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文从农村二元权力结构的理论框架,主要根据笔者第一手调查资料,紧密结合广东农村撤区设村、统一实施《村委会组织法》的改革实践,着重分析了村民选举后村委会与党支部的权力关系及其变化。本文认为,直接公开的村民选举导入了一种自下而上的民主权力,促使农村权力关系从一元权
[提要] 在农村经济改革中复苏的家族,借助村民直选的制度渠道成了影响农村权力结构的社会因素。通过案例分析与比较,本文揭示了家族结构(房族结构)对村庄的权力配置的均衡作用,揭示了农村资源的重新配置、村民选举的实际结果对党支部、村委会与家族关系格局的深刻影响。具体地,在党支部威
1995年夏季的一个晚上,地处湘南丘陵的李家湾,[1]全村100多人集合在晒谷坪上,他们正在议论着村集体上诉乡政府拖欠土地征地款的事情。村民集会的目的是凑钱打官司。大家一致同意每个村民分摊25块钱,并在上访信上一连按下100多个手印。村民的神情似乎表明:不把这场官司打赢,誓不罢休!值得
集体主义是不是中国农村传统家族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如果农民认同于“家族的集体主义”,那么,这种认同是否同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相耦合?本文的基本问题,就是通过分析村落家族的集体主义,揭示农民对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底蕴。一、农民的集体主义情结:家族的还是社会主义的?在传统中国农
提 要 我国地方政策的决策过程表现为三种过程模型,即“中央—地方”或“上级—下级”过程模型、“民主—集中”过程模型和“领导—群众”过程模型。这三种过程模型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一”与“多”一体化民主的特点,从而使我国地方政策决策模式具有了一体化民主的特点。同时,地方政策必须从
【内容提要】本文对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梳理。文章论述了行政体制改革在中国改革总体战略中处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结合部,认为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仍在于提高效率。行政民主是调整政府与社会关系的目标取向,不能与行政体制改革本身的目标相混
世界正处在世纪之交。如果说20世纪是中华巨龙从昏睡到觉醒的世纪的话,那么21世纪将是这条巨龙腾飞天际的世纪。我们有理由保持乐观,对新世纪充满美好的憧憬和信心;我们又应该十分清醒:巨龙的腾飞要靠全面、深入的改革来实现,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的改革。       
4.对公共行政学研究的重新调整时期(1960-1979) 进入六十年代后,一些学者认为政策分析可以选择备选方案;另一些人士认为成熟的科学和技术基础为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理性化和多元化开启了大门。同样,还有人认为运筹学的运用以及对公共问题系统研究的运用增添了新的管理知识。 不幸的是,这
第一部分:美国公共行政学五大理论 美国公共行政学者霍哲教授与盖布雷林(Holzer & Gabrielian,1998)博士将美国的行政学总结为五大理论: ·诚实、无党派及象企业一样的政府。诚实、无党派、有效率的政府管理是建立公共行政学最为重要的概念。政府的两大功能是“意志的表达与意志的执行
【内容提要】在整个政治社会中,权力却与其本质相分离,被阶级所占有,甚至被私人所窃取,被用来为阶级利益服务和用来谋取私利。这就要求权力必须受到制约。而且,权力的道德制约在一切存在权力的地方都有着普遍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公共行政的发展要求探寻一条法制建设与道德
新的千年开始之际,是人类探寻新的生存模式的时代,因而在已逝的千年行将结束的时候,全球范围内的改革浪潮就已风风火火地展开多时。所有的改革运动都与行政改革相关联,行政改革是最为根本的变革。因为,在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中,每前进一步,都是以行政体制和行政行为模式的变革为标志的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如何发挥作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处于市场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国家,都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研讨本国政府的行为和职能的变化。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政府如何作出有效的行为才能既顺利地完成这一过度并适应新的市场经
我国目前正处于国民经济市场化的历史进程中。如何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研讨政府的行为和职能的变化,分析和研究我国政府机构的改革,并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相适应,这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机构改革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特别是宽带接入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普及,电子邮件、电子政务、电子银行、电子税务、电子商务、电子娱乐纷纷涌入公众的视野,似乎所有的东西都被数字化,或者说被"e"化了。政府公务员在“e政府”里处理公务,企业开始以“e企业”的姿态登上市场竞争的舞台,老百姓以“e公
摘要 中国地级政府的过去一直在虚实之间摇摆不定,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地级政府一直在向实设政府方向发展,借地级市政府来实现自己实设化的梦想,但是在将来,它必将因城乡分治、城市自治和乡村自治的发展而走向衰落。 从当代中国政府体制史来看,地级政府是最富有变化弹性的一级政府
摘 要:中庸在中西古典伦理思想中占有中心地位。当代伦理致思中对于普世伦理的吁求,应当从古典中庸思想中吸取思想资源。中庸作为可能的普世伦理的理由在于:其一,中庸存在于中西古典伦理思想中,是一种各大文化传统可以共享的伦理资源。其二,中庸具有伦理常识的特性;在中西伦理的不同历史演变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主导政治文化的形成、合法性的变迁、政治文化的世俗化、政治文化的分化等几方面。改革开放20年也是人们政治文化发生急剧变迁的时期。 【关 键 词】中国/政治文化/演进 政治文化是围绕当代社会政治、人们的政治行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政治体制改革也就逐渐地被提上日程,并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人们都希望政治体制改革能够进展得快一些,最好能走在经济改革的前面,至少也能和经济改革同步进行。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如此关注政治体制改革呢?一般地说,促使人们关心政治体制改
内容提要 :在中西文明史的进程中 ,政治建构对于伦理道德的依赖 ,一直是一个通贯的文化景观。为了影显儒家伦理—政治建构的特质 ,本文以早期儒家作为不变的坐标 ,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段的西方伦理—政治的相关论说为对象进行动态的比较 ,从而呈现两者在理论致思的构成与走向上存在的差
关于孔子思想的主旨,历来多有争议。本文认为,只有在伦理与政治的关联性角度为其思想定位 ,才可以期望对其思想进行清晰解读。为此,本文强调从三个层面分析孔子思想。其一是对具有深厚历史感的孔子运思进行同情理解 ,指出其是在伦理与政治的相关线索上去求解上古政治史秘密的;其二,通过历史中
摘要: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格局的发展具有既导向多极化,又导向单极化的双重效应,但主导作用是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前期,是世界格局从两极走向多极的过渡时期。在漫长的过渡时期中,摆在人们面前的严峻任务是保证世界格局的和平转移。格局和平转移的热和平方式应综合考虑
关于近十几年的道德现状评价,伦理学界主要集中在爬坡论与滑坡论两种观点的对立和争论上,而忽视了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道德规范缺位与错位问题。笔者认为,当前解决道德缺位与错位问题的重要性远远超出对道德爬坡、滑坡的论争,它涉及中国现代道德规范体系多元化建设这一实践伦理难题,关涉到对
一、后现代文化相对论的由来 文化相对论包括认识、观念、思维方式和道德,它对各个人文领域中的后现代思想有不同的影响。在社会和文化研究领域,它指的是多元合理性。它认为,文化观念和社会习惯都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构成独特的"身份"。任何社会或文化,只要其正常运作,便应视为合理。在政治
一、时代的要求 历史的机遇最近,正当世纪之交,中央高瞻远瞩地提出要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要求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是中央面对当前国内外新形势,并在总结二十年来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扩大开放的战略决策。贯彻执行这一决策,是我们在参与国际竞争
3月5日美国宣布针对部分钢铁进口产品设定高达30%的进口关税,以帮助国内不景气的钢铁产业。新税征收范围包括10个产品类别,征收额度从8%至30%不等。征收从3月20日开始,征收产品复盖从巴西、韩国、日本、台湾、俄罗斯、德国、土耳其、法国、中国、澳洲和荷兰进口的卷钢板及其它钢材。征税期为三
页次:23/27 每页25 总数66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