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腹泻多见于2岁以下的幼儿,尤其是1岁以内者占半数,在夏秋季发病率较高。主要由于哺喂不当,饮食失调造成大肠杆菌及肠道病毒感染,可以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及各种营养素缺乏而影响生长发育。常见原因有母乳不足或人工喂养儿过早、过多地以粥类与粉糊喂养小儿,糖类过多能引起发酵,产生消化紊乱。未按时添加辅助食品,于断奶前突然增加食物,改变食物成分,因不能适应而产生消化紊乱,发生腹泻。也有由于不定时喂养,或由于食量过多、过冷,影响胃肠道消化功能,均可以引起腹泻。通过合理的饮食调养可以纠正营养不良,同时止泻。
(1)腹泻发生后,短期禁食以减轻胃肠负担,一般禁食6~8小时,可口服少量5%葡萄糖盐水。
(2)禁食后,母乳喂养儿先哺喂少量温开水后再哺以少量母奶,每次喂奶5~8分钟,间隔5~6小时1次,5~?日后恢复正常哺喂。
(3)人工喂养儿,可喂少量米汤,每次100毫升,逐渐采用5%米汤稀释牛奶,按1:1的比例混合哺喂,先每日3~4次,后再酌情增加次数,减少米汤量,增加奶量,直至正常。
此外,还可以哺喂下列食品,如胡萝卜水、焦米汤(米炒焦后熬粥取米汤)、酸牛奶或脱脂酸奶、蔬菜汁或将鸡内金炒干,加麦芽炒干,共研粉末,加少许糖调和成糊哺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