知课文情节,进而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③ 领会童话深刻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说真话的品格。
○教学重点
领会作品内涵,结合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 学习默读课文与朗读课文。
② 学习生字。
27 郭沫若诗两首 ○教学目标
①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② 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③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① 有感情地朗读。
② 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28 女娲造人 ○教学目标
①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② 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③ 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重点
① 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② 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教师:投影仪。
○教
29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教学目标
① 摘抄优美词语,积累语言。
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 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
④ 学习欣赏文章美。
⑤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 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③ 学习欣赏文章美。
○课前准备
学生
30 寓言四则 ○教学目标 ① 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② 分析故事情节。③ 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④ 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① 分析故事情节。② 多角度概括寓意。○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智子疑邻》、《塞翁
黄河,母亲河》语文活动课教学简案 黄河,母亲河》语文活动课教学简案教学目的 1.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培养课堂口语交际的能力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www.3edu.net) 导语: 黄河现为各种水
《皇帝的新装》备课材料 知识精讲一、主题思想  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而处于北欧边陲的丹麦却还是个君主立宪国家。拿破仑战争最激烈的时候,丹麦统治阶级利用英法矛盾,以中立地位大搞海上粮食贸易,引起英国不满,英国要求丹麦交出从事贸易的舰队和商船,成为英国的附庸国。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第一、二课时) 第一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一、课题:第一单元二、教学目的:1.复习第一单元内容;2.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3.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三、教学重点1.复习第一单元内容;2.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复习本单元课外重点语段阅读题(一)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矾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七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笑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经变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第四课时上) 第四课时复习考试初一语文第一单元测验题一、 基础知识(25分)1、某班同学要给“希望工程”捐献295元钱,请你按汇款单的要求把钱数填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隐秘( )瞬间( )耸立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第四课时下) (二)她在自己的生活中织下了一个厚厚的茧。那是用一种细细的、柔韧的、若有若无的丝织成的。是痛苦的丝织成的。她埋怨、气恼,然后就焦急,甚至自己折磨自己。她想用死来结束自己,同时用死来对这突不破的网表示抗议。但是,她终于被疲劳征服了,沉沉地睡过去。她做了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第五课时) 第五课时讲评试卷一、1.贰佰伍拾玖元整 2.B 3.C 4.D 5.(1)谨慎小心,丝毫不疏忽的样子。 (2)形容力量巨大。 6.C 7.D 8.B 9.(1)形容对理想的渴望。(2)以动写静,将花如何贮存色彩写活了。10.略二、11.紫藤萝瀑布在我心上缓缓流过,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
女娲造人 28 女娲造人 ○教学目标
①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② 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③ 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重点
① 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② 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教师:投影仪
往事依依
往事依依 一、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体会作者丰富的感情。3、 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二、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把握作者表达的感情。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3学习看书、读书、听课等的情状描写。三、教学时数: 2课时四、
页次:67/153 每页25 总数380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