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 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教案之一第21 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教案之一教学目标  1.学生应该掌握的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①通过马克思、恩格斯早期革命活动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②通过对《共产党宣言》的学习,使学生
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教案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教案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什么叫北洋军阀,袁世凯是如何排斥革命党人和任用北洋系亲信建立其统治的。宋教仁等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目的和竞选活动。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二次革命的发动和迅速失败。袁世凯是怎样加强其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孙
清朝的文化(三)文学和艺术的发展清朝的文化(三)——文学和艺术的发展 教案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清朝小说的成就,《聊斋志异》的特点,曹雪芹,《红楼梦》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什么叫“诗界革命”,黄遵宪的诗。清朝中后期北京剧坛盛况和京剧的形成。清初朱耷、石涛,清朝中期“扬州八怪”
世界格局的变化
《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 需要掌握的知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格局的变化;世界人民面临的重大任务。通过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和历史的观点看待问题。通过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优越性在于发展生产力,不
美苏争霸
第四节 美苏争霸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80年代的美苏关系。 2.要求学生掌握美苏争霸的主要特点及美苏外交的基本战略,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赫鲁晓夫上台后提出一套对外基本战略,在50
变革的时代 活跃的思想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在掌握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影响和贡献、诸子百家(以儒、道、法三家为主)的思想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辩论关系的能力;利用表演、质疑、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述历史的能力;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
高一历史 全国大动乱 教学设计示例全国大动乱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导火线和全面发动;红卫兵运动;“全面夺权”;二月抗争;刘少奇遭受迫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2.能力方面(1)通过历史材料教学,培养学生概括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特点、本质的能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教学2第三课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教学设计示例二一 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第二国际建立的前提。1889年的巴黎大会。修正主义的产生及泛滥,列宁主义的诞生。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军备竞赛和战争危机。(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及综合概括能力。(三)德育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教案1第三课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目标需要掌握的知识:第二国际建立的背景;1889年的巴黎大会及重要决议;修正主义的出现及代表人物;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及列宁主义的诞生;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军备竞赛和战争危机。通过引导学生找出第二国际建立
第二课 资本主义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教案一第二课 资本主义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教案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需要掌握的知识:19世纪晚期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能源(电力、石油)的发展和利用;新机器和新交通工具(内燃机、汽车、飞机)的创制,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电话、无线电报)的发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原
第一课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教学设计示例二第一课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教学设计示例二一、教学目标:1、教育性目标:基础知识: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第一国际成立及其历史作用。3月18日革命、巴黎公社成立及其革命措施。保卫公社战斗。巴黎公社历史意义。能力培养:①、通过分析第一国际成立条件(客观、主观),培养学
第1课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教学设计示例一第1课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第一国际的成立及其历史作用。3月18日革命。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革命措施。保卫公社的战斗。巴黎公社的意义。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马克思创立的第一国际,在国际工人运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教材分析 本节以欧洲为中心叙述了二战前夕、二战初期、二战的扩大三个阶段的历史。在二战前夕,德国宰割捷克斯洛伐克的过程中,英、法帝国主义用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办法,企图推动德国进攻社会主义苏联。英、法纵容法西斯
第24课 俄国的改革 教案之二第24课 俄国的改革 教案之二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主要的内容及意义;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意义;16——19世纪俄国在欧亚的扩张情况。(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简化、概括史实的能力
第24课 俄国的改革 教案之二第24课 俄国的改革 教案之二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主要的内容及意义;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意义;16——19世纪俄国在欧亚的扩张情况。(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简化、概括史实的能力
第24课 俄国的改革 教案之一第24课 俄国的改革 教案之一教学目标  学生要求掌握的知识:俄国1861年改革;俄国的领土扩张。   思想教育目标:  沙皇俄国是最富侵略性的国家,它发展的历史是不断扩张的历史;改革和变革在一个国家发展中的有着突出的作用。   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
第23课 美国内战 教案之一第23课 美国内战 教案之一教学目标  学生要求掌握的知识:美国的领土扩张;美国南北经济发展的概况;南北矛盾的激化;内战的经过;内战的影响。  通过对美国内战原因、经过和结果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内战对美国影响巨大:取消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加速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23课 美国内战 教案之二第23课 美国内战 教案之二一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领土扩张情况:南北经济的发展;南北矛盾的激化;内战概况及结果;林肯(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对内战由原因的分析,加强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2.思考为什么说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从而增强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三)德育
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 (一)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铁器的广泛使用和牛耕和普遍推广;农业技术和农业科学的进步;都江堰和郑国渠;冶铁业的发展,煮盐业的兴旺,以及纺织业、漆器制造业等手工业的进步;商业的发展和封建城市的兴盛。2.要求学生认识:①大变革时期,生产力的提高,最终导致封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 (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共产国际七大的主要任务;意侵埃和埃抗意的斗争事迹;英、法、美不干涉政策的实质;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民族革命;国际纵队。2.思想教育目标:①共产国际七大提出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任务与策略方针,指导和推动了世界人民反法西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节 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 (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慕尼黑会议;德吞并捷克;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奇怪的战争;德攻占丹、挪、卢、荷、比;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溃败和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不列颠之战;德军侵入巴尔干;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
封建文化的高峰——五彩缤纷的艺术封建文化的高峰——五彩缤纷的艺术 北京市第49中学 赵静东 (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初唐书法家欧阳询,盛唐书法家颜真卿及与欧颜齐名的书法家柳公权、著名画家阎立本和“画圣”吴道子、艺术宝库莫高窟、著名音乐家、唐朝健舞和软舞、体育运动——马球和足球等基础知识、从而使
古代亚非文化古代亚非文化 (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字母文字;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两河流域的太阳历和星期制度;卡尔纳克神庙;巴比伦的空中花园;阿拉伯数字;两河流域的十进位法和六十进位法;印度的《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史诗;诺亚方舟神话2.思想教育目标:使学生认识(1)科学
日本明治维新日本明治维新 (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倒幕前的日本的封建统治阶级;改革力量的出现;美国首先打开日本的大门;倒幕力量的形成;德川幕府被推翻;明治维新2.思想教育目标:①国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国外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造成了日本幕府封建统治的严重危机,倒幕运动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
德意日的法西斯化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专政;1929~1933经济危机对德、意、日的打击;希特勒的纳粹党;德、日法西斯建立;国会纵火案;德国的扩军备战;日本二•二六兵变;《德意议定书》;《反共产国际协定》;轴心国集团。2.能力培养目标:①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
页次:7/9 每页25 总数21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