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量和动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理解动量的概念,知道动量的定义,知道动量是矢量。  2、理解冲量的概念,知道冲量的定义,知道冲量是标量。  3、知道动量的变化也是矢量,会正确计算一维的动量变化  二、能力目标  1、会计算力的冲量和物体的动量。  2、会计算一维情况下动量的变化。  三、德
分子动理论 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1)知道分子的动能,分子的平均动能,知道物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2)知道分子的势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知道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定性规律。(3)知道什么是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与哪个宏观量有关,能区别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4)知道
自由落体运动 课  题:自由落体运动教学目的:1.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重 点: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新课教学: 让学生先自学后
超重和失重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 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超重和失重的实质 教学难点: 在超重和失重中
平抛物体的运动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平抛及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 2、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 3、理解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 二、能力目标: 通过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来探究新问题的研究方法。 三、德育目标: 通过平抛的理论推证和实验证明,渗透实践
弹 力 [教学目标]⑴知道弹力是怎样产生的;⑵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和弹力三要素;⑶知道胡克定律及实际运用所适用的条件。 [课 时]1课时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 [教学用具]钢尺、弹簧、重物(钩码)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重力是怎样产生的?其方向如何? 2、复习初中内容:形变;弹性形变。 二、新课教学
曲线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它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  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教学建议
力矩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力臂的概念,  2、理解力矩的概念,并会计算力矩能力目标  1、通过示例,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同时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典型例题 关于残缺圆盘重心的分析  例1 一个均匀圆盘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力臂的概念,  2、理解力矩的概念,并会计算力矩能力目标   1、通过示例,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同时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1、教材从力有转动效果出发通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叫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2、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3、会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平衡问题.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应用力的矢量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叫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2、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3、会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平衡问题.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应用力的矢量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2)知道质量和速度的关系,知道在高速运动中必须考虑质量随速度而变化.2、能力目标:培养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合理使用资料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本
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2)知道牛顿运动定律在惯性系中成立;  (3)知道什么是惯性力.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辩证的科学思想.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1)教材首先引入了《关于
超重和失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2)知道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2、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对知识的迁移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对运动的升降机中测力计的示数变化,讨论了什么是超重现象、失重现象以及完全失重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受力分析.  (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力学问题.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利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表述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严谨的科学
力学单位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2)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能力目标:培养自学能力.情感目标:体验自主学习.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本节用较短的篇幅介绍了什么是单位制、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介绍了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会用准确的文字叙述牛顿第三定律;  (3)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与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方式、相互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均无关;  (4)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或分别作用在一个物体的两部分上.
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演示实验认识加速度与质量和和合外力的定量关系;  (2)会用准确的文字叙述牛顿第二定律并掌握其数学表达式;  (3)通过加速度与质量和和合外力的定量关系,深刻理解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这一规律;  (4)认识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间的矢量关系,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的改变,速度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的改变;  (2)理解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理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情感目标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伽利略理想实验;  (2)惯性概念;  (3)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4)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惯性现象.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习科学的实验方法. 情感目标  
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2、知道什么是重力加速度,知道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和通常的取值.  3、会应用相应的运动学公式解答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能力目标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教材把自由落体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例题的讨论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 及 。  2、了解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3、进一步体会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中矢量方向的表示方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运动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能力目标  体会学习运动学知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试题 [科目] 物理[文件] wltb5.doc[标题] 六、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考试类型] 同步测试[内容] 六、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一、选择题:1.关于圆周运动的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都相等B. 做匀
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 加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理解加速度的定义,会用公式 解决有关问题,能区分 ,知道加速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 ).  3、知道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相同;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与初速
页次:9/20 每页25 总数48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