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切线的判定和性质(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深刻理解切线的判定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2、通过判定定理和切线判定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己实践发现定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切线的判定定理和切线
数学教案-切线长定理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切线长定理及其应用.因切线长定理再次体现了圆的轴对称性,它为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它属于工具知识,经常应用,因此它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与切线长定理有关的证明和计算问题.如120页练习
数学教案-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切割线定理和割线定理.这些定理和推论不但是本节的重点、本章的重点,而且还是中考试题的热点;这些定理和推论是重要的工具性知识,主要应用与圆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难点:正确地写出定理
数学教案-两圆的公切线第一课时 两圆的公切线(一)   教学目标:  (1)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掌握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  (2)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两圆外公切线的求法.  教学难点:  两
数学教案-正多边形和圆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多边形概念,初步掌握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的第一个定理;  (2)通过正多边形定义教学,培养学生归纳能力;通过正多边形与圆关系定理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猜想、推理、迁移能力;  (3)进一步向学生渗透“特殊——一般”再“一般——特殊”的唯
数学教案-频率分布频率分布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了解频率分布的意义,了解做出一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的步骤和要求.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统计数据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
数学教案-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公开课)公开课教案授课时间: 2004.11.17早上第二节 授课班级:初三、1班 授课教师: 教学内容: 7.7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概念。2. 初步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及其灵活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
数学教案-函数函数(-)教学目的: 1.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意义,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 2.了解自变量与函数的意义,能列举函数的实例,并能写出简单的函数关系式;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相互联系、绝对与相对、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爱国、爱党、爱人民
数学教案-6.4切线长定理6.4切线长定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切线长的概念,掌握切线长定理.  2.使学生学会运用切线长定理解有关问题.3.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切线长定理是教学的重点.切线长定理的
数学教案-两圆的位置关系课 题: 两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的:掌握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教学重点:两圆的五种位置的判定.教学难点: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学过程(www.3edu.net):一,复习引入:请说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从两个角度来研究这种位置关系的,⑴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
数学教案-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12.1 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一)12.1 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整式方程的意义;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分析
数学教案-初三(上)第一学月考试数学试题(B)初三(上)第一学月考试数学试题(B)一、选择题:(14×3分=42分1、Rt△ABC中,∠C=900,AC=5,BC=12,则其外接圆半径为( )A、5 B、12 C、13 D、6.52、一元二次方程x2-3x-1=0与x2-x +3=0所有实数根 之和为( )A、2 B、—4 C、4 D、33、在Rt△ABC中,∠C=900,a、b、c
数学教案- 函数(二)课题 函数(二) 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2.使学生理解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3.使学生掌握关于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并会求其函数值。4.通过求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
数学教案-二次函数教学设计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第三册第108页教学目标:1. 1. 理解二次函数的意义;会用描点法画出函数y=ax2的图象,知道抛物线的有关概念;2. 2. 通过变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3. 3
数学教案-北师大版分解因式法 教学目标:1、会用分解因式法(提公因式,公式法)解某些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2、能根据具体的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灵活选择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教学程序:一、复习: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x= (b2-4ac≥0)2、分别用配方法、公式法解方程:x2-3x+2=03、分解因式
数学教案-1、你能证明它们吗?第三课时课题 1、你能证明它们吗?第三课时内容简介 这节课主要是研究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证明,以及它们的简单应用学情分析 虽然有前两节课学习证明的基础,但本节课的定理证明仍有一定难度,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细致的思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数学教案-圆内接四边形圆内接四边形  执教者:刁正久  一、教学目标:  掌握圆内接四边形的相关概念以及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难点: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定理的准确、灵活应用。  三、教学过程(www.3edu.net):  1、带领学生复习圆内接三角形和
数学教案-二次函数知识点〗二次函数、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大纲要求〗1. 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2. 会把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化为顶点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开口方向,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3. 会平移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得到二次函数y=a(ax+m)2+k的图象,了解特殊与一般相互联系
数学教案-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执教者:刁正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相交、相切、相离的概念。  2.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并能够灵活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及分类和化归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直线与圆
数学教案-三角形的内切圆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三角形内切圆的概念及内心的性质.因为它是三角形的重要概念之一.  难点:①难点是“接”与“切”的含义,学生容易混淆;②画三角形内切圆,学生不易画好.  2、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需要一个课时.  (1)在教学中,组织学
数学教案-弦切角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弦切角定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在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线段成比例等问题时,有重要的作用;它与圆心角和圆周角以及直线形角的性质构成了完美的角的体系,属于工具知识之一.  难点:弦切角定理的证明.因为在证明过
数学教案-圆和圆的位置关系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两圆的位置关系和两圆相交、相切的性质.它们是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圆的重要概念性知识,也是今后研究圆与圆问题的基础知识.  难点: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与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的性质的运用.由于两圆位置关系
数学教案-相切在作图中的应用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使学生理解画“连接”图形的理论依据.它是本节内容的核心,也是今后在实际制图应用中的基础.  难点:①对“连接”图形原理的理解.因为它是应用抽象知识来描述客观问题,学生常常因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
数学教案-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目标:  (1)会将正多边形的边长、半径、边心距和中心角、周长、面积等有关的计算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2)巩固学生解直角三角形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  (3)通过正多边形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导,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  教学重点: 
数学教案-圆的周长、弧长圆周长、弧长(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圆周长、弧长公式;  2、通过弧长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探究新问题的能力;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4、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弧长公
页次:5/18 每页25 总数43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