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图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2.能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3.知道什么是力的图示,什么是力的示意图,会做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能力目标 初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出发,探求物理真知.培养学生热爱
重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 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计算重力.能力目标 1.通过上节力的三要素的学习引入重力的三要素,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讲解重垂线和重心,培养学生尊重物理事实,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 2.会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并会判断方向.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 通过观察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的实验使学生明确实验中应观察什么现象,并由此分析出这些现
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常识性了解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培养灵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通过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图示,培养学生欣赏线条美的能力. 教学建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能力目标: 1.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情感目标: 1.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
二力平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实
科学之旅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课题:引言 科学之旅—《探索物理》课时:1课时目的:(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2)通过观察体会物理学的趣味性;(3)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更进一步体会物理学的趣味性;(4)用STS的观点理解物理学的巨大作用;(5)初步掌握一点学习物理的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初步掌握
电流的强弱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教学课题电流的强弱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授课者: 编者:刘新建学习目标知识和技能l 会连接电流表,会读电流表上的读数。过程与方法l 通过灯泡的明亮程度,间接地分析电路中电流的强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l 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教学重点电流表的使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的测量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课题
第六章 光的折射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题第六章 第一节 光的折射执教 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和折射角2. 知道光从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及光从水、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的折
光的反射说课稿教学设计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光的折射》说课稿与教案 ————终南中学 胡科鹏一、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六章《光的折射》第一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
显微镜和望远镜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教学设计]望远镜和显微镜是透镜的重要应用,不需要学生对他们的原理了解很深入,重点在于能够动手制作望远镜和凸透镜,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1)课前调查。要求学生在课前查阅有关望远镜、显微镜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2)课堂猜想,实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自
照相机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授课人张 伟单位大庆二十五中授课时间 授 课题 目第六章 光的折射 第三节 照相机授 课 目 标知识目标1.掌握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2.照相机成像的原理,3.了解照相机的结构,的使用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物理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锻炼学生多方位发展的能力
光学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光的折射 教案之一()光的折射 教案之一 (南京四十六中学周永昌)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折射角。 2.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及光从水、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 3.知道折射现
测量的初步知识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一)教学目的 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知道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3.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教具 示教刻度尺、方体木块、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 (三)教学过程 1.测量(着重讲
透镜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课题:第一节 透镜 课时安排 一节 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3.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4.通过实验观察得出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
摩擦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摩擦现象中的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2.知道产生摩擦的原因。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能力目标: 1.通过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学科研究方法的教育. 2.通过对
惯性、惯性现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惯性现象,知道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2.会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能力目标: 1.通过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运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情感目标: 通过惯性应用与防止的教学,向学生渗透辩证
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 2.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3.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4.会查熔点表. 5.通过晶体熔化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1.引入新课: 方法1:利用教
蒸发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蒸发现象 2.知道蒸发过程中要吸热 3.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能力目标 培养动手实验能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情感目标 1.养成学生探索热现象知识的兴趣,认识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2.渗透通过实验研究物理概念、规律的方法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教材从提
实验:水的沸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观察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2.知道沸腾现象的特点 3.理解液体有一定的沸点 4.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能力目标 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情感目标 1.养成学生探索热现象知识的兴趣 2.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方法 教学建
液化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知道液化现象 2 知道液化的方法 3 知道液化放热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情感目标 养成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努力分析生活中常见现象的良好习惯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小学自然和初中地理都进行了水蒸气遇冷结成小水珠形成降雨的液化现象,以为本节的教学打下
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认识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 2.认识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能力目标 观察实验,认识物体变化,形成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情感目标 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教材给出了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用实
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能力目标 1.通过光线的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利用物理模型研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实验
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总结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