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案-科学之旅课题:引言 科学之旅—《探索物理》课时:1课时目的:(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2)通过观察体会物理学的趣味性;(3)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更进一步体会物理学的趣味性;(4)用STS的观点理解物理学的巨大作用;(5)初步掌握一点学习物理的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初步掌握一些学习物理的
物理教案-第一章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课题
物理教案-光的反射说课稿教学设计《光的折射》说课稿与教案 ————终南中学 胡科鹏一、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六章《光的折射》第一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
物理教案-照相机授课人张 伟单位大庆二十五中授课时间 授 课题 目第六章 光的折射 第三节 照相机授 课 目 标知识目标1.掌握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2.照相机成像的原理,3.了解照相机的结构,的使用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物理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锻炼学生多方位发展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信
物理教案-测量的初步知识(一)教学目的 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知道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3.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教具 示教刻度尺、方体木块、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 (三)教学过程(www.3edu.net) 1.测量(着重
力的图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2.能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3.知道什么是力的图示,什么是力的示意图,会做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能力目标  初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出发,探
重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  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计算重力.能力目标  1.通过上节力的三要素的学习引入重力的三要素,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讲解重垂线和重心,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  2.会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并会判断方向.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  通过观察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的实验使学生明确实验中应观察什么
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常识性了解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培养灵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通过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图示,培养学生欣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能力目标:  1.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情感目标:  1.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二力平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
惯性、惯性现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惯性现象,知道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2.会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能力目标:  1.通过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运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情感目标:  通过惯
摩擦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摩擦现象中的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2.知道产生摩擦的原因。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能力目标:  1.通过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对学生进
实验用刻度测长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 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能力目标:  1, 观察和实验能力: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 应用能力:解决实验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思考实际现象中的问题.情感目标:  1
机械运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能力目标:  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
速度和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定义、公式.  2.知道速度的单位“米/秒”和“千米/秒”及换算关系.  3.变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能力目标:  1.思维能力:从日常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来建立速度的概念,并思考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实验:测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实验:测平均速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1.会使用表、刻度尺测量平均速度.  2.正确观察和测量平均速度.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2.通过实验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建议"实验:测平均速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教学目标“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用公式和其公式变形计算某段路程内的速度、路程和时间.能力目标  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会分析实际的物理问题的物理过程,并用对应的知识解决.情感目标  1.培养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常识性了解回声和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
音调.响度和音色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3.常识性了解频率的概念及其单位  4.常识性了解能引起人的听觉的声音的频率范围能力目标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2.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能力目标:  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分析,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情感目标:  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
温度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温度计的构造、原理以及摄氏温度的规定.  3.常识性了解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的关系.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使用物理仪器测量的良好习惯. 教学建
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教学目标  1. 练习正确使用温度计;  2. 练习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4.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温度计》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学生参与的实验课,实验的目的
物理教案-音调、响度和音色重点和难点  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教法:学生参与实验教具:  录音机、磁带、旋转齿轮装置、木梳、硬纸片、硬塑料片、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由演奏同学准备乐器.教学过程
物理教案-第八章 第一节什么是力(1课时)课题第八章 第一节什么是力(1课时)执教 教学目标1. 初步理解力的概念。2. 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3.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重点力的概念。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具演示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新课我们在
页次:13/34 每页25 总数83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