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业劳动力流动中的社会问题及其对策
刘晏玲
该文认为,当前我国农业劳动力流动在取得大量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较为严重的盲目自发性,
这种盲目自发性对于城乡的发展与进步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作者将这种消极影响概
括为社会生活的无序性及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制约作用两个方面,同时也提出了具有针对
刘晏玲
该文认为,当前我国农业劳动力流动在取得大量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较为严重的盲目自发性,
这种盲目自发性对于城乡的发展与进步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作者将这种消极影响概
括为社会生活的无序性及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制约作用两个方面,同时也提出了具有针对
农民和农村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
岳忠强 李信光 吴杰明 曾定波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指出:“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
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70年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表
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对农民和农村问题的高度重
岳忠强 李信光 吴杰明 曾定波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指出:“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
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70年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表
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对农民和农村问题的高度重
三.发展广东农垦热区农业产业化集团化现代化经营模式和前景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集团化的现状分析 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有效途径,实施产业化战略可以推动农业的大发展,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是进入市场的需要。如何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如何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如何抵御市场风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集团化的现状分析 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有效途径,实施产业化战略可以推动农业的大发展,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是进入市场的需要。如何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如何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如何抵御市场风
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陈锡文
农村改革已经取得的最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废除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制度及其高度集中管理的农业经营体制,在农村普遍实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一新体制实行2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党中央也早已明确:这种新的经营体制,
陈锡文
农村改革已经取得的最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废除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制度及其高度集中管理的农业经营体制,在农村普遍实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一新体制实行2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党中央也早已明确:这种新的经营体制,
】“会”与中国传统村落社会
【 作 者 】麻国庆
【作者简介】麻国庆,男,1963年生于内蒙古杭锦后旗。1986年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
业本科毕业。1989年在中山大学获人类学硕士学位。1997年在北京大学获社会学(法学
)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讲师。曾发表《华北村落的家与
社会》等中外文论文
【 作 者 】麻国庆
【作者简介】麻国庆,男,1963年生于内蒙古杭锦后旗。1986年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
业本科毕业。1989年在中山大学获人类学硕士学位。1997年在北京大学获社会学(法学
)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讲师。曾发表《华北村落的家与
社会》等中外文论文
近年来有关家族问题的社会史研究
【 作 者 】陈爽
【 正 文 】
80年代初,社会史研究在史学界得以复兴。作为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家族
与宗族问题开始受到史学界的普遍关注。
近年来家族研究的新进展
近年来,学术界出版了多部从社会角度研究古代家族问题的论著。如:徐扬杰的《
中国家族制度史》(人民出版社
【 作 者 】陈爽
【 正 文 】
80年代初,社会史研究在史学界得以复兴。作为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家族
与宗族问题开始受到史学界的普遍关注。
近年来家族研究的新进展
近年来,学术界出版了多部从社会角度研究古代家族问题的论著。如:徐扬杰的《
中国家族制度史》(人民出版社
村级组织制度安排: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及其原因
【 作 者 】贺雪峰
【作者简介】贺雪峰 作者单位 中央湖北省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湖北
荆门市 448000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造成现实村级组织制度安排与成文村级组织制度安排差距的原
因,表面上只是村级组织成文制度安排不完善,实质上则是在现代化转型时期
【 作 者 】贺雪峰
【作者简介】贺雪峰 作者单位 中央湖北省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湖北
荆门市 448000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造成现实村级组织制度安排与成文村级组织制度安排差距的原
因,表面上只是村级组织成文制度安排不完善,实质上则是在现代化转型时期
关于“参与式”农村社区发展问题的讨论
【英文标题】Discussion on"Pattern of Participation"and Development of theRur
al Community
【 作 者 】林志斌
【作者简介】林志斌 荷兰瓦赫宁大学,发展社会学博士研究生
【 正 文 】
“参与式”做为一种方法论和工作手段,被中外学者介绍到中国应用已有近10年的
历史。
【英文标题】Discussion on"Pattern of Participation"and Development of theRur
al Community
【 作 者 】林志斌
【作者简介】林志斌 荷兰瓦赫宁大学,发展社会学博士研究生
【 正 文 】
“参与式”做为一种方法论和工作手段,被中外学者介绍到中国应用已有近10年的
历史。
中国农民生活水平度量理论和方法研究
邹三思
提要〓〓本文在分析我国现行收入水平度量法和联合国消费结构度时法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农村实行提出了一种新的农民生活度量法。
关键词〓〓农民生活〓〓研究分析〓〓中国
邹三思:在江西新余市统计局工作。(邮编:336500)
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根本目
邹三思
提要〓〓本文在分析我国现行收入水平度量法和联合国消费结构度时法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农村实行提出了一种新的农民生活度量法。
关键词〓〓农民生活〓〓研究分析〓〓中国
邹三思:在江西新余市统计局工作。(邮编:336500)
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根本目
试论农村社会流动的基本类型
毛少君
诚然,在社会分层体系远未确立、社会指标尚亟待完善的完善的前提下,着手社会流动的现
实研究似乎有急于求成的嫌疑,困难之多是可以想象的,但我们决没有放弃这方面努力的理
由。因为改革中所涌现的社会问题是我们无法回避的。而理论也有在不断的和进取中,才能
永保
毛少君
诚然,在社会分层体系远未确立、社会指标尚亟待完善的完善的前提下,着手社会流动的现
实研究似乎有急于求成的嫌疑,困难之多是可以想象的,但我们决没有放弃这方面努力的理
由。因为改革中所涌现的社会问题是我们无法回避的。而理论也有在不断的和进取中,才能
永保
九十年代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和对策
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郭书田
到本世纪末还有六年时间,在这期间,要完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
轨”的任务,同时又面临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形势,在这个时候,研究与讨论世
纪之交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和对策,对下世纪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
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郭书田
到本世纪末还有六年时间,在这期间,要完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
轨”的任务,同时又面临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形势,在这个时候,研究与讨论世
纪之交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和对策,对下世纪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对策
〖JZ〗叶兴庆〓〓周旭英
在过去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农业为国民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今后的长期发展进程
中农业仍将起基础性作用。随着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农业的基础作用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提供
农业剩余劳动力和抑制食品价格上涨上。
考虑到经济发展阶段的演进和经济体制的变换
〖JZ〗叶兴庆〓〓周旭英
在过去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农业为国民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今后的长期发展进程
中农业仍将起基础性作用。随着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农业的基础作用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提供
农业剩余劳动力和抑制食品价格上涨上。
考虑到经济发展阶段的演进和经济体制的变换
中国农村产业结构及期调整障碍
王志国
内容提要〓本文从就业、产出、收入三个方面考察了当前中国农村产业结构及期缺陷;着重
从政府行为、农民局限、市功能三个角度分析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障碍;对如何消除障碍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成长与进步,也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产业结构〓政府行为〓农民局限〓
王志国
内容提要〓本文从就业、产出、收入三个方面考察了当前中国农村产业结构及期缺陷;着重
从政府行为、农民局限、市功能三个角度分析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障碍;对如何消除障碍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成长与进步,也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产业结构〓政府行为〓农民局限〓
论中国改革进程中农民的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
杨年松〖JZ)〗〖HT〗
〖FL(K2〗一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自愿地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构成、运行方式
、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政治稳定是一个国家在一个历史时期政治统治的的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安定,也就是指一种安
定团结的政治局
杨年松〖JZ)〗〖HT〗
〖FL(K2〗一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自愿地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构成、运行方式
、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政治稳定是一个国家在一个历史时期政治统治的的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安定,也就是指一种安
定团结的政治局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特点
韩〓俊
A、改革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简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仍是一个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业大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落后
。1952年工业净产值占工农业净产值的比重只有25.3%,工业劳动者占社会劳动者的比重只
有6%。从50年代初开始,我国经过短暂的战后经济恢复
韩〓俊
A、改革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简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仍是一个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业大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落后
。1952年工业净产值占工农业净产值的比重只有25.3%,工业劳动者占社会劳动者的比重只
有6%。从50年代初开始,我国经过短暂的战后经济恢复
“安土”观念对农民现代化的负面影响〗
张应杭
内容提要〓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是在农民占绝对多数人口的现实背景下进行的,因此,农业人
口素质的现代化问题始终具有最根本性的意义。本文认为,中国农民特有的那一份深沉的“
安土”心理,即对乡土的过份依恋心理对农业人口素质的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障碍。这个障
张应杭
内容提要〓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是在农民占绝对多数人口的现实背景下进行的,因此,农业人
口素质的现代化问题始终具有最根本性的意义。本文认为,中国农民特有的那一份深沉的“
安土”心理,即对乡土的过份依恋心理对农业人口素质的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障碍。这个障
一种有开发前景的植物——葛 范子南 萧华山 范晓红摘 要:葛世界上有20个种,中国有12种种质资源最丰富居世界首位,作为商品的主要是野葛和甘葛。葛全身是宝是一种很有综合开发利用前景的植物,当前国内外研究开发的趋向一是作药,二是研制系列天然保健食品;三是作特色饲料促进畜牧业发展,这主要是葛块根中富含18种
深化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
〖JZ〗钟展锦
一、传统的农业基础理论无法全面客观地说明农业基础地位的问题
所谓传统的农业基础理论,就是根据我们党的经济文献和政策文件的观点以及参照《政治经
济学辞典》的说明(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17页)而归结起来的要点,大体可分为7条。即:
(1)农业是粮食等基本生活必需
〖JZ〗钟展锦
一、传统的农业基础理论无法全面客观地说明农业基础地位的问题
所谓传统的农业基础理论,就是根据我们党的经济文献和政策文件的观点以及参照《政治经
济学辞典》的说明(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17页)而归结起来的要点,大体可分为7条。即:
(1)农业是粮食等基本生活必需
【论文摘要】:多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使棉铃虫越冬其数逐年积累。农田环境的改善,为棉铃虫提供了优越的生存场所。不科学的使用化学农药,杀伤了大量天敌,农田生态失去了平衡。加之,棉铃虫本身抗药性的增强,诸多因素导致了棉铃虫的暴发。为了有效控制棉铃虫的危害,首先要掌握棉铃虫的生活习性变化规律,根据新的
中国农村“职业〖CD2〗身分”声望研究
折晓叶〓〓陈婴婴
本文以分布在东中西部10个县(市)内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农村居民为对象,首次在中国农村对
职业声望进行了社会学测定,并以此为对照,对中国城市职业声望和国际职业声望比较研究
的基本结论进行了讨论、验证。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文章在考察传统意义的
折晓叶〓〓陈婴婴
本文以分布在东中西部10个县(市)内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农村居民为对象,首次在中国农村对
职业声望进行了社会学测定,并以此为对照,对中国城市职业声望和国际职业声望比较研究
的基本结论进行了讨论、验证。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文章在考察传统意义的
农地产要以结构和我国的家庭农业
黄祖辉〓〓陈欣欣
本文从现代产权理论出发,着重探讨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演变与进一步创新对 家庭农业发展
的作用与影响。
一、产权及其功能
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接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以及由于他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
丁互认可的行为关系”。(Furubotn and pejo
黄祖辉〓〓陈欣欣
本文从现代产权理论出发,着重探讨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演变与进一步创新对 家庭农业发展
的作用与影响。
一、产权及其功能
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接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以及由于他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
丁互认可的行为关系”。(Furubotn and pejo
农业产业化的趋势与对策
韩亚珠
一、农村深化改革的焦点
中国农村经过15年市场取向的改革取得瞩目的成就,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体制和经济
结构,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更支持了80年代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自80年
代末以来,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深层矛盾和问题也相继暴露出来。这些矛盾和问题
韩亚珠
一、农村深化改革的焦点
中国农村经过15年市场取向的改革取得瞩目的成就,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体制和经济
结构,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更支持了80年代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自80年
代末以来,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深层矛盾和问题也相继暴露出来。这些矛盾和问题
我国农业企业化及其发展模式的选择
陈彤
世界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农业现代化过程既是农业劳动力分化转移的过程,同时也是
农业企业化的过程,是农业组织与规模不断完善和的过程,而农业企业化则是农业劳动力转
移和农民分化的基本前提。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背景下,如何引导农业走上企业
化的
陈彤
世界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农业现代化过程既是农业劳动力分化转移的过程,同时也是
农业企业化的过程,是农业组织与规模不断完善和的过程,而农业企业化则是农业劳动力转
移和农民分化的基本前提。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背景下,如何引导农业走上企业
化的
调整产业结构〓〓莫入误区
〖JZ〗〖HT4K〗李贤彦〖HT〗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新时期农业实现优质、高产,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发挥农
业自身优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其效益,壮大农村经济的重大举措。但是,在农业结
构调整中,一些地区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偏差,这种偏差将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
〖JZ〗〖HT4K〗李贤彦〖HT〗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新时期农业实现优质、高产,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发挥农
业自身优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其效益,壮大农村经济的重大举措。但是,在农业结
构调整中,一些地区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偏差,这种偏差将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
关于农村综合配套的第三步改革
〖CD2〗赴山东淄博市农村考察的调查报告
温铁军〓马〓力〓洪〓涛
我国农村已进入深层次改革阶段,成绩卓著,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发展不
平均问题。
本文认为,需要进行农村第三步改革,即以小城镇为载体的综合配套改革。本文以作者在农
村实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
〖CD2〗赴山东淄博市农村考察的调查报告
温铁军〓马〓力〓洪〓涛
我国农村已进入深层次改革阶段,成绩卓著,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发展不
平均问题。
本文认为,需要进行农村第三步改革,即以小城镇为载体的综合配套改革。本文以作者在农
村实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