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要塞鼓》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的 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2.学习文章形、神结合的语言。 二、课型设计 品读课 三、预习要求 1.落实字词,会读会写。 2.简单了解作者情况。(印发资料) 四、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所以教学分为两个板块:感知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三则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以朗读教学带动学生从不同层面去理解、欣赏课文是本设计的特点。本文因其独特的句式特点而极具音乐美,同时还有丰富的画面美,以及充塞于全文的力量美。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文章之美,掌握基本的朗读方法。 教学步骤: 一、 齐读、正音。(读音
《竹影》教学设计三则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以合作的形式,层层深入地探究,是本设计的特点。这篇自渎课文看似浅显,不过是写了童年时期一个有趣的游戏,其实作者在这个游戏的回忆中,有两个发人深思的问题:艺术与游戏的关系;家长对孩子游戏的引导。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简介丰子恺。 二、 小组探究
《竹影》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 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 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
《竹影》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大胆,对充满童稚的游戏有切身的体验和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往往忽视了游戏中蕴涵的艺术和美。让他们结合自身的实际体验,自主探究,有助于
《观舞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写一写”中的为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4.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本文是当代散文中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写视觉形象的绝
《观舞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了解舞蹈是以身体、神态、服饰表现内容的。 2.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3. 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欣赏本文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描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学生利用VCD 、DVD 搜集
《观舞记》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欣赏、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2、领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3、了解一些有关印度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许多同学喜爱绘画,喜欢唱歌;也有些同学有乐器或舞蹈方面的特长,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欣赏一段舞蹈,请同学们说说这是
《观舞记》教案三则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对比赏读是本设计的特点。本文和《安塞腰鼓》都是写观舞后的感受,两篇课文虽然存在较大的差异,也有许多相通之处。若以《安塞腰鼓》的学习为基础,将本文与之进行对比赏读,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审美层次。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 简介作者。 2、 简介印度舞蹈
《口计》教学设计三则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本文语言极其简洁、生动,描写手法高妙,这些在教学中都要引导学生去细心玩味。全文篇幅短小,应指导学生当堂背诵下来。此外,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还应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有条件的学校可为学生播放一点当代口技的声像资料
《口计》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 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二 学生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 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四 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 一 教学重点是教学目的一、二。 二 先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然后抓住口技人的艺术构思,启发学生的想象,来复述课文,以了解
《口计》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理解文言词语,学习摹状的说明方法;熟读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侧面描写的运用;数词直接修饰名词的特殊用法。 教学难点: 侧面描写的作用;古今词义、用法的异同。 教学性质: 讲读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二)学生参照注释阅读全文,自行口译。 (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2、 体会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教学仪器与媒体:投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2、了解作者选择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美丽的景象。3、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 、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一、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同时介绍背景,最好通过影视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5 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所蕴涵的思想哲理。 2. 依据标题解读课文内容的学法指导。 3. 比喻说理的学习。 二. 教学重点:依据标题解读课文内容的学法指导。 三.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涵的思想哲理。 四. 教学方法:小组探究法。 五. 教学手段:多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说理。 教学步骤: 一、预习情况反馈 1.正确书写词语 逼狭 崎岖 阻抑 丛山叠岭 绝壁断崖 亦复如此2.文章写作背景和作者情况介绍,互相交流,共同认识:李大钊是党的创始人,
《社戏》教学设计三则 [单元目标概说] 本单元选编了一组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表现了作家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社戏》借乡村戏剧反映了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童年生活,并流露了作者对理想故乡的深深眷念;《安塞腰鼓》不仅写出了腰鼓这种民间舞蹈给人的震撼,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蓬勃的生
《竹影》教学设计5 一、课前五分钟演讲二、讲授课文(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看过竹子吗?在晚上看过竹子吗?在有月光的晚上看过竹子吗?画过竹子吗?在水泥地上画过竹子吗?在有月光的晚上在水泥地上画过竹子吗?没有的话,你可要留下遗憾了,不过还好,有人画过,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画得算是弥补一下,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25页,
《竹影》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并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竹影》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品味生动形象语言。 2、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3、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学习重点: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课时数:一课时学习方式:合作探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媒体展示丰子恺的两幅漫画,并配以作者的话。)大
《安要塞鼓》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的优美豪放的诗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颂歌。作者通过一群朴实得像红高粱一样的茂腾腾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展现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场面的描写,展现了中华民族古老淳朴的民间文艺风情,显示了生命的活跃和强盛。抒发了
《安要塞鼓》教学设计4 课题:安塞腰鼓执教:樊友翠 教学课时: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理解排比句、感叹句对表达感情,增强语势的作用。2、 感受本文所抒发的生命律动的激情。3、 领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 训练朗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气势。5、 培养
《安要塞鼓》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文章层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力量,体现节奏感。 3.简析场景描写,体会文章主题。 4.理解排比、比喻、反复修辞在文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学习场景描写,理解文章主题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查找黄土高原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理解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品味重点语句关键词语,探究其内涵。 课前准备: 阅读课文,预习生字、生词。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2、学习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教学重点: 学习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课前准备: 收集臧克家、闻一多的背景常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