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力 新教材,共同讨论下述问题:⑴什么是力?⑵在自然界中有哪些力?并举例说明.(为了加深对力的认识,分清力的种类,性质.掌握力的表示方法和应用,本章我们将系统学习力的知识)⒉新课内容⑴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①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演示】手和弹簧、水和木块.② 受力是相互的,受力和施力物体同时
第一册浮力教案示例 (五)[教学用具] 两端扎上橡皮膜的透明圆筒、弹簧秤、石块、细线、木块、水槽、水、酒精、煤油、盐、乒乓球、鸡蛋、石蜡块、玻璃块、氢气球。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物体位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如图1所示,当物体受力F1>F2时,这个物体还能保持平
第一册牛顿第二定律习题课 5、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略例1: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合外力的方向之间的关系是: A.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合外力方向三者总是相同的 B.速度方向可与加速度成任何夹角,但加速度方向总是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C.速度方向总是与合外力方向相同,而加
第一册超重和失重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 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超重和失重的实质 教学难点: 在超重和
第一册平抛物体的运动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平抛及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 2、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 3、理解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 二、能力目标: 通过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来探究新问题的研究方法。 三、德育目标: 通过平抛的理论推证和实验证明,渗
第一册弹 力 [教学目标]⑴知道弹力是怎样产生的;⑵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和弹力三要素;⑶知道胡克定律及实际运用所适用的条件。 [课 时]1课时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 [教学用具]钢尺、弹簧、重物(钩码)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重力是怎样产生的?其方向如何? 2、复习初中内容:形变;弹性形变。 二、新
平抛物体的运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只受重力作用,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抛出的运动,是平抛运动.了解平抛运动的定义及特点,它是本节的基础内容. 2、复习曲线运动的条件,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使学生理解匀变速运动不一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通过对多个具体运动的演示及分析,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合、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并且不互相影响. 2、利用矢量合成的原理,解决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具体情况,会用作图法、直角三
曲线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它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 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情感目标
力矩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力臂的概念, 2、理解力矩的概念,并会计算力矩能力目标 1、通过示例,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同时激发学习物理的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力臂的概念, 2、理解力矩的概念,并会计算力矩能力目标 1、通过示例,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同时激发学习物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1)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知道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3)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2、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 (1)知道瞬时速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 理解位移—时间图像的含义,初步学会对图像的分析方法.能力目标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及思维想象能力.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最简单的运动,教材通过汽车
机械运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什么是参考系,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质点是用来代替实际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知道是否能把研究对象看作质点要根据研究的问题决定. 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位移的概念
力的分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能够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一个已知力的分力; 2、会用三角形法则求解力的分解;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 2、能够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情感目标 培养分析观察能力,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的研究态度. 教学建议重点难点分析 力的分
力的合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初步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共点力的合力; 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判断其合力随夹角的变化情况,掌握合力的变化范围。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实验演示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摩擦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能在简单的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 3、掌握动摩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摩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4、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能力目标 1、通过
弹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 2、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 3、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 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
重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认识重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重力的三要素:理解重心的概念. 3、会计算重力的大小.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分析各个物体的重心. 2、联系实际,重力的三要素在实际中的运用,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建议一、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重点是
力 教学目标基本知识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够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矢量,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够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力的两种不同的分类;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对某个力进行分析的线索和方法.情感
表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教学目的:l、掌握表征交变电流大小物理量。2、理解有效值的定义并会用它解决相关问题。3、掌握表征交变电流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教学重点: 掌握表征交变电流大小物理量。理解有效值的定义并会用它解决相关问题教学难点:有效值的理解教学准备:幻灯片、交流发电机模型、演示电流表、教学过程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教学目标: 1. 正确理解人造卫星作圆周运动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 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3. 培养学生自学和应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4.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科学的民主意识。重点难点: 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教学方法: 讲授、讨
磁场 磁感线 教学目的: 1、复习初中所学有关磁场知识(磁场的作用、磁感线)2、知道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3、知道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直线电流、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分布情况4、理解安培定则(左手螺旋定则)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课题: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授课班级:高二(3、4、5、9)执教人:徐军授课时间:2003年11月21日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知道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2、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公式,理解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义,并能熟练地用来解决有关的电路问题。 3、知道电源的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1.了解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只受电场力,带电粒子做匀变速运动。2.重点掌握初速度与场强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类平抛运动。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运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不计粒子重力。二、重点分析初速度与场强方向垂直的带电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