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政局的变化 教学目标 1.总理衙门的设立(设立的原因、时间、主要职权范围、性质及评价);辛酉政变;"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 2.通过分析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主要职权范围、性质,使学生认识到总理衙门的设立,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但也便利了外国侵略者控
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 1.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出现及争论;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目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洋务运动失败原因;评价洋务运动 2.⑴通过学习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的目的、洋务派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在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加剧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教学目标 1.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产生的年代和发布;中国早期著名的资本主义企业;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中国无产阶级诞生的年代、发布和来源;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和早期斗争 2.⑴通过学习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使学生理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认识到中国资本主义的
中国边疆新危机和中法战争 教学目标 1.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的概况。左宗棠收复新疆。《伊犁条约》和新疆设行省。黑旗军纸桥大战。中法战争爆发。马尾海战和镇南关大捷。《中法新约》及影响。台湾设行省。 2.(1)通过学习中国边疆新危机,使学生认识到: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日本对朝鲜的侵略。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战争的爆发;战争的两个阶段-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战争的性质及结果。《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通过学习甲午
瓜分中国的狂潮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的方式有做中国的债主、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建立工厂的权利;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2.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学生认识到:在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戊戌变法的背景。早期维新思想及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及《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梁启超的《变法通议》。《公车上书》和强学会。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应诏统筹全局折》和保国会。百日维新及戊戌政变。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冠县起义和"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义和团运动的发展。慈禧太后的安抚政策。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八国联军的侵略暴行。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严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清政府 “新政”,抗捐抗税斗争,收回利权运动,兴中会成立,广州起义,章炳麟、邹容、陈天华及其著作,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 2.通过分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原因,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原因和具体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同盟会的建立;同盟会的性质和政治纲领;三民主义;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内容和作用;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 2.通过对三民主义的分析和评价,对于同盟会发动和领导的武装起义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同盟会的性质及其初期活动。通过对革
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和立宪派,保路运动,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2.通过对于本节教材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清朝统治危机加深的表现和武昌起义成功的诸方面原因;通过对“铁路国有”政策的教学,使学生认清该政策的实质和清政府卖
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朝的覆亡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帝国主义的所谓“严守中立”“南北议和”,袁世凯出山的背景和目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对内对外政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性质,清帝退位,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果,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失败原因和教训。 2.通过分析帝国主义“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一战后,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其特点;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特点、主要措施及其效果。2.思想教育目标: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危机必然导致帝国主义国家内部
为什么要学习世界历史为什么要学习世界历史 (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①了解学习世界历史将会扩大我们的历史知识面,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世界,吸收和借鉴外国的优秀的文明成就。②了解学习世界历史,除了学习历史的共性要求外,还会继续受到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加强以阶级观点分析历史现象,
古代希腊古代希腊 (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爱琴文明;斯巴达和雅典;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伯利克里统治时期的雅典;希腊城邦的衰落;亚历山大东侵和亚历山大帝国2.思想教育目标:使学生认识:①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奴隶经济在希腊达到高度发展,希腊的繁荣是建立在奴隶制经济的基础上的。②希波战争是
称霸地中海的国家——古代罗马称霸地中海的国家——古代罗马 (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及其性质;罗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的霸主;罗马帝国的建立;“罗马和平”;基督教的产生;基督教成国教;罗马帝国的分裂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2.思想教育目标:①了解斯巴达克起义的意义。认识在奴隶社会,奴隶起义
第二国际的建立和列宁主义的诞生第二国际的建立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第二国际建立的前提;1889年的巴黎大会;修正主义的产生基础及其泛滥;左派代表倍倍尔、卢森堡、列宁;列宁主义的诞生;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2.思想教育目标:①恩格斯为创建第二国际做出了巨大贡献,第二国际的成立推动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爆;欧洲三条战线;西线三大战役;俄国革命和退出大战;美国参战;一战结束。2.思想教育目标:①一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相互争夺,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②战争给垄断资本家带来巨额利润,但给交战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给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什么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英国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富尔敦发明汽船;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工业革命的影响2.思想教育目标:①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是英国政治经济发明的必然结果。②科技是生产力,
第22课 1848年欧洲革命 教案之四第22课 1848年欧洲革命 教案之四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革命风暴遍欧洲;1848年欧洲革命的性质;法国二月革命;普鲁士、奥地利和匈牙利革命。 能力培养: 1.指导学生归纳1848年欧洲革命的概况,观察历史事件的异同,从而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2.在教师的帮助下,引导学
第22课 1848年欧洲革命 教案之三第22课 1848年欧洲革命 教案之三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的知识:革命风暴遍欧洲;1848年欧洲革命的性质;法国二月革命;普鲁士、奥地利和匈牙利革命。 通过指导学生归纳1848年欧洲革命的概况,观察历史事件的异同,从而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通过在教师的帮助下,引导学生分析“1848年
第22课 1848年欧洲革命 教案之二第22课 1848年欧洲革命 教案之二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首先从总体上叙述了1848年欧洲革命的发生地区和性质。这次革命遍及欧洲大陆,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接着教材具体地叙述了各国革命的情况,重点是法国革命,强调法国无产阶级在革命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革命结果建立了法兰西
第22课 1848年欧洲革命 教案之一第22课 1848年欧洲革命 教案之一 (一)教学目的 (1)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提炼知识要点,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1848年革命的原因、范围,并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分析其历史作用。 (2)掌握基本知识:法国1848年革命的进程——二月革命,六月起义,路易·波拿巴政变;培养学生以历
第2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教案之二第2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教案之二 教学设计思路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尽量由学生作答。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串联起来,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问题主要围绕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这条主线展开。 2.以教材为主,充分挖
第2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教案之二第2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教案之二 教学设计思路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尽量由学生作答。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串联起来,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问题主要围绕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这条主线展开。 2.以教材为主,充分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