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速圆周运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认识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掌握这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计算.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建立模型的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教
物理教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课题: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授课班级:高二(3、4、5、9)执教人:徐军授课时间:2003年11月21日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知道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2、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公式,理解各物理量及公式的物理意义,并能熟练地用来解决有关的电路问题。  3、知道电
物理教案-表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第二节 表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教学目的:l、掌握表征交变电流大小物理量。2、理解有效值的定义并会用它解决相关问题。3、掌握表征交变电流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教学重点: 掌握表征交变电流大小物理量。理解有效值的定义并会用它解决相关问题教学难点:有效值的理解教学准备:幻灯片、交
物理教案-磁场 磁感线教学目的: 1、复习初中所学有关磁场知识(磁场的作用、磁感线)2、知道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3、知道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直线电流、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分布情况4、理解安培定则(左手螺旋定则)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
物理教案-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1.了解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只受电场力,带电粒子做匀变速运动。2.重点掌握初速度与场强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类平抛运动。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运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不计粒子重力。二、重点分析
物理教案-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向心力,什么是向心加速度,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总是指向圆心.  2、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会解答有关问题.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训练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情感目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叫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2、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3、会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平衡问题.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应用力的矢量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
力的分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能够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一个已知力的分力;  2、会用三角形法则求解力的分解;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  2、能够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情感目标  培养分析观察能力,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的研究态度. 教学建议重点难
力的合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初步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共点力的合力;  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判断其合力随夹角的变化情况,掌握合力的变化范围。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实验演示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
摩擦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能在简单的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  3、掌握动摩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摩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4、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能
弹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  2、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  3、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  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
重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认识重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重力的三要素:理解重心的概念.  3、会计算重力的大小.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分析各个物体的重心.  2、联系实际,重力的三要素在实际中的运用,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建议一、重点难点分析:
力 教学目标基本知识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够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矢量,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够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力的两种不同的分类;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对某个力进行分析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叫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2、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3、会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平衡问题.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应用力的矢量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全
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2)知道质量和速度的关系,知道在高速运动中必须考虑质量随速度而变化.2、能力目标:培养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合理使用资料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教学建
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2)知道牛顿运动定律在惯性系中成立;  (3)知道什么是惯性力.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辩证的科学思想.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1)教
超重和失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2)知道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2、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对知识的迁移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对运动的升降机中测力计的示数变化,讨论了什么是超重现象、失重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受力分析.  (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力学问题.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利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表述能力.3、情感目标
力学单位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2)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能力目标:培养自学能力.情感目标:体验自主学习.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本节用较短的篇幅介绍了什么是单位制、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介绍了力学
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会用准确的文字叙述牛顿第三定律;  (3)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与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方式、相互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均无关;  (4)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或分别作用在一
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演示实验认识加速度与质量和和合外力的定量关系;  (2)会用准确的文字叙述牛顿第二定律并掌握其数学表达式;  (3)通过加速度与质量和和合外力的定量关系,深刻理解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这一规律;  (4)认识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的改变,速度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的改变;  (2)理解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理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综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伽利略理想实验;  (2)惯性概念;  (3)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4)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惯性现象.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习科学的实验方
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2、知道什么是重力加速度,知道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和通常的取值.  3、会应用相应的运动学公式解答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能力目标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教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通过例题的讨论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 及 。  2、了解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3、进一步体会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中矢量方向的表示方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运动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
页次:5/20 每页25 总数48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