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南瓜爷爷找邻居》反思

中班教案《南瓜爷爷找邻居》反思

中班教案《南瓜爷爷找邻居》反思

1、中班教案《南瓜爷爷找邻居》反思

  南瓜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蔬菜,本次活动围绕着蔬菜开展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喜欢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初步了解蔬菜的特征,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乐意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考。

  2、观察发现图片上的线索,初步了解蔬菜的特征。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初步认识常见食物及动物的影子。

  2、物质准备:PPT、图片南瓜、豆腐干、鸭子、胡萝卜、青菜、鸡蛋、土豆、黄瓜、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等。

  活动过程:

  一、谁的家——引起兴趣、说明要求

  1、这是谁家?从哪里看出来的?

  2、南瓜先生家来了很多客人,数数一共有几个?

  小结:今天的数数方法跟以前的不同,今天的东西排成了一个圈,所以要数清楚的话,就要先找一个起点,再挨个儿数下去,数过得不要再数,就能数清了。

  二、我是谁——观察图片、发现交流

  1、猜猜这些客人是谁?

  2、出示正影一一认识。

  3、是什么事情让这么多的菜来到南瓜先生家呢?

  4、原来是要找邻居(简单了解“邻居”的概念)。

  小结:原来邻居就是在自己隔壁的,或是楼上楼下的人。

  三、找朋友——幼儿操作、知识转化

  1、南瓜爷爷会找谁做邻居呢?

  2、第一次操作,根据自己原有经验勾出感觉是蔬菜的东西。(简单交流结果)

  3、南瓜爷爷要找蔬菜的朋友,什么是蔬菜?

  小结: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4、第二次操作,观察情况。(用黑色的笔重新圈出是蔬菜的东西)

  5、依次讲评7种菜,究竟哪些是蔬菜。

  小结:原来土豆、青菜、胡萝卜、黄瓜都是种出来的、可以烧成菜的植物。

  活动延伸:

  南瓜先生只准备了3幢房子,怎么住下4个邻居呢?谁和谁住在一起比较好?引导幼儿拓展思维。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主要有两个,第一个目标是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乐意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考。第二个目标是观察发现图片上的线索,初步了解蔬菜的特征。活动中孩子们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十分感兴趣,当他们看到蔬菜以及其他食物的轮廓时,都能大胆展开想象,并能说出各种蔬菜的基本特征,积极按照课件提供的线索为南瓜先生寻找合适的邻居。

2、中班教案《给爷爷送月饼》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练习曲线跑的动作,提高身体的协调力和灵活性。

  2、体验竞赛游戏的乐趣,有初步的竞争意识。

  3、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中秋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4、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平衡木2条、梅花桩若干、月饼图片若干、月饼盒2个。

  2、布置游戏场地。

【活动过程】

  一、知道八月十五中秋节,认识各种各样的月饼。

  出示月饼图片若干:小朋友说八月十五什么节日?我们吃什么?小朋友看一看这里有什么样的月饼?请幼儿观看图片认识各种各样的月饼。

  二、听音乐做热身运动。

  这些月饼真漂亮,我们一起和爷爷打月饼吧!(听音乐《爷爷为我打月饼》带领幼儿随意做动作)

  三、曲线跑动作技能的尝试和练习。

  我们打了这么多的月饼,要送给谁呢?(请幼儿自由说说)咱们送给爷爷,让爷爷看一看你做的月饼香不香,但是去爷爷家路非常远,要经过小桥,还要绕过一片树林,小朋友要小心啊!咱们先练习一下吧!

  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幼儿练习。

  教师演示:曲线跑要注意:身体前倾微微侧;脚前掌外蹬要用力;同时别忘变方向;外侧手臂使劲摆;看谁跑得快又快。

  2、请个别幼儿演示曲线跑的方法,教师指导。

  3、分组练习正确的曲线跑动作,在跑的过程中注意提醒幼儿注意动作要领。拐弯时身体要稍侧体,手臂要摆动起来,并注意脚部的安全。

  四、游戏“送月饼”综合练习。

  介绍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分组: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站在场地一端的起跑线上。

  玩法:开始,两队第一组的排头手拿月饼(图片),跑到小桥前,走过小桥,曲线跑过森林,将月饼放到月饼盒里,快速返回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先完成任务的队为胜。

  规则:一是如果在走的过程中人或月饼从平衡木上掉下来,要从掉下之处重走。二是每名幼儿一次放一个月饼,返回时要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游戏才能继续。

  五、游戏“吃月饼”。放松运动

  一名教师扮演爷爷上来和小朋友一起吃送去的月饼,幼儿随音乐变成一个大月饼,然后一口一口变小,最后吃完的时候放松躺在地上,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六、收拾物品,归放到原来的地方。

  带领幼儿一起收拾场地的器械,养成收拾东西的习惯,带领幼儿一起走出游戏场地。

【活动反思】

  正值中秋佳节,孩子们对月饼比较熟悉,利用送月饼来完成一系列的动作孩子很感兴趣,曲线跑还是比较容易的,孩子们能按照曲线跑的方法完成的,但是只有几个孩子没认真听口令,曲线跑的时候走错了路线,大部分孩子还是有竞争意识的,但是由于孩子的体质有的差,在跑的过程中会出现漫不经心的样子,看来竞争意识还需要培养的,通过活动锻炼了幼儿身体机能,提高了身体的协调力和灵活性,感受到了运动带来的乐趣。

3、中班教案《南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椭圆形和弧线表现出南瓜的主要特征。

  2、尝试用线条添加出南瓜的五官和四肢,将南瓜拟人化成“快乐的南瓜娃娃”。

  3、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

  4、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5、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用椭圆形和弧线组合画出的圆形南瓜形图一张(不图色)

  2、圆形南瓜绘画步骤图一套。

  3、不同可爱表情和姿态的南瓜娃娃图。

  4、形象可爱、表情愉悦的女孩人物卡片(“丫丫”)、《丰收舞曲》、画纸、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并操纵可爱的女孩人物卡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活动的欲望:“小朋友们好!我是农村的小朋友,名字叫丫丫。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我们农村小朋友家里每天都要丰收许多的瓜果和粮食,今天我家又要大丰收了,我真开心啊,谁想知道我家今天丰收的是什么吗?是什么样的吗?”“想知道就帮我一起去丰收吧”,带幼儿来到布置好的“瓜园”。

  二、师生互动部分。

  1、以“丫丫”口吻引导幼儿感受丰收的氛围。(体验丰收的喜悦和快乐,诱发美好的情感)

  (1)“我家今天丰收的是什么啊?哇,丰收这么多的南瓜,可以用来做好多好吃的南瓜食品我们大家一起吃了,我好开心啊!你们呢?”

  (2)指大屏幕上:“瞧,农民叔叔阿姨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笑的那么开心?我们同他们一起来跳丰收舞表达表达丰收的快乐心情吧”。(带领幼儿围着南瓜随《丰收舞曲》的旋律开心地舞动身体)

  2、引导幼儿感知获取南瓜的有关信息。(了解、认识南瓜的外形特征,为绘画南瓜作铺垫)。

  (1)以“丫丫”的角色引导幼儿:“摸一摸、看一看、抱一抱、闻一闻,你发现了南瓜的什么秘密?”(让幼儿自由感知南瓜的特征)

  (2)引导性提问:“南瓜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身体上有些什么?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头上有什么?(帮助幼儿梳理清对南瓜外形特征的认识)

  3、学习画南瓜的方法。(引领幼儿在积极主动的过程中掌握画南瓜的基本方法,为幼儿能富有个性地表现南瓜的外型特征和姿态奠定基础)

  (1)出示用椭圆形和弧线组合画成的圆形南瓜图,以“丫丫”的角色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我给什么形状的南瓜画的像?是由几个什么图形和几条什么线条组成的?这个图形象什么?这些线条是什么线?表现的是南瓜的什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组成圆形南瓜图的基本元素,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猜猜我是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才会把南瓜画得这么形象?”(训练幼儿的分析能力)

  (2)用有趣、形象的儿歌引领幼儿学习画南瓜的方法。(通过熟练的演示和利用有趣、形象的儿歌帮助幼儿清楚了解、记忆画南瓜的方法和步骤)

  “丫丫是这样画圆形状的南瓜的”,边念儿歌边演示画南瓜的基本步骤:“小丫丫画南瓜,先画一个鸡蛋蛋,再加两半鸡蛋蛋,左弧线画一半,右弧线画一半。哎呀呀!南瓜不够大,再来加两半,左弧线画一半,右弧线画一半。哈哈!大南瓜画好了,添个瓜柄拎回家”。

  (3)给圆形南瓜绘画步骤图正确排序。(引领幼儿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加深对圆形南瓜绘画步骤的掌握)

  出示顺序打乱的画圆形南瓜步骤图,让幼儿根据“丫丫”念出的儿歌找出相应的步骤图依次排列,然后并边念儿歌边用右手食指进行空画练习。

  (4)引导幼儿在探讨的过程中学习椭圆形南瓜的画法。(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将已学到的知识迁移和变通)

  以“丫丫”的角色引领:“小朋友们,我好想也给椭圆形的南瓜也画张漂亮的像,可是我不知道应该怎样画,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愿意来当我的小老师教教我呀?”

  鼓励幼儿大胆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画椭圆形南瓜的方法,然后,老师以“丫丫”的角色引领大家讨论:“画的像吗?”若画得形象,方法得当,便引领大家学习他的方法,若方法不恰当,画不形象,便加以引导:“画得怎样?哪里不像,应该怎样画?”

  4、幼儿在画纸上画南瓜。

  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孩子们学习合理布局画面,鼓励大胆、自信地下笔,重点激发那些怕下笔的孩子的自信心,并给予适宜的帮助,让他们完成作品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5、尝试用线条添画五官和四肢,将南瓜画像变成“可爱的南瓜娃娃”。(给予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表现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分别请幼儿做出不同的快乐表情和摆出各种姿势,引导大家观察、讨论:“用什么样的线条表现恰当?怎样画?”

  幼儿在自己的南瓜图上添画自己喜欢的五官和姿态,并为那些绘画表现能力不足的孩子提供不同表情和姿态的南瓜娃娃画像给予他们启发和指引。重点鼓励孩子们自己创造性地表现,不要与别人的相同。

  6、“给南瓜娃娃”穿漂亮衣服。(练习渐变色的搭配和涂色方法)

  提问:南瓜有那些颜色?用什么涂色的方法能会把南瓜娃娃打扮得更美?可用那些颜色渐变来给南瓜涂色?”

  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渐变颜色搭配装扮自己画的南瓜娃娃。

  7、同“南瓜娃娃”一起开“丰收舞会”。(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随着欢快的《丰收舞曲》旋律快乐地向大家展示并有节奏舞动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执教教师不仅创遍了直观、有趣的儿歌来帮助孩子们记忆作画步骤,而且还绘制了步骤图引导孩子们通过听儿歌排列步骤图的方式来进一步巩固、记忆画南瓜的方法。注重引导孩子们在探索、发现、练习的过程中去主动学习。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可减少念儿歌反复画和空手练习画的次数。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应再富有感召力些,课堂气愤会更好。决定在此基础上全面优化目标、方法、策略与过程后再开展一次较为优质、有效的活动。就这样,全体教师吸纳了前三次活动中的优点完善了方案后又开展了第四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并将丰收的氛围和喜悦的渲染了出来,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4、中班教案《小松鼠找松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歌曲节奏,运用肢体动作表现小松鼠采松果的情境。

  2、了解音乐游戏的规则。

  3、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听《小松鼠吃松果》。

  2、小松果若干、小松鼠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讨论,为第二环节按歌词内容模仿做铺垫

  1、欣赏歌曲

  2、重点讨论

  1)“哧溜,哧溜”是什么意思?想想小松鼠是怎样爬树的?

  2)小松鼠最喜欢爬什么树?爬上去做什么?

  3)小松鼠为什么要在秋天里采松果?

  3、跟着音乐学唱歌曲。

  二、按歌词模仿动作表现小松鼠找松果的情境,使幼儿对歌词更熟悉

  1、按歌词内容模仿动作。

  “哧溜哧溜”——原地跳,双手模仿松鼠的前爪。想象小松鼠“哧溜哧溜”地爬树。

  “我是小松鼠”——原地站立,起踵。

  “噗噗噗噗爬上树”——拍手踏跳地进行。

  “松树爷爷请给我一颗小松果”——立定,双手伸出。

  2、学一学,看谁更像小松鼠。

  三、音乐游戏《小松鼠采松果》

  1、幼儿围成圈,双手放在身后扮演松树爷爷,几位小朋友扮演小松鼠。

  2、规则

  1)教师放松果时,幼儿闭上眼睛。

  2)除了小松鼠采松果的时间外,松树爷爷的双手一直要放在身体后面。

活动结束:

  小松鼠们太能干了,找了这么多的松果。咱们一起将小松果放到外面的大箱子里,留着冬天下大雪的时候再吃吧。

活动延伸:

  将小松鼠头饰放在区域角内,幼儿可以随时戴上头饰,边演唱边表演。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能在教师的动作引导下,一起积极的做动作。对于歌曲中歌词与动作的搭配,大部分幼儿都能跟着歌词想起动作。活动注重集体性,充分体现生生合作 本次活动是全班幼儿一起进行的,体现了集体性,分角色表演中体现生生间的合作。活动很好的完成了。 幼儿在活动中参与度很高,集体游戏时都能积极参与。

不足之处:

  组织力不强。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时个别幼儿出现胆怯现象。

5、中班教案《老爷爷的帽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理解他人的需要,学会关心、帮助他人。

  2、激发幼儿的同情心,获得被人关心和帮助他人的内心感受。

  3、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

  4、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从中受到启发。

活动准备

  1、自制挂图2幅(老爷爷、帽子、大树、小鸟)。

  2、老爷爷头饰、小鸟、帽子。

  3、用于“谁在关心我们”图片展览的照片、挂图资料,如父母养育孩子的照片,幼儿园老师、保育员等幸勤劳动的照片,医生、清洁工人等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挂图。

活动过程

  一、借助童话把幼儿引入一个充满关爱的世界。

  1、放小鸟欢叫的录音,提问:是谁的声音?小鸟们在为谁唱歌?(引出通话名称。)

  2、结合图一,有表情地讲述童话至“小鸟高兴地唱歌给老爷爷听”,提问:①小鸟们为什么要唱歌给老爷爷听?②如果看见发抖的小鸟,你回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激发幼儿同情、关心小鸟的情感,引导幼儿想出各种办法帮助小鸟。)

  3、结合图二,有表情地讲述童话至结尾,提问:①老爷爷病了,小鸟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你们喜欢小鸟吗?为什么?②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引导幼儿想出多种方法关心老爷爷。)

  二、感受他人的关心,体验被关心的快乐。

  1、老爷爷关心小鸟,救了小鸟,小鸟心里觉得怎么样?(很快乐。)

  2、我们一天天长大,学到了很多本领,那么是哪些人在关心着我们呢?

  下面老师带你们参观一个展览会。

  3、在抒情的音乐声中,幼儿自由观看展出的照片、挂图,并积极交流。

  4、集体讨论:是谁在关心我们?他们是怎么做的?别人这样关心我们,我们心里觉得怎么样?

  三、理解他人需要,学会关心、帮助他人。(举例说明)

  四、为幼儿颁发“爱心”奖章,肯定幼儿的互爱行为。

  五、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开展相关的表演游戏,进一步体验互爱情感。

  2、父母、教师以身作则,为幼儿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的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发现、肯定幼儿的互爱行为。

活动设计背景

  《老爷爷的帽子》这则童话以“老爷爷关心小鸟,小鸟关心老爷爷”这一主体,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爱的世界。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只知道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会考虑别人的情绪和感受,缺乏同情心,不懂得关心、帮助别人。而未来社会需要幼儿从小“学会生活”、学会关心“。我们设计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幼儿体验关心、爱护他人所获得的幸福感和快乐感,学会关心他人,萌发互爱情感。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个活动的时候,幼儿很有积极性,大部分幼儿掌握了故事内容,知道老师说的是什么情节,在结束这个活动后,我反思了一下,我觉得还应该再增加一个现场情境表演,加深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大胆地去想、去说,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6、中班教案《小乌龟看爷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的小乌龟因行动缓慢而发生的趣事,能用比较完整的语句大胆表述。

  2、体验角色之间的亲情,知道小乌龟很懂事很关心爷爷。

  3、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故事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乌龟,认识故事角色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小乌龟的特征,模仿小乌龟走路的样子,了解小乌龟走路缓慢的特征,为理解故事做铺垫)

  1、出示小乌龟

  师:今天有一个朋友来做客,我们看看谁来啦?(乌龟)

  师:小乌龟有几条腿?(四条)身上背了一个大大的什么呀?(龟壳)走起路来怎么样的呢?(慢慢的)

  小结:小乌龟有大大的脑袋,四条腿,身上还背着一个硬硬的大龟壳,走起路来特别缓慢。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小乌龟,背上龟壳走一走好不好?摇摇尾巴,伸伸脖子,爬呀爬,爬呀爬。

  二、看看讲讲,理解故事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幼儿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画面,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知苹果树的变化过程 )

  1、过渡语:小乌龟很久没见到爷爷了,它真想自己的爷爷,今天它想去看看爷爷,可是你们说送什么礼物好呢?

  幼:糖果、巧克力、水果、杯子、玩具……

  (幼儿讨论,教师分享交流)

  小结:宝贝们你们想的真周到,爷爷见了肯定很高兴,你们都知道关心爷爷,都是懂事的好孩子。

  2、师:我们来看看小乌龟到底准备给爷爷送什么礼物呀?(出示苹果树)

  幼:树。

  师:这是什么树呢?

  幼:香蕉树、橘子树、苹果树……

  过渡:你们说的都是一些水果树,我们听听接下去会发生什么事呢?

  3、师:小乌龟背上小树出发了。走啊走啊,小树怎么啦?(开花了)

  幼:开花了。

  小结:小树开花啦,你们这个词用的真棒,

  师:看谁飞来啦?

  幼:蜜蜂、蝴蝶。

  师:蜜蜂飞来了,蝴蝶也飞来了。

  4、师:小乌龟继续走啊走啊,走啊走啊,小树又有什么变化了?

  幼:苹果。

  师:快来告诉老师发生什么事啦?

  幼:小树长出苹果了。

  (引导幼儿说完整语句)

  师:树上长出多少苹果呢?(许多苹果)

  幼:5个、7个、8个……

  师:哎呀,树上长出了那么多的苹果,数也数不清,所以我们可以说树上长出了许多苹果。

  师:这下谁飞来了?(小鸟、大鸟)

  师:原来小乌龟给爷爷送的是什么树呀?(苹果树)

  师:苹果树都成熟了,爷爷的家也到了。爷爷见了小乌龟真高兴。今天发生的有趣的事就是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乌龟看爷爷》。孩子们,跟老师一起再来听一听故事好吗?

  三、完整欣赏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之前的看看、说说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最后让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内容,加深对故事的了解)

  1、(播放背景音乐),听完整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2、师:宝贝们,今天的故事《小乌龟看爷爷》你们觉得有趣吗?如果你是小乌龟的爷爷,小乌龟送你一颗苹果树你开心吗?

  小结:是啊,这是一只懂事的可爱的小乌龟,它非常关心自己的爷爷,不怕苦、不怕累,虽然爬得很慢,可是它还是坚持把苹果树送到了爷爷家,我们也要像这只小乌龟学习哦!

教学反思:

  活动一开始,老师从小乌龟背着重重的礼物去看爷爷导入,引导幼儿理解小乌龟之所以愿意背着重重的苹果树,是因为它爱自己的爷爷,从而突出主线,帮助幼儿体验小乌龟祖孙两的亲情。接着,以寻找苹果树的秘密为线索,引导幼儿通过发现即使苹果树从小树苗长到开花结果非常漫长的过程,但是小乌龟让就坚持去看爷爷,只是因为小乌龟喜欢爷爷。进一步突出目标,体验亲情。最后,老师从小乌龟的亲情联系到小朋友的亲情,下哦那个小乌龟对爷爷的爱联系到小朋友对家人的爱。联系到生活之中,做进一步的提升。

7、中班优秀主题教案《冬爷爷来了》含反思

目标

  让幼儿知道冬天天气寒冷时,要多穿一些衣服,多运动及吃热的食物等,注意保暖。

  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反思

  冬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有其独特的气候及自然景象,在这一主题活动开展时,我们首先从环境入手,多带幼儿到户外体验,利用幼儿园及社区的自然资源,引导幼儿多方位地感知冬季特征。

  进入冬天,孩子们在生理上产生一系列的不适应,在日常生活中多组织趣味性强,运动量大的活动,帮孩子们尽快适应寒冷的天气。在生活上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通过健康活动《天气冷了怎么办》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保暖方法,鼓励幼儿不怕寒冷,坚持入园。在周五发放调查表:冬天来了,让幼儿在双休日观察树、花、草、水的变化,充分体验风吹在身上的感觉,观察人们衣着的变化,用唱歌、绘画等方式表现自己对冬季的认识,创造性的表现冬天的自然景色的特征。

  在开展活动的同时,我们加强主题墙的布置和区角活动的创设,师幼共同布置主题墙"我在冬天里"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冬季的认识。在科学区,我和孩子们共同收集大小造型不同的器皿,做水结冰的实验,感知冰的不同造型,观察水结冰后体积发生的变化,共同收集不同质地的手套、帽子、围巾等,观察、体验、比较不同质地的用品保暖感觉的变化,在生活区我们提供护手霜,让幼儿学习涂护手霜的方法。这一主题恰逢新年到来,我们抓住契机,安排丰富的迎新年家园同庆活动,为每个幼儿创设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幼儿在感受新年气氛的同时体验成长的喜悦与自豪,也为家长提供一个与幼儿游戏的机会,在活动之前我们充分挖掘家长资源,请家长和我们共同布置环境,装饰新年的活动室。

  经过这一主题的活动,孩子们在寒冷的冬季收获了一份别样的快乐,增长了许多有关冬季的知识。(刘苏兰)

8、中班教案《小兔找太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初步理解故事内容,通过观察、比较,能用较形象完整的语言来描述太阳的特征,加深对红红的、圆圆的认识。

  2. 鼓励幼儿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活动,并初步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3.了解晒太阳也是冬天的一种取暖方式,多晒太阳有益健康。

  4.在仔细观察图片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大胆讲出故事的大概情节。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有晒太阳的生活经验。

物质准备:

  1.小兔木偶一个,红灯笼、红萝卜、红气球、太阳的图片。

  2.一组背景图:天空、菜地、房屋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 巧妙出示太阳图片,猜一猜、说一说太阳的特征。

  师:小朋友们仔细看看里面藏着什么?这个太阳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小结:这个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小朋友一起说说:红红的、圆圆的太阳。

  2. 出示小兔手偶引出故事。

  师:小朋友们的声音被一只小动物听见的,它是谁?出示小兔手偶。

  小兔问侯:小朋友们好,你们说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吗?哈哈,我要去找一找太阳。

  二、 学习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1. 介绍故事名称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小兔找太阳》的故事。

  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 完整欣赏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1)提问:

  故事里小兔找到了什么?(红灯笼、红萝卜、红气球、太阳)按照故事的顺序,出示相应的图片。

  (2)观察比较红灯笼、红萝卜、红气球、太阳相同点,学说小兔的问话。

  师:小朋友们看看灯笼、萝卜、气球、太阳它们有什么一样?

  小兔以为灯笼、萝卜、气球都是太阳,问了妈妈一个什么问题?

  学学小兔的问话:“妈妈,这是太阳吗?”

  (3)出示背景图,找出适当的位置贴相关的图片。

  师:我们看看小兔子在哪儿看见了灯笼、萝卜、气球。(出示背景图)

  认识房子、菜地、天空,将灯笼、萝卜、气球的图片贴到相应的位置。

  (4)分角色,学习小兔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5)学学小兔子没有找到太阳着急的表现及语言。

  师:故事中的小兔到底想找什么?它没找到太阳开始着急了,请学学小兔着急的样子。

  (6)在背景中出示太阳图片,重点理解兔妈妈、小兔的话,并学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太阳的特征。

  师:别着急,听听妈妈说什么?太阳有几个?如果你是太阳,你怎样发光?太阳光照在身上感觉是什么?

  小兔找到太阳,太阳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一起说一说。

  三、再次出示小兔手偶,老师引导孩子看图讲述故事内容,重点理解兔妈妈、小兔的话,并让幼儿学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太阳的特征。

  师:小朋友们叫上刚才的小兔,我们一起找太阳吧!

  小朋友互相讲述太阳的特征。

  四、拓展讲述经验。

  师:你见过太阳吗?在哪儿能找到它?在太阳下有什么感觉呢?

  小结:冬天天气很冷的时候,我们可以晒晒太阳就会很暖和,多晒太阳,小朋友们才会长高、长壮,我们都需要太阳帮助,小兔想找太阳,还有一个小朋友嫌一个太阳少,他要种许多太阳,让我们一起听听他的美好愿望吧!(在音乐《种太阳》的歌手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画太阳。启发孩子把看到的太阳画下来,并与同伴说说太阳是怎样的?

  2.请幼儿到户外照太阳,感受太阳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活动反思:

  孩子们经常能在天上看见太阳,但是太阳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对于中班孩子来说,受其语言能力发展的限制,还不能很好的描述出来。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借助于故事《小兔子找太阳》,让孩子们用较形象完整的语言来描述太阳的特征。故事中小兔子是孩子们都熟悉的动物形象,而且班级孩子对三以内的数量、红色、圆形及方位名称都具有一定的感知经验,再运用直观的图片进行辅助教学,更易于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通过本次活动,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丰富词句,激发其关注周围事物的色、形的兴趣,还可以拓展孩子的知识面。

9、中班教案《萤火虫找朋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只有真心帮助别人,才能交到好朋友,感受交到朋友的快乐。

  2、学习小动物的语言,练习流利的、有语气的进行对话。

  3、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萤火虫图片、各种小动物图片、头饰(萤火虫、蚂蚁、小蚂蚱)、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萤火虫也来咱们班做客了,你们快用好听的声音、有礼貌的话和它打招呼!

  在一个夏天的晚上,这只萤火虫提着小灯笼,在花丛里飞来飞去找朋友,咱们快来看一看,它都找了谁做朋友了?

  二、欣赏故事,理解内容

  1、放课件,幼儿初步欣赏感知

  2、提问:萤火虫都找了谁做朋友?(小蚂蚱、小蚂蚁)

  介绍小蚂蚱:它是一种像蚂蚱一样长着长长的腿、会跳的虫子,它经常“织织织”的叫,所以人们就给它取个名字叫“小蚂蚱”

  过渡语:萤火虫找到小蚂蚱和小蚂蚁后,它们是怎么说的呢?(幼儿根据理解说)

  3、放课件,幼儿第二次欣赏,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

  提问:它们都是怎么说的?

  4、欣赏前半段故事,重点理解“萤火虫找小蚂蚱做朋友“内容

  过渡语:萤火虫找到小蚂蚱后怎么说的?(幼儿尝试学对话)

  1)放课件,幼儿欣赏“萤火虫找小蚂蚱做朋友“内容

  2)学习对话:它们是怎么说的?你试着学一学

  (分角色复述对话)(如果孩子不熟再听录音)

  3)交流:小蚂蚱请萤火虫帮什么忙?

  萤火虫是怎么说的?

  听了萤火虫的话,小蚂蚱会怎么想呢?

  你觉得它们会成为朋友吗?

  (设想故事结果:会,宽容萤火虫;不会,朋友应该相互帮助)

  5、欣赏后半段故事,重点理解“萤火虫找小蚂蚁做朋友”内容

  过渡语:萤火虫提着小灯笼飞走了,这次它又找到了谁?(小蚂蚁)它是怎么说的?请你仔细听一听,学一学它们说话

  1)放课件,幼儿欣赏“萤火虫找小蚂蚁做朋友”内容

  2)学习对话:它们是怎么说的?你学一学

  {萤火虫找到了谁?怎么说的?小蚂蚁怎么回答的?}

  (分角色复述对话)(如果孩子不熟再听录音)

  3)交流:天那么黑,小蚂蚁又背着沉沉的大口袋,这时它最需要什么?

  萤火虫是怎么说的?

  听了萤火虫的话小蚂蚁又会怎么想?

  小蚂蚁会和萤火虫做好朋友吗?

  (设想故事结果:会,宽容萤火虫;不会,朋友应该相互帮助)

  三、创编故事

  1、创编和小蚂蚱交朋友

  你们说的真好!如果你是萤火虫,你有什么好办法就和小蚂蚱成为好朋友呢?(说话时有礼貌;帮助小蚂蚱;)

  现在就请小朋友来做萤火虫,看看你有什么办法能和小蚂蚱成为好朋吗?(指名创编)

  2、创编和小蚂蚁交朋友

  萤火虫可真高兴,它终于找到一个好朋友了!谁还愿意再做一次萤火虫来找小蚂蚁做好朋友?这次请你和你身边的小朋友合作,一个做萤火虫,一个做小蚂蚁,看看萤火虫和小蚂蚁是不是成为好朋友了?

  (幼儿创编)汇报

  3、情境表演:

  1)在你们的帮助下,萤火虫和小蚂蚱、小蚂蚁都成了好朋友,你们愿意帮它找更多的朋友吗?

  瞧,草地上有很多小动物,请你想一想:

  在夏天的晚上,萤火虫提着小灯笼飞呀飞,又找到了谁做朋友?

  小动物们会让萤火虫帮什么忙呢?

  现在请你选择你喜欢的小动物,重新编一个“萤火虫找朋友”的故事好吗?

  (到场景中摘头饰表演)

  咱们快来看看这只萤火虫是怎么找到朋友的?(汇报)

  2)萤火虫交了这么多的好朋友可高兴了,从此,它每天晚上都提着小灯笼,飞来飞去,帮小动物们照路,快乐的生活着。

  四、延伸:

  孩子们,你们帮萤火虫找到了朋友,也找到了快乐!萤火虫非常感谢你们。在生活中,你们是不是也有很多的朋友啊?那请你说说怎样才能找到好朋友呢?

  好,现在就和你的朋友们一起跳个舞吧!(幼儿律动)

教学反思:

  首先,我上课的时间过长了,导致后面的时间孩子已经失去耐心,开始出现各种小动作。这一点我会在平时教学中加强注意,严格控制好教学时间。其次,.在活动过程中,本次活动我是通过《萤火虫找朋友》这个故事开始,希望孩子通过故事(目标1)知道礼貌待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才能找到朋友,但可以我的引导还是不够,孩子对故事不够熟悉,对故事蕴含的道理还是比较模糊。对什么是长处和短处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老师们给我建议是可以让孩子多听几遍故事,带着问题听故事效果会更好。最后,通过这次的公开课,我发现我们班孩子相比其他班级,在课堂纪律这方面有待加强,并且平常上课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在看到有其他老师在场的情况下反而胆怯了。这一点也在提醒我一日生活常规的重要性,要抓好常规,并且应该在平时要多给那些胆怯的孩子机会,鼓励孩子自我表现。

10、中班教案《小猴找工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的特长,正确辨别动物的特征和特长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孩子能大胆地、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想法,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尝试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

  六张图片(水果店、游泳馆、粮食仓库、裁缝店、邮局、路灯)

  小动物若干(猴子、鸭子、小猫、螃蟹、小羊、袋鼠、青蛙、大象等)

活动过程:

  一、 引起兴趣。

  小朋友,生活在你们周围的叔叔阿姨,他们都在什么地方上班?他们是做什么工作的吗?

  二、动物找工作

  1、河马开了一家职业介绍所,帮森林里的小动物介绍工作。我们来看一下都是些什么工作?

  2、小猴第一个来到介绍所,它一听河马介绍,心理就有了底,那么请小朋友猜一猜:小猴适合做什么工作呢?为什么?

  3、小结:因为小猴会爬高,所以它适合做电工。

  4、接着又来五个小动物,我们看看是谁?

  螃蟹、小羊、小猫、袋鼠、小鸭他们听完了河马的介绍,也马上找到了自己的工作。他们找到的是什么工作?

  5、河马看着他们这么快找到工作尽摇头。小朋友你们知道河马为什么摇头。你认为小动物是不是找到了自己最合适的工作?

  6、请说说你的理由。

  7、你认为小动物最适合做什么工作呢?为什么?

  8、最后五个小动物都找到了合适自己的工作。

  活动延伸:

  1、森林里其它动物听说很多动物都找到了工作,他们也来到介绍所,小朋友你们说说这几个动物适合做什么工作?

  2、河马听了你们的介绍说谢谢你们,它一定帮小动物找到合适的工作。

  三、运动

  内容:

  1、集体做操:要求幼儿动作正确,跟着音乐节奏做。

  2、分散活动:

  (1)平衡木、圈、轮胎、梯子、高跷、自制小树

  (2)自制器械:流星火球、瓶制键子、沙袋、方巾

  3、游戏:运粮

  观察要点:

  1、观察幼儿在走平衡木的过程中,是否能保持身体平衡,不踩在中间空地方。

  2、走轮胎路时会遇到什么困难

  3、游戏活动中,幼儿是否遵守游戏规则

  四、生活活动。

  内容措施:认识一些生活标志

  观察要点:

  1、幼儿认识这些标志吗?

  2、这些标志代表什么意思?在哪里看到过这些标志?

活动反思:

  本次学习活动《小猴找工作》,基本上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小朋友对动物的特征都比较了解,并能够根据动物的特征帮小动物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选择这个教学内容,我觉得还是较符合幼儿思维的扩展性,发展孩子们的想象力、语言表达力。小朋友还是比较喜欢这次活动,小朋友们能够积极思维,举手回答问题。我尽量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孩子们进行互相讨论交流。例如:有的孩子说:“猴子适合开水果店。”有的孩子说:“猴子自己喜欢吃水果,不适合开水果店。”在辩论中让孩子们选择。最后达成共识。让孩子们自己发表自己的想法,让孩子们有自己发言的空间,培养他们敢于思考,敢于大胆的思想。这次的活动,如果出示一个个小动物让他们选择工作的话,肯定比较简单。但是这次,把小动物放在一起,让他们选择适合的工作,就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要考虑各个动物的特征。但是有部分幼儿还是回答得较好。本次活动也有欠缺的地方,教学形式还不够好,如果让孩子们来扮演动物找工作的话,有可能效果会更加好一些。

11、中班教案《亮眼找秘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发现画面中花园的秘密,尝试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达。

  2.用多种感官感知散文所表现出的大自然的诗意美,乐意亲近大自然。

  3.体验游戏的快乐。

  4.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活动重难点

  重点:发现画面中花园的秘密,尝试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达。

  难点:观察画面,依据画面线索想象听到的、闻到的、摸到的……

活动准备

  1.前带幼儿去花园里散步,让幼儿观察花园里的动植物

  2.香水的假花一枝。

  3.用书第1册封二、第1页。

  4.挂图(《亮眼找秘密》)。

  5.音乐CD(柔和的音乐,风声、虫鸣声的录音)。

活动过程

  一、我想去花园。

  1.倾听教师讲述,理解对话内容。

  ——丁丁家的花园又大又漂亮,小伙伴们可想去玩啦,可是丁丁说:要能找出花园里的秘密才可以进去做游戏。(教师讲述,幼儿倾听后回答。)

  ——你们听到了什么? 丁丁怎么说?

  2.教师小结:丁丁家的花园里到底有什么秘密?我们一 起去找找吧!

  (设计意图:在寻找花园里看得见、看不见的东西时,先引导幼儿去猜测、去想象,给幼儿更为广阔的空间。再呈现图片,引导幼儿尝试从图片中寻找答案,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交流,彼此分享观察的经验和感受。)

  二、我来找秘密。

  1.用眼睛寻找画面中看得见的东西。

  ——猜一猜,花园里会有什么? (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自由猜想。)

  ——在丁丁家的花园里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挂图。)

  2.猪猜花园里有哪些眼睛看不见的东西。

  ——除了你刚才看到的。 花园里还有别的东西吗?

  3.观察挂图,发现泥土中的秘密。

  ——你看到泥士中有什么? (尝试用“有……有……还有……句式进行讲述。)

  ——除了图上的东西,还会有什么藏在泥土里?

  4.教师小结:原来花园里还有很多我们眼睛看不见的东西,要翻开土地才能发现。

  5.观察挂图,发现画面中隐藏的小动物。

  ——草丛里有一些小动物在跟我们捉迷藏,都有谁?为什么我们要仔细看才能发现它们?

  6.运用多种感官,探索、感受花园里看不到的东西。

  ——丁丁家的花园里藏着好多秘密,用眼睛能看到很多东西,要是把眼睛闭上,你还能找到什么吗?我们闭上眼睛,找找花园里还会有什么。(播放虫鸣声的音频,拿出喷了香水的假花悄悄地从幼儿跟前走过。)

  ——你找到了什么?是怎么找到的?

  7.教师小结:花园里没有看到的东西又被我们用鼻子闻到、用耳朵听到了。

  (设计意图:活动中音频、PPT等多媒体课件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去感知,并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可解决活动的难点:透过画面想象看不到的东西。)

  三、花园的秘密,

  1.完整欣赏散文诗,说说最喜欢的诗句,再次感受散文诗美的意境。

  ——你最喜欢诗歌里的哪一句?说给你的好朋友听听。

  2.跟着教师朗诵诗歌,完整欣赏散文诗。

  3.教师小结: 花园多美呀!只要我们用眼睛多看、 用耳朵多听、用鼻子多闻、用手脚多触摸,就能发现更多的花园秘密。

  (设计意图:最后环节使用画面和声音的有机结合让幼儿体验阅读的美感和韵味。)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的学习,引起了孩子们对自己眼睛的关注,大部份孩子能熟练的掌握保护眼睛的各种方法,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

12、中班教案《小鱼找朋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部分动物的生存环境。

  (2)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够进行情景表演并能续编故事。

  (3)培养幼儿的倾听、表达能力,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幼儿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了解部分动物的生存环境,培养幼儿礼貌用语。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动物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教师以小白兔的身份出现,和全班小朋友交朋友,并一起玩耍,让幼儿感受的有朋友的快乐。

  2. 一只小鱼来敲门,呜呜大哭起来,“怎么了?小鱼”,”你们都有好朋友,都有人玩,可是我孤孤单单的没有小动物和我玩”“那我们帮你找个小伙伴吧”

  (二)新课讲授

  (1)小鱼在不同的角落找到小鸡、小鸟、最后找到蝌蚪。有了小玩伴。

  (2)教师提问,幼儿回答:

  “小鱼先找到了谁?他们说了什么?”

  “小鱼第二个找到了谁?他们说了什么?”

  “小鱼第三个找到了谁?他们一起晚了”吗?为什么可以一起玩?“

  (3)教师总结“小鱼的家在水里,小鸡和小鸟的家在陆地上,小蝌蚪的家在水里,所以它们可以一起玩”。

  (4)小朋友相互之间讨论一下,还有那个动物可以和小鱼一起玩。教师正确引导幼儿。

  (5)观看幻灯片,倒叙故事并讲述生活在水里的动物,扩展幼儿的知识。

  (6)师幼儿带幼儿进行续编故事。

  (7)幼儿分组进行表演,教师在旁指导。

  (8)布置今日任务

教学反思

  1.能够完成课前所定目标,幼儿能够自己主动地进行模仿对话,自主创编

  2.有礼貌的提出和回答问题

  3.扩展幼儿的知识面,认识了水母,贝壳,海星等动物

  4.利用多媒体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专注力

  5. 教师应该引导幼儿自己进行对话,没有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6.在情景表演时教师不应固定幼儿思维,让幼儿自由发挥。

13、中班教案《南瓜丰收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椭圆形和弧线表现出南瓜的主要特征。

  2、尝试用线条添加出南瓜的五官和四肢,将南瓜拟人化成“快乐的南瓜娃娃”。

  3、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用椭圆形和弧线组合画出的圆形南瓜形图一张(不图色)

  2、圆形南瓜绘画步骤图一套。

  3、不同可爱表情和姿态的南瓜娃娃图。

  4、形象可爱、表情愉悦的女孩人物卡片(“丫丫”)、《丰收舞曲》、画纸、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并操纵可爱的女孩人物卡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活动的欲望:“小朋友们好!我是农村的小朋友,名字叫丫丫。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我们农村小朋友家里每天都要丰收许多的瓜果和粮食,今天我家又要大丰收了,我真开心啊,谁想知道我家今天丰收的是什么吗?是什么样的吗?”“想知道就帮我一起去丰收吧”,带幼儿来到布置好的“瓜园”。

  二、师生互动部分。

  1、以“丫丫”口吻引导幼儿感受丰收的氛围。(体验丰收的喜悦和快乐,诱发美好的情感)

  (1)“我家今天丰收的是什么啊?哇,丰收这么多的南瓜,可以用来做好多好吃的南瓜食品我们大家一起吃了,我好开心啊!你们呢?”

  (2)指大屏幕上:“瞧,农民叔叔阿姨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笑的那么开心?我们同他们一起来跳丰收舞表达表达丰收的快乐心情吧”。(带领幼儿围着南瓜随《丰收舞曲》的旋律开心地舞动身体)

  2、引导幼儿感知获取南瓜的有关信息。(了解、认识南瓜的外形特征,为绘画南瓜作铺垫)。

  (1)以“丫丫”的角色引导幼儿:“摸一摸、看一看、抱一抱、闻一闻,你发现了南瓜的什么秘密?”(让幼儿自由感知南瓜的特征)

  (2)引导性提问:“南瓜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身体上有些什么?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头上有什么?(帮助幼儿梳理清对南瓜外形特征的认识)

  3、学习画南瓜的方法。(引领幼儿在积极主动的过程中掌握画南瓜的基本方法,为幼儿能富有个性地表现南瓜的外型特征和姿态奠定基础)

  (1)出示用椭圆形和弧线组合画成的圆形南瓜图,以“丫丫”的角色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我给什么形状的南瓜画的像?是由几个什么图形和几条什么线条组成的?这个图形象什么?这些线条是什么线?表现的是南瓜的什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组成圆形南瓜图的基本元素,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猜猜我是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才会把南瓜画得这么形象?”(训练幼儿的分析能力)

  (2)用有趣、形象的儿歌引领幼儿学习画南瓜的方法。(通过熟练的演示和利用有趣、形象的儿歌帮助幼儿清楚了解、记忆画南瓜的方法和步骤)

  “丫丫是这样画圆形状的南瓜的”,边念儿歌边演示画南瓜的基本步骤:“小丫丫画南瓜,先画一个鸡蛋蛋,再加两半鸡蛋蛋,左弧线画一半,右弧线画一半。哎呀呀!南瓜不够大,再来加两半,左弧线画一半,右弧线画一半。哈哈!大南瓜画好了,添个瓜柄拎回家”。

  (3)给圆形南瓜绘画步骤图正确排序。(引领幼儿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加深对圆形南瓜绘画步骤的掌握)

  出示顺序打乱的画圆形南瓜步骤图,让幼儿根据“丫丫”念出的儿歌找出相应的步骤图依次排列,然后并边念儿歌边用右手食指进行空画练习。

  (4)引导幼儿在探讨的过程中学习椭圆形南瓜的画法。(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将已学到的知识迁移和变通)

  以“丫丫”的角色引领:“小朋友们,我好想也给椭圆形的南瓜也画张漂亮的像,可是我不知道应该怎样画,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愿意来当我的小老师教教我呀?”

  鼓励幼儿大胆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画椭圆形南瓜的方法,然后,老师以“丫丫”的角色引领大家讨论:“画的像吗?”若画得形象,方法得当,便引领大家学习他的方法,若方法不恰当,画不形象,便加以引导:“画得怎样?哪里不像,应该怎样画?”

  4、幼儿在画纸上画南瓜。

  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孩子们学习合理布局画面,鼓励大胆、自信地下笔,重点激发那些怕下笔的孩子的自信心,并给予适宜的帮助,让他们完成作品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5、尝试用线条添画五官和四肢,将南瓜画像变成“可爱的南瓜娃娃”。(给予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表现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分别请幼儿做出不同的快乐表情和摆出各种姿势,引导大家观察、讨论:“用什么样的线条表现恰当?怎样画?”

  幼儿在自己的南瓜图上添画自己喜欢的五官和姿态,并为那些绘画表现能力不足的孩子提供不同表情和姿态的南瓜娃娃画像给予他们启发和指引。重点鼓励孩子们自己创造性地表现,不要与别人的相同。

  6、“给南瓜娃娃”穿漂亮衣服。(练习渐变色的搭配和涂色方法)

  提问:南瓜有那些颜色?用什么涂色的方法能会把南瓜娃娃打扮得更美?可用那些颜色渐变来给南瓜涂色?”

  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渐变颜色搭配装扮自己画的南瓜娃娃。

  7、同“南瓜娃娃”一起开“丰收舞会”。(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随着欢快的《丰收舞曲》旋律快乐地向大家展示并有节奏舞动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执教教师不仅创遍了直观、有趣的儿歌来帮助孩子们记忆作画步骤,而且还绘制了步骤图引导孩子们通过听儿歌排列步骤图的方式来进一步巩固、记忆画南瓜的方法。注重引导孩子们在探索、发现、练习的过程中去主动学习。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可减少念儿歌反复画和空手练习画的次数。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应再富有感召力些,课堂气愤会更好。决定在此基础上全面优化目标、方法、策略与过程后再开展一次较为优质、有效的活动。就这样,全体教师吸纳了前三次活动中的优点完善了方案后又开展了第四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并将丰收的氛围和喜悦的渲染了出来,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14、中班教案《南瓜房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看图欣赏故事,进一步了解出彩的名称,感知故事中数量递增以及对话重复的特点。

  2、探索根据故事的结构,续编故事,清楚地讲述参加蔬菜的数量、名称以及与南瓜房子的对话。

  3、迁移已有经验,较快地替换蔬菜名称,体验创编的乐趣。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活动准备】

  故事PPT、图片

【活动过程】

  一、歌唱活动《买菜》,引出南瓜。

  1、提问:奶奶买了那些菜?

  2、奶奶还买了另外一样菜呢,看!(出示南瓜)奶奶把大南瓜变成了一座南瓜房子,放在了草地上(出示南瓜房子PPT)

  二、观察PPT,逐段欣赏故事。

  1、这个大南瓜房子想做一件有趣的事,猜猜是什么?

  2、老师边讲故事,边放PPT。降至“来两根黄瓜手拉手对南瓜房子说”,鼓励幼儿说说,黄瓜会怎么说?南瓜房子说什么?

  3、出示“洋葱头”PPT,提问:谁来了,他们会怎样对南瓜房子说?南瓜房子又会怎么说?

  4、“咕噜噜、咕噜噜”滚来了机制什么?谁来做小土豆对南瓜房子说(请女孩子做土豆,男孩子做南瓜房子)

  5、出示“辣椒”PPT,引导幼儿分角色练习(5位幼儿做辣椒、一位幼儿做南瓜房子)

  6、还有谁来参加舞会呢?(出示黄香蕉、紫葡萄、红樱桃PPT),他们会怎么对南瓜房子说,南瓜房子会怎么说?(幼儿回答)

  三、讨论南瓜房子不让香蕉、葡萄、樱桃进来的原因。

  1、可南瓜房子不是这么说的,它说:“对不起,你们不能进来”

  讨论:如果你是香蕉、葡萄、樱桃,听了这话,会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生气、吵闹)

  2、他们挤在南瓜房子门口,吵着不肯走,你们猜猜,他们会吵些什么呢?(幼儿两两讨论)

  3、我也搞不明白,南瓜房子为什么不让他们进来?(引导幼儿思考)

  4、继续讲述故事至完。

  四、总结并完整地讲述故事。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讲一讲吧。

  五、探索续编故事。

  除了番茄、黄瓜、洋葱头、土豆和辣椒可以来参加舞会,还会有几个什么蔬菜来参加呢?请你来说一说。

  六、游戏:快乐的舞会。

  让我们也一起到草地上去开个快乐的舞会吧!

附故事:南瓜房子

  草地上有一座金灿灿的南瓜房子。

  一只红番茄挺着圆鼓鼓的肚子走过来。他对南瓜房子说:“我可以进来吗?”“欢迎观临!”南瓜房子用唱歌一样的声音说。红番茄高兴的推开门,进去了。

  两只穿绿长袍、头戴黄花的黄瓜手拉手走过来。他们对南瓜房子说:“我们可以进来吗?”“欢迎观临!”南瓜房子用唱歌一样的声音说。两只黄瓜高兴的推开门,也进去了。

  “骨碌碌,骨碌碌”,滚过来三颗洋葱,四个土豆。一串红通通的小辣椒也蹦蹦跳跳的来了。数一数,他们一共有几只?“欢迎光临!”“欢迎观临!”“欢迎观临!”南瓜房子用唱歌一样的声音说。

  这时候,一只黄香蕉、一串紫葡萄,还有一大推红樱桃也来了。可是南瓜房子对他们说:“对不起,你们不能进来。”黄香蕉、紫葡萄、红樱桃们不高兴了。他们挤在南瓜房子门口,吵着不肯走。

  就在这时候,南瓜房子里突然响起了好听的音乐声。南瓜房子用唱歌一样的声音说:“蔬菜们的舞会现在开始了!”黄香蕉、紫葡萄、红樱桃们马上停止了争吵,向南瓜房子挥挥手说:“再见!”

教学反思

  1、第一个环节幼儿观看图片,倾听故事都很认真,但在第二环节进行分段讲述时,由于对语调、语气、不同角色的声音变化掌握不够,幼儿开始注意分散,兴趣不大。这是语言活动,目的就是要让幼儿大胆的说一说,讲一讲。所以我是鼓励幼儿都能举手回答问题,想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故事的细节和更深的含义。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一个幼儿因回答问题害羞,遮脸,而其他小朋友都笑话他,这时并没有注意到应及时表明态度,比如说:“老师不喜欢取笑勇敢起来回答问题的孩子,能够起来回答问题,就非常棒,不需要害羞”类似的语言。因此在接下来的提问环节,幼儿就出现了这种问题,让提问变得难以进行,幼儿的积极性大大下降,互动性差,让那些想回答问题的幼儿胆怯。

  2、整个过程中的提问过于单一,封闭,让幼儿没有自己组织语言与表达意思的空间。如果提问中插入“如果你是贝贝,有一座南瓜房子,你会怎么办?”“如果你也想到贝贝的南瓜房子里去,你会怎么说服贝贝让你进去?”两个提问,活动的开放性、趣味性都会增加。

  3、最后的结尾部分即故事的引申意义—学会分享,结束的过于仓促,应该让幼儿说一说,比如提问“如果你也有好玩的玩具,好吃的东西,你会怎么办呢?是自己一个人使用还是会拿出来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呢?”让幼儿讨论发言。

15、中班教案《数字找朋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1——10数与物相应。

  2.探索发现一个数与实物之间的关系。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以不同颜色圆点卡片与数卡1——10.

活动过程:

  (一)认识1——10数字。

  1、教师将圆点散放在黑板上,提问:黑板上有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谁来把一样的圆点放在一起,并且按数目的多少排队?

  3、教师:每种圆点的数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请个别幼儿在每种圆点下面用数字表示他们的数目。

  4、 教师:圆点是怎样排队的?你能用你的数字卡片来找朋友吗?

  5、教师:为什么这个圆点排在3个圆点的前面?4个圆点排在3个圆点的后面?

  6、 教师:那你们还知道3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

  (二)体验物体与数字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1——10数字卡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我们身边有没有物体与我们的数字卡片一样?。

  2、 教师指着4的卡片,提问:这个数字是几?请找出物体与它相应。

  3、教师:1个数字能找到不同物体的朋友?是什么样的朋友?

  4、教师:数字8有朋友么?他的朋友是谁?你是从哪里知道它们是8的朋友的?

  5、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知道数字能表示相应物体的数量。

  (三)游戏:找朋友。

  1、教师:根据数字拍手游戏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数,就请你在自己的卡片中找,把数字能表示相应的实物,这两个数的好朋友举起来。

  2、 教师报1——10的任意一个数,幼儿举相应德物体卡。

  3、该游戏重复多次后,可请幼儿两队一组,一人报数,一人举图片卡,然后交换玩。

活动反思:

  今天我对我园中班的小朋友上了一节数学《数字找朋友》的活动,重点是:认识1——10的数字。体验操作游戏带来的乐趣。在活动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给每位幼儿准备了操作卡片,教具也做了精心的准备。活动中也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直观教学法、演示法……就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效果来看,我本人认为这节活动还有待修改、完善的地方。

  《纲要》中说: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活动一开始就可以先出示一个数字1——10的数字,然后请10个小朋友来排队,一开始可能由于习惯的孩子们可能会出现排成一排的现象,这是可以让幼儿变换队形,改成让孩子们不按顺序,都有好朋友拉手的我们就叫这个数字。然后再引导幼儿以图片的数量对对,即,有一个没有好朋友拉手的就是不是与这个数字相应。如此一来就很直观的让幼儿认识了数字,本环节中,主要是回忆起数字。

  什么是数字,什么是物体的数量。接着,再让幼儿来操作,进一步用操作材料来感知什么是数字和数量,并与周围的同伴说说。所以一节好的教育活动,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已有的知识储备。

  数学教育主要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探索,运用各种感官、亲子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在今天的活动中,孩子们也遇到了困难,作为老师的我们不是帮孩子来摆弄,而是要教会孩子们自我点数检查、互相检查是否正确,并对孩子们进行鼓舞与肯定,这样他们才更会对数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16、中班教案《小树叶找妈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结合农村幼儿的生活环境,人与树的密切关系。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尝试用较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乐意大胆地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1、感知四季变化,树叶的变化,人的穿着变化。

  2、想象粘贴画。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

  2、拾树叶的篮子;

  3、一年四季树木变化图片;

  4、胶水、图画纸。

活动过程

  1、在室内放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

  2、带幼儿到室外观察树叶为什么在地上?它妈妈呢?

  它为什么是黄色、红色呢?再看看大树妈妈它树枝上的叶子?

  3、带着以上的疑问,带着幼儿拾树叶,可以拾些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树叶装在自己的篮子里。

  4、把拾回的树叶相互讨论一下,有什么形状?象什么?有什么颜色?

  5、出示挂图:春——夏——秋——冬,幼儿看图讨论,说什么时候看树叶是这样的,现在是哪一幅图?

  6、进一步了解我们人在春、夏、秋、冬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穿的是什么?

  7、幼儿进行粘画。

  活动延伸:幼儿与家长一起讨论动物一年四季的变化。

教学反思

  1、增强幼儿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力和认识能力

  2、通过拾树叶的活动提高幼儿的探索兴趣。

  3、如果我再上这节课,我会结合实际更生动、更贴切地让幼儿感知四季变化的情况。

17、中班数学教案《南瓜爷爷找邻居》

  活动目标:

  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乐意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考。

  观察发现图上的线索,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准备:

  图片、操作材料、笔

  活动过称:

  引起兴趣

  师:这是谁的家?从哪里看出来的?(形状)我们跟南瓜爷爷打个招呼吧。

  二、数客人

  师:今天南瓜爷爷家来了好多客人,请你数数一共有几个?一圈数下来,有好几种答案,平时我们数东西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车,一个一个数,今天这么多的客人排成了一个圆,有什么办法把一圈的东西数清楚呢?

  师:你是怎么数的告诉大家,从哪开始数的?

  师:数一圈的东西是从从容易记的图形开始数。

  师:我们从像正方形的那个东西开始数(幼儿数)。数到哪里应该停下呢?

  师:数过的东西不能再数了。我们再数一遍到底是多少,先找一个东西把它记牢了,如这个正方形的东西,记住数过的不能再数了。(幼儿数数1-10),现在知道了南瓜爷爷家里一共来了10位客人。

  观察图片

  师:能不能从他们的形状猜猜这是十个客人可能是谁啊?(第几个是谁?)

  边提问边出示图片。

  师:原来南瓜爷爷家门口来了十样菜。

  找邻居

  了解邻居的概念

  师:是什么事情让这么多的朋友一起来到南瓜家?(找邻居)提问:什么是邻居?(房子挨在一起,住在旁边的朋友)我们中一班的邻居是谁?

  师:南瓜爷爷会找谁做邻居呢?(蔬菜)

  什么是蔬菜

  师:刚才看到的十样菜里边有蔬菜吗?请你拿好桌上的纸,依次念一念,再拿好一只笔,把你觉得是蔬菜的东西在它的下面画个圆圈(教师只是观察,并不提出意见)。

  师:(操作结束后)好,现在把纸跟笔放好,坐好,有些小朋友找对了,有些小朋友还差一点点,到底什么是蔬菜呢?

  师:蔬菜呢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我们一起来看看黑板(教师和幼儿一起找出蔬菜)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一共有几个蔬菜,你找对了吗?

  师:7样蔬菜用数字几表示啊(出示数字7)

  给邻居分配房子

  师:南瓜爷爷家附近有几间房子啊?那要找几个邻居啊?用数字几表示

  师:5间房子,7样蔬菜,该怎么住?

  幼:挤一挤

  师:那谁和谁挤在一起比较好呢?

  幼儿自由讲述。

  蔬菜的分法有很多,除了颜色,形状,高矮,还有很多,我们回去好好想一想。

  课程介绍 :

  中班探索活动 针对中班的小朋友对蔬菜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蔬菜的种类特别的多,给他们树立一种信念,蔬菜是什么,蔬菜是种出来的一种植物,是能够做着吃的,通过这种理念支持下,就很快能够找出来了。通过一遍又一遍的复习巩固复习巩固对蔬菜有一定的记忆,同时帮助孩子们拓展分类蔬菜,分类的方式越多,心理学上建立的逻辑连接点也就越多。

  本次活动可以通过让幼儿观察发现图片上的线索积极思考,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使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活动效果好。活动结束后,孔园长对本活动给予了肯定,听课教师也一致认识到:活动中孩子应该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积极思考与表达。

  吴老师是一个有着很高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的老师,她尊重每一个孩子,努力的帮助孩子大胆的发言,是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吴老师能够让孩子们大胆的表达,而没有去强加给孩子,那就是南瓜爷爷的家。

  在出示南瓜爷爷的图片时,吴老师又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说它是爷爷呢?你还发现了什么?有的孩子说:他是爷爷,因为他有胡子,有的孩子说:他的头上有皱纹,有的孩子说:他的胡子是白的,爸爸的胡子是黑的???等等,从孩子的这些回答中可以看出,教师是尊重孩子的已有经验的。教师的引导和提示帮助孩子从人物的特征上得到了验证。

18、中班教案《小青蛙找老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并学唱歌曲中的动物对话,同时明白同类动物相配的道理。

  2、尝试利用拍打身体的方式进行固定节拍的练习,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3、鼓励幼儿积极参加音乐活动,能在角色表演中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件。

  2、猫咪 乌龟 公鸡 青蛙等头饰。

  3、图谱。

活动过程:

  一、律动:去郊游。

  1、听音乐踏步,来到了池塘边。听,有谁在叫啊?(青蛙)

  2、青蛙看上去怎么样啊(伤心、难过)

  3、伤心难过的青蛙拿着花想去干什么呢?(幼儿大胆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 倾听歌曲,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回忆歌曲内容,并学习歌曲中的对话。

  1、青蛙会找谁做老婆呢?(音乐播放第一段)

  2、它找到了谁?青蛙认识它吗?乌龟愿意做它的老婆吗?乌龟怎么说的?我们一起来

  听一听?我们也来学一学好吗?(幼儿学唱)

  (第二次、第三次以此类推。)

  教师总结:青蛙先生找到了青蛙小姐,我们把青蛙先生路上发生的事告诉青蛙小姐好吗?(帮助幼儿巩固歌词)

  三、 节奏演奏。

  1、寻找身体乐器演奏。

  师:青蛙先生找到老婆真高兴。高兴可以怎么表示呢?(拍手) 还可以用(拍肩、拍腿、跺脚等)

  师:"每个小动物高兴也都不一样,(请幼儿帮助动物找出不同的动作)青蛙先生高兴时会(……)乌龟会(……),公鸡会(……),青蛙小姐会(……)。那我们也来做做青蛙先生。

  2、完整的节奏练习。

  四、请几位小朋友出来扮演小动物,以情景剧的形式跟着音乐来做游戏。

活动反思:

  在教授《小青蛙找老婆》歌曲时,班内大部分幼儿在掌握歌词存在困难,总是记不清歌曲中动物出场的顺序,教师对幼儿的能力估计过高,枯燥,教学效果差,将歌词内容改编成一个情景剧,利用剧情表演的形式提高幼儿对学习新歌的兴趣,帮助幼儿轻松记忆歌词,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歌词变得形象性,幼儿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能准确的把握歌词内容。

19、中班社会优秀教案《看望爷爷奶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语言大胆地与爷爷奶奶交往。

  2、通过表演、赠送礼物、亲密接近、分享食品等,激发对爷爷奶奶爱的情感。

  3、懂得尊敬、关爱周围的老人,会帮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5、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过程:

  1、乘车前往。

  2、礼貌与门卫及所见的人招呼。

  3、向爷爷奶奶说祝贺话,赠送礼物,与爷爷奶奶坐在一起。

  4、表演节目:幼儿与爷爷奶奶节目互相穿插。(中1班:;中2班:歌表演:给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腿、儿歌:分果果;中3班:)

  5、亲密接近:给爷爷奶奶剥桔子、香蕉、糖果与他们一起吃;给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腿。

  6、把其他幼儿的礼物请敬老院的阿姨转送给其他的爷爷奶奶。

  7、向爷爷奶奶告别。

  8、乘车回园。

活动延伸:

  1、把活动的录像、照片给其他幼儿看。知道要关心周围的老人。

  2、回家为爷爷奶奶送一件自己做的礼物,说一句祝贺的话,做一件好事,表演一个节目。

教学反思:

  从这个活动中,我认识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孩子为主体,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准确地掌握知识。带领幼儿游戏时,要顾及到绝大多数的孩子,将个别示范与分组游戏、集体游戏相结合,可以根据幼儿的课堂情况不断地变换游戏形式,从而提高每个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20、中班教案《小老鼠找朋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感受理解故事有趣的情节。

  2、发展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3、培养幼儿乐于与人交往的能力。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 通过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小鸭会跑不会跳、青蛙会跳不会跑、小猫会跑也会跳”的走路特征,

  难点:引导幼儿运用故事里的短句来回答问题。 最后再通过让幼儿试着跟老师讲述故事,在此巩固故事里的短句,并通过体会鼠宝宝找到朋友前后的心情,体会找到朋友后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1、事先认识过故事中动物的一些主要特征。

  2、背景图一幅、有关故事角色的操作教具一套。

  3、磁带、录音机、各种动物头饰若干(老鼠、青蛙、 小鸡、猫、鸭子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谁在叫》,引出故事名称。

  二、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提问: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 故事里有谁?

  3、鼠宝宝为什么找不到会跑又会跳的朋友?请小朋友再听刘老师讲一遍。

  三、教师结合背景图,同时操作教具,边讲边问,帮助幼儿熟悉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1、鼠宝宝为什么找不到会跑又会跳的朋友?(引导幼儿用故事里的短句回答,并用动作体验)

  2、鼠宝宝找到小青蛙,为什么说不要、不要?

  3、讨论:小花猫会跑又会跳,鼠宝宝为什么要赶快逃?

  四、提出问题,启发幼儿积极思考。

  提问:想一想,鼠宝宝能不能找到一个又会跑又会跳的朋友(再次理解“会跑又会跳”的含义)

  五、欣赏音乐,让幼儿进一步巩固对小动物们走路特征的认识。(分段欣赏乐曲,随音乐表演。

  提问:

  1、这段乐曲象故事中的哪一种小动物?它是怎么走路的?

  2、配乐表演故事《鼠宝宝找朋友》。

  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听音乐扮演小动物。

  七、以游戏“猫捉老鼠”自然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注意力也很集中 ,而且在学本课中的重点句式时,孩子们大多都能边说边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了,由此可见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本科的重点。音乐游戏的使用也很好的带动了我班幼儿的情绪,通过的游戏,孩子们都能说出找到朋友后觉得开心情绪 ,初步体会到了找到朋友后的那种愉悦的情绪。结尾的《猫捉老鼠》的游戏使活动很自然的结束。

21、中班教案《风儿找妈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唱准休止符和弱起旋律。

  2、在教师的指挥下能和同伴相互配合练习双声部。

  3、体验、表达歌曲中风儿思念妈妈的情感。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录音机、磁带 2、脚踏琴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谈话,引导幼儿回忆与妈妈分离时的心情,体验风儿对妈妈的思念之情。

  2、帮助幼儿记忆歌词,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有表情地朗诵歌词。根据需要提问:歌词说了一件什么事?风儿找不到妈妈它是怎样说的?他要捎给妈妈一句什么话?

  (2)帮助幼儿诵读:体验风儿找不到妈妈焦急心情和思念妈妈的情感。

  (3|)幼儿齐读歌词:太阳回家了,月亮回家了,风儿风儿还在刮,它在找妈妈,问过小树,问过小花,妈妈妈妈你在哪?别把我丢下。(告诉小树,告诉小花,捎给妈妈一句话,风儿好想她。风儿好想她。)

  3、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突出休止符和弱起节拍的唱法。

  (2)引导幼儿跟唱歌曲,启发幼儿比较演唱 “捎给妈妈一句话,风儿好想她”两句唱法的不同,体验对妈妈的思念之情。

  (3)引导幼儿尝试双声部合唱:一组幼儿哼唱,一组幼儿唱词,感受合唱的美。

  4、说一说,你爱自己的妈妈吗?你小时候妈妈是怎样爱你的,说一说与妈妈之间发生的最有趣的一件事情。相互交流后让幼儿说一说,自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热爱自己的妈妈?

  5、活动延伸:在阅读区组织幼儿开火车背诵古诗《游子吟》,请幼儿从家中带来妈妈的照片,互相认识小伙伴的妈妈并用流利的语言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妈妈,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请幼儿回家帮妈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说一句祝福的话。把歌曲《风儿想妈妈》唱给自己的妈妈听。

教学反思:

  歌曲《风儿找妈妈》是一首充满温情、意境感伤的歌曲。歌曲通过描述风儿找妈妈的情景和心情来感染幼儿,从而激发出幼儿对妈妈的爱,以及同情心和爱心。在活动中,将运用双声部合唱的形式将歌曲的意境表达的更加强烈,渲染出风儿对妈妈的想念之情和爱妈妈的情感。对幼儿的情感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22、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南瓜爷爷找邻居》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乐意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索。

  2、观察发现图片上的线索,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过程:

  一:数客人师:今天南瓜爷爷的家里来了好多的客人(将实物图片的背面围绕南瓜爷爷排成一个圈),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几位?

  师:你数完啦,几位呢(10个)你呢?(11)你呢(12)一圈客人数下来,有好几种答案。平时我们数东西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车,一个一个数,今天这么多的客人排成了一个圆,有什么办法把一圈的东西数清楚呢?

  师:你是怎么数的告诉大家,你从哪开始数的?

  幼:从那个正方形的东西开始数的。

  师:数一圈的东西是从容易记的图形开始数。

  师:我们从正方形开始数:1 2 3 4 5……9 10 11…… 有没有人发现问题,再数下去数字越来越大啦,有没有人发现问题,你发现问题啦?什么问题?

  幼:数多了。

  师:那数到哪里应该停下来呢,幼:方形前面那个。

  师:哦。数过的东西不能再数啦。我们再数一遍看到底是多少,先找个一个东西把它记牢了,就选像鸭子的东西吧,记住数过的不能再数了。1、2、3、4、5、6、7,现在知道了南瓜爷爷家里一共来了7位客人。

  师:南瓜爷爷家来了七位客人,我们给他们编上号。(教师逐一在每个东西旁边都编上1-7的数字)

  二:找邻居

  1、了解"邻居"的概念师:刚才杨老师告诉你们要学会看图上面的提示。看!门上贴着一张纸也。把这张纸放大了给你们看!

  师:(出示部分字卡找 邻居 )什么是邻居?(房子挨在一起,住在旁边的朋友)我们班邻居是谁?南瓜爷爷找谁做邻居呢?

  师:(出示完整字卡 找蔬菜邻居) 南瓜爷爷找谁啊?什么是蔬菜啊?刚才看到的7样菜里边有蔬菜吗?一会请你拿出椅子底下的板,依次念一念,找一支黑色的笔,把你觉得是蔬菜的东西勾出来,勾在上面一行。(幼儿拿出操作板,在上面一行用黑笔勾了起来。教师只是依次看过来,并不提出自己的意见。)师:(等孩子们操作完以后)好,把笔送回去,有的人都找对啦,有的人还差一点点,到底什么是蔬菜啊?

  2、什么是蔬菜?

  师:杨老师看了厚厚的一本书,书上说,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师:找一只红色的笔,在第二行再想一想到底哪些是蔬菜,在第二行勾出来。(师:好啦。把红笔送回去,看黑板,我这里的蔬菜和你们的一摸一样,师:我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你找对了吗?

  师:4样蔬菜用数字几表示啊?(出示数字图片4)片段(三).给邻居分配房子师: (在南瓜爷爷旁边出示三间房子)南瓜爷爷家附近有几间房子?那要找几个邻居啊?

  师:3间房子 4样蔬菜 该怎么住啊?

  幼:挨在一起住,挤一挤!

  师:那谁和谁挤一起比较好呢?

  幼:红萝卜和青菜,(为什么他俩挤一起)它们一样长。(好主意!)幼:南瓜爷爷和黄瓜,因为它很孤单!

  师:老师放一个,土豆和黄瓜,你觉得我是怎么想的?

  我这样放是有原因的。蔬菜的分发有很多,除颜色、形状、高矮,还有很多,我们回去好好想一想。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我让幼儿猜猜从影子里看出它会是谁,通过这个环节来了解幼儿对的以往经验了解有多少。从而使幼儿对教师所提供的影子有了一个深入的思考。由于本班幼儿经常在区角玩找影子的游戏,所以幼儿很快就从影子中找出各种实物。在数南瓜爷爷家来了几个客人这个环节中,我特意设计了一个围合的数数方法。让幼儿学会了围成圈的东西也可以数的。并从中得出个结论:数圆圈时,要先找一个有特征的开始数,数过的就不能再数了!无形中又让孩子学会了一个新知识。在南瓜爷爷想找蔬菜邻居这个环节,幼儿对教师提供的物体来选择蔬菜时,在了解了物体的形状、大小后,幼儿对于豆腐干是不是蔬菜的讨论成了一个难点。最后老师通过提供一些蔬菜生长环境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最后得出一个概念:蔬菜是种在地里的可以用来做成菜的植物,所以幼儿按照教师提供的线索得出了结论豆腐干不是蔬菜。在多次的选择中,大部分幼儿能真正理解了蔬菜的概念。但还有一部分幼儿由于对蔬菜认识不够透彻,还没有清晰的辨认豆干和鸡蛋不是蔬菜。

23、中班教案《小鸭找朋友》含反思

教学目标

  1、 学会有表情地朗读文章,并会讲故事。

  2、 通过动物之间的对话,让幼儿感知如何拒绝他人的用语。

  3、 认真倾听她人的言语表达。

  4、 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 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池塘的场景图。2、动物卡片。(小鸭、小兔、小猫、小青蛙)

  3、教学挂图。4、录音机。5、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1、 通过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引起幼儿的兴趣。

  如:亲爱的小朋友,我想问一问,你们有没有自己的好朋友,你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用什么样的言语来表达的呢?那如果别人不想和你做朋友,又是怎么拒绝的呢?(幼儿讨论)小朋友们,我们都根据自己的喜好与特性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那小动物是怎么找到自己的朋友的呢?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幼儿回答:想知道)那好,今天,就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动物找朋友的故事,那这个动物是谁呢?

  2、 出示卡片和背景图,让幼儿了解故事中的主要角色。

  如:啊!原来是一只非常可爱的小鸭子,那小鸭子是怎么叫的?(幼儿模仿:嘎嘎嘎)那小鸭子在哪里找朋友呢?(幼儿观察背景图回答:池塘里)

  3、 教师一边完整地讲故事,一边慢慢出示动物卡片,并伴有动作。

  如:当讲到小兔出现荷塘时,引导幼儿模仿小白兔蹦蹦跳跳,当讲到小猫出现荷塘,引导幼儿模仿小猫的动作喵喵小跑,当讲到小青蛙出现荷塘,引导幼儿模仿青蛙呱呱跳。

  4、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重述故事,并引导幼儿学说故事中动物之间的对话。

  如:讲到小鸭连忙喊:“小兔子,小兔子,你能到池塘里和我玩吗?引导幼儿学说。讲到小兔拒绝说:“对不起,我不会游泳,不能和你玩。”引导幼儿学说拒绝的话。

  讲到小鸭连忙喊:“小猫小猫,你能到池塘里和我一起玩吗?”引导幼儿学说。讲到小猫说:“对不起,我不会游泳,不能和你玩。”当讲到小鸭连忙喊:“小青蛙小青蛙,你能到池塘里和我一起玩吗?”引导幼儿学说。

  5、 集体听录音,让幼儿感知故事内容。

  6、 引导幼儿观察教学挂图,并回答问题。

  如:第一个问题:谁找朋友?它在哪里?第二个问题:小鸭分别都遇到了谁?它是怎么向它们打招呼的?它们是怎么拒绝的?第三个问题:小鸭的朋友是谁?为什么它们能成为好朋友?

  7、 给幼儿佩戴动物胸饰,让幼儿参与表演,并互换角色。

  8、 引导幼儿互相向自己的好朋友表达自己的原意和拒绝用语。

  9、 教师总结:小鸭找到了它的好朋友,因为小青蛙跟它共性,都生活在水里,而我们小朋友找到好朋友,是因为什么呢?肯定也有自己的相同的地方,我希望小朋友们都能跟自己的好朋友好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忙,做个快快乐乐的小宝宝。

活动反思:

  如果将知识拓展这一环节和分角色表演这一环节有效结合起来,或许会比单独的将他们分开要效果更好。在幼儿回答问题时还要进一步强调幼儿说话声音要响亮,吐字要清楚,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能够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视听结合虽然能更好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在第一遍欣赏故事时,让幼儿以听为主,幼儿的注意力就会被故事内容所吸引。再让幼儿看,这样效果会比较好。

24、中班教案《戴帽子的爷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节奏变化,能根据音乐创编模仿相应的动作。

  2、创编老爷爷郊游及找帽子的形体动作。

  3、体验魔术的神秘有趣,在探索秘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5、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图谱挂图、魔术道具:小帽子、音乐剪辑A段郊游的音乐和AB完整音乐。

  经验准备:课前谈话活动:丰富骇子的魔术表演经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爷爷来了”,激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来了这么多老师,小朋友们和老师们问好吧,除了这么多老师来看小朋友们,还来了一位老爷爷呢!你们看,他来了。

  师(模仿):小朋友们好,今天天气这么晴朗,你们和我一起去郊游吧!

  二、完整感受音乐,能跟着音乐有节奏的表演动作。

  1、幼儿欣赏A段音乐,感受音乐的表现方式。

  师:刚才爷爷是走着去郊游的。你们帮爷爷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郊游呢?(创编四种郊游动作)

  (小结动作)

  2、出示图谱,认识图谱,引导动作顺序。

  师:小朋友想了这么多好方法,老师把我们想的方法画成了图谱,可是我只完成一半,剩下的要你们来帮忙了,你们看!刚刚爷爷是走着去郊游的,那我们想的第二种交通方式是什么,第三种呢(逐步出示卡片)

  3、幼儿同教师一起完整表演A段音乐动作。

  师:如果我开车去郊游的时候,旁边来点音乐,那心情会不会更放松或者更好呀!我们给爷爷来点音乐,让爷爷更开心的去郊游。

  4、教师出示帽子道具,结合图谱完整表演AB段音乐游戏。

  师:今天的天气这么晴朗,老爷爷带了一顶帽子来遮阳来了,你们看。老爷爷在郊游的时候遇到了麻烦的事情了,你们猜猜是什么事情?我们一起去看看。

  提问:老爷爷遇到了什么麻烦事了?他的帽子为什么会不见了?他的帽子在哪丢失了?又在哪找到了?

  师:现在你们跟着老爷爷去郊游看看,看一看是不是像小朋友们说的那样。(不配音乐,从头表演一遍)

  师:老师也把爷爷遇到的麻烦事画在图谱上了,我们去看看吧。

  5、认识图谱,引导B段动作。

  师:刚刚爷爷把帽子藏起来了,然后来了一个大风,把帽子变没有了,这个问号是什么意思呢?爷爷帽子丢了,那他要怎么办?现在我们都知道爷爷遇到什么麻烦的事情了,我们来看着图谱,和爷爷一起来看看他遇到的麻烦事吧。(练习B段动作)

  6、幼儿跟老师随着音乐表演一遍。

  师:小朋友真棒,帮爷爷想到去郊游的方法,而且还知道爷爷在郊游的时候遇到麻烦的事情,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帽子,戴上帽子让我们跟着音乐做一遍,看看小朋友能不能找到帽子。你们觉得爷爷的帽子什么时候给他戴上去呢?我要等爷爷出来的时候再给他戴上去。现在我们用帮爷爷想的郊游方式和爷爷一起去郊游,带上音乐心情会更好的。

  三、创编音乐中藏帽子的动作。

  师:刚刚我用一股神奇的风把爷爷的帽子藏起来了,然后又变出来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变了一个小魔术,这个魔术可以把帽子变没有然后又变出来,你们想学吗?那我就把我的魔术的秘密告诉你们吧!

  1、解释小魔术。

  2、请小朋友来表演藏帽子的动作。

  师:你们都学会了吗?如果现在你是个魔术师,你们想用这个神奇的风把爷爷的帽子藏哪里去呢?又从哪里变出来呢?

  四、根据幼儿的创编跟着音乐,拿魔术道具,完整表演游戏。

  师:现在我请我们的小朋友都来当一回小小魔术师,我们跟着音乐来表演一次。我们今天表演的就是一个小魔术,成功的魔术师在变魔术的时候,手要非常灵活,要很快。希望你们大家要认真练习,都能成为小小的魔术师,以后表演给大家看。

活动反思:

  《戴帽子的爷爷》这节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跟着爷爷去郊游”这一主题发生有趣的事情为引导线,激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童趣、温馨、充满爱、创造想象的世界。在活动中添加了小魔术和图谱,有趣的魔术更让幼儿对接下来的活动环节充满期待和对魔术的探究欲望,当幼儿学会此魔术的同时也感受了此节课的音乐感受,使幼儿的自信心和表现力得到提高。图谱的运用在此节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幼儿对音乐的感受都要从图谱中去过渡,通过图谱上的形象图标帮助幼儿更好理解音乐表演环节中的动作,让幼儿听着音乐看图谱,进一步感受音乐和表演音乐游戏,从而完整完成活动中的重点。

  这节课,幼儿能大胆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较活跃,他们能够用他们的思维去讲述故事接下来会发现什么事情,对活动的参与度很高。但在这个活动中还存在不足的地方,在感受音乐环节中让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还不够,对音乐游戏表演中的动作过于强调而忽略了对音乐的感受的停留时间,以及教师在活动当中的语言应该更加精炼简洁些。这节课遗留下来的需要改进的问题将会是我以后在音乐活动中更应该注意的问题,它也将成为我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鞭策。

25、中班健康优秀教案《黄豆爷爷找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豆制品主要是黄豆加工制成的,是价廉但很有营养的食品

  2、认识豆制品,乐意吃各种豆制品。

  3、能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认识。

  4、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5、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帮助幼儿准备1—2种豆制品,并简单介绍其名称及吃法。

  2、黄豆爷爷头饰一个。

  3、实物:豆腐、黄豆一把。豆浆机,电炒锅等。

  4、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

  1、谜语:四四方方,白白胖胖,一碰就碎,又嫩又香,营养很好,做菜做汤。(幼儿猜谜)

  2、教师出示豆腐,讨论豆腐是什么做成的。出示黄豆,让幼儿知道黄豆或其他豆子做成的食品叫豆制品。

  (二)引导幼儿看课件:《黄豆爷爷找宝宝》。

  1、教师:课件里的这些豆制品你见过吗?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2、教师:怎样吃豆制品才更有营养。(举例)

  (三)游戏“黄豆爷爷找宝宝”,认识多种豆制品。

  1、教师戴上“黄豆爷爷”头饰,引起幼儿讨论。

  教师:我的宝宝在那里?

  2、请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知道的豆制品名字,并说说那些是自己吃过的?

  (四)帮助幼儿认识豆制品的价值。

  教师:豆制品虽然不是用肉做成的,但他的营养却和动物的肉一样丰富,而且只要花很少的钱就能买到。请幼儿现场用豆浆机制作豆浆的过程。

  请幼儿现场观察用豆浆机制作豆浆的过程。

  (五)引导幼儿讨论豆制品的吃法并尝试豆制品。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看,你吃到的豆制品是怎样烧的?为什么这样烧?教师小结:豆制品如果和鱼肉放在一起烧,营养会更丰富、更全面,味道会更鲜美。

  品尝菜肴:脆豆腐炒肉末。

  教师现场炒制脆豆腐炒肉末,简单介绍其加工方法,幼儿用牙签品尝,引起幼儿爱吃豆制品的兴趣和愿望,让幼儿知道经常吃豆制品,身体会更健康。

活动延伸:

  在“娃娃家”、“菜场”、“小吃店”等游戏中提供各种材料制作的豆制品(海绵做的回卤干、豆腐以及纸剪得干丝等)让幼儿认认,玩玩。

活动目标:

  1、认识黄豆及豆制品,知道豆制品主要是用黄豆加工制成的。

  2、乐意吃各种豆制品,知道豆制品是价廉物美、营养丰富的食品。

  3、能积极参与讨论,大胆说出自己的认识。

活动准备:

  1、认识黄豆,了解黄豆的特征,并能讲述。

  2、实物:豆腐一块,(豆浆、豆腐、腐竹、百叶结、千张、豆腐干、干丝、豆腐乳、豆腐果)各若干。黄豆一把(事先浸泡好一部分)。黄豆爷爷头饰一个。

  3、豆浆机一台,纸巾,幼儿品尝的豆制品。

  4、各种豆制品烧法的PPT。其他豆制品的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黄豆爷爷,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看看它是谁?和黄豆爷爷打个招呼。你觉得黄豆爷爷的宝宝是什么样的呢?(幼儿猜测)

  (二)引导幼儿认识豆制品。

  1、老师介绍各种豆制品,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

  教师:看看黄豆爷爷的宝宝是不是和它长得一样的呢?(不是)那你认识它们吗?谁来说说?

  2、教师演示制作豆浆的过程。

  3、游戏"黄豆爷爷找宝宝",巩固认识豆制品。

  (三)帮助幼儿认识豆制品的价值。

  1、幼儿选择品尝豆制品。

  2、教师:谁来说说你刚才吃到了什么豆制品?是什么味道的?

  (四)引导幼儿讨论豆制品的吃法。

  1、你们知道豆制品哪些吃法?

  2、幼儿观看课件,老师介绍名称。

  3、教师小结:豆制品如果和鱼肉放在一起烧,营养就更丰富、更全面了。

  (五)拓展幼儿对豆制品的理解。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豆制品还有很多呢?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26、中班教案《帮蝴蝶找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10以内的数量,进行物物匹配。

  2、喜欢运用材料进行数学操作。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 教具:花园图片1张(图上有6朵红花、7朵黄花、8朵蓝花、9朵橙色花、10朵紫花)。

  2、 学具:人手一份花朵贴贴纸和一份画有8到10只不等的蝴蝶操作卡。

指导要点:

  1、 活动重点:感知10以内的数量。

  2、 活动难点:能正确进行10以内物与物的匹配。

  3、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活动过程:

  1、初步感知10以内的数量。

  师:春天到了,花园里面开出了许多漂亮的花,我们一起到花园里面看花吧!

  (1)、出示美丽的花园图片,请幼儿看看,花园里开出了什么颜色的花?(红、黄、蓝、橙、紫)

  (2)、逐一让幼儿找出红、黄、蓝、橙、紫色的花各有几朵?用拍手、跺脚等动作的次数来表示,并说出每种花的总量。

  2、讲述小故事:《蝴蝶找花》

  有一座非常漂亮的花园城堡,春天一到,花园里面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吸引来了许许多多美丽的蝴蝶,它们天天在花园里唱歌、跳舞、做游戏,非常快乐。有一天,蝴蝶们正在花园里玩游戏,忽然‘哗啦啦’的下起雨来,蝴蝶们想在花姐姐的家里避避雨,花姐姐们说:“和我颜色一样的蝴蝶请进来吧!不过你们要听好了,‘一朵花下面只能躲一只蝴蝶。”于是,蝴蝶们赶紧飞到与自己颜色一样的花朵下面躲起来,这样,雨就淋不到它们了。

  3、游戏“蝴蝶找花” .

  师:现在我们要来玩一个游戏《蝴蝶找花》。

  椅子相隔一段距离摆开,椅背上分别贴各种颜色花卡片。幼儿头带蝴蝶头饰,音乐起,幼儿扮蝴蝶游戏,听到打雷下雨声时,蝴蝶(幼儿)找到与自己颜色相同的花处躲藏(一朵花下躲一只蝴蝶)。

  4、进一步感知10以内的数量,并进行物物对应。

  (1)、幼儿操作活动。

  幼儿人手一份花朵贴贴纸和一份画有8到10只不等的蝴蝶操作卡。

  师:刚才我们玩了《蝴蝶找花》的游戏,现在还有一些蝴蝶没有找到花,想请小朋友帮它们找到相同数量的花。(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幼儿点数“蝴蝶”的“花朵”的情况。)

  (2)、检查评价。

  请幼儿相互检查花朵和蝴蝶的数量是否相同。

  4、 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本活动环节紧凑,层层递进,不断的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游戏环节,幼儿乐于参与、表现活跃,能够按照所预定的目标来进行游戏,并在游戏中获得经验,为后面的活动奠定了基础,真正体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宗旨。

27、中班主题教案《南瓜丰收了》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喜欢画画,是孩子的天性,在纸上留下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色块,都是他们表达情感的结果。因此,绘画便成了幼儿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新纲要”中指出 “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遍地飘香的瓜果、金灿沉甸的稻谷、玉米……把秋天装扮得多么丰盈和美丽,更让辛勤耕耘了一年的农民叔叔、阿姨们乐开怀、喜欢欣。在这硕果累累的美丽秋天里,引领孩子们去感知秋天的美丽和富饶,去如同身受地感受、体会农村小朋友家丰收的无比喜悦心情,激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去表现这美好的景象非常的有意义。不仅让孩子们的表现欲望得到了满足,而且能很好激发孩子们心中对美好生活和事物的向往和热爱情感。为此,我们中班组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品,选择秋天丰收果实里的典型性硕果——南瓜为表现内容,以激发幼儿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情感,在愉悦、积极的感知、体验后能拿起画笔大胆、自信的表现出丰收的各种南瓜形态及其表达出丰收的快乐情景为目的设计了这一绘画活动。将以孩子们喜爱的游戏形式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贯穿始终,引领孩子们快乐、主动地体验和学习。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椭圆形和弧线表现出南瓜的主要特征。

  2、尝试用线条添加出南瓜的五官和四肢,将南瓜拟人化成“快乐的南瓜娃娃”。

  3、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到丰收的喜悦,能用椭圆形和弧线条表现出南瓜的主要特征。”

  难点:尝试用线条表现出不同姿态的“快乐南瓜娃娃

活动准备

  1、用椭圆形和弧线组合画出的圆形南瓜形图一张(不图色)

  2、圆形南瓜绘画步骤图一套。

  3、不同可爱表情和姿态的南瓜娃娃图。

  4、形象可爱、表情愉悦的女孩人物卡片(“丫丫”)、《丰收舞曲》、画纸、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并操纵可爱的女孩人物卡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活动的欲望:“小朋友们好!我是农村的小朋友,名字叫丫丫。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我们农村小朋友家里每天都要丰收许多的瓜果和粮食,今天我家又要大丰收了,我真开心啊,谁想知道我家今天丰收的是什么吗?是什么样的吗?”“想知道就帮我一起去丰收吧”,带幼儿来到布置好的“瓜园”。

  (二) 师生互动部分

  1、以“丫丫”口吻引导幼儿感受丰收的氛围。(体验丰收的喜悦和快乐,诱发美好的情感)

  (1)“我家今天丰收的是什么啊?哇,丰收这么多的南瓜,可以用来做好多好吃的南瓜食品我们大家一起吃了,我好开心啊!你们呢?”

  (2)指大屏幕上:“瞧,农民叔叔阿姨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笑的那么开心?我们同他们一起来跳丰收舞表达表达丰收的快乐心情吧”。(带领幼儿围着南瓜随《丰收舞曲》的旋律开心地舞动身体)

  2、引导幼儿感知获取南瓜的有关信息。(了解、认识南瓜的外形特征,为绘画南瓜作铺垫)。

  (1)以“丫丫”的角色引导幼儿:“摸一摸、看一看、抱一抱、闻一闻,你发现了南瓜的什么秘密?”(让幼儿自由感知南瓜的特征)

  (2)引导性提问:“南瓜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身体上有些什么?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头上有什么?(帮助幼儿梳理清对南瓜外形特征的认识)

  3、学习画南瓜的方法(引领幼儿在积极主动的过程中掌握画南瓜的基本方法,为幼儿能富有个性地表现南瓜的外型特征和姿态奠定基础)

  (1)出示用椭圆形和弧线组合画成的圆形南瓜图,以“丫丫”的角色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我给什么形状的南瓜画的像?是由几个什么图形和几条什么线条组成的?这个图形象什么?这些线条是什么线?表现的是南瓜的什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组成圆形南瓜图的基本元素,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猜猜我是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才会把南瓜画得这么形象?”(训练幼儿的分析能力)

  (2)用有趣、形象的儿歌引领幼儿学习画南瓜的方法。(通过熟练的演示和利用有趣、形象的儿歌帮助幼儿清楚了解、记忆画南瓜的方法和步骤)

  “丫丫是这样画圆形状的南瓜的”,边念儿歌边演示画南瓜的基本步骤:“小丫丫画南瓜,先画一个鸡蛋蛋,再加两半鸡蛋蛋,左弧线画一半,右弧线画一半。哎呀呀!南瓜不够大,再来加两半,左弧线画一半,右弧线画一半。哈哈!大南瓜画好了,添个瓜柄拎回家”。

  (3)给圆形南瓜绘画步骤图正确排序。(引领幼儿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加深对圆形南瓜绘画步骤的掌握)

  出示顺序打乱的画圆形南瓜步骤图,让幼儿根据“丫丫”念出的儿歌找出相应的步骤图依次排列,然后并边念儿歌边用右手食指进行空画练习。

  (4)引导幼儿在探讨的过程中学习椭圆形南瓜的画法。(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将已学到的知识迁移和变通)

  以“丫丫”的角色引领:“小朋友们,我好想也给椭圆形的南瓜也画张漂亮的像,可是我不知道应该怎样画,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愿意来当我的小老师教教我呀?”

  鼓励幼儿大胆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画椭圆形南瓜的方法,然后,老师以“丫丫”的角色引领大家讨论:“画的象吗?”若画得形象,方法得当,便引领大家学习他的方法,若方法不恰当,画不形象,便加以引导:“画得怎样?哪里不象,应该怎样画?”

  4、幼儿在画纸上画南瓜。

  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孩子们学习合理布局画面,鼓励大胆、自信地下笔,重点激发那些怕下笔的孩子的自信心,并给予适宜的帮助,让他们完成作品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5、尝试用线条添画五官和四肢,将南瓜画像变成“可爱的南瓜娃娃”。(给予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表现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分别请幼儿做出不同的快乐表情和摆出各种姿势,引导大家观察、讨论:“用什么样的线条表现恰当?怎样画?”

  幼儿在自己的南瓜图上添画自己喜欢的五官和姿态,并为那些绘画表现能力不足的孩子提供不同表情和姿态的南瓜娃娃画像给予他们启发和指引。重点鼓励孩子们自己创造性地表现,不要与别人的相同。

  6、“给南瓜娃娃”穿漂亮衣服。(练习渐变色的搭配和涂色方法)

  提问:南瓜有那些颜色?用什么涂色的方法能会把南瓜娃娃打扮得更美?可用那些颜色渐变来给南瓜涂色?”

  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渐变颜色搭配装扮自己画的南瓜娃娃。

  7、同“南瓜娃娃”一起开“丰收舞会”。(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随着欢快的《丰收舞曲》旋律快乐地向大家展示并有节奏舞动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执教教师不仅创遍了直观、有趣的儿歌来帮助孩子们记忆作画步骤,而且还绘制了步骤图引导孩子们通过听儿歌排列步骤图的方式来进一步巩固、记忆画南瓜的方法。注重引导孩子们在探索、发现、练习的过程中去主动学习。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可减少念儿歌反复画和空手练习画的次数。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应再富有感召力些,课堂气愤会更好。决定在此基础上全面优化目标、方法、策略与过程后再开展一次较为优质、有效的活动。就这样,全体教师吸纳了前三次活动中的优点完善了方案后又开展了第四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并将丰收的氛围和喜悦的渲染了出来,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28、中班教案《桃花找朋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根据桃花的外形特点来想像它对于一些动物的不同用处。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根据桃花的外形特点来想像它对一些动物的不同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 小动物图片(毛毛虫,小猫,兔子,鸭子,蜜蜂,蚂蚁)

  2. 各种用途的桃花

活动过程

  一.美丽的桃花

  1. 出示桃花妹妹,请幼儿观察后说出桃花长得什么样?

  2. 请幼儿说一说为什么喜欢桃花

  二.桃花找朋友

  出示小动物图片(毛毛虫,小猫,兔子,鸭子,蜜蜂,蚂蚁)让幼儿分别说出它们的名字。

  3.请幼儿猜一猜为什么小动物都愿意跟桃花做朋友?

  4.桃花还能当什么用?

  5.幼儿讨论准备用“纸桃花”在做些怎么样极漂亮又有用的物品在游戏活动中使用。

教学反思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选择“桃花”这个素材点来开展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讨论内容是合适的。从活动中幼儿们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对关于桃花的用处讨论很踊跃,能够大胆和想象表达自己的见解。在活动中幼儿在老师出席图片提示下,把小动物使用桃花的方法——说清楚 .

29、中班科学领域教案《南瓜爷爷找邻居》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图片上的线索,乐意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考。初步了解蔬菜的特征。

  2、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影响点数10以内数量。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PPT、幼儿每人一块泥工板(以贴上图片)一支红笔、一支黑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数客人

  1、今天蒋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南瓜爷爷,南瓜爷爷家今天来了很多客人,因为南瓜爷爷要找邻居,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好不好!

  2、瞧,这就是今天南瓜爷爷家,它家门口来了很多客人,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几位客人?(课件)

  3.你数完啦,几位客人呢(10个)你呢?几位客人(11)一圈客人数下来,有好几种答案。平时我们数东西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车,一个一个数,今天这么多的客人排成了一个圆,你有什么办法把一圈的东西数清楚?

  4、师:你是怎么数的?你从哪开始数的?

  幼:从那个正方形的东西开始数的。

  师:数一圈的东西是从容易记的图形开始数。

  师:那我们从正方形开始数:123……101112……有没有人发现问题,再数下去数字越来越大啦,我们怎么了呀?

  幼:数多了。

  师:那数到哪里应该停下来呢,幼:方形前面那个。

  师:哦。数过的东西不能再数啦。我们再数一遍看到底是多少,先找个一个东西把它记牢了,就正方形的东西吧,记住数过的不能再数了。

  5、我们一起数一遍,1、2、9.10,原来南瓜爷爷家里一共来了10位客人。

  二、猜猜看你能从影子里看出它是谁吗?第几个可能是什么?幼儿猜测,教师引导。

  我们打开看看到底是什么?看你有没有猜对,第一个是、、、第十个是、、

  三、找蔬菜邻居

  1、现在南瓜爷爷家门口的十位客人都被我们猜出来了。那南瓜爷爷到底要找谁做邻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出示字卡:蔬菜。这是什么字宝宝呢?(蔬菜)

  3、小结:原来南瓜爷爷要找蔬菜做邻居。那到底什么是蔬菜,听好了蔬菜就是地里种出来的可以用来做菜的植物。

  4、请你拿出椅子下的板,把你觉得是蔬菜的在它下面的格子打勾,想想老师刚才说的,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用来做成菜的植物。

  5、出示PPT,我们来看看哪些是蔬菜那些不是蔬菜。

  第一个豆腐干是不是?为什么不是?(豆腐干是用豆经过加工做出来的,不是直接种出来的,所以他不是蔬菜。)第三个:鸭子是从哪里来的?(鸭子是从蛋里孵化出来的,所以不是蔬菜。)第六个:蛋是从哪里来的?所以不是蔬菜6、现在请你拿出椅子下面的板,对照一下老师的PPT,在蔬菜图片上直接打钩。

  7、揭示答案:咱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几样蔬菜啊?(幼儿数)我们数了有7样蔬菜,出示数字卡)

  四、住房子

  1、我们一起请他们住进去吧。

  2、南瓜爷爷找好了邻居,你家的邻居是谁你知道吗?今天回家去看看你家的邻居是谁,好不好?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

  2、善于发现问题并乐意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考,能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图片、字卡、记录卡、信封(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幻灯片,让幼儿根据图片内容猜测是谁的家?

  1、提问:这是谁的家?(南瓜的家)

  2、出示南瓜图片提问1:"你知道他是谁吗?"(南瓜爷爷)提问2:"你从哪里知道他是爷爷?"提示幼儿:年纪大了会有什么变化?(胡子、眉毛)教师小结:年纪大了胡子和眉毛、头发都会有变化

  二、请客人

  1、猜猜是谁来了(出示图片的背面)我们来猜猜这些客人可能是谁,你们说的东西在哪里可以买到?

  2.数客人师:今天南瓜爷爷的家里来了好多的客人,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几位客人?(图片背面围绕南瓜爷爷排成一个圈)

  (1)幼儿自由"数客人"师:一圈客人数下来,有好几种答案。

  (2)教师小结:平时我们数东西的时候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车,一个一个数,今天这么多的客人排成了一个圆,我们有什么办法把一圈的东西数清楚呢?

  (3)教师引导幼儿(以一直绕圈的形式让幼儿自己发现)找一个标志性物体的物体。

  师:幼儿跟随教师的指引开始数数,教师以一直绕圈的形式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

  (4)教师小结:数东西时一定要先找一个容易记住的物品开始数,数过的就不能再数了。

  (5)师:南瓜爷爷家来了这么多客人,我们给他们编上号。(教师在每个东西旁边都编上对应的数字)

  3、"找邻居"师: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南瓜爷爷家里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它到底有什么事呢?小朋友你们也想想你们家里什么时候会来很多客人呢?(过年)

  (1)了解"邻居"的概念师:出示图片,解释什么是邻居?(房子挨在一起,住在旁边的朋友)南瓜爷爷找谁做邻居呢?

  师:南瓜爷爷要找蔬菜做邻居,请幼儿自由讨论什么是蔬菜,并出示卡片"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出示信封让幼儿把结果进行整理记录。

  (2)什么是蔬菜?

  教师解释什么是蔬菜: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全班一起再一次将蔬菜找出来。并将找出来的蔬菜列出来。

  师:所有的蔬菜我们都找出来了,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几种蔬菜呢?

  3、"给邻居分配房子"师:南瓜爷爷家附近有几间房子?可是房子只有3间而蔬菜却有6个,那该怎么办呢?

  出示图片,让幼儿思考怎样分房子合适。

  师:那谁和谁挤一起比较好呢?

  师:老师放一个,土豆和黄瓜,你觉得我是怎么想的?

  我这样放是有原因的。蔬菜的分发有很多,除颜色、形状、高矮,还有很多,我们回去好好想一想。

  活动结束

《南瓜爷爷找邻居》活动实录  一、活动背景分析:

  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里,蔬菜随处可见,它们种类繁多,对于"蔬菜"一词我班的幼儿其实都耳熟能详了,知道蔬菜有营养,要多吃蔬菜,而他们最熟悉的蔬菜则是青菜,其他种类的蔬菜则一知半解,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发现幼儿不爱吃蔬菜的现象。因此,有必要使幼儿形成对蔬菜正确的认识,加深对蔬菜的特征的理解,激发幼儿对蔬菜的兴趣。我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季节性、必要性,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同时我班幼儿在数数的技能上还停留在火车式排序数数法,数一圈物体的方法了解不多。因此在选材上我又将数学与科学两大领域相整合,整个活动的展开以不断地设疑、质疑和最后的留疑为主导,让幼儿在重复犯错、重复性的寻找答案,注重启发幼儿的方法,给予幼儿思考的余地,让幼儿自己探索想出办法解决。

二、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乐意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索。

  2.观察发现图片上的线索,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

三、活动过程

  片段(一).数客人

  师:今天南瓜爷爷的家里来了好多的客人(将实物图片的背面围绕南瓜爷爷排成一个圈),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几位?

  师:你数完啦,几位呢(10个)你呢?(11)你呢(12)一圈客人数下来,有好几种答案。平时我们数东西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车,一个一个数,今天这么多的客人排成了一个圆,有什么办法把一圈的东西数清楚呢?

  师:你是怎么数的告诉大家,你从哪开始数的?

  幼:从那个正方形的东西开始数的。

  师:数一圈的东西是从容易记的图形开始数。

  师:我们从正方形开始数:12345……91011……有没有人发现问题,再数下去数字越来越大啦,有没有人发现问题,你发现问题啦?什么问题?

  幼:数多了。

  师:那数到哪里应该停下来呢,

  幼:方形前面那个。

  师:哦。数过的东西不能再数啦。我们再数一遍看到底是多少,先找个一个东西把它记牢了,就选像鸭子的东西吧,记住数过的不能再数了。1、2、3、4、5、6、7,现在知道了南瓜爷爷家里一共来了7位客人,大家意见统一啦。

  师:南瓜爷爷家来了七位客人,我们给他们编上号。(教师逐一在每个东西旁边都编上1-7的数字)

  片段(二).找邻居

  1.了解"邻居"的概念

  师:刚才杨老师告诉你们要学会看图上面的提示。看!门上贴着一张纸也。把这张纸放大了给你们看!

  师:(出示部分字卡找邻居)什么是邻居?(房子挨在一起,住在旁边的朋友)我们班邻居是谁?南瓜爷爷找谁做邻居呢?

  师:(出示完整字卡找蔬菜邻居)南瓜爷爷找谁啊?什么是蔬菜啊?刚才看到的7样菜里边有蔬菜吗?一会请你拿出椅子底下的板,依次念一念,找一支黑色的笔,把你觉得是蔬菜的东西勾出来,勾在上面一行。(幼儿拿出操作板,在上面一行用黑笔勾了起来。教师只是依次看过来,并不提出自己的意见。)

  师:(等孩子们操作完以后)好,把笔送回去,有的人都找对啦,有的人还差一点点,到底什么是蔬菜啊?

  2.什么是蔬菜?

  师:杨老师看了厚厚的一本书,书上说,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师:找一只红色的笔,在第二行再想一想到底哪些是蔬菜,在第二行勾出来。(师:好啦。把红笔送回去,看黑板,我这里的蔬菜和你们的一摸一样,

  师:我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你找对了吗?

  师:4样蔬菜用数字几表示啊?(出示数字图片4)

  片段(三).给邻居分配房子

  师:(在南瓜爷爷旁边出示三间房子)南瓜爷爷家附近有几间房子?那要找几个邻居啊?

  师:3间房子4样蔬菜该怎么住啊?

  幼:挨在一起住,挤一挤!

  师:那谁和谁挤一起比较好呢?

  幼:红萝卜和青菜,(为什么他俩挤一起)它们一样长。(好主意!)

  幼:南瓜爷爷和黄瓜,因为它很孤单!

  师:老师放一个,土豆和黄瓜,你觉得我是怎么想的?

  我这样放是有原因的。蔬菜的分发有很多,除颜色、形状、高矮,还有很多,我们回去好好想一想。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我让幼儿猜猜从影子里看出它会是谁,通过这个环节来了解幼儿对的以往经验了解有多少。从而使幼儿对教师所提供的影子有了一个深入的思考。由于本班幼儿经常在区角玩找影子的游戏,所以幼儿很快就从影子中找出各种实物。在数南瓜爷爷家来了几个客人这个环节中,我特意设计了一个围合的数数方法。让幼儿学会了围成圈的东西也可以数的。并从中得出个结论:数圆圈时,要先找一个有特征的开始数,数过的就不能再数了!无形中又让孩子学会了一个新知识。在南瓜爷爷想找蔬菜邻居这个环节,幼儿对教师提供的物体来选择蔬菜时,在了解了物体的形状、大小后,幼儿对于豆腐干是不是蔬菜的讨论成了一个难点。最后老师通过提供一些蔬菜生长环境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最后得出一个概念:蔬菜是种在地里的可以用来做成菜的植物,所以幼儿按照教师提供的线索得出了结论豆腐干不是蔬菜。在多次的选择中,大部分幼儿能真正理解了蔬菜的概念。但还有一部分幼儿由于对蔬菜认识不够透彻,还没有清晰的辨认豆干和鸡蛋不是蔬菜。

30、中班优秀游戏教案《南瓜爷爷找邻居》

  【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乐意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考。

  2、观察发现图片上的线索,初步了解蔬菜的特征。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初步认识常见食物及动物的影子。

  2、物质准备:PPT、图片南瓜、豆腐干、鸭子、胡萝卜、青菜、鸡蛋、土豆、黄瓜、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等。

  【活动过程】

  一、谁的家——引起兴趣、说明要求

  1、这是谁家?从哪里看出来的?

  2、南瓜先生家来了很多客人,数数一共有几个?

  小结:今天的数数方法跟以前的不同,今天的东西排成了一个圈,所以要数清楚的话,就要先找一个起点,再挨个儿数下去,数过得不要再数,就能数清了。

  二、我是谁——观察图片、发现交流

  1、猜猜这些客人是谁?

  2、出示正影一一认识。

  3、是什么事情让这么多的菜来到南瓜先生家呢?

  4、原来是要找邻居(简单了解“邻居”的概念)。

  小结:原来邻居就是在自己隔壁的,或是楼上楼下的人。

  三、找朋友——幼儿操作、知识转化

  1、南瓜爷爷会找谁做邻居呢?

  2、第一次操作,根据自己原有经验勾出感觉是蔬菜的东西。(简单交流结果)

  3、南瓜爷爷要找蔬菜的朋友,什么是蔬菜?

  小结: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4、第二次操作,观察情况。(用黑色的笔重新圈出是蔬菜的东西)

  5、依次讲评7种菜,究竟哪些是蔬菜。

  小结:原来土豆、青菜、胡萝卜、黄瓜都是种出来的、可以烧成菜的植物。

  【活动延伸】

  南瓜先生只准备了3幢房子,怎么住下4个邻居呢?谁和谁住在一起比较好?引导幼儿拓展思维。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主要有两个,第一个目标是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乐意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考。第二个目标是观察发现图片上的线索,初步了解蔬菜的特征。活动中孩子们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十分感兴趣,当他们看到蔬菜以及其他食物的轮廓时,都能大胆展开想象,并能说出各种蔬菜的基本特征,积极按照课件提供的线索为南瓜先生寻找合适的邻居。

31、中班游戏教案《老爷爷运粮》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户外活动时 ,看到几个幼儿,在随意的拉着轮胎玩,于是就设计了本活动,使他们正确的发展臂部力量。

  活动目标

  1.练习拉着轮胎走,发展臂部力量。

  2.能灵活的拉着轮胎改变方向。

  3.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练习拉着轮胎走,发展臂部力量。

  难点:能灵活的拉着轮胎从而改变方向。

  活动准备

  球,轮胎,绳子,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来锻炼身体吧。

  2.幼儿跟随老师做健康操(教师自编)

  二: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地上放了这么多的球,我们有什么好办法,把这些球运走?

  2.幼儿自由探索。

  3.请个别幼儿示范拉着装好球的轮胎走。

  4.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把装好球的轮胎拉得又快又稳。!.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5.教师示范。

  6.幼儿自由练习拉着轮胎走。

  7游戏:“老爷爷运粮”

  a.交代游戏规则:幼儿分三组,每组幼儿站在起点线上,游戏开始,第一位幼儿拉着装好球的轮胎,到达终点后,将球取出,放在指定的篮子里,然后拉着轮胎原路返回,将绑好绳子的轮胎交给第二位幼儿,最后,先回到起点的队获胜。

  b。游戏进行。

  三.放松活动。

  听音乐,幼儿坐在轮胎上按摩自己的双臂。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我感觉幼儿整体反应还不错,在活动设计环节,我感觉考虑的不够周到,比如,幼儿拉轮胎用到的绳子,没有想到是否安全,活动实施过程中,幼儿在自由练习时,没有考虑到个别幼儿,应该对他们给予指导。最重要的是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幼儿准备活动,没有让他们真正的起到热身的作用,这也是我的失误,在以后的体育活动中,是我尤其要注意的。

32、中班美术活动教案《南瓜丰收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椭圆形和弧线表现出南瓜的主要特征。(重点)

  2、尝试用线条添加出南瓜的五官和四肢,将南瓜拟人化成“快乐的南瓜娃娃”。(难点)

  3、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用椭圆形和弧线组合画出的圆形南瓜形图一张(不图色)

  2、圆形南瓜绘画步骤图一套。

  3、不同可爱表情和姿态的南瓜娃娃图。

  4、形象可爱、表情愉悦的女孩人物卡片(“丫丫”)、《丰收舞曲》、画纸、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并操纵可爱的女孩人物卡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活动的欲望:“小朋友们好!我是农村的小朋友,名字叫丫丫。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我们农村小朋友家里每天都要丰收许多的瓜果和粮食,今天我家又要大丰收了,我真开心啊,谁想知道我家今天丰收的是什么吗?是什么样的吗?”“想知道就帮我一起去丰收吧”,带幼儿来到布置好的“瓜园”。

  二、师生互动部分。

  1、以“丫丫”口吻引导幼儿感受丰收的氛围。(体验丰收的喜悦和快乐,诱发美好的情感)

  (1)“我家今天丰收的是什么啊?哇,丰收这么多的南瓜,可以用来做好多好吃的南瓜食品我们大家一起吃了,我好开心啊!你们呢?”

  (2)指大屏幕上:“瞧,农民叔叔阿姨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笑的那么开心?我们同他们一起来跳丰收舞表达表达丰收的快乐心情吧”。(带领幼儿围着南瓜随《丰收舞曲》的旋律开心地舞动身体)

  2、引导幼儿感知获取南瓜的有关信息。(了解、认识南瓜的外形特征,为绘画南瓜作铺垫)。

  (1)以“丫丫”的角色引导幼儿:“摸一摸、看一看、抱一抱、闻一闻,你发现了南瓜的什么秘密?”(让幼儿自由感知南瓜的特征)

  (2)引导性提问:“南瓜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身体上有些什么?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头上有什么?(帮助幼儿梳理清对南瓜外形特征的认识)

  3、学习画南瓜的方法。(引领幼儿在积极主动的过程中掌握画南瓜的基本方法,为幼儿能富有个性地表现南瓜的外型特征和姿态奠定基础)

  (1)出示用椭圆形和弧线组合画成的圆形南瓜图,以“丫丫”的角色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我给什么形状的南瓜画的像?是由几个什么图形和几条什么线条组成的?这个图形象什么?这些线条是什么线?表现的是南瓜的什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组成圆形南瓜图的基本元素,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猜猜我是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才会把南瓜画得这么形象?”(训练幼儿的分析能力)

  (2)用有趣、形象的儿歌引领幼儿学习画南瓜的方法。(通过熟练的演示和利用有趣、形象的儿歌帮助幼儿清楚了解、记忆画南瓜的方法和步骤)

  “丫丫是这样画圆形状的南瓜的”,边念儿歌边演示画南瓜的基本步骤:“小丫丫画南瓜,先画一个鸡蛋蛋,再加两半鸡蛋蛋,左弧线画一半,右弧线画一半。哎呀呀!南瓜不够大,再来加两半,左弧线画一半,右弧线画一半。哈哈!大南瓜画好了,添个瓜柄拎回家”。

  (3)给圆形南瓜绘画步骤图正确排序。(引领幼儿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加深对圆形南瓜绘画步骤的掌握)

  出示顺序打乱的画圆形南瓜步骤图,让幼儿根据“丫丫”念出的儿歌找出相应的步骤图依次排列,然后并边念儿歌边用右手食指进行空画练习。

  (4)引导幼儿在探讨的过程中学习椭圆形南瓜的画法。(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将已学到的知识迁移和变通)

  以“丫丫”的角色引领:“小朋友们,我好想也给椭圆形的南瓜也画张漂亮的像,可是我不知道应该怎样画,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愿意来当我的小老师教教我呀?”

  鼓励幼儿大胆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画椭圆形南瓜的方法,然后,老师以“丫丫”的角色引领大家讨论:“画的像吗?”若画得形象,方法得当,便引领大家学习他的方法,若方法不恰当,画不形象,便加以引导:“画得怎样?哪里不像,应该怎样画?”

  4、幼儿在画纸上画南瓜。

  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孩子们学习合理布局画面,鼓励大胆、自信地下笔,重点激发那些怕下笔的孩子的自信心,并给予适宜的帮助,让他们完成作品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5、尝试用线条添画五官和四肢,将南瓜画像变成“可爱的南瓜娃娃”。[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给予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表现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分别请幼儿做出不同的快乐表情和摆出各种姿势,引导大家观察、讨论:“用什么样的线条表现恰当?怎样画?”

  幼儿在自己的南瓜图上添画自己喜欢的五官和姿态,并为那些绘画表现能力不足的孩子提供不同表情和姿态的南瓜娃娃画像给予他们启发和指引。重点鼓励孩子们自己创造性地表现,不要与别人的相同。

  6、“给南瓜娃娃”穿漂亮衣服。(练习渐变色的搭配和涂色方法)

  提问:南瓜有那些颜色?用什么涂色的方法能会把南瓜娃娃打扮得更美?可用那些颜色渐变来给南瓜涂色?”

  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渐变颜色搭配装扮自己画的南瓜娃娃。

  7、同“南瓜娃娃”一起开“丰收舞会”。(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随着欢快的《丰收舞曲》旋律快乐地向大家展示并有节奏舞动自己的作品。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执教教师不仅创遍了直观、有趣的儿歌来帮助孩子们记忆作画步骤,而且还绘制了步骤图引导孩子们通过听儿歌排列步骤图的方式来进一步巩固、记忆画南瓜的方法。注重引导孩子们在探索、发现、练习的过程中去主动学习。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可减少念儿歌反复画和空手练习画的次数。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应再富有感召力些,课堂气愤会更好。决定在此基础上全面优化目标、方法、策略与过程后再开展一次较为优质、有效的活动。就这样,全体教师吸纳了前三次活动中的优点完善了方案后又开展了第四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并将丰收的氛围和喜悦的渲染了出来,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33、中班健康公开课教案《黄豆爷爷找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豆制品主要是黄豆加工制成的,是价廉但很有营养的食品。

  2.认识豆制品,乐意吃各种豆制品。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帮助幼儿准备1—2种豆制品,并简单介绍其名称及吃法。

  2.黄豆爷爷头饰一个。

  3.实物:豆腐、黄豆一把。豆浆机,电炒锅等。

  4.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

  1.谜语:四四方方,白白胖胖,一碰就碎,又嫩又香,营养很好,做菜做汤。(幼儿猜谜)

  2.教师出示豆腐,讨论豆腐是什么做成的。出示黄豆,让幼儿知道黄豆或其他豆子做成的食品叫豆制品。

  (二)引导幼儿看课件:《黄豆爷爷找宝宝》。

  1.教师:课件里的这些豆制品你见过吗?"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2.教师:怎样吃豆制品才更有营养。(举例)

  (三)游戏“黄豆爷爷找宝宝”,认识多种豆制品。

  1.教师戴上“黄豆爷爷”头饰,引起幼儿讨论。

  教师:我的宝宝在那里?

  2.请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知道的豆制品名字,并说说那些是自己吃过的?

  (四)帮助幼儿认识豆制品的价值。

  教师:豆制品虽然不是用肉做成的,但他的营养却和动物的肉一样丰富,而且只要花很少的钱就能买到。请幼儿现场用豆浆机制作豆浆的过程。

  请幼儿现场观察用豆浆机制作豆浆的过程。

  (五)引导幼儿讨论豆制品的吃法并尝试豆制品。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看,你吃到的豆制品是怎样烧的?为什么这样烧?教师小结:豆制品如果和鱼肉放在一起烧,营养会更丰富、更全面,味道会更鲜美。

  品尝菜肴:脆豆腐炒肉末。

  教师现场炒制脆豆腐炒肉末,简单介绍其加工方法,幼儿用牙签品尝,引起幼儿爱吃豆制品的兴趣和愿望,让幼儿知道经常吃豆制品,身体会更健康。

  活动延伸:

  在“娃娃家”、“菜场”、“小吃店”等游戏中提供各种材料制作的豆制品(海绵做的回卤干、豆腐以及纸剪得干丝等)让幼儿认认,玩玩。

  活动反思:

  1、活动中操作材料准备充分,满足了孩子探索的需要。

  2、通过观看豆浆机将黄豆变成豆浆的制作过程,让幼儿体验到了食物变化的乐趣。如果能再丰富一些豆腐、百叶等豆制品的制作过程方面的资料就更容易让幼儿理解了。

  3、通过《黄豆爷爷过生日》的故事很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孩子们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认识了更多的豆制品朋友,了解了许多新鲜的知识。

  4、用“品尝”各种各样的豆制品来吸引幼儿,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从活动的效果看出幼儿能说出所尝豆制品的名称和味道。

34、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南瓜爷爷找邻居》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2.认真观察图片上提供的线索,分辨出哪些是蔬菜。

  3.能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事先认识几种常见的蔬菜。

  2.物质准备:豆干、鸭子、萝卜、白菜、鸡蛋、马铃薯、青瓜7中食物的幻灯片、图片、操作卡。

  活动过程:

  1.出示幻灯片,引导幼儿猜猜这是谁的家。

  师:这是谁的家?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我觉得是南瓜爷爷的家。

  师:你从那里看出是南瓜爷爷的家。

  幼:我觉得房顶上有个南瓜爷爷,所以觉得是南瓜爷爷的家。

  (评析:这个环节主要是尊重孩子的已有经验的。通过引导和提示帮助孩子从人物的特征上得到了验证,知道这是南瓜爷爷的家。)

  2.播放幻灯片,巩固围合的数数方法。

  师: 南瓜爷爷家来了许多客人?你们数一数有几个客人?

  幼:七个客人。

  师:你从哪里开始数的?

  幼一:我是从正方形开始数的。

  师:正方形还可以数吗?

  幼一:数过了不能再数了。

  幼二:我是从鸡蛋开始数的,也是数七个。

  幼三:我是从鸭子开始数的,一共有七个。

  师:这些客人围成了个圆圈,数圆圈我们以前都学会了,所以大家都会数了。数圆圈时要怎么数了。要先记住一个物体,然后从它开始数,数到这个物体就要停下来不能数了。

  (评析:巩固围合的数数方法:找一个有特征的物体开始数,数过的就不能再数了!帮助孩子在无形中学会一个新知识。)

  3.观察影子,猜猜它们是谁?

  师:南瓜爷爷家来了七位客人,老师给它们标上数字,你们说说这些影子可能是谁呢?

  幼一:找到一号是正方形。

  幼二:二号是小鸭。

  幼三:五号是鸡蛋。

  师:小朋友把这些影子都猜出来了,我们现在来验证一下小朋友猜的对不对。

  (将七位客人逐一进行验证)

  (评析:通过观察影子图让孩子学会了“数一数、猜一猜”,通过这个环节来了解幼儿对以往经验了解有多少。从而使幼儿对教师所提供的影子有了一个深入的思考。)

  4.借助操作卡,找找哪些是蔬菜?

  (1)帮助南瓜爷爷找蔬菜邻居,引导幼儿猜测哪些是蔬菜,并在对应的格子上打钩。

  师:今天南瓜爷爷家请了这么多客人,要做什么了?你们想知道吗?

  幼:想

  师:南瓜爷爷一个人住,觉得很孤独,他想找蔬菜做邻居。小朋友想一想,他的七位客人谁是蔬菜了?等下老师让小朋友自己动脑筋,自己帮南瓜爷爷找蔬菜邻居。老师为每位幼儿准备一个操作卡。操作卡上有南瓜爷爷家的七位客人,第一位是谁?

  幼:第一位是豆干、第二位是鸭子、第三位是萝卜……

  师:南瓜爷爷要找的是蔬菜邻居,等下小朋友就从这七位客人中,你觉得谁是蔬菜,你就在它下面的格子中用红色的笔画个圆圈,第二格不能画。

  (幼儿坐到自己的位置上操作)

  师:你觉得谁是蔬菜了,小朋友要自己动脑筋。(进行个别指导)

  师:请一个小朋友起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他为南瓜爷爷找的蔬菜邻居是谁。

  幼一:我觉得南瓜爷爷的蔬菜邻居是:白菜、豆干、萝卜、鸡蛋、青瓜、马铃薯都是蔬菜。

  师:旖旎小朋友,你要记住你第一次选择的哦.再请一个小朋友起来分享。

  幼二:白菜、豆干、萝卜、鸡蛋、青瓜、马铃薯都是蔬菜。

  幼三:白菜、萝卜、鸡蛋、青瓜、马铃薯都是蔬菜。

  师:你为什么觉得鸭子和豆干不是蔬菜了?(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

  幼四:白菜、萝卜、青瓜、马铃薯都是蔬菜。

  (评析:让孩子们自己通过以往的经验和认识,观察、思考、猜测什么是蔬菜。)

  (2)播放种植蔬菜的视频,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蔬菜。

  师:南瓜爷爷要找蔬菜做邻居,小朋友都帮他找了好多蔬菜邻居,那到底对不对了。

  师:你觉得蔬菜是从那里来的?你在哪些地方看见过这些蔬菜?

  幼一:超市场买的。

  幼二:蔬菜店买的。

  幼三:路边买的。

  幼四:种出来的。

  师:那里种出来的。

  幼四:幼儿园种出来的。

  师:对了,我们幼儿园种了许多蔬菜,老师还经常带小朋友去观察了。那我们来看看,蔬菜是不是种出来的。我们现在来看图片,看看蔬菜是不是种出来的。

  幼:蔬菜是从地里种出来的。

  师:老师看厚厚的一本书,书上说,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老师再说一遍,蔬菜时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这句话听懂了吗?都听懂了吗?那没问题啦,我们现在再一次帮助南瓜爷爷找邻居,小朋友看看这七位客人谁是种出来的。你刚刚选的食物是不是有的不是种出来的。如果不是种出来的就不是蔬菜,我们就不要选它了。

  师:现在请小朋友找一只黑色的笔,你觉得谁是蔬菜,你就在它下面的格子中用黑色的笔画个圆圈。

  第二次是不是跟第一次不一样了。

  师:小朋友在操作的时候要动脑筋想一想,它是种出来的吗?

  (评析:通过幼儿的经验思考,老师借助播放图片,蔬菜的种植环境,使幼儿的经验的不断累积和提升,让幼儿了解了蔬菜的特征——就是长在地里的能做成菜的植物!)

  (3)验证操作卡上哪些是蔬菜?

  师:豆腐干是蔬菜吗?

  幼:不是。

  师:对了,它不是直接种出来的,它是大豆加工的。

  师:胡萝卜呢?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师:鸭子呢?

  幼:不是,它是鸭妈妈下蛋然后孵出来的。

  师:对了,它是肉类食品,我们叫荤菜

  师:大白菜呢?是 因为它是种出来的 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师:鸡蛋 呢?

  幼:鸡蛋不是蔬菜,它是鸡鸭妈妈生的。

  师:它是母鸡生的,它叫蛋类食品

  (评析:这个环节通过个别验证、集体验证、共同验证等方法层层递进,使幼儿进一步明确:蔬菜是种出来的长在地里的,能做成菜的植物!)

  4.延伸活动。

  南瓜爷爷家只有三间房子,可是有四种蔬菜,那么多蔬菜怎么住呢?

  师:我们现在来数一数,我们帮南瓜爷爷找了几样蔬菜啊!

  幼:1、2、3、4,一共有四样蔬菜,那我们来看看南瓜爷爷家旁边有几间房子?

  幼:南瓜爷爷家有三间房子。

  师:三座房子,四样蔬菜,小朋友觉得那该怎么住啊?现在小朋友想办法啊?

  幼一:我觉得红萝卜和青瓜可以住在一起。

  师:为什么呢?

  幼一:因为红萝卜和青瓜它们两个都是瘦瘦长长的。

  幼二:我觉得白菜和青瓜在一起比较好,因为它们都是绿色的。

  幼三:我觉得马铃薯和南瓜爷爷住一起,因为都是圆圆的。

  幼四:我觉得白菜和土豆住在一起,因为它们两个比较小。

  师:老师觉得马铃薯和黄瓜也可以住一起,为什么?我们回去好好想一想。

  (评析:这个环节,通过分房子住,让孩子学会从蔬菜的颜色、外形、种类、大小等特征对蔬菜进行分类、合理匹配。)

  活动反思:

  这个教材是结合班级主题“秋天的蔬菜”而选择开展的,内容及创意是来之名师的教学课例,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老师也给了很多建议和意见。

  活动开始我让幼儿猜猜从影子里看出它会是谁,通过这个环节来了解幼儿对的以往经验了解有多少。从而使幼儿对教师所提供的影子有了一个深入的思考。由于本班幼儿经常在区角玩找影子的游戏,所以幼儿很快就从影子中找出各种实物。在数南瓜爷爷家来了几个客人这个环节中,我特意设计了一个围合的数数方法。让幼儿学会了围成圈的东西也可以数的。并从中得出个结论:数圆圈时,要先找一个有特征的开始数,数过的就不能再数了!无形中又让孩子学会了一个新知识。在南瓜爷爷想找蔬菜邻居这个环节,幼儿对教师提供的物体来选择蔬菜时,在了解了物体的形状、大小后,幼儿对于豆腐干是不是蔬菜的讨论成了一个难点。最后老师通过提供一些蔬菜生长环境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最后得出一个概念:蔬菜是种在地里的可以用来做成菜的植物,所以幼儿按照教师提供的线索得出了结论豆腐干不是蔬菜。在多次的选择中,大部分幼儿能真正理解了蔬菜的概念。但还有一部分幼儿由于对蔬菜认识不够透彻,还没有清晰的辨认豆干和鸡蛋不是蔬菜。

  在这个活动中,我为什么要这么设计两次操作?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分别在概念出现的前后,了解幼儿对蔬菜的了解程度,尊重幼儿已有的经验。第一次操作表现出来的是幼儿的经验,第二次操作表现出来的就是知识了,由经验上升为知识。

  在活动的延伸部分我先让幼儿猜想:南瓜爷爷家旁边只有三间房子,可是蔬菜有四种,它们要怎么住?幼儿在认真观察和思维的基础上,将蔬菜按颜色、形状、大小、种类进行了分家。最后我把马铃薯和青瓜放在一起请幼儿说说为什么把土豆和黄瓜放一起住?(因为它们都要削皮)这种思维训练方式打破了原先的经验性的分类方法。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分类,从而得到经验的启发。这种分类方法打破了原先我们所认为的按形状、颜色、大小进行分类的方式。

35、中班主题活动教案《南瓜丰收了》含反思

  作为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用椭圆形和弧线表现出南瓜的主要特征。并尝试用线条添加出南瓜的五官和四肢,将南瓜拟人化成“快乐的南瓜娃娃”。

活动设计背景

  喜欢画画,是孩子的天性,在纸上留下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色块,都是他们表达情感的结果。因此,绘画便成了幼儿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新纲要”中指出 “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遍地飘香的瓜果、金灿沉甸的稻谷、玉米……把秋天装扮得多么丰盈和美丽,更让辛勤耕耘了一年的农民叔叔、阿姨们乐开怀、喜欢欣。在这硕果累累的美丽秋天里,引领孩子们去感知秋天的美丽和富饶,去如同身受地感受、体会农村小朋友家丰收的无比喜悦心情,激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去表现这美好的景象非常的有意义。不仅让孩子们的表现欲望得到了满足,而且能很好激发孩子们心中对美好生活和事物的向往和热爱情感。为此,我们中班组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品,选择秋天丰收果实里的典型性硕果——南瓜为表现内容,以激发幼儿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情感,在愉悦、积极的感知、体验后能拿起画笔大胆、自信的表现出丰收的各种南瓜形态及其表达出丰收的快乐情景为目的设计了这一绘画活动。将以孩子们喜爱的游戏形式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贯穿始终,引领孩子们快乐、主动地体验和学习。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椭圆形和弧线表现出南瓜的主要特征。

  2、尝试用线条添加出南瓜的五官和四肢,将南瓜拟人化成“快乐的南瓜娃娃”。

  3、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6、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到丰收的喜悦,能用椭圆形和弧线条表现出南瓜的主要特征。”

  难点:尝试用线条表现出不同姿态的“快乐南瓜娃娃

活动准备

  1、用椭圆形和弧线组合画出的圆形南瓜形图一张(不图色)

  2、圆形南瓜绘画步骤图一套。

  3、不同可爱表情和姿态的南瓜娃娃图。

  4、形象可爱、表情愉悦的女孩人物卡片(“丫丫”)、《丰收舞曲》、画纸、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并操纵可爱的女孩人物卡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活动的欲望:“小朋友们好!我是农村的小朋友,名字叫丫丫。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我们农村小朋友家里每天都要丰收许多的瓜果和粮食,今天我家又要大丰收了,我真开心啊,谁想知道我家今天丰收的是什么吗?是什么样的吗?”“想知道就帮我一起去丰收吧”,带幼儿来到布置好的“瓜园”。

  (二) 师生互动部分

  1、以“丫丫”口吻引导幼儿感受丰收的氛围。(体验丰收的喜悦和快乐,诱发美好的情感)

  (1)“我家今天丰收的是什么啊?哇,丰收这么多的南瓜,可以用来做好多好吃的南瓜食品我们大家一起吃了,我好开心啊!你们呢?”

  (2)指大屏幕上:“瞧,农民叔叔阿姨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笑的那么开心?我们同他们一起来跳丰收舞表达表达丰收的快乐心情吧”。(带领幼儿围着南瓜随《丰收舞曲》的旋律开心地舞动身体)

  2、引导幼儿感知获取南瓜的有关信息。(了解、认识南瓜的外形特征,为绘画南瓜作铺垫)。

  (1)以“丫丫”的角色引导幼儿:“摸一摸、看一看、抱一抱、闻一闻,你发现了南瓜的什么秘密?”(让幼儿自由感知南瓜的特征)

  (2)引导性提问:“南瓜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身体上有些什么?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头上有什么?(帮助幼儿梳理清对南瓜外形特征的认识)

  3、学习画南瓜的方法(引领幼儿在积极主动的过程中掌握画南瓜的基本方法,为幼儿能富有个性地表现南瓜的外型特征和姿态奠定基础)

  (1)出示用椭圆形和弧线组合画成的圆形南瓜图,以“丫丫”的角色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我给什么形状的南瓜画的像?是由几个什么图形和几条什么线条组成的?这个图形象什么?这些线条是什么线?表现的是南瓜的什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组成圆形南瓜图的基本元素,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猜猜我是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才会把南瓜画得这么形象?”(训练幼儿的分析能力)

  (2)用有趣、形象的儿歌引领幼儿学习画南瓜的方法。(通过熟练的演示和利用有趣、形象的儿歌帮助幼儿清楚了解、记忆画南瓜的方法和步骤)

  “丫丫是这样画圆形状的南瓜的”,边念儿歌边演示画南瓜的基本步骤:“小丫丫画南瓜,先画一个鸡蛋蛋,再加两半鸡蛋蛋,左弧线画一半,右弧线画一半。哎呀呀!南瓜不够大,再来加两半,左弧线画一半,右弧线画一半。哈哈!大南瓜画好了,添个瓜柄拎回家”。

  (3)给圆形南瓜绘画步骤图正确排序。(引领幼儿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加深对圆形南瓜绘画步骤的掌握)

  出示顺序打乱的画圆形南瓜步骤图,让幼儿根据“丫丫”念出的儿歌找出相应的步骤图依次排列,然后并边念儿歌边用右手食指进行空画练习。

  (4)引导幼儿在探讨的过程中学习椭圆形南瓜的画法。(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将已学到的知识迁移和变通)

  以“丫丫”的角色引领:“小朋友们,我好想也给椭圆形的南瓜也画张漂亮的像,可是我不知道应该怎样画,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愿意来当我的小老师教教我呀?”

  鼓励幼儿大胆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画椭圆形南瓜的方法,然后,老师以“丫丫”的角色引领大家讨论:“画的象吗?”若画得形象,方法得当,便引领大家学习他的方法,若方法不恰当,画不形象,便加以引导:“画得怎样?哪里不象,应该怎样画?”

  4、幼儿在画纸上画南瓜。

  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孩子们学习合理布局画面,鼓励大胆、自信地下笔,重点激发那些怕下笔的孩子的自信心,并给予适宜的帮助,让他们完成作品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5、尝试用线条添画五官和四肢,将南瓜画像变成“可爱的南瓜娃娃”。(给予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表现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分别请幼儿做出不同的快乐表情和摆出各种姿势,引导大家观察、讨论:“用什么样的线条表现恰当?怎样画?”

  幼儿在自己的南瓜图上添画自己喜欢的五官和姿态,并为那些绘画表现能力不足的孩子提供不同表情和姿态的南瓜娃娃画像给予他们启发和指引。重点鼓励孩子们自己创造性地表现,不要与别人的相同。

  6、“给南瓜娃娃”穿漂亮衣服。(练习渐变色的搭配和涂色方法)

  提问:南瓜有那些颜色?用什么涂色的方法能会把南瓜娃娃打扮得更美?可用那些颜色渐变来给南瓜涂色?”

  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渐变颜色搭配装扮自己画的南瓜娃娃。

  7、同“南瓜娃娃”一起开“丰收舞会”。(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随着欢快的《丰收舞曲》旋律快乐地向大家展示并有节奏舞动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执教教师不仅创遍了直观、有趣的儿歌来帮助孩子们记忆作画步骤,而且还绘制了步骤图引导孩子们通过听儿歌排列步骤图的方式来进一步巩固、记忆画南瓜的方法。注重引导孩子们在探索、发现、练习的过程中去主动学习。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可减少念儿歌反复画和空手练习画的次数。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应再富有感召力些,课堂气愤会更好。决定在此基础上全面优化目标、方法、策略与过程后再开展一次较为优质、有效的活动。就这样,全体教师吸纳了前三次活动中的优点完善了方案后又开展了第四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并将丰收的氛围和喜悦的渲染了出来,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36、幼儿园语文教案《黄豆爷爷找宝宝》反思

  一、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探究黄豆与豆制品关系的欲望和兴趣。

  2. 引导幼儿初步认识黄豆及其制品,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3. 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辨别黄豆并区分豆制品的能力。

  4. 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5. 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 活动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帮助幼儿了解黄豆及其制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2. 难点: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方式辨别黄豆,区分豆制品。

  三、 活动准备:

  黄豆、红豆、绿豆等各种豆子,各种豆制品若干,蔬菜、水果若干,图片“黄豆爷爷”。

  四、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请幼儿品尝豆制品,引出认识黄豆的课题。

  1. 教师与幼儿边品尝边互相交流。

  2. 教师提问:这些食物都是用什么做的?

  (二) 基本部分:(重点、难点部分)

  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及讨论辨别出黄豆,掌握其外形特征,了解其营养价值,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区分豆制品。

  1. 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尝试性地寻找出黄豆。(教师提供黄豆、绿豆……请幼儿看、摸,并运用经验找出黄豆。)

  2. 认识黄豆外形特征。

  (1) 幼儿相互交流,掌握黄豆外形。

  (2)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出黄豆外形特征。

  教师提问:a.黄豆是什么颜色的?

  b.黄豆是什么形状的?

  c.黄豆上有什么?

  d.黄豆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3. 认识豆制品,了解它们的营养价值。

  (1) 幼儿利用已有经验,理解黄豆与豆制品的关系。(教师讲解什么是豆制品。)

  (2) 引导幼儿通过生活经验,说出豆制品。

  教师提问:你还吃过哪些豆制品?

  (3) 帮助幼儿了解豆制品具有的丰富营养价值。

  4. 引导幼儿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区分出豆制品。

  (1) 出示各种豆制品及非豆制品食物。

  (2) 通过游戏“豆宝宝找爷爷”让幼儿在众多食物中找出豆制品。

  (三) 结束部分:

  观察豆芽,激发幼儿探索豆芽生长过程的兴趣。

  1. 引导幼儿观察豆芽。

  2. 引起幼儿探究黄豆变豆芽的欲望。

  延伸活动:《发豆芽》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37、幼教中班语文教案《鸭妈妈找蛋》反思

  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词语:急急忙忙、慢悠悠、丢三落四。

  2.比较鹌鹑蛋、鸭蛋、鹅蛋、乌龟蛋等不同的特征。

  3.知道做事不能丢三落四,要细心。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准备:

  1.幻灯片、幻灯机、水彩笔、油画棒、画纸。

  2.图片(见配套幼儿画册)、操作卡片。

  3.若干种蛋。

  过程:

  1.理解故事情节。

  a.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内容。

  提问: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故事中有谁?鸭妈妈找到蛋了吗?

  b.出示幻灯片,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交流、讨论:

  a.鸭妈妈为什么要去找蛋?她把蛋生在哪儿了?

  b.在草丛里鸭妈妈遇到谁?她是怎么说的?蛇蛋是什么样的?学习词语:急急忙忙(可组织幼儿讨论)。

  c. 鸭妈妈在鹌鹑妈妈家找到蛋了吗?她是怎么说的?鹌鹑蛋是什么样的?

  d. 在沙滩边鸭妈妈遇到谁?她是怎么说的?乌龟蛋是什么样的?学习词语:慢悠悠(可组织幼儿讨论)。

  e. 鸭妈妈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谁?她是怎么说的?鹅蛋是什么样的?

  f. 鸭蛋是谁找到的?鸭蛋是什么样的?

  g.你喜欢鸭妈妈吗?为什么?学习词语:丢三落四(可组织幼儿讨论)。

  h.再次听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

  2.游戏操作活动:“帮动物妈妈找蛋”。

  为幼儿提供几种动物的蛋,让幼儿把蛋放到贴有动物卡片的箩筐里,回忆已知的卵生动物的名称。

  3.搜集和进一步探索其他的卵生动物。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会生蛋的动物?回去找一找,明天来和小伙伴们交流,好吗?

  活动反思:

  一、语言活动类型的确定

  或许我们但看材料和原有的活动设计,我们都会把它当成一个故事教学来上。:我课上到一半就在想,是不是应该上成看图讲述。其实本次活动的文学作品内容本身比较简单,故事中又没有太多的词汇需要丰富。但图片中呈现的信息却很清晰。和不同人物对话是幼儿一眼能发现的,同时本身故事的情节又比较简单,幼儿可以用1-2句话来讲述图片的内容,因此我们觉得这样的图片比较适合幼儿开展讲述活动。

  其实在新教材中,每个活动只帮我们确定了领域的侧重,但就语言活动而言,它就有以下几个类型:讲述活动、早期阅读、文学学习活动、谈话活动、听说游戏等。我们在活动以前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对提供的材料的分析,对孩子学情的分析来确定活动的类型,目标的侧重,才能使活动更有效。

  二、教材分析对重难点突破策略确定影响

  语言活动中,对教材的分析是否到位会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果。因此,我们在分析文学作品时,不仅仅是要能挖掘出文学作品隐含的价值,还要在确定重难点后,再来细细体会教材中提供的信息对其隐含的教育价值的意义。

  三、看图讲述中图片呈现方式对幼儿能力发展的作用

  因为我将本次活动定位在看图讲述上,所以如何呈现图片也是个问题。

  对本次活动来说因为故事的情节简单而不是很新奇,因此我觉得如果四幅图整体呈现的话,幼儿可以通过对比来发现故事情节的变化;也可以第一幅和第四幅先呈现,让孩子可以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合理开展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