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和方法第一节 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和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方法和意义。2.通过阅读和讨论,概括动物行为的概念和归纳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3.通过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讨论,对学生进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第三节 海洋鱼类第三节 海洋鱼类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主要的海洋鱼类,了解海洋鱼类保护的措施和意义,了解我国海洋鱼类的养殖和增殖。2.通过对我国海洋资源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对海洋鱼类保护措施及意义的了解,继续培养学生的生态学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 学生只有了解了鱼类资源的保护措施和意
第九章 两栖纲第九章 两栖纲 教学目标 1.理解青蛙与两栖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理解青蛙生殖和发育的特点及变温动物的概念;了解其它的两栖动物及两栖动物的起源,了解保护青蛙的意义。在了解其它两栖动物的基础上掌握两栖纲动物的主要特征。2.通过对青蛙的解剖,学会解剖青蛙的基本方法,并进一步培养学生
第十章 爬行纲第十章 爬行纲 教学目标 1.理解蜥蜴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外部形态、结构生理、生殖发育的特点;掌握爬行纲的主要特证;了解其他的爬行动物及古代爬行动物的繁盛和绝灭。2.通过对纲的知识的学习及爬行与两栖动物的比较,继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3.通过对蜥蜴等有关知识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生物与环境
第一节 家鸽第一节 家鸽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家鸽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生殖和发育,理解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特点,并掌握鸟类的主要特征。2.通过“观察和解剖家鸽”的实验,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理解家鸽适于飞行的特点及对问题的分析,继续培养分析综合能力。3.通过理解家鸽适于飞行的特点,继
第二节 鸟类的多样性第二节 鸟类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生活环境中的鸟类的不同形态结构特点,从而理解鸟类的多样性。2.了解鸟类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本地区当前鸟类资源的现状,从而能够自觉地保护鸟类。3.学习观察鸟类,保护鸟类的方法,从而培养自觉保护鸟类的情感和观察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理
第三节 鸟类的起源、家禽第三节 鸟类的起源、家禽 教学目标 1.了解鸟类的起源和家禽的经济意义。2.通过比较始祖鸟与现代鸟类和爬行动物的异同,培养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3.通过学习鸟类的起源,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进行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教育,并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 始祖鸟的形态结构特点是本节
第一节 家兔第一节 家兔 教学目标 1.理解家兔适于食草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以及生殖发育的特点;掌握哺乳纲的主要特征,理解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结构、功能和行为最复杂的一个高等类群。2.通过对家兔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通过对家兔行为的实验研究,进一步学习动物学的研究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实
第二节 哺乳动物的多样性第二节 哺乳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几种典型的哺乳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点,了解哺乳动物的多样性。通过认识鸭嘴兽和袋鼠是低等的哺乳动物,了解哺乳动物的起源。2.通过参观动物园或自然博物馆或对校园周边哺乳动物的观察,培养和提高观察能力;通过归纳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培
第二节 淡水鱼类第二节 淡水鱼类 教学目标 1.了解鱼类的经济意义和我国主要的淡水鱼类。2.理解混合放养的原理和意义以及鱼苗的人工繁殖,并继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了解鱼类的经济意义和我国主要的淡水鱼的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对混合放养原理和意义的理解及对鱼苗人工繁殖有关知识的
第一节 鲫鱼第一节 鲫鱼 教学目标 1.掌握鲫鱼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理解鲫鱼生殖发育的特点,掌握鱼纲的主要特征。2.通过解剖鲫鱼,初步学会解剖鲫鱼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等能力。3.通过对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继续培养生
第三章 扁形动物门第三章 扁形动物门 教学目标 1.理解猪肉绦虫适于寄生生活的主要特征;了解猪肉绦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和猪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掌握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通过观察有关猪肉绦虫的标本或图解,继续培养观察能力;通过了解猪肉绦虫的感染途径及预防办法,培养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
第二章 腔肠动物门第二章 腔肠动物门 教学目标 1.了解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2.通过观察水螅的形态结构及对刺激的反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的能力。3.通过对比水螅和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等特征,引导学生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
第四章 线形动物门第四章 线形动物门 教学目标 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通过比较蛔虫和猪肉绦虫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及分析综合的能力。3.通过理解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
第五章 环节动物门第五章 环节动物门 教学目标 1.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在了解其它环节动物的基础上,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与讨论,对环节动物门特征的概括,继续
排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排泄的概念和尿的形成的基础知识。 2、掌握肾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 3、了解输尿管、膀胱、尿道的位置和功能。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猪肾的内部结构,通过观察泌尿系统模式图,尿的形成示意图和膀胱的剖面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
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以及吸烟和吸毒的危害。 2、知道体育锻炼和适宜的体力劳动有利于青少年呼吸系统的发育和加强。 能力目标 1、通过课余时间收集与课上内容相关资料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利用不同的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在课上利用分析得到的信息为所学
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 知识目标 1、知道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的常识 2、知道均衡膳食的含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饭后不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讨论“减肥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注意均衡膳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保护土壤 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土壤资源的基本状况 2、知道影响土壤资源保护的因素 3、体验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影响土壤资源保护的因素 教学过程: *************************************** 课堂引入:展示材料: 材料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这种情景在现代是很难见到了。目前
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 教学目标:1、了解蒸腾作用的基本含义及其意义 2、知道气孔的分布状况 3、知道保卫细胞和气孔的结构 4、完整地描述水、无机盐的运输路径 重点难点:叶的结构 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教学过程: *************************************** 第 一 课 时 课堂引入:我们都知道“水从低处留
空气污染与保护 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性与防治措施 2、了解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了解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了解酸雨及其危害 3、看懂各种媒体发布的空气质量报告 重点难点:空气的污染与保护 教学过程: *************************************** 引入:随着工业废气和烟尘排放量的增加、土地沙
什么是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能确定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举例说明. 3.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
蝗虫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开端。研究对象 蝗虫个体较大,分布很广,易得到实物进行观察实验,同时,蝗虫又是在我国历史上造成严重灾害的农业害虫,人们对它的研究比较详尽。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知识是学生学习昆虫知识的基础,也是学习节肢动物的基础。教师应尽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探索蝗虫的形态、结
蝗虫2 (二)蝗虫的繁殖 投影蝗虫的产卵和发育过程图,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它一生究竟蜕几次皮? (2)它的受精方式是怎样的(解释受精的概念)? (3)它把卵产在哪儿?为什么? (4)它的幼虫和成虫象吗?幼虫叫什么? (5)我国有些地区一年能繁殖两代,其过程怎样?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蝗虫成为农业第一害虫的原因
开花与结果1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1 识记花的基本结构,知道各部分的功能,明确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1.2 学会解剖和观察花的基本结构的方法。 1.3 通过学习“花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学生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辨证观点。 2 能力目标: 2.1 通过解剖、观察和探究花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