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最近在《读书》上成为一个话题,自六月号以来陆续有 文章发表。伦理学是古之显学,经济学则是今天的显学,有时甚至被批评为“经济 学帝国主义”,观察两者在今天的关系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情,况且这一问题还涉 及到我们今天社会许多问题的解决之道或解释之道。所以,我现
一、引言 汪晖对”中国问题”的反思是全面的和发人深省的。所谓”中国问题”,可以理解为现代性在中国境况中的问题。这一问题随着市场化改革的展开而生长出来并且变得日益迫切[1]。确实,经济学家们对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普遍生长着的腐败几乎无法作出理论上的回答。但个中原因很复杂,
汪晖对”科学主义”的反思,立基于他对西方启蒙理性观念以及当代批判理论家对”理性”观念的反思的省察:”从历史角度看,’理性‘一词早已失去了它的单义性,不过就启蒙的传统来说,18世纪浸染着一种关于理性的统一性和不变性的信仰,即在一切思维主体、一切民族、一切时代和一切文化中理
苏格拉底为什么宁可接受死刑而不愿接受朋友的安排逃离雅典?这始终是个问题。当这一问题因年代久远而渐渐独立于苏格拉底本人的动机时,当它作为“本文”获得独立生命时,我们每个人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便成了这问题的语境的一部分。昨天夜里我想到了对这一问题的另一解答:苏格拉底的自由精神阻
我们可以事先武断甚至走极端地把道德定义成:道德的行为就是不能给你带来眼前好处的行为。比如,有人落水,你为救他而献身,或与一个抢了别人东西的歹徒搏斗受了伤,这时,我们很难说你是自利的,就是说在你的理性考虑中,你很难考虑到如果活下来,你的英雄称号会在你的效用函数中占多大的
一、 新政治经济学、国家经济学和宪政  经济学及国家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研究民国经济史的重点是与当代新政治经济学、国家经济学和宪政经济学有关的问题:国家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近国家经济学的正式数学模型(李克, Li, 2001年) 将霍布斯(Hobbs, 1651 ) 有关国家的思想数学化
问题的提出  尽管哈耶克特意解释过他为什么不是一位对任何变革都表示反对的保守主义者,而是一位古典自由主义者(老辉格党人),但是由于他对待传统的态度,他仍被许多人看作是保守主义者,他们常常引述哈耶克对于传统的态度,来为无条件接受某种传统辩护,比如许纪霖在《读书》杂志,2000
【英文标题】Arguments of American Scholars on "The Impact of WW Ⅱ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West" 【内容提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西部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战时动员促使西部摆脱了在全国经济中的落后地位。1973年美国新墨西哥大学教授杰拉尔德·纳什在
【背景知识】  加里·贝克尔(Gary S.Becker 1930--)是现代经济学领域中最有创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著述通过把广泛可见的、但在外表上没有联系的现象与某种单纯的一般原则的作用相联系,而具有开阔经济分析的新视界的独特性质。在他的博士论文《歧视经济学》(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57年;
“有关政府与经济关系的问题既是政治学,也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无论对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同样重要。”(查尔斯·林德布洛姆蒂:《政府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三联书店出版,1992年,第1页)。对政治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历史渊源久远,最早可以追溯至法国孟克列钦重商主义思
内容提要:经济学的前提应该如同数学公理,是经济学的一切之基础。那么,经济学的前提是什么?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起源于过去时代的命题,可能仅仅反映的是那个时代人们的认识和客观规律。如果不反思它们在现代社会里是否依然正确,无疑于"刻舟求剑"一样地荒唐。基于以上认识,我
三.劳动密集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1.劳动密集型向劳动---资本密集型发展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是粗放型的,出口增长主要依赖低价格和数量推动,产品加工程度低,附加价值小,质量低,缺少名牌。人们担心工资成本提高,已不复存在。上千万城市工人下岗,上亿农村过剩人口的流动,经济不可避
关于加入WTO的诸多对策,皆主张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以此为基础实现产业升级,最积极的思想不过“为国际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配件,或者从事其中手工装配那一部分”,至于发展独立的知识产权和战略产业,很少有人提倡。除去那些有意配合国际资本,误导中国战略发展的利益驱动和立场问题不谈,
本世纪初,执西方经济学界之牛耳的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曾满怀信心地宣称,经济学的基 本理论到此已经确立且无争论的余地,所以,下一代经济学家将可以放心大胆地将主要精 力集中于这些原理的应用,以适应现实世界中各种体制与实践方面令人眼花缭乱的千变万 化。但是,时值本世纪 即将结束之际
提要战国秦汉之际学者对于以往学术史的总结仍以《庄子·天下篇》、司马谈《六家要指》及班固《汉书·艺文志》最具代表性。三种阐述都是将以往的学术思想流派看作是处在同一水平上的、有着同样的发生背景和学术目标,即各家都兴起于“周文疲弊”和都是“务为治”的。各家的不同仅仅体现在不同
摘要:《山海经.荒经》为中国文学中"荒远怪异"意象和"荒诞无稽"观念提供了"政治地理"的原型。时间的"古"和空间的"远"是对"荒"的想象之条件。在儒家正统意识控制下,文化代码系统专用"荒""怪""异"之类象征边缘性和异端性的语汇来为"王化之外"的空间和事物命名。而与"中心" 和秩序相对立的
"文化工业"(culture industry)这个术语可能是在《启蒙辩证法》这本书中首先使用的。霍克海默和我于1947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了该书。在我们的草稿中,我们使用的是"大众文化"(mass culture)。大众文化的倡导者认为,它是这样一种文化,仿佛同时从大众本身产生出来似的,是流行艺
进入二十世纪后期以来,西方哲学诗学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即思想不再偏重于哲学领域,而是广泛地吐纳政治学思想、历史学思想、文化学思想、社会学思想,使对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困境的解答多了一种尺度或一种参照。因为在理性、知识、主体、真理、意义、话语问题中,又迭加了东方主义和西方主义
内容提要:本文论述弗莱的大众文化理论所涉及的多个层面,包括雅俗文学界限的取缔,民间艺术对统治阶级文化的分权作用,同时又提出了"创造性艺术"与"交流性艺术"等概念,以推崇精英文化的品质。对广告等制造幻觉的商业文化,弗莱开出的是在教育中增强"想象力"的药方。关键词:弗莱 大众文
国家内外形势已日见兴旺。我过去向领导同志谈过,一旦国家大局好转,作为一名学者,我不再轻议国事。今后,我将把主要精力回转于我所一向爱好的学术和艺术的研究及写作。 但是,对目前形势,我仍有一些深层的忧虑和若干建议,不避冒昧,谨再书之以拜呈尊览。 一、关于国内政治问题
内容提要:乡村政府质量体现着推进乡村发展的政府能力,维系着实现乡村发展的政治基础,规范着推动乡村发展的社会秩序。本文从价值范畴和工具范畴的角度对政府质量进行界定,以维护政府的合法性为前提,立足于政府汲取资源和优化资源的能力、政府制定发展政策和实现政策创新的能力、政府
内容提要 本文分析了泰国在经济的高度发展后起其政治体制依然没有重大变化的种种因素,指出泰国独特的官僚体制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并认为真正的政治发展比经济发展更为困难。 关键词:泰国, 经济发展, 官僚制,政治发展。 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历来是学术界十分关注的
(发展过程中的腐败问题是当今发展研究中的一个敏感的问题,本文以韩国的发展模式为例对发展过程中的腐败问题进行了剖析,指出腐败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但并不能因此得出腐败是合理的结论,相反,只有持续不断地进行反腐败斗争,才能保证发展的顺利进行。) 随着中韩建交和两国交流的
内容提要:政党与票选是现代民主制度的两个特征,而这种特征要真正融入民众的政治生活,必须以一定的公共领域及在此之上所展开的政治营销为前提。检讨民初以宋教仁为首的国民党为组成责任内阁而展开的国会竞选活动,发现民初的政治发展受挫及宪政失败的重要原因是中国人政治生活中的黩武主
个体意识、个人权益价值观是中国文化中新的坐标系。以儒家为主的传统文化崇尚家族和国家。改革前的意识形态的核心是集体主义。它们都不容纳个人价值观。近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中国,向西方借来了个体意识与人权概念。但是究竟如何理解人权、个人主义和自我等概念,是个复杂的问题。单纯的自
页次:24/27 每页25 总数66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