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运用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课前准备: 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贝多芬的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物塑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5、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与《伤仲永》比较) 重点: 1、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 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2、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三)情感目标学生能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
《社戏》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认识鲁迅笔下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整体感悟能力和词句分析能力。积累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阅读第一法——质疑法(提问法) 教学难点: 片段精读 教学步骤和
《社戏》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一、 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二、 学习理解小说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以及描写和表达方法。 三、 深入探究文中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设想〕 1. 第一课时理清结构把握情节。第二课时研讨课文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第三课时深
《社戏》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 会读会写“惮、撺掇、凫、潺、蹿”等词语,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 2、 理清故事的情节,学习小说围绕看社戏,记叙详略得当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来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3、 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
《真正的英雄》教学设计6 方案一 教学角度:通过声请并茂的朗读,使对课文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主要教学步骤: 1教师激情导入,介绍“挑战者号”失事的相关资料,营造情景氛围。 2快速默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出层次,读出重点,并画出另自己最为感动的语句。 3 课堂合作朗读,在朗读中穿插讨论和点拨。 朗读训练实施过
《真正的英雄》教学设计5 教学重难点: 1、加强朗读,把握文章内容,体味文章感情。 2、主动探究,演讲词的主题。 3、培养探索精神 背景资料: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进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中,发生空中爆炸。这是美国56次载人航天飞行中第一次爆炸事件,也是美国宇航员第一次在飞行中死亡。“挑战者”号的失
《真正的英雄》教学设计4 一、导入1、文体介绍:演讲2、(多媒体显示)关于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爆炸一事,出示有关图片,以加强直观感受,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二、速读、感悟1、朗读,把握感情基调里根在演讲中表达的感情包含( )和( )两个方面,从感情脉络看,前半部分主要抒发( ),后半部分则主要
《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教案4 一.以简介《山海经》导入 《山海经》成于战国-西汉年间。全书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山经》即《五藏山经》五篇;《海经》包括《海外经》四篇,《海内经》四篇,《大荒经》四篇和又一篇《海内经》。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 二.比较《山海
《珍珠鸟》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1、引发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情感。2、品味文章的语言,培养阅读、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展示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提高鉴赏能力。课时安排 一课时课前预习 ① 阅读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
《珍珠鸟》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难点是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三
《珍珠鸟》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让学生掌握本文描写上的细腻和情感上的自然流露2.主题的理解3.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4.学习朗读的技巧5.美文美学过程和方法:注重体验 情态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对动物的情感,培养人与人之间互相信赖的真情。教学重难点:主题的理解教学方法:唤醒教育 活动式教学 朗读
《珍珠鸟》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诵读,品味文章描写细腻、诗意浓郁、哲理深刻的风格。 2、体验“人与动物共存”的美好情愫,领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的人生哲理。 3、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领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的道理。 教学准备:幻灯片
《珍珠鸟》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1、美读课文,品味语言,感悟信赖,培养阅读、鉴赏能力。2、学会观察,学习描写,倾注情感,提高感悟和写作的能力。3、唤醒关爱,联系生活,引发思考,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作品丰富温柔的情感和富有哲理的语言
《珍珠鸟》教学设计5 教学设想:《珍珠鸟》为我们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之间爱的颂歌,本文语言自然清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浓浓的爱意。因此在教学时先借助多媒体视听材料唤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细细品味作品所蕴含的丰富、细腻的情感。在师生互动、对话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学过程
《观舞记》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写一写”中的为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4、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难点: 1、欣赏优美生动的对舞蹈艺术的语言描写。 2、通过反复
《观舞记》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1、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了解舞蹈是以身体、服饰、神态、动作、心灵等方面来表现内容的。2、赏析本文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描写。3、感受、欣赏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教学重点难点:赏析文章是如何表现舞蹈的“飞动的美”。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如有条件,教师、学生可利用VCD、DVD搜集一些
《观舞记》导读设计 导读目标:1、通过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2、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提高学生欣赏文艺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3、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导读重点:赏析优美生动的语言。导读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导读方法:品读感悟法总体设想: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高效背诵——《口技》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这是《口技》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此时课文讲析的任务已经完成。教学时间还有30分钟。 教师:《口技》一文,不到370字,根据教学要求,应当全文背诵。现在大家聚集会神、齐心合力,在老师带领下反复朗读、背诵。 下面用两分钟快速诵读,诵读之中要默想:开头——画面——画面二—
《口技》教例简述 [教例简述] 这是余映潮老师的一个教例。 教学基本任务:品读、积累,并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时间分配:教师大约15分钟,学生大约30分钟,以学生活动为主。 1、读 第一次朗读——请同学们读得沸沸扬扬。第二次朗读——请同学们读得字正腔圆。第三次朗读——请同学们读得层次分明。第四次朗读——请同学
《口技》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同时了解记叙中描写的作用,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二、掌握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差别等古汉语知识。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三课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文从三方面记叙
《口技》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理解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2.把握多方面表现表演者高超技艺的写法。 重点、难点 五.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2.注意体会作者如何从多方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吃语(yi )齁hou)曳(ye)哗(hua)叱(chi)意少舒 (shao)中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5 课 题:《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 课 型:新授课 研究课题: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材与学情分析: 《土地的誓言》是东北作家端木蕻良写于1941年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强烈思念之情。调子是悲怆的。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