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便秘的主要发病原因

疾病知识  2009-03-06 02:03:18  文章出处:
  一、习惯性便秘的主要发病原因 习惯性便秘发病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1)进食过少,或食物过于精细,缺乏植物纤维素,使结肠得不到一定量的刺激,蠕动减弱而引起便秘。 (2)因工作、生活、精神因素、如厕条件差以及肛肠病患者,直肠黏膜应激性迟缓(不敏感)等情况经常忽视便意,不能及时排便,或排
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管躯体或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 —— 巴甫洛夫
  

  一、习惯性便秘的主要发病原因

    习惯性便秘发病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1)进食过少,或食物过于精细,缺乏植物纤维素,使结肠得不到一定量的刺激,蠕动减弱而引起便秘。

    (2)因工作、生活、精神因素、如厕条件差以及肛肠病患者,直肠黏膜应激性迟缓(不敏感)等情况经常忽视便意,不能及时排便,或排便场合、姿势不当,以及经常服用泻药或洗肠等,使直肠失去敏感性,反应迟钝,积粪过久而产生便秘。

    (3)因精神抑郁或过分激动,不良的生活习惯,睡眠不足,使结肠蠕动失常或痉挛而引起便秘。

    二、器质性便秘的主要发病原因

    器质性便秘常由肛门疾病如肛裂、痔疮、肛门周围脓肿;直肠疾病如炎症、溃疡、梗阻、憩室及各种炎症引起。

    这类便秘还见于慢性肺气肿、严重营养不良、多次妊娠、肠麻痹、甲亢、尿崩症。截瘫、多发性神经根炎也可引起便秘。

    三、顽固性结肠型便秘的发病原因

    (1)乙状结肠冗长:常见。乙状结肠呈游离状态,系膜较长,而降结肠与直肠相对固定,若先天乙状结肠过长、下垂与直肠形成锐角,致乙状结肠渐进性过度蠕动,疲劳性损伤。若乙状结肠袋形消失,则其蠕动功能丧失,患者可经常采用胸膝位锻炼,以锻炼系膜张力,减少成角,利于排便,重者可采用部分切除。

    (2)乙状结肠盘曲:经X线排粪造影及钡剂灌肠检查可证实,有的乙状结肠盘曲一圈、两圈,最多可见盘曲四圈,肠道盘曲,排出阻力加大。由于用力排便时腹压向下呈垂直状,而肠道盘曲者可多处成角,排便更加困难。

    (3)降结肠盘曲:在临床中发现降结肠盘曲一圈、二圈。

    (4)左半结肠重复畸形:降结肠下垂后反转向上致脾曲再往下行,形成较大反折,在功能尚存时症状不显,若袋形消失,则呈现顽固性便秘。

    (5)骶直分离:正常情况下,直肠与骶尾曲线呈平行态,若乙状结肠冗长,直肠上段套叠,直肠上段瓣膜过宽或环瓣形成,排出阻力较大,在过度用力排便时可使直肠与骶骨间疏松组织发生撕脱,骶骨与直肠间失去平行曲线,产生骶直分离。

    (6)横结肠冗长:即过去常说的脾曲综合征,由于横结肠过长,有的下垂至盆腔,肝、脾曲又相对固定,就在肝、脾曲位置形成锐角,大便排出阻力增加,潴留时间过长形成便秘,长此以往横结肠可逐渐丧失功能。

    (7)结肠反位加盘曲:顽固性便秘患者结肠反位,伴有盘曲的患者,结肠迂曲盘绕,多处成角,排便困难一般自幼开始。

    (8)右半结肠重复畸形:患者肝曲以下肠段下垂后上升至肝曲附近,再呈横结肠改变至脾曲。

    (9)全结肠或部分结肠功能丧失:后天性结肠功能丧失或部分丧失,其结肠袋形消失的远端一般均有盘曲、折曲、狡窄段,由于排出阻力较大,结肠疲劳性损伤,致影像上见袋形变浅消失,呈蜡肠样改变。乙状结肠冗长者以降结肠常见,横结肠下垂者以左半横结肠常见,最严重的病例盲肠升结肠也扩张、袋形消失,结肠运输试验排出时间显著延长。

   四、顽固性直肠型便秘的发病原因

   (1)直肠黏膜脱垂:出口梗阻型便秘中最常见一种,与任何原因的直肠狭窄,特别是直肠的变异有关。直肠内径相对狭小,粪便排出阻力增加,过度用力排便,形成黏膜与直肠肌层分离,在直肠和肛管颈部形成皱折或堆积,大便堆积于上,排便呈挤牙膏状,有时甚至形成粪嵌塞。

    (2)直肠瓣过宽、间距过密、个数较多:直肠瓣的生理作用是人直立后为防止大便下行过快,逐渐进化而形成的由直肠环形肌局部增生的皱襞,呈新月形,一般3个,临床观察的瓣膜有占据半个肠腔的,有呈环状瓣膜的,最多者观察到7~8个。直肠瓣的变异可导致直肠相对内径狭窄,排出阻力增大,大便经常嵌顿在瓣膜上方,最宽的瓣膜见到有2.5 cm,占据大半个肠腔,施行电切术,排便恢复正常。

    (3)直肠折曲:较少见,见于直肠中段,直肠与骶骨间发生分离。直肠瓣过宽,大便在直肠中不能形成轴流,只能形成偏流,由于力学的因素,使直肠从骶骨上发生分离,形成折曲,切开瓣膜(挂线)行直肠骶直间粘连术,术后折曲消失。

    (4)直肠上段套叠:多由直肠段环形瓣形成的狭窄造成,在直肠上段形成环形套叠,多伴有乙状结肠冗长,轻者可采用悬挂硬化萎缩疗法,尤其在瓣膜上方行硬化剂注射,使瓣膜形成漏斗状,以利大便下行,重者伴有乙状结肠冗长者,可行部分结肠切除术。

    (5)直肠囊袋形成:直肠瓣过宽造成大便不能形成轴流,在直肠瓣上方侧壁形成囊袋,大便在束袋中兜一下后再返折回直肠,形成直肠完全脱垂,轻症者行瓣膜切开术后解决,重度患者可在束袋下方行部分肠切除、肠吻合。

    (6)肛管狭窄及内括约肌失弛缓症:可用手法扩肛或内括约肌切断术敞开。

    (7)直肠前突:直肠前壁薄弱是女性生理解剖特点,直肠下段相对狭窄如直肠瓣过宽,直肠黏膜脱垂,内括约肌失弛缓,肛管狭窄等诸多因素导致排出道障碍。直肠后壁有骶尾部骨性或韧带等支撑,大便只能向前方薄弱处形成冲击,男性直肠前壁组织也较致密,只有女性直肠阴道隔较薄弱,形成直肠前突,故认为直肠前突是女性出口梗阻的特有X线症。治疗以疏通排出道为主,即解决直肠黏膜脱垂,直肠瓣过宽,内括约肌失弛缓,肛管狭窄后直肠前突减轻甚至消失,便秘症状缓解。

    (8)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有报道在十年的诊疗中,X线诊断,耻骨直肠肌综合征40余例,患者经临床诊断,仅1例确诊为耻骨肠肌由于感染所致僵硬失弛缓,均经直肠黏膜注射及瓣膜切开而便秘缓解,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作为便秘病因之一应届不确定。

    (9)孤立性溃疡综合征:直肠黏膜脱垂较重时,由于干硬大便挤压,可造成黏膜缺血、缺氧而出现浅表溃疡。以治疗直肠黏膜脱垂为主,一般应先以药物灌肠,溃疡消失后再行手术治疗。

推荐健康名言:
  • 健康的身体乃是灵魂的客厅,有病的身体则是灵魂的禁闭室。——培根

  • 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德谟克利特

  • 身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约翰·格雷

  • 长期的身体毛病使最光明的前途蒙上阴暗,而强健的活力就使不幸的境遇也能放金光。——斯宾塞

  • 身体既是心智的基础,发展心智就不能使身体吃亏。——斯宾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