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课题名称§13、3公式法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1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过程,掌握公式特点并根据公式会解一元二次方程。重点、难点根据公式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策略和方法讲练结合课前准备课前预习配方法教学媒体投影仪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我们发现,
数学教案-数学数怎么不够用了年级:初一 执笔:徐城 审核: 授课时间:2004/9/16数学目标: 1、知道引进负数的目的和意义;2、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3、熟练地将有理数按一定的要求分类。教学过程(www.3edu.net):一、前提测评:1、 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计算:(注意观察图形所表达的含义) 加10分
数学教案-解直角三角形复习(二)课题:解直角三角形复习(二) (2003年 12 月20日备12月 日授)主备人:张洋 杨超 审核:吴国玺 姓名: 学号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应用。一、基础知识回顾:1、仰角、俯角 2、坡度、坡角 二、基础知识回顾:1、在倾斜角为300的山坡上种树,要求
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设计示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2.较熟练地掌握把一个式子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较熟练地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难点:把被开方数是多项式和分式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
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设计示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2.掌握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难点:最简二次根式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计算:        
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设计示例3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最简二次根式,遇到实际式子能够判断是不是最简二次根式.  2.使学生掌握化简一个二次根式成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3.使学生了解把二次根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并会应用此定义判断一个根式是否为最简二次根式;  2.会运用积和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把一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重点  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  教学难点  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
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前两节的基础上,从实际运算的客观需要出发,引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然后通过一组例题介绍了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本小节内容比较少(求学生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掌握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但是本节知识在全章中却起着承上启下的
二次根式的除法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分析:  是商的二次根式的性质及利用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利用分母有理化化简.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是本节的主线,学生掌握性质在二次根使得化简和运算的运用是关键,从化简与运算由引出初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分母有理化,分
二次根式的乘法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是本节的中心内容,化简和运算都是围绕其进行的,而运用此性质计算化简又是二次根式的化简和混合运算的基础.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
二次根式 教学设计示例2  一、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二次根式?  2.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求式子中的字母所满足的条件:        (3)∵x取任何值都有2x2≥0,所以2x2+1>0,故x的取值为任意实数.     (二)二次根式的简单性质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次
二次根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  2. 掌握用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问题;  3. 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 和 ,并能灵活应用;  4.通过二次根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 通过二次根式性质 和 的介绍渗透对称性、规律性的数学美.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第2课时)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3.  2.学生掌握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2、3来解决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教学思想.  4.通过相似性质的学习,感受图形和语言的和谐美  二、教法引导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分析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它是本章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学完相似三角形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以完成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和性质的全面研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还是研究相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第3课时)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证明方法并会应用.  2.继续渗透和培养学生对类比数学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了解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证明新命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了解由特殊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第2课时)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判定定理2、3的证明方法并会应用.  2.继续渗透和培养学生对类比数学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了解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证明新命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了解由特殊到一般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分析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应用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它是本章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学完相似三角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本质,以完成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全面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还是研究相似三角形性质
相似三角形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本节首先给出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相似比的概念,并利用探究法得出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重难点分析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相似三角形是研究相似形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图形,是在全等三角形知识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并会灵活应用.  2.使学生掌握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3.已知线的成已知比的作图问题.  4.通过应用,培养识图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研究相似形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理论,它一方面可以直接判定线段成比例,另一方面,当不能直接证明要证的比例成立时,常用这个定理把两条线段的比“转移”成
比例线段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成比例线段以及项、比例外项、比例内项、第四比例项、比例中项等的概念.  2.掌握比例基本性质和合分比性质.  3.通过通过的应用,培养学习的计算能力.  4.通过比例性质的教学,渗透转化思想.  5.通过比例性质的教学,激发
比例线段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概念以及比例的性质.以前的平面几何主要研究线段的位置关系和相等关系,从本章开始研究线段及相关图形的比例关系――相似三角形,这些内容的研究都离不开线段的比和比例性质的应用.  本节的难点
梯形的中位线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梯形中位线定理不但给出了三角形或梯形中线段的位置关系,而且给出了线段的数量关系,为平面几何中证明线段平行和线段相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节的难点是中位线定理的证明.中位线定理的
菱形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菱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首先她是平行四边形,但它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就是“有一组邻边相等”,因而就增加了一些特殊的性质和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菱形的这些性质和判定
矩形 教学示例二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矩形的定义,知道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掌握矩形的性质定理.  3.使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性质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通过性质的学习,体会矩形的应用美.  二、教法设计  观察、
页次:9/24 每页25 总数58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