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析2001-08-14乡镇企业在农村改革以及相应的市场体制形成过程中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过程。首先,在农村经济改革取得初步成功,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展开的时候,变动巨大的经济环境给予具有灵活体制的乡镇企业以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使得八十年代中后期乡镇企业在中国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在这
一、 私营资本的产权主体具有超经济性质如果说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私有产权的超经济性质主要表现为私人产权对封建官僚权责和洋人买办势力的依附,并受其奴役;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前的新中国,企业产权、包括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产权的超经济性质集中表现为对国家政治及行政权力的依附,并被程度不同地纳入行政管理网络。那么,当
企业文化概论2001-08-14一、关于企业文化的界定与认识过程 “企业文化”究竟指的是什么呢?我们先从文化和企业的定义谈起。 文化——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如,南齐王融《曲水诗序》称:“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结构的探讨2001-08-14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在管理体制上下功夫,走强化管理、效益一票否决的发展之路。事实上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始终在进行,邯钢等先进的成本管理经验也使众多企业受益非浅,但总体来看,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上。为何多年的成本管理
在解决企业为什么存在这一问题上,经济学家科斯是第一个按照市场价格机制下交易费用的方法研究企业存在合理性的,在其经典论文《厂商的性质》中,论述了企业的功能在于节省市场中的直接定价成本《或市场交易费用》;市场和企业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可互相替代的手段;在市场上,资源的配置由非人格化的价格来调节,而在企业内,
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优化标准探析2001-08-13一、 对现代资本结构优化标准的探讨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认为,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就是使其市场价值最大化,这一标准最早是由莫迪格利亚尼和米勒提出来的,现已成为广为接受的标准。目前我国在关于企业资本研究中也普遍默认了这一标准,但笔者认为这个标准是值得探讨的;首先,从企业经营
决定经营者年薪的八种理论2001-08-13在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中,劳动与企业家才能分属于不同的两种生产要素,普通劳动者与企业家分属于不同层次的劳动力市场,一般劳动者和经营者的收入分配有不同的理论基础。由此形成了以下决定经营者年薪的八种理论。1. 人力资本价值论人力资本这一概念指的是人们在其教育和工作过程中积
影响私营企业发展的内部问题与对策2001-08-14根据近期对部分私营企业进行的多次访谈,笔者发现,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一些私营企业不仅难以在经营思路和运作模式上实现应有突破,而且正在逐渐失去原有的经营活力,影响私营企业发展的内部问题应该引起经营者们的注意了。一、 目前需要注意的主要内部问题国内私营企业目前主要
企业生命周期的比较分析2001-08-03一、 企业生命周用与经营周期的一般理论及其决定因素美国管理思想家伊查克·麦迪思把企业生命周期形象地比作人的成长与老化,把企业生命周期细分为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每个阶段的特点都非常鲜明。从理论上讲,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目的
企业家报酬研究述评2001-08-08优秀的企业家是企业发展乃至社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而这种资源又是非常稀缺的。一个经济体制能否高效地利用有限资源以达到社会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激励机制。近年来,企业家报酬在学术界和企业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争论,尤其在国外。本文回顾、评述了目前企业家报酬的研究
目标管理2001-08-09目标管理把经理人的工作由控制下属变成与下属一起设定客观标准和目标,让他们靠自己的积极性去完成。1954年,德鲁克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为MBO),它是德鲁克所发明的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概念,并已成为当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理人不能监控
论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变革2001-08-09一、 企业文化塑造与变革的必要性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的员工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充分注意员工行为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充分注意对员工的头脑管理,也就是思想管理,或者还可以称之为文化管理。因为今天的员工思想意识活跃,我们更多的是要求员工用头脑去工作,创造性地工作,只有
他说,人力资本作为企业制度安排的重要要素登上历史舞台,是生产力发展引起企业体制变革的必然结果。这导致公司治理结构发生实质性变化,新的治理结构将主要围绕如何激励和约束人力资本来安排。 两权分离为基础成“过去式” 魏杰说,在企业中,“人力资本”专指技术创新者和职业经理人。当今企业的竞争力,集中体
企业组织变革的系统科学思考2001-08-10企业组织变革是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受实践导向的影响,许多相关研究都是经验性的概括和具体操作方法的总结。这些研究对于企业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缺乏一般性、总体性的理论提炼。本文将尝试运用系统科学的有关理论对企业组织变革的研
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优化标准探析2001-08-13一、 对现代资本结构优化标准的探讨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认为,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就是使其市场价值最大化,这一标准最早是由莫迪格利亚尼和米勒提出来的,现已成为广为接受的标准。目前我国在关于企业资本研究中也普遍默认了这一标准,但笔者认为这个标准是值得探讨的;首先,从企业经营
信息成本与企业组织变革趋势2001-05-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的组织结构处于积极地全面变化之中,是自泰罗的组织科学管理出现以后最强烈的组织变革。对这股企业组织变革趋势,经济学家们进行了分析,认为各方面的环境变化是导致企业组织变革的因素:斯科特?莫顿(Scott.Morton,1991)认为引发企业组织变革的因素包括
企业“钝化”现象及其突破2001-08-10由于多年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对企业在发展中普遍遇到的“成长的烦恼”——“钝化”现象深有感触。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总有要研究这个问题的冲动。尽管企业“钝化(inactivation)”具有普遍性,但由于国有企业尚处于转制时期,在主权等问题上存在着许多相关问题,使其成长过程成为具有诸多
基于复杂性科学的企业创新与管理2001-08-02一、引言 自从经济学家熊彼得1912年在他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理论以来,创新一直是各国学者们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力量。对此,江泽民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产权演变——以四通、联想为例2001-08-03 一、四通集团的产权演变 1.产权问题困扰着四通集团 改革开放初期依靠2万元借款起家的四通集团,现已发展成为拥有42亿元总资产、15亿元净资产、58家独资、合资公司的大型跨国企业。作为中关村的第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四通曾经创造过颇为辉煌的业绩,并
企业破产损失分摊与国家管理对策2001-08-06一、 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破产所有者损失承担的不对称性在市场经济中,部分企业的破产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那么,企业破产的损失应该由谁承担?市场机制要求谁投资谁承担,但事实上,一般投资者只承担了一部分,即净资本部分,其余部分由信用机构和其他施信企业所承担。由
论治理成本2001-09-25一、治理成本和交易成本之和最小化才是有效率的治理模式公司所有权归谁是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之间的分水岭,不同产业、不同行业甚至不同公司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所有权形式,效率是其决定性因素。欲使公司治理效率最佳,客观上要求交易成本与治理成本之和最小化。易言之,非所有者的要素提供者的交易成本与
有计划地建立企业绩效评价制度2001-08-01为什么要制定一套全国统一的企业效绩统评价体系?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结果和经营者业绩是经济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经济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目前国有企业有20万户,2000年国有企业的总资产达到716万亿元,净资产达到了58万亿元,这些国有资产分布几乎涉及了所有的行
苏浙企业家成长环境之异同2001-09-25中华民族,一体多元。苏浙企业家及其成长环境之比较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历史上吴越两地曾是两个互为竞争、互为依存的实体,一部“吴越春秋”从武——文——商演绎了千百年时间。至今,历史文化的烙印仍然存在于区域经济特征之中。因此比较苏浙经济和苏浙企业家应当具备一种历史眼光和文
一、分工演进与企业的集团化趋势 1.分工的演进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认为,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分工的好处在于能够获得分工经济与专业化经济,从而得到生产效率的提高。分工专业化的不断深化在带来分工与专业化经济的同时,也会由于分工层次的增加带来交易费用的增加。分工与专业化的好处和交易费用增
关于“苏南模式”的讨论,需要坚持与运用历史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模式”是一种理论分析框架,是对区域经济实践主要特征的一种概括。不同模式的比较与评价,是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了、综合实力是否增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了,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标准。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苏南模式”与“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