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数与中位数 教学设计示例1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 2.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2.渗
平均数 第一课时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知识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内容 . 2.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 3.当一组数据的数值较大时,会用简算公式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
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 教学设计示例1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函数,并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关系的函数解析式; 2、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及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4
二次函数y=ax2+bx+c 的图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 2、渗透解析几何,数形结合,函数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逻辑思维的能力. 3、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主体的积极思维,体验感悟数学.逐步建立数学的观念,培养学生独立地获取
二次函数y=ax2+bx+c 的图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 与 的图象; 2.使学生能结合图象确定抛物线 与 的对称轴与顶点坐标; 3.通过比较抛物线 与 同 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4. 在本节的教学中,继续向学生进行数形结合
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 教学设计示例1 课题:二次函数 的图象 教学目标: 1、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 的图象; 2、根据图象观察、分析出二次函数 的性质; 3、进一步理解二次函数和抛物线的有关知识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5、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定义,根据实际情况求函数的定义域,并能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 2、渗透函数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初步建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到数学的抽象性和广泛
一次函数 教学目标: 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意义. 2、能写出实际问题中正比例关系与一次函数关系的解析式. 3、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对于一
函数的图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看图识图的能力. 2、在识图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从不同知识的背景提取的对象,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看图识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
函数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能从简单的实际事例中,抽象出函数关系,列出函数解析式; 2、使学生分清常量与变量,并能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会求函数值,并体会自变量与函数值间的对应关系. 4、使学生掌握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
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第一课时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了解圆柱的侧面、底面、高、轴、母线、过轴的截面等概念,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 2.使学生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或全面积. (
圆、扇形、弓形的面积 圆、扇形、弓形的面积(一) 教学目标: 1、掌握扇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初步运用扇形面积公式进行一些有关计算; 2、通过扇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抽象、理解、概括、归纳能力和迁移能力; 3、在扇形面积
圆的周长、弧长 圆周长、弧长(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圆周长、弧长公式; 2、通过弧长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探究新问题的能力;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4、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
画正多边形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目标: (1)了解用量角器等分圆心角来等分圆;掌握用尺规作圆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能作圆内接正八边形、正三角形、正十二边形; (2)通过画图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3)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
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目标: (1)会将正多边形的边长、半径、边心距和中心角、周长、面积等有关的计算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2)巩固学生解直角三角形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 (3)通
正多边形和圆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多边形概念,初步掌握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的第一个定理; (2)通过正多边形定义教学,培养学生归纳能力;通过正多边形与圆关系定理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猜想、推理、迁移能力
相切在作图中的应用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使学生理解画“连接”图形的理论依据.它是本节内容的核心,也是今后在实际制图应用中的基础. 难点:①对“连接”图形原理的理解.因为它是应用抽象知识
两圆的公切线 第一课时 两圆的公切线(一) 教学目标: (1)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掌握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 (2)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两圆的位置关系和两圆相交、相切的性质.它们是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圆的重要概念性知识,也是今后研究圆与圆问题的基础知识. 难点: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与
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切割线定理和割线定理.这些定理和推论不但是本节的重点、本章的重点,而且还是中考试题的热点;这些定理和推论是重要的
弦切角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弦切角定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在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线段成比例等问题时,有重要的作用;它与圆心角和圆周角以及直线形角的性质构成了完美的角
切线长定理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切线长定理及其应用.因切线长定理再次体现了圆的轴对称性,它为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它属于工具知识,经常应用,因此它是本
三角形的内切圆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三角形内切圆的概念及内心的性质.因为它是三角形的重要概念之一. 难点:①难点是“接”与“切”的含义,学生容易混淆;②画三角形内切圆,学生不易画好.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深刻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2、通过判定定理和切线判定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己实践发现定理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因为它是本单元的基础(如:“切线的判断和性质定理”是在它的基础上研究的),也是高中解析几何中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 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