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教学设计中班语言《蚂蚁和西瓜》

获奖教学设计中班语言《蚂蚁和西瓜》

获奖教学设计中班语言《蚂蚁和西瓜》

1、获奖教学设计中班语言《蚂蚁和西瓜》

  设计意图

  绘本《蚂蚁和西瓜》是一本极富趣味性的图画书,一群小蚂蚁,一块大西瓜,对比强烈,故事简单有趣。中班幼儿好奇心强,思维比较活跃, 对绘本故事比较感兴趣,基于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引导孩子在阅读中感受蚂蚁

  勤劳、聪明、团结合作的精神,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活动目标

  1、在阅读中了解绘本图画的内容,通过表演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

  2、大胆猜想故事情节,积极参与讲述活动,能较连贯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学习蚂蚁聪明灵、活爱动脑筋的优点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在阅读中了解绘本图画的内容,通过表演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

  活动准备

  1、课件:绘本及故事发展思维导图。

  2、绘本人手一本。

  3、表演用道具:可分割的大西瓜;棍子、铁铲等工具 。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西瓜和小蚂蚁画面导入故事,引发兴趣。

  1、这是一片怎样的西瓜?

  2、谁可能会最早发现这片西瓜?

  二、提出猜想问题,引起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1、播放绘本 PPT 的 P1 页,幼儿观察讲述画面的内容。

  2、出示吃剩下西瓜的画面(P2)提问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开展讨论:

  (1)蚂蚁们一下子就吃饱了,可还剩那么多西瓜,怎么办呢?

  (2)你猜蚂蚁队长在说什么?(幼儿简单讨论,引出搬回家)

  3、猜想活动:教师运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幼儿的猜想。

  (1)小蚂蚁们会怎样搬西瓜呢?

  (2)蚂蚁的数量太少搬不动怎么办?

  (3)如果你是蚂蚁队长看到西瓜搬不动,你会怎么办?

  二、幼儿阅读绘本,梳理故事脉络。

  1、幼儿人手一本图书快速阅读,教师提醒幼儿在书中寻找猜想问题的答案。

  2、帮助幼儿在思维导图的索引下,对比幼儿的猜想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

  蚂蚁们吃西瓜——剩下的西瓜怎么办——大家一起办搬——叫帮手、用工具——大西瓜切小块——分工行动

  三、在表演中深入理解故事的内容。

  教师扮演蚂蚁小队长引领幼儿表演故事 2-3 次。

  四、观看 PPT 在讨论中赏析故事的结尾。

  1、出示西瓜皮图片 P9,幼儿讨论。

  2、瓜肉都搬走了,还剩下西瓜皮有用吗?

  3、看看蚂蚁们是否和你们想的一样,它们又把西瓜皮做成了什么呢?

  4、出示滑梯图片 P10。蚂蚁把西瓜皮当滑梯,真是太好玩了。

  五、学习蚂蚁聪明灵活、爱动脑筋的优点及团结的精神。

  1、讨论:为什么一开始小蚂蚁搬不动西瓜,后来却成功了?

  2、总结:小小的蚂蚁终于搬走了大大的西瓜,我们小朋友只要肯努力、肯动脑筋,

  和朋友们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就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

  活动总结

  整个活动以故事情节贯穿始末,在这本书中,每一只蚂蚁的神态、动作和其他蚂蚁都 不同,孩子可以讲出很多好玩的故事。我使用了观察法、迁移法和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引 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关注画面细节,猜测故事情节,并尝试用动作表现,充分发挥了幼 儿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主动学习、积极建构,教师只是以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身 份参与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而绘本正是结合了这 两点。绘本阅读教学中要优先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最终通过绘本阅读活动的开展发展视、听、语言、思维、想象、审美及观察等能力。幼儿园应坚持绘本教学不松懈。

2、中班语言教案《蚂蚁和西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集体阅读、模仿绘本中的象声词回忆故事内容,进一步体会蚂蚁的情绪变化。

  2、通过对重点画面的阅读与讨论,感受到小蚂蚁听从指挥团结向上、不怕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与态度。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画书《蚂蚁和西瓜》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集体阅读,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体会情绪变化。

  ——鼓励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模仿故事中的感叹词。

  ——引导幼儿跟随故事内容共同讨论感受蚂蚁的情绪变化。

  3、阅读到P1时提问:

  (1)刚发现西瓜时蚂蚁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4、阅读到P5时提问:

  (2)搬不动时蚂蚁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它们发出了什么声音?

  5、阅读P13、P15时提问:

  (3)叫来了伙伴后它们都想了什么办法?它们搬动了吗?发出了什么声音?

  (二)师生共同讨论,帮助幼儿了解蚂蚁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到蚂蚁不怕困难的精神。

  ——请幼儿观察、寻找绘本上蚂蚁不高兴的画面。

  提问:

  (1)小蚂蚁什么时候不高兴了?一共遇到了几次困难?

  (2)每次遇到困难后,是什么表情?

  (3)它们之后为什么又高兴了?它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与幼儿进行总结与梳理,小蚂蚁遇到困难后,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问题,所以很高兴。

  提问: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图画中的蚂蚁队长,感受到蚂蚁队长的领导和其它蚂蚁的听从指挥,体会整个蚂蚁群体团结向上的精神。

  ——幼儿观察画面,寻找一只与众不同的蚂蚁。

  1、阅读P5时提问:

  (1)蚂蚁蚁遇到第一次困难时,是谁先搬的西瓜?(带黑帽子的蚂蚁)

  2、阅读P7时提问:

  (1)是谁跑回蚂蚁穴叫同伴来搬西瓜的?(带黑帽子:的蚂蚁)

  3、阅读P14时提问:

  (1)大家一起搬西瓜时,是谁站在最前面?(带黑帽子的蚂蚁)

  4、阅读P16时提问:

  (1)用杠杆搬西瓜时是谁指挥大家?(戴黑帽子的蚂蚁)

  5、阅读P18时提问:

  (1)怎么搬也搬不动,是谁想出来用铲子铲西瓜瓤这个办法的?(戴黑帽子的蚂蚁)

  ——与幼儿一同进行总结,戴黑帽子的蚂蚁队长,它不怕苦不怕累,事事冲在最前面,而其它蚂蚁也能够听从它的指挥,大家很团结,所以,才能够解决很多的困难。

  (三)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内容,鼓励幼儿跟随教师一起讲述自己熟悉的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语言课,由于多次改动故事情节,因此,上课时,PPT细节上面有点小问题,故事画面,情节都很吸引小朋友的眼球。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上课时,有点紧张,因此,在有些语句方面,表现的不到位,未将本故事中的情节表现的淋漓尽致。

3、中班语言教案《小蚂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内容,喜欢并理解故事里小蚂蚁勤劳、快乐,爱合作的性格特征。

  2、不断改进观察方法,解决一个蚂蚁观察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尝试并利用图画线索预测故事内容。

  3、仔细观察画面,尝试用恰当词汇描述小蚂蚁的动作,初步理解动词“拉”“推”“搬”“抬”“撑”和“摇”的含义,学习并运用句式“我们……”

  4、欣赏并理解故事,能在集体前复述故事。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一些观察实践活动,例如蚂蚁觅食、搬家等等让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观察、动手,去研究问题,探索新知,寻求发现。

  2、材料准备:小书人手一本、蚂蚁搬家图片、大书、碟片一张

教学过程:

  一、幼儿到户外自由探索,解决问题。

  1、孩子们自由观察蚂蚁,教师提问:“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你看到的蚂蚁是生活在什么地方的?蚂蚁在搬运食物的过程中是一只还是大家一起?现在我们一起到户外找找看吧!”

  2、幼儿分组进行观察探索,在活动中教师巡回指导。

  3、师幼之间互相交流观察结果,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一个学习铺垫。

  二、教师抛出问题“思维想象并用,观图激趣,质疑引入”。

  1、教师出示蚂蚁图,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观察内容及结果与之作比较。

  上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蚂蚁,都知道了蚂蚁是怎么搬运食物的,那你们喜欢它吗?为什么?

  2、出示大书,倒叙的方法解释分析文本。

  第八页(最后一页):提问: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观察你知道小蚂蚁都经过了哪些地方吗?请你们根据大书中的场景位置找出正确顺序,(用数字1--5依次标记好场景图的顺序)并说说为什么?

  根据孩子们的讲述,结合读本提问:请你们到书中去找找,第几页是第1、2、3、4、5幅场景图中的分别讲述的是小蚂蚁在做什么的内容?

  发放小书,孩子们自己找答案,师幼共同讨论,重点讲述场景(1、3、5)幅图画中的内容,将读本中(2、5)页中的内容作连接想象结合生活中情景请孩子们想象什么时候会这样做?2页中学习句型“我们……”读本中(4、)页小蚂蚁的举措为什么会是这样与之前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小蚂蚁怎么拿这些小米粒?接下来它们会做什么呢?再次重复学习句型“我们……”(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两只蚂蚁发现了碎饼干,其中一只正在触碰同伴的触角,并推测后续情节。)

  第七页:它们在干什么?怎么过河的?它们要把碎饼干运到哪儿呢?

  3、梳理故事。

  一群小蚂蚁从洞里出来找食物,它们找到了姐姐的毛线团,哥哥的故事书,但是它们都推不动,后来它们又发现弟弟的剩饭粒、妹妹的碎饼干,它们就一起齐心协力把弟弟妹妹掉的东西都抬进了洞里。

  三、比较讨论,加深认识,课外延伸。

  1、谈一谈:结合幼儿观察,师生共同讨论蚂蚁还有什么生活习性,蚂蚁搬家会给我们一些什么生活经验的启示(蚂蚁搬家,要下雨了、蚂蚁觅食同时引导幼儿学习同伴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2、玩蚂蚁搬家的游戏,孩子们共同体验。

活动反思:

  优点:

  1、本堂活动完整的上下来,最大的收获就是我们班孩子在整理自己的物品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孩子们还像小蚂蚁学习互帮互助,而且还知道了看到成群结队的蚂蚁搬家就知道要下雨了。

  2、能将书本中的动词和句式运用于生活中,进行语词创编。

  3、把读本用倒叙颠倒来进行授课,能更好的激发孩子们的阅读欲望和兴趣。

  不足:在教学中在引导孩子们找到页与页之间的联系方面没有做重点的讲述。

  措施:读本中的每一页都有联系,而且环环相扣,首先要教师对读本非常熟悉,还要认真分析本班幼儿的能力来定;另外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可以多云用些开放性的问题做引导,把问题放宽让孩子们自由发挥。

4、中班语言教案《西瓜船》含反思

活动目标:

  能根据图片内容大胆想像、排图讲述。

  领会故事《西瓜船》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每人一套图片(4张)和排序框。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创设情境,引起幼儿观察图片兴趣。

  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了解图片内容。

  1.出示图片(小老鼠坐船旅游)。

  启发提问:“图上有谁?他们在哪儿?在干什么?

  2.出示图片(小老鼠做西瓜船)。

  提问:红红和绿绿在干什么?

  3.出示图片(小青蛙救起小老鼠)。

  提问:谁来了?它们在干什么?说什么?

  4. 出示图片(小老鼠掉到水里)。

  提问:发生了什么事?

  三、幼儿排图讲述,教师指导。

  1.幼儿每人一套操作材料,根据自己的想法排图讲述。

  2.幼儿交流讲述。

  3.教师完整讲述。

  四、结束:

  1.教育幼儿注意安全,学会自我保护,愿意乐于助人。

  2.随音乐走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活动材料投放区域,鼓励幼儿排图讲出不同的故事。

课后反思:

  本活动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讲述在前,故事在后。

  我在设计这一活动时,打破以往上语言课的常规模式,如先讲故事,再请幼儿回答的方式。我设计成讲述在前,故事在后的形式,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角,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思考、想象,大胆讲述,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内容,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随着一幅幅画面的出现,激发小朋友的兴趣,运用画面提供的线索,让幼儿尽情想象,并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开放式教学情境。

  本次活动采用了开放式提问、开放式情境。多数幼儿积极参与,特别是动手环节,但是,还有5名幼儿在讲述时不积极,可能因为幼儿语言发展水平有限,不能够把自己的故事连贯讲述。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提问的恰当与否非常关键,而传统的语言活动的提问,比较单一、封闭。开放性提问则是一种全新的提问方式,它是以幼儿为主体,强调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

  和技能水平,引导幼儿自己观察和认识世界,从而建立起全新的师幼互动关系的提问方式,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思维的独创性、变通性、精密性,还有利于锻炼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整个教学活动贯穿了开放式提问,尽量让幼儿在答题时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环节三,幼儿排图讲述中,幼儿每人一套操作材料,根据自己的想法排图并讲述。我采用了幼儿自己讲述,同伴讲述,个别幼儿讲述,教师讲述等一系列讲述,让每个幼儿都有表达的机会。同时,鉴赏别人的成果。

5、中班语言教案《半个西瓜》含反思

  半个西瓜是一则有趣、幽默的故事。故事中,描述了小老鼠巧妙地运用了半个西瓜皮解决了很多困难。幼儿时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喜欢阅读,喜欢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所以通过让幼儿感知这样一篇有趣、优秀的故事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同时,中班幼儿的发展目标中提出:幼儿要学会自己解决一定的困难,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由于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成人的精心呵护下成长。所以一遇到困难,他们不会去主动地想办法自己来解决,而是一味地向成人求助。因此,为了促进幼儿这些方面的发展,我设计了本次语言活动《半个西瓜》,引导幼儿通过感知故事内容,理解故事内容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他们学会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要自己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为此,我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以下两个目标:

  (一)理解故事内容,积极动脑想办法解决困难。

  (二)感受故事中小老鼠聪明的主人公形象,感受故事的有趣。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活动的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课件《半个西瓜》,故事半个西瓜的一些小图片。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感知、理解故事内容,积极动脑想办法解决困难。

  下面我说说本次活动的过程,结合活动目标和重难点,我设计了一下四个环节:

  (一)课件导入,引出故事--看看、听听,初步感知,激发兴趣。

  (二)师幼谈话,理解故事--说说、讲讲,感知内容,学习方法。

  (三)幼儿交谈,大胆想象--想想、议议,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四)迁移经验,快乐体验--说说、悟悟,提升经验,感受趣味。

  第一环节,通过课件《半个西瓜》引入故事。

  (1)首先出示故事中主人公"小老鼠"的还有半个西瓜皮的图片:你们看看这是谁呀?这又是什么呢?小老鼠和西瓜皮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儿呢?幼儿自由讨论后交流。通过课件中画面的提示来引入故事,显得活动更加生动形象,更好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第二环节,师幼谈话,理解故事。通过边播放课件边引导幼儿分段欣赏故事,同时通过提问引导:小老鼠要去干什么?为什么只吃半个西瓜?它遇到了什么困难?它又是怎么来解决的?幼儿先自由地讨论,每一段故事都用一张图片来表示,通过教师引导把整个故事用简单的图片整理了出来。幼儿分段来欣赏故事,在倾听完每段故事后,再通过一些提问引导帮助图片总结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感受情感。此环节,我为幼儿创设了轻松的谈话环境,让幼儿倾听故事后,先自由的讨论,发挥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然后根据提问帮助幼儿总结。这样为每一位幼儿都提供了说的机会。

  第三环节,幼儿交谈,大胆想象。

  (1)引导幼儿根据上一环节集体完成的故事图,尝试与老师一起来讲讲故事。

  (2)幼儿尝试扮演小老鼠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故事表演出来。为了能让幼儿更加理解故事内容,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让幼儿根据故事的概括图边看边讲故事,这样便于幼儿记忆和理解。为了能让幼儿更好地感受到小老鼠这个聪明的主人公形象,所以根据幼儿的喜好,让他们自由选择最喜欢的一段故事进行表演,这样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让他们体会到了活动的快乐。

  第四环节,迁移经验,快乐体验。通过语言引导:你们喜欢故事中的小老鼠嘛?为什么?小老鼠这么勇敢,遇到问题都是自己想办法来解决,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呢?通过一系列提问引导幼儿从小老鼠练习到自己,知道自己遇到困难时,也应该自己动脑筋小办法来解决困难。

  本次活动中,我注重了一下几个方面的设计:

  (一)遵循教学内容贴近生活的原则进行教学:本次活动,我根据现在幼儿的特点,通过简单有趣的故事,来引导幼儿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促进他们自主能力的发展。

  (二)遵循教学内容趣味性原则进行教学:本次活动,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方法或手段,都非常有趣。我运用谈话法、游戏法等多种手法、并着重运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手段,让整个活动都变得生动形象了,同时也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三)尊循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进行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幼儿自由讨论理解故事内容,还是幼儿自由讲述故事,或是幼儿自主选择进行表演,教师只是以语言、故事结构图等方式帮助幼儿进行总结和提升。过程中都是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选择和想象,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促进他们的学习更加有效。

  以上是我设计的中班语言活动《半个西瓜》的说课内容,还有很多不足请评委老师多多指点,谢谢!

  活动反思:

  1、根据实际,随机调整教学方案。

  现在幼儿园的孩子从小就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教育,思维非常的活跃和开阔。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不能完全照搬方案中教师的主观设想而进行,而要根据孩子们的爱好来确定。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内容灵活地运用。就如,我请幼儿为老鼠想办法时,一心想完成教案所设计的几个环节,幼儿都不是很积极,但当我随机改变一下教育方案,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善于利用,充分寻找结合点。

  幼儿园语言教育除了要运用一般的教育教学方法外,还应从语言自身的教育特点出发,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应从幼儿亲身参与其中的生活现实出发挖掘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加以合理利用,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新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和幼儿共同想办法解决困难,形成了各种思想的一个有机结合点,给幼儿以新的刺激,进而激起了幼儿开动脑筋的热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6、幼儿园中班语言《换一换》教案含设计意图反思

  一、设计意图

  在儿童的生活中,交换东西是很平常而又常见的事物,可以交换食品,可以交换玩具,可以交换图书。《换一换》这个绘本主要讲述了一只小鸡出去玩,一路跟不同的小动物换叫声,最后遇到可怕的猫,发生了怎样的事呢?最后猫竟然落荒而逃了,从这里让孩子体会体形的差异并不能决定强弱,关键要有智慧的头脑。故事中富于节奏感、简练的语言反复描述快乐的“换一换”。画家用湿润的笔触和文雅的颜色,除了描绘小鸡和小动物“换一换”的经过,还有动物一家的生活、小虫子等丰富的细节也给这本绘本添加魅力。在儿童的幻想世界里,换一换是件很简单的事情,我们可以交换很多东西。孩子们在这个奇妙又有趣的故事里,会把自己跟小动物们合一,边学着各种叫声,边发展自己的情感和想像力。

  二、活动目标

  1.喜欢图画书的内容,在关注同伴中体验交往的乐趣。

  2.积极参与情景表演游戏,在专注中提升学习品质。

  3.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4.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

  三、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小动物的图片各一个。

  四、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学一学。

  1.出示各种动物图片,幼儿说出动物名称。

  师:小朋友,今天来了许多动物朋友,看一看,这里有谁?你看见谁,就大声说出来?

  2.学一学动物的声音。

  师:我们看到了这些动物,他们都是会说话的,他们都有自己的叫声,小朋友们,你知道谁是怎么叫的?

  (二)看PPT,引出故事主题。

  1.出示封面图,引起幼儿阅读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们,那么多小动物的叫声我们都知道了,现在,老师带来一本书,这些动物朋友都在里面,书的名字叫换一换。

  (2)师:换什么呢?我们来一起听听故事吧!

  2.看PPT,分段欣赏绘本,了解故事内容,学说句型并乐意模仿小鸡变化的叫声

  (1)师:有一天,天气真好,小鸡叽叽叽叽叽叽的叫着,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出去玩啦。”妈妈说:“好的。”

  (2)和小老鼠换声音。

  师:小鸡就这样一路上叽叽叽叽叽叽的叫着往前走。

  师:它一路走着,遇到了一只吱吱吱吱吱吱叫着的小老鼠。它就说:“喂,小老鼠,换一换叫声好吗?”小老鼠就吱吱吱吱吱吱的直点头。

  师:就这样,你看,小老鼠叽叽叽叽叽叽的叫着,小鸡吱吱吱吱吱吱叫着走开了。

  (3)和小猪换叫声。

  师:小鸡一路上吱吱吱吱吱吱叫着往前走。

  师:一路上,又遇上了一只哼哼叫着的小猪。小鸡说:“嗨,小猪,换一换叫声好吗?”小猪哼哼的直点头。

  师:就这样,小猪吱吱吱吱吱吱的叫着,小鸡哼哼哼哼叫着走开了。

  (4)和青蛙换声音。

  师:就这样,小鸡哼哼哼叫着往前走,又遇到了谁?青蛙是怎么叫的?小鸡又对小青蛙说:“喂,我们换一换叫声好吗?”

  师:小鸡和小青蛙会怎么换呢?故事里说小鸡换的是什么?是和谁换声音?和朋友们一起换叫声。

  (三)游戏“换一换”。

  1.换叫声的游戏。

  (1)师:孩子们,我们也和小鸡一样,和朋友换叫声,好吗?

  师:谁来做小鸡,还请一个小朋友做其他动物。

  (2)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幼儿进行游戏。

  (3)师:这次我再来请两个小朋友。自己挑一个动物朋友。其他小朋友我们一起做裁判。

  (4)师小结:要和别人换成功的话,自己叫叫声的时候,耳朵里还要听着别人的。

  2.换名字的游戏。

  师:接下来,老师要和小朋友换名字了。你敢不敢和我换名字?你的名字叫什么?我是耿老师。

  师:还有谁愿意和朋友玩换名字的游戏。

  3.集体换名字。

  师:现在我们试试,请朋友们两个两个在一起,手拉手,老师说叫自己名字,你就叫自己的名字,老师说换一换,你就叫对方的名字。行吗?

  师:你的名字叫什么?

  (四)看PPT,教师讲绘本后半部分。

  1.小鸡遇到了小狗。

  师:这一路上,小鸡碰还碰到了好多朋友,它都跟朋友说:“朋友,换一换叫声好吗?”你看。

  2.小鸡遇到了大猫。

  师:可是,当小鸡再往前走的时候,小鸡碰到了一只大猫,大猫说:“喵,我要吃掉你。”

  师:小鸡“汪汪汪”的一叫,大猫说:“喵呜,吓死我了”它就逃走了。

  师:小鸡想:“现在该是喵喵的叫着了。”小鸡就这样一路的叫着往前走。

  3.延伸活动。

  师:小鸡还碰到了好多的朋友,最后,它回到了家里,见到妈妈的时候,它“嗯嗯嗯”的叫着。鸡妈妈说:“这个孩子,到底怎么了。”

  师:孩子们,你们告诉鸡妈妈,小鸡到底怎么了?可是嗯嗯是谁的叫声呢?孩子们,还记得这本书名字叫什么吗?我们回教室,找到这本书,翻到最后,一起看一看,是谁和小鸡换了叫声好吗?

  活动反思:

  幼儿在接触故事《换一换》过程中,始终是兴奋的、愉悦的、收获的。这些都体现在对找寻动物的热情中;模拟动物的叫声中;屏息倾听故事中;以及游戏中流畅的语言里。这次活动之所以让幼儿在阅读中获得了愉悦,增强了对动物的认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作品内容的磁场性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有与同伴交换玩具等物品的体验,所以对作品所描述的故事情节并不陌生,似乎就是他们平时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所以,幼儿乐于接受,易于接受;同时作品中交换的居然是动物间的叫声,这让大家耳目一新,充满新奇感;更为重要的是小鸡在与动物交换叫声中所遇到的差点给老猫吃掉的惊险经历,更让作品增添了无限的幽默与情趣。所有这些,都对幼儿的眼球产生了强烈的磁场。使幼儿始终对活动有着强烈的兴趣。

  2.作品语言的重复性

  在故事中,小鸡与动物交换叫声时,一直用轻轻的、礼貌的声音与同伴商量:"××,我跟你换一换叫声,好吗?",就是这么一句重复的问话,让小班幼儿极其感兴趣,当他们听了2-3次对话后,已经很顺利的在老师的讲述中轻声地跟着对话。在游戏中,也都能熟练的运用这句问话,与同伴交换叫声,既愉悦了身心,又发展了语言。

  3.环节过渡的自然性

  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过渡都做到了自然、水到渠成。比如,在出示故事之前,首先用找的方法,找到躲藏在花园里的小动物;接着自然而然地让幼儿学学小动物叫声;再紧接着,由"叽叽"小鸡的叫声引出作品的主人公,一环紧扣一环,在幼儿正沉浸在模仿小动物叫声的兴奋、激动时,又引出小鸡"换一换"的故事,将幼儿刚才热烈的情绪暂时冷静下来,进入到倾听故事的阶段,再接着理解小鸡吓走猫、吓愣鸡妈妈的原因。最后又让幼儿扮演小动物呼唤叫声,让幼儿在游戏中对话、模仿叫声,拓升了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同时也让幼儿在体验阅读的愉悦中结束活动。

  4.活动过程的情境性

  文学具有情境性,活动开始部分创设了一个美丽的花园,把幼儿引入一定的情境中,让幼儿身临其境,在审美中产生情感的冲击,激发幼儿阅读的情感,同时也解决了文学作品内容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距离。在美丽的花园里找寻躲藏的动物,使幼儿幼儿置身于花园,找寻动物时的热情也就更高,当他们找到动物时,自然而然地就学习、模仿起小动物的叫声。紧接着,出示来到花园的小鸡,也使得故事更具直观、形象、情境。最后幼儿带上动物胸饰,扮演动物互相交换叫声,更使活动的情境性增强,幼儿活动的热情也因此更为强烈,把知识变得智慧和感性。

  5.幼儿参与的主体性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无论是找寻躲藏的动物,还是模仿动物的叫声、扮演动物交换叫声,幼儿都是站在一个主体的地位,没有老师指挥、操纵的痕迹。活动中,他们积极地找寻动物,激动地模仿动物叫声,认真地思考小鸡吓走大猫的原因,愉快地交换叫声等,无一不是在一个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去主动的学习、与作品互动、与同伴互动。

7、教学设计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年的故事》

  活动目标

  1.了解年的来历及庆祝过年的多种形式。

  2.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感兴趣。

  3.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

  PPT:过年图片+《“年”来了》故事绘本。

  活动过程

  出示过年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过年的图片,引出年的话题。

  ——过一段时间我们将迎来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你知道为什么要过年吗?

  小结: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将要过新年了,那到底为什么要过年呢?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你就能明白了。

  教师讲述《“年”来了》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年的来历。

  分段讲述故事,边讲边提问,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

  1.讲述PPT5-7认识年兽。

  ——这只怪兽叫什么?长得怎么样?

  ——它喜欢吃什么?你能模仿年兽吃小动物和吓人的动作吗?

  ——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出年兽的动作。

  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年兽来了,村民们该怎么办呢?

  2.讲述PPT8-9讨论如何赶走年兽。

  ——阿宝遇到了谁?

  ——你们猜猜老爷爷用什么办法能赶走年兽呢?幼儿自由讨论。

  小结:小朋友刚才说了这么多到底年兽害怕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3.讲述PPT10了解赶走年兽的办法。

  ——爷爷用了哪些办法?

  ——你们觉得能赶走年兽吗?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并说出为什么这些方法能赶走年兽?

  讲述PPT11-15一同庆祝赶走年兽。

  ——爷爷的方法奏效了吗?

  ——阿宝和村民是用什么方法来庆祝赶走年兽的?

  ——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小结:每年除夕,家家都会贴对联,放爆竹,点上蜡烛灯笼一同守岁。到了初一一大早啊,还要走亲访友,拜年问好!“过年”就成为了我们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完整讲述绘本故事,巩固了解年的来历。

  ——教师完整讲述绘本故事。

  ——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在我们以前是怎么庆祝新年的。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给幼儿提供材料,让幼儿创作鞭炮、对联、窗花等新年装饰物。

8、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种子旅行记》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知道种子的几种主要传播方式。

  2、对种子的传播有继续探索的兴趣。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春天的旅行》故事图片、故事音频、故事配乐、《种子的传播》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去旅行过吗?去过哪些地方呢?

  小结:离开家到较远的地方去走走看看,这就是旅行。旅行可以看到听到很多有趣的事。

  结合图片讲述故事《春天的旅行》,引发幼儿对种子旅行产生兴趣。

  ——蒲公英是怎么旅行的?它经过了哪些地方?最后在哪里安家了?

  小结:蒲公英的种子靠着风开始了它的旅行。它飞过了草地,看见小草发芽了;它飞过了小河,看见冰融化了;它飞过了果树林,看见树上长出了嫩芽……最后蒲公英的种子在河边安了家。

  逐幅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了解更多种子传播的不同方法。

  ——刚才我们了解到蒲公英是靠风力来进行种子传播的。你们知道还有哪些传播方法吗?

  ——小松鼠在干什么?豌豆是怎么传播种子?椰子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小结:种子除了利用风力传播,还有利用人或动物来传播,利用弹力来传播,利用水力来传播。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

  请家长利用周末的时间带幼儿到户外观察了解更多植物的种子传播方法。

  附【诗歌】

  春天的旅行

  春天到了,蒲公英的种子被春风吹得离开了妈妈,开始了春天的旅行。它飞过了草地,看见小草发芽了;它飞过了小河,看见冰融化了;它飞过了果树林,看见树上长出了嫩芽……

  最后蒲公英的种子在河边安了家,享受着春天的阳光,长成了一棵小小蒲公英。

9、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小兔借尾巴》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不同动物尾巴的作用。

  2.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幼儿对自然界动物的喜欢。

  3.愿意用完整的语言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4.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小兔借尾巴》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还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你们想不想见一下啊?

  2.出示动物图片,请幼儿回答,并模仿动物做动作。

  师:那小朋友都认识这只可爱的小兔,可是你们有没有观察过小兔子的尾巴啊?它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啊?那老师今天就给小朋友讲一个关于小兔子短尾巴的故事,小朋友想听吗?

  二、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并进行提问,帮助幼儿依次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1.提问并出示图片一:

  A.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它为什么要借尾巴?(幼儿可随意说出故事中的情节)

  B.小白兔先向谁借了尾巴?借到了没有?为什么?

  2.出示图片二并提问:

  A.小白兔又向谁借尾巴?(引导幼儿学习动物的对话)?

  B.为什么没借到尾巴?(尾巴的作用)。

  3.出示图片,依次提问,教师引导幼儿自己说出动物尾巴的作用。

  4.出示最后一副图,提问:

  小白兔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兔奶奶和它说什么了?(兔子的短尾巴可以使兔子跳得高、跑得快。)

  三、重复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讲述(出示相应动物对话场景)。

  A.小动物们为什么没把尾巴借给小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假如你是小动物会怎么办?

  B.小白兔向别人借尾巴的行为对不对?(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四、活动延伸

  迁移经验,正视自己

  师:原来每个人身上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找一找;你喜欢自己吗?喜欢自己身上的什么地方?

  引导幼儿学会发现自己和别人的不一样,并能讲述自己喜欢自己身上什么地方。

  微反思

  在贯彻执行《纲要》时,我们开始重视儿童语言运用的问题。因此设计了一个适合中班幼儿年龄及心理特点的语言活动,为幼儿创设了一个“主动、积极”的氛围,和一个“敢说、想说”的环境。小兔子借尾巴是一则童话故事,故事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兔子向猴子、松鼠、奶牛借尾巴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各自的用途,从而让小朋友感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要有自信。通过故事让幼儿大胆表演对话,让每个幼儿都有说的机会,培养说的能力。

10、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雪房子》教学设计反思

  抓住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去形容他们眼中的雪景,简短的讲述中会让孩子们觉得非常有成就感,对已有生活的经验发挥的淋漓尽致。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动物滚雪球做房子的乐趣,学说故事中的对话,感受同伴之间互相关心的情感。

  【教学目标】

  1、欣赏故事,基本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小动物们滚雪球做房子的乐趣。

  2、学说故事中的对话语言,感受同伴间相互关爱的情感。

  3、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6、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幼儿画册》挂图;动物图片;录音。

  知识准备:下雪天观察过雪景,玩过滚雪球的游戏。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同伴之间相互关爱的情感,喜欢冬天。

  难点: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对话,能完整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房子吗?是用什么造的?

  师:你们说得真好,那这个雪房子你们知道是谁造的吗?谁来猜猜看?

  二、分段讲述,学习故事中的对话。

  师: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关于“雪房子”的故事,想不想知道在雪房子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师:小松鼠钻进了雪房子说了什么?谁来说说看?我们一起来说说。

  师:(播放敲门声)听到敲门声,小松鼠会说什么?打开门看看是谁吧。听听小兔子会说什么?谁来说说看小兔子说了什么?我们一起来说说看。学学怎么把雪球变大。

  师:又有敲门声,小松鼠会说什么呀?小熊会说什么?学一学。

  三、完整欣赏,理解故事内容。

  师:小朋友们听得真仔细,那么在这三个小动物是怎么住进雪房子的呢?我们再来跟着图片来听听看这个故事。小朋友们要听仔细咯。播放录音,欣赏故事。

  师:故事听完了。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讲到了哪几个小动物?(贴出相应的图片)房子是谁造的?雪房子是怎么变大的呢?

  师:为什么这么多的小动物想进雪房子?你们喜欢吗?

  四、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学了一个什么故事?这里的图片我放在保利电影院小朋友们可以继续表演哦。

  附故事:《雪房子》

  雪花飘飘,飘呀飘呀,天上地上一片白茫茫......咕噜噜,不知道是谁捏的一个雪球,滚到了一棵大树底下。有只小松鼠,钻出树洞:“咦?一座圆圆的雪房子!”它跳下了树,在雪球上开了一扇门,钻了进去:“嘻!风儿吹不进,雪房子里真暖和!”“咚咚咚!”谁在敲门?小松

  鼠开门一看,是小白兔!“让我进你的房子躲躲雪好吗?”小白兔问。“好呀!”小松鼠说,“可是,房子太小了,你等等。”小松鼠推了推雪球,咕噜噜,雪球滚了起来,滚了一个大圈,变成了一个大雪球。小松鼠对小白兔说:“现在房子变大了,你进来吧!”小白兔很高兴,钻进了雪房子里。

  “咚咚咚!”谁又在敲门?小松鼠开门一看:是小熊!“让我进你的房子躲躲雪,好吗?”小熊问。“好呀!”小松鼠说,“可是房子不够大,你等等。”小松鼠和小白兔一起推雪球,咕噜噜,大雪球滚了起来,滚了一圈以一圈,变成了一很大的雪球,小松鼠对小熊说:“现在房子变大了,你进来吧!”小熊很高兴,爬进了雪房子里。

  “哟,房子里还挺挤哩!”大伙都说。咕噜噜,咕噜噜......大雪球滚呀滚呀,越来越大变成了一个很大很大的雪球。这下,雪房子变得可宽敞了,大伙儿住在一起,一点儿也不挤了。

  北风“呼呀,呼呀”吹着,雪房子里暖暖的,大伙儿舒舒服服睡着了。不知道睡了多久,大伙儿醒来一看:啊?红红的太阳挂在头顶上,雪房子不见了,身旁是一片绿草地......

  “啊哈,春天来了”大伙儿高兴得又蹦又跳。

  可是,大伙儿又都想念起雪房子来:“住雪房子又暖和、又舒服!”小熊说。“大家住在一起,真开心!”小白兔说。“是呀!”小松鼠说,“明年下雪的时候,我们再造一座房子,还在一起住!”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抓住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去形容他们眼中的雪景,简短的讲述中会让孩子们觉得非常有成就感。在讲故事过程中,我进行了巧妙的处理,创设情景:“请小朋友们来帮帮小松鼠,告诉它用雪球还可以做什么呢?”孩子们非常的踊跃,都愿意出谋划策,将他们对已有生活的经验发挥的淋漓尽致。

11、获奖中班语言《小牛的春天》优秀教案

  设计意图

  《小牛的春天》文字虽少,与图画看似不相关,但将其结合却能带来美妙的阅读体验,对于 4-5 岁的中班幼儿来说可能会有点难以理解,但是通过老师的引导, 让孩子不仅能通过画面感受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感受小牛的成长就像他们自己的成长一样;而且根据《3-6 岁儿童发展与学习指南》幼儿想象力、讲述能力的培养目标,这本书也非常的合适,还可以培养中班幼儿的探究意识、合作能力。

  活动目标

  1.依据画面线索,大胆猜测故事内容,讲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季节,享受阅读乐趣。

  2.以多种阅读方式,了解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交替以及小牛的成长变化。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大胆猜测故事内容,讲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季节。活动难点:了解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交替。

  活动准备

  PPT、操作图、绘本

  活动过程

  1.情景带入、观察封面导入,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1)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到小牛家做客。不过,在去之前,我们得完成一些通关任务,有信 心吗?

  (2)观察封面,知道绘本故事的名字及作者

  师:观察这本书的封面,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

  (3)观察 25 页的画面,大胆猜想故事内容,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师:请每人拿一本书像我这样——翻到有小牛书签的 25 页,认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小狗,脚印,雪——延伸:雪是什么季节?(冬天)

  2.多种阅读方式,大胆猜测故事内容,了解春夏秋冬的变化

  (1)自主阅读

  师: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第一关:

  ①听到音乐响起,一页一页认真仔细地看,你看到了什么风景,让你想到了什么季节? 一直看到有小牛书签的那一页。

  ②当音乐停止,停止看书。

  (2)小组讨论

  师:再给你们一首音乐的时间,和旁边的小伙伴讨论一下,你看到了什么风景?想到 了什么季节?

  (3)集体阅读

  师:刚才你们看了小书,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屏幕。 小牛有什么变化?猜想一下小牛背上的黑色是什么?

  小草冒出了嫩芽,花儿开了,你们想到了什么季节?

  教师小结:看到小草冒出嫩芽,花儿开了,这就是春天。

  (4)小组合作第二关:

  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分配任务,进行操作。

  (5)小组展示师:第三关: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讲述看到的风景变化。

  3.集体讲述,了解完整故事内容

  师:小眼睛看过来,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①风儿吹过;暴风雨来了。你们想到了什么季节?(夏天)

  ②到了秋天,你又看到什么风景?

  ③下雪了,雪越来越大,雪花铺满地面,这时候什么季节?(冬天)

  ④你们喜欢什么季节呢?

  教师小结:我们一起看到了春天小草冒出了嫩芽,花儿开了;夏天风吹过,暴风雨来 了;秋天很安静,小朋友穿上短袖;冬天下雪了到处白茫茫。从这些美丽的风景中我 们知道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交替变化。

  4.结束

  师:一年过去了,观察一下小牛有什么变化?

  小牛的角长出了一点点。我们的小牛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它在慢慢地长大,你们呢? 对啦,你们经过一年春夏秋冬的变化也在慢慢长大。小牛真开心,你们一起合作完成了通关挑战,现在我们一起去小牛家做客吧

  活动总结

  1.幼儿平常的积极大胆讲述能力、自主阅读、小组合作的培养很重要;由于我班幼儿 有一直练习自主阅读、大胆讲述能力,所以活动目标1根据线索大胆猜测讲述故事情节 已经达到,但是在小组合作以及集体讲述上仍需要多培养,本次活动中就有两组的幼儿出现争抢操作卡的现象,在“合作”的意识上有所欠缺。

  2.教师的引导语非常重要,简单不琐碎,问中要心是关键,尽量避免多余重复性的问 题。在本次的活动中,设计引导语时想到了要简练且用不同的形式提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有琐碎的现象。

12、获奖中班语言教案《小鼹鼠》

  设计意图

  中班上学期幼儿的语言能力及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有限,需要环境的支持和老师的引导拓展经验。充满童趣的故事受幼儿喜爱,想象和发展语言的空间大。《小鼹鼠》是我自己创编的故事,意在幼儿感兴趣的故事情景里,在想象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简单的对话创编。让幼儿从简单的画面猜想故事发展情

  况,在跳一跳够得着的水平上,看着看着,说着说着就编出一个故事来。

  活动目标

  1.学习根据观察进行简单续编对话。

  2.能积极动脑、大胆表述自己的观察与想象。

  3.体验与同伴一起讲述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根据观察进行简单续编故事对话。

  难点:能积极动脑、大胆表述自己的观察与想象。

  活动准备

  PPT 课件、小动物头饰,幼儿听故事猜故事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激发兴趣。

  1.展示故事图片,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猜测故事主角。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故事,先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是关于谁的故事? 小结:每副图片上都有一只小鼹鼠,那这是个关于小鼹鼠的故事。 2.初步根据图片猜测故事内容。

  教师:请小朋友再看看,这是小鼹鼠要做什么事呢?

  鼓励幼儿根据图片线索大胆猜测。支持幼儿的各种猜测。

  二.倾听故事,学说对话

  1.播放录音(第一幅图片的录音),倾听理解。

  录音:一天,小鼹鼠在家门前的果树上摘下来许多红果子。可是红果子太多了。小鼹鼠想把它们变成美味。正在冥思苦想的时候小鸟飞来了,小鼹鼠说:“小鸟,红果子可以做出什么美味呢?”,小鸟说:“小鼹鼠我们可以做果酱啊!果酱好吃极了!”于是小鼹鼠和小鸟一起做起了果酱。做好的果酱香甜可口。

  2.教师提问,回顾对话,理解词语。

  教师:小鼹鼠要做什么?什么是美味?小鼹鼠和小鸟是怎么说的? 引导幼儿叙述模仿学习对话内容。

  三.观察图片,续编对话

  1.教师:小鼹鼠还想做点别的美味,可是做点什么呢?正在小鼹鼠冥思苦想的时候, 谁又来了?(请幼儿选择图片)说了些什么?

  教师注重幼儿续编对话的完整性,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2.角色扮演,尝试对话。

  教师:我来做小鼹鼠,谁来当小兔子(幼儿选择的动物),表演一下,谁来试试?

  3.猜测续编,表演展示。

  教师:接下来该是谁来帮小鼹鼠想办法了?它们又会说什么呢? 引导幼儿观察第三张图片,进行角色游戏对话。

  四.猜测游戏,自然结束

  教师:如果你是小鼹鼠你会怎么处理这么多的美味呢?

  小结:小动物们可以一起想办法、一起分享,真快乐!

  五.延伸活动

  设置区域游戏环境,可以角色表演,也可以语言区进行故事讲述游戏。

  活动总结

  《小鼹鼠》这节语言活动,我采用了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在轻松的环境中听幼儿 “七嘴八舌”的创编中把故事讲完。活动以幼儿为主体,进行自主续编和对话, 完成教育目标。

  活动开始我采用直观教学法把故事的三幅图片都展示出来,一是为了引起幼儿注意,激发兴趣。二是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里的角色,先进行猜测。故事展开环节, 第一幅图采用视听的方法,让幼儿看着图片有一个故事主线的呈现,为后面的想象做铺垫。因为这个故事讲述不涉及顺序性,所以第二幅图的选择权给了幼儿,既满足幼儿的需要,又激发参与兴趣。角色扮演游戏的加入,更是调动起来幼儿说话的欲望,在幼儿表演展示中很快的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较顺畅完整的续编表演出来。如果对话表演时加上动作和表情会更有好的效果。

13、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情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大胆猜想故事情节。

  2、知识:使幼儿在故事中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尝试的道理。

  3、能力:发展幼儿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三张图片,请幼儿比较三种小动物的高矮,涉及过河问题。

  (二)活动过程与指导:

  1、展示课件,教师讲述故事提问:

  (1)老牛说了些什么?(老牛为什么这样说?你说小马会相信老牛的话吗?)

  (2)小松鼠说了些什么?(小松鼠为什么要这样说?他为什么和老牛说的不一样?你

  相信谁说的话,为什么?)

  (3)你猜小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2、展示课件、听录音提问:

  (1)老牛说得对吗?为什么?

  (2)小松鼠说得对吗?为什么?

  (3)马妈妈对小马说的什么?小马最后是怎么做的?

  (4)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3、教师总结:碰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想一想,还要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才能聪明能干。

  4、幼儿自由看图讲述故事。

  三、结束:进行生活渗透,请幼儿动脑筋试一试制作风标。

  教学反思:

  1 .营造故事意境激发学习欲望

  本节课,我以童话“小马过河”为背景,组织教学。课一开始我简单的给学生讲述小马接受任务去磨房,途中遇河,松鼠与老牛的话让它不敢过河,只好回家问妈妈的故事。在随后的教学中,紧紧围绕“小马过河” 这个故事展开教学,从小马练本领、小马接受任务遇到大河、小马想方法过河、到欢庆过河都是在这个情境中进行的,使学生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参与学习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融为一个整体。

  2.挖掘生命内涵放飞学生心灵

  儿童的灵性也就是学生的天性,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灵性的世界。儿童天生具有创造力,就看你教师有没有给他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的空间,是我设计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砝码。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抓住主教材的同时,忽略了次教材,以留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我想,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学生一定会非常喜欢,因为这是他们的自己的方法,这是他们合作的成果,这是他们创造的结晶。

  3.巧设学习障碍练就生活本领

  平淡无奇固然可使学生学的轻松,但往往也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本课根据幼儿特点,巧妙设置了学习的障碍,使学生在新需要与旧水平之间产生冲突,从而更好地学习。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那匹小马,你能过河吗?”这个问题一定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他们会利用以有的生活经验去思考,去实践,甚至会将问题放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这样将课堂与生活。

14、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蚂蚁飞上天》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讲述,促使幼儿乐意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设想,并能认真倾听同伴的讲述。

  2、激发幼儿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丰富幼儿词汇:飘荡、飞来飞去、叽叽喳喳。

  3、启发其独创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1〉已初步了解飞机、火箭、降落伞等物体会飞的原理。

  〈2〉已认识蚂蚁,掌握了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生活中已认识蒲公英,带孩子一起玩过蒲公英。

  物质准备:多媒体电脑软件〈或实物投影仪、图片〉、字卡若干、立体可操作的蚂蚁一只、能飞的玩具如风筝、竹蜻蜓、吹泡泡玩具等等。

  活动过程:

  活动一:观察发现活动--会飞的……

  指导语:老师带小朋友到外面观察、游玩,老师从中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什么物体会飞,什么物体不会飞;为什么?

  活动二:看图联想--蚂蚁怎么啦?

  指导语:老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出示立体小蚂蚁;引导幼儿想象蚂蚁究竟发生什么事了,它是怎么飞到天上去的?〈鼓励幼儿发挥想象,肯定有创新、想法与众不同的孩子。〉

  活动三:故事欣赏--蚂蚁飞上天

  提问语:

  〈1〉花从中的小蚂蚁,它想去哪里?

  〈2〉谁帮助了小蚂蚁,它是怎样带蚂蚁飞上天去的?

  〈3〉蚂蚁在天上看见了什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它有什么感觉。

  活动四:创造性迁移创编故事--我帮蚂蚁飞上天

  指导语:老师启发、引导幼儿展开丰富想象,想出各种帮蚂蚁飞上天空的办法,并能创编出新故事情节。〈表扬说的多、说得范围广、说的方法离奇、有趣的幼儿〉

  活动延伸:

  音乐律动--我要飞往天上

  指导语:请幼儿听着旋律,展开想象,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往天上飞的各种方法。

  各领域渗透:

  艺术领域:

  音乐活动--歌曲"小飞机""我是一只会飞得鹰"

  美术活动--想象画"假如我会飞"。

  健康领域:体育游戏--小伞兵科学领域:

  〈1〉认识小蚂蚁

  〈2〉参观航天奇观,了解高科技产物能飞上天的原因。如:卫星为什会飞?飞机是怎样飞上天的?等等。

  生活中的渗透:

  〈1〉 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我们周围有什么是能飞的、有什么是不能飞的。

  环境中的渗透:收集各种物体飞行时的相片贴在墙上。

  家庭中的渗透:家长和孩子一起查阅书刊,寻找有那些物体是会飞的。以及它们会飞的原理。

  活动反思:

  我给幼儿组织了一节语言活动看图讲述《蚂蚁飞上天了》。活动结束后我仔细反思了这节活动带给我的成功与不足。

  成功之处:首先在出示图片过程中,我改变了以往老师提问幼儿答的模式,而是让幼儿按顺序自主观察这四幅图,留给幼儿思考与相象的空间,从而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使创造性想象得到提高;其次在组织幼儿讲述中,我始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讲述活动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想说不敢说,幼儿的心理压力大,害怕说错。本活动中,我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为了打消幼儿的顾虑,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我特别强调“你觉得”。在幼儿讲述时我对幼儿的言论一般不做评论。他们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不追求标准答案,从而尊重幼儿的人格,保护好幼儿的自尊心,如有些幼儿说地方时,一些说在草地上,一些说在草原上,一些说在森林里,一些说在花丛里;在说情节时,一些幼儿说是蜻蜓帮助小蚂蚁想出让蒲公英带小蚂蚁飞上天的办法;一些说是蜻蜓要带小蚂蚁飞上天,可是蜻蜓没有力气背小蚂蚁,就请蒲公英帮忙;一些说小蚂蚁请蜻蜓带它上天,蜻蜓不乐意,小蚂蚁就请蒲公英帮忙等等。当幼儿讲述时思维枯竭,快要没辙的时候,我能及时予以点拨,并适时、适度地提出问题。我感觉提问的技巧是展开幼儿想象力,引导幼儿观察,充分表达的关键,于是我注意抓住关键点去提问,为幼儿思维的进一步扩展搭建“支架”。思维的浪花被激起,语言表达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总之从活动效果看,本次活动幼儿注意力集中,语言讲述较流畅,层次分明而又衔接自然,创造性相象、创造性思维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不足之处:由于一个课时的时间毕竟短暂,个别幼儿单独讲述的机会不算多,不能面对全体幼儿,使每一位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都获得提高。这就需要课后加以延伸,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单独讲述;在词汇应用方面我做得还不够,没有教给幼儿更多的词语;同时在反思中我发现自己竟然忘了让幼儿给自编的故事起名字,这可是不应该犯的错误啊。

  通过这次活动的反思,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继续加油!

15、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四季歌》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诗画形式使幼儿了解春、夏、秋、冬的明显特征。

  2.培养幼儿诗画教学的兴趣,轻松自然的掌握儿歌内容。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6.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录音机、配乐儿歌一首《四季歌》、笔、绘画用纸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儿歌

  1.幼儿完整欣赏配乐儿歌一遍。

  2.请幼儿说说儿歌中讲到了什么?

  二、画儿歌

  根据幼儿的讲述教师画儿歌

  1.春

  迎春花、柳树、蜜蜂、蝴蝶等。

  2.夏

  火红的太阳、枝繁叶茂的大树、荷花等。

  3.秋

  美丽的菊花、飘落的树叶、黄色的小草。

  4.冬

  腊梅花、雪花飘、雪人等。

  三、看画学儿歌

  1.春

  师:春天来、春天来,什么花儿开?

  幼:春天来、春天来,迎春花儿开。

  师:红花开、黄花开,谁和谁都飞来?

  幼:红花开、黄花开,蜜蜂、蝴蝶都飞来。

  2.夏

  师:夏天到、夏天到,什么东西当头照?

  幼:夏天到、夏天到,火红的太阳当头照。

  师:谁枝繁叶茂,谁朝着太阳笑?

  幼:大树枝繁叶茂,荷花朝着太阳笑。

  3.秋

  师:秋天到、秋天到,美丽的什么画开放了?

  幼:秋天到、秋天到,美丽的菊花画开放了。

  师:什么吹、什么飘,谁换上了黄衣袍?

  幼:秋风吹、树叶飘,小草换上了黄衣袍。

  4.冬

  师:冬天到、冬天到,什么花儿开放了?

  幼:冬天到、冬天到,腊梅花儿开放。

  师:什么吹、什么飘、雪人松柏齐叫好?

  幼:北风吹、雪花飘、雪人松柏齐叫好。

  四、编动作念儿歌

  根据儿歌内容,编上简单的动作,完整的念儿歌。

  课后反思:

  以前在儿歌教学中,大多是教师说一句,小朋友学一句,通过多次反复,小朋友也就掌握了,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虽然会说了,但完全靠机械记忆,缺乏主动性。现在我觉得运用画儿歌的形式,图文并茂,直观形象,趣味性强,诗画对应,看画学诗针对性强,孩子们在欣赏图画的同时,轻松自然的掌握儿歌的内容。

  通过教学活动,我觉得在幼儿学会说儿歌,还可以启发幼儿画儿歌,通过说、画使幼儿理解并掌握儿歌的内容,编排简单的动作,通过说、画、表演等系列活动,圆满的达到认知的目的。

16、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电视迷乐乐》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仔细观察图片,学会描述图片中有趣的事情。

  懂得合理安排看电视的时间。

  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活动前与幼儿谈论“看电视好不好”“成了电视迷好不好”等话题。

  课件:《电视迷乐乐》图片、眼镜图片。

  纸面教具:彩色打印《电视迷乐乐》图片,每组一份。

  活动过程

  出示眼镜图片,请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与旁边的同伴交流。

  ——戴眼镜舒服吗?人们为什么要戴眼镜?

  启发幼儿细致观察和讲述图片。

  1.播放《电视迷乐乐》第一幅图。

  ——图上有谁?在干什么?请小朋友猜一猜,为什么太阳升得老高了,乐乐还没有床?(丰富词语:着迷)

  2.播放《电视迷乐乐》第二幅图。

  ——乐乐这时候在做什么?(学习句式:一边……一边……)结果出了什么差错?为什么会出这样的差错呢?

  3.播放《电视迷乐乐》第三幅图。请幼儿说说“一边做XX,一边做XX”,并把动作表现出来;

  ——这时候的乐乐又在做什么呢?(现固句式:一边……一边……)谁还能用“一边……一边……”的句式来说一说其他事情?

  ——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4.播放《电视迷乐乐》第四幅图。请个别幼儿讲述图片中的内容,并把动作做出来。

  ——看,发生什么事了?(丰富词语:四脚朝天)乐乐为什么会摔倒呢?

  5.组织幼儿讨论画面内容。

  ——从画面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乐乐是个电视迷?

  小结:乐乐起床后一边看电视一边穿裤子,一边看电视一边系鞋带。从这些画面表达的事情中,我们知道乐乐是个电视迷。

  师幼、幼幼相互讲述和交流。

  1.播放《电视迷乐乐》第一至四幅图,幼儿分组讲述。

  要求幼儿讲故事时要讲得连贯、完整,还要学一学乐乐的动作和表情。

  2.每组请一个代表,将图片内容完整地讲述给大家听。

  引导幼儿讨论并小结。

  ——沉迷于电视会带来什么危害?如果你平时也有像乐乐一样的毛病,应该如何合理安排看电视的时间?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在语言区组织幼儿开展排图讲述、制作看电视时间计划表、表演图片内容等活动。

  家园共育

  请家长倾听幼儿讲述《电视迷乐乐》,并和幼儿讨论怎样合理安排看电视的时间。

17、中班语言活动《熊猫进城》教学设计

  熊猫进城这个情景故事吸引小朋友对房子的想象,引导他们了解城市中各种不同用途的房子。并用不同符号表示故事中各类不同的房子。您是否在苦恼教案怎么写?每天更新幼儿园教案,相信一定会给你的备课工作带来灵感。欢迎收藏和分享!

  一、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初步了解城市中各种不同用途的房子。

  2.通过图片匹配等方式感知故事结构,积极想像,并用不同符号表示故事中各类不同的房子。

  3.激发认识所居住房子、社区不同功能房子的兴趣,培养符号意识。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关于城市各种房子的标志和特点的感性认识。

  2.黑色照相馆房子、绿色邮政局房子、蓝色游泳馆房子、红色消防队房子、白色医院房子的图片、PPT课件。

  3.小熊手偶1个,自制桌面教具。

  4.语言录音。

  三、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一)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幼儿回忆关于房子的知识经验。

  1.教师出示小熊手偶:有一只小熊,他从来没进过城,如果他到了城里会发生什么事呢?

  2.教师:小熊要去找奶奶的房子。你们谁愿意来告诉小熊,城里有些什么房子?这些房子是做什么的?

  3.教师根据幼儿谈话内容,出示相应的房子图片。

  (二)教师讲述故事后针对故事情节提问,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

  1.教师播放故事录音,幼儿欣赏故事。

  2.师:妈妈告诉小熊城市里有哪些房子?小熊先跑到什么房子里去了?小熊为什么要跑出来?

  3.师:他又跑到什么房子里去了呢?他请求大象伯伯把他寄到奶奶家。为什么要从邮寄他的木箱里出来呢?出来后到哪里了?

  4.师:小熊嫌木箱太闷,就逃出来,然后掉到了游泳池里。小熊在游泳池里怎样了呢?然后他走进了什么房子?是谁把他送到了白房子医院里?

  5.师:最后是谁帮助他想了什么办法才找到奶奶的?

  6.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桌面教具上粘贴相应的房子图片。

  (三)教师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城市中不同用途的房子,引导幼儿设计表示房子的符号。

  1.教师帮助幼儿再次指认贴好的房子图片,并请幼儿说一说每一个房子的特征,如邮局、游泳馆、消防队以及医院。

  2.幼儿分组,小组内分工,分别设计代表医院、邮局、消防队等不同房子的符号。

  3.引导幼儿把房子符号粘贴在桌面教具上相应的房子旁边,学习正确匹配。

  (四)教师再次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

  1.师:为什么大家说他是傻小熊呢?故事中傻小熊到哪些房子里了?

  2.教师打乱房子图片的顺序,让幼儿根据故事发生顺序排列图片。

  3.引导幼儿根据房子的顺序设计序号,然后师幼一起讲述故事。

  (五)、拓展幼儿经验,引导幼儿大胆想像,用不同符号表示不同功能的房子。

  1.师: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房子?这些房子有什么特殊的作用?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2.幼儿介绍自己的符号设计并一起展览。

  附故事:

  一天,小熊的妈妈让小熊进城去看奶奶,妈妈千叮万嘱的说:“红房子是消防队,白房子是医院,蓝房子是游泳馆,绿房子是邮局,奶奶开花店是花房子。”

  小熊为了不忘记就一边走一边念。呀!一块大石头把小熊给绊倒了,怎么办,白房子是什么?红房子又是什么……都记不住了。

  它走进城里,五颜六色的房子都把它给弄糊涂了,它走进“邮局”一位阿姨说:“小朋友:‘你有什么东西要寄的吗?’对呀,我可以直接把我寄过去呀!于是小熊叫阿姨将自己寄走。可是木箱里太闷了,小熊实在呆不下去了,它钻了一个洞逃走了,它走进“游泳馆”于是它跃进水里,救命呀,海豹听见了急忙来救它。这下可好了,小熊发了高烧直走进“消防队”叔叔对它说:“哪儿起火了?”小熊指了指脑袋说:“这儿起火了。”长颈鹿二话不说打开水枪,小熊可受不了了,一下子晕倒了,长颈鹿这才明白过来,赶紧把小熊送进医院,给小熊的奶奶打电话,过了几分钟小熊的奶奶急匆匆的赶过来照顾小熊。

18、幼儿园中班语言《太阳和小鱼》教案反思

  (一)内容简介

  不好了,出大事了,太阳掉进海里了!知道没有太阳的世界将会怎样吗?焦急的人们会想什么办法救太阳呢?太阳还能被救起来吗……一起来欣赏故事吧。

  (二)主题分析

  太阳对孩子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可是没有太阳了,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这对中班孩子的认知是一个挑战。而对于落水的太阳,人们该想什么法子去救他呢?这又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太阳和小鱼》的故事,用生动的语言帮助孩子理解太阳对人们的重要性,虚构的情节又大大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三)情节分析

  太阳居然掉进海里了?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故事开头牢牢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并且缓缓拉开了故事的序幕。“没有太阳的生活将是什么样的?"在设想的过程中,孩子们渐渐感受到了太阳对人们的重要性。随着认知的发展,“把太阳救回来"的想法也就越强烈,设法拯救太阳成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也将故事的情节推向了高潮。而故事的结尾富有童趣,在多次尝试都没能成功的时候,“挠痒痒”这个方法为故事划上了轻松、完美的句号,也让孩子们尽情体验了阅读带来的快乐。

  (四)图画分析

  1、画面的构图和排列

  具有素雅、可爱画风的《太阳和小鱼》,相信不仅是孩子的最爱,恐怕也会成为不少成人爱不释手的图画书。生动的故事形象和内容,向大家揭示了故事的两个主要部分:一部分是太阳落水后周围世界的变化,这部分教师可引导幼儿大胆展开想象;另一部分是大家如何想出各种方法救太阳,可鼓励幼儿多观察或连贯讲述故事情节。

  2、图画中蕴藏的细节

  在幼儿观察救太阳的图片时,教师可引导他们对故事情节进行推测,判断出人们是否能用这些方法救起太阳。也可以在出示小鱼图片时,引导幼儿想象小鱼会如何救太阳,并且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五)角色分析

  太阳公公小时候也是个懒惰、贪睡的孩子,而且还闯了个不小的祸:掉进水里了!这让孩子们欣喜地发现,原来太阳公公和自己也有几分相似呢!这让他们很快地喜欢上了这个调皮可爱的太阳。而小鱼救太阳的方法更让人忍俊不禁,“挠痒痒"可能是孩子们最熟悉的一种玩笑方式,如今却成了救太阳最有效的方法,这样一条聪明机灵的小鱼当然也成了孩子们喜爱的对象。这样的两个角色似乎在告诉孩子们,对待困难也需要有轻松乐观的态度。

  (六)语言分析

  故事大部分采用了叙事性的语言,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情节进行猜测,并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应给予幼儿更多自由表达的空间,可以将重点聚焦在幼儿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积极性上。

  (一)活动设计1

  1、设计意图

  活动的第一教时以阅读图画书,理解并讲述故事情节为主。活动中运用了“单图讲述”、“连图讲述”等不同的方式,帮助幼儿细致观察图片,连贯讲述,从而发展其语言表述能力。

  在“太阳落水”时,引导幼儿观看视频,了解没有太阳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从而知道太阳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故事的结尾富有情趣,先将小鱼成功叫醒太阳的结果告诉幼儿,再引导幼儿猜测“他究竟用了什么方法”,鼓励幼儿们想出千奇百怪的情节,激发他们的想象,使活动的过程也更富有趣味。

  2、活动目标

  (1)了解太阳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2)理解故事,大胆猜测并讲述故事的情节。

  (3)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3、活动准备

  ·《太阳和小鱼》图画书,教学课件(PPT)

  4、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一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的样子吗?

  一猜猜太阳小时候会是什么样的?

  (出示太阳小时候的图片)

  一瞧,这张照片是太阳公公很久很久以前,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拍的。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他小时候是个懒惰、贪睡的孩子。一天傍晚,太阳娃娃打起瞌睡来……

  (2)阅读理解故事

  ①出示太阳掉下水的图片。

  一“扑通”一声,突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你看到发生了什么事? (幼儿看图讲述)

  一太阳就这样沉到海底呼噜呼噜地睡着了。太阳在海底睡得可舒服了,可是岸上的人们却急坏了,这是为什么?

  ②观看录像,理解、讨论。

  一如果没有太阳,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一看录像,你看到没有太阳,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一是呀,太阳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没有太阳也就没有了生命,所以得赶快把太阳叫醒。

  ③观察图片,讲述故事。

  出示人们救太阳的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完整讲述。

  一着急的人们聚在一起想办法,商量着怎么把太阳弄上来。我们来看看他们想了些什么办法,这些办法成功了吗?

  ④小鱼救太阳。

  A.出示小灰鱼图片及最后太阳升起的图片。

  一这时候,有一条灰色的小鱼正悄悄地向太阳游去看,这次太阳醒了吗?你们猜,小鱼用了什么办法?

  B.幼儿展开想象并讲述

  一小灰鱼一个劲地呵太阳的痒痒,

  (3)自主阅读,为故事取名字

  [NextPage]

  (二)活动设计2

  1、设计思路

  “哈哈!嘿嘿”,太阳笑得憋不住,笔直升上了

  有时候我们都会有一点小懒惰,美美地睡个懒觉,这也是匆忙的生活中甜蜜的幸福,一。可是如果是太阳睡懒觉,而且还在海里睡懒觉的话,那可就出大事情了。那可怎么办呢? 《太阳和小鱼》的故事开始了。Little sun!Wake up!

  设计本次活动时,希望借助这本图画书让幼儿来学说单词sky、sea和短语in the Sky,、in the sea。第一环节在回顾故事情节时复习单词sun、fish和短语wake up、go to Sleep,并新授单词sky、sea和短语in the sky、in the sea。第二环节通过动手操作和说一说的过程来巩固新授内容。第三环节把所学内容编成儿歌。

  2、活动目标

  在故事的情景中学说单词sky、sea和短语in the sky、in the sea。

  3、活动准备

  《太阳和小鱼》图画书,教学课件(PPT)

  两块以蓝天和大海为内容的背景板

  可以粘贴的在天上飞和在海里游的小动物图片

  太阳和小鱼图片

  4、活动过程

  (1)回顾故事,并新授内容

  出示图片(播放PPT)

  T:We have shared this story together

  last day.昨天我们一起分享了这个故事

  who Can tell File the Flame of the story?谁能告诉我故事的名字?

  c:《太阳和小鱼》

  T:Yes,The S1311 and

  Little fish。是的,《太阳和小鱼》。

  T&C:Hello!Sun!Hello!Little

  fish!你好!太阳。你好!小鱼。。(出示图片和字卡)

  T: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ory,the Still was

  shining in the sky.在故事的开始,太阳在天空中光芒四射。

  T:(出示天空的字卡和图片)Where

  is the sun?太阳在哪儿?

  T&C:In the sky.The sun was

  shining in the sky.在天上。太阳在天上光芒四射

  T:Then what happened?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C:太阳掉到海里了。

  T:Yes,the little

  sun was tired,fell into the sea,and slept in the sea.是的.太阳宝宝感觉累了,从天上掉到海里,在海里睡着了。

  T:Where was the sun ?太阳在哪儿? (出示in the sea字卡、,)

  T&C:In the sea.在海里。The

  little was sleeping in the sea。太阳宝宝在大海里睡着了。

  T:The people on the earth were very

  worried without the sun.111.They waked up the sun by thick rope、big net and

  many bombs.But they still couldn’t make the little Sun back to the

  sky.陆地上的人们很着急,他们想用粗缆绳、大鱼网、炸弹来叫醒太阳,让他回到天上,可是他们失败了。(播放PPT,教师用双语讲述)

  T:Who was comning?谁来了? (出示小鱼)

  T:Where was the little fish?小鱼在哪里?

  T&C:In the Sea.Little fish

  was swimming in the Sea.在海里c小鱼在海里游泳.,

  T:Little fish had a good idea.What’s that?小鱼有个好主意c是什么好主意?

  T&C:Tickle,tickle。哈痒痒。

  T:Where was the little sun now?现在太阳在哪儿了?

  T&C:In the sky.The sun was

  shining in the sky。在天上,太阳在天上光芒四射。,

  Little fish tickled the sun and made the

  little sun wake up(1et the sun wake up).

  The Still waked up when the little fish

  gived him a tickle.

  小鱼用哈痒痒的方法叫醒了太阳。

  我想邀请所有的男孩子扮演在睡觉的太阳。

  T&C:I am the

  little sun,sleeping in the sea.我是太阳,在海里睡觉。

  T:I will invite all the girls to stand

  up.You are the little fish,swimming in the sea.我想邀请女孩子来扮演小鱼,在海里游来游去。

  T&C:I am the

  little 6sh,swimming in the sea.我是小鱼,在海里游来游去。

  T:Let’s wake up the 1itlle sun by

  tickling.

  我是小鱼,在海里游来游去。

  T&C:Tickle,tickle,wake up,wake up.哈痒痒,快醒醒。(接着,男孩女孩可互换角色)

  (2)操作环节,应用、表达

  出示两块以蓝天和大海为背景的底板,可以粘贴的、在天上飞和在海里游的图片。

  T:What can you see?你看到了什么?

  C:蝴蝶、小鸟、鲨鱼……

  T:who can tell me where they should

  be?他们应该在什么地方?

  T:The shark is swimming in the sky.Yes or No?( 拿其中一个,以鲨鱼为例)鲨鱼在天上游泳?这样对吗?

  T:Let’s tell it. The shark should

  swim in the sea.we need to tell them and put them in the right place.我们来告诉它,鲨鱼应该在海里游泳。我们要告诉他们,并将他们放到正确的地方.

  播放儿歌

  T&C:……in the sky/sea.……fly/swim in the

  sky/sea.

  ……在天空/海里,飞在天空/游在大海里

  T:Which one did you help just now?你帮谁了?

  C:Butterfly is flying in the sky.

  (3)儿歌

  T:Who can fly?

  C:Butterfly。

  T:Where is the butterfly?

  C:Flying in the sky.

  T:Who can swim?

  C:Little fish.

  T:Where is the little fish?

  C:Swimming in the sea.

  (三)活动拓展

  后续可以展开制作手套的美术活动

  (四)阅读区的活动

  1、在阅读区中提供此故事的图片,共幼儿进行排序,并讲述故事。

  2.也可以提供太阳、人类、小鱼的头饰或手套,共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19、幼儿园中班语言《旧汽车卡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常见特种车辆的用途。

  2.通过分段欣赏和续编故事,大胆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在学说句式的基础上能拓展句式。

  3.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PPT、微课视频。

  教学重点:

  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并学会说句式。

  教学难点:

  在学说句式的基础上能拓展句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参观汽车王国,汽车王国里有各种各样的汽车,你们想去看看吗?(播放音乐,幼儿做骑车律动)

  2、播放各种特种车的声音,并出示各种特种车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作用。

  3、出示汽车卡卡,师:为什么这辆汽车会发出咔咔咔的声音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分段欣赏感知故事,大胆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

  (1)播放第一幅图视频。

  1、请幼儿观察图片,提问:这是一辆什么样的汽车?(说出卡卡的形象特征:又老又旧)引出故事名称。

  2、它开心吗?为什么不开心呢?

  3、师:一天夜里,卡卡离开了主人的车库,独自在街道上行走。小朋友,请你猜猜看,离开主人的车库以后,卡卡会遇见谁,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幼儿说说)

  (2)播放第二幅图视频。

  1、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卡卡遇见了谁?(播放视频)

  2、教师:卡卡遇见了谁?它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看到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卡卡是怎么做的?其实,老爷爷是谁?他把卡卡变成了一辆怎样的汽车?(闪亮)

  3、师:卡卡被老爷爷施了魔法后,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呢?(请个别幼儿说说)

  (3)播放第三、四幅图视频,学习句式。

  1、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卡卡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播放视频)

  2、教师:新车卡卡在回家的路上,进过一座大厦,大厦发生了什么事情?卡卡看到别人遇到困难,它是怎么想的?(如果我是……就好了)卡卡为什么想变成消防车?卡卡变成了什么车来帮助人们的?(学学消防车灭火的动作)帮助别人后卡卡的心情怎样?

  3、教师:刚灭完火的卡卡又遇到的了什么事情?它又是怎么想的?卡卡为什么想变成救护车?卡卡变成了什么车来帮助人们的? 卡卡的心情怎样?

  三、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师:你喜欢卡卡吗?为什么?(喜欢帮助他人,乐于助人)你帮助了别人以后,你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

  师:请小朋友再来听一遍故事,看看卡卡是怎样帮助别人的?

  四、引导幼儿尝试续编故事,并拓展句式。

  1、教师:想一想,后来卡卡还会变成什么车?会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会怎样帮助别人呢?

  2、教师逐张出示情景图片(马路路面、遇到小偷),引导幼儿大胆想象故事情节,并会用(如果我是……就好了,可以……)句式尝试续编故事。

  3、师:如果你是卡卡,你还想变成什么车去帮助更多的人呢?(个别幼儿回答) (学学各种特殊汽车工作的动作)

  五、小结结束。

  师:小朋友们都很棒,你们都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魔法师老爷爷也给小朋友施了魔法(吗哩吗哩变),把小朋友都变成了卡卡,我们一起去帮助有困难的人吧?(播放开汽车律动,离开位置)

20、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吃西瓜》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吃西瓜

  活动目标

  1、感知、探索西瓜的特征。

  2、通过比较、品尝,体验新品种无籽西瓜的优点。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普通西瓜、无籽西瓜及其他瓜果若干。

  2、餐巾、点心盘人手一份;刀、抹布各一。

  活动过程

  一、用故事引出“怎样吃西瓜”的问题

  1、教师讲述故事《猴王吃西瓜》

  2、提问:

  (1)猴王是怎样吃西瓜的?

  (2)你们是怎样吃西瓜的?

  二、请幼儿在许多瓜果中挑选出西瓜进行观察、品尝。

  1、这里有许多瓜果,哪些是西瓜呢?

  2、西瓜是什么样的?

  (1)请各组幼儿观察桌上的西瓜,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并进行适当引导。

  (2)请幼儿表述各自的探索过程和结果。

  (3)小结:有的

  西瓜是圆圆的;有的瓜皮是深绿色的,有的是浅绿色的,还有的是带花纹的;

  西瓜是滑滑的、凉凉的、硬硬的;敲一敲会“砰砰”地响,推一推还会滚动。

  3、西瓜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可让幼儿猜测,以引起他们对观察、探索西瓜内部特征的兴趣。)

  (1)你们喜欢吃西瓜吗?为什么?

  (2)根据幼儿的表述教师小结:西瓜水分很多,甜甜的,很好吃,能解渴、祛暑。

  三、引导幼儿感受无籽西瓜的优点

  1、请幼儿品尝无籽西瓜,说说它和刚才的西瓜有什么不一样。

  (特别甜,吃起来特别方便。)

  2、根据幼儿的讨论作一小结,让幼儿感受科技新产品的优点。

  附猴王吃西瓜(故事梗概)

  很久以前,山上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一只猴子捡到一个大西瓜,就把它送给了猴王。

  可猴王不会吃西瓜,于是它就招来许多猴子问:“谁知道怎么吃西瓜呀?”其中一只小猴就叫道:“我知道,我知道,西瓜是吃瓤的!”可另一只老猴子却说:“不对,不对好像是吃皮的!”“是吃皮的!”“不对,是吃瓤的!”于是猴子们就争吵起来。

  最后,猴王听信了老猴子的话,啃起了西瓜皮,而那些小猴子则吃到了甜甜的瓤。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不是用本班的幼儿来上的,对幼儿的已有经验不了解。所以重点认识休止符“0”,知道休止符“0”的出现表示停止。把重点设得太简单了,当提问到“0”在音乐里表示什么,幼儿能很快的回答出来。而难点已基本突破,幼儿能自己编动作来表现吃西瓜的经过。

  可是,在引导幼儿怎么样才能吃到好吃熟的西瓜这一环节,由于我的引导语用的不好,幼儿很难说出什么样的西瓜才是好吃的。

21、中班语言教案《空中小屋》幼儿园教学设计模板反思

  《空中小屋》故事以狐狸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充满情趣的故事。翻阅此书,吸引人的除了画面的美感之外,还有可供阅读者仔细观察和联想的细节,更有新奇的情节和温暖友情的传递,这个内容比较适合中班下学期的幼儿,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能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说出相关内容。

  2.感受空中小屋的奇妙,体验和朋友一起帮助小狐狸想办法的快乐。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根据图片,大胆讲述相关内容。

  活动难点:能够想出很多方法并进行讲述。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了解竹子生长变化的过程。

  2.材料准备:PPT、大图片三张、背景图若干、动物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对比观察,引发兴趣,大胆猜讲1.引发幼儿兴趣,观察图一、图二。

  图一

  图二

  师:我们一起来看图片讲故事(边介绍边出示图一、图二)。你看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师:竹子长在哪里?

  师:有竹子的地方可以叫竹林。还有其他发现吗? 师:猜猜房子的主人是谁?(是小狐狸。)

  师:你们都说是小狐狸,你还看到了什么? 师:那是什么?(是门。)

  师:对呀,房子一定要有门,这样才能进进出出。还有什么发现?能不能说得更完整呢?

  师:你们还看到了什么?第一张、第二张图一样吗? 师:小狐狸的房子怎么了,有什么变化?

  师:怎么回事,房子怎么就长高了呢? 2.教师示范小结。

  教师小结:春天来了,小狐狸在竹林里的竹笋上盖了一幢漂亮的房子,房子上有门有窗户,它可高兴了。可是竹笋上的房子一下子就长到竹子上去了,变得很高。小狐狸住在那么高的地方,心里会觉得怎样?

  师:刚才有人说住在高高的房子里可以看到美景很高兴;也有人说很害怕,担心下不来。是呀,小狐狸的确很紧张,它会说些什么?

  师:我们快来安慰小狐狸,对小狐狸说些什么呢?

  师:刚才那么多好朋友都在安慰小狐狸,它不那么紧张了。有的小朋友已经在想办法了,真不错。

  (设计意图:第一张图和第二张图有很大的差异,这有利于幼儿捕捉画面中的主要信息,并进行猜想讲述。中班幼儿对图片的观察和表达比较零散,采用对比观察的方法能帮助幼儿从画面中找到线索,让图片之间建立联系。在引导幼儿观察、猜测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幼儿讲述的话语串联起来, 看似小结,实为示范,有助于幼儿从中获得看图说话的经验。)

  二、结伴互助,大胆思考,积极表达

  1.两人结伴,自由讲述。

  幼儿操作的活动教具

  师:像你们猜测的那样,小狐狸害怕得哇哇大叫……求救声被动物们听到了,大家都来了,都在想办法帮助小狐狸。现在请你和好朋友商量一下:可以请哪个动物朋友帮忙?把你们的好办法告诉小狐狸!

  师:请你们两两结伴拿一张背景图,选择所需的动物图片, 共同想办法帮助小狐狸。

  幼:我选长颈鹿,长颈鹿脖子很长,小狐狸可以从长颈鹿脖子上滑下来。

  幼:我选大象,大象鼻子长,可以让小狐狸滑下来。幼:我选小鸟,让它帮助小狐狸飞下来。

  幼:小兔子跳到长颈鹿脖子上,再把小狐狸抱下来。

  ……

  (设计意图:采用结伴讲述的形式,能让每个参与活动的幼儿有大胆想象的空间与时间,也能更好地体现面向全体幼儿、满足个体需求的教育要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和同伴大胆想象<为小狐狸想办法>,同时注意引导幼儿学着倾听同伴的讲述以及补充发言,为观察第三张图打下伏笔。)

  2.幼儿贴图,分享倾听。

  师:待在上面的小狐狸有点着急了,想快点下来。想出好办法的小朋友就把你的图片送到前面的大黑板上来。

  (设计意图:活动中往往不能忽略一些细节的处理,这也是活动有效开展的保障。在集体倾听各组幼儿的方法前,请幼儿把手中的教具全部出示在大黑板上,这一细节处理既能让幼儿仔细观察、发现每组方法的异同,同时也有助于幼儿认真倾听同伴的讲述。)

  师:这些方法你们能看懂吗?谁愿意先来说说你的好办法? 幼:我请长颈鹿帮忙,小狐狸拉着它长长的脖子下来就好了。师:和你一起想办法的好朋友,有补充吗?

  幼:还有一只小乌龟,小乌龟可以通过长颈鹿的脖子爬上去, 再把小狐狸救下来。

  师:两个好朋友想的办法有点不一样,一个先说,一个补充, 还有谁也来试试?

  幼:我们请了两个长颈鹿,一个站在这边,一个站在那边,就好了呀。

  师:这个方法很有趣哦,你们找到他们的好办法了吗?是哪张图片?大家一起看看(鼓励幼儿寻找)。

  幼:老师,我们叫大象来。大象鼻子很长,小狐狸拉着大象鼻子就可以滑下来。

  师:你们的方法也很厉害。谁能看懂这张图片的意思?猜猜这是什么方法(指着黑板上的一张图片问)?

  幼:那么多动物搭在一起。

  幼:不是的,不是的,是叠罗汉。

  师:你们能不能把好办法连起来告诉大家呢?

  幼:大象、长颈鹿、小兔、小鸟、乌龟、小熊叠在一起,小狐狸就可以走下来了。

  ……

  (设计意图:在各组讲述自己的好方法时,教师既要仔细倾听幼儿的表达,还要及时梳理归纳相似的方法,并关注其他幼儿倾听理解的状态。)

  3. 观察图三,学习讲述。

  图三

  师:在你们想办法的时候,小猴也想了个好办法。小猴的办法是什么?你们能看懂吗?和你们想的一样吗?

  幼:小猴做了滑梯。

  师:除了滑梯还有什么?

  师:(用手指在图片上演示)走上去滑下来。师:除了好玩,你们觉得小猴的办法怎么样? 师:我们一起来说说小猴的办法。

  幼、师:小猴找来两根竹子,一根做成一节一节的楼梯,一根做滑梯,小狐狸走上去滑下来,很快、很方便、很好玩。

  (设计意图:此时出示图三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不急于

  告诉幼儿答案,有助于幼儿充分大胆地想象与猜测;二是图三是三张图片中最吸引幼儿的画面,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是图三需要幼儿在仔细观察画面、传递信息的基础上,用清楚、准确的语句进行讲述。这对中班幼儿而言是难点、是挑战,需要教师的指导与示范。)

  4.完整观察,连贯讲述。

  师:其实这三张图片就是一个小故事,我们和好朋友一起试试把三张图片连起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单张图片的观察到三张图片的整体观察;从单张图片的讲述到三张图片的完整、连续讲述;从按照单张图片线索进行思考到在三张图片之间建立联系……这些都是看图讲述活动需要的经验。这个环节的设计主旨是为了让幼儿充分感知看图讲述的连贯过程,提升幼儿观察的全面性、思维的逻辑性、讲述的完整性等综合能力。)

  三、为故事取名,引发后续自主阅读

  1.为故事取名字。

  师:故事讲完了,你能为故事起个名字吗?

  2.讲解故事名字的含义。

  师:你们起了那么多名字,都很不错。其实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空中小屋”。什么是“空中小屋”?

  (设计意图:故事名称代表着故事的主旨与中心。这一环节

  看似为故事取名,其实蕴藏着教师对幼儿概括能力的初步培养,有助于幼儿思维、语言能力的全面提升。)

  3.师幼共同讲述。

  春天到了,小狐狸住在一座漂亮的房子里,它很开心。

  可是,房子越长越高,长到天上去了。小狐狸看看下面,感到很害怕,吓得大叫起来:“救命呀,谁来救救我!”

  小动物们听到了,大家都来了。

  长颈鹿说:“小狐狸别害怕,我有长脖子,你拉住我的脖子下来。”大象说:“你就从我的长鼻子上滑下来吧!”小兔、小鸟、小熊、小乌龟、大象、长颈鹿说:“我们一起叠罗汉, 把你救下来!”小猴也想了个好办法:“我用两根竹子,一根做成一节一节的楼梯,一根做滑梯,小狐狸走上去滑下来, 很快、很方便、很好玩。”

  大家一起想办法,小狐狸再也不害怕了。朋友们经常来小狐狸家做客,唱歌跳舞游戏……

  (设计意图:完整讲述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幼儿对已有经验进行回忆与提升,也可以进一步满足幼儿对画面内容的理解与感受,这是整个活动的内容总结和情感升华环节。在完整讲述时,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自由地讲述。)

  四、结束

  师: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喜欢谁呢?请说说理由。

  师: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互帮互助,就能解决许多困难,让每一个人都变得很快乐。

  活动总结

  首先,幼儿对学习有兴趣,积极主动,获得了语言、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整个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饶有兴趣地观察,积极表达,思维活跃,表现大胆。

  其次,看图讲述活动强调教师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 依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对一段故事内容进行完整、清楚、合理的编讲。在以往的讲述活动中,往往会因为教师的主观引导而给幼儿带来思维定势,也会造成课堂中幼儿重复他人编讲内容、讲述内容缺乏创意的现象。

  那么,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教师如何关注并给予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结伴操作的形式, 提供幼儿自主构图讲述的机会。在分享环节中,在给予幼儿充分的表达机会的同时,并引导同伴互动,引导幼儿仔细倾听和交流不同的办法。这一操作构图、编讲故事情节的环节设计,不仅符合中班幼儿的思维特点,也给予了幼儿自主想象、创造的机会,起到了引导幼儿积极思维、自主表达、共享经验等作用,具有良好的实效性。

  在完整讲述图片环节,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师幼共同讲述的方式,与幼儿一起完整地讲述三张图片内容, 不仅使幼儿获得了看图讲述、完整编讲故事的经验,也提高了幼儿看图讲述的兴趣和能力。

  最后,说一下我的思考。不同类型的语言活动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推动各有不同。看图讲述是否需要完整讲述? 故事教学和看图讲述教学最大的不同就是故事教学有原著, 可以通过故事展现给幼儿优美规范的语言,但看图讲述教学更多的作用在于促进幼儿观察、思维、想象能力的发展,因此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进行完整讲述,也可以在活动后进行完整讲述。

22、教学设计小班语言《小蚂蚁和大西瓜》反思

  《小蚂蚁和大西瓜》语言教案分享,学习用“推”、“蹬”、“背”、“扛”等词语描述并模仿小蚂蚁搬,拟人化的动态和勤劳、聪明、团结合作的精神深深地吸引我们,让这本书从头至尾都散发出一种轻松、幽默的味道。

  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绘本故事《小蚂蚁和大西瓜》是一本极富于趣味性的图画书。漫的线条,让这本书从头至尾都散发出一种轻松、幽默的味道。它如何将一块被野餐的游客忘在地上的西瓜,通过分割、搬运、然是在搬运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一系列“麻烦”的事情:让孩子们了种方式运西瓜:用小铲子铲西瓜,搭爬梯运西瓜,咬紧牙齿拖西瓜……拟人化的动态和勤劳、聪明、团结合作的精神深深地吸引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真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2.学习用“推”、“蹬”、“背”、“扛”等词语描述并模仿小蚂蚁搬。

  3.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认真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难点:学习用“推”、“蹬”、“背”、“扛”等词语描述并模仿作。

  活动准备

  故事 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 感知大小差异,激发阅读兴趣。

  (一)这是什么?你们吃过的西瓜是什么味道的?

  师:是呀,西瓜吃起来香香甜甜的,还有很多水分,听的我都想

  (二)这块香香甜甜的西瓜会被谁都发现呢?瞧!谁来了?有几蚂蚁来比一比?你们发现西瓜怎么样?蚂蚁怎么样?(感知大小

  (三)看到这块又香又甜的大西瓜,小蚂蚁们会怎么想

  二、通过观察图片,感受故事乐趣。

  (一)蚂蚁怎样吃西瓜。

  1.仔细看看,小蚂蚁是怎么吃的呀?

  小结:有一只小蚂蚁捧在手里吃,啊呜啊呜真好吃!有一只小蚂起来!还有只小蚂蚁,好吃的都伸出了舌头!戴帽子的小蚂蚁站笑啦!哇,西瓜真是太好吃了!

  2.这么大一块西瓜他们可吃不掉,怎么办呢?

  (二)讨论:蚂蚁怎样搬西瓜。

  1.观察模仿蚂蚁搬西瓜的动作

  咦?它们在干什么?仔细的看看他们都是怎么搬西瓜的呢,谁愿蚁的动作?(请幼儿模仿蚂蚁搬西瓜的动作)

  2.学习词语:推、蹬、背、扛。

  3.西瓜搬动了吗?为什么?如果你是小蚂蚁,你会想什么好办法了好多蚂蚁一起搬西瓜啦!)

  4.许多蚂蚁也搬不动大西瓜,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

  5.你们快帮小蚂蚁出出主意吧!(幼儿自由发言)你们想了那么们也在动脑筋呢!

  (三)西瓜皮有什么用?

  瞧,搬得只剩下西瓜皮了,小蚂蚁把西瓜皮抬回去有什么用?做师小结:看,小蚂蚁们把西瓜皮抬到了小水坑边,它们把西瓜皮玩起了跳水的游戏,真是一群可爱调皮的小蚂蚁。瞧!它们一起蚁们真是太棒了,我们以后也来试着玩玩西瓜皮好吗?

  三、介绍绘本,完整欣赏。

  刚才这个有趣的故事,名字叫《蚂蚁和西瓜》,让我们再来四、你觉得故事中哪个地方最有趣?

  吃西瓜的地方,师再播放这张幻灯,一起说说,下次我们带以表演这个故事,一定更加有趣。

  活动总结

  小班年龄段的幼儿,经常会关注粗浅的东西,更深些的细有意识关注,本次活动内容是让孩子既关注大的方面(大西瓜的的方面(小蚂蚁在流口水、小蚂蚁的动作等)。为达到目标的有效儿仔细观察小蚂蚁的动作,学一学小蚂蚁的动作,从学习动作中我班幼儿表现出了相当不错的表达能力。最后在整理故事内容讲优美度欠佳,应该再对语言进行斟酌,让幼儿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23、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螃蟹小子》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螃蟹夹子的外形特点,用语言表述。

  2、了解螃蟹夹子的本领,感受螃蟹的勇敢可爱。

  3、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续编故事。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6、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事要认真、要有耐心。

  活动准备:PPT图片、故事、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活动——谜语,引起幼儿兴趣。

  身穿盔甲白肚皮,两只夹子左右提,一生只会横着走,住在沙滩河岸地。(螃蟹)

  师:螃蟹身上最厉害的是什么?(夹子)见过吗?什么样?

  小结:有毛的是公螃蟹,没毛的是母螃蟹。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各种螃蟹图片,认识了解不同的螃蟹夹子。

  教师出示梭子蟹,提问:这是什么螃蟹?夹子怎么样?

  小结:梭子蟹的夹子又尖又长,像大剪刀。

  出示招潮蟹,提问:这是什么螃蟹?夹子怎么样?

  小结:招潮蟹的夹子一个大一个小。

  出示蜘蛛蟹。它长得像蜘蛛,这是蜘蛛蟹,蜘蛛蟹的夹子又细又长。

  出示馒头蟹。它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名字叫馒头蟹。夹子有什么不一样?(颜色不一样)

  出示大闸蟹。大闸蟹夹子什么样?夹子上有很多的绒毛也叫绒毛蟹。

  2、了解螃蟹夹子的作用。

  师: 螃蟹夹子有什么用?

  小结:遇到危险时,保护自己,夹敌人。还可以扑捉食物。

  3、听故事,了解螃蟹夹子的作用。

  边听故事边提问,帮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师:小毛是谁?(螃蟹)它最宝贵的是什么?(夹子)他总让自己的夹子怎样?(保持光鲜亮丽)

  (2)师:小毛怎么成了螃蟹家族的英雄?(打败了虾子大军)为什么虾子大军要来打?小毛怎么做的?

  (3)师:小毛在干什么的时候遇到了青儿?(补鱼)用什么扑鱼?(夹子)青儿是谁?(螃蟹小姐)夹子什么样?(小毛夹子大,青儿夹子小)后来它们怎样了?(结婚了)小毛做什么事情让青儿嫁给它?用什么搬沙子?(夹子)

  (4)师:我们看看结婚之后做了什么事情?带着问题继续听故事。

  宝宝住在哪里?用什么拉沙子?(夹子)为什么说青儿是个细心的妈妈?

  (5)螃蟹夹子除了保护自己、捕捉食物,还有什么作用?

  4、完整听故事。

  师:谁最后变成了螃蟹小子?

  5、变成螃蟹小子,随音乐做律动。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四、延伸部分:寻找其他有夹子的动物。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使幼儿认识和记忆深刻。让幼儿饶有兴趣地理解了整个故事,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把孩子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了起来。使他们体会到了做课堂主人的自豪和快乐。

24、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月亮》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量词:一棵、一湾等,学习动词:挂、漂、盛。

  3.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并学会量词:一棵、一湾等,学习动词:挂、漂、盛。

  活动准备:

  1.月亮图片、背景图、背景音乐、青蛙、小鸟图片。

  2.课前请家长配合带孩子在有月亮的晚上在不同地方观看月亮。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你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老师也有好朋友,我的好朋友是xxx。

  二、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师配乐朗诵,让幼儿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提问:这首诗歌好听吗?是什么名字?你听到诗歌中说谁是月亮的好朋友。

  2.再次欣赏,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提问:你听诗歌中小鸟、青蛙、宝宝说了什么?

  3.分段理解诗歌,并出示图片。

  朗诵诗歌第一段,并提问:小鸟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月亮。小鸟在树上看到月亮是怎样的?(引导学习:挂)朗诵诗歌第二段,提问:青蛙在池塘里看到月亮是怎样的?(引导学习:漂)师朗诵诗歌第三段,并提问:宝宝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月亮。(脸盆里)。宝宝看到月亮是怎样的?(引导学习:盛)小结:小鸟看到月亮是挂在树上的,青蛙看到月亮是漂在池塘里的,宝宝看到月亮是盛在脸盆里的。

  三、学习诗歌,并有感情的朗诵。

  1.师幼一起学习朗诵。

  2.有感情地配乐朗诵诗歌。

  3.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仿编诗歌句式,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仿编诗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替换人物和树上、水里的动物。

  教后反思:

  在这次诗歌朗诵过程中,我在练习策略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发现幼儿主动性还挺高的。我是这样尝试的:在每一次练习时都有不同的要求,首先一起边看图边和老师一起练习;接着老师退出,只看图;然后连图也退出,全凭记忆;最后是通过分男女、分组等形式来进行比赛,因为进入中班幼儿好胜心更强,所以通过教师有意识地一次次挑战、比较,幼儿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25、中班语言教学设计《方格子老虎》反思

  《方格子老虎》本篇是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包含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准备,在《方格子老虎》绘本中处处都体现出父母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对家人、同伴的爱。为了让孩子体会“爱和被爱”,所以设计了此节绘本阅读教学活动课。

  设计意图

  由于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被父母、长辈的爱包围着,可是我在日常中发现大部分孩子不能够理解并懂得去用行动去回报父母、长辈,甚至部分孩子还会出现打骂长辈。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猜测故事的进展,并能用简短的语句表述画面。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根据故事情节学会续编故事。

  3、感受方格子老虎与爸爸妈妈之间的情感。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听懂绘本故事,知道老虎的经历,知道自己是特别的人,自信快乐的成长。

  教学难点:能够让幼儿听懂绘本故事的情节,从而学会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方格子老虎》绘本 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堂,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大老虎吗?大老虎是什么样子的啊?请个别幼儿回答。老师这里有一只“特别”的老虎,你们想不想看啊?

  出示《方格子老虎》封面,进行观察解析。

  教师:请小朋友看它特别的地方在哪里啊?它的花纹是什么样的?

  教师:我们继续观察一下画面,除了这只方格子老虎,你还看到了什么?有一个奖杯?还有两个油桶和两把刷子,这些是干什么用得呢?(引导小朋友大胆想象)

  教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为什么会有方格子花纹吧?去瞧瞧都发生了什么故事吧。

  二、观看 PPT,进行分段讲述故事

  1、小老虎出生

  1) 这只刚刚出生的小老虎,你们猜猜看他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旁边还有谁呀?

  2)那你们猜猜虎爸爸要去哪里呀?(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达)

  2、方格子老虎的由来

  通过看图片,你觉得虎爸爸买颜料要做什么?为什么要给虎宝宝画上竖条纹? 你是怎么发现的?(引导幼儿学会观察绘本中的对话框)

  3、虎爸虎妈吵架

  1)请小朋友继续观察图片,虎爸和虎妈在干什么呢?他们为什么吵架?

  2)小老虎看到爸爸妈妈为自己这样大吵大闹,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3)小朋友们,如果爸爸妈妈吵架了,你们心里会难受吗?会怎么做呢?

  4、小老虎的办法

  1)那小老虎他会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帮虎宝宝想想办法吧。你猜猜他会怎么做呢?(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表达,引导观察刷子和罐子,分组讨论)

  2)大家说的非常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现在我们在一起来看看小老虎怎么做的吧?跟你想的一样吗?

  5、快乐的方格子老虎

  1)你认为爸爸妈妈会喜欢这只方格子老虎吗?

  2)是呀!爸爸妈妈看了又惊讶有高兴,而且高兴的都抱在一起和好了。小老虎这样做既满足了爸爸的期望,又满足了妈妈的愿望,并且爸爸妈妈都很爱他。

  3)那在学校里,他的小伙伴们会喜欢它吗?还记得我们看到的奖杯吗?原来小老虎是象棋比赛冠军。

  6、“消失”的方格子

  1)小朋友们猜猜看,小老虎淋了雨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2)小老虎和别的老虎“一模一样”了,爸爸妈妈还会喜欢它吗?(引出虎爸爸、虎妈妈和虎宝宝之间的亲情)

  三、引导幼儿创设、续编情节。

  教师带领幼儿续编故事:当方格子老虎回到学校,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它的好朋友们还会喜欢它吗?(小组讨论,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达)

  四、完整欣赏故事,课堂小结

  1、你喜欢这个故事么?最喜欢里面的谁啊?

  2、为什么这个故事叫做方格子老虎?

  3、他的朋友喜欢它的方格子吗?它们在一起做什么?

  4、后来它为什么没有方格子了?它的父母还喜欢它吗?

  5、你觉得小老虎一家人在一起感觉怎么样呀?那你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候感觉怎么样?

  五、教师总结故事

  故事中的虎爸爸和虎妈妈,不管小老虎变什么样他们都很爱他,即使后来小老虎身上的方格子没有了,但是在爸爸妈妈的心中,他还是原来的他:一只方格子老虎。其实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也一样,不管你们变什么样,他们永远是最爱你们的。所以我们也要好好对爸爸妈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帮妈妈做做家务等等。

  活动总结

  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在观察图片的时候发现了许多我备课中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比如:小老虎身上的方格子可以玩路路通的游戏,可以带孩子们开心的玩一回。这个细节继续挖掘的话还可以延伸到其他领域,因为局限于情感教育,忽略掉许多东西。通过这次活动及课后反思,让我更深的了解绘本的意义,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尽量地去挖掘教材,整合内容,努力钻研,让活动开展的更好!

26、幼儿园中班语言《爱吃水果的牛》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情节发展。

  2、体会阅读的乐趣,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感受。

  3、感受故事中爱吃水果的牛和主人间深深的互相关怀情感,从而产生喜欢吃水果、喝牛奶的愿望。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体会阅读的乐趣,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感受。

  活动准备

  PPT 课件故事《爱吃水果的牛》、爱吃水果的牛挂画、水果图片若干、木瓜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通过猜想故事主角对故事产生兴趣。

  1)出示 PPT 本次主人翁爱吃水果牛的角,引起小朋友的兴趣

  ——今天除了客人老师们,还来了一位动物好朋友,想知道是谁吗?

  2)揭开谜底,展示完整的爱吃水果的牛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谁呀?那小朋友知道小牛最喜欢吃什么吗?对的,小牛最喜欢吃的食物是草。但是我们这只小牛有点不一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喜欢吃什么!

  二、阅读绘本 PPT,初步感受故事,对故事情节进行大胆猜想。

  1)展示绘本封面,引出绘本故事名字《爱吃水果的牛》。

  ——你知道这只小牛最喜欢吃什么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对了,小牛非常喜欢吃水果,今天我们看的绘本故事就叫《爱吃水果的牛》。

  2)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故事、推测情节发展。

  ——在一个长满各种水果的森林里,住着一只爱吃水果的牛。

  ——第一天,他吃了什么呀?西瓜是什么味道的?是谁请它吃的西瓜?他在哪里?一起找到他,用手指告诉我他在哪?

  ——第二天主人又给小牛吃了什么?这种水果叫木瓜,木瓜是什么颜色的?

  ——第三天小牛吃到了这种水果,有小朋友认识吗?

  ——可是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情,小朋友们看是什么事?

  ——原来是一阵冷风吹来了,小朋友们猜一猜主人怎么了?你是怎么看出来主人生病了?

  ——所有的邻居也都怎么了?

  ——小牛有没有感冒呢?为什么他没有感冒?

  师:是的,这只小牛不生病是因为它很喜欢吃水果,水果里有各种各样的营养能让我们的身体变强壮。可是看见主人生病了,小牛心里会怎么样呢?

  小结:是的,主人和邻居生病了,小牛很着急,它一定会想到一个好办法。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分享一下你觉得它是怎么做的?

  ——小牛给主人端来了一杯草莓牛奶。小牛会怎么说?

  ——后来小牛又给主人喝了什么味道的牛奶?喝了水果牛奶后,主人的病会怎么样?

  ——这些人是谁?他们在做什么?吃了水果的邻居们怎么样了?

  三、教师完整播放、讲述故事,再次感受故事内容,学习关心他人的品质。师:“小朋友们喜欢这只小牛吗?为什么?”

  幼:(因为他喜欢吃水果)那我们也要像它一样多吃水果哦!

  幼:(因为它会帮助别人)是的,会帮助别人的孩子大家都很喜欢他,看来你也是一个会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四、实际操作关心、帮助他人,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1)主人不在家,提问引发孩子们的思考。

  师:爱吃水果的牛又到了吃水果的时间,可是今天主人出远门了,怎么办呢?原来大家都是会帮助别人的好孩子,那我们一起去摘水果吧!

  2) 教师示范,出示一个水果图片:小朋友这是什么水果?

  3) 幼儿操作,桌上还有好多好多的水果,请选一个水果送给奶牛吃。

  活动总结

  根据我班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体会阅读的乐趣,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感受。感受故事中爱吃水果的牛和主人间深深的互相关怀情感,同时引导幼儿不挑食、偏食喜欢上吃瓜果等新鲜食品。

  通过给小牛喂水果由人及己,从而让幼儿自发的爱上吃水果。

27、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老师的手》教学设计反思

  一、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其所表达的情感,并能配上动作有表情的朗诵诗歌。

  2、能用替换的方式进行仿编儿歌。

  3、激发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二、活动准备

  1、事先做好折纸鸭、泥塑狗、绘画羊、自制玩具飞机各一个,其他作品若干、PPT课件。

  折纸、油泥、笔等。

  三、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一)教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各种手工、绘画作品,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

  1.教师将幼儿带到展示台前,请幼儿观看各种手工、绘画作品。

  2.请幼儿说出展览作品的名称及其所用的材料。

  3.教师:你们知道这些好看的玩具和图画都是谁做的吗?(老师)有一首好听的诗歌讲的也是老师会做很多东西,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教师朗诵诗歌,引导幼儿初步学习诗歌。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诗歌。

  2.教师:诗歌里讲到老师的手会做哪些东西呢?

  3.教师根据幼儿回答任意指出教具(鸭、狗、羊、飞机)

  (三)教师借助教具再次朗诵诗歌,帮助幼儿记忆诗歌。

  1.展示折纸“小鸭” :老师的手,真巧!折只小鸭“嘎嘎嘎”----身子直摇。(强调动词“折”与“摇”)

  2.展示泥塑的“小狗” :老师的手,真巧!捏只小狗“汪汪汪”----冲我直叫。(强调动词“捏”与“叫”)

  3.展示绘画的“小羊” :老师的手,真巧!画只小羊“咩咩咩”----要吃青草。(强调动词“画”与“吃”)

  4.展示自制的飞机:老师的手,真巧!做架飞机“嗖嗖嗖”----飞得高高。(强调动词“做”与“飞”)

  5.幼儿在教师演示教具时可以轻轻跟念。

  (四)教师针对诗歌提问,引导幼儿讨论,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诗歌里为什么说老师的手真巧?

  2.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3.教师:老师的手真巧,除了诗歌里说的,你们平时还看到、知道老师会做什么?4.请几名幼儿说一说老师还会做什么。(引导幼儿从班上每一位老师说起)

  5.鼓励幼儿认真和教师一起学本领,让自己变得能干。

  (五)引导幼儿用替换的方法仿编诗歌。

  1.启发幼儿仿编诗歌。如可以替换为:“老师的手,真巧!剪只青蛙„呱呱呱‟----保护庄稼。”

  2.鼓励幼儿将刚才讨论的关于老师会做的事编进诗歌里。

  (六)教师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1.师幼合作念。如老师念“老师的手,真巧!”,幼儿念“折只小鸭„嘎嘎嘎‟----身子直摇。”

  2.男孩、女孩合作朗诵诗歌。

  3.集体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日常活动中阅读幼儿用书,继续仿编诗歌。

  附儿歌《老师的手》

  老师的手,真巧!

  折只鸭子“嘎嘎嘎”身子直摇

  老师的手,真巧!

  捏只小狗“汪汪汪”冲我直叫

  老师的手,真巧!

  画只小羊“咩咩咩”爱吃青草

  老师的手,真巧!做艘飞船“嗖嗖嗖”飞得高高。

  活动反思:

  《纲要》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一要求淡化了文学教育的工具色彩,而突出了艺术欣赏要求。儿童文学作品形象性强,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浅显,非常适合幼儿的欣赏水平。其突出的功能就是培养儿童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28、幼儿园中班语言《圆圆和方方》公开课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安静的听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并能说出故事的大意。

  2.知道物体的形状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它们有各自的功用。

  3.愿意关注周围生活中的事物。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绘制图片,方形的军旗子和圆形的象棋子。

  2.印有“□”和“○”的小卡片。

  3.搜集各种圆形、方形实物放在活动室四处,以便幼儿寻找。

  4.准备生活中圆形和方形实物的PPT图片。

  活动过程:

  1.寻宝游戏。

  幼儿自选印有“□”或“○”的卡片,在活动室内寻找与之相应的物品,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的“宝藏”多。

  2.互相展示寻宝结果,并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圆的或方的东西。

  教师展示PPT,让幼儿观察图片中的物体形状,并能说出来。

  3.想象把观察到的圆形或方形的实物,变成别的形状会有怎样的结果。

  4.欣赏故事《圆圆和方方》,并讨论。

  (1)圆圆和方方为什么要吵架?

  (2)圆圆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

  (3)方方梦见了什么?

  (4)最后圆圆和方方为什么不吵了?

  5.引导幼儿总结:在生活中有的物品只能是圆的,比如球、轮胎等。有的物品只能是方的,比如砖头、电视机等。有的东西圆的和方的都可以,比如桌面,凳面等等。方形和圆形各有各的特点和用处。

  延伸活动:

  准备“□”和“○”的小卡片,让幼儿在小卡片上依照卡片的形状画出相应的实物。

  教学反思:

  如在本课的导入部分,我出示了幼儿常见的玩具,让幼儿看看说说,这些东西是孩子们平时经常接触到的,所以他们很感兴趣。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孩子在玩中学,调动了孩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接下来,我又采用了出示圆圆和方方的图形宝宝,让幼儿观察图形宝宝的身体形状来吸引幼儿的兴趣。

29、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树真好》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了解和树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感受树的用途。

  2.萌发亲近树木、爱护树木的情感。

  3.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树真好》插图5张、配乐散文音频。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导幼儿观察并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这里有好大一棵树,你们猜谁会喜欢这棵树呢?

  二、结合插图播放配乐散文,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散文《树真好》。

  ——散文中提到了谁?他们说了什么?

  三、逐幅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画面内容。

  ——小鸟为什么觉得“树真好”呢?

  ——为什么在树荫下野餐,大家都吃得很香呢?树荫下我们还可以干什么?

  ——小猫为什么说“树真好”?

  ——小朋友为什么说“树真好”?我们可以跟树玩什么游戏呢?

  四、结合图片,师幼共同朗诵散文。

  ——我们一起跟着好听的音乐,来朗诵这篇散文《树真好》。

  ——树还会给谁带来快乐呢?我们一起想一想,找一找吧。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

  1.请家长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搜集更多关于树木作用的信息。

  2.尝试仿编散文《树真好》。

  附【散文】

  树真好

  树真好。小鸟可以在树上做窝。每天天一亮,小鸟就会唧哼喳喳地叫。

  树真好。我们全家在树阴下野餐,大家吃得很香,说说笑笑,热热闹闹。

  树真好。如果有一只大狗来追我的小猫、小猫就爬到树上躲起来,气得大狗“汪汪”叫。

  树真好。我做个秋千挂在树上,让我的布娃娃坐上去,呀摇,摇呀摇。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树真好》,题材“树”来自于幼儿生活之中,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常见的一种植物,对幼儿来说开展这样的题材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乐于参与的。大班综合活动《树真好》的整个设计内容整合了科学、绘画、社会、语言领域的内容,从各个方面促进了幼儿的发展,让幼儿从多个角度获得了“树”的一个完整概念。《树真好》我充分地考虑了活动的探究性,活动中提供了两大环节让幼儿去探索和发现,使幼儿积极、主动地获得了许多知识。同时,活动中也建立了新型的师幼关系,教师始终以一个倾听者、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之中。

  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植物,但是,这也从未引起过孩子们的注意,虽然孩子们天天接触这些东西,却很少思考些什么问题,于是,想通过这样的一个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共同来关心身边的一些东西,共同探索奇妙的植物世界,同时让孩子们养成一种喜欢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会发现一些自然现象,并想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学习方法,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识,去结识更多的植物朋友,让孩子真正喜欢植物,喜欢大自然,知道我们的生活和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离开了植物,人类将无法生存。

30、获奖教学设计中班语言《蚂蚁和西瓜》

  设计意图

  绘本《蚂蚁和西瓜》是一本极富趣味性的图画书,一群小蚂蚁,一块大西瓜,对比强烈,故事简单有趣。中班幼儿好奇心强,思维比较活跃, 对绘本故事比较感兴趣,基于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引导孩子在阅读中感受蚂蚁

  勤劳、聪明、团结合作的精神,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活动目标

  1、在阅读中了解绘本图画的内容,通过表演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

  2、大胆猜想故事情节,积极参与讲述活动,能较连贯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学习蚂蚁聪明灵、活爱动脑筋的优点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在阅读中了解绘本图画的内容,通过表演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

  活动准备

  1、课件:绘本及故事发展思维导图。

  2、绘本人手一本。

  3、表演用道具:可分割的大西瓜;棍子、铁铲等工具 。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西瓜和小蚂蚁画面导入故事,引发兴趣。

  1、这是一片怎样的西瓜?

  2、谁可能会最早发现这片西瓜?

  二、提出猜想问题,引起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1、播放绘本 PPT 的 P1 页,幼儿观察讲述画面的内容。

  2、出示吃剩下西瓜的画面(P2)提问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开展讨论:

  (1)蚂蚁们一下子就吃饱了,可还剩那么多西瓜,怎么办呢?

  (2)你猜蚂蚁队长在说什么?(幼儿简单讨论,引出搬回家)

  3、猜想活动:教师运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幼儿的猜想。

  (1)小蚂蚁们会怎样搬西瓜呢?

  (2)蚂蚁的数量太少搬不动怎么办?

  (3)如果你是蚂蚁队长看到西瓜搬不动,你会怎么办?

  二、幼儿阅读绘本,梳理故事脉络。

  1、幼儿人手一本图书快速阅读,教师提醒幼儿在书中寻找猜想问题的答案。

  2、帮助幼儿在思维导图的索引下,对比幼儿的猜想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

  蚂蚁们吃西瓜——剩下的西瓜怎么办——大家一起办搬——叫帮手、用工具——大西瓜切小块——分工行动

  三、在表演中深入理解故事的内容。

  教师扮演蚂蚁小队长引领幼儿表演故事 2-3 次。

  四、观看 PPT 在讨论中赏析故事的结尾。

  1、出示西瓜皮图片 P9,幼儿讨论。

  2、瓜肉都搬走了,还剩下西瓜皮有用吗?

  3、看看蚂蚁们是否和你们想的一样,它们又把西瓜皮做成了什么呢?

  4、出示滑梯图片 P10。蚂蚁把西瓜皮当滑梯,真是太好玩了。

  五、学习蚂蚁聪明灵活、爱动脑筋的优点及团结的精神。

  1、讨论:为什么一开始小蚂蚁搬不动西瓜,后来却成功了?

  2、总结:小小的蚂蚁终于搬走了大大的西瓜,我们小朋友只要肯努力、肯动脑筋,

  和朋友们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就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

  活动总结

  整个活动以故事情节贯穿始末,在这本书中,每一只蚂蚁的神态、动作和其他蚂蚁都 不同,孩子可以讲出很多好玩的故事。我使用了观察法、迁移法和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引 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关注画面细节,猜测故事情节,并尝试用动作表现,充分发挥了幼 儿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主动学习、积极建构,教师只是以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身 份参与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而绘本正是结合了这 两点。绘本阅读教学中要优先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最终通过绘本阅读活动的开展发展视、听、语言、思维、想象、审美及观察等能力。幼儿园应坚持绘本教学不松懈。

31、获奖中班语言诗歌《吹泡泡》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孩子们都很喜欢吹泡泡,泡泡五颜六色的很漂亮,当吹出泡泡他们跟着跑的时候,嘴里也会不时的叫着“哇塞,好漂亮~”的形容语句,于是我就想,他们除了漂亮这样的形容词还能不能说出其他关于泡泡的好听的话呢?于是,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设计了《吹泡泡》这节语言活动,让幼儿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能完整的说出儿歌。

  2、能根据图片提示,尝试创编儿歌。

  3、感受语言活动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儿歌内容并能完整的说出儿歌。

  难点:幼儿能看图创编儿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百宝箱,鸡蛋、苹果实物,星星、雨点模具,大树、纸球、抖鸡蛋道具,小蝌蚪、花朵、白云、树叶等图片若干。

  经验准备:幼儿有认知事物的经验,能见到事物就说出对应的名称。

  环境准备:宽敞的多媒体教室。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游戏引入(戳泡泡)

  师:欢迎大家来到泡泡王国!小泡泡们想和你们一起做游戏,准备好了嘛?(吹泡泡)这些泡泡真漂亮,是谁吹的呀?泡泡王国还有许多泡泡,但是这些泡泡和老师刚才吹的泡泡可不太一样,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

  1、 摸百宝箱并做游戏,引导幼儿学习儿歌句式。

  出示百宝箱,教师引导语:泡泡呀,都藏在了这个百宝箱里让我来摸一摸。

  1)摸出鸡蛋,学习“xx 是 xx 吹的泡泡”句式,并做抖鸡蛋游戏。

  教师提问:你摸到了什么?(鸡蛋)在泡泡王国里,鸡蛋也是一种泡泡。

  鸡蛋是哪来的呢?(是母鸡下的)鸡蛋是母鸡吹得泡泡,请大家跟我一起说。母鸡吹出了鸡蛋泡泡真高兴!它邀请我们玩个抖鸡蛋的游戏。

  小结:母鸡要问大家还记得刚才那句好听的话吗?鸡蛋是母鸡吹的泡泡。

  2)摸出苹果,引导幼儿说出句式,并做扔苹果游戏。

  教师提问:还有谁愿意来摸一摸呢?你摸到了什么?苹果长在哪里呢?让我们用那句好听的话说说吧(苹果是果树吹得泡泡)那有三棵果树伯伯正在为结不出苹果而发愁呢!你们愿意帮帮它们吗?(玩扔苹果游戏)

  小结:苹果伯伯要问大家还记得刚才那句好听的话吗?苹果是果树吹的泡泡。

  3)摸出星星,引导幼儿说出句式,并玩拥抱月亮的游戏。

  教师提问:你摸到了什么?(星星)星星是谁吹的泡泡?请你用好听的话说一说?(星星是月亮吹的泡泡)现在让我们来玩一个拥抱月亮的游戏。小结:星星宝宝们,你们还记得刚才那句好听的话吗?星星是月亮吹的泡泡。4) 摸出雨点,引导幼儿说出句式,并玩乌云抓雨点的游戏。教师提问:你摸到了什么?(雨点)雨点是谁吹的泡泡?(乌云)能用好听的话说说吗?(雨点是乌云吹的泡泡)现在让我们来玩一个抓雨点的游戏吧。小结:小雨点们,乌云妈妈想问问你们还记得刚才那句好听的话吗?雨点是乌云吹的泡泡。2、 根据图像,师生完整朗诵诗歌。师:这么多可爱的泡泡连起来就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吹泡泡》,让我们一起说一说吧。(说两遍)3、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创编儿歌。师:小朋友们,当你们看到鸡蛋会想到什么呢?谁愿意来说一说?(鸡蛋吃了有力气)我们把这句话加在好听的话后面,这样就会变成一首新儿歌啦!鸡蛋是母鸡吹的泡泡,鸡蛋吃了有力气。那你们看到苹果想到了什么呢?那请你像刚才一样用完整的话把它说出来吧!(适当引导)小结:我们在好听的话后面又加了一句,编出了一首新儿歌。(说儿歌内容。)4、 幼儿摸泡泡创编儿歌,教师记录并欣赏。师:请你们 5 人一组去摸一摸泡泡,看看你都摸到了哪些泡泡,并和你旁边的小伙伴用完整的话说一说吧!(讨论)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你们编的新儿歌吧!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吹泡泡》。(鸡蛋是母鸡吹的泡泡,苹果是果树吹的泡泡。星星是月亮吹的泡泡,雨点是乌云吹的泡泡。)我们还能编出新儿歌,我们真是一群小作家。三、结束部分:到户外继续找"泡泡"。师:在我们的幼儿园中其实还有好多泡泡呢!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到外面去找一找还有哪些泡泡吧,那让我们出发吧!幼儿听音乐走出活动室。活动延伸:以创编为主,提高创编难度,带领幼儿继续发挥想象力编出新儿歌。 活动总结

  整节活动内容较多,用时比较长,但因为活动中穿插着游戏,而且活动中我能够很好的调动幼儿的情绪,所以活动氛围很愉悦,幼儿并没有因为活动时间长而坐不住, 反而他们愿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整节活动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不过在创编环节时我的引导的不太够,有些小朋友没有明白创编的规则,所以需要再斟酌一下环节上语言的表达。在重难点的突破上,个别幼儿给了我眼前一亮的感觉,让我想将创编更提升一个层次,同时也给了我活动延伸的灵感。

32、教学设计中班语言《最奇妙的蛋》

  设计意图

  儿童绘本是儿童文学的一环,它的主要阅读对像是学龄前后的幼儿。图像是幼儿重要的阅读工具,也是绘本最重要的组成部份。绘本的图像除了要贴近儿童的世界,也必须重视美感呈现。好的绘本,每张图像都会说话,图与图之间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儿童得以由直觉进入绘本的世界,自然流畅地听故事。《最奇妙的蛋》是一个非常有趣、且语言简单的绘本,作者用明亮的透明水彩,画出色彩献礼、造型都取得小母鸡,搭配轻松愉快的情节,深深吸引着孩子。作者把自己的赤子童心和幽默感也表现在很多细节里:可爱的国王地标、过往的鸡蛋令牌、蛋形的大太阳和最后孵出来的奇妙小鸡,都是文字描述的玄外之音,更增添了孩子的阅读乐趣。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画面,认识“三只母鸡”、“三个鸡蛋”的独特性。

  2.在认识母鸡与鸡蛋的独特性及其关系中,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别之处,也会有不同的想法与行动。

  重点难点

  认识母鸡与鸡蛋的独特性及其关系中,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别之处,也会有不同的想法与行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课件 PPT,绘本电子书。

  2.经验准备:孩子认识一些常见蛋,能根据事物特点进行简单的评价。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各种蛋,设疑激趣,引发想象

  指导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东西,一起来看看是什么?你们见过这些蛋吗?它们奇妙吗?你觉得奇妙的蛋可能是怎样的蛋呢?

  过渡: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本书《最奇妙的蛋》,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本书吧!

  二、集体阅读,根据图片,仔细观察,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封面,进行理解阅读。重点阅读名字、图片。

  2、出示“三只母鸡比漂亮”的三幅页面,启发幼儿:三只母鸡都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请你们仔细观察,想一想:为什么它们觉得自己是最漂亮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它们比的是身体的哪个部位?这样能比出输赢吗?

  幼儿对比观察三幅画面,大胆分享自己的发现,并对“母鸡比漂亮”做简单评价。

  小结:“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能根据母鸡眼睛注视的地方发现母鸡认为自己最漂亮的部位:圆圆的羽毛最漂亮,琪琪的腿最漂亮,毛毛的鸡冠最漂亮。我们还发现,他们比漂亮的身体部位不同,是比不出输赢的。他们都有与别人不一样的漂亮的地方,都是特别的。”

  三、 自主阅读,理解故事

  (1)自主阅读,理解故事:谁生的蛋最奇妙

  ——那最后谁会取得胜利,成为公主呢?小朋友自己看看这本书,找找答案,好吗? 提出阅读要求:请小朋友们从头开始阅读,要一页一页的仔细观察哟!

  ——小朋友们,最后谁取得了胜利,成为了公主呀?为什么?

  小结:三个蛋都有自己特别的地方,圆圆生的蛋像大理石那样光滑,琪琪生的蛋特别大,毛毛生的蛋是个方方正正的彩色的蛋。因为三只母鸡都是特别的,所以它们也想生出与众不同的蛋。

  4.完整阅读,整合经验

  指导语:三只母鸡先是“比漂亮”,后来又比“谁生的蛋最奇妙”,我们大家觉得它们都很特别,它们生的蛋也都很奇妙。我们一起来完整读读这本书吧!

  师幼共同阅读绘本,完整理解故事内容。

  5.拓展延伸

  (1)美术活动: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让孩子设计更多更奇妙的“蛋”。

  (2)自制图书:美术作品完成后,鼓励他们自由表达,教师记录文字,装订成自制书,投放到语言区,进行阅读。

  活动总结

  在活动中,幼儿积极性很高,对于绘本有很浓厚的兴趣,能自主进行阅读,寻找答案,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幼儿的坐姿需要提醒,阅读习惯还需要提高,可在

  下次活动加强指导。

33、中班语言活动《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幼儿每天都面对老师,本课就通过教师节让幼儿了解老师,并通过诗歌的方式激发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大胆表达自己的心意。学习讲述人物的方法,训练口语表达能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案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大胆表达自己的心意。

  2、学习讲述人物的方法,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3、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加深幼儿热爱老师的情感。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教师节的有关常识,并能大胆地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难点—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三、活动准备

  1、歌曲<我的老师像妈妈>、辅导一名幼儿先讲述<我的老师>。

  2、布置老师爱我的照片展、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一)请出被辅导的那一位幼儿讲述<我的老师>:“我的老师姓xx,她长得很好看,皮肤白白的,眼睛亮亮的,头发又直又长。每天她都早早来到教室,把活动室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她的脾气特别好,特别爱笑……。”

  1、幼儿分组,5人一组,讲述“我的老师”。

  2、游戏“我给老师打电话”,让每位幼儿跟老师说一句最想说的话,增强对老师的感情。

  3、欣赏歌曲《我的老师像妈妈》。

  总结:唱歌《我的老师像妈妈》,进行表演。

  (二)引导幼儿知道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师节。

  (三)利用《老师爱我》的照片展,激发幼儿对老师的热爱和尊敬之情。

  提问:照片上的老师在干什么?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老师关心爱护小朋友时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为什么?

  (四)通过欣赏诗歌《我的老师真正好》,激发幼儿爱老师的美好情感。

  1、完整欣赏诗歌。

  2、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掌握诗歌内容。

  提问:老师都教小朋友什么本领?当你的衣服扣子掉下来的时候,老师是怎么做的?当你感到不舒服的时候,老师是怎么做的?

  3、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五)鼓励幼儿大胆地说一句祝福老师的话。

34、中班语言活动《我的幼儿园》教学设计

  幼儿园是小朋友们除了家之外最熟悉的环境了,本课活动让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知道幼儿园厨房、保健室、图书室、海洋球室等地方的基本用途以及这些地方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初步引发对幼儿园的喜爱情感。 更多幼师学习上课教案请关注!

  一、活动目标

  1、熟悉幼儿园的环境。

  2、知道幼儿园厨房、保健室、图书室、海洋球室等地方的基本用途以及这些地方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3、初步引发对幼儿园的喜爱情感。

  二、活动准备

  1、PPT课件、与各活动室教师备好课

  2、活动室准备好活动器具

  3、幼儿会唱《我爱我的幼儿园》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出示幼儿园大门照片,唤起幼儿园的回忆。教师:这是什么地方?

  教师:喜欢我们的幼儿园吗?为什么?

  教师:今天我带来了一首关于幼儿园的诗歌,和大家分享。(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教师:诗歌中的幼儿园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二)请幼儿说说幼儿园里的各个地方。教师:小朋友,你们在幼儿园里玩的时候,除了看到我们自己的教室以外,还看到幼儿园里还有哪些地方呢?(引导幼儿根据平时经验来回答)

  1、教师小结:除了我们的教室外,还有厨房、保健室、图书室、海洋球室。

  (三)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的各个地方

  1、教师:小朋友,现在我们开着火车去参观一下我们刚才说到的那些地方吧。

  2、教师带领幼儿有秩序的参观这些地方,每到一处就让幼儿观察这些地方都是做什么用的?里面有哪些人?

  3、让幼儿了解该地方的功能和特点之后,教师再引导幼儿说说这些地方应该注意的一些安全事项。在图书室和海洋室里可以让幼儿适当的体验一下在这些地方游戏的快乐。教育幼儿玩海洋球时不能压别人。

  (四)小结参观内容

  1、教师:刚才老师带小朋友去看到了除了我们教室以外的很多地方,请小朋友来说一说都有哪些地方,它有什么用处和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教师小结:厨房,在这里面会有阿姨为我们做香香的饭菜,我们不能去打扰阿姨做饭,而且里面的饭菜很烫,我们更不能碰到它。所以厨房里我们不能去哦!

  保健室:里面会有老师照看身体不舒服的小朋友,并且给生病的小朋友送药,老师在里面做事的时候,我们也不能进去打扰她哦。

  图书室:小朋友可以在这里看图书,学习很多的知识,但是看书的时候应该保持安静,并且要爱护每一本书宝宝。

  海洋球室:小朋友在这里玩耍,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

  2、教师:今天我们参观了这么多地方,小朋友回去之后也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分享,让他们也能够更了解我们的幼儿园。

  (五)师生一起唱《我爱我的幼儿园》,结束活动。

35、教学设计中班语言活动《小车迷》反思

  活动背景:

  孩子喜欢车,尤其是男孩,几乎每个男孩子的家里,都有一箩筐玩具车。既然孩子喜欢车,不妨来研究研究。其实,在活动中孩子到底丰富了多少车的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孩子好奇心的激发、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养成。所以,我们在指导活动时,应该淡化关于车的知识的全面性。事实上,我们和孩子在认识车方面,都无法做到专业。

  内容与要求:

  1、了解各种车辆的名称、用途,喜欢各种车辆。

  2、能大胆地向别人发问。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1、各种车辆的照片、玩具车。

  2、实物:轿车。

  3、自制的花车。

  过程与指导:

  一、看看讲讲:我喜欢的车

  1、桌子上放着你们带来的各种玩具车和各种车的照片,你们去找一辆自己喜欢的玩具车或者照片,来向大家介绍介绍你喜欢的车。

  ——幼儿自主找照片或玩具车讲述,并相互交流。

  2、除了这些车,你们还知道还有什么车吗?

  二、大胆提问,了解车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1、你们知道的车真多,其实,汽车上还有许多秘密,今天,×的爸爸开来了一辆真的轿车,你们可以去坐一坐、摸一摸、看一看,你们发现了汽车上面会有什么新的秘密和新的问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就问什么,问得越特别,知道的事情就越有趣,就越多。

  2、幼儿坐一坐、摸一摸、看一看轿车。

  ——老师可以提示孩子观察:“你最喜欢车上的什么东西?”了解车的组成部分。

  接着,老师可以提示孩子:“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你想知道什么事情?"等,引发孩子提问。

  3、幼儿交流自己发现的秘密和问题。

  ——老师可以引导个别回答,如:“谁知道”;集体讨论:“你们说这是怎么回事。"老师、家长可以共同参与讨论。

  三、看看想想:想要的车

  车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几乎每天要用车。你心里喜欢什么样的车呢?请你把你心里想要的车画出来或做出来。

  ——如果可能,可以让孩子乘上车,外出兜一小圈风。

  活动反思:

  车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几乎每天要用车。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幼儿思考、回答的教学方式。使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不知不觉突破了幼儿制作的难点,为下一步自由创作作了铺垫。 本设计重视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积极为幼儿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巧妙地引导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的探究问题。

36、优秀中班语言教案《西瓜皮》反思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在西瓜皮上联想出多种物体,并通过添画表现其主要特征,激发想象力。

  2、 能主动参与创编活动,用连贯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语言,丰富联想。

  3、 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创作的快乐,培养幼儿间的合作精神。

  4、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 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6、 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7、 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活动准备

  1、 实物:半个西瓜皮;半个西瓜皮的图片人手一张。

  2、 小动物卡片、画有几个西瓜皮的背景图、泡沫板

  活动过程

  一、 引导幼儿对西瓜皮进行初步想象。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半个西瓜皮)

  这半个西瓜皮看上去像什么?(小船、小床、碗……)

  那西瓜皮口朝下看上去又像什么?(小伞、屋顶、台灯……)

  二、 对西瓜皮想象并添画,尝试用句子进行描述

  师:西瓜皮会变魔术,瞧!它变出了什么?(秋千),谁会在上面玩呀?(小猴子、小松鼠……)

  听,老师把这幅图编成了两句话:西瓜皮,变秋千,松鼠荡来荡去真有趣!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让西瓜皮变个魔术?变好魔术后想一想,哪个小动物会用它来干什么?

  幼儿自由想象添画并讲述。(提醒幼儿相互讲述)

  请个别幼儿讲述

  幼A:西瓜皮,变帽子,小兔戴在头顶上遮太阳。

  幼B:西瓜皮,变雨伞,下雨小猫用它来撑伞。

  幼C:西瓜皮,变木桶,小狗用它来舀水。

  幼D:西瓜皮,变篮子,小羊用它装青草。 ……

  请幼儿把作品展示在泡沫板上,大家一起欣赏。

  三、 引导幼儿再次对西瓜皮展开想象,小组合作创编《有趣的西瓜皮》的故事

  老师出示背景图,示范编故事:

  有一群小动物到草地上玩,发现地上扔了许多西瓜皮。小动物们想:西瓜皮扔了多可惜呀!小猫捡了个西瓜皮说:“让我来做个翘翘板吧!”

  它到树林里找来一块木板,放在西瓜皮上,做成了一个翘翘板。小猫和小狗一起玩,翘呀翘,玩得真开心!

  小朋友,西瓜皮有许多,别的小动物会用西瓜皮来做什么呢?他们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 请你们也来编个故事吧!一组上的小朋友你先编,再我编,再他编,大家一起接龙编个动听的《有趣的西瓜皮 》故事吧!

  幼儿分组创编故事 每组提供一幅画有几个西瓜皮的背景图、若干小动物(提醒幼儿选好小动物,再 讲述)

  请个别小组讲述 鼓励小组间相互讲述。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够使他们想说、敢做、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我设计了这次中班创造性讲述活动,通过让幼儿看看、想想、讲讲,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7、中班语言游戏活动《传话》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例背景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价值:

  1、指导思想:

  《纲要》“语言”部分的指导要点中指出: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流、体验语言的乐趣。这正与我园“幼儿语言教育环境创设”的课题理念相符合。我们把物质环境创设作为一种潜在的课程去思考,努力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材和构思。因此,我们选择了《传话游戏》这个幼儿感兴趣的题材,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活动中我们将幼儿本身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放在首位,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集中与分组、集体与个人、讲述与想像,形成立体式的环境教育活动体系。

  2、目标及其价值:

  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应该渗透入学校的一日生活中,保证幼儿在园有足够的游戏时间。狄德罗曾经说过:“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一种游戏。”所以,为了让孩子快乐的活动,快乐的掌握本领,我在本次语言活动中加入了游戏的成分。

  ——学情分析

  1、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月亮传话游戏的特征已经有初步了解,并能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说明游戏的规则。

  2、游戏能力:喜欢玩游戏,愿意玩游戏。

  ——学习需求分析

  幼儿所学的传话游戏通常老师都会选择孩子喜欢的道具和材料,选择一些孩子们熟悉的、贴近日常生活的玩具进行游戏。很多游戏的内容反映的是贴近幼儿自己的生活,富有浓厚幼儿情趣易被幼儿理解接受的。游戏又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一把钥匙,反复游戏是锻炼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能力的绝好途径。教师要引导孩子玩和听,教学实践中,运用游戏法是十分奏效的。游戏的形式极为丰富,抓住游戏中的特点,把“玩”与“听”结合起来进行游戏,具体而形象地再现游戏中的意义,能唤起幼儿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幼儿深入体会游戏的快乐,从而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喜欢玩游戏,乐意积极参与传话游戏。

  2.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3.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38、中班语言《秋天的颜色》优质课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在秋景迷人的季节里,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感观发现秋天的变化,并感受到秋天是多姿多彩的。正是这样的生活经验,为本次的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秋天的颜色》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诗。它从多角度引导幼儿感受秋天的变化,以及颜色的绚丽多彩。重复的句式让幼儿更加便于记忆和理解。同时,通过仿编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幼儿与同伴交流的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知道秋天是美丽多彩的。

  2、尝试仿编诗中的句子。

  3、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4、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欣赏优美的语言,体验散文中所洋溢的乐观精神。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一片落叶(事先撒在操场上);苹果、桔子、葡萄图片个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们好!知道我是谁吗?(对!我是甘老师)瞧一瞧,甘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好看的图片。(出示枫叶PPT)图片上是什么呀?(枫叶)

  2、师:枫叶是什么颜色?(黄色)它们为什么会从树上飘落下来呢?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

  3.师:哦,原来秋天树叶会飘落下来,你知道还有什么发生变化了吗?

  二、出示小草、枫叶、白菊、松树、大地的图片

  1.让我们一起再来瞧瞧吧!(依次出示图片)这是什么呀?(小草、枫叶、白菊、松树、大地)这时候秋天变成了什么颜色?(黄色)

  师:哦,秋天是黄色(红色、白色、绿色、绚丽多彩)的。

  2.秋天漂亮吗?

  三、观看课件第一遍,欣赏散文诗“秋天的颜色”,感受秋天的绚丽多彩

  1.我们来看一看、听一听它们到底是怎么赞美秋天的。(播放第一遍PPT)

  2.你们刚才听见诗歌里有谁?它们是怎么赞美秋天的?

  3.诗歌里说秋天是什么颜色的?

  四、观看课件,欣赏第二遍,引导幼儿讨论:

  1.小草说:秋天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它是怎么说的?(请个别幼儿学一学)

  2.枫叶说:秋天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它是怎么说的?(请个别幼儿学一学)

  3.白菊认为秋天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它是怎么说的?(请个别幼儿学一学)

  3.谁说秋天是绿色的?这又是为什么?(松树)它是怎么说的?(全体幼儿一起学一学)

  4.大地告诉我们秋天是怎么样的?为什么?

  四、请幼儿一起朗诵散文诗。

  教师带着幼儿一起朗诵。注意轻轻地、沙沙地、微笑地、大声地、骄傲地。

  五、仿编诗歌

  1、还有许多东西也想说说秋天的颜色,出示苹果(桔子、葡萄)图片,你觉得苹果会说什么呢?

  2、鼓励幼儿进行仿编。

  3、把幼儿仿编的话编成一首新的诗歌。

  活动延伸:

  1、幼儿记录自己仿编的散文诗。

  请小朋友们回到教室里,我们一起来画一画绚丽多彩的秋天吧。

  附

  诗歌:

  秋天的颜色

  秋天是一幅美丽的图画,美在哪儿呢?

  我乘上落叶做的小船,要去看看美丽的秋天。

  我问小草,

  小草轻轻地告诉我:“秋天是黄色的。”

  我问枫叶,

  枫叶沙沙地告诉我:“秋天是红色的。”

  我问白菊,

  白菊微笑地告诉我:“秋天是白色的。”

  我问松树,

  松树大声地告诉我:“秋天是绿色的。”

  我问大地,

  大地骄傲地告诉我:“秋天是绚丽多彩的。”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孩子的语言表达不够成熟,缺乏连贯性;孩子们安静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仍需加强等等。总之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与教育,争取做得更好。

39、中班语言活动《小熊生病了》活动获奖教学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生病”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话题,也都有切身体会的一件事。《小熊生病了》的活动就来源于“生病”的话题,讲述的是小熊生病了,他的好朋友小兔子是怎样不厌其烦地精心照顾小熊的故事。读本间传递的就是朋友间关爱的温暖情绪,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价值。通过对读本的揣测和分析,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原有的分享阅读教学模式与上海的情景教学模式相结合,在阅读的基础上渗透了关爱同伴的社会性知识,以情感教育为主线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一、欣赏故事,感受故事中朋友间关爱的温暖情绪,理解故事内容。

  二、学习用关爱的语言表述自己对画面的理解。

  三、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四、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大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关于生病的讨论。

  师:你们生病过吗?生病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呢?哪里会不舒服呢?

  小结:是的,生病的感觉真不好受。生病的时候最需要谁的关心和陪伴呢?(家人、朋友)今天若妍也生病了,“若妍,你哪里不舒服?现在好些了吗?中午吃完饭后老师给你喂药,老师再给你讲讲故事,会慢慢好起来的。不过,你今天生病了还能坚持来幼儿园,真是很了不起哦!”

  二、阅读读本。

  1、出示封面。

  师:今天林老师带来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你们读读看,对了,是“小熊生病了”。

  师:小熊在哪儿?(躺在床上)小熊生病了,它的表情是怎样的?谁又来陪它了?

  2、第一页。

  结合PPT讲述:天气真好,小兔想约小熊一块去草地上玩,它来到小熊家。看见小熊躺在床上,就对小熊说——

  师:它会对小熊说什么呢?(你怎么了?我们一起出去玩吧!你不舒服吗?)

  师:小熊又会怎么说呢?(我生病了,不能和你一起出去玩了。)

  师:小熊生病了,如果你是它的好朋友小兔,你会怎么做呢?(陪它聊天、给它喂药、、、、、、)你们真会照顾小熊。我们来看看故事里的小兔是怎样照顾小熊的?

  3、第二、三、四、五页

  配乐讲述:小兔感觉小熊很不舒服,就给小熊端来一杯热水。小熊喝了一口,出了一些汗,感觉舒服多了。突然间,不知怎么的,小熊又不舒服了。小兔摸了摸小熊,好烫啊!它急忙拿了一袋冰块来,小熊敷了冰块,慢慢的身上不那么烫了。

  师:小兔是怎样照顾小熊的?(端热水、拿冰块)

  师:小兔给小熊端热水的时候会怎么说呢?(小熊,你喝吧!喝热水会更舒服些)(可让个别幼儿当小兔与老师互动)我们一起来学学小兔吧!小熊又会怎么回答呢?(谢谢你小兔)我们一起来谢谢小兔!

  师:小熊喝完水冒了一些汗,感觉怎样了?(舒服一些了)它又会怎么说呢?

  师:小兔给小熊拿冰块的时候会怎么说呢?(我用冰块给你降降温)小熊怎么回答呢?

  师:小熊敷了冰块后,小兔会怎么问呢?

  4、联系生活经验,了解父母是怎样照顾和关心自己的。

  师:小熊生病了,有小兔这样细心的照顾和关心,小熊感觉真幸福!你们爸爸、妈妈也一样,在你们生病的时候,无微不至的照顾你们。你们看这是谁呀?上次毛宇杰生病的时候,他妈妈怎样照顾他?——(结合PPT)

  师:其他的小朋友也说说看,你们生病的时候,爸爸妈妈是怎样照顾你们的?

  小结:瞧!你们的爸爸妈妈多爱你们呀!在你们生病的时候这样细心的照顾你们,让你们的病慢慢好起来。

  5、第六、七页。

  师讲述:小兔也是很爱它的好朋友小熊的,你们看它为了让小熊的病快点好起来,靠在小熊的身上,用自己的身体来温暖小熊,还陪它聊天、给它讲故事。慢慢的,小兔和小熊一起甜甜的睡觉了!

  师:最后小兔是怎样陪伴小熊的?(用自己的身体来温暖小熊,还陪它聊天、给它讲故事)对了,有的时候陪好朋友聊天、讲讲故事这样一些小小的关怀,都会让你的朋友感觉无比的温暖。

  三、完整阅读大书。

  1、师:今天老师把这本书也带来了,你们到老师身边来,我们一起分享这个好听的故事。

  2、配乐完整阅读一遍,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一起表述故事中的对话。

  3、活动总结。

  师:读了这个故事老师感觉很温暖,若妍,听了这个故事,你现在有没有更舒服一些呢?现在天气慢慢变冷了,很容易就生病。今天林老师也有些不舒服,头有点疼,我也很想要你们来抱抱我哦!我们班上还有其他生病的小朋友,待会儿回到班上,我们也可以给他聊聊天、讲讲故事。

  活动反思:

  生病是件身体难受、心情低落的事情,窗外明媚的阳光、伙伴们游戏的身影,都和自己无关。《小熊生病了》讲的就是一个关于生病和友情的温馨故事。生病的小熊可怜兮兮地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孤单和病痛让它神情沮丧,好朋友小兔子带着一身阳光和满心关怀看望小熊,一杯冒着热气的水、一袋降温的冰块、一个温暖的拥抱。我和孩子一起看看,小兔子为什么要为小熊做这些事情呢?小熊接受了这些照顾感觉如何呢?

  在教学过程中,我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各个环节之间内在的因果关系,在知识方面,我让孩子了解照顾病人的一些措施以及预防疫病的办法,另外,在图文理解和语言运用方面,我请幼儿关注画面的细节,借助图面理解文中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的高,这个读本孩子们学得也很好。

40、中班语言教学设计和反思《小花籽找快乐》(童话故事欣赏)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从优美的童话作品中,感受语言的优美,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是语言活动的目的之一。快乐是幼儿最常感受到的一种情绪体验,但快乐的涵义是广泛的。中班语言活动《小花籽找快乐》正是让小朋友从神奇、优美的童话故事里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幼儿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引导

  活动目标

  1、理解并欣赏作品,了解小花籽寻找快乐的经历。初步学习句式:“快乐,快乐,我给大家××,大家喜欢我。”

  2、参与谈话活动,乐于在集体面前大声自然地表达自己的快乐。

  3、懂得为大家做好事,自己会得到快乐的道理。

  4、幼儿活动时遵守秩序的观念。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内容制成幻灯片、影屏展示台。

  2、每人一个汉字小花籽头饰。

  3、字卡:小花籽、太阳、小鸟、蜜蜂、青蛙、雪山、大河、草原。

  活动过程

  (一)幼儿带着头饰随音乐“蝴蝶找花”入场。

  (二)教师出示小花籽:“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有关小花籽的故事。”

  (三)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的第一、二自然段,提问:

  1、故事中的小花籽从妈妈的怀里蹦了出来,它要做什么?(出示字卡“快乐”)

  2、你们知道什么叫快乐吗?(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

  (四)播放幻灯片,再次欣赏故事的第一、二自然段,提问:

  1、小花籽在寻找快乐的路上遇到了谁?它们是怎么说的?(要求幼儿用作品中的语言连贯地回答,拿着字卡分别学说角色的对话)

  2、太阳、小鸟、蜜蜂、青蛙为什么感到快乐?(在讨论中让幼儿懂得,因为它们为大家做好事,大家喜欢他们,所以它们感到快乐)

  (五)学习角色对话。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它们说的话吧。请拿出字卡,说说字卡上的宝宝的话,然后再与你旁边的朋友交换着再说一说。

  幼儿说角色对话,教师巡回指导。

  过渡语:小花籽看到大家都找到快乐,它也要去寻找自己的快乐。我们一起来听听,它是怎样寻找到快乐的?

  (六)欣赏故事的后半部分,提问:

  1、小花籽最后找到快乐了吗?它是怎样做的?

  2、小花籽是有谁帮忙的?它们飘过哪些地方? (出示字卡:大河、草原、雪山,幼儿回答后,并找相应字卡)

  3、小花籽最后在哪儿留下来了,为什么?(结合字卡进行)

  4、教师小结:小花籽知道只有为大家做好事,大家才会喜欢它,自己才会得到快乐。

  过渡语:现在我们完整地听完这个故事,然后告诉我你们感到快乐的事。

  (八)结合课件,完整欣赏故事,请幼儿谈谈自己感到快乐的事,加深对快乐含义的理解。

  (九)教师讲评,请每个小朋友戴上头饰扮演小花籽,去询问幼儿园的其他工作人员是否快乐,鼓励幼儿大方地与他人交往。

  师:那我们一起去问问幼儿园里的老师们是否快乐吧。来,我们出发吧。

  幼儿随音乐退场。

  快乐是幼儿最常感受到的一种情绪体验,但快乐的涵义是广泛的。中班的孩子,因为年龄的关系,在很多时候,往往都只想到自己,而忽视了别人,而能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这种体验对于幼儿的成长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于是我选择了语言活动《小花籽找快乐》,虽然这个教材比较老了,但是这个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花籽”寻找快乐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又通过生动、有趣的角色对话,能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作品的思想感情,最终让幼儿升华到懂得为大家服务,帮助别人才是真正的快乐的境界。

  我在课前自己制作了《小花籽找快乐》的PPT课件,将整个故事融合进去,既可以完整欣赏,又能分段播放,由于课件的图片比较鲜艳、生动,所以观赏课件更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活动中,我创设宽松的语言氛围,通过让幼儿欣赏故事,学说并表演故事对话,让幼儿多说,敢说,乐说,发展幼儿的思维,又通过表达自己的快乐将幼儿原有的经验进行提升,懂得为别人做好事,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的道理,努力在幼儿心灵播下爱的种子。

  活动反思:

  一、目标的达成度。

  在分析教材和幼儿发展实际水平的基础上,我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制定了目标,目标比较具体、明确,符合幼儿的发展。活动后觉得知识、能力这二个方面的目标幼儿都能达成,最后的情感目标在我的多次引导下孩子终于能意识到,所以最后的目标也是基本完成。

  二、活动重难点的突破。

  《小花籽找快乐》的故事中,引导幼儿体验“为别人做好事,别人喜欢,自己也快乐”感受,是这个故事具有独特审美教育价值之处,同时也是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活动环节的设计中,我通过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

  《小花籽找快乐》的故事中,引导幼儿体验“为别人做好事,别人喜欢,自己也快乐”感受,是这个故事具有独特审美教育价值之处,同时也是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活动中,我通过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

  第一层次:初步熟悉理解作品。在分析教材时将故事分为两个部分讲述,更能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作品,首先讲故事的前半部分,知道太阳、小鸟、蜜蜂和青蛙快乐的原因。然后启发幼儿动脑思考帮助小花籽寻找快乐,这对讲故事的第二部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发幼儿继续想听故事的愿望,我想的寻找快乐的方法与故事中的方法一样吗?在讲完故事的后半部分后提问“小花籽找到快乐了吗?它是怎么找到快乐的?”帮助幼儿理解小花籽找到快乐的经过。

  第二层次,进一步理解作品,体验情感。通过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后,进行角色扮演,重点学说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在扮演太阳、小鸟、蜜蜂和青蛙的过程中体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感受为别人做好事,别人喜欢,自己也快乐的情感。

  第三层次迁移作品经验。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自己为什么快乐?将故事中太阳、小鸟、蜜蜂、青蛙以及小花籽快乐的体验迁移到幼儿的生活中,充分表达幼儿在生活中自己的快乐,让幼儿进一步体验为别人做好事,别人喜欢,自己也快乐的感受。这个环节的设计做到了尊重幼儿的已有经验,又扩展、提升幼儿的经验。幼儿对快乐的理解是不同的,爸爸妈妈带我玩、玩玩具,这些都是快乐,这些快乐与故事中的快乐是不一样的,幼儿在充分表达帮助别人获得快乐的同时将幼儿原有的经验进行了提升,让他们进一步体验到为别人做好事,别人喜欢,自己也快乐的感受。

  不足之处:

  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的生活经验不能很好地进行描述,孩子们没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而此时,教师没能通过表情、动作等让幼儿感受快乐,使得孩子们只能停留在童话故事的欣赏理解中,而不能很好地将故事中的“快乐”迁移到生活中来。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在日常生活的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次组织的语言活动只是语言教育的一种途径,今后需要在日常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

41、中班语言《小猪和靴子》说课稿范文反思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语言教育活动《小猪和靴子》。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以及说活动过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教材

  《小猪和靴子》这个故事选取小猪、小鸟、狐狸、小花狗和小熊这几个幼儿熟悉且喜欢的角色展开,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更能提高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情景中学会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根据中班幼儿语言发展特点以及教材分析,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五个目标:

  1.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体验从“红红的东西”到“红靴子”的变化过程。

  2.积极参与故事情节的讨论,能够根据故事角色进行对话。

  3.理解角色的性格特点,体验乐于助人的情感。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重难点分析:根据目标和故事情节,我把在活动中理解故事内容以及懂得助人为乐的道理设为教学重点,根据中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将用完整的语言讲述故事设为难点。

  教学准备:为了使幼儿更好地进入角色当中,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我做了以下准备:小猪、小鸟、狐狸、小花狗和小熊的故事情节的相应图片。

  二、说教法: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提问法。

  三、说学法

  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年龄特点,主要运用方法有:观察法、讨论法让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

  四、说活动过程

  根据中班幼儿学习方式和年龄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以下三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引出故事我将出示靴子的图片,结合提问法引出主题。我会用神秘的口吻问:“小朋友们,树林里有只可爱的小猪捡到老师手中拿的这个东西,可是他不知道这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帮他想想是什么,好吗?”然后一一提问,以得到各种不同的答案,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兴趣。

  (二)讲述故事,理解内容1、首先我用生动有趣的语言配合靴子图片将《小猪和靴子》完整的讲述一遍。

  2、其次我会提问: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故事中都有谁?它们都说了什么?你喜欢故事中的小猪吗?为什么?(帮助幼儿总结出小猪的性格特点--憨厚、善良、助人为乐)等等。

  3、再次出示相应的图片完整的讲述故事内容,让幼儿利用故事角色对话。

  4、引导幼儿自由讨论,如:你丢过东西吗?心里怎么样?如果别人捡到了,还给你,你心里又会怎么样?那如果你捡到了东西会怎么做?

  这一环节通过故事讲述、提问和开放性讨论,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故事,并在讨论中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它是解决活动重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同时也为解决活动难点打下基础。

  (三)活动延伸为了让幼儿更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幼儿分角色表演讲述的方式,让幼儿反复复述故事。活动结束之时,我会提问幼儿,小朋友《小猪和靴子》的故事好听吗?那么小朋友回到家一定要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提问为下次的活动,分角色表演打下基础。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所有内容。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领导能给予指导。谢谢!

  教学反思:

  故事是幼儿最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方法。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是以教师讲述故事为重要部分。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讲述故事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中班的的语言表达起辅助的作用。

42、教学设计中班科学《影子》反思

  设计意图组织该游戏活动的前期经验分析:

  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书,丰富多彩的自然物,千变万化的科学现象,是幼儿学习的最好内容。光随处可见,幼儿随时可以找影子,光和影就像两个有趣的爱魔术师,总能引起孩子们浓厚的探究兴趣。在系列的光和影的主题活动中,手电筒成为了孩子们喜欢的玩具,每次选择到科学区域活动中玩的孩子都要摆弄电筒,似乎已经不满足于把电池正确的装好、打开开关这样简单的研究,作为教师的我,心中想的是如何创设合适的环境,并引导孩子去发现和尝试更有趣、更多样的玩法,能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快乐,感受科学。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积极探索,体验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乐趣.

  2、感受光源的距离与光圈大小的关系.

  3、感受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的位置有关,在探索实验中获得对影子变化的经验.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重点难点

  感受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的位置关系

  活动准备

  把光亮遮住的科学发现室一间、架起的野营帐篷两顶、手电筒若干、皮影戏视频

  活动过程

  一、引出游戏的主题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的露营是在晚上,那么黑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来照亮呢?对,用手电筒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二、大胆使用手电筒:鼓励幼儿使用手电筒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过程中感受同伴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的快乐。

  教师:老师手里只有三个手电筒,其它的就藏在我们周围的某个地方,把这三个手电筒拿去,互相帮助去把它们都找到吧。

  三、自由玩手电筒,引导幼儿感受发现光源的距离与光圈大小的关系。教师在幼儿游戏中与幼儿个别交流,提示孩子思考。

  教师:好了,我们都坐下来一起看一看周围有什么有趣的东西(科学发现室周围的墙上摆放着动物标本),看一看天空中的星星(科学发现室的顶是星空造型)。

  四、尝试、探索玩光影游戏。

  1、鼓励幼儿在帐篷里外都开展游戏,大胆尝试各种玩法。

  教师:我们的露营小帐篷欢迎大家来玩哦

  2、在幼儿自主尝试探索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孩子适当的启发,为他们以后的探索研究提供帮助。

  教师:我们来看看老师的笔记本电脑里有一段有趣的视频,讲的是皮影戏,看看这个皮影戏是怎么表演的?

  游戏中观察到的问题及指导:

  问题一、自由玩手电筒环节,少数孩子在短暂的观察周围以后就失去兴趣,把手电筒对着同伴照,开始嬉闹。

  指导:我采取个别交流的方式,首先制止了他们的嬉闹,然后我交给他们每人两个任务,把要寻找的两个目标用说悄悄话的方式告诉他(两个目标是一大一小两个动物),鼓励他们如果找到了是有奖励的。孩子们高兴的接受了任务,积极的打着手电去寻找目标了。

  问题二、在尝试、探索玩光影游戏环节,幼儿自由探索了大概10分钟左右,都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总是停留在上一个环节的内容上,只有个别孩子会坐在帐篷里往外照,没有出现教师预期的情况。

  指导: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用游戏的方式启发孩子,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与孩子一起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一个孩子在帐篷里,教师帮助制造出剪影的效果,其他小朋友看剪影来猜,然后鼓励幼儿配合玩这个游戏,猜的目标还可以扩大到科学室里的动物标本,这样游戏越来越有趣,孩子们参与游戏的热情更高,还玩出各种花样,如为了增加猜的难度,小朋友创造性的制造出“模糊剪影、晃动剪影、跳动剪影”等效果。

  活动反思

  教师简要反思:

  首先,我对这个游戏环境的创设是灵光一闪,我觉得这个“漆黑”的情境创设是整个游戏开展的支撑,幼儿非常感喜欢,因此我感到,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游戏时,不能墨守成规,许多情境是孩子们渴望的,老师应该贴近孩子们,去寻找和发现他们想要的游戏,而不是总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自认为的进行一成不变的安排。

  其次,本次游戏我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寻找方法策略解决问题这几个步骤。我深刻的感受到: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老师不能仅仅只是一个旁观的角色,需要更多的是去关注幼儿,关注他们在活动中的状态,充分了解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支持与帮助。与此同时,给予孩子们充分交流合作的机会。

43、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山羊开店》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根据图中各动物拿水果的姿态,选用确切的动词进行讲述。

  2.学习词:背、捧、托、一串。

  3.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重点:通过图片的观察能选用确切的动词进行讲述。

  难点:学习词:捧、托、背、一串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幅,水果店图片一幅,小猴、小刺猬、小猫动物姿态图各一张。

  2.实物:二盒油画棒、一只皮球、二个书包、一个水果篮、一桶牛奶、一个苹果、一个娃娃。

  活动过程:

  1.直接进入主题,根据图意进行启发提问。

  (1)师:山羊伯伯开了一家水果店,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水果?

  (2)许多小动物来买水果,他们都买了些什么水果呢?又是怎样拿回家的?请你们跟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然后举手告诉我。

  (3)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小猴子他买了什么?用了什么动作拿回家的?

  (“这个动作有个好听的词叫‘捧’,小朋友一起来说说”。“我请你来学学‘棒’的动作”,“原来‘捧’就是用两只手托着东西”。我们一起来学学他。)

  (4)师:再来看看小花猫买了什么水果?。大,考吧.幼师.网出处。买了多少?用什么动作拿回家的?

  (“有个好听的词叫‘一串’我们来说说”。“这个动作就叫‘托’,小朋友也一起来说说”。“我请你来学学‘托’的动作”,“原来‘托’就是把东西放在一只手的撑上”。我们大家一起来学学他。)

  (5)师:来看看小刺猬买了什么水果?用什么动作拿回家的?

  (“我用小朋友熟悉的词来形容叫‘背’,我们一起来说说看”。“我们一起来学学背的动作”。

  2.请小朋友讲述故事。

  师:我们一起来讲讲这处故事吧!

  3.给故事取名字。

  师:我们来给这个好听的故事取个名字吧!听听谁取的名字最好,使没听过故事的人一听就能知道故事的内容。

  4.情境游戏《开超市》

  (1)师:何老师也开了一家超市,这个超市有个奇怪的规定,来买东西时,要大声的讲完整句,要讲出怎样拿回家,不然就不卖。

  (2)师:想来买的小朋友请举手。

  (如:来买的小朋友没讲完整就叫其它小朋友一起说能不能买,并对这个小朋友说“没关系,请先回去想好,然后再来买。)

  (3)师:何老师超市的东西快卖完了,现在请小朋友帮我一起去进货好吗!

  活动反思:

  本节教学活动以游戏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亲自参与其中,更主动、深刻的掌握了活动目标所要求的内容。小朋友在整个活动中一直处于专注、积极和欢乐的气氛中,兴趣极高。我觉得这与课程设计的情境和游戏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活动中,我会更充分的备课,为幼儿营造一个他们喜爱的感兴趣的情境,设计与教学内容相符的、贴近生活的游戏,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44、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香甜的水果》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 让孩子们认识本土的水果,会用汉语说说过的名称。

  2、 知道水果的来之不易,学会感恩。

  3、 让幼儿学会洗水果。

  4、 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6、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7、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

  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汉语说出本土水果的名称

  难点:能够准确的发音

  活动准备

  1、 本土水果如:苹果、西瓜、哈密瓜、葡萄、香梨、杏子

  2、 水果卡片

  3、 教学磁带、黑布袋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唱着《洗手歌》导入。小朋友们大家唱完洗手歌知道今天要干什么吗?

  展开部分:

  1、大家闻一闻。现在有一个神秘袋请小朋友们摸一摸,闻一闻。请小朋友举手来试一试。

  2、当小朋友拿出某种水果时教他们汉语名称,然后让他们问一问,看一看。

  3、当孩子们基本上认识水果时,玩游戏《找朋友》。要求找几个小朋友拿实物水果,找几个小朋友拿图片,放《找朋友》歌曲幼儿开始找相同的水果,音乐停后小朋友说一说,我们是××水果宝宝。

  4、游戏二《谁不见了》教师把水果图片贴在黑板上,读两篇,说水果颜色,然后让幼儿蒙上眼睛,教师拿走一张水果图片,然后问孩子什么水果不见?

  结束部分: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把水果洗干净,大家来分享,洗水果时要把他洗干净,吃起来才会健康,不要把衣服打湿。

  活动延伸:指导幼儿玩水果超市。

  教学反思

  1、我认为我此节课设计的比较合理,也是和我们孩子的房展特点,孩子接受的也很快,在课堂的反应也不错。

  2、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理解接受的相当不错,整个活动中有游戏活动,孩子极感兴趣,能再快乐中吸取新的养分,他们愿意参与游戏,愿意主动学习。幼儿就是要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所以我们要把需要教给他们的东西穿插在游戏中,幼儿也愿和教师和同伴之间交往。

  3、这节课的目标设计也不难,比较适合我班的幼儿,但是最后一个目标没有达到,洗水果,在这节课上没体现出来。

45、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我妈妈》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发挥想象尝试看图说话。

  2、理解图画书中妈妈所变化的形象在实际生活中的意思,并能够大胆表达。

  3、感受母爱的伟大,知道妈妈很爱自己,会表达对妈妈的爱。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6、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7、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活动准备:

  1、绘本:《我妈妈》

  2、语言训练的字条

  活动过程:

  一、理解绘本内容

  1、引出:“小朋友们,今天我带来了一本安东尼。布朗的书”出示“爱心和花朵”扉页图案,“我们看第一页,这是一块花布,漂亮吗?你们觉得这么漂亮的花布衣服会穿在谁的身上呢?”

  2、出示绘本封面,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妈妈,“这是一位小朋友的妈妈,你们看她是一个怎么样的妈妈?”

  3、学说:“这是我妈妈,她真的很棒”

  4、理解图画书中妈妈所变化的形象,即实际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1)厨师图片:你们在这张图片里看到了什么?妈妈做的饭菜好吃吗?都做过什么菜呢?她是不是一个很棒的大厨师呀?学说:“我妈妈是个手艺特好的大厨师”

  (2)特技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妈妈在干什么?她帮我们把玩好的玩具都收起来了,还会给我们弄好吃的水果,是不是很厉害?

  (3)画家图片:你们猜妈妈在干什么?你们的妈妈会这样做吗?

  (4)强壮图片: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她的力气是不是很大?看看安东尼。布朗是怎么说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强壮的女人。我妈妈真的很棒!一起说:“我妈妈是全世界最强壮的女人,我妈妈真的很棒”

  (5)园丁图片:你们看妈妈手里捧着什么东西?她的衣服和头发怎么了?安东尼。布朗说:我妈妈是一个有魔法的园丁,它能让所有的东西都长得很好。

  (6)仙子图片:你们看妈妈变成了什么?她什么时候像仙子呢?

  (7)天使图片: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你们的妈妈也会唱歌给你们听吗?什么时候?唱得好听吗?

  (8)狮子图片:哇,妈妈变成什么了?她怎么变成狮子了呢?妈妈什么时候像狮子?安东尼。布朗说:我妈妈真的、真的很棒!一起说:“我妈妈真的、真的很棒”

  5. 引导幼儿思考自己的妈妈形象:这个小宝宝的妈妈真的很棒,小朋友你们的妈妈有没有特别棒的事情呢?

  6.引导幼儿思考妈妈的形象:蝴蝶图片:你们看妈妈变成什么了?蝴蝶妈妈漂亮吗?我们也来夸夸自己的妈妈,你们觉得妈妈还会变成什么呢?

  我们看看安东尼。布朗是怎么说的:我妈妈还像沙发一样舒适,她像猫咪一样温柔,有时候,又像犀牛一样强悍。我妈妈真的真的真的很棒!一起说一遍。

  7.感受不管妈妈是什么职业什么工作,都爱我们

  (1)舞蹈图片:你们看这里的妈妈在干什么?他是一位舞蹈家

  (2)航天图片:这位妈妈是什么工作呢?

  (3)电影明星、大老板:不管我妈妈是个舞蹈家还是个航天员,也不管她是个电影明星还是个大老板,她都是我妈妈

  8.超人图片:我妈妈是一个超人妈妈,常常逗得我哈哈大笑,我爱她,而且你知道吗?她也爱我!永远爱我(深情地)。

  二、 完整讲述绘本内容,感受妈妈的爱

  这个故事我们讲完了,你们现在有没有想抱抱自己的妈妈呢?想的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在教室里找一位小朋友或者老师,把她们当做你的妈妈,去抱一抱她

  三、 语言训练(老师一句小朋友跟念一句,并做动作)

  我妈妈真的很棒!

  我妈妈真的、真的很棒!

  我妈妈真的、真的、真的很棒!

  我妈妈像蝴蝶一样美丽

  还像沙发一样舒适

  她像猫咪一样温柔

  有时候,又像犀牛一样强悍

  我爱妈妈,妈妈爱我!

  四、请小朋友说说这本书中印象最深的画面或者一句话,并说说原因

  五、总结。

  每位小朋友的妈妈都是世界上最棒的妈妈,请小朋友们回家以后夸夸自己的妈妈,还有,帮助妈妈做点事情,妈妈一定会很开心的。

  活动反思:

  学姐上的这堂课有很多好的地方,比如她较好地掌握了绘本的要点,让小朋友循序渐进地学习绘本的内容,最后让小朋友回去夸夸妈妈,这点我觉得做得很好。但学姐上的这堂课总体质量不是很高,只有部分小朋友达到了目标,我觉得一方面跟小朋友的兴趣没有被调动有关,学姐如果上课的时候能更加投入,语言表达能更加生动些,应该会更好。老师建议学姐在上绘本课的时候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首先完整地讲一遍绘本,接着问小朋友有关于绘本的问题,然后再讲一遍绘本的内容,最后让小朋友学着讲。我觉得老师的这个方法很好,能让小朋友更好地学习到绘本的内容,我以后在上绘本课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种方法。

46、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能干的尾巴》教学设计

  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也是与生俱来的,而动物身上的奥秘则是幼儿较感兴趣的内容,“动物尾巴的作用”成了游戏“抓尾巴”活动后幼儿探讨的话题。”在活动中初步培养幼儿对创编诗歌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动物尾巴探索的兴趣。发展幼儿语言创编能力,培养幼儿对诗歌的喜爱。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对创编诗歌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动物尾巴探索的兴趣。

  2、发展幼儿初步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创编能力、细心倾听的能力。

  3、引导幼儿在了解动物尾巴作用的基础上,初步练习创编诗歌。

  4、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和幼儿有关动物尾巴的知识。

  2、录音机、磁带、课件、尾巴.

  活动分析:

  春季是万物复苏、动物萌动的季节。在“美丽的春天”这个主题下,动物是其中比较受关注的二级主题。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也是与生俱来的,而动物身上的奥秘则是幼儿较感兴趣的内容。“动物尾巴的作用”成了游戏“抓尾巴”活动后幼儿探讨的话题。“怎样把动物尾巴的作用”变成易于幼儿接受的诗歌,我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根据所了解的动物尾巴的有关知识,练习创编诗歌。运用层层递进和追问的形式,与幼儿共同分析、共同创编。难点是能够套用格式,用适当的语言进行创编,采用模仿编和描述性提问相结合的方法,带幼儿由模仿编到创新编,同时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活动最后进行知识的拓展,以游戏“揪尾巴”作为结束。

  活动过程:

  1、导入:听音乐,做动物模仿游戏“小松鼠避雨”。

  2、展开:练习创编诗歌。

  (1)创编诗歌第一句。

  A、提问:下雨了,

  B、小松鼠们是怎样避雨的?避雨时,

  C、小松树的尾巴像什么?

  D、师小结诗歌第一句:小松鼠的尾巴真能干,

  E、下雨那它来当伞。

  F、全体、个别幼儿跟诵。

  (2)创编诗歌第二句。

  A、听音乐,

  B、提问:谁来了?

  C、启发幼儿讨论:小鸟尾巴的作用。

  D、引导幼儿根据第一句创编诗歌,

  E、全体幼儿练习。

  (3)创编诗歌第三句。

  A、教师模仿猴子的动作,请幼儿猜。

  B、提问:小猴为什么能在树枝上灵活的活动而掉不下来?尾巴挂在树上像什么?

  C、引导幼儿创编诗歌,幼儿互学。

  (4)请幼儿将诗歌的前三句连诵,激发幼儿再次创编的兴趣。

  (5)启发幼儿继续创编诗歌(大象、啄木鸟)。

  A、你还知道那些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B、分组讨论,

  C、创编大象、啄木鸟的诗歌,

  D、师巡回。

  E、请幼儿说出创编结果,

  F、幼儿互学。

  (6)幼儿集体练习朗诵诗歌,教师给与适当提示。

  (7)为诗歌取名字。

  3、结束:延伸活动玩音乐游戏“揪尾巴”。

47、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好朋友》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懂得与人交往要互相帮助、学会合作分享,感受好朋友在一起时的快乐。

  2.理解词汇“风和日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离开家时主动向家人打招呼。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活动重点

  1.理解故事内容,懂得与人交往要互相帮助、学会合作分享.

  2.学习离开家时主动向家人打招呼。

  活动难点理解词汇“风和日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道具准备:PPT图、头饰、儿歌《好朋友》、《找朋友》、轻音乐

  2.经验准备:幼儿与好朋友交往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音乐游戏:好朋友(通过唱歌与表演,让幼儿感受好朋友在一起时的快乐,并讨论和好朋友在一起感觉怎么样,会干些什么?)

  二﹑基本活动

  1、出示小鸡阿黄、小猪噜噜和小老鼠灰灰的图片,让幼儿猜猜他们的关系兴趣,激发幼儿兴趣。

  2、预设问题,教师讲故事生动讲故事(轻音乐),幼儿认真倾听。

  问题:小鸡、小猪、小老鼠这三个好朋友之间道理发生了什么?好朋友之间应该怎么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3、幼儿回顾故事,回答问题,教师给予提醒和帮助。

  4、幼儿讲故事,并说出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

  提示:出门时应该怎么样?

  犯了错误应该怎么样?

  5、幼儿配戴头饰表演故事,教师给予鼓励和帮助。

  三、活动结束

  游戏:找朋友

  活动延伸

  1、好朋友之间是要学会分享的,将这个好听、有意义的故事分享给自己的好朋友。

  2、将头饰投放到语言区,供之后使用。

  微课《好朋友》反思

  设计意图:《纲要》中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社会交往能力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之一,而且,一切的活动前提都是“安全第一”。因此,通过本次中班语言活动《好朋友》,让孩子们能够感受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快乐,从而帮助他们学会帮助与分享,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并且懂得离开家时要向大人打招呼,出去了要注意安全,从而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优点:喜欢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以音乐游戏《好朋友》导入,激发了幼儿兴趣。以幼儿自己与好朋友的经历来切入,使幼儿更感兴趣,并积极表达自己的经历,从而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开始部分让小朋友猜一猜三个小动物的关系,增添神秘色彩,而且简单的猜测使幼儿更自信。过程中以故事为主导,将大道理简单化、形象化,让孩子更容易接受。讲故事的时候图片清晰、语言生动、表情丰富、动作表演形象,成功地吸引幼儿,使得他们认真倾听、及时回答问题,并懂得总结经验,从故事主人公身上学会相互帮助与分享、知错就改,学习出门时向大人打招呼。

  最后,紧扣主题,让幼儿自己说出“好朋友之间要学会分享”,自然地引导幼儿将今天的故事分享给自己的好朋友。

  不足:

  1、教学软件技术不够专业。在制作过程中,动画处理还不不到位,不够形象生动,存在缺陷。

  2、导入和结束的游戏部分未体现在微视频中,使得活动中游戏的趣味性未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