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虎》教学设计 《华南虎》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 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2、感受这首诗中浓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义。 3、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的能力。二、教学重点: 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短文两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8两 小 儿 辩 日《列子汤问》 黄阁中学 语文组 袁琴教学目标:疏通文意,复述故事;懂得事物具有多面性,要敢于思考,大胆质疑,要实事求是教学重点:疏通文意 背诵积累教学课时:一节课教学步骤:一、 导入新课二、 朗读课文,正音把握节奏、语气,读准字音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15爸爸的花儿落了 [教学目标]1、 把握父女之间真挚、深沉的情感。2、 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内容。3、 了解记叙的叙事方法。[教学重难点]1、 把握父女之间真挚、深沉的爱。2、 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内容。[设计思路]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渗透在每个教学环节。该设计从探
《邓稼先》教学设计90《邓稼先》教案 【教学目标】 德育点: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知识点: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能力点: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思想内容;品析文章美点妙处。 【教学重
《狼》教学设计1030.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2)积累文言词汇:止、敌、顾、前、去、犬、意、洞、隧等 (3)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4)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学习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进入课文。 (2)
《狼》教学设计12《狼》教学设计 麻城市闵集中学 陶建军教学目的:(一)熟读课文,理解文义,体会文章的情味。 (二)积累一定的文言虚词(如“其”“而”“之”“以”的用法及意义)和实词。 (三)理解作者的议论,寻求生活的启示。教学设想:(一)本文篇幅短小,情节生动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14《安塞腰鼓》教案【教学思想】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和浓郁的气息,生活在现代都市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铿锵激越,对于这样的文章,一要指导学生多诵读,从
《竹影》教学设计13 《竹影》 教 案江南子弟校 张曾玲 教学目标:1、 学习课文生动而充满童趣的描写。2、 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3、 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4、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对艺术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教学重点:1、 文生动而充满童趣的描写。2、 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教
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考试题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考试题一.积累与运用(48分)1.工整、美观地抄写下面的一句话。(3分)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 2.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 )(3分) A.踱duó步 晦huì暗 惬qiè意 尽态极妍yán B.嗔chēn视
《狼》简案《狼》 简案 一、课型设计:意在创新一种文言文教学的“说读课”。 二、预习要求 1.理解注释,熟读课文,了解作者及课文内容。 2.就课文内容,每人用“……写出了……”“……表现了……”这样的句式准备说一句话。 三、教学内容 1.落实字词 2.朗读课文 3.品读文章四、教学重点: 品
《马》教学设计6《马》的教学设计衢州市实验学校 陈沈芬文本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五种不同的形象,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工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布封是人
《马的世界》综合活动课教案10“马”年趣味成语 ------------语文综合活动课教案设计教学目的: 1.了解祖国优秀灿烂的成语文化,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2.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培养动脑动手的技能和习惯。了解成语的来源。3.开发智能,提高语言理解表达能力。教学设想
《竹影》教学设计14《竹影》教学设计 设计者:任 颖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竹影》是丰子恺散文作品中一篇内涵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全文叙述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在自家的“水门汀”上游戏,描画映着的竹影,你一笔,我一画,竟然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孩子的游戏,在成年人眼里也许是不屑一顾,但在丰子恺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15《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执教人:侯 营 翰一、 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层次:通过感受模仿,训练朗读能力,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过程和方法层次:通过自主选择——捕捉关键——品读感悟的方法,锻炼学生的探究和鉴赏能力。 3、通过各种方式朗读和媒体辅助,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一、 课程名称:初中语文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7课《斑羚飞渡》 二、学生分析 1、在知识能力方面 作为初一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语言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文章篇章结构的能力,对于课文中基本字词、注音、理解, 能借助工具书自行达标。 2、
《 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一、课题: 七年级(下)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 二、教学对象分析: 戏曲对于此阶段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对于我国传统戏曲还不是很了解,通过此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三、活动目标: 1、课外收集资料,了解
把时间还给学生--------<<登上地球之巅>>教案把时间还给学生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这次登珠穆朗玛峰的概况和意义2,体会登峰的艰难和队员们的大无畏精神3,重点研读刘连满这个人物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文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勇往直前,团结协作,敢于献身
《忍着不死》《忍着不死》教案一、背景素来本人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对亲情、友情都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理解。看到《忍着不死》这一课,觉得它如同汹涌澎湃的浪涛,能够冲刷学生心底的淤泥。它的文字质朴优美,意境宽广博大。鉴于学生总是抱怨自己不被父母理解,抱怨父母的唠叨,不认识亲情到底在哪里,我就想让学生通过本文
《马》教学设计《马》教学设计
《黄河颂》 教案设计《黄河颂》 教案设计钦北区新棠镇中 黄充良 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成了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14斑 羚 飞 渡横街镇中学 许鹏浩教材分析《斑羚飞渡》是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所选的一篇散文精品,这篇文章生动、细腻地记叙了斑羚陷入绝境时求生自救的全过程。故事非常惊险,可读性强,故事本身就是动物世界的奇观。课文中展示的一幅幅凄美的图画是向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关注动物世界情感的极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目标 1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2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和说服力。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 2揣摩本文比喻中蕴涵的哲理及洋溢的情
《木兰诗》教学设计16木兰诗教学目的 1、了解诗歌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学习《木兰诗》详略得当的写法。 3、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表现方法。
《土地的誓言》教案12土地的誓言教学目标:1、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3、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4、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家乡,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精彩的段落和语句。 教学难点: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21最后一课教学重点:1、 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 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中国加入世贸、足球圆梦、申奥成功那一刻到来的时候,所有的华夏儿女无不热泪盈眶,欢呼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