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是宝宝最有效的一种交流形式,这是他表达自己内心状态以及要求你注意他的一种方式。一个婴儿至少掌握了六种不同的哭声以表达:饿了、累了、痛苦、不舒服、想要人注意及发泄精力。如果你用一种叫做声谱仪的特殊仪器记录他的每一种哭声,你就会发现其实每一种哭声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不过好在你并不需要一部特殊的机器来理解自己宝宝哭声的含义。有研究表明,第一次做母亲的人能够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十天内学会辨认出这六种哭声中的至少三种来。
辨认宝宝哭声中的含义 以下这些线索可以帮助你辨认宝宝想用哭声告诉你什么:
1. “我饿了”。宝宝饿的时候发出的哭声是一种带有祈求意味的哀号。当你抱起宝宝的时候,哭声就会停止,就好像小家伙已经知道自己的目的达到了。
2. “我累了”。 疲劳是当你的宝宝感觉到周围的环境给他的刺激超过了他的承受能力的时候发出的一种信号。这是一种突然爆发的哀伤的哭声,因为你的宝宝正在尝试处理自己的内心世界,通常还会伴随着吸吮大拇指或在婴儿床里扭动身体等动作。如果他正在你的怀里,他会用鼻子拱你或转移他的视线。
3. “我很疼”。 痛苦的哭声是一种刺耳的尖叫,伴随着短促的呼吸暂时停止(也叫无呼吸),然后又会紧跟着另外一阵刺耳的尖利哭叫。即使你抱起了宝宝,这种哭声有的时候也不会停止。
4. “我不舒服”。 对不舒服的表达是痛苦的哭声中较为温和的一种,如果你抱起宝宝、为他排气或为他解决了其它令他不舒服的问题,这种哭声就会停止。
5. “我想有人注意我”。 这种哭声中也有一种要求的意味,同时还会伴随着一些想要吸引你注意的举止,如微笑、发声音或其它一些能够让你跟他互动的动作和表情。
6. “该做的我都做了,我不知道该拿自己怎么办”。 这种发泄旺盛精力的哭声是一种烦躁的表现,通常发生在一天即将结束的时候,也可以叫做“急躁的哭声”或“哭闹”。这是一种呜咽的哭声,想要引起人的注意,然后会逐渐升级到痛苦的哭声。你可以把它当作是一个负载过量的神经系统在忙碌的一天即将结束的时候正常发泄一下自己。你的宝宝在这个时候或许“需要”哭闹一下才能够让自己安静下来。有的时候,你过于紧张地处理它或尝试要制止它,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你可以每隔10~15分钟抱起他一会儿,喂他一些糖水,然后为他排一排气,让他打个嗝。这样过一段时间他就会安静下来,感觉好多了,然后就会睡着了。
帮助你的宝宝学会怎样让自己平静下来
到了一定的时候,你就需要鼓励你的宝宝学会自己平静下来。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让他用安抚奶嘴或自己的大拇指了。当你的宝宝在白天不是太专注学东西的时候,教他使用这些自我安慰的办法;然后你就可以鼓励他在别的时候使用它们了。看到一个6~9个月宝宝学会用大拇指、安抚奶嘴、毯子、小熊或其它可以帮助他平静下来的方法安慰自己,我总是会很高兴。因为当我看到这样的一个宝宝,我就会知道这是一个受到关爱的孩子,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正在学习解决自己的孤独和沮丧情感的孩子。一个受忽视或不被理睬的孩子是不会学会从周围的环境或自身寻找安慰的,人们甚至可以从这种孩子的哭声中听到绝望的意味。
哭和成长发育
哭甚至可以同孩子成长发育的高峰期联系在一起。通常在这种发育的关键时候,孩子会出现反复现象并且很容易感觉到沮丧和混乱。这些就是我在我的书中提到的所谓关键点(《关键点》,Touchpoints,Perseus出版社,1992)。这种哭对于家长来说是难以理解的,所以他们通常会反应过度。如果家长过于紧张的话,他们实际上会使婴儿哭闹的数量和强度都进一步提高。有些家长或许会过分紧张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当孩子病了、或在最初的困难比较多的时候、或他们曾经失去过一个孩子的时候。这样做的结果是,这个孩子从来就没有经历过挫折。家长会为孩子做任何事情,从来也不让他有机会自己解决问题,他也就永远没有机会体验那种“这是我做的”的重要感觉,而这种感觉对于一个孩子树立自我意识以及能力意识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