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料、蒸汽、抽气等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施术部(穴)位,产生温热刺激,使局部发生充血或淤血现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自然疗法。拔罐器具的种类很多,适合家庭应用的罐具有竹罐、玻璃罐、抽气罐。常用的拔罐方法有火罐法和抽气法。
拔罐的常用体位有哪些
拔罐时的体位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在拔罐时,应根据拔罐部位选择适宜的体位。其原则是一能充分暴露治疗部位,二要使病人舒适持久,三要方便术者操作。拔罐时常用的体位有以下几种:
1.仰卧位
病人自然平躺于床上,双上肢平放于体侧,或屈曲搭腹侧,下肢自然分开,膝下可垫以软枕。
此体位适用于头面、胸腹、上肢内外侧、下肢前面、内外侧部分的拔罐治疗。
2.俯卧位
病人自然伏卧床上,胸前颌下可垫以软枕(也可不垫),踝关节下也可垫以软枕。适用于项背腰臀及双下肢后侧的拔罐治疗。
3.侧卧位
病人自然侧卧于床,双下肢屈曲,上面的前臂下可垫以软枕。适用于颈、肩、胁肋、髋、膝及上下肢外侧的拔罐治疗。
4.仰靠坐位
即仰面靠坐于扶手椅上的坐位。适用于前头、面颈及上胸、肩臂、腿膝、足踝等部位的拔罐治疗。
5.俯伏坐位
即头部俯伏于椅背上的坐位。适用于头顶、后头、项背等部位的拔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