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艺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游乐园(律动游戏1)》

幼儿园艺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游乐园(律动游戏1)》

幼儿园艺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游乐园(律动游戏1)》

1、幼儿园艺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游乐园(律动游戏1)》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肢体的感应方式感应乐曲的AB曲式。

  2、喜欢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3、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活动准备:呼啦圈、飘带若干,关于游乐园的设施图卡。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宝宝被逗得哈哈笑,这时候他才发现,原来他一点也不孤单,有那么多的好朋友陪他一块玩。现在宝宝要带大家去游乐园了,我们一起开车去吧。

  二、舞步

  幼儿开车随老师去游乐园,A段开车,B段提醒幼儿“前面有车开来了,快按喇叭,” A段继续开车,B段提醒幼儿“要到游乐园了,我再按一下喇叭。”

  三、呼啦圈咖啡杯

  师:小朋友们看,这里有很多的咖啡杯,来看看老师是怎样玩的,A段拿呼啦圈左右摇摆,B段拿呼啦圈原地跳转圈(提示幼儿咖啡杯会越转越快的)。

  幼儿听音乐表演一遍。

  A段:两大拍/拿呼啦圈左右摇摆,

  B段:六拍/拿呼啦圈原地跳转圈

  四、呼啦圈旋转木马

  师:宝宝还要邀请小朋友们一起玩旋转木马呢,先看看老师是怎样玩的。老师示范一遍,小朋友们看清楚了吗?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玩吧。

  A段:两大拍/双手持呼啦圈左右摇摆。

  B段:六拍/双手持呼啦圈原地跳

  五、小结评价,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玩得真开心,宝宝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礼物,你们看,(出示飘带)让我们一起来庆祝一下吧。

  A段:两大拍/左右摇摆。

  B段:六拍/ 双手持飘带跳绳。

  活动课后的反思 :

  音乐课开始了,奥尔夫理念为指导进行了一次快乐音乐教学。

  第一步,教师带着幼儿随着音乐模仿开车舞步去游乐园玩游戏。

  第二步,游戏“逛公园”。教师随音乐边带领幼儿玩呼啦圈咖啡杯游戏。在圈上,大家可以随音乐任意走动、舞蹈;

  第三步,幼儿自由组合,结伴玩游戏。

  通过这样一步一步、层层深入地开展活动,孩子们在愉悦的游戏中得到了多种音乐素养的提高; 这次的活动,孩子们皆在愉快的氛围中活动,并即兴的创编出许多动作。

2、大班英语教案《My body(我的身体)》

  活动目标:

  1、 会用英语说出自己的身体部位:Toe, foot, arm, head, leg, hand…

  2、 能根据指令及时指出身体部位。

  3、 幼儿能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

  4、 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

  活动准备:身体部位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身体部位的图片,幼儿学习单词stomach, foot, arm, head, leg, hand…

  1、 教师先结合图片与自己的身体,说出一个单词,先让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

  2、 幼儿猜出是身体的哪个部位后,教师在让幼儿回忆它用英语示怎样来表达?

  二、游戏:听令指位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幼儿根据教师用英文说出的身体部位,及时在自己的身体上指出。

  2、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比赛。

  三、幼儿自由游戏

  请个别幼儿上来喊指令,其他幼儿进行指位。

3、大班数学教案《学习8的加减(一、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图列算式,学习8的第一、二组加减。

  2、探索根据实物图的内容选择答案图,并列出8的第一、二组加减算试。

  3、用较准确、完整的语言讲述算式的含意。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教具:图片:8的第一组实物图七张、第二组实物图五张。

  学具:幼儿用书、铅笔若干。操作材料若干(7以内的加减算式和8的第一、二组加减算试。)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习8的组成——玩碰球游戏。

  2、学习8的第一组加减。

  (1)学习8的第一组加法。

  出示3张实物图,引导幼儿说说图上说了些什么?并看图列算式记录它的意思(7 1=?)说说7加1等于几?(7 1=8)这道算式的意思是什么?再出示另外3张图片,让幼儿选出一张正确的答案。启发幼儿完整地讲述图意。读一读算试。

  (2)学习8的第一组减法。

  出示3张实物图,引导幼儿看图说说图意再记录(8-1=?),然后启发幼儿选出正确的答案图,完整讲述这三幅图的意思,读算式8-1=7两遍。

  3、学习8的第二组加减。同8的第一组加减教学。

  二、操作活动。

  1、幼儿用书第10页的观察房子的颜色,列出8的第一组加减算式。

  2、观察第11页上的实物的颜色,列出8的第二组加减算式。

  3、仔细看图,讲述图片的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图,并打√,然后列出8的第二组加减算式。

  4、直接写出答案。

  5、开火车游戏:操作8以内的加减算式卡片。

  三、活动评价。

  1、带领幼儿看操作记录,鼓励幼儿大胆地看图讲述图片内容。

  2、请个别幼儿读读自己的算式,其他幼儿看着自己的验证。

活动反思:

  学生在学习6、7的加减法时就会根据一幅图列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教材已为本课的一图四式作了铺垫。出示小棒图后,我问:谁能根据这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6+2=8,2+6=8。那么,谁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呢?8-2=6 ,8-6=2,这还比较顺利。我再问:谁能说出这些算式的意思?我要求学生先看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再看减法,用语言表达出来,说的就不太顺了。最后齐读算式,我之所以这样的设计,是想根据教材提供的图,要求学生根据图写出不同的算式,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写出四个算式,使学生亲身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探索过程,让学生根据图意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了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及学会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加深学生理解的能力,我认为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一图四式的形成过程,对新知的认识比较深刻,这一点比较成功。不足之处:学生在列减法算式时,有的学生用一边多的减一边少的,在这里应加以强调:不管是一图两式还是一图四式,列减法算式时,都应从总数中减。

4、大班优秀数学教案《五只小鸭子(5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分解画面,感知同一事物中不同的数量关系。

  2、学习5的组成,知道5可以分成两份只有4种分法。

  3、使幼儿能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实物投影仪、实物图、贴绒数字1-5、特征标记图、幼儿作业纸、分合卡片、铅笔。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习2-4的组成。

  出示贴绒数字,师:"今天我们来玩'碰球'游戏,老师先报一个数,你们再报一个数,我们的数合在一起要刚好是这个数。"

  2、新授学习5的组成,学习按特征分解画面。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图,我们一起看看图上有什么?"(小鸭子)"请小朋友数数看,一共有几只小鸭子?"(5只)"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5只小鸭子?""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几只小鸭子都一样吗?它们什么地方不同?"幼儿自由回答。

  "刚才小朋友一起找了这几只小鸭子的不同特征,我们把这些小鸭子的不同特征的事故量记录到记录表上,(出示5的分合式图片)教幼儿按照大小、颜色、动作、位置不同去记录。"谁愿意来填放相应的数字?"(出示5的数字卡片)请幼儿来摆放,其余幼儿帮助检查。我们刚才记录的都是什么洋的事?5只鸭子中有几只什么样的鸭子和几只什么样的鸭子/,那么那这些鸭子的特征标记拿掉就变成了什么?"(5的分合式)出示5的分合式。"小朋友这个分合式你们会读吗?我们一起读一读。"师生读5的分合式。

  二、操作活动。

  "刚才我们给小鸭子按不同的特征分了类,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张图片,你们看图上有什么?"(实物投影仪出示幼儿作业纸)"按照老师刚才讲解的要求给熊猫分类,看清楚上面的特征标记再去记录,记录好后再自己读一读。幼儿分组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三、活动评价。

  出示两张幼儿作业纸,"大家一起先把这两张作业纸上带标记的分合式说一说。""他们记得对吗?谁对谁错?为什么?"请错的幼儿上来改正,并读一读正确的记录分合式。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5、大班数学优秀教案《钓鱼比赛(分析图形特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分析图形的三项特征。

  2、发展幼儿逻辑分析判断能力。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学具:钓鱼杆、(红、黄、绿、大、小、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特征的鱼若干 海绵垫围成的大池塘、塑料圈小池塘

  教具:冰柜样式的表格若干、大小颜色形状标记若干、奖品

  活动过程:

  1、导入,激发兴趣。初步感知鱼的三种特征。

  今天天气不错,我们去钓鱼吧!

  哟,这里有一个大池塘。哇,里面有许多鱼,有些什么样的鱼呢?(请幼儿自由说说颜色、形状、大小)

  2、整体感知鱼的三种特征,并尝试用语言完整表达。

  我们来个钓鱼比赛吧!比一比,谁钓得又多又快!(幼儿钓鱼,钓完后坐下休息)

  来,让我们数一数,你钓到了几条鱼?(幼儿自由交流,提问个别幼儿,评出钓鱼冠军,发奖)

  小朋友,你钓到的鱼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和别人比一比,是大的还是小的?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自由交流、个别介绍,引导幼儿将三种特征完整表达)

  3、将鱼按三种整体特征分类

  小朋友,真能干。这么多鱼来不及吃完,如果坏了怎么办呢?(放进冰柜里)

  老师的这个冰柜有些特别。不能随便乱放,得按上面的标记放。看一看,上面有些什么标记呢?(请个别幼儿说说,大小,颜色、形状标记)

  那这三个标记放在一块儿,表示什么意思呢?“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请小朋友将三个标记组成的三种特征表达完整。)

  谁钓到了大的红颜色的正方形的鱼,赶快送来冰柜!(幼儿分析鱼的三项特征,送到冰柜表格,教师引导幼儿检验)

  (同样的方法:请幼儿个别或集体完整说说三种特征,根据三种特征送相应的鱼到冰柜、检验操作结果)

  4、按三种整体特征钓鱼

  小朋友,真聪明。再来一次钓鱼比赛。这次得按老师的要求钓,每人钓一条,钓来后赶快送到冰柜。比一比,谁钓得又对又快!

  看一看,这次要钓一条什么样的鱼呢?(请幼儿看冰柜上的标记,说一说,个别或集体)

  明白就开始!(幼儿到小池塘钓鱼,钓到后送到冰柜)

  我们看看,全钓对了吗?(检验)

  (同样方法,操作三次)

  5、幼儿出题,分男女比赛钓鱼。

  小朋友钓鱼的本领真厉害!现在请小朋友来出题,分男孩,女孩两队,比一比哪队厉害,钓得又对又多又快!

  (A请一位幼儿从大小、颜色、形状标记中各选出一个特征组成钓鱼要求)

  (B男女对比赛,将鱼贴到冰柜表格内,表格分为男女两块)

  (C检验结果,评出胜方发奖)

  6、小结

  小朋友钓鱼的本领真棒!钓得开心吗?我们下次再来钓,好吗?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整个活动过程都体现了新《纲要》的精神。教师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知识水平出发,选取孩子如今生活中很常见,同时也比较感醒悟的抽奖活动,并将"分析图形特征"这一活动巧妙结合,将枯燥的分析图形特征游戏之中,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逐步掌握了分析图形的特征,真正做到了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孩子的自主性。

6、小班美术优秀教案《小鱼吐泡泡(瓶盖印章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大胆选择色彩学习印章印画,表现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2、初步学习互相欣赏作品,并试着用语言描述泡泡。

  3、感受作品的美感。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画有小鱼的背景图,每组一张。

  2、收集若干大小不一的瓶盖等作印章,颜料若干盘,抹布。

  3、《小鱼游》音乐,录音机。

  4、《小鱼吐泡泡》课件。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幼儿随《小鱼游》音乐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2、出示《小鱼吐泡泡》课件,激发幼儿印泡泡的兴趣。

  (1)师:小鱼宝宝们真可爱,一边游水还会涂吐泡泡呢!小鱼吐得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啊?它们是怎样吐泡泡的啊?

  (2)出示画好的小鱼图:

  师:图上的这些小鱼也会吐泡泡,可是它们的泡泡在哪儿呢?我们来帮助它们吧!

  (3)鼓励幼儿尝试选用大大小小的圆形材料印泡泡。

  3.教师示范,明确注意事项

  (1)教师示范用瓶盖印泡泡的方法。

  (2)教师明确印画的要求,提出注意事项。

  4.幼儿印画

  (1)幼儿随着《小鱼游》音乐自由地选择瓶盖与颜料印。

  (2)提示幼儿在印的过程中注意瓶盖每次只能蘸一种颜色,不需要该颜色时用抹布擦去。

  5.互相欣赏并展览幼儿作品

  同伴间互相欣赏泡泡的大小与颜色,分享集体创作的快乐。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7、小班美术优质教案《蘑菇房子(运用简单图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简单的图形,尝试大胆地表现蘑菇房的基本特征。

  2、乐意向同伴介绍蘑菇房,与同伴一起分享快乐。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笔、纸。

【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打开幼儿用书,共同阅读故事《蘑菇房子》,引出主题。

  二、认识蘑菇房子的特征,了解作画方法。

  1、引导幼儿观察蘑菇房子,说说:蘑菇房子是什么样子的?房顶是什么形状的?房子又是什么形状的?蘑菇房子上还有什么?

  蘑菇房子房顶是半圆形的,房子是长方形的。房子上有窗户门。

  2、谈谈房子应该画的如何才能住得下小白兔?(房子应该画的大,才能住得下小白兔。)

  幼儿想象,你想画怎样的门窗?(可以是正方形、半圆形、圆形等等)

  三、幼儿大胆作画。

  师鼓励幼儿蘑菇房子画要大的。绘画大胆,门窗自由发挥想象、涂色均匀。

  四、展览作品,相互评价。

  幼儿相互观摩蘑菇房子。教师组织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房子,为什么?表扬作画大胆、涂色均匀的幼儿。

活动反思:

  活动前我估计一般孩子能完成的,可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发现孩子们困难重重,有的甚至手足无措。我仔细分析了原因:首先,这些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动手能力方面几乎都没有重视过培养,做任何事都是大人一手操办的,导致这些这些孩子一遇到要动手操作的活动就显得很茫然,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只会说“老师,我不会”。

8、小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小蚂蚁过河(沉与浮)》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物体沉浮,激发幼儿探索、发现的乐趣。

  2.体验玩水的乐趣,对操作活动感兴趣。

  3.学习把沉、浮物体作简单分类和记录。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雪花片,石头,海绵,点心盘(幼儿操作材料)。

  2.木制积木,记录纸人手一份,蚂蚁过河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出来玩了,瞧,这是谁呀?(蚂蚁)

  师:小蚂蚁爬着爬着饿了,发现远处有棵苹果树,就爬过去,可是面前出现了一条小河,请小朋友帮蚂蚁想办法过河?

  幼:造一座桥……

  二、 认识沉与浮现象。

  1.教师做沉浮实验。

  师:"瞧,这些材料谁能帮蚂蚁过河呀?"

  2.巩固幼儿对沉浮现象的认识

  师:我现在请一小朋友来帮蚂蚁想办法。

  三、 幼儿操作,并记录操作结果。

  教师先请一幼儿操作,同时将结果记录下来。(规则:拿一操作材料放入水中,浮起来的就把这种材料的图片贴到小河里,沉的则不需贴。) 集体纠正。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9、小班数学教案《分饼干(按形状归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物体的形状特征,能正确命名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重点)

  2、能按形状标记对图形进行归类。(难点)

  3、对图形归类的活动感兴趣,能专心完成自己的活动。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底纸5《分饼干》、多用插板、白磁板、几何图形共18个。

  2、分类盒3格、标记卡(形状标记共三个)、磁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派派和麦麦的图片。师:“这是谁啊?它们要和我们一起做游戏,让我们一起来欢迎它们吧!”

  二、基础部分

  1、介绍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师:“派派的饼干店开张了,但是饼干还没有分好,谁想来做小厨师帮忙分饼干啊?”

  2、学习图形命名,演示规则。

  师:“派派的饼干店里摆好了三个盘子,每个盘子里都有一块饼干,(教案来源:快思教案网)大家看看分别是什么形状的?第一个盘子里的是?第二个盘子呢?第三个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3、师:“这里还有些饼干,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是什么形状的饼干?”(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有什么形状的饼干)

  4、师:“现在我要从这些图形饼干里拿出一块饼干放在盘在里,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图形?(正方形)那我就要把它放在有正方形饼干的盘子里,你们看我放的对吗?快给我拍怕手吧!”

  5、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当小厨师将这些饼干分别放到有正方形饼干的盘子里,有圆形饼干的盘子里和有三角形饼干的盘子里呢?”(教师引导幼儿将饼干按照形状分别放在相应的盘子里)

  6、师:“小朋友分的真棒,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全是三角形的饼干,这些全是圆形的饼干,这些全是正方形的饼干。”

  7、介绍平行活动。

  师:“今天的新活动名字叫做‘分饼干’。除了在底纸上分饼干,还可以在分类盒上玩‘装饼干’的游戏。(出示分类盒及材料盘)小朋友到这几桌玩时,可以先把形状标记卡插到分类盒上,再根据标记放图形。”

  8、梳理规则。

  师:“我们在来回想一下今天‘分饼干’怎么玩呀?在底纸上怎么做?按标记放图形。那在分类盒里怎么做‘装饼干’?”

  9、分组操作,师:“今天小朋友可以自己选择先玩什么,再玩什么。玩过后,把材料收回原样,在换到另外一个组去玩。下面我请哪个小朋友,就请和你轻轻的搬上小椅子过来选活动。”

  10、观察指导。

  教师巡回观察幼儿是否理解操作规则。个别提问:“你的这盘饼干是什么形状的?这盘呢?”

  11、提示常规。

  师:“玩过‘分饼干’的小厨师们,请把材料放回原样,然后跟做‘装饼干’的小朋友交换一下。”

  三、结束部分

  整理。师:“饼干店要关门了,请小朋友收材料,放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教学反思

  1、让幼儿学会发现生活中的圆形和正方形。

  2、让幼儿自己勾勒出心目中的圆形和正方形。

10、小班数学游戏教案《图形宝宝找朋友(认识几何图形)》含反思

  目标:

  1.通过在贴有各种生活用品或玩具图案的游戏板上找出含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的物品,进一步认识这些几何图形。

  2.发展观察力与专注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准备:

  1.50厘米见方的游戏板一块,上面贴有常见的生活用品或玩具图案,如像三角形的物品有三角尺、饭团、三角旗、三角围巾、三角铁、红领巾等,像圆形的物品有钟、脸盆、方向盘、西瓜、轮胎、手表、硬币、瓶盖、戒指、眼镜、饼干、披萨、蛋糕等,像长方形的物品有相框、长板凳、皮夹、铅笔盒、电视机、手机、包、窗户、银行卡、面包车、长方体积木、牛奶盒等,像正方形的物品有巧克力、交通标志、椅子、靠垫、化妆盒、桌子等(见图1)。

  2.骰子一个,六面分别贴有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见图2)。用两种颜色的毛根做成的圈圈10个,每种颜色各5个(见图2)。

  玩法:

  1.该游戏可一人玩,也可两人玩。

  2.幼儿独自游戏时,先掷骰子,观察骰子朝上的一面是什么图形,然后在游戏板上寻找与骰子上所示几何图形相对应的生活用品或玩具图案,并取一个毛根圈圈放置在该生活用品或玩具图案上。游戏可反复进行,直至把5个毛根圈圈放完。

  3.如果是两人游戏,可以一个幼儿掷骰子,说出骰子上所示的几何图形,另一个幼儿在游戏板上找出与这个几何图形相对应的生活用品或玩具图案,并放上一个毛根圈圈。游戏可反复进行,直至把所有圈圈放完。

  规则:

  1.要根据骰子所示的几何图形寻找游戏板上与之相对应的生活用品或玩具图案,只有找对了,才能放上一个毛根圈圈,不能随意放在什么位置上,也不能多放。

  2.游戏中幼儿可互相检查毛根圈圈是否放置正确,放错的圈圈要拿出。

  3.只有把毛根圈圈都放完了,游戏才能结束。

  评析:

  小班幼儿虽然通常已能指认卡片上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几何图形,但对于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形状大多不会关注,有的对辩识物品形状还存在困难。“图形宝宝找朋友”游戏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将已有的对几何图形的初步知识与对周围生活环境中各种物品形状的认知经验建立起联系,以培养幼儿的几何图形抽象能力。所以,在游戏材料的设计上,教师有意提供贴有各种生活用品或玩具图案的游戏板,通过“掷骰子—辨图形一找物品”,让幼儿观察与辨识,并根据平面的几何图形找出与之相对应的生活用品或玩具,从而抽象出各种生活用品或玩具的几何图形特征。而之所以用毛根圈圈做辅助材料,一方面是因为其有轻便安全、便于取放的特点,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它具有游戏检验与游戏激励的功能。

  教师对这一游戏的指导重点宜放在幼儿对生活用品或玩具某一特征的辨识及其图形的抽象上。比如,骰子上显示的图形是长方形,幼儿既可以选择将毛根圈圈放在面包车图案上,也可以选择将毛根圈圈放在长方体积木图案上,因为它们的外形都具长方形特征。如果教师发现幼儿已能熟练开展这类游戏,则可以在骰子的每个面上同时设计两种图形,以提高游戏难度。当骰子的某一个面上是长方形和圆形时,幼儿就必须寻找一个包含这两个图形特征的生活用品或玩具。比如,幼儿可以选择面包车图案,但不可以选择长方体积木图案,因为“面包车”图案符合要求:它的车身是长方形的,轮子是圆形的。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的语言还不够生动有趣,导致一小部分幼儿注意力分散。在教具的制作上,我将图形标志做成有颜色的图形,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幼儿的思维。我会将这次一课伸延的教研活动,作为对自己的磨练。日常教学中,我会对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做进一步的强化。在教具的选择中,尽量考虑周到,排除不应该有的干扰因素。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使更多的幼儿融入到我的教学中,让孩子喜欢学习、爱学习、会学习。

11、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铺路(按规律排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知道接下去该铺什么。

  2.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小房子图片(3张),小动物图片(兔子.熊.刺猬),幼儿操作卡片以及各种图形,地板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出课题

  森林里住着3只小动物,他们呀非常非常的贪玩,每次一跑出去玩就不知道回家了,每次他们妈妈都是东找西找的,有好几次都急的哭了,可是这3只小动物啊,还是不知道改正这个错误.有一天,他们又跑出去玩了,到了晚上还是没回家,他们的妈妈又着急又生气,怎么找也找不到他们。"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这件事情啊,被森林里面的智慧爷爷知道了,非常生气,于是,智慧爷爷就告诉了这3只小动物,"你们不听妈妈的话,每次出去玩都不知道回家,你们做错了事情,还不知道悔改,那就要受到惩罚了,我已经把你们回家的路给没收了,每条路只留了前面几块砖,除非你们找出规律并且正确的剩下的砖铺对了,才能再回到家里"3个小动物一听,就嗷嗷大哭起来,这可怎么办啊,后悔自己没有听妈妈的话早点回家,他们呀就做在一起想啊想啊,想怎么把回家的路铺好,聪明的小兔子想啊想,想啊想,终于想出来了,找出了规律并且把砖铺好了,可是小熊和小刺猬伤透了脑筋也想不出来,一直在嗷嗷的哭着,他们哭着哭着就走到了我们小二班,小熊和小刺猬一想,小二班的小朋友都是非常聪明的,就想请你们来帮帮他们回到家,小朋友愿意帮忙吗?

  二、基本部分

  1.启发幼儿观察小路,并发现小路的排列规律

  ①请幼儿观察小兔铺的小路,让幼儿讨论其规律是什么(发现砖是一个红的,一个黄的排列规律)

  ②再请幼儿集体帮助小熊铺路.先观察:颜色一样,形状不同的排列,讨论一下后面应该怎么排,请幼儿讨论,并且集体说出来(如果小熊的路铺对了,就把小熊换成微笑的,如果不对,还挂着哭着的小熊)

  2.请幼儿操作帮助小刺猬回家(每个小朋友发一个操作卡)(水彩笔)

  ①教师指导

  ②请幼儿说出你是怎么铺的.老师小结:观察前面是怎么铺的,后面的要和前面的一样铺下去.

  三、结束部分

  集体游戏:铺路

  玩法:请两个小朋友出来比赛,看谁铺的又快又好.(游戏可玩N次)

  活动反思:

  按规律排序是幼儿园数学活动的一项基本活动内容,有多种变化的规律。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常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如名称、大小、方向、数量的变化等多种排序。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的兴趣点和排序技能的掌握大部分目标已经达到了,还有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还需要加强指导。

12、中班安全活动教案:保护自己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不玩、不接近危险物品,不做危险的事。

  活动准备:

  小朋友玩危险品受伤的事例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分别出示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请个别幼儿讲讲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做的对吗?

  二、引导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或事情是危险的?.

  教师总结:尖锐的利器(剪刀、小刀、针、牙签)水、火、电、气。

  三、寻找危险品将幼儿分成4组,分别在教室、院子、快思教案网午休室及各个角落寻找不安全物品及玩具,然后大家一一记录进行交流,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对不安全的预见能力。

  四、通过讨论的方法了解应该怎样避免受伤

  1、鼓励幼儿讨论预防受伤的方法。

  2、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记住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

  五、向幼儿简单介绍受伤后的自救方法。

  六、安全游戏

  1、教师带幼儿到户外在游乐器材前停留,向幼儿说明这些器材可能发生的危险及正确方法。

  2、请几位幼儿示范正确玩法。

  活动延伸:

  家园共同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及时阻止危险行为,增强安全意识。

  活动反思:

  1、因为生活中的不安全物品和不安全隐患太多,在这节课中不能面面俱到。

  2、在活动中,师幼互动有一定的不协调,教师应根据幼儿情况在调整教学。

  3、这节课还是很成功的,教师还有待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中班语言课教案《拼小人(仿偏活动) 》含反思

  活动内容:拼小人(仿偏活动)

  重点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感受多种运动姿势,会用简笔画表现一些运动的姿势,并能有节奏地念儿歌。

  2.能根据儿歌的格式,替换中间部分的短句进行仿编。

  3.体验仿编的成功感,培养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5.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1.幼儿谈论过奥运会、全运会或自己参加的多种运动项目及相关姿势、动作。

  2.幼儿初步会念儿歌《拼小人》。

  3.塑料圆片、拼小人用的火柴棒、纸、笔、黑板、诗歌图标等。

  4.《健康歌》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复习《健康歌》,导入活动。

  1.在《健康歌》伴奏下,幼儿边唱边跳进场。

  2.引导幼儿说说:我们做了哪些运动?

  二、复习儿歌《拼小人》。

  1.引导幼儿边看图标边复习儿歌。

  2.幼儿朗诵儿歌2--3遍。

  三、教师指导幼儿仿编儿歌。

  1.谈谈我们喜爱的运动项目。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运动项目?你最喜欢的运动项口是什么?

  2.教师以调皮的小人还会做哪些运动为题,引发幼儿的仿编兴趣。

  3.教师用简笔画画出运动项目,启发有困难的幼儿先用火柴棒和圆片拼摆小人的运动姿势,再照样子画。

  4.幼儿之间相互欣赏作品。

  四、幼儿独立或与同伴合作仿编儿歌。

  1.鼓励幼儿开动脑筋仿编儿歌,提示幼儿注意动词的运用。

  2.集体朗诵仿编儿歌,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初步发展,在活动中我借助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了解运动,提高了幼儿自我观察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孩子自己的价值,从而使幼儿获得真正的满足。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性较高,学习效果较好,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现我反思如下:

  第一次上教研课,虽然事情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但是当老师一个个进班的时候,还是会有一点点紧张、有一点点担心,总怕自己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一节课下来,觉得小朋友和自己的配合还是不错的。就是由于自己的一点点紧张,在教课过程中一些细节处理上还不是很到位,比如说:个别汉字发音不准、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很好的提醒幼儿场景布设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我努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教育好学生,还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14、中班英语教学教案《Tall and Short(高和矮)》

  活动目标:

  感知tall和short,并能正确发音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英语的兴趣。

  让幼儿从中学到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自己的短处,不能自大、自满,要与人和睦相处。

  活动准备:自制卡片树(高、矮)若干张。小羊、小牛、长颈鹿的头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one、one, lamb、lamb、lambTwo、two、two, ra it、ra it、ra it.Three、three、three, cat 、cat、catFour、four、four, duck、duck、duckFive、five、five, bird、bird、bird T: Ok. Very good! 我们刚才说了五个小动物的名字,现在又有三个小动物来加入我们了,我们高不高兴呀?C: 高兴。

  哦,可是呀,这三个小动物还有一点事情没有做完,我们来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引入故事《比高矮》,其中,小动物都用英语说sheep、giraffe、wolf当说到高矮时用tall和short,而且老师要做出手饰。

  二、过程:

  刚才我们在故事里面看到小绵羊(sheep)和长颈鹿(giraffe)在吵架,小朋友猜一猜它们在吵什么?(引导幼儿根据老师手势猜出原因)C: 幼儿猜对了,他们在比谁高、高is Tall,矮is short。Follow me. Tall… short…启发幼儿要看到别的长处,知道谁都有优缺点。Ok. Let's look at the picture there are two trees. This tree is tall . now that tree is s hort (让幼儿自己说高矮)反复练习。老师每人发两张卡片(高、矮小树)各一张。老师说tall,举高树,老师说short,举矮树。让我们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哪些是高矮不一样的。(幼儿说老师提醒他们大声说出tall and short)。请小朋友上台表演《比高矮》的故事,用单词替换里边的动物,高矮。

  三、结束: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让我们鼓励一下good. good. very good.好,我们再说一遍好不好,跟老师一老做,tall tall, I'm tall. short. short. I'm short在幼儿与老师共同的动作中结束活动。

  四、延伸:在户外活动时、复习幼儿说tall. short,让幼儿找一处参照物,比较两处物体。

15、幼儿园中班数学《动物朋友分饼干》(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教案反思

  一、选题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科学教育目标指出:4~5岁能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形状来描述。能感知和发现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类。通过各种有效、操作活动,让幼儿反复感受,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从而实现教育活动的游戏化和生活化。在本次活动之前幼儿已经学习了解了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图形特征,为本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相关的认知基础。

  本次利用图形分类和计数两个部分让幼儿巩固对图形特征的认识,并进一步学会一一对应的计数,结合游戏情境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三、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巩固对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认识

  2.按图形正确分类并进行10以内计数

  3.体验活动乐趣,激发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四、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按要求对图形进行正确分类

  2.活动难点:找出对应图形,并进行正确计数

  四、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动物卡片、不同形状的饼干实物、装满几何图形的饼干袋、PPT课件

  2.经验准备:前一次活动中,幼儿已经能够正确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五、教学方法

  六、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流程图:

  (一)片头(录制方式:录屏式)

  展示微课主题,主讲学生姓名、单位等信息。

  (二)问题导入(录制方式:录屏式)

  以“小动物们来做客,老师准备了一袋小饼干,请小朋友们帮老师分饼干。”来导入,通过动物形象让幼儿产生兴趣。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动物朋友们来做客,他们会是谁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原来是小兔小猪和小熊维尼来了啊。

  2.为了欢迎小动物们的到来,老师准备了一些小饼干,小朋友们棒老师分给小动物吧。

  (三)正文讲解(录制方式:录屏式)

  1.复习三个图形:

  幼儿通过区分盘子中的饼干,复习已认识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以及这些形状的本质特征。

  (1)你们看,老师准备了一盘饼干。

  (2)咦,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盘子里的饼干是一样的吗?它们都有哪些不同?(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3)对,它们分别是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的饼干,那这几个形状有什么特点呢?(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圆形: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本领好。)

  2.按形状分饼干并计数:

  小动物喜欢不同形状的饼干,小朋友们听一听他们的要求。根据小动物的喜好分给他们饼干,并数一数他们分别获得了几块饼干。

  (1)你们知道为什么老师准备了不一样的饼干吗?因为啊,小动物们喜欢吃不同口味的饼干,我们一起听听小动物们怎么说。(小熊维尼喜欢圆形的饼干;小猪喜欢正方形的饼干;小兔子喜欢三角形的饼干。)

  (2)老师准备了一个饼干大礼包,我们一起给小动物们分饼干吃吧。一定要分给小动物们他们喜欢的饼干哦。(小兔——三角形饼干;小熊——圆形饼干;小猪——方形饼干)

  (3)小朋友们分好了饼干,我们一起看一看有没有送错的饼干吧。(小兔喜欢三角的饼干,我们看看分对了吗?小熊……小猪……)

  (4)小动物们有个苦恼,他们都想分的一样多,可是他们还不会数数,小朋友们帮帮他们吧。(幼儿点数:三角饼干、圆形饼干、正方形饼干各10)

  3.按颜色分饼干并计数:

  分给了小动物他们喜欢的形状,他们又有新的要求,他们还有喜欢的味道(颜色),在已经分好的同一形状饼干内找出小动物喜欢的味道(颜色)并计数。

  (1)小朋友们分好了饼干,不过呀,动物朋友们还有话没说,我们一起听听吧。(小兔说,小兔子白又白,爱吃萝卜和青菜,我喜欢吃萝卜味(红色)和青菜味(绿色)的饼干。小熊说,我是胖大熊,专爱吃蜂蜜,我喜欢吃蜂蜜味(黄色)和牛奶味(白色)的饼干。小猪哼哼着说,我,我最爱吃巧克力味(巧克力色)和蓝莓味儿(蓝色)的饼干了,香香的,真好吃。)

  (2)小朋友们,那我们现在帮助小动物们去挑选出他们喜欢的饼干吧。(小兔:红色、绿色三角形饼干;小熊:黄色、白色圆形饼干;小猪:巧克力色、蓝色正方形饼干)

  (3)我们再来看一看我们分对了吗?

  小朋友们都分对了,那我们现在数一数,我们分别分给了动物朋友几块饼干好吗?(小兔红3绿4共7;小熊黄5白2共7;小猪巧克力6蓝1共7)

  4.图形拼贴画

  为了感谢小朋友们分饼干,小动物们回赠了一幅图形拼贴画,请幼儿认一认图画由哪些图形组成,并计数。

  (1)小朋友们送给了小动物们他们最喜欢的饼干,小动物们好高兴啊,他们用他们喜欢的图形拼了一幅画送给我们的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观察看看它们画了什么,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都在哪里呢?(果树、松树、太阳、房子、汽车)

  (2)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用了几个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吧!

  (三角形10、圆形9、正方形8)

  (3)好了,小朋友们,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了,我们一起和动物朋友说“再见,欢迎你们再来玩儿”

  (四)、活动总结

  本节活动是中班的数学活动《动物朋友分饼干》,目标是幼儿能够根据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形状、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活动目标已基本达成,动物朋友分饼干的情境帮助幼儿复习巩固了三种形状以及它们的特点,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根据形状和颜色分类和简单点数,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对于数形结合的探索欲望。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活动材料,如彩色纸张、四个带动物头饰的盒子、各种形状的饼干等,幼儿们非常喜欢,极大的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由于本次活动是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幼儿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多数幼儿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孩子们容易接受,所以本次活动进行的比较顺利。整过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都非常的投入,到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还意犹未尽。

  但在师幼检查分饼干的情况时,我发现给小动物的分的饼干没有发下去的多,原来有的孩子不愿意把饼干拿出来分给小动物,想留着自己吃,把饼干藏起来了,还有的孩子拿到饼干就吃,根本没听见老师说什么。爱吃饼干是孩子的天性,我忽视了这一点,所以有的孩子就没有参与分饼干这一环节的活动。如果这个环节先让孩子自己吃一点饼干,再分一部分给小动物,效果会更好一些。

16、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我会提裤子啦》教案反思 (生活自理能力)

  一、设计意图

  随着天气的逐渐变冷,孩子们穿着越来越厚,尤其是裤子总是歪歪扭扭,提不端正,有的甚至把肚脐眼儿露在外面,这既保暖也不美观。针对这一现象,结合《指南》健康领域中:发展幼儿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志。锻炼幼儿手部动作的发展,引导幼儿学习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为幼儿后继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目标定位:

  设计这个活动时,我首先根据中班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与动作发展水平,将目标定位为:

  1.掌握提裤子的正确方法,并了解肚子受凉的危害。

  2.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3.让孩子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针吃药,做个勇敢的孩子。

  4.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三、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儿歌

  四、活动重难点

  掌握提裤子的正确方法。

  五、教法

  本次活动我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观察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模仿。活动中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并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注意引导幼儿使用正确的提裤子的方法,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手部动作的发展,提高幼儿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

  六、学法

  本次活动我始终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结合生活实际,遵循“一日生活皆课程”的原则,注重幼儿学习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活动中动静交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兴趣高。活动中我采用以下学法:①观察法,②讨论法,③实际操作法。

  七、活动过程:

  (一)播放多媒体,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一看他们的裤子,你有什么发现?

  2.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

  (二)多媒体演示提裤子的正确方法。

  1.小朋友们,你们自己会不会提裤子呢?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2.出示提裤子的步骤图,引导幼儿观察。并将步骤图编成儿歌,进行讲解,一步一步模仿提裤子的正确动作。

  3.教师指导

  (三)幼儿边说儿歌边做动作,展示正确提裤子的成果。

17、幼儿园中班社会《老师,我想出去玩》(了解雾霾)教案反思

  活动领域:社会

  活动名称:《老师,我想出去玩》

  活动目标:

  1、知识:以绘本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了解雾霾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技能:懂得了雾霾天气的成因及危害,熟悉一些基本的预防知识。

  3、情感:激发幼儿对美好环境的向往,愿意和同伴及家人一起为美好环境助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

  了解雾霾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及什么是雾霾。

  活动难点:

  从雾霾天气的成因和危害中熟悉基本的预防知识。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绘本《会走的房子》、内容相关的实例图片、视频《pm2.5自白》。

  2、经验准备:幼儿对雾霾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观察绘本故事图片引发思考。

  师:你们见过会走路的房子吗?老师可见过会走路的房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引导幼儿思考“房子为什么会走?”的问题,从而引出什么是雾霾的问题?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故事叫做《会走的房子》,就是你们看到的,这个房子为什么会走?故事要从这里开始了:故事中有个小镇,这个城镇是什么样的?路上的行人为什么会碰撞到物体?

  (幼儿观察小镇后讨论出小镇是被雾霾笼罩的原因才如此灰暗。)

  二、基本部分

  1、借助动画《PM2.5自白》让幼儿清晰了解什么是雾霾以及雾霾如何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师:原来这个小镇被雾霾所笼罩了。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浓雾镇”,什么也看不清,出门就会撞到物体,这些雾是什么?雾霾又是什么呢?(教师和幼儿一起观看视频,进行讨论。)

  2、总结雾霾对人会造成伤害,引发幼儿思考雾霾对我们的影响以及雾霾从何而来的问题。

  师:原来这些就是雾霾,会对我们身体造成这么大的伤害,小朋友你们也来说说雾霾对你们有什么影响?

  (幼儿自由发言说出雾霾天气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3、根据幼儿发言总结出雾霾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出示绘本图片请幼儿思考造成雾霾天气的原因。

  师:雾霾对我们影响这么大,老师想知道这雾霾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还记得雾霾镇的那幅图吗?雾霾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对我们造成这么大的影响?你们知道吗?

  (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自己身边可能形成雾霾天气的因素。教师结合实例图片工业污染、尾气污染、燃煤污染、扬尘污染等告诉幼儿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

  4、和幼儿一同回到故事情节,讨论如何预防雾霾天气。

  师:原来是这些污染对我们造成了伤害,难闻的空气,灰暗的天空。难怪小房子会逃跑!小房子跑呀跑,终于到了一个没有雾霾的地方。

  我住在这样的城市,我也很想逃跑,可是小朋友们,故事里的房子会逃跑,我们的房子是不能逃跑的,那面对这样的雾霾天气,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到满天星星的夜空呢?

  (引导幼儿从自我保护和保护环境方面说出预防的策略。)

  三、结束部分

  师幼共同观看后面的图片,教师鼓励幼儿愿意为保护环境而努力,呼吁更多人加入保护环境的行列,为生活在蓝天下而行动。

  师:你喜欢这两幅中那一副?左边的天空看起来是什么颜色的?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对比两幅图,幼儿发表各自的观点。引起大家的共鸣,共同为了生活在美好环境中而努力。)

  活动延伸:

  回家后幼儿将美好的愿景分享与同伴和家长,尽可能低碳出行,减少污染对环境的危害,还孩子一个明媚的蓝天。 呼吁大家一起为创造美好环境而努力。

  本次活动是中班社会领域活动《老师,我想出去玩》,主要通过绘本故事的形式让幼儿更加直观的了解“雾霾”,知道“雾霾”对我们生活产生的影响。

  近些年,“雾霾”问题愈加严重,时刻威胁着我们的身心健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尤其是稚嫩的孩子因为“雾霾”有了一系列的疾病,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雾霾问题。在前期调查中发现只有个别幼儿对“雾霾”有浅显的了解,大多数幼儿对“雾霾”的相关知识都比较模糊,因此本次活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由绘本故事引出雾霾,及什么是雾霾的问题。2、雾霾对我们有什么影响?3、雾霾形成的原因?4、我们怎样预防雾霾?5、我们的期待。在活动过程中观看雾霾对我们生活产生危害的直观影视视频,使幼儿在活动中更加直观的,更加形象的了解雾霾对我们身体产生的危害,使幼儿对雾霾的认知,进一步提高。同时明晰减少雾霾天气外出活动的必要性,知道雾霾是通过空气从呼吸道进入的肺部从而产生巨大危害。如必需外出,需配戴口罩做好防护措施,平时多喝水、多吃蔬菜,提倡爸爸妈妈坐公交车或者骑自行车上班。

  本次活动很好的利用了绘本生动形象的介绍了雾霾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对美好环境的向往!摆脱了一贯的传输式教法,让幼儿在听故事的同时对雾霾问题产生一系列的思考。并让孩子们自己察觉改变环境的重要性!

  课件最后展示了蓝天下孩子们自由奔跑玩耍的场景,故事结尾更是衬托孩子们的心声,他们的期望。他们渴望每天都能够呼吸新鲜空气,健康快乐成长!

18、教案小班美术详案《五样蔬菜(泮塘五秀)》反思

  教师要引导幼儿及时发现生活中的美,蔬菜就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在欣赏蔬菜美的同时,用美术的方式将它展现出来,活动中以故事贯穿始终,在情景活动中巩固对蔬菜颜色的认识,练习黏贴、学习画圆。

  【活动目标】

  1、在情景活动中巩固对蔬菜颜色的认识,练习黏贴、学习画圆。

  2、大胆参与,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3、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教师画好各种花纹的纸盘子、胶棒、每人人手一份蔬菜(青菜、萝卜、茄子、玉米、番茄)、展板。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1、出示食堂里的老奶奶图片说:“食堂里的阿婆可喜欢我们啦,一大早就出去买菜了,我们来看看阿婆买了些什么菜?”

  2、逐一出示蔬菜图片巩固幼儿对蔬菜颜色的认识。

  青菜:绿绿的青菜

  胡萝卜:橘黄的胡萝卜。

  茄子:紫紫的茄子

  玉米:黄黄的玉米

  教师总结:这些菜呀我们都爱吃,可阿婆来不及烧了,让我们帮帮忙。

  二、引导幼儿练习粘贴

  1、教师引导幼儿做动作念儿歌:炒青菜,炒青菜,炒炒炒,闻一闻,香不香。

  2、教师示范粘贴:用胶棒在蔬菜的背面抹油,盛到碗里。

  哎呀,有这么多!请小朋友来帮帮忙。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每人将五样蔬菜贴入盘中。

  三、引导幼儿学习画圆的技能

  师:真香,我的肚子有点饿了,我们来尝一尝。好吗?

  1、用ppt展示幼儿的作品图进行画圆。

  2、教师示范画圆:张大嘴巴,啊呜一口,吃进嘴里,嚼一嚼,咽下去,闭上嘴巴。(封口要封住)

  3、幼儿随老师进行徒手练习。

  师:还有那么多的菜,我们一起去吃,轻轻地走到你刚才炒菜的地方去把菜都吃掉。

  4、引导幼儿画大小不同的圆

  师:光吃菜不吃饭可不好,你们也和老师一样吃点白米饭(出示蔬菜上画好圆的图片,教师示范:啊呜一口吃点白米饭)我们也要闭上嘴巴,看谁吃得多。

  教师小结:又吃菜又吃饭身体才健康。

  四、展示幼儿作品

  师:看看有没有谁挑食,有没有嘴巴张开着的?吃饭的时候嘴巴都啊呜啊呜的吃,嘴巴要闭起来,吃饱了,我们出去散步。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19、经典课中班语言活动《我妈妈》(公开课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生活中妈妈对自己的爱,萌发爱妈妈的情感。

  2、观察、理解画面所表达的意思,初步积累阅读经验。

  3、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我妈妈》

  活动过程:

  1.介绍人物,激发兴趣.

  l这是谁?这位妈妈在干什么?

  l妈妈在做鬼脸给谁看?为什么?

  l一位会做鬼脸给宝宝看,逗宝宝笑的妈妈是个什么样的妈妈?

  小结:这是一个一心想让宝贝快乐的妈妈,一个可爱的妈妈。

  2.阅读绘本,激发情感

  (1)妈妈的本领

  l翻阅图1、2、3

  l妈妈有哪些本领?(在第几页上?)

  小结:妈妈的本领可大了,会做各种各样、香香甜甜的蛋糕;妈妈唱歌比天使的声音更动听;妈妈跳舞可漂亮了。

  (2)爱妈妈的理由

  l出示图4:这是谁?你从哪儿看出来这只蝴蝶是妈妈变的?

  把妈妈画成一只蝴蝶是什么意思?

  小结:妈妈像蝴蝶一样美丽。

  l出示图5:刚才把妈妈画成一只蝴蝶是想说妈妈漂亮,这里把妈妈画成沙发又想说妈妈什么?

  体验:坐在老师身上试试,说说坐在“妈妈”身上是什么感觉。

  小结:坐在妈妈身上就像坐在沙发上一样,那么温暖,那么舒服。

  (3)妈妈的爱

  l出示图6、7:这还是那位妈妈吗?妈妈什么时候像小猫?

  l交流生活经验:你的妈妈温柔的时候都为你做过哪些事?

  l观看VCR,这些温柔的事,你妈妈都做过吗?

  小结:每天,妈妈都温柔地照顾我,关心我,我知道那都是因为妈妈爱我。

  l妈妈什么时候会像狮子一样?生气的时候,她还爱你吗?

  小结:无论妈妈是像小猫一样温柔,还是像狮子一样生气,她都一样那么爱我们。

  l完整欣赏故事,插问:猜猜妈妈会对宝宝说一句什么悄悄话?什么叫永远?

  3.情感表达:

  你们有什么悄悄话想对妈妈说?把你对妈妈的爱大声说出来

  活动反思:

  学姐上的这堂课有很多好的地方,比如她较好地掌握了绘本的要点,让小朋友循序渐进地学习绘本的内容,最后让小朋友回去夸夸妈妈,这点我觉得做得很好。但学姐上的这堂课总体质量不是很高,只有部分小朋友达到了目标,我觉得一方面跟小朋友的兴趣没有被调动有关,学姐如果上课的时候能更加投入,语言表达能更加生动些,应该会更好。老师建议学姐在上绘本课的时候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首先完整地讲一遍绘本,接着问小朋友有关于绘本的问题,然后再讲一遍绘本的内容,最后让小朋友学着讲。我觉得老师的这个方法很好,能让小朋友更好地学习到绘本的内容,我以后在上绘本课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种方法。

20、教案大班数学《数云彩》(4的减法)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加减法,体验减法运算的乐趣。

  2.能熟练地完成4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蘑菇小卡片、数字卡、小动物图片、食物算式卡

  活动过程:

  1.采蘑菇

  播放“采蘑菇的小姑娘”歌曲,请小朋友玩采蘑菇游戏,每个篮子只装4只蘑菇。

  2.给小动物分蘑菇。

  (1)师:有一只小兔子过来了,请你把一只蘑菇给小兔子,你还有几只蘑菇呢?

  (2)列出算式4-1=3,请幼儿说出4、1、3的含义。

  (3)继续给小兔子分蘑菇,并用算式4-2=2、4-3=1表示,让幼儿理解减法的含义。

  3. 游戏“给动物喂食”,复习4以内的减法运算。

  玩法:根据动物要吃的食物,给动物喂食,食物身上都有一道算式题,只要把算式题算出来,就可以需喂给小动物了。

  活动延伸

  1.数学区提供看图列减法算式活动。启发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的变化,讲述图画的含义,并把算式填写完整。

  2.阅读幼儿园书p21“数云彩”任务。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教师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幼儿在互相启迪、互动互学中促进幼儿不断思考,不断获得有益经验,促进其“善”学。幼儿的兴趣被引发了,他们都争抢着参加各种游戏,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材料,让幼儿通过实物演示、操作、能形象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教师也积极地参与活动中去,师幼配合得很好,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通顺、流畅。“热闹”而不“杂乱”,当时听课的教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赞叹这次活动很成功。

21、语言活动《秋天的雨(听读散文)》大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倾听散文的配乐朗诵,理解散文诗内容,感受散文诗的美。

  2.知道秋天是充满喜悦的丰收季节。能主动讲述秋天的各种变化。

  3.能用绘画的方式展现秋天的雨的特点。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秋天景色的图片、散文诗录音、

  活动过程:

  1.“秋之美”说说我与秋天的故事。

  (1)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有没有一些有趣的事发生在这个季节?请你说说你在这个季节的故事吧!

  (2)提问:秋天和其他的季节有什么不同?

  2.欣赏散文诗。

  (1)师:秋天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有美丽的花和树叶,美丽的云彩,就连秋天的雨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一起来听听秋天的雨有什么不一样。

  (2)分段散文欣赏,并提问。

  (3)教师在背景音乐下完整朗诵,让幼儿体会散文的意境美。

  3.绘画秋天的雨。

  小朋友看到的秋天的雨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你画一画。

  (1)幼儿自由绘画。

  (2)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

  活动延伸

  让幼儿仔细观察秋天大自然的变化,可以在班级设立秋天的博物展,培养幼儿关注环境变化的习惯。

  四、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授让幼儿体会到秋天的美丽并愿意去发自内心的热爱大自然及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加以赞美。幼儿们很享受这样轻松愉悦上课氛围。

22、大班歌曲游戏优质课教案《提灯笼》(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尝试用各种方法玩提灯笼游戏,提高幼儿的平衡感,体验游戏的快乐。

  2、初步熟悉歌曲内容,学唱歌曲。

  3、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二、教学准备:

  琴槌、手摇铃、手套、铃鼓、铜碰钟。

  三、教学队型

  四、活动重难点

  五、活动过程:

  (一)故事回顾与发表

  回顾挂图的故事内容,让幼儿练习说故事,并讲述元宵节的习俗活动。

  (二)律动暖身

  引导语:故事就说到这,我们现在来玩个步伐游戏吧!游戏的名字叫“走、蹲、飞”。走我们可以怎么走?蹲着又怎么走?飞可以怎样飞?

  老师:弹琴或敲奏乐器

  学生:各式步伐走

  (三)提灯笼游戏

  引导语:我现在你们休息一下,来听一听一首歌曲。(欣赏第一遍音乐。)听听歌词里唱到什么。歌词里唱到了什么?有谁知道?(引出灯笼)

  玩提灯笼游戏(两遍音乐)

  每人一只琴槌穿过一个铃鼓,练习各种步伐动作来提灯笼。

  第一二句:往前走,以各种步伐提灯笼

  第三句:往左跳,往右跳。

  第四句:原地自转一圈(单人或双人对舞)

  (四)各式道具灯笼

  1、道具灯笼

  2、特技表演

  小朋友提灯笼表演

  空间感:举高放低,在空中画圈。

  平衡感:不定时停下来,单脚站立。

  肢体意识:用脚尖或脚跟走

  路线:直走、横走、前走、后走

  接触配对:找相同形状或颜色的灯笼,一起牵手或碰触肢体等。

23、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花籽找快乐》(童话故事欣赏)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引导幼儿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从优美的童话作品中,感受语言的优美,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是语言活动的目的之一。快乐是幼儿最常感受到的一种情绪体验,但快乐的涵义是广泛的。中班语言活动《小花籽找快乐》正是让小朋友从神奇、优美的童话故事里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理解并欣赏作品,了解小花籽寻找快乐的经历。初步学习句式:“快乐,快乐,我给大家××,大家喜欢我。”

  2、参与谈话活动,乐于在集体面前大声自然地表达自己的快乐。

  3、懂得为大家做好事,自己会得到快乐的道理。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内容制成幻灯片、影屏展示台。

  2、每人一个汉字小花籽头饰。

  3、字卡:小花籽、太阳、小鸟、蜜蜂、青蛙、雪山、大河、草原。

  活动过程

  (一)幼儿带着头饰随音乐“蝴蝶找花”入场。

  (二)教师出示小花籽:“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有关小花籽的故事。”

  (三)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的第一、二自然段,提问:

  1、故事中的小花籽从妈妈的怀里蹦了出来,它要做什么?(出示字卡“快乐”)

  2、你们知道什么叫快乐吗?(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

  (四)播放幻灯片,再次欣赏故事的第一、二自然段,提问:

  1、小花籽在寻找快乐的路上遇到了谁?它们是怎么说的?(要求幼儿用作品中的语言连贯地回答,拿着字卡分别学说角色的对话)

  2、太阳、小鸟、蜜蜂、青蛙为什么感到快乐?(在讨论中让幼儿懂得,因为它们为大家做好事,大家喜欢他们,所以它们感到快乐)

  (五)学习角色对话。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它们说的话吧。请拿出字卡,说说字卡上的宝宝的话,然后再与你旁边的朋友交换着再说一说。

  幼儿说角色对话,教师巡回指导。

  过渡语:小花籽看到大家都找到快乐,它也要去寻找自己的快乐。我们一起来听听,它是怎样寻找到快乐的?

  (六)欣赏故事的后半部分,提问:

  1、小花籽最后找到快乐了吗?它是怎样做的?

  2、小花籽是有谁帮忙的?它们飘过哪些地方? (出示字卡:大河、草原、雪山,幼儿回答后,并找相应字卡)

  3、小花籽最后在哪儿留下来了,为什么?(结合字卡进行)

  4、教师小结:小花籽知道只有为大家做好事,大家才会喜欢它,自己才会得到快乐。

  过渡语:现在我们完整地听完这个故事,然后告诉我你们感到快乐的事。

  (八)结合课件,完整欣赏故事,请幼儿谈谈自己感到快乐的事,加深对快乐含义的理解。

  (九)教师讲评,请每个小朋友戴上头饰扮演小花籽,去询问幼儿园的其他工作人员是否快乐,鼓励幼儿大方地与他人交往。

  师:那我们一起去问问幼儿园里的老师们是否快乐吧。来,我们出发吧。

  幼儿随音乐退场。

  快乐是幼儿最常感受到的一种情绪体验,但快乐的涵义是广泛的。中班的孩子,因为年龄的关系,在很多时候,往往都只想到自己,而忽视了别人,而能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这种体验对于幼儿的成长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于是我选择了语言活动《小花籽找快乐》,虽然这个教材比较老了,但是这个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花籽”寻找快乐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又通过生动、有趣的角色对话,能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作品的思想感情,最终让幼儿升华到懂得为大家服务,帮助别人才是真正的快乐的境界。

  我在课前自己制作了《小花籽找快乐》的PPT课件,将整个故事融合进去,既可以完整欣赏,又能分段播放,由于课件的图片比较鲜艳、生动,所以观赏课件更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活动中,我创设宽松的语言氛围,通过让幼儿欣赏故事,学说并表演故事对话,让幼儿多说,敢说,乐说,发展幼儿的思维,又通过表达自己的快乐将幼儿原有的经验进行提升,懂得为别人做好事,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的道理,努力在幼儿心灵播下爱的种子。

  活动反思:

  一、目标的达成度。

  在分析教材和幼儿发展实际水平的基础上,我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制定了目标,目标比较具体、明确,符合幼儿的发展。活动后觉得知识、能力这二个方面的目标幼儿都能达成,最后的情感目标在我的多次引导下孩子终于能意识到,所以最后的目标也是基本完成。

  二、活动重难点的突破。

  《小花籽找快乐》的故事中,引导幼儿体验“为别人做好事,别人喜欢,自己也快乐”感受,是这个故事具有独特审美教育价值之处,同时也是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活动环节的设计中,我通过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

  《小花籽找快乐》的故事中,引导幼儿体验“为别人做好事,别人喜欢,自己也快乐”感受,是这个故事具有独特审美教育价值之处,同时也是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活动中,我通过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

  第一层次:初步熟悉理解作品。在分析教材时将故事分为两个部分讲述,更能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作品,首先讲故事的前半部分,知道太阳、小鸟、蜜蜂和青蛙快乐的原因。然后启发幼儿动脑思考帮助小花籽寻找快乐,这对讲故事的第二部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发幼儿继续想听故事的愿望,我想的寻找快乐的方法与故事中的方法一样吗?在讲完故事的后半部分后提问“小花籽找到快乐了吗?它是怎么找到快乐的?”帮助幼儿理解小花籽找到快乐的经过。

  第二层次,进一步理解作品,体验情感。通过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后,进行角色扮演,重点学说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在扮演太阳、小鸟、蜜蜂和青蛙的过程中体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感受为别人做好事,别人喜欢,自己也快乐的情感。

  第三层次迁移作品经验。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自己为什么快乐?将故事中太阳、小鸟、蜜蜂、青蛙以及小花籽快乐的体验迁移到幼儿的生活中,充分表达幼儿在生活中自己的快乐,让幼儿进一步体验为别人做好事,别人喜欢,自己也快乐的感受。这个环节的设计做到了尊重幼儿的已有经验,又扩展、提升幼儿的经验。幼儿对快乐的理解是不同的,爸爸妈妈带我玩、玩玩具,这些都是快乐,这些快乐与故事中的快乐是不一样的,幼儿在充分表达帮助别人获得快乐的同时将幼儿原有的经验进行了提升,让他们进一步体验到为别人做好事,别人喜欢,自己也快乐的感受。

  不足之处:

  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的生活经验不能很好地进行描述,孩子们没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而此时,教师没能通过表情、动作等让幼儿感受快乐,使得孩子们只能停留在童话故事的欣赏理解中,而不能很好地将故事中的“快乐”迁移到生活中来。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在日常生活的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次组织的语言活动只是语言教育的一种途径,今后需要在日常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

24、幼儿园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教案(甜甜的棒棒糖)反思

  教学目标:

  1.愿意和好朋友分享自己的好东西,分享快乐。

  2.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主要对话。

  3.大胆想象,能较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故事内容,体验与朋友分享带来的快乐。

  2.幼儿能简单的表演故事中的对话。

  教学准备:

  图片,PPT展示图。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导入活动。

  1.这是什么?你们吃过吗?它是什么味道的呢?

  2.这根棒棒糖是小熊的。它和小熊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呢,大家想不想听?在听这个故事之前,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故事里面有哪些小动物?

  二、基本部分:欣赏故事。

  1.小熊也有一根棒棒糖,小熊的棒棒糖还发生了一个故事呢!

  2.幼儿边听故事边欣赏图片。

  提问:(1)小熊碰到朋友时为什么藏起了棒棒糖?(不想拿出来和朋友一起分享)

  (2)小熊先遇到了谁?(出示小鱼图片)碰到小鱼后,小熊马上把棒棒糖放在哪里了?(背后)小鱼对小熊说了什么?小熊是怎么说的?

  (3)小鱼游走了,谁又来了?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谁又来了?(出示小螃蟹)小熊马上把棒棒糖怎么样了?小螃蟹对小熊说了什么?小熊是怎么说的?(让幼儿来学习说小螃蟹与小熊的对话)

  (4)小螃蟹游走了,谁又来了?(出示小乌龟图片)碰到小乌龟后,小熊又把棒棒糖怎么样了?这回,小乌龟对小熊说了什么?小熊又是怎么说的?

  教师:水里的朋友都游走了,小熊拿出棒棒糖吃,周围一个朋友都没有,小熊心里怎么样了?为什么?(难过,朋友都走了,周围一个朋友都没有,都不和他玩了)

  3.小熊知道自己错了,可是,怎样能让河里的朋友尝尝棒棒糖的甜味呢?谁来帮帮小熊。

  (小熊自己想到了个更好的办法,它把棒棒糖放在水里,搅拌搅拌,甜甜的棒棒糖融化了,河水就变成什么味道啦?)(小熊把棒棒糖放到小河里,河水变甜了,小鱼、小乌龟、小螃蟹都游来啦,它们都喝到了甜甜的棒棒糖水,它们又成为了好朋友。小熊高兴,棒棒糖也很开心。)

  三、结束部分:总结活动。

  小朋友们,本节活动我们就上到这里了,故事中小熊没有和朋友们分享棒棒糖,朋友们都离开了,所以小朋友们,我们要懂得分享,分享就是和好朋友有好吃的一起吃,好玩的一起玩,好看的一起看。小朋友们,和朋友们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哦。

  附故事: 《甜甜的棒棒糖》

  小熊有一根棒棒糖,一根甜甜香香的棒棒糖。它独自来到河边,拿出棒棒糖,欢欢喜喜地正要吃。一条小鱼游来了,小熊赶紧把棒棒糖藏起来。小鱼问:"小熊,你在干嘛?"小熊说:"没干嘛!没干嘛!"小鱼游走了。小熊拿出棒棒糖,欢欢喜喜地正要吃,一只螃蟹游来了,小熊赶紧把棒棒糖藏起来。小螃蟹问:"小熊,你在干嘛?"小熊说:"没干嘛! 没干嘛!"小螃蟹游走了。小熊拿出棒棒糖,欢欢喜喜地正要吃,一只乌龟游来了,小熊赶紧把棒棒糖藏起来。小乌龟问:"小熊,你在干嘛?"小熊说:"没干嘛! 没干嘛!"小乌龟游走了。水里的朋友游走了,小熊拿出棒棒糖吃。周围一个朋友都没有,它觉得很孤单:"唔!要是朋友大家一起吃,一定很热闹!"于是,它叫了起来:"小鱼!小鱼!"小鱼没有来。它又叫:"小螃蟹!小螃蟹!"小螃蟹没有来。它最后叫:"小乌龟!小乌龟!"小乌龟也没有来。小熊难过极了!

  他想"怎么能让河里的朋友都尝到棒棒糖的甜味呢?"小熊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它把棒棒糖放进水里,不停地搅拌,棒棒糖溶化了,小河里的水变成甜甜的啦,朋友们到哪里都能喝到甜津津的河水啦!

  小乌龟游来了,小螃蟹游来了,小鱼游来了,他们一起对小熊说:"小熊小熊,谢谢你的甜津津的河水。"小熊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嘿嘿,不用谢,不用谢,好东西就是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

  活动反思:

  活动以幼儿喜欢的棒棒糖着手,引导幼儿走入《甜津津的河水》这个故事中。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从而引发问题“怎样能让河里的尝尝棒棒糖的甜味?”激发幼儿交朋友的欲望,知道与同伴共同分享才能交到好朋友。帮助幼儿了解糖在水里是可以溶化的,并通过音乐、肢体动作等方法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不足之处:

  由于经验的缺失,锻炼的机会还不够多,既要克服紧张的情绪按照自己的教案流程进行活动,又要照顾到孩子们的临场反应,还要照顾到孩子们的纪律,使我觉得自己的眼睛不够用。

25、教案小班科学详案《我的朋友在哪里(认识洗涤用品)》反思

  活动目标:

  1. 认识几种常见的洗涤用品,知道它们的用途。

  2.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发明创造的欲望。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6. 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7.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 家长帮幼儿幼儿带各种洗涤用品(肥皂、洗衣粉、洗涤剂等)。

  2. 脏手绢每人一条,装水的盆若干。

  3. 摄录、播放设备等。

  活动过程:

  一、 引出几种常见的洗涤用品。

  1. 请幼儿看脏手绢,问幼儿:怎样把它们变干净?

  2. 幼儿每人取一条手绢,先在清水中洗,看能否洗干净。

  3. 出示几种常见的洗涤用品(肥皂、香皂、洗衣粉),请幼儿说出名称,再分别自选洗涤用品来帮忙,把手绢洗干净。

  二、 了解洗涤用品的特征和用途。

  1. 出示肥皂,让幼儿摸摸,请幼儿说出还有什么样的肥皂。

  教师小结:肥皂虽然有很多形状和颜色,但它们摸上去都是硬的,是块状洗涤用品。

  2. 出示洗衣粉,让幼儿看看、摸摸、闻闻、说说(提醒幼儿不要用嘴尝),再将洗衣粉加入清水中搅拌后让幼儿观察。

  教师小结:洗衣粉是粉末状的洗涤用品,它能溶解在水中。

  3. 让幼儿观察洗涤剂,然后教师也将其溶解到水中。告诉幼儿:这是液体洗涤用品。

  4. 提问:肥皂、洗衣粉、洗涤剂有什么用途?(幼儿讨论后回答)

  三、 了解洗涤用品的发展过程

  1. 教师告诉幼儿:最早,人们用碱洗衣服,洗头发,但碱刺激性大,经常使用会伤害皮肤,头发也会变得枯黄,后来人们发明了肥皂、洗发水等洗涤用品,他们能更有效地去油渍和污斑。

  2. 提问:除了肥皂、洗衣粉,还有哪些洗涤用品?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教师小结:随着科学的发展,洗涤用品越来越多,有专门清洗餐具的;有专门清洁人体的;有专门清洁服装的。下面,我们就开个洗涤用品展销会。

  四、 师生共同布置洗涤用品展销会。

  1. 观看录像:洗涤用品广告。幼儿先给各自带来的洗涤用品做广告宣传(要求说出名称、用途)。

  2. 讨论如何布置,是按用品分类摆放,还是按形状分类摆放。

  3、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交流讨论:还有哪些洗涤用品?它们都用来干什么?

  小结:随着科学的发展,洗涤用品越来越多,如清洗餐具的洗洁精,人们洗脸、洗澡用的洗面奶、沐浴液,专门洗涤羽绒服、羊毛衫的洗衣液,专门清洁厕所的洁厕净,保持色彩鲜艳的彩漂液,去油污的威猛先生清洗剂,等等。

  4、鼓励幼儿选择1种洗涤用品清洗自己的脏手绢。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活动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洗涤用品,小朋友从小要认真学本领,长大了发明更好的洗涤用品。

26、大班数学《小茶具》教案(5的减法)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减法,理解每幅图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用掉”“还剩下”的含义。

  2.学习运用简明的语言讲述减法算式所表述的图意。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PPT、幼儿每人一套数字列式操作卡、贴有数字1~4的邮箱各一个,有一道5以内加法算式题的“信”若干。

  活动过程:

  1.做游戏“碰球”,复习5的组成。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和你们来玩一玩“碰球”的游戏。

  讲解游戏规则:幼儿说出的球的数量和老师的球的数量合起来是5个。如:教师说“我的一球碰几球?”幼儿回答“你的1球碰4球”。幼儿可集体回答,也可个别练习。

  2.出示PPT,学习5的减法。

  (1)桌子上有几个杯子?用数字宝宝几表示?用了几个?用数字宝宝几表示?还剩下几个?

  (2)教师(出示减号“—”):这个符号表示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减号”的含义。)

  (3)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板书:5—1=4(大家一起读读这道算式。)

  (4)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看图讲述算式的含义,并摆一摆算式。

  3.与生活相结合。

  (1)小猪家一共有5个杯子,家里来了3位客人,小猪给客人倒茶,现在还剩下几个空杯子?请你用算式来表示。

  (2)小猴子看到小猪家有5根香蕉,就高兴的吃起来,小猪看看香蕉,只有2根了,小猴子吃了几根香蕉?

  活动延伸

  数学区投放数字卡片和符号,摆出5的减法算式。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27、幼儿园清明节《清明节》教案(家园共育)

  通过以下这节活动,引导幼儿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节日日期以及习俗,在家园共育的活动中懂得 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如果您是刚踏入幼师行业的教师,如果你正需要充电学习,希望小编整理的清明节专题活动可以帮助您!

  活动目的:

  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

  3、敬仰怀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清明节的由来。

  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二、(1)教师讲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许多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为了后人永远记住、永远怀念这些革命英雄,在1949年3月30日在天安门广场树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2)现代英雄:抗洪救灾、抢险救火、保卫国家生命财产等等许多现代英雄也献出了生命。

  三、与幼儿交谈:清明节有那些习俗?

  运动习俗:踏青、荡秋千、打马球、放风筝、蹴鞠、插柳等。

  饮食习俗:吃冷食、吃鸡蛋等。

  共育活动:

  1、家长和孩子一起背诵古诗《清明》。

  2、请家长再为幼儿讲述清明节的来历。

  3、家长带领幼儿踏青,并为去世的亲人扫墓。

28、小班科学活动《小兔待客(大与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通过目测法、重叠法比较大小不同的两个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

  2.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大与小的运用,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大猫和小猫模具、大小不同的模型皮球、盘子、汽车、一些常见的物品如扣子、瓶子等。

  活动过程:

  创设游戏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大猫小猫来小朋友家做客了,(出示背景图片与模具)哪一只是大猫?哪一只是小猫呢?引导幼儿进行比较。

  实际操作,学习常见的比较方法

  出示帽子,引导幼儿分别用目测法、重叠法进行比较大小后,按大小分别送给两只猫。

  出示小球,用目测法比较大小后,送给两只猫。

  出示小汽车,用重叠法比较大小后,送给两只猫

  三、巩固练习

  给小兔家的其他物品比较大小(扣子、毛球儿、药瓶儿)出示实物让幼儿感知物体的大小。

  四、活动延伸:

  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找找“大”和“小”。

  活动反思

  一、 对于教材的选择,不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应是孩子们即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指孩子有生活经验,有话可说,有感性经验;陌生是孩子有发展的余地,有可拓展的空间。小兔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在儿歌、故事中经常接触,然而只停留在初浅的知识层,拓展的空间非常大,在一个活动中,即能够巩固已有的能力,又能发展新的能力。

  二、 如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变被动为主动。今天的教学活动我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授课模式:排排坐,在老师的指导下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学习。我将整个科学活动转变为一个很随机性的观察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由的空间中学习知识,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对于小兔的外形特征孩子都是知道的,就是在这种随意的接触过程中他就验证了已有的知识,同时他也在发现问题、找寻问题,获取新知识。

  三、 以情感引导为主线。小班的孩子情感是非常脆弱的,但同时也是非常容易构建情感因素的。在和小兔玩耍的过程中,从认识、玩耍到找家,始终荣辱了教师和孩子的感情因素,如轻轻抱、小声说话、喂食、为它画画等等,不需要刻意的提到该如何保护它,而是真正转化为行为,包括环境的营造、让孩子直接接触生灵,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产生一种亲和力。教师带领孩子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来说服、来感染孩子,孩子们不光知道,而且已经做到了,通过这么一个活动,他对小兔子的关爱已经事实在在的在他脑海里扎根了。

  四、 玩固然是有效的,但科学知识还是需要教师帮助他们正确树立的。在玩了之后,教师就要找寻有效的梳理小姐方法,帮助 孩子整理零乱的知识。对于小班的孩子,绘画是能够吸引他们的有效方法,因此我选择了绘画小结的形式,采用简笔画来抓住兔子的特征,这要比说教式的小结更为简明、生动、富有趣味。

  五、作为科学活动,应该让孩子学会一种能力,而并不是单纯的几个知识点,通过一个活动对他将来的发展有所帮助,就是所谓的终身发展理念。因此我让孩子们接触了图表形式,并且赋予色彩,虽然图表很简单,但让孩子了解了一种科学方法、一种简单的统计法,这是一个科学活动万变不离其宗的一个支点。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的情感沟通、情感宣泄和对科学的态度是最大的受益点。但是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 由于没有很好的估计孩子的现场反映,孩子们接触小兔子时的冲动、兴奋,造成了活动场面的拥挤,给观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 在活动小结时,孩子们的反馈其实已经生成了很多新的问题,在这个时候教师没有及时的把握时机,还是捏的比较牢,没有放手让孩子在活动中有更多的拓展空间。

29、小班数学游戏教案《送饼干(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反思

  活动背景:

  本次活动是在幼儿能够正确感之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图形特征的基础上设计的。以幼儿喜欢的“小鸭”形象进入角色、以幼儿生活中最熟悉的饼干为材料。重点在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学习以图形的某些特征来分类,并将分类的标准分层分配到各个游戏中,使活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巩固幼儿对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认识。

  2、初步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6、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7、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场地。

  2、录音机,录好各种声音的磁带。

  3、各种图形以及各种图形饼干(形状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颜色分红与绿),篮子若干。

  4、请一位老师当猫妈妈,小鸭头饰若干,鸭妈妈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演鸭妈妈,幼儿演小鸭,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带领小鸭子们在教室睡觉。

  师:“小鸭子们醒来吧!”

  幼:“哦!妈妈我睡的多香呀!”

  (2)、引导幼儿跟着音乐,刷牙,洗脸,梳头,做早操,做游戏。

  早操内容:

  今天空气真真好,我们大家来做操。伸伸臂,伸伸臂,弯弯腰,弯弯腰,踢踢脚,踢踢脚,咕噜咕噜喝口水,游游泳,游游泳,再来把屁股扭一扭,扭一扭,扭漂亮一点。

  游戏内容:

  发给幼儿每人一个图形娃娃,帮图形娃娃找家。

  图形娃娃的家在山洞里面,按不同的图形穿不同的山洞,把图形娃娃送回家。

  (评析:教师以鸭妈妈的身份交代游戏任务,幼儿以小鸭的身份马上就进入了角色,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

  2、幼儿进行送饼干游戏

  (1)、接到电话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用语参考:“猫妈妈打电话过来,说她的猫咪食品店的工作太忙了,想请我们小鸭子帮她到食品厂去领饼干,好不好呀?”

  (2)、带领幼儿去食品厂领饼干。 幼儿跟着音乐学小鸭走去食品厂。

  (3)、把饼干送到猫咪食品店处,巩固对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认识。

  ①与猫妈妈问好。

  ②帮猫妈妈把饼干送入盒中,对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进行分类。

  ③与猫妈妈再见。猫妈妈送饼干给幼儿,提醒幼儿说:“谢谢猫妈妈。”

  (评析:这个环节是本活动的重点,教师注重启发幼儿操作探索,主动讲述分类方法,让幼儿充分得到锻炼和发挥,并且在游戏最后以猫妈妈送饼干给幼儿作为奖励,巧妙的为下一个环节的游戏作好铺垫。)

  (4)、把饼干发给幼儿,幼儿学说:“我拿到了什么形状的饼干。”

  (5)、娃娃哭了,肚子饿,鼓励幼儿把饼干送给娃娃吃。

  分三次送。问娃娃要吃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饼干,就请拿什么形状的其颜色的饼干的幼儿送饼干。同时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娃娃太挑剔了,可她人还小,我们就满足她的要求吧!我们可不要学她哦!”

  (评析:最后以送给娃娃吃饼干的游戏结束,并将分类要求再次提高,使整个活动一气呵成,结局完整,取得良好效果。

  3、结束部分:

  教师用语参考:“今天,小鸭子们表现真好,为猫咪送饼干,而且还把饼干让给小娃娃吃,妈妈真是要好好夸奖夸奖你,送你们一个大拇指,现在妈妈带你们到外面去玩好不好?” 带幼儿跟着音乐离开教室,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运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兴趣极高,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图形特征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认识,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0、教案中班语言《谁的本领大(第2版)》反思

  教学理论依据

  《谁的本领大》是一篇久经传承的童话故事,故事内容浅显易懂,但寓意深刻。这篇童话故事通过:梅花鹿和小猴比本领—— 遇到困难想办法—— 相互合作摘到果子的情节为主线,揭示了互相帮助才能摘到果子,本领更大以及合作更快乐的道理。

  针对中班幼儿语言正处在迅速发展时期以及直觉形象思维的学习特点,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调整,增加了动物之间的对话。

  教学策略

  1.视听结合,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创设活动所需的情景,使幼儿如临其境,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情感。

  2.充分利用开放式提问、分析性提问、递进性提问等有效提问的教育手段,引导幼儿分析故事情节,明晰故事所讲道理。给幼儿创造想说、敢说的空间,让语言活动成为师幼双方积极互动的过程。

  3.运用模仿、表演游戏等体验式学习形式,启发引导幼儿用语言、表情、动作表达对故事的理解,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4.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幼儿回忆与同伴互相帮助、一起合作的生活场景,向幼儿提供一个将文学作品经验迁移到生活中与幼儿生活经验结合起来的机会,从而加深对故事里所讲道理的理解和应用,形成愿意与同伴合作的态度,掌握与同伴合作的方法,增强幼儿在生活中的合作意识。

  通过以上策略,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积极大胆地交流所思、所想,这样幼儿获得的不仅仅是语言经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

  活动目标

  1.知道梅花鹿和小猴各自的本领,理解梅花鹿和小猴共同合作摘到果子的故事情节。丰富词汇:抓耳挠腮、合作。(重点)

  2.能大胆表达自己摘果子的办法,尝试用语言、表情和动作表现小猴和梅花鹿的对话。(难点)

  3.感受合作的快乐,懂得同伴之间相互帮助本领会更大的道理。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初步了解动物的本领,幼儿有互相帮助合作的经验感受。

  2、物质准备:课件、音乐、视频资料(幼儿在幼儿园游戏中各种合作的照片)

  活动过程

  1、创设谈话情境引入活动,幼儿初步了解梅花鹿和小猴的本领。

  教师出示小猴、梅花鹿课件。

  提问:梅花鹿和小猴都有什么本领?

  你认为谁的本领大?

  2、播放课件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幼儿学说对话,初步了解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样摘到果子的。

  (1)教师讲述第一段故事,引导幼儿理解——虽然梅花鹿和小猴都有各自的本领但是也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提问:故事里的小猴和梅花鹿都有什么本领?它们是怎样夸自己的?

  听了刚才的故事你认为谁的本领大?

  (2)幼儿讨论交流摘果子的办法。

  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让小猴和梅花鹿都摘到果子?(幼儿讨论、猜测)

  (3)教师续讲故事,帮助幼儿理解——互相帮助一起合作就能摘到果子的道理。

  提问: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样摘到果子的?(丰富词汇:合作)

  小猴和梅花鹿是怎么说的?

  3、师幼共同完整讲述故事,感受合作的快乐,懂得合作本领更大。

  4、结合课件,师幼共同讲述故事。

  (1)师幼互动,比较小猴、梅花鹿摘果子前后的不同表现及不同心情,理解互相帮助一起合作会让我们更加快乐。

  提问:为什么一开始小猴和梅花鹿没有摘到果子?没摘到果子它们的心情怎么样?(丰富词汇:抓耳挠腮)

  (2)后来是怎样摘到果子的?摘到果子后它们的心情怎么样?

  现在你们知道谁的本领大了吗?

  小结:小猴会爬树、梅花鹿会过河,它们用自己的本领互相帮助一起配合就摘到了果子,合作让本领更大了。

  5、幼儿表演故事,引导幼儿用语言、表情、动作表现小动物们合作摘果子的情节,进一步感受合作的快乐。

  (1)幼儿自主选择角色。

  (2)幼儿表演故事,重点启发幼儿能够用语言、表情、动作表现小猴和梅花鹿的对话。

  6、集体分享交流,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合作以及合作带来的快乐。

  (1)引导幼儿讲述,交流生活中的合作。

  提问:在幼儿园里做游戏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合作的?

  (2)欣赏视频,进一步感受合作本领大以及带来的快乐。

  小结:只要我们能互相帮助、一起合作,我们的本领会更大,得到更多的快乐。

  附故事:(根据原故事改编)

  森林里,住着一只梅花鹿和一只小猴。他们都觉得自己的本领很大,小猴说:“我会爬树,我的本领最大。”梅花鹿说:“我跑得快,我的本领最大。”于是决定比一比,请来大象当裁判。大象说:“河对岸有棵又高又大的果树,你们谁先摘到果子,就算谁的本领大。”

  比赛开始了,梅花鹿跑得快,一眨眼就跑到了小河边,轻轻一跳就过了河,他一口气跑到了果树下。可是果树太高了,他伸长脖子跳了又跳,怎么也摘不到果子,心里真着急说:“怎么办呀”。小猴呢?他跑到小河边,河上没有桥也没有船,小猴不会游泳,也跳不过去,急得他抓耳挠腮团团转“怎么办怎么办?”。

  小猴想了想,有办法了!他对梅花鹿说: “梅花鹿,你驮我过河,我们一起去摘果子吧!”梅花鹿说:“好,我们一起去摘果子。”梅花鹿驮着小猴跳过了小河,小猴很快爬上了果树,摘到了果子。他们一起把果子交给了大象。大象笑眯眯地说:“小猴会爬树不会过河,梅花鹿会过河不会爬树,你们只有互相帮助才能摘到果子,本领也就更大了。”小猴和梅花鹿开心的笑了,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31、奥尔夫音乐活动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我最喜欢(2课时)

  我最喜欢(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肢体律动熟悉歌词,并感应歌词节奏。

  2、能大胆上台表演,体验默剧游戏的乐趣。

  3、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4、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准备:

  挂图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师:瞧,所有的精灵们都来参加精灵国王的生日礼物,国王想知道精灵们平时最喜欢做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吧!

  二、歌曲游戏

  1、播放CD,幼儿注意倾听歌词

  师:你们都听到精灵们说了什么啊?他们最喜欢做什么?

  2、律动感应节奏

  师:让我们来学学他们试试看吧!

  3、音乐律动

  播放音乐,随音乐歌唱并作出相应的动作。

  三、语词替换

  师:原来精灵们喜欢做这些事情啊,那你们知道我最喜欢做什么吗?

  教师以默剧方式做动作,幼儿猜。

  师:那你们喜欢做什么?

  请个别幼儿上台表演,全体幼儿猜,并根据动作唱出歌词。

  播放CD,随动作变化替换语词做律动。

  四、创意游戏节奏卡

  教师出示含三种节奏组合的四拍节奏卡,幼儿用手拍出来。

  奥尔夫音乐活动:我最喜欢(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复习十六宫格,认识连音线。

  2、通过游戏进行语词替换并乐器演奏。

  活动准备:

  砂球、铃鼓、圆舞板、木鱼、手摇铃

  活动过程:

  一、猜猜我爱吃什么

  师: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品尝我们的乐器大餐,看看乐器大餐里都有些什么?

  1、出示砂蛋,让幼儿猜出像砂蛋的食物名称。

  2、教师持乐器表演各种吃的动作,幼儿模仿并替换语词试唱,如“我最喜欢吃鸡蛋”

  3、持各式乐器逐一想象,创作语词并演奏。

  二、默唱练习

  师:你们太棒了!都能猜出老师在吃什么,这回我要来考考你们。

  1、只唱“我最喜欢”,其他词语不唱只演奏。

  2、幼儿分成四组,依老师指挥敲奏四段音乐。

  三、认识连音线

  1、画十六宫格,分析全曲节奏

  2、拍打全曲节奏

  3、介绍两个四分音符合成一个二分音符,把音连起来的线叫做连音线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2-12 18:37 编辑

  反思:

  这首曲子幼儿园经常播放,孩子们很熟悉,节奏比较稳定,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歌曲中的语词节奏,在让小朋友创编动作时,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都愿意出来做动作。在第二课时的模仿替换语词时,孩子们创编的语词能力有待加强。

  奥尔夫音乐活动:我最喜欢(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复习十六宫格,认识连音线。

  2、通过游戏进行语词替换并乐器演奏。

  活动准备:

  砂球、铃鼓、圆舞板、木鱼、手摇铃

  活动过程:

  一、猜猜我爱吃什么

  师: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品尝我们的乐器大餐,看看乐器大餐里都有些什么?

  1、出示砂蛋,让幼儿猜出像砂蛋的食物名称。

  2、教师持乐器表演各种吃的动作,幼儿模仿并替换语词试唱,如“我最喜欢吃鸡蛋”

  3、持各式乐器逐一想象,创作语词并演奏。

  二、默唱练习

  师:你们太棒了!都能猜出老师在吃什么,这回我要来考考你们。

  1、只唱“我最喜欢”,其他词语不唱只演奏。

  2、幼儿分成四组,依老师指挥敲奏四段音乐。

  三、认识连音线

  1、画十六宫格,分析全曲节奏

  2、拍打全曲节奏

  3、介绍两个四分音符合成一个二分音符,把音连起来的线叫做连音线

  反思:

  这首曲子幼儿园经常播放,孩子们很熟悉,节奏比较稳定,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歌曲中的语词节奏,在让小朋友创编动作时,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都愿意出来做动作。在第二课时的模仿替换语词时,孩子们创编的语词能力有待加强。

32、活动教案及反思名称:胖与瘦(中班健康)

  设计意图:

  新的学期一开始,我们发现经过一个月的假期,班上有几位小朋友的变化很大,我们高兴地对有的小朋友说:“恭喜你,你长胖了。”而对另一些孩子我们则皱皱眉头说:“你怎么又胖了,你怎么又瘦了?”于是,到底是胖好还是瘦好成为近期孩子们关注的话题。分析我班幼儿的身体成长状况,就能发现存在许多”参差不齐”,有的很胖,有的很瘦。幼儿在饮食方面也存在挑食现象,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蔬菜。并且到了晚上或双休日还喜欢以“自己的喜好”来填饱肚子,例如吃肯德基、麦当劳、饮料、冰淇淋等。家长也常因娇惯而满足幼儿的各种要求。

  大班幼儿需要了解自身的的身体状况、关注自己的成长、树立自我保育意识。因此我预设了本次的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一、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意识到太胖和太瘦都对身体健康有影响。

  二、学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初步了解自身成长的需要,知道如何调整自己行为有利于健康。

  三、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四、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五、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活动准备:

  1 活动前根据“学前幼儿体重标准表”为本班幼儿测量体重。

  2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表格各一,并根据幼儿体重情况制作三种颜色的圆点卡片。

  3 多媒体课件“来当营养师”

  4 “健康棋”六套,各种食品的卡片若干(活动前请幼儿画好)

  活动过程:

  (一)大胆表达,各抒己见

  幼儿将自己有关胖好还是瘦好的想法在集体中展示、扩散,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尝试用实例说服同伴。

  过程:幼儿各抒己见,运用实例说明自己的观点。在幼儿的意见无法统一的情况下,教师出示“学前幼儿体重标准测量表”,知道胖瘦有一定的标准,太胖和太瘦都不健康。

  (二)了解自身,对症下药

  (1)出示红、绿、黄三种颜色的表格,请幼儿根据手中圆点的颜色寻找自己在表中的位置,(红色表示偏瘦,黄色表示偏胖,绿色表示正常)从而了解自身以及本班幼儿成长的状况。

  (2)集体讨论怎样才能使自己既不胖也不瘦,身体更健康。

  (3)“对症下药”: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当营养师”为不同情况的孩子“开处方”。

  (三)分组游戏活动,经验梳理

  (1)棋盘竞赛:幼儿通过竞赛性游戏,在下棋过程中获得有关健康生活的经验。

  (2)自助餐 :幼儿根据自身情况为自己挑选一份营养合理的美餐。

  活动延续:

  幼儿将已有的经验运用到生活中去,关注自己的身体特点,坚持健康饮食和锻炼,并把有关 的信息带给身边的朋友和家人。

  继续鼓励幼儿搜集资料,研究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

  教学反思:

  互动是本次活动的特色,也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动力。幼儿之间的互动有情感的交流,也有知识经验的分享,更有不同观点的碰撞和提升。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希望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被他人接受和认同。他们通过互动,一一展示胖、瘦的优缺点,从正反两方面讨论、思考健康的意义,懂得了日常生活与健康的密切联系。

  教师在活动中从"台前"退到了"幕后",但这种"退"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进"。教师借助主持人身份不仅可以灵活调控活动节奏和气氛,而且可以充分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并能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幼儿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和思考。

33、小班综合活动教案与教学反思:甜蜜蜜的聚会 (优秀教学案例)

  目标:

  1、学习使用礼貌用语招待小客人,培养小主人意识。

  2、感知各种糖果食品的种类,初步学习分类。

  3、体验与同伴共同分享的乐趣。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已有作客的经验。

  2、与邻班小朋友相互熟悉、交往过。

  3、自制分类标志,食品若干;炮沫板每人二块。

  活动过程:

  一、幼儿介绍自己的食品

  引导幼儿从食品的名称、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讲述。

  二、给食品分类

  1、认识分类标记。

  2、将食品分类。

  三、电话邀请小客人

  请一位孩子打电话邀请邻班孩子来作客。

  四、谈谈如何招待小客人

  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招待小客人。(如:互相问好、请进、请坐、请吃东西等)

  五、找朋友

  找到后与好朋友坐在一起,相互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等。

  六、分享食品

  边分享、边体验、边交流。

  七、音乐游戏:碰一碰

  互动的双方体验了共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反思: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学会与人交往成为新时期人才重要素质之一。当幼儿对本班的环境熟悉后,想尝试在更大空间内玩耍,尝试参与相邻班的活动,这时他们常常会受到拒绝:“这是我们班的东西,你不能碰!”“你不是我们班的,你是xx班的!”幼儿尝试扩大交往的冲动往往因此而暂时被收起,为此,我们尝试开展了“欢迎光临”的主题活动。

  新纲要在社会领域中明确指出:培养幼儿与人交往,学习合作分享,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生活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随着主题的深入开展,孩子们交往的程度不仅仅只停留在找到了好朋友,他们渴望更进一步的了解好朋友,好朋友的名字,好朋友的兴趣爱好等,也想把自己的东西与好朋友一起分享。由此,我设计了小班综合活动《甜蜜蜜的聚会》,其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各种甜蜜蜜的食品的聚会;二是好朋友甜蜜友好的聚会。

  活动中,我采用了电话邀请这一新颖的活动形式,引起了幼儿好奇,激发了幼儿招待小客人,与小客人交朋友的愿望。当客人来了以后,幼儿能大胆、主动的去寻找好朋友,与好朋友亲切、友好的交谈,同时非常乐意与好朋友分享食品、分享共同游戏带来的快乐。通过活动,幼儿充分感受到交往的快乐,学会了接纳他人,养成了与他人亲近、共处、合作的情感与态度,提高了交往的能力与技巧。通过做小主人、小客人的亲身实践,与邻班得到同伴共同活动,逐步积累了主动与他人交往的经验,为幼儿以后能更大方的与人交往、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幼儿的社会性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34、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案及反思:三个好朋友(共2课时)

  奥尔夫活动音乐教案:三个好朋友(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不同动物的动作和声音,并模仿各种动物。

  2、引导幼儿通过打招呼游戏,创编各种不同的肢体动作。

  3、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动物一起游戏的乐趣。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准备:

  挂图P.1、动物图卡:猫、马、鸟、鸭、狗、猪、铃鼓

  各式道具:纱巾、水袖、各类乐器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师:小朋友们早上好!老师今天把音乐书里的宝宝请出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还带来了那些朋友呢?

  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图画。

  师:嗯,宝宝在草坪上正在和小动物们玩游戏呢,宝宝说啊,叫到谁的名字,谁就要大声的说“到”,可是,小动物们都不会说“到”,该怎么办呢?于是,小动物们都想了个办法,宝宝叫到它们的名字,他们就用美妙的声音来回答。

  二、肢体游戏

  1、点名游戏

  师:我们也一起来玩点名的游戏吧!老师点到谁的名字,谁就大声的说“到”,老师要是说“小朋友”,小朋友就一起说“到”,明白了吗?

  教师引导幼儿以肢体不同部位回答“到”。

  师:我们可以用小嘴巴来回答,还可以用什么地方回答呢?还可以怎么说?(肩、手、臀、头、舌头)

  2、肢体意识游戏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可以回答的部位,那他们都会怎样动,来回答老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的肩膀可以怎样动。

  肩:耸肩、揉肩、摆肩······

  手:挥手、波浪手、推手······

  脚:跳、跺脚、点地······

  3、打招呼游戏

  师:小动物们和宝宝玩的非常的开心,大家都觉得打招呼游戏真好玩,于是,他们把铃鼓宝宝也请来了,小动物们听到拍铃鼓的声音就会到处走一走,听到摇铃鼓的声音就会和好朋友打招呼,说“你好、哈罗、嗨·····”还会扭动他们的身体哦!我们也一起来玩吧!

  教师拍奏铃鼓,幼儿到处走,教师摇奏铃鼓,幼儿和同伴打招呼。

  三、动物扮演

  1、介绍动物

  逐段播放CD,教师出示图卡,幼儿模仿叫声。

  师:我们来听听小动物是怎么和宝宝打招呼点的吧!仔细听,看看谁

  会先出来呢?

  2、角色扮演

  依次出示各种动物图片,帮助幼儿回忆不同动物的动作及声音。

  发放道具,请幼儿自己装扮成自己喜欢的动物,听音乐做律动。

  三个好朋友(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学会通过不同的情绪表情、动作表达不同的的情感。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抽象图形表现各种动物的叫声。

  3、在乐器演奏中体验语词节奏,并感受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挂图P1、P2、动物图卡、抽象图卡、铃鼓、圆舞板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出示挂图)师:宝宝和动物朋友在草地上开心的玩着游戏,宝宝点到他们的名字,每一只小动物就会用它们的叫声回答宝宝。等了好久,小猪都没有听到宝宝叫到他的名字,伤心的要离开,原来宝宝忘了点它的名字了。

  二、情感表达

  1、观察图画上动物的表情变化。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伤心的小猪吧!

  引导幼儿观察小猪每幅不同的表情。

  2、练习各种表情变化。

  师:小朋友,你们平时在家里等妈妈回家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如果妈妈很久都没回来,你们会不会担心妈妈呢?你们是怎样担心妈妈的?很晚了,还是见不到妈妈回来,你们会伤心吗?还会怎样?过了一会。妈妈终于回来了,你们是不是很开心、快乐呢?开心快乐的时候你们会怎么做?

  三、创作抽象图形

  1、听辨动物叫声,幼儿逐段聆听CD,找出动物图卡贴于黑板。

  2、观察挂图,在动物图卡旁画出相应的抽象图形。

  3、听音乐,带领幼儿一起用肢体各部位画出抽象图形。

  四、乐器演奏

  1、探索铃鼓,感应不同音效

  师:小动物们特别喜欢和乐器做游戏,今天给大家准备了铃鼓,每只小动物都会用不一样玩法和铃鼓玩呢,小猫说‘我的爪子很厉害,我喜欢用爪子抓鼓面’

  2、发放铃鼓,让幼儿探索其他动物的玩法

  3、师:小马会怎样玩呢?······

  4、圆舞板体验语词节奏

  引导幼儿倾听语词节奏,用圆舞板感应每个乐句的最后三个字。

  活动反思:

  《三个好朋友》这首儿谣内容通俗易懂,动物叫声非常形象,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围绕这首儿谣的三个重点安排了以上几个活动环节,通过这几个环节达到活动目标。首先在孩子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点名游戏非常熟悉,而且会用肢体不同部位与老师、同伴打招呼,孩子们对听铃鼓指令玩游戏兴趣非常高。第一课时我们还进行了动物扮演游戏,逐段听音乐帮助孩子们能更准确的听出不同动物的叫声及动作,并及时模仿能帮助幼儿增加对各种动物的动作熟悉度。在扮演过程中,分组角色扮演,有部分幼儿还不能清楚自己的角色,并没有听音乐进行,他们会跟着别人一起来表演其他角色,所以在合作意识方面还需要提高。

  第二课时中,在创作动物叫声的抽象图形中,对我们班孩子来说难度比较大,最后老师和幼儿一起听辨,边听边画出抽象图形,让孩子们在用肢体感受不同的抽象图形,孩子们的动作不够夸张,很难表现出不同动物的抽象图形。最后在乐器探索中,通过对各种动物的特征,探索了演奏铃鼓的不同方法。但在演奏过程中有些混乱,很多孩子不太记得,都得模仿老师。语词节奏的练习相对较好。

35、幼儿园艺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游乐园(律动游戏1)》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肢体的感应方式感应乐曲的AB曲式。

  2、喜欢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3、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活动准备:呼啦圈、飘带若干,关于游乐园的设施图卡。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宝宝被逗得哈哈笑,这时候他才发现,原来他一点也不孤单,有那么多的好朋友陪他一块玩。现在宝宝要带大家去游乐园了,我们一起开车去吧。

  二、舞步

  幼儿开车随老师去游乐园,A段开车,B段提醒幼儿“前面有车开来了,快按喇叭,” A段继续开车,B段提醒幼儿“要到游乐园了,我再按一下喇叭。”

  三、呼啦圈咖啡杯

  师:小朋友们看,这里有很多的咖啡杯,来看看老师是怎样玩的,A段拿呼啦圈左右摇摆,B段拿呼啦圈原地跳转圈(提示幼儿咖啡杯会越转越快的)。

  幼儿听音乐表演一遍。

  A段:两大拍/拿呼啦圈左右摇摆,

  B段:六拍/拿呼啦圈原地跳转圈

  四、呼啦圈旋转木马

  师:宝宝还要邀请小朋友们一起玩旋转木马呢,先看看老师是怎样玩的。老师示范一遍,小朋友们看清楚了吗?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玩吧。

  A段:两大拍/双手持呼啦圈左右摇摆。

  B段:六拍/双手持呼啦圈原地跳

  五、小结评价,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玩得真开心,宝宝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礼物,你们看,(出示飘带)让我们一起来庆祝一下吧。

  A段:两大拍/左右摇摆。

  B段:六拍/ 双手持飘带跳绳。

  活动课后的反思 :

  音乐课开始了,奥尔夫理念为指导进行了一次快乐音乐教学。

  第一步,教师带着幼儿随着音乐模仿开车舞步去游乐园玩游戏。

  第二步,游戏“逛公园”。教师随音乐边带领幼儿玩呼啦圈咖啡杯游戏。在圈上,大家可以随音乐任意走动、舞蹈;

  第三步,幼儿自由组合,结伴玩游戏。

  通过这样一步一步、层层深入地开展活动,孩子们在愉悦的游戏中得到了多种音乐素养的提高; 这次的活动,孩子们皆在愉快的氛围中活动,并即兴的创编出许多动作。

36、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设计:有趣的石头画(附课后反思)

  活动目标:1、学习运用颜料或各种辅助材料来装饰石头,体验在石头上做画的乐趣。

  2、能大胆的进行石头的组合,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尝试用装饰好的石头造型来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5、训练幼儿的绘画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小石头(已洗净凉干并分类)

  2、油画棒、棉签、橡皮泥、各色纸、毛线、假花、双面胶、吸管、稻草、瓶盖、牙签、皱纹纸等。

  3、各组一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动画片形象引入,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问题:1、他们是什么做的呀?

  2、你们觉得这块小石头象**吗?

  3、**和**有什么不一样的呀?

  (二)教师引导幼儿看看、说说、想想石头象什么?

  要求:1、每个小朋友去挑选一块自己最喜欢的石头,玩玩、说说、想想它的形状象什么,可以变成什么?

  2、和同伴说说你的石头可以变成什么?为什么?

  3、如果将石头组合起来,你觉得它又象什么?

  (三)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先在纸盒内组合石头,然后对石头进行装饰,再用双面胶将石头固定在纸盒上,最后对纸盒进行装饰,完成作品。

  (四)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要求:1、小朋友要先想好要把你的小石头变成什么。

  2、要用上各种好看的颜色。

  3、在装饰纸盒的时候要先想好,你要如何装饰才能编出一个好听的故事来。

  (五)幼儿创作石头画,教师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大胆想象,能利用各种石头进行组合,创作出各种造型。鼓励幼儿大胆选择各种辅助材料及工具。

  (六)创编故事

  教师组织先完成作品的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石头来创编故事。

  区域活动

  各种石头、广告画颜料、面签、玻璃胶

  指导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创作立体的石头画

  艺术纺

  纸盒、塑料花、各色纸、白乳胶

  鼓励有兴趣的幼儿继续创作石头画

  结构角

  各种结构材料、石头

  指导幼儿里通外国石头来搭建小公园

  游戏角

  提供各种形状的石头、钓鱼玩具、台球玩具

  指导幼儿自定游戏规则,与同伴协商、愉快的游戏

  语言角

  提供小房子、小树及幼儿的石头作品

  利用石头及各种辅助材料来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探索角

  提供放大镜、石臼、锤子、石头

  引导幼儿发现石头的秘密(内部构造等)

  美工活动《有趣的石头》课后反思

  (一)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

  石头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事物,本次活动的生成也是来源于孩子的一次偶然发现,可以说该活动是生成于孩子的兴趣。众所周知,我们泉州是盛产石头的地方,是石头的“故乡”。孩子们家中都有一两件石头工艺品,石头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常见,十分熟悉的。这就符合了新纲要中所提到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教育活动要生活化”的精神。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都体验到了进行石头画创作的乐趣,大多数孩子的作品能够不受老师范例的影响,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并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可以说孩子们还是较好的达到了我预定的活动目标。除此之外,我觉得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教育价值的取向还是比较确定的,这节美工活动的教育取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从技能方面来看,我主要是发挥想象里,能够通过石头的组合来表现事物,在这基础上,在利用各种辅助材料来完善整个石头画;二是从生活化的纲要精神来看,具体的就是我上述的内容。

  (二)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及提出新的设想

  在这次活动中,经过过后的反思,我认为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老师在向幼儿介绍制作方法的时候,有的孩子却是在张望着他刚刚在摆弄的石头。课后我在思考,如果我把介绍制作方法这个环节提前到前面,过后在让幼儿去操作石头,这样是否比较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在幼儿操作完材料后,再来听老师的讲解,这时候,太多数的孩子的注意力都被石头给吸引了,而非在老师的语言上了。

  2、由于老师材料摆放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幼儿操作的不便。这个问题在于我课前准备活动时没有考虑周到,没能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材料的摆放。以前我的观念是上好一节课就是在你组织的时候孩子们能够按照你的思路走,能够较好的达到你预定的目标,可是不然,一次好的活动,除了活动中老师的指导要到位,能够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达到你预定的目标外,老师课前的准备活动也是十分重要的,这里所说的准备既包括知识方面的准备,也包括老师材料的摆放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是否便于幼儿操作等等。

  3、刚开始的引入过于繁琐,导致了在后面介绍制作方法,特别是用双面胶将石头粘在鞋盒这个重点没能与孩子交代清楚,导致后面孩子们在操作的时候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我想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除了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外,还能具备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果把你的语言,把你要表达的意思让幼儿听明白,这是当前我的困惑,我想也是我们几个新老师的困惑。今后,我想自己除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外,关键的就是要找到一条正确的与幼儿交谈,交流的“路”,让孩子能够“听”得懂你所要表达的意思,打破孩子与我之间的那堵墙。4、教师的范例过小,不利于幼儿的观察。我的范例在这次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并没能很好的体现,由于范例过小,就造成了幼儿观察的不便。本来范例在这个活动中是起到一种示范并协助老师讲解方法的作用,可是过想细想,我本未能很好的来体现范例的这一特征,范例在活动中就象走场一样,并无其他用处了。

  (三)幼儿的创新之处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有许多创新之处。如,腾祥小朋友用石头组合了一个小人,最后用稻草给小人弄了一头美丽的“头发”;予晴小朋友用吸管为她不倒翁的气球制作了一条绳子,并且懂得用吸管的折叠来体现绳子的动态。另外,也有许多孩子对石头外型观察的十分仔细,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来创作,很多孩子的作品都让我们刮目相看。

  总之,作为一名刚刚毕业工作一年的年轻教师来说,我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所以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还要跟老教师好好学习,多看相关方面的资讯,多了解有关幼教界的信息,以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提升专业素养,提高业务水平。除了这些之外,我们最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这样才能做到从孩子出发,了解孩子,贴近孩子。

37、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 快乐元旦(优秀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元旦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的新年愿望。

  2、学习用图画制作心愿卡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述,感受新的一年到来时的喜悦心情。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活动准备:

  1、新旧挂历各一幅

  2、蜡笔和勾线笔

  3、幼儿用书

  4、课件

  5、“新年快乐”音乐磁带、录音机

  6、练习册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历,引起幼儿兴趣,导入活动。

  (1)教师:这是什么?挂历有什么用处?

  (2)教师小结:挂历是告诉我们今天是几月几日的。每过一天,挂历的数字就要往下数一格;每过一个月,挂历的日期就要往后翻一页。

  (3)教师:我们已经走过了12个月,也就是走过来一年,你们知道过去的一年是哪一年,新的一年又是哪一年吗?

  (4)幼儿讨论后得出答案。

  (5)出示新一年的挂历,让幼儿知道新的一年就要到来了。

  教师:每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

  2、引导幼儿绘画并讲述自己的愿望。

  (1)教师:在新年开始的时候,这几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2)教师:他们在讲述自己的心愿。那么,你们在新年开始的时候有什么心愿呢?

  (3)幼儿讨论交流。

  (4)教师:如果用图画表示出来,该怎么样画?

  (5)教师:我们把自己的心愿画在这个大心型中间吧!(引导幼儿完成练习册)

  (6)幼儿进行作画,教师个别辅导。

  (7)教师:画好的幼儿可找一个好朋友讲述自己的心愿。

  3、展示幼儿的搭配练习册,并和幼儿讨论、评价。

  4、在“新年快乐”音乐中自由舞蹈,感受新年欢乐气氛。

  教师:新年就要来到,祝大家的心愿都能实现,我们一起来跳“新年快乐”舞吧!

  反思:幼儿能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绘画创作,达到了预设目标。

38、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及反思:好朋友(中班)

  设计意图:

  儿歌《好朋友》形式较一致,语言较多重复,易于幼儿记忆内容接近幼儿的生活,幼儿易于理解,通过幼儿的学习能感知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激发幼儿思索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相关联的,扩散了幼儿的思维,然而在最后一句的问答,“鸟笼对小鸟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小鸟说:‘不对,我的朋友是森林、蓝天、白云,还有爱鸟的孩子也是我的好朋友。’”一个转折打断了幼儿的惯性思维,引发幼儿重新思考,激发了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目标:1、幼儿能复述儿歌内容,增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扩散性思维的能力。

  3、激发幼儿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爱护鸟类的情感。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1、操作材料:茶壶、水杯,桌子、椅子,笔、纸,钥匙、锁,围巾、手套。

  2、教具:鸟笼、小鸟,蓝天、白天,大森林和绿草地的背景图。

  3、同操作材料相同的图片5组,汉字“好朋友”。

  活动过程:1、幼儿分组操作(将操作材料分组摆放好,供幼儿操作)

  2、教师以情境性的语言引入儿歌内容。

  提问:你们刚才玩了什么,怎么玩的?

  听,你们听到没有,有一对好朋友在说悄悄话,我听到了,茶壶对水杯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水杯说:“对。”

  (幼儿被老师带入了情景,专注的倾听)

  我们听到谁在说话,说什么?(教师边请幼儿回答,出示边图片、汉字)

  水壶为什么对水杯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那你们仔细看一看,想一想,有哪几对好朋友也经常在一起,他们会说什么呢?

  幼儿1:围巾和手套是朋友。(教师提醒:那他们会说些什么话呢?)

  幼儿1完整自己的句型:围巾对手套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手套说:“对。”

  幼儿2:笔对纸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纸说:“对。”

  (教师赞赏幼儿2,并请其他幼儿一起重复他的语言,逐步引导幼儿用儿歌的语言表述)

  3、教师讲述儿歌第一段,幼儿完整的学习。

  教师:有那么多好朋友在说悄悄话,

  茶壶对水杯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水杯说:“对。”

  围巾对手套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手套说:“对。”

  桌子对椅子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椅子说:“对。”

  锁对钥匙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钥匙说:“对。”

  笔对纸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纸说:“对。”

  4、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扩散性的想象。

  教师:除了刚才说的这么对好朋友,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经常在一起。(幼儿自由讨论)

  幼儿独立回答,引导幼儿用儿歌的语言表述。(教师用简笔画记录)

  幼儿1:插头对插座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插座说:“对。”

  幼儿2:牙膏对牙刷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牙刷说:“对。”

  幼儿3:太阳对天空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天空说:“对。”

  幼儿4:电脑对鼠标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鼠标说:“对。”

  5、引出儿歌最后一段,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鸟类的情感。

  教师:生活中有那么多好朋友,小鸟也来找朋友,鸟笼对小鸟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小鸟会说什么呢?为什么?小鸟的朋友会是谁?(引发幼儿思考)

  幼儿1:小鸟说对,因为我爷爷家的小鸟就在鸟笼里。

  幼儿2:小鸟说“不对。”因为小鸟不想在鸟笼里,它喜欢飞。(教师:“那你认为小鸟的朋友是谁?” )

  幼儿2:小鸟的朋友是天空。

  幼儿3:小鸟的朋友是树上的鸟窝。(幼儿在自由的争论)

  教师出示背景图,完整的讲述最后一段。

  鸟笼对小鸟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小鸟说:“不对,我的朋友是森林、蓝天、白云,还有爱鸟的孩子也是我的好朋友。”

  教师小结:小鸟的朋友是爱鸟的孩子,我们也要做爱鸟的孩子,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小鸟和我们大家的家园,这样,小鸟也会是我们的好朋友。

  幼儿1:不要乱丢垃圾。

  幼儿2:不要把树砍掉。

  6、请幼儿为儿歌取名字。

  幼儿1: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幼儿2:朋友。

  幼儿3:好朋友。

  7、跟着音乐《两只小鸟》做律动。

  儿歌:好朋友

  茶壶对水杯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水杯说:“对。”

  围巾对手套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手套说:“对。”

  桌子对椅子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椅子说:“对。”

  锁对钥匙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钥匙说:“对。”

  笔对纸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纸说:“对。”

  鸟笼对小鸟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小鸟说:“不对,我的朋友是森林、蓝天、白云,还有爱鸟的孩子也是我的好朋友。”

  反思:

  教师提供给幼儿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和动手动脑的机会,以物品拟人化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但幼儿对茶壶、水杯、锁、钥匙等较感兴趣,对笔、纸、围巾、手套不是很感兴趣,我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准备一些较有新意的,激发幼儿的兴趣,改变一下儿歌的内容。在学习儿歌内容中利用图片加深幼儿对于作品的理解,并加入了汉字,将口头语与书面语结合,培养幼儿对于汉字的兴趣,但在给儿歌取名字这个环节中,其实有几个名字都很好,因为我只准备了汉字“好朋友”,所以其他幼儿有点失望,我应该及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来,这样就不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在最后一段中以全球最关心的问题——环境保护为切入口,将作品的的句式做了改变,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并把语言的发展与时代的要求紧密结合。幼儿注意力集中,也很感兴趣,在活动结束后应加上活动延伸:收集一些资料反映环境的恶化,让幼儿深入的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9、大班音乐活动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拔根芦柴花(打击乐演奏)

  大班音乐活动:拔根芦柴花(打击乐演奏)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通过身体模仿动作、图形总谱,学习演奏打击乐。

  2、让幼儿能够探索、发现节奏的变化,发展观察力、注意力和节奏感。培养幼儿用动作表现音乐的创造性,合作意识,张扬个性。

  3、要求幼儿在教师指挥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改变指挥方按,丰富演奏内容。提醒幼儿要有意识地体会打击乐器的演奏效果,注意乐器的音色、音量与乐曲情绪的一致和谐。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5、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节奏图谱,音乐,乐器(响板、碰铃、沙锤、手铃)若干、音符(红、黄、蓝)若干

  活动过程:

  1、音乐律动《一起去爬山》,幼儿跟随音乐和老师一起做律

  2、节奏训练游戏,导入课题

  教师拍节奏,让幼儿听音,模仿拍出相应节奏

  上面上面啪啪,下面下面啪啪,上面啪,下面啪,上面下面啪啪

  3、熟悉乐曲《拔根芦柴花》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初步欣赏音乐,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师提问:听了这首曲子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在听这首曲子的时候你们想干什么?

  2)、再次欣赏音乐,要求幼儿通过有趣的律动、表演来掌握乐曲的节奏,了解乐曲的基本节拍。

  引导幼儿还可以拍身体的其他部位打出节奏。如:拍腿、拍肩等等。

  3)、教师哼唱乐曲,与幼儿一起打节奏,注意节奏的强弱

  4、认识图谱

  出示图谱卡: XX X | XX X | XX X | XX X |

  X XX X | X XX X | X XX X |

  X ///-- | X ///-- | X ///-- | X ///-- |

  1)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些新朋友哦(出示小音符),他也想和我们一块来玩节奏游戏,你们愿意吗?

  2)小音符要考考你们咯,看看哪队小朋友反应最快,教师错开出示三种节奏卡分别请幼儿打节奏。

  出示总谱挂图:

  3)教师将幼儿分成红、黄、蓝三组跟同颜色的音符宝宝进行节奏练习。

  5、乐器演奏

  你们真棒!学的真快!那现在你们想不想和小乐器一起做游戏呢?那你们赶紧把他们从你的凳子下面请出来吧~~

  1)、教师指挥,幼儿看图谱演奏

  2)、交换乐器再次演奏一遍

  要求幼儿将乐器放回自己的凳子地下,再互换位置演奏说课

  反思:

  《拔根芦柴花》是我们大班主题《收获秋天》中的内容,整首曲子以民间乐器二胡为主奏乐器,再配以其他的乐器伴奏,表现了欢快愉悦的情绪,洋溢着浓浓的中国音乐风。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喜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民间音乐是我选择上这个活动的意图。

  一首乐曲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音乐教学,既可以欣赏又可以演唱;既能创编律动又能开展音乐游戏。我把打击乐演奏作为《拔根芦柴花》这首乐曲的表现形式,对大班幼儿来说既能引起兴趣又有一定挑战性。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根据乐曲的图谱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演奏乐曲。难点是设计配器方案。整个活动幼儿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注意力非常集中,探索、创造的热情很高,尤其是在最后乐曲合奏环节,孩子们表现特别棒,各种乐器配合得非常默契。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打击乐的孩子们来说能有这样的表现让我尤其欣慰。

  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

  1、活动过程中,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先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活动中,我努力创造机会让幼儿创编节奏图谱、创编身体动作图谱、设计配器方案,这都是孩子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过程。

  2、注重教给幼儿学习的方法,当幼儿在配器、创编节奏图谱时,产生了不同的意见,这时我引导幼儿用听一听、试一试的办法去寻求最匹配的方案,很快,孩子们用这种办法为后面的学习找到了途径,这也正符合了终生教育的原则。

  同时活动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1、时间偏长,由于前面的学习图谱环节时间用的过长, 后面的合奏环节就显得比较急促。

  2、在活动开始的音乐律动中有个别孩子没有跟随音乐和老师一块跳舞,应该通过语言的引导来让幼儿参与进来

  3、在学习图谱的时候对强弱拍没有加以强调,准备还是不够充分,少准备了一根指挥棒。

  4、完整的节奏图谱的挂图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