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切角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弦切角定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在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线段成比例等问题时,有重要的作用;它与圆心角和圆周角以及直线形角的性质构成了完美的角的体系,属于工具知识之一.  难点:弦切角
切线长定理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切线长定理及其应用.因切线长定理再次体现了圆的轴对称性,它为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它属于工具知识,经常应用,因此它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与切线长定理有关的证明
三角形的内切圆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三角形内切圆的概念及内心的性质.因为它是三角形的重要概念之一.  难点:①难点是“接”与“切”的含义,学生容易混淆;②画三角形内切圆,学生不易画好.  2、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需要一个课时.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深刻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2、通过判定定理和切线判定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己实践发现定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因为它是本单元的基础(如:“切线的判断和性质定理”是在它的基础上研究的),也是高中解析几何中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   难点:在对性质和判定的研究中,既要有归纳概括
圆的内接四边形 1. 知识结构   2.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它是圆中探求角相等或互补关系的常用定理,同时也是转移角的常用方法.   难点:定理的灵活运用.使用性质定理时应注意观察图形、分析图形,不要弄错四边形的  外角和它的内对角的相互对应位置.
圆周角 第一课时 圆周角(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的两个特征、定理的内容及简单应用;  (2)继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想象、归纳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圆周角的概念和圆
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第一课时 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旋转不变性,掌握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关系定理推论及应用;  (2)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发现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
垂直于弦的直径 第一课时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轴对称性及垂径定理的推证过程;能初步应用垂径定理进行计算和证明;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圆的对称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审美观,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数学教案-一节数学活动课活动目标:1、利用几何画板的形象性,通过量的变化,验证并进一步研究函数图象的性质。2、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性,从变化的几何图形中,寻找不变的几何规律。3、学会作简单函数的图象,并对图象作初步了解。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把几何画板作为学生认知的工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案-函数学图象的性质初中数学活动课教案一 函数图象的性质活动目标:1、利用几何画板的形象性,通过量的变化,验证并进一步研究函数图象的性质。2、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性,从变化的几何图形中,寻找不变的几何规律。3、学会作简单函数的图象,并对图象作初步了解。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把几何画
数学教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㈠知识教学点⒈使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⒉初步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关系定理及其运用。㈡能力训练点⒈通过对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直观演示,培养学生能从直观演示中归纳出几何性质的能力。⒉在7.1节我
数学教案-正切和余切锐 角 的 三 角 比   ------正切和余切 一、 教学目标:1、理解锐角的正切、余切概念,能正确使用锐角的正切、余切的符号语言。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通过题目的变式,培养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不同题型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通
数学教案-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第1教时教学内容: 12.1 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整式方程的意义;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数学教案-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教 案 课题: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课型:综合课教学目标:在复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特性之后,通过图像对比使学生较快的学会不求值比较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值的大小及提高对复合型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解题技巧。重点: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特性。难点:指导
数学教案-坐标轴的平移坐标轴的平移一、教材分析  1、坐标变换是化简曲线方程,以便于讨论曲线的性质和画出曲线的一种重要方法。这一节教材主要讲坐标轴的平移,要求学生在正确理解新旧坐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掌握平移公式;并能利用平移公式对新旧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和曲线的方程进行互化。这就是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之一。 
数学教案-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一)课题 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一) 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2.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3.使学生结合y=ax2的图象初步理解抛物线及其有关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初步理解。难点: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
数学教案-九年级第三章 平行四边形回顾与思考九年级第三章 平行四边形回顾与思考 一、教学目标1、认识特殊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能证明它们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2、应用所得的结论通过计算和证明解决一些问题;3、通过证明使学生对证明的必要性有进一步的认识4、通过四边形的从属关系渗透集合思想。5、通过理解四种四
数学教案-一次函数一、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二、内容分析 1、初中主要是通过几种简单的函数的初步介绍来学习函数的,前面三小节,先学习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法,这是为学习后面的几种具体的函数作准备
数学教案-你能证明它们吗?1.1你能证明它们吗教学目标:知识技能: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特殊直角三角形的特点 ②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数学思考: 经历观察,思考得出等边三角形判定解决问题: 通过本节学习知道特殊等腰三角形转变为等边三角形,并且能利用特殊三角形解决直
平面直角坐标系 1、教材分析:  ⑴知识结构:  日常生活及其它学科需要一种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在数学上,可以类比数轴,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完成了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也把数与形统一了起来.  ⑵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能正确画出直角坐
由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可以分解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由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可以分解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法.  2. 通过例题的分析讲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一个二元
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二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由代入法解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3. 通过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的教学,向学生渗透“消元”、“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数与数字之间关系的应用题。  2.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进一步体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进一步体会代数中方程的思想方法解应用问题的优越性。  二
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能用去分母的方法或换元的方法求此类方程的解,并会验根.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通过本节的教学,继续向学生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及相互转
页次:6/18 每页25 总数43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