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矩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首先她是平行四边形,但它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就是“有一个角是直角”,因而就增加了一些特殊的性质和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矩形的这些性质和判定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第二课时) 七、教学步骤  【引入新课】 由的定义和性质易得且,即“平行且相等”记为,反过来当时,四边形必为平行四边形,这就是今天要讲的判定定理4(写出课题).  【讲解新课】   (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2、3、4,并能与性质定理、定义综合应用.  2.使学生理解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3.会根据简单的条件画出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画图的依据是哪几个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教学建议  1.重点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重点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涉及平行四边形元素的各方面,同时它又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联系,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是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所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是本节的重点.  2.难点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重点和难点分析  重点:本节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虽然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在小学学过,但对于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并不深刻,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为以后学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打下基础,所以教师不要忽视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 第二课时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图1  1.什么叫平行四边形?我们已经学习了它的哪些性质?   2.已知:如图1, ,.  求证:.  3.什么叫做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它有什么性质?  【引入新课】   在证明“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这一性质时,是通
多边形的内角和 教学设计示例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掌握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四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定理.  2.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它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气象站的实例,培养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
多边形的内角和 教学设计示例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掌握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四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定理.  2.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它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气象站的实例,培养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抽象
多边形的内角和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和难点分析:  重点: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内角和定理.因为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内角和定理是本章的基础知识,对后继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难点:四边形的概念及四边形不稳定性的理解和应用.在前面讲解
四边形 教学设计示例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掌握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四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定理.  2.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它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气象站的实例,培养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
四边形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和难点分析:  重点: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内角和定理.因为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内角和定理是本章的基础知识,对后继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难点:四边形的概念及四边形不稳定性的理解和应用.在前面讲解三角形的概
二次根式的化简 教学设计2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     2.能够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二次根式  3.通过本节的学习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二、教学设计  对比、归纳、总结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    
二次根式的化简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 的化简.本章自始至终围绕着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计算进行,而 的化简不但涉及到前面学习过的算术平方根、二次根式等概念与二次根式的运算性质,还要牵涉到绝对值以及各种非负数、因式分解等知识,在应用中常常需要对字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2.掌握混合运算的应用.  3.通过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4.通过混合运算知识拓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设计  小结、归纳、提高  三、重点、难点解决办法  1.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母有理化与除法的关系.  2.掌握二次根式的分母有理化.  3.通过二次根式的分母有理化,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4.通过学习分母有理化与除法的关系,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设计  小结、归纳、提高  三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的混合运算及分母有理化。它是以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为基础,同时又紧密地联系着整式、分式的运算,也可以说它是运算问题在初中阶段一次总结性,提高性综合学习;二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第二课时) (一)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  2.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法则.  3.加减运算中注意的问题.  【例题】  例1 判断:  (1) ;(  )  (2) ;(  )  (3) ;(  )  (4) ;(  )  (5) .(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教学建议  本节的重点有两个:  ⒈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  ⒉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方法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讲解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而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的关键是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二次根式合并.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实质是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前提是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 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记角边角公理、角角边推论的内容;  (2)能应用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力目标:  (1)通过“角边角”公理及其推论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 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记边角边公理的内容;  (2)能应用边角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力目标:  (1) 通过“边角边”公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
全等三角形 课题:全等三角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2、能力目标:  (1)通过全
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目标:  1. 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  2. 弄清三角形按角的分类, 会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3.通过对三角形分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学分类的基本思想,并会用方程思想去解决一些图形中求角的问题。  4.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高学生的
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这个定理与推论不仅给出了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标准;熟练灵活地运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数学严
关于三角形的一些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的概念;  (2)正确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这三个概念的含义、联系及区别;  (3)能正确地画出一个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4)能用符号规范地表示一个三角形及六个元素;  
用计算器求立方根 一.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求数的立方根.  2.通过用计算器求立方根,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提高运算能力;  3.利用计算器求立方根,使学生进一步领会数学的转化思想;  4.通过利用计算器求值体验现代科技产品迅速、精确的功能,激发学习、探索知识的兴趣。 二.
页次:10/24 每页25 总数58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