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 1 了解女娲造人等创世神话的内容和意义。 2 体会神话创作中想象的魅力和方法。 3 拓展科学知识,追寻人类起源。 教学设想: 《女娲造人》是新课改实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首次教学这篇新课文,拟作如下设想:第一,注意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融合,既从神话方面文学角度欣赏揣摩,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①通过快速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力的作用。②通过默读、圈划、朗读,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并运用创造性想象改编神话。③通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的起源。○教学重点①大胆而新奇的想象。②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前准备学生:读课文,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像力的作用。2、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并运用创造性想像修改神话。3、拓展延伸,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的起源。教学重点: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课前准备学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及课件教学过程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9学习目标: ①复述故事情节,理解创作手法,激发学生探求欲。 ②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③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重点: 感受体味两种主要情感:①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②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熟知故事情节。 教师:准备投影片。 教学设计: 导入课文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欣赏并体会文章的美言、美境、美情。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 欣赏并体会文章的美言、美境、美情。 2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教学方法 1 朗读与感悟、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前准备 学生:熟悉课文,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设计4【教学要求】1. 知识:学习叠词运用,细腻逼真的情态描写,积累优美语句,2. 能力:培养朗读能力,要读出语气,节奏,情感;学习多角度理解课文的内涵,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3. 情感:通过对本文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的品味,体悟文章主题,获得美的熏陶和享受,让“爱”的清泉流淌心中。4. 方法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7【学习指导】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吧!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秋天)教学设计教 学 设 计课 题秋 天课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时间30分钟授课教师田 甜单位黑龙江中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过程与方法: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
天上的街市课文导语天上的街市(其一) 1921年,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诗人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他在五四运动高潮时期对祖国的憧憬陡然归于破灭,诗人一度的兴奋激动陷入了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地
皇帝的新装课文导语皇帝的新装(其一) 我们在看电视、电影时,所看到的皇帝举行游行大典,哪一个不是龙袍加身,皇威显赫的?(老师语调较低)但大家听说过有赤身裸体,招摇过市的皇帝吗?(此时老师提高语调)就有这样的事!"太可笑了""不可思议""骇人听闻"……(等学生到词穷言尽之时,教师再大声的一字一句的)但是,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10设计思想: 这则童话故事寄寓着安徒生对世俗世界的习惯及传统的深深谴责和对纯真本然事物的热切向往。学生大多对这则故事比较熟悉,但分析、理解思想内容时却仅能停留在“讽刺了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虚伪、愚蠢”上。如何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是尝试的主要任务。因此,设计好导读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 1.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2.使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 教学重点:这篇课文学生比较熟悉,讲时主要引导学生学习 1 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2 通过语言和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 学生体会并学习如何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夸张。 教学过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12 教学目的 1.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 2.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3.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4.培养复述课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 (1)学习复述课文。 (2)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2.难点: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www.3edu.ne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对文学的“真实性”有感性认识。 2.通过人物的心理和语言体会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 3.训练复述、分角色朗读与表演课本剧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关于“真实”的理解及对于童话寓意的理解 〖教学设想〗 《皇帝的新装》这个童话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14 目的要求 一、了解童话故事用想象的手法和夸张性的情节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 二、认识封建统治者虚伪、愚蠢的本质。 三、掌握本文的记叙要素。了解本文怎样以“新装”为线索,以皇帝为中心人物,层层深入地展开故事情节的。 四、了解用第三人称叙述的特点和方法。 要点难点 1.认识、理解本课反映的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15 [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童话故事用想象的手法和夸张性的情节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 2、合作探究故事中离奇现象产生的诸种原因 ,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表演课本剧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2、初步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16一、引言。 同学们,你们爱穿新衣服吗?爱美是人的天性,我们本无可厚非,但一个人如果穿得太出格,不掌握分寸,出尽风头,必将适得其反,闹出笑话。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写的《皇帝的新装》。 二、读课文,思考: 1、课文围绕新装写了哪几件事?(见板书) 2、新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17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其写作思路 2.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对文学的“真实性”有感性认识。 3.通过人物的心理和语言体会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 〖教学重点、难点〗 关于“真实”的理解及对于童话寓意的理解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虽是首次见面,但我想大家肯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18〖教学目标〗 1.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对文学的“真实性”有感性认识。 2.通过人物的心理和语言体会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 3.训练复述、分角色朗读与表演课本剧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关于“真实”的理解及对于童话寓意的理解 〖教学设想〗 《皇帝的新装》这个童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19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养成速读的的好习惯,学习一些速读的方法;2.理解文章对封建统治者奢侈、虚伪、愚蠢的讽刺和揭露。二、教学重点1.培养集中注意力,限时阅读,整体认知的习惯;2.领会文章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和揭露。三、教学难点1.培养限时阅读,整体认知的习惯,学习无声阅读的方法;2
《风筝》学案《风筝》学案 dyg 2004/11/20[学法导引] 《风筝》是一篇意蕴深厚,发人深省的散文诗。文中回忆了“我”粗暴地毁掉小兄弟苦心孤诣做好的风筝这一少年往事,抒发了自己忏悔、自责的思想感情,字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这篇散文诗可以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课时训练]
七上六单元分析第六单元一、单元内容分析:这个单元所选的课文,体裁丰富,有童话、神话、寓言和新诗等,都是描写想像世界的作品,是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出来的“别一世界”。这些课文通过虚构的故事曲折地反映现实,表达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假恶丑的鞭挞。《皇帝的新装》是安徒生最著名的一篇童话,通过虚构而又生动有趣的
七年级上语文复习计划七年级语文复习计划厚街湖景中学 范天华复习提要1、 语言积累和运用。2、 现代文阅读。3、 文言文、古诗词阅读。4、 作文复习。5、 专题训练及总测试。重点1、 注意辨别字形、正字音、释词义,理解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2、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特色,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3、 学习文言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10在山的那边 教学目标: ①朗读诗歌,品味语言。 ②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重点难点 重点是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难点是对无数座山的理解。 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美丽的青岛海滨,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人云的大山
教《春》一文的反思教《春》一文的反思南京市花园中学 fuxisi讲授《春》一文,感触很深。我先通过课堂激趣,让学生说有关春的名句,使学生热血沸腾,跃跃欲试,在这种激情高昂的时刻,让学生用朗朗的书声敲开了春天的大门,随之带领学生走进春天,去赏析本文的结构美——盼春,绘春,赞春;赏析本文的语言美——文中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