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和压强教案示例之二压力和压强教案示例之二  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教研室(410300)王信初一、新课引入  观察实验仪器:三脚铁钉小桌、200克砝码、蒙上白纸的硬纸盒各一个。  演示 先将小桌的桌面放在开口蒙有白纸的硬纸盒上,再压上200克砝码,纸不会被压破;而将小桌翻过来让桌腿(铁钉做)立在白纸上,再压上同一
压力和压强教案示例之一压力和压强教案示例之一(2课时)第一课时  (作者:成都市二十四中学 陈抑强)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掌握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二)教具 
教案示例·浮力的利用教案示例·浮力的利用  课时:1课时.教学要求:1.理解调节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可以增大可利用的浮力.2.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教具:形状、体积相同的铁块、木块各一个,卷成一团的废牙膏皮(底部已剪去),橡皮泥,玻璃水槽2个,自制潜水艇模型(参见本书图12—3),潜水
浮力的利用教案示例之一(一)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要求  1.知道利用浮力使物体上浮、下沉、悬浮或漂浮的原理。  2.知道轮船、气球、气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三)教具:铁块、木块、废牙膏皮、玻璃水槽、水、自制潜水艇模型(12-11小实验)。(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  1.浮在水面上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示例之三阿基米德原理教案示例之三    (安徽省临泉县老集一中 236409 邢 秀) (一)教材:《物理通报》编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目标(用小黑板展示)  1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和运用范围。  2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3 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三)教学过程  1 诊断性目标测试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示例之二(一)教材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要求  1.知道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形状等因素无关。进一步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和解答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三)教具:弹簧秤、玻璃水槽、水、细线、石块
与门教案示例与门教案示例(一)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门电路的含义。  2.初步认识与门的开放条件及其应用。(二)实验器材(按学生分组情况设置,下面列出的是每组的器材)  T065或74LS00型二输入端四与非门集成电路1块;GD55—2型发光二极管1只;  100欧定值电阻1只;玩具小电动机一个;常闭按钮开关2个;一号干
水能和风能的利用教案示例之一水能和风能的利用教案示例之一 (一)教学目的  知道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二)教具  水电站剖面挂图。(三)教学过程  1.复习  利用钢球从斜槽上滚下的事例,分析能量的转化。(1)说明钢球从斜槽上滚下的过程中能的转化。(2)钢球从斜槽高处滚下比从斜槽低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示例之二“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示例之二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并能举例说明。  2.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二)教具  1.麦克斯韦滚摆。  2.课本图1-7的装置,在弹簧片前加一弹簧。  3.单摆、皮球(或乒乓球)。(三)教学过程  1.
和风能的利用教案示例之二和风能的利用教案示例之二 教学目的  1.常识性地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节能教育。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重力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河水从高处落下,说明水的能量转化情况。  (二)引入  我们已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示例之一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示例之一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并能举例说明。  2.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二)教具  滚摆、单摆,斜槽,弹簧片,木球,人造地球卫星的挂图等。(三)教学过程  1.复习  
动能和势能教案示例之三动能和势能教案示例之三 教学目的  1.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  3.理解机械能的初步概念。  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教学难点  能的概念的建立。教具  钢球、斜槽轨道、小木块、砝码、弹簧。教学过程  (一)
动能和势能教案示例之二动能和势能教案示例之二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初步概念,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  2.知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知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  3.能解释一些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二)教具  1.可以改变倾斜
动能和势能教案示例之一(一)教学目的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二)教具  斜槽,钢球,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等。(三)教学过程  1.复习  鉴于能量和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
功率 教案示例之二教学题目 五、功率教学目的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和生产中的实际,在讨论中使学生能理解功率的概念。  学会使用功率的基本公式,一解答简单的物理习题。教学方法 讨论法。教学内容  引言:在日常生活中和在生产实际中,不仅要考虑机械效率,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生产设计和使用机械做功时必需要考
功率 教案示例之一(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要求  (1)理解功率。知道什么是功率?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知道计算功率的公式及功率的单位。  (2)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三)复习提问  (1)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是什么?计算功的公式和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什么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案示例之三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案示例之三  (孙大栋)  教学题目 四、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学自的 通过学生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机械效率取决于有用功在总功里所占的成分,(即百分比)从而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教学器材 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案示例之一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案示例之一  (北京广渠门中学 刘崇灏)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要求  学习组装滑轮组和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三)教具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
机械效率 教案示例之一(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要求  (l)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知道计算公式。知道械效率总小于1。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三)教具滑轮、钩码、线、弹簧秤、铁架台、刻度尺。(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功的原理 教案示例之一(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要求  (l)常识性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会应用功的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三)教具  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举例
功的原理 教案示例之一(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要求  (l)常识性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会应用功的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三)教具  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举例
功的计算习题课教学题目 功的计算习题课教学目的 在上节课的基础知识中,进一步理解物体或外力做功的两个基本因素,并能掌握功的计算。教学方法 讨论法。教学内容  引言:上节课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做功的两个因素,二是功的计算,今天我们要通过一系列的习题,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识别物体是否做功,能掌握解习题的思
功·教案示例之一(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要求:  (l)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三)教具:木块、木板、细绳,小车。(四)教学过程  一、进行新课  1.力学
滑轮 教案示例之一(一)教学要求  1.知道使用滑轮的好处。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2.会根据滑轮组的挂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二)教具:学生分组实验。单个定滑轮和动滑轮、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的滑轮组、钩码、弹簧秤、细线绳、剪铁用剪刀、镊子、铁片。(三)教学
教案示例·杠杆的应用教案示例·杠杆的应用  课时:1课时教学要求:1.知道使用杠杆的三种情况: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及每种杠杆的特点.2.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指出它们的支点、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会确定力臂;指出属于哪一种杠杆.3.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和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具:托盘
页次:17/20 每页25 总数48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