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和西亚和封建国家 东亚和西亚和封建国家 (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部;李成桂建李朝并改国号朝鲜;大和统一日本;武士阶层的形成和幕府统治的开始;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和扩张2.思想教育目标:①新罗统一和李朝的建立,都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朝两国有着悠久的友好关系。②大化改
苏联的社会议建设苏联的社会议建设 (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俄国全面电气化计划;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内容、作用;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1936苏联宪法2.思想教育目标: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苏联在短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
第十七课 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教材教法第十七课 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教材教法“苏联解体”的分析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第一,改革的背景。苏联作为两大超级大国之一,拥有着与美国相匹敌的庞大军事力量,但其经济实力却一直远不如美国。进入70年代之后,面临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所谓新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苏联的经济却日益
第十七课 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教学设计示例第十七课 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需要掌握的知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格局的变化;世界人民面临的重大任务。通过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和历史的观点看待问题。通过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优越性在于发展生
第三世界的兴起和亚洲经济的发展 教材教法第十六课 第三世界的兴起和亚洲经济的发展 教材教法教学建议本课地位第三世界的兴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大的事件,对于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亚洲经济的发展在第三世界中非常突出,这其中的经验值得所用发展中国家借鉴。教学思路 本课的教学内容时间跨度较大,从50年
第三世界的兴起和亚洲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第十六课 第三世界的兴起和亚洲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需要掌握的知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七十七国集团”。新加坡独立后的经济发展;韩国经济的发展;泰国、马来西亚经济的发展;印度经济的发展;西亚经济的发展。通过引导学生对不结盟
第十四课 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 教法第十四课 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 教材教法教学建议本课地位本课内容体现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重要线索。二战后,美国凭借其经济、军事实力,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为遏制战后社会主义的发展,在欧洲采取“冷战”政策,在亚洲悍然发动侵朝、侵越的热战。说明霸权主义,是当代战
第十四课 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第十四课 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需要掌握的知识: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定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失败及影响;赫鲁晓夫的对外基本战略;50年代
欧洲、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教学设计第十三课 欧洲、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需要掌握的知识:二战后,西欧恢复经济所面临的困难和经济恢复的有利条件;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欧共体的形成;西方经济的“滞胀”阶段。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理解、概括能力。通过西欧、日本经济在此时的高速发展的
第十二课 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教学设计示例第十二课 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需要掌握的知识:苏联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背景、措施、成就;欧亚人民民主国家诞生的具体条件、人民民主国家的概念以及这些国家是怎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新中国成立的世界历史意义。通过对本课有关内容的讲解,培养学生分析综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 教学设计示例第十一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知识: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盟军在北非取得胜利;墨索里尼垮台和意大利投降;开罗会议及《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及对德作战方针的确定;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及其主要协议;苏军攻克柏林 德国投降 第二次大
第十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 教学设计示例第十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慕尼黑协定,德军闪击波兰,德军攻占北欧,敦克尔克大撤退,法国投降和“自由法国运动”,德军闪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珍珠港事件,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通过课内的思考题,培养学生全面准确分析战
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1.隋朝大运河①了解隋朝大运河的目的和条件。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的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尤其是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一带),成为江南最富庶的地区。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两京和边防军所需的粮食相当多,需要江淮地区供应。陆路运输,速度慢,运量小,费用
法西斯国家的形成和反法西斯斗争第九课 法西斯国家的形成和反法西斯斗争 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需要掌握的知识: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党,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德意日的打击,希特勒与纳粹党和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日本二、二六兵变,季米特洛夫,共产国际“七大”,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美的绥靖政策,西班牙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第八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需要掌握的知识:1929——l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源地、特点;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特点、措施及作用。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源地、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学习,培养学生简单
战后世界体系的建立和20年代的相对稳定第七课 战后世界体系的建立和20世纪20年代的相对稳定 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需要掌握的知识:主宰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巴黎和会的召开,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和主要内容。凡尔赛体系的构成和作用。国联的建立。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华盛顿体系的构成和作用。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通过巴黎和会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材教法第六课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材教法本课地位1917年3月的“二月革命”是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和组织的,它推翻了沙星专制制度,其革命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即苏维埃俄国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六课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需要掌握的知识:二月革命及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布尔什维克党为用暴力推翻临时政府进行准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人民委员会建立。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土地法令》。苏维埃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
第五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材教法第五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材教法本课地位第一次世界规模的大战是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的必然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改变了国际格局。同时加快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也是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总之在整个二十世纪都
第五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材教法第五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材教法本课地位第一次世界规模的大战是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的必然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改变了国际格局。同时加快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也是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总之在整个二十世纪都
第五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示例一第五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示例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洲三条战线。马恩河会战、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俄国革命和退出大战。美国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经过、结果、
第四课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第四课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需要掌握的知识: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1905-1908年印度反英民族运动的新高涨。伊朗沦为半殖民地。伊朗资产阶级革命。土耳其沦为半殖民地,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简况,苏
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 (一)知识结构 复习目标:掌握各阶级探索抗争的主要事实、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能够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抗争活动之间的联系,认识到各阶级的抗争探索是向前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总结各阶级探索抗争的经验教训。一、近代前期: 1840年~洋务运动: 基本史实: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主
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朝的覆亡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帝国主义的所谓“严守中立”“南北议和”,袁世凯出山的背景和目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对内对外政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性质,清帝退位,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果,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失败原因和教训。 2.通过分析帝国主义“严守中立”的实质,认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同盟会的建立;同盟会的性质和政治纲领;三民主义;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内容和作用;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 2.通过对三民主义的分析和评价,对于同盟会发动和领导的武装起义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同盟会的性质及其初期活动。通过对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内容
页次:8/9 每页25 总数217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