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中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HT4K〗〖JZ〗高新才
〖HT〗1979年以来,中国农村经济正经历着由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和由传统农业向现代

农业转

换的过程。在这一转换过程中,一方面,农户家庭的职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农民除了从事

农业生产性活动外,还要从事农业生产资料购销、农产品加工和销
农业社会化服务问题初探
〖JZ〗韩振峰
〖JZ〗一
农业社会化服务,指的是专业经济部门、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其他方面为农、林、牧、

渔等各业发展提供的服务。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西方国家称之为农业的“支持系统”)

,是任何国家发展农业都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农业发达的美国、日本、泰国、加拿大及
关于农村经济的调查与研究
〖JZ〗史宇谦
一、关于粮食生产成本、价格、投入问题
今年4月,我到宜春市与高安市进行了18天的农村调查,调查的重点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调查中处处感到,近十年来,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我选择了
摘要:根据农业部农垦局和中国热作学会“关于开展南亚热作产业化问题专题考察调研的通知”,以及广东省委最近提出的广东省当前改革发展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八大课题的精神与内容,我院在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组织了《热区农业产业化》课题组,深入广东农垦各进行了专题考察调研,现将有关广东农垦农业产业化集团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构筑农村优抚安置保障服务网络的实践与思考
[HT4K]赵子悦〓辛崇法〓徐延洪〓张守佳[JZ)][HT]
社会保障是通过社会各方面力量去调节社会关系和行为关系,实现社会的有序性和稳定性
,依法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种制度。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仅符合广
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
对近年歧视进城务工农民现象的思考
袁亚愚
(一)
在祢科学领域中,歧视(discrimination)这一概念,常见的有如下两种解释:
一种是广义的,它突出歧视这一概念中包含的“差别或区别对待的含义,并进而把歧视区分

为“正面或肯定的”歧视(positive discrimination)与“负面或否定”歧视(negative dis

crimi
组织重构:乡村现代化的社会基础
〖HT4K〗潘伟杰〓吴从环〓顾保国〖HT〗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博士生〓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硕士生〓上海〓200437)〖FK)〗〖JZ)〗

〖HT6〗
内容提要:经历了革命后国家与社会一体化下的人民公社体制,到改革后多种组织体制并存

的局面,乡村社会组织体制的重构日益显示出对推
非农化过程中的农村妇女
金一虹
内容提要:农村非农化过程既是一个农村经济社会发生裂变和

重组的过程,也是一个资源重

新分配的过程。本报告把性别指标引入这一过程,作为观察农村社会结构性变化的一个视角

,研究分析在非农化过程中,非制度性因素〖CD2〗血缘与地缘是怎样影响两性间的资源再

分配的。
试析以家庭为单位的定居式集中〖CD2〗农村现代化过程中人口转移方式的探

讨焦必方〓王培先〓王庆新〖JZ)〗
[内容提要]世界各经济发达国家实现农村现代化时,在劳动力转移及人口分布上走的是一

条产业转移与定居相对集中相结合的道路。我国目前农村人口转移的主要方式是农业劳动力

以个人形式进入非农产业
农民非农民化的阶段、形态及其内部关系
邹农俭
农民非农民化是指农民改变自己的社会身份、成为其他身份主体的过程。与社会现代化的进

程相伴随,必然发生大量农民成为非农民的现象。一个国农不经历声势浩大的农民身份变更

过程,就难以达到现代化的彼岸。历史经验和客观现实明确无误地告诉人们,农民的转化是
新时期我国农民在流动中的阶级结构变迁
吕世辰〓吴华英
提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进入流动活跃期。在流动过程中,农民内部发生了阶级结构

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从农民中游离出一批乡镇企业职工,他们走上了工人化的道路。还

有一部分成了个体工商业者或私营企业主。农民内部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了全社会阶
发展我国乡村社会保障事业的新思考
【文章日期】1997-06-27
【 作 者 】班chāo@①
【作者简介】班chāo@①/著
班chāo@①,1962年生,广西邕宁人,暨南大学副教授。广州, 邮编:510
632。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论述实施乡村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提出具体对策
。着重阐述了几项建议:1.逐步
国内外农村社会保险的比较研究[*]
【 正 文 】
摘要 中国农村已经具备了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险事业的基础和
前提条件。日本的“共济”和“国民年金”制度、波兰的农民退休制度、法国的“农
业社会互助金”制度,均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中国农村社会保险应在民政系统
统一指导和管理下,实行以乡为
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研究
〖HT5F〗〖JZ〗刘〓锋
〖HTH〗一、农民问题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问题
〖HT〗十一亿多人口,九亿为农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面临

的无可回避的基本问题。列宁早在1913年就曾向东方各国的共产主义者发出过这样的号召:

“你们面临着一个全民办共产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社会稳定〖HT〗

改革、发展、稳定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主题,中国要发展,本世纪末实现小康目标,下世纪初
顺利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必须 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而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10亿农民,其中有6000多万人口的温饱问题得不到保障,要想
创造一个稳
发展集体经济〓走共有制道路
〖JZ〗实现共同富裕
〖JZ〗万丰村党支部、村委会
〖JZ〗(1993年3月7日)
我们万丰村,隶属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距深圳市区50公里、广州125公里,村民1801人。

自1984年以来,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导下,在村党支部的带动下,我们在全

国农村率先推行股份制,在万
烟台市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JZ)〗
〖HT4K〗〖JZ〗课题组〓滕维忠〓鲍寿庆〓武忠善〓于〓江
〖HTF〗为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课题的试验

区山东省烟台市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践为论据,就建立这项制度作如下探索。
〖HTH〗一、烟台市农村低收入
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
〖JZ〗〖HT4”K〗韩德臻〓张凤亮〓逯相斌〓李凤莲〓朱玉福〖HT〗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九亿多农民

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关系到国家的安定。目前,我国仍有相

当部分农村属于欠发达地区,搞
中国乡村秩序和村政发展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分析
【 作 者 】曹泳鑫
【作者简介】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国政系
【 正 文 】
农村的体制改革和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农民社会分层、政府交往、政府与农民的
相关性(政府职能)、发展模式、农村组织等方面引起深刻变化,农村改革就是把一部
分权力下放给农民,还权于农民,从
现代化视野下村落家族势力的复兴:寄生性的再生长
【 作 者 】李明照
【作者简介】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北京 邮编:100872
【 正 文 】
村落家族势力是中国农村生活的一个重要层面,也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基本特质。在
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的家庭现象构成了中国社会的外观形态,迄今为止,家族势力
百年乡村发展道路的理论解释
【 作 者 】郭建如
【作者简介】作者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
【编 者 按】时至今日,国人仍然要面对这样一种生存处境:农村是中国社会稳定的关
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是人口的大多数,他们的命运将在很大程度上约束着
我们选择未来道路时的可能性。本文可能对于农业和农村发展战
关于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的调查
【 作 者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信访局联合调查组
【 正 文 】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
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没有稳定,什么
事也干不成”。为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和江泽民同志的重
农民非农民化的阶段、形态及其内部关系
【 作 者 】邹农俭
【作者简介】邹农俭,1957年生,社会学博士,现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
究员。
【 正 文 】
农民非农民化是指农民改变自己的社会身份、成为其他身份主体的过程。与社会现
代化的进程相伴随,必然发生大量农民成为非农民的现象。一个国家不经历声势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农村社会稳定
〖HT4K〗莱芜市莱城区民政局〓马学文〖JZ)〗〖HT〗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能够进行自我调节以维持其均衡的整体系统。它由社会保障责任承
担者、社会保障对象、社会保障项目、社会保障形式等四大要素构成。这项工作关系到广大
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
村庄兼并:现代化中的农村社会变迁
——山东村庄兼并现象考察
【 正 文 】
村落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类自发聚居形成的农村社区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以
农业为基础产业、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以个体劳动为基本劳动方式、以血缘关系
为纽带的相对封闭的社会组织。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随着农业劳动力
页次:22/102 每页25 总数254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