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继续注重朗读训练,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通过朗读领会文意。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家乡,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精彩的段落和语句。 教学难点:
《木兰诗》教学节录 教材分析《木兰诗》是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的一篇乐府诗,这首诗一直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因为它有着独到的人文艺术价值,诗歌内容对于现在的许多成年人来说,耳熟能详。《木兰诗》成功地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木兰是一个闺中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巾帼英雄,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她挺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2、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故事复述,合作探究,景物描写。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登山图片,激趣引读1、呈现有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4 福建省漳平市第二中学 苏文河(arsun)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中国人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过程。3、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学重点: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3 案例提供 机场路中学杨曙 陈金兵【教学设想】登上地球之巅,是王富洲等人的坚定目标,哪怕是历经千险万阻,献出生命。在这种精神驱使下,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超乎生理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非凡精神,正是本文深深打动人的地方。抓住这一点进行教学,对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行为,帮助学生迁移到自身的生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2 这是一篇通讯。关键词是“探险”。全文有三千多字,是训练学生概述课文内容的好材料,而且要在一堂课内完成阅读也不得不这样做(缺乏充分的预习)。如何寻找契合初一学生特点的切入口来进行长文短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基于以上考虑,本堂课主要预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为:1、快速默读,概述课
提倡课堂智能练习——《口技》教例评析 余映潮教例评析 提倡课堂智能练习 ——《口技》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这是余映潮老师的一个教例。 教学基本任务:品读、积累,并进行学
高效背诵——《口技》教例评析 余映潮教例评析 高效背诵 ——《口技》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这是《口技》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此时课文讲析的任务已经完成。教学时间还有30分钟。
一个全新的教学设计——《狼》教例评析 余映潮教例评析 一个全新的教学设计 ——《狼》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这是余映潮老师的一个教例。 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读——读懂词
赛读赛讲,分层互促——《狼》教例评析 余映潮教例评析 赛读赛讲,分层互促 ——《狼》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预习要求:孰读课文,看注释 教读这一节课,共分四个环节。 一、学
一线以串珠——《最后一课》 教例评析 余映潮教例评析 一线以串珠 ——《最后一课》 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这是《最后一课》的每一个教时,学生已经预读课文,了解过课文故事中的背景
板块碰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例评析 余映潮教例评析 板块碰撞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这是周章轼老师的一个教例(见人民教育出版社《教与学》1994年第9期)。 步骤一,拉出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l.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2.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3.学习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4.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重点、难点 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难点: (1)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贝多芬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2、阅读方法上,以深人人物内心世界为主;写作学习上,以人物外貌描写训练为主。(或者1、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2、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教学重点]:目标2[课 时]:一课时[课 型]:新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5 音乐巨人贝多芬 一、 倾听音乐,激情导入 1、导语:同学们,你们觉得,对于一位画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眼睛——因为要用眼睛来观察世界、调配色彩;对于一位歌唱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嗓子——因为要用嗓子唱出美妙的歌曲;那么,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耳朵——因
《邓稼先》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1、 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2、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3、 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教学重点: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教学
《邓稼先》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 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探究文章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课前准备: 1. 阅读课文,利用
《邓稼先》教学设计4 教学维度知 识 与 能 力: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过 程 与 方 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
《伟大的悲剧》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导入一: 有关南极的视频导入师:这是南极,曾是一块神秘的大陆,吸引着众多的探险者来到这里。 1910年6月1日,英国人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1911年11月,他们在埃尔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征服南极点……请同学们设想一下,他们此行结果如何?生可能的回答:成功、失
《狼》教学设计8 教学目的:1.掌握生字生词,积累文言词汇。2..朗诵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3.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设想: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知识引路。教师要清醒地认识文言文阅读的一般规律,从整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设计5 教学设想 本文刻画了四位著名作家的形象,显示了莫泊桑在人物描写上的卓越才能。在学习时,应着重体会作者从人物肖像、言谈举止、神态等多方面描绘人物的方法。作者善于捌住人物外貌和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进行描绘,在叙述和描写中插入的抒情议论,很好地表现出入物的性格特征,阅读时也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设计4 教学设想 作者凭着自己细致敏锐的观察和生动传神的笔墨,让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作者善于抓住人物外貌和性格特点,各有侧重地展开描写,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特点,看看作者是如何抓住这些特点展开描写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过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11 《最后一课》学案仓前中学 钟建华学习目标:1. 知识与能力: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认识课文字词,了解课文主题。表情朗读,感受人物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2. 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师搜集相关资料。课堂教学采用质疑、讨论、问答等方法。3. 情感态度价值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设计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个字的的音,掌握重点词语。 (2)探究几个难句的含义,把握文章内容。 (3)体会课文中出色的肖像描写,学习从肖像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指导学生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设计6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2、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3、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教学重点、难点:品读重要语句,探究体会语言的内蕴。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