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南瓜爷爷找邻居》

中班数学教案《南瓜爷爷找邻居》

中班数学教案《南瓜爷爷找邻居》

1、中班数学教案《南瓜爷爷找邻居》

  活动目标:

  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乐意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考。

  观察发现图上的线索,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准备:

  图片、操作材料、笔

  活动过称:

  引起兴趣

  师:这是谁的家?从哪里看出来的?(形状)我们跟南瓜爷爷打个招呼吧。

  二、数客人

  师:今天南瓜爷爷家来了好多客人,请你数数一共有几个?一圈数下来,有好几种答案,平时我们数东西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车,一个一个数,今天这么多的客人排成了一个圆,有什么办法把一圈的东西数清楚呢?

  师:你是怎么数的告诉大家,从哪开始数的?

  师:数一圈的东西是从从容易记的图形开始数。

  师:我们从像正方形的那个东西开始数(幼儿数)。数到哪里应该停下呢?

  师:数过的东西不能再数了。我们再数一遍到底是多少,先找一个东西把它记牢了,如这个正方形的东西,记住数过的不能再数了。(幼儿数数1-10),现在知道了南瓜爷爷家里一共来了10位客人。

  观察图片

  师:能不能从他们的形状猜猜这是十个客人可能是谁啊?(第几个是谁?)

  边提问边出示图片。

  师:原来南瓜爷爷家门口来了十样菜。

  找邻居

  了解邻居的概念

  师:是什么事情让这么多的朋友一起来到南瓜家?(找邻居)提问:什么是邻居?(房子挨在一起,住在旁边的朋友)我们中一班的邻居是谁?

  师:南瓜爷爷会找谁做邻居呢?(蔬菜)

  什么是蔬菜

  师:刚才看到的十样菜里边有蔬菜吗?请你拿好桌上的纸,依次念一念,再拿好一只笔,把你觉得是蔬菜的东西在它的下面画个圆圈(教师只是观察,并不提出意见)。

  师:(操作结束后)好,现在把纸跟笔放好,坐好,有些小朋友找对了,有些小朋友还差一点点,到底什么是蔬菜呢?

  师:蔬菜呢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我们一起来看看黑板(教师和幼儿一起找出蔬菜)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一共有几个蔬菜,你找对了吗?

  师:7样蔬菜用数字几表示啊(出示数字7)

  给邻居分配房子

  师:南瓜爷爷家附近有几间房子啊?那要找几个邻居啊?用数字几表示

  师:5间房子,7样蔬菜,该怎么住?

  幼:挤一挤

  师:那谁和谁挤在一起比较好呢?

  幼儿自由讲述。

  蔬菜的分法有很多,除了颜色,形状,高矮,还有很多,我们回去好好想一想。

  课程介绍 :

  中班探索活动 针对中班的小朋友对蔬菜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蔬菜的种类特别的多,给他们树立一种信念,蔬菜是什么,蔬菜是种出来的一种植物,是能够做着吃的,通过这种理念支持下,就很快能够找出来了。通过一遍又一遍的复习巩固复习巩固对蔬菜有一定的记忆,同时帮助孩子们拓展分类蔬菜,分类的方式越多,心理学上建立的逻辑连接点也就越多。

  本次活动可以通过让幼儿观察发现图片上的线索积极思考,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使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活动效果好。活动结束后,孔园长对本活动给予了肯定,听课教师也一致认识到:活动中孩子应该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积极思考与表达。

  吴老师是一个有着很高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的老师,她尊重每一个孩子,努力的帮助孩子大胆的发言,是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吴老师能够让孩子们大胆的表达,而没有去强加给孩子,那就是南瓜爷爷的家。

  在出示南瓜爷爷的图片时,吴老师又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说它是爷爷呢?你还发现了什么?有的孩子说:他是爷爷,因为他有胡子,有的孩子说:他的头上有皱纹,有的孩子说:他的胡子是白的,爸爸的胡子是黑的???等等,从孩子的这些回答中可以看出,教师是尊重孩子的已有经验的。教师的引导和提示帮助孩子从人物的特征上得到了验证。

2、中班数学教案《椭圆形》

  活动目标:

  1.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2.在与圆形的比较中学正确感知椭圆形。

  3.能根据其特征在许多图形中找出椭圆形。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内容:

  有趣的椭圆形。

  活动准备:

  1.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卡片一套 。

  2.课件一个(秋姑娘送礼物的画面)。

  3.圆形、椭圆形卡片人手一套。

  4.操作纸、油画棒。

  5.实物:盒子、碟子、树叶、苹果、柠檬、鸡蛋、篮子等 。

  课程实录:

  一、导入活动

  复习已经认识的图形。

  师:“看,谁来了?”(出示秋姑娘送礼物的画面)。

  幼:“秋姑娘。”

  师:“秋天来了,秋姑娘给我们送来了许多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礼物?

  幼:“有饼干。”

  师:“这些饼干是什么形状的?

  幼:“这是三角形的草莓味饼干。”

  幼:“有正方形的苹果味饼干。”

  幼:“还有长方形的香蕉味饼干。”

  幼:“还有圆圆的香橙味饼干。”

  评析:通过秋姑娘送礼物,让幼儿复习已经认识的图形,为学习认识椭圆形做好知识准备。

  二、认识椭圆形。

  师:请小朋友拿出手中的两张卡片(圆形和椭圆形),找一找哪个是长长的圆、扁扁的圆?

  幼:这个比圆形长的圆是椭圆形。

  师:我们把这个长长、扁扁的圆 评析:叫做椭圆形。

  评析: 幼儿 根据老师提示,能把圆形和椭圆形进行比较,找出 长长、扁扁的圆。

  三、比较圆形和椭圆形

  (1)比较相同点。请幼儿摸圆形和椭圆形的边缘,引导其观察发现相同点:都是没有角的。

  (2)区别不同点。把圆形、椭圆形中心重叠放置,让幼儿进行比较观察,然后请幼儿将自己的两个图形从中心上、下、左、右对折打开,每张纸上出现“十”折印,分别说圆形、椭圆形的四道折印各有什么不同?

  评析: 幼儿通过操作和探索,主动地学习找出圆形和椭圆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给他们营造了一个宽松、愉快的心理气氛,为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创造了条件。

  四、找椭圆形。

  出示盒子、碟子、树叶、苹果、柠檬、鸡蛋、篮子、哈密瓜等。

  师:调皮的椭圆形要和我们捉迷藏,我们一起找一找哪些东西象椭圆形?

  幼:鸡蛋象椭圆形。

  幼:盒子的面是椭圆形。

  幼:树叶是椭圆形的。

  幼:篮子的底面是椭圆形。

  幼:哈密瓜象椭圆形。

  幼:碟子也是椭圆形的。

  评析:椭圆形的。通过出示实物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里自由地和同伴交流,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增强了其大胆发言的信心。

  四、给椭圆形宝宝涂色。

  指导幼儿在几何图形组成的画中找出椭圆形,并给椭圆形涂上颜色。

  评析:幼儿的操作兴趣高涨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在探索中获得了学习经验。

  区角活动: 在科学角里投放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让幼儿用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

  教师自评: 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楚,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园长点评:孩子们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区分了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认识了椭圆形,能正确掌握圆形和椭圆形的名称,了解椭圆形的特点,在操作活动中,幼儿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幼儿的操作习惯较好,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常规也很不错,能积极的举手回答问题,幼儿的活动兴趣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通过操作,感知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了解椭圆形的主要特征。 提高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引导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类似椭圆形的物体。找找在教室里、幼儿园还看到过哪些椭圆形的物体,并小组记录下来与同伴分享交流。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的不仅是对圆形和椭圆形,更重要的他们懂得如何去区别它们之间的不一样。

  设计意图

  数学是抽象性,思维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好方法。在这节数学活动中,将教学目标和内容巧妙地融入其中,大胆尝试让幼儿积极地参与操作,进一步认识椭圆形,培养幼儿扩散形思维。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活动的乐趣,真正做到“玩中学”、“ 学中玩”。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3、中班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字》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对幼儿园课程有了新的理解——幼儿园课程需要生活化,课程要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并且《纲要》中科学领域这样的价值取向已清晰可见: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使儿童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当前的社会已步入一个数字时代,数字已随处可见,并正日益显示出它无穷的力量。而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孩子,也每天接触着出现在不同地方,发挥着不同作用的数字。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知道数字无处不在。

  2、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3、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初步感知数与物的关系,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数的感性经验。

  活动难点: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有数字的物品,布置在活动室里。

  2、在教师的衣服上贴一套0—9的数字。

  3、数字画出小动物图片。

  4、没有数字的钟面,没有数字的秤,电话等图片。

  5、特殊号码图片(110,120,119)

  6、带有数字的物品图片。

  7、布娃娃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儿歌形式导入。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6像哨子吹一吹,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拧,9像勺子来盛饭,0像鸡蛋做蛋糕。

  二、出示0--9数字宝宝,引发幼儿的兴趣。

  1、今天老师穿了一件奇怪的衣服,你们看看我的衣服上有什么呀?(数字宝宝0--9)

  2、都有哪些数字宝宝?(幼儿说出数字0--9,教师贴在黑板上。)

  三、游“数字世界”。(找找、说说生活中的数字。)

  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数字王国去,你们高兴吗?快坐上我的小汽车出发了。(放音乐《小汽车》)

  2、教师:数字王国到了,看这里的东西可真多,都有什么? (幼儿边看边说:日历、钟表、弹簧秤、尺子、书、电话、遥控器……)

  3、教师问:(1)你在什么东西上面发现了数字,赶快告诉旁边的好朋友。

  (2)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四、猜数字。(猜想物品上数字用途)

  1、教师:数字王国参观完了,在这里我们认识了许多带有数字的东西,现在我们要开着小汽车回到座位了,快上车吧。(放音乐《小汽车》)

  2、教师:刚才,我们逛了数字王国,发现这里的东西上都有数字,请你们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用处呢?”教师逐一取出钟,日历,电话,汽车等物品,请幼儿分别说一说他们的用处。

  ①钟表上的数字:就是告诉我们几点,根据时间去干自己的事情。

  ②日历上的数字:就是告诉我们月份和日期。

  ③电话上的数字:就是拨打电话号码用的。

  3、教师小结: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除了可以表示数量,还可以表示号码、次序、日期、时间、价格等等。有了数字,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就会很有序、方便、准确。

  4、生活中一些经常用到的特殊号码110 (报警电话)119(火警电话)120

  (急救电话)小朋友一定要记住。(出示特殊号码卡片)

  五、找数字。(回忆生活中更多的数字。)

  教师说:“原来,数字有这么大的用处!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我们今天收集来的这些物品上有数字外,还有哪些物品上也有数字呢?”请幼儿自由发言,谈谈他们还在那里见到过数字,有什么用处。(看课件:序号,衣物,冰箱,微波炉,电风扇,车的档位……)

  六、游“粗心王国”。

  教师说:“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粗心王国’游玩,请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粗心王国’的物品上,少了什么?”

  “他们的生活方便吗?为什么?”

  “小朋友,请你们来帮助他们,为这些物品添上数字,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好吗?”(粘贴缺少的数字)

  七、欣赏用数字拼的画。

  教师:粗心国王很后悔,都是因为他的粗心给生活带来了不变,我要改掉粗心的坏毛病。小朋友谢谢你们的帮助,我送给你们的礼物。(出示数字拼的画)

  八、结束。(随音乐离开教室)

  教师:请小朋友坐上我的小汽车,一起去外面找数字吧。

活动反思

  数字是无处不在的,它们的存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4、中班数学教案《找朋友》含反思

设计背景

  中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经常能碰到分类这一问题,如给玩具分类,给衣物分类,等等,尽管多数幼儿都能完成简单的分类任务,但这往往都局限于老师的吩咐与要求,因而想通过这样一个数学活动让幼儿能主动探索到可以根据物体不同的性质内容进行分类,并学习到各种分类的方法,同时还能了解到物与物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共性的。

活动目标

  1、 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爱护和关心朋友。

  3、 学会用多种分类的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4、 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重点难点

  学会多种分类方法并学以致用

活动准备

  1、 教具:颜色(红、黄、蓝),形状(正方形、圆形),大小(大号、小号)的纽扣若干。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同上的纽扣。

  3、衣服形状的图卡一张。

  4、分类操作盘幼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导入主题,激发兴趣。

  1、出示各种纽扣,请大家一起来说一说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纽扣?(纽扣有三种颜色,有圆的和方的,还有大的和小的。)教师小结纽扣的特征。

  2、出示衣服形状的图卡,请幼儿为它按上方形的红色纽扣。

  3、幼儿操作,教师小结:在一堆纽扣中一个一个找出来太慢,而且还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可以先把纽扣分分类,再进行操作时就会顺利多了。

  4、在教师的要求下,幼儿先按颜色这一特征对纽扣进行分类。幼儿操作,教师随机巡视指导。

  二、基本环节:

  找找好朋友

  1、拿起黄色的一正一圆两个纽扣,用纽扣宝宝的口气说:“我们都是黄色的纽扣,所以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请幼儿小结为什么它们能成为好朋友?(因为黄色是它们共有的一个特征)

  2、游戏:找找好朋友。师:“让我们边做游戏边帮纽扣宝宝找朋友。”(以游戏活动的方式激起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教师讲述游戏要求:说出两个纽扣之间的一个相同特征就可以让它们做好朋友。

  ①示范活动。教师手拿一个黄色的圆形纽扣和一个蓝色的圆形纽扣说:“你能让它们成为好朋友吗?请你来说一说。”

  ②集体练习活动。教师分别出示:红、圆与红、正;黄、圆与红、圆;蓝、大与蓝、小;圆、小与正、小;……请幼儿说说它们两两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由于放成一堆的纽扣总类繁多,因而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通过对单独两个纽扣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出可以作为分类依据的几种分类方法,并由此体现了在活动的难点之处是引导幼儿能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不同方法。

  三、结束环节:

  教师小结:我们不光可以按照颜色来进行分类,帮相同颜色的纽扣找到好朋友,我们还能按照形状来分,把圆形的纽扣集中到一起做好朋友,还能按照大小帮大个子和小个子的纽扣都找到好朋友。

  四、延伸环节:

  1、课后为班级里的积木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2、由家长带领幼儿到超市里去找找看,超市里货架上的商品都是按什么特征来分类的。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5、中班数学教案《比较粗细及排序》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比较使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体验粗细的比较使相对的。

  2、培养幼儿迅速排序的能力,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3、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活动准备

  1、粗细、颜色不同小棒3根。

  2、每人一桶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比较粗细。

  出示2根小棒,比一比,那根粗,那根细。再出示一根小棒,和刚才的2根小棒比较粗细,并引导幼儿说出谁最粗,谁最细。

  二、体验粗细的相对性。

  1、老师拿出一根小棒问:这根小棒是粗还是细?

  2、引导幼儿讨论并得出结论:粗细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判断,粗细是相对的。

  3、请个别幼儿上前将3根小棒进行粗细排序。

  引导幼儿将小棒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的顺序进行排序。

  三、搓小棍。

  请幼儿拿出橡皮泥搓2根小棍,搓完后,比比两根小棍是否一样粗,那根粗,那根细,并拿一根和旁边的幼儿比比,看看谁的粗,谁的细。

  四、操作练习:粗细排序。

  1、请幼儿搓出许多根不同粗细的小棍,然后进行排序,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怎样排的。

  2、让幼儿通过操作知道粗细排序的两种方法。

  3、小结:粗细排序有两种方法,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

6、中班数学教案《南瓜爷爷找邻居》

  活动目标:

  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乐意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考。

  观察发现图上的线索,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准备:

  图片、操作材料、笔

  活动过称:

  引起兴趣

  师:这是谁的家?从哪里看出来的?(形状)我们跟南瓜爷爷打个招呼吧。

  二、数客人

  师:今天南瓜爷爷家来了好多客人,请你数数一共有几个?一圈数下来,有好几种答案,平时我们数东西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车,一个一个数,今天这么多的客人排成了一个圆,有什么办法把一圈的东西数清楚呢?

  师:你是怎么数的告诉大家,从哪开始数的?

  师:数一圈的东西是从从容易记的图形开始数。

  师:我们从像正方形的那个东西开始数(幼儿数)。数到哪里应该停下呢?

  师:数过的东西不能再数了。我们再数一遍到底是多少,先找一个东西把它记牢了,如这个正方形的东西,记住数过的不能再数了。(幼儿数数1-10),现在知道了南瓜爷爷家里一共来了10位客人。

  观察图片

  师:能不能从他们的形状猜猜这是十个客人可能是谁啊?(第几个是谁?)

  边提问边出示图片。

  师:原来南瓜爷爷家门口来了十样菜。

  找邻居

  了解邻居的概念

  师:是什么事情让这么多的朋友一起来到南瓜家?(找邻居)提问:什么是邻居?(房子挨在一起,住在旁边的朋友)我们中一班的邻居是谁?

  师:南瓜爷爷会找谁做邻居呢?(蔬菜)

  什么是蔬菜

  师:刚才看到的十样菜里边有蔬菜吗?请你拿好桌上的纸,依次念一念,再拿好一只笔,把你觉得是蔬菜的东西在它的下面画个圆圈(教师只是观察,并不提出意见)。

  师:(操作结束后)好,现在把纸跟笔放好,坐好,有些小朋友找对了,有些小朋友还差一点点,到底什么是蔬菜呢?

  师:蔬菜呢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我们一起来看看黑板(教师和幼儿一起找出蔬菜)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一共有几个蔬菜,你找对了吗?

  师:7样蔬菜用数字几表示啊(出示数字7)

  给邻居分配房子

  师:南瓜爷爷家附近有几间房子啊?那要找几个邻居啊?用数字几表示

  师:5间房子,7样蔬菜,该怎么住?

  幼:挤一挤

  师:那谁和谁挤在一起比较好呢?

  幼儿自由讲述。

  蔬菜的分法有很多,除了颜色,形状,高矮,还有很多,我们回去好好想一想。

  课程介绍 :

  中班探索活动 针对中班的小朋友对蔬菜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蔬菜的种类特别的多,给他们树立一种信念,蔬菜是什么,蔬菜是种出来的一种植物,是能够做着吃的,通过这种理念支持下,就很快能够找出来了。通过一遍又一遍的复习巩固复习巩固对蔬菜有一定的记忆,同时帮助孩子们拓展分类蔬菜,分类的方式越多,心理学上建立的逻辑连接点也就越多。

  本次活动可以通过让幼儿观察发现图片上的线索积极思考,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使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活动效果好。活动结束后,孔园长对本活动给予了肯定,听课教师也一致认识到:活动中孩子应该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积极思考与表达。

  吴老师是一个有着很高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的老师,她尊重每一个孩子,努力的帮助孩子大胆的发言,是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吴老师能够让孩子们大胆的表达,而没有去强加给孩子,那就是南瓜爷爷的家。

  在出示南瓜爷爷的图片时,吴老师又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说它是爷爷呢?你还发现了什么?有的孩子说:他是爷爷,因为他有胡子,有的孩子说:他的头上有皱纹,有的孩子说:他的胡子是白的,爸爸的胡子是黑的???等等,从孩子的这些回答中可以看出,教师是尊重孩子的已有经验的。教师的引导和提示帮助孩子从人物的特征上得到了验证。

7、中班数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 能正确点数数量为6的物体并说出总数,认读数字6。

  2. 复习6以内的数,能按物取数、按数取物。

  3. 能大胆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操作结果。

  4. 引发幼儿学习数字6的兴趣。

  5. 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幼儿已认识5。

  物质准备:PPT、展板3个、喜羊羊等图片3张、青草和数卡(人手一份)、礼物若干、4组分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以“幼儿园园庆,羊羊来祝贺”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我们幼儿园要过60岁生日了,羊村的羊羊们都来祝贺啦!”

  二、以“招待前来祝贺的羊羊吃草”,复习5以内的数。

  1.教师出示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引导幼儿找出点点数量与羊羊身上数字一样多的青草,送给相应的羊羊。

  2.教师与幼儿共同验证青草是否送对,巩固正确点数5以内的数。

  三、出示羊羊们送的园庆礼物,学习6。

  1.依次出示喜羊羊和美羊羊送的5个红气球和5个黄气球,引导幼儿依次点数红黄气球数量。

  师:“羊羊们送了我们许多的气球。瞧,喜羊羊送给我们红气球,红气球有几个呀,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引导幼儿伸出右手食指来进行点数)

  “1,2,3,4,5,红气球一共有5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呀?”(幼儿找出卡片数字5,PPT上相应出现数字5)。

  2.结合“没有数到的黄气球”,引导幼儿再次点数黄气球数量。

  师:“哎呀,美羊羊说,我还有一个黄气球你们没有数到呢!”“现在黄气球

  有几个呢?我们再来数数。”“1,2,3,4,5,6,一共有6个,原来5个气球添加上一个是6个气球。6个气球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呀?”(请幼儿找出卡片数字6,PPT上相应出现数字6)。

  3. 引导幼儿说说:数字6像什么呢?(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哨子图片)。

  四、游戏《取礼物》,巩固对6的认识。

  1. 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寻找羊羊们送的其他数量是6的园庆礼物。

  “羊羊们除了送气球,还送了很多礼物。不过只有数量是6的礼物是送给我们中三班的,其他礼物是送给其他班的。小朋友们不要找错了。”

  2. 请个别幼儿上台说说:你找到了什么礼物呢?

  3. 教师小结:原来6朵花、6棵树、6个苹果等等数量是6的物品都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

  五、通过完成任务获得参加羊村PARTY邀请卡,巩固认识6以内的数。

  1.介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操作活动。

  任务一:制作手套

  根据手套上的数字,夹上和数字数量一样多的图片。

  任务二:整理羊村货架

  将不同数量的实物放到相应的数字货架上。

  任务三:排列羊村火车

  按照卡片上的实物数量或数字连接相应的数字或实物卡片,排列在自制火车上。

  任务四:装饰羊村心愿树

  根据新年树上的数字或者实物来粘贴相应数量的装饰图片或者数字。

  2.教师引导幼儿共同验证闯关操作结果,进行纠错。

  3.完成任务,获得邀请卡,师生共同参加羊村PARTY。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中投放认识6以内的数的学习材料,巩固认识6以内的数。

  小百科;6是5与7之间的自然数。是阿拉伯数字,是自然数字中的一员。

8、中班数学教案《比较粗细》

  活动目的:

  1.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能从粗到细给五个物体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毛线,笔,积木,纸棒、可乐瓶等.

  活动过程:

  1、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让它变粗或变细。

  2、幼儿在活动室中寻找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3、出示‘奇妙的口袋‘让幼儿从中摸出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4、出示圆柱让幼儿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并按从粗到细进行排序。

  5、分组操作:

  (1)、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2)、按粗和细把物品分成两类

  (3)、让幼儿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1)给粗细不同的小棒排顺序.

  (2)将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细不同的小棒并排序。

  延伸: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9、中班数学教案《数字宝宝找朋友》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本次活动中,我依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设计了几个主要环节:感知活动、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自主操作图卡。在第一个环节数字猜猜猜,让幼儿认识数字,本环节中,主要是回忆起数字。在第二个环节游戏数字找朋友,是在认识了数字的基础上,根据实物匹配相应的数字,感知数字能表示相应的实物。通过提问法,引导法,启发幼儿用数字表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根据情景游戏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数物相对应的关系,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使该活动得以巩固。从而达到幼儿熟悉认读数字1-5,能用相应的数字表示物品的数量,实现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熟悉认读数字1-5,能用相应的数字表示物品的数量。

  2.能看数字做相应数量的动作,和听声音数数。

  3.能有序的点数5以内按规则排列的物品数量。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让幼儿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讨论数量相等的不同物体可不可以放在一起?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数字1-5的数字卡片、实物卡片和圆点卡片、篮子6个、雪花片。

  精神环境准备:认识10以内数字的经验积累。

活动过程

  一、感知活动:这是几?

  1.猜猜猜:出示数字1-5,引导幼儿说一说这些数字像什么?

  2.任意出示其中一个数字,请幼儿迅速认读。

  二、情景游戏:数字找朋友

  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5的任意一个数,请幼儿取相应数量的雪花片。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5的任意一个数,请幼儿做出相应数量的动作(如:拍手、兔跳等)

  3.教师敲击手鼓或学动物叫,请幼儿找出相应的数字。

  4.教师出示数字1-5的数字卡片,1-5的实物卡片和圆点卡片背面朝上,请幼儿翻出实物卡片和圆点卡片为每个数字找朋友,把数字与对应的实物卡和圆点卡放在一起。

  三、图卡操作:数字宝宝找朋友

  1.请幼儿看操作卡,小动物的数字是几?它可以表示几个物品或者几个圆点?请幼儿帮助数字分别找出它们的好朋友,并用线把数字和它对应的物品、圆点连起来。

  2.教师引导幼儿按照从左往右或者从上往下的顺序逐一点数实物、圆点后说出总数,并与相应的数字连线。

  四、活动结束

  小朋友拿着数字卡片,找出和自己一样数字的宝宝,在“找朋友”的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根据手中的数字卡片,找一找教室里的相应个数的物品。

教学反思

  在第一个环节数字猜猜猜,让幼儿认识数字,本环节中,主要是回忆起数字。在第二个环节游戏数字找朋友,是在认识了数字的基础上,根据实物匹配相应的数字,感知数字能表示相应的实物。通过提问法,引导法,启发幼儿用数字表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根据情景游戏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数物相对应的关系,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使该活动得以巩固。从而达到幼儿熟悉认读数字1-5,能用相应的数字表示物品的数量,实现活动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掌握了知识。但是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教学内容相对我们班上的孩子来说,太简单了,其实在后面可以加上10以内的找朋友,来增加难度,可能更加锻炼孩子的能力。

10、中班数学教案《南瓜爷爷找邻居》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乐意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索。

  2、观察发现图片上的线索,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

  3、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过程:

  (一)数客人

  师:今天南瓜爷爷的家里来了好多的客人(将实物图片的背面围绕南瓜爷爷排成一个圈),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几位?

  师:你数完啦,几位呢(10个)你呢?(11)你呢(12)一圈客人数下来,有好几种答案。平时我们数东西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车,一个一个数,今天这么多的客人排成了一个圆,有什么办法把一圈的东西数清楚呢?

  师:你是怎么数的告诉大家,你从哪开始数的?

  幼:从那个正方形的东西开始数的。

  师:数一圈的东西是从容易记的图形开始数。

  师:我们从正方形开始数:12345……91011……有没有人发现问题,再数下去数字越来越大啦,有没有人发现问题,你发现问题啦?什么问题?

  幼:数多了。

  师:那数到哪里应该停下来呢,幼:方形前面那个。

  师:哦。数过的东西不能再数啦。我们再数一遍看到底是多少,先找个一个东西把它记牢了,就选像鸭子的东西吧,记住数过的不能再数了。1、2、3、4、5、6、7,现在知道了南瓜爷爷家里一共来了7位客人。

  师:南瓜爷爷家来了七位客人,我们给他们编上号。(教师逐一在每个东西旁边都编上1-7的数字)

  (二)找邻居

  1、了解"邻居"的概念师:刚才杨老师告诉你们要学会看图上面的提示。看!门上贴着一张纸也。把这张纸放大了给你们看!

  师:(出示部分字卡找邻居)什么是邻居?(房子挨在一起,住在旁边的朋友)我们班邻居是谁?南瓜爷爷找谁做邻居呢?

  师:(出示完整字卡找蔬菜邻居)南瓜爷爷找谁啊?什么是蔬菜啊?刚才看到的7样菜里边有蔬菜吗?一会请你拿出椅子底下的板,依次念一念,找一支黑色的笔,把你觉得是蔬菜的东西勾出来,勾在上面一行。(幼儿拿出操作板,在上面一行用黑笔勾了起来。教师只是依次看过来,并不提出自己的意见。)

  师:(等孩子们操作完以后)好,把笔送回去,有的人都找对啦,有的人还差一点点,到底什么是蔬菜啊?

  2、什么是蔬菜?

  师:杨老师看了厚厚的一本书,书上说,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师:找一只红色的笔,在第二行再想一想到底哪些是蔬菜,在第二行勾出来。(师:好啦。把红笔送回去,看黑板,我这里的蔬菜和你们的一摸一样,师:我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你找对了吗?

  师:4样蔬菜用数字几表示啊?(出示数字图片4)片段(三).给邻居分配房子

  师:(在南瓜爷爷旁边出示三间房子)南瓜爷爷家附近有几间房子?那要找几个邻居啊?

  师:3间房子4样蔬菜该怎么住啊?

  幼:挨在一起住,挤一挤!

  师:那谁和谁挤一起比较好呢?

  幼:红萝卜和青菜,(为什么他俩挤一起)它们一样长。(好主意!)

  幼:南瓜爷爷和黄瓜,因为它很孤单!

  师:老师放一个,土豆和黄瓜,你觉得我是怎么想的?

  我这样放是有原因的。蔬菜的分发有很多,除颜色、形状、高矮,还有很多,我们回去好好想一想。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我让幼儿猜猜从影子里看出它会是谁,通过这个环节来了解幼儿对的以往经验了解有多少。从而使幼儿对教师所提供的影子有了一个深入的思考。由于本班幼儿经常在区角玩找影子的游戏,所以幼儿很快就从影子中找出各种实物。在数南瓜爷爷家来了几个客人这个环节中,我特意设计了一个围合的数数方法。让幼儿学会了围成圈的东西也可以数的。并从中得出个结论:数圆圈时,要先找一个有特征的开始数,数过的就不能再数了!无形中又让孩子学会了一个新知识。在南瓜爷爷想找蔬菜邻居这个环节,幼儿对教师提供的物体来选择蔬菜时,在了解了物体的形状、大小后,幼儿对于豆腐干是不是蔬菜的讨论成了一个难点。最后老师通过提供一些蔬菜生长环境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最后得出一个概念:蔬菜是种在地里的可以用来做成菜的植物,所以幼儿按照教师提供的线索得出了结论豆腐干不是蔬菜。在多次的选择中,大部分幼儿能真正理解了蔬菜的概念。但还有一部分幼儿由于对蔬菜认识不够透彻,还没有清晰的辨认豆干和鸡蛋不是蔬菜。

11、中班数学教案《找规律排序》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幼儿年龄为4周岁,在日常生活中不善于观察和发现规律,为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利用规律进行排序,特设计本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并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动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培养幼儿之间合作意识。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能否发现规律,并按规律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小猫、小兔、小鹿头像各3个,各种几何图形若干,各种水果图片若干,雪花玩具若干,线绳等。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导语: 今天我们班来了三位客人,他们想看看小朋友是否聪明,你们欢迎吗?(出示小猫、小兔、小鹿头像图片并依次贴在磁性黑板上)看他们坐得多整齐,给他们拍张照片吧!

  (二)基本部分

  1. 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座位顺序。

  2. 要求幼儿按已观察的小动物的顺序继续依次排列。(幼儿自己动手操作)

  3.师说:“我们用什么好吃的招待小客人呢?”(幼儿讨论)教师小结:远离垃圾食品,多吃水果。

  4. 教师出示水果有:草莓、桃子、鸭梨,并引导幼儿观察,然后说出水果的摆放顺序。

  5. 幼儿动手操作依次摆放水果。

  6. 幼儿每人一套几何图形学具,看图形找规律并继续排序。(教师在磁性黑板上贴出几组几何图形)

  (三)结束部分

  1. 客人要走了,我们送他们一件礼物吧,教师示范将雪花玩具按红绿顺序穿成一串项链。(.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幼儿3人一组合作按喜欢的颜色交替规律穿项链。

  2.把穿好的项链送给客人,客人夸奖小朋友既聪明又有礼貌。

  (四)延伸部分

  请幼儿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看看哪些物品或图案是有规律的排序,发现后和小朋友们一起探讨吧。

教学反思

  我班幼儿年龄为4周岁,观察能力较弱,发现规律的能力不强,根据本班幼儿特点,我采用情景式教学,通过给客人照相让幼儿观察客人座位顺序、发放水果顺序、玩具摆放顺序强化幼儿对规律的认识,采用启发式教学深化幼儿对规律进行应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寓教于乐,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幼儿合作过程中,个别幼儿没参与到活动中,今后我会多关注能力弱的幼儿,让他们也有表现的机会。

12、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南瓜爷爷找邻居》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乐意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索。

  2、观察发现图片上的线索,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过程:

  一:数客人师:今天南瓜爷爷的家里来了好多的客人(将实物图片的背面围绕南瓜爷爷排成一个圈),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几位?

  师:你数完啦,几位呢(10个)你呢?(11)你呢(12)一圈客人数下来,有好几种答案。平时我们数东西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车,一个一个数,今天这么多的客人排成了一个圆,有什么办法把一圈的东西数清楚呢?

  师:你是怎么数的告诉大家,你从哪开始数的?

  幼:从那个正方形的东西开始数的。

  师:数一圈的东西是从容易记的图形开始数。

  师:我们从正方形开始数:1 2 3 4 5……9 10 11…… 有没有人发现问题,再数下去数字越来越大啦,有没有人发现问题,你发现问题啦?什么问题?

  幼:数多了。

  师:那数到哪里应该停下来呢,幼:方形前面那个。

  师:哦。数过的东西不能再数啦。我们再数一遍看到底是多少,先找个一个东西把它记牢了,就选像鸭子的东西吧,记住数过的不能再数了。1、2、3、4、5、6、7,现在知道了南瓜爷爷家里一共来了7位客人。

  师:南瓜爷爷家来了七位客人,我们给他们编上号。(教师逐一在每个东西旁边都编上1-7的数字)

  二:找邻居

  1、了解"邻居"的概念师:刚才杨老师告诉你们要学会看图上面的提示。看!门上贴着一张纸也。把这张纸放大了给你们看!

  师:(出示部分字卡找 邻居 )什么是邻居?(房子挨在一起,住在旁边的朋友)我们班邻居是谁?南瓜爷爷找谁做邻居呢?

  师:(出示完整字卡 找蔬菜邻居) 南瓜爷爷找谁啊?什么是蔬菜啊?刚才看到的7样菜里边有蔬菜吗?一会请你拿出椅子底下的板,依次念一念,找一支黑色的笔,把你觉得是蔬菜的东西勾出来,勾在上面一行。(幼儿拿出操作板,在上面一行用黑笔勾了起来。教师只是依次看过来,并不提出自己的意见。)师:(等孩子们操作完以后)好,把笔送回去,有的人都找对啦,有的人还差一点点,到底什么是蔬菜啊?

  2、什么是蔬菜?

  师:杨老师看了厚厚的一本书,书上说,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师:找一只红色的笔,在第二行再想一想到底哪些是蔬菜,在第二行勾出来。(师:好啦。把红笔送回去,看黑板,我这里的蔬菜和你们的一摸一样,师:我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你找对了吗?

  师:4样蔬菜用数字几表示啊?(出示数字图片4)片段(三).给邻居分配房子师: (在南瓜爷爷旁边出示三间房子)南瓜爷爷家附近有几间房子?那要找几个邻居啊?

  师:3间房子 4样蔬菜 该怎么住啊?

  幼:挨在一起住,挤一挤!

  师:那谁和谁挤一起比较好呢?

  幼:红萝卜和青菜,(为什么他俩挤一起)它们一样长。(好主意!)幼:南瓜爷爷和黄瓜,因为它很孤单!

  师:老师放一个,土豆和黄瓜,你觉得我是怎么想的?

  我这样放是有原因的。蔬菜的分发有很多,除颜色、形状、高矮,还有很多,我们回去好好想一想。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我让幼儿猜猜从影子里看出它会是谁,通过这个环节来了解幼儿对的以往经验了解有多少。从而使幼儿对教师所提供的影子有了一个深入的思考。由于本班幼儿经常在区角玩找影子的游戏,所以幼儿很快就从影子中找出各种实物。在数南瓜爷爷家来了几个客人这个环节中,我特意设计了一个围合的数数方法。让幼儿学会了围成圈的东西也可以数的。并从中得出个结论:数圆圈时,要先找一个有特征的开始数,数过的就不能再数了!无形中又让孩子学会了一个新知识。在南瓜爷爷想找蔬菜邻居这个环节,幼儿对教师提供的物体来选择蔬菜时,在了解了物体的形状、大小后,幼儿对于豆腐干是不是蔬菜的讨论成了一个难点。最后老师通过提供一些蔬菜生长环境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最后得出一个概念:蔬菜是种在地里的可以用来做成菜的植物,所以幼儿按照教师提供的线索得出了结论豆腐干不是蔬菜。在多次的选择中,大部分幼儿能真正理解了蔬菜的概念。但还有一部分幼儿由于对蔬菜认识不够透彻,还没有清晰的辨认豆干和鸡蛋不是蔬菜。

13、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南瓜爷爷找邻居》

  一、活动目标:

  1. 能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图片上的线索,并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考;

  2. 初步了解蔬菜的基本特点,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二、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师: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客人,看他是谁?(南瓜爷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白胡子,白眉毛)给南瓜爷爷问好。

  (2)出示南瓜爷爷的家。

  (二).数客人

  (1)师:今天南瓜爷爷家来了好多客人,请你数数一共有几个?(答案不一样)

  (2)“平时我们数数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车,一个一个的数,今天这么多小客人围成了一个圆,你有什么好办法把一圈的东西数清楚?”提问个别幼儿:你是怎么数的?从哪开始?

  (3)教授方法:数一圈的东西,我们先找到最上面的,然后顺着钟表转动的方向,一个一个数,数过的就不能再数了。

  (4)“我们一起再来数一遍”。。。。。。“原来南瓜爷爷家一共来了8位客人”

  (三)、猜客人

  (1)“你能从影子里看出它们是谁吗?”请幼儿说“我觉得第X个可能是XX”;“从哪里看出来的?”(形状)

  (2)出示图片,共同验证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猜对了没有?”

  (四)、找蔬菜做邻居

  (1)了解"邻居":

  “南瓜爷爷请这么多客人原来是要找邻居,谁知道“邻居”是什么?(房子挨在一起,住在旁边或者楼上、楼下的朋友)

  (2)了解蔬菜的定义:

  @ 第一次操作:“南瓜爷爷要找蔬菜做邻居,这8位客人里有蔬菜吗?请你把你觉得是蔬菜的东西下面用黑色的笔画一个圆。”

  @第二次操作:(等孩子们操作完以后)“好,把笔送回去,有的人都找对啦,有的人还差一点点,到底什么是蔬菜?(蔬菜就是种出来、可以做成菜的植物)。请你再来找一找,用红色的笔在蔬菜下面画一个圆。”

  @验证:“现在我们一起对着大屏幕,来看一看到底有哪些是蔬菜?”(第一个饼干是在工厂里加工出来的,它不是蔬菜;第二个。。。。。。)

  @“看一看,一共有几个蔬菜?”(5个)那南瓜爷爷找到了几个邻居?(5个)

  活动延伸:

  1、除了我们找到的蔬菜,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蔬菜?(幼儿自由发言)

  2、“小朋友们说了很多种的蔬菜,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小结:生活中的蔬菜种类有很多,它们的营养价值也很高,请你们回去找一找,这些蔬菜都有什么营养,回来给我小朋友说一说,好吧!

14、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学6》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在游戏活动中认识数字6.理解6的含义,练习数数。

  2. 激发学习兴趣,体会自己动手操作的乐趣。

  3.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 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数字6,理解6的含义

  难点:了解数字具体数量的对应关系。

活动准备

  角色棒(大象、小狗、小猫、小牛、小鸭、小猴);

  房子口袋6个;操作卡人手一份;魔术袋(袋里装配对卡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

  手绢游戏:________回家歌。复习数字1—5.

  引入情景:冬天到了,大象伯伯帮助小动物们盖了几座房子方便他们过冬。

  二.进行部分:

  出示房子口袋贴在黑板上。(边贴边点数1、2、3、4、5、6)

  认识数字6.

  1. 大象伯伯一共盖了几座房子?我们再一起来数一数。

  2. 出示数字卡片6.教师:用数字6来表示?

  3. 引导幼儿观察6像什么?

  4. 顺口溜:6像口哨嘟嘟嘟。

  小动物住房子,巩固对数量6的理解。

  教师:一间房子只能住一只小动物。快请它们来住吧!

  5. 幼儿点数后贴在数字卡片6。

  6. 为房子贴上门牌号。(123456)

  游戏----找朋友。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方法:1.幼儿在魔术袋里抽出配对卡,选择黑板上数量对应的数字卡片配对。

  2.幼儿手持数字卡,教师出示配对卡片,拿相应数字卡的幼儿站起来。幼儿完成操作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幼儿和数字宝宝说再见。

  四.延伸活动:

  1. 在数学区角练习1—6数量的点数并与数字卡对应。

  2. 游戏:夺红旗

  方法:幼儿两人一组站在场地上掷色子决定跳方格的步数,先夺红旗者为胜。

教学反思

  活动前 没有细致了解幼儿个性发展状况,配合显得仓促。

  教师引导说的太多,应多让幼儿自由来说,老师给出肯定。

15、中班健康优秀教案《黄豆爷爷找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豆制品主要是黄豆加工制成的,是价廉但很有营养的食品

  2、认识豆制品,乐意吃各种豆制品。

  3、能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认识。

  4、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5、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帮助幼儿准备1—2种豆制品,并简单介绍其名称及吃法。

  2、黄豆爷爷头饰一个。

  3、实物:豆腐、黄豆一把。豆浆机,电炒锅等。

  4、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

  1、谜语:四四方方,白白胖胖,一碰就碎,又嫩又香,营养很好,做菜做汤。(幼儿猜谜)

  2、教师出示豆腐,讨论豆腐是什么做成的。出示黄豆,让幼儿知道黄豆或其他豆子做成的食品叫豆制品。

  (二)引导幼儿看课件:《黄豆爷爷找宝宝》。

  1、教师:课件里的这些豆制品你见过吗?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2、教师:怎样吃豆制品才更有营养。(举例)

  (三)游戏“黄豆爷爷找宝宝”,认识多种豆制品。

  1、教师戴上“黄豆爷爷”头饰,引起幼儿讨论。

  教师:我的宝宝在那里?

  2、请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知道的豆制品名字,并说说那些是自己吃过的?

  (四)帮助幼儿认识豆制品的价值。

  教师:豆制品虽然不是用肉做成的,但他的营养却和动物的肉一样丰富,而且只要花很少的钱就能买到。请幼儿现场用豆浆机制作豆浆的过程。

  请幼儿现场观察用豆浆机制作豆浆的过程。

  (五)引导幼儿讨论豆制品的吃法并尝试豆制品。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看,你吃到的豆制品是怎样烧的?为什么这样烧?教师小结:豆制品如果和鱼肉放在一起烧,营养会更丰富、更全面,味道会更鲜美。

  品尝菜肴:脆豆腐炒肉末。

  教师现场炒制脆豆腐炒肉末,简单介绍其加工方法,幼儿用牙签品尝,引起幼儿爱吃豆制品的兴趣和愿望,让幼儿知道经常吃豆制品,身体会更健康。

活动延伸:

  在“娃娃家”、“菜场”、“小吃店”等游戏中提供各种材料制作的豆制品(海绵做的回卤干、豆腐以及纸剪得干丝等)让幼儿认认,玩玩。

活动目标:

  1、认识黄豆及豆制品,知道豆制品主要是用黄豆加工制成的。

  2、乐意吃各种豆制品,知道豆制品是价廉物美、营养丰富的食品。

  3、能积极参与讨论,大胆说出自己的认识。

活动准备:

  1、认识黄豆,了解黄豆的特征,并能讲述。

  2、实物:豆腐一块,(豆浆、豆腐、腐竹、百叶结、千张、豆腐干、干丝、豆腐乳、豆腐果)各若干。黄豆一把(事先浸泡好一部分)。黄豆爷爷头饰一个。

  3、豆浆机一台,纸巾,幼儿品尝的豆制品。

  4、各种豆制品烧法的PPT。其他豆制品的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黄豆爷爷,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看看它是谁?和黄豆爷爷打个招呼。你觉得黄豆爷爷的宝宝是什么样的呢?(幼儿猜测)

  (二)引导幼儿认识豆制品。

  1、老师介绍各种豆制品,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

  教师:看看黄豆爷爷的宝宝是不是和它长得一样的呢?(不是)那你认识它们吗?谁来说说?

  2、教师演示制作豆浆的过程。

  3、游戏"黄豆爷爷找宝宝",巩固认识豆制品。

  (三)帮助幼儿认识豆制品的价值。

  1、幼儿选择品尝豆制品。

  2、教师:谁来说说你刚才吃到了什么豆制品?是什么味道的?

  (四)引导幼儿讨论豆制品的吃法。

  1、你们知道豆制品哪些吃法?

  2、幼儿观看课件,老师介绍名称。

  3、教师小结:豆制品如果和鱼肉放在一起烧,营养就更丰富、更全面了。

  (五)拓展幼儿对豆制品的理解。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豆制品还有很多呢?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16、中班数学教案《找相邻数》含反思

设计背景

  由于我们班刚刚升入中班,又有一部分幼儿新入学,对数的理解和认识不够,还不能正确点数5以内的数。为了让孩子们学会计数、认数字,我结合秋季的主题,设计了《丰收的果园》这一课时,在这个活动中,我的每一环节都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巩固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进一步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2、将相应的数量与数字相匹配。

  3、愿意参加教学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重点难点

  正确点数5以内的数量,能将相应的数量与数字相匹配。

活动准备

  1、果园(树上贴有有1—5的点子的不同水果)。

  2、贴有1—5数字的自制纸盒汽车。

  3、1—5的水果图若干。

  4、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参观果园 ,参与手指游戏。

  1、 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丰收了,小朋友看一看,果树上有些什么水果呀? (放《去郊游》的音乐,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果园)

  2、 参观果园 (果园背景图)。师:请小朋友说说看有几种水果?每种水果都有几个呀?

  3、放音乐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练习用手指表现5以内数量。

  二、摘水果

  1、师:先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为什么呀?

  2、师:树上这么多水果,我们把这些水果摘下来,好吗?

  3、听音乐把幼儿带到立体水果树前。

  4、幼儿摘好水果,师提问:水果娃娃上面还藏着一个小秘密,你发现了吗?你摘的是几个圆点的水果? (幼儿数一数)

  三、重点学习水果图片上数数。

  1、他们数的对不对,为什么?

  2、有什么好办法能使数过的不再数进去。

  3、发给幼儿人手一个苹果数一数,想一想。

  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学会了在封闭物上数数,只要我们清楚地记住第一个点在哪里,然后轮着数下去,数到最后一个数了,就不能数下去,这样就不会搞错了。

  四、送水果

  嘀嘀嘀,汽车开来了。(出示汽车)

  1、师:开来几辆汽车?帮汽车排排队。(请一个小朋友按1-5的顺序排好)

  2、小朋友摘了这么多水果,我们用汽车把水果运回去吧!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的水果是几个点子,应该乘几号车呢?(幼儿讨论)

  3、送水果

  师:请小朋友把水果送到点子和数字一样多的汽车上。(老师巡查,辅导)

  4、运水果

  “嘀嘀嘀,汽车出发了“(幼儿开着汽车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在长期传统的数学教育方式下,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充满恐惧。因此,要让学习主体回到幼儿本身,让幼儿从兴趣中产生动机,培养幼儿主体探索、操作建构知识的能力。考虑到孩子们对水果的喜爱之情,水果成为了我贯穿今天整个活动的主要线索。我通过手指游戏、摘果子、、送果子、运果子,不断激起孩子们数数的兴趣,激发孩子们去探索和运用不同的数数方法和将相应的数量与数字相匹配。

  在各环节的设计上,我根据我班孩子对数的已有经验,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开展活动。从今天的活动现场来看,孩子们运用较多的是从中间往四周数或从四周望中间数的方法,积累了这方面数数的经验,知道了数数要数得正确一定要数仔细,不能漏数。在摘果子的环节中,既有对前数几种水果中积累的数数方法的运用,又加入了封闭式数数,同时小结了数数在正确方法。而设计最后一个环节的游戏,一方面是基于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活用所积累的数数方法的思考,另一方面是我觉得数数的方法千差万别,通过游戏也能启发他们在以后的游戏中探索、运用更多的数数好方法。

  在这个活动中,前半部分教师与幼儿的配合还比较默契,后半部分(送水果回家时),秩序有点乱,如果我能以小组为单位,逐一上来将水果放入车中,既有序,又能观察到每个幼儿的表现。

  通过这一课时,我想我们今后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注意以下几点,对我们以后的教学有很大帮助,让幼儿更热爱学习:

  1、以幼儿最感兴趣的“生活化”内容,融入数理概念的知识,让幼儿主动轻松地学习数学的知识,并保持浓厚的兴趣。

  2、以有趣的“游戏化”形式进行活动,让幼儿自行探索发现,建立起经验、沟通、创造的学习过程。

  3、以丰富变化的“多程序”“多模式”题型练习,配合操作道具,让幼儿建立起实验、讨论与表现一致的学习过程。

17、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三角爷爷圆奶奶》含反思

活动目的:

  1.复习所学的内容,让家长了解幼儿所学知识情况。

  2.认识图形,发挥想象。

  3.学习粘贴方法,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 A4纸每人一张,胶水60支

  2、 三角形、圆形若干

  3、 拼好的图形5张

活动过程:

  一、(拍手)幼儿按常规坐好,集中注意力,准备上课。

  引言:"小朋友们好!"(老师好)你们看,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好多客人啊!小朋友们告诉我他们是谁呀?(爸爸妈妈)哦,那爸爸妈妈到幼儿园来干什么呢?嗯、我知道了,他们是来陪宝宝们上课的,看看我们在幼儿园里表现得怎么样?在这学期里掌握了多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好好展示一下吧。

  二、复习展示把我们的小手举起来,一起做律动吧!

  1、律动:《拍手》《方向律动》《摘果子》

  2、歌曲:《种瓜》《好娃娃》《金孔雀》《找小猫》

  哇!爸爸妈妈们,我们的宝贝们棒不棒啊!(棒)为我们这些可爱的宝贝们鼓鼓掌吧!(拍手)接下来我们再把部分儿歌也复习一下吧!

  3、儿歌:《一笑露出小白牙》《洗澡真快乐》《美妙的琴声》《早晨真美丽》

  4.复习数字这学期我们不仅学习了律动、歌曲、儿歌,还有我们的数字宝宝,对不对?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看看哪个数字像哨子?出示数字宝宝6(6像哨子吹的响)。(复习1-10数字宝宝以及儿歌)小朋友们表现的真不错,老师为了奖励你们啊!带小朋友去卡乐互动学堂里去看看吧!

  三、数学《三角爷爷圆奶奶》

  今天,我们教室里不仅有爸爸妈妈,还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哟!让我们请出他们吧!(封面)看,他们是谁?(老爷爷老奶奶)用你们明亮的眼睛找一找他们的脸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哦,老爷爷的脸是三角形的,我们叫他三角爷爷,看看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了?(三角形,三个角,三条边,像小山,立得牢)老奶奶的脸是圆形的就叫圆奶奶吧!圆形的特征是圆溜溜的像小球,滚来滚去真能跑。

  小朋友们,你们知不知道三角爷爷和圆奶奶之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哟,我们先来听听故事吧!

  1. 绘本阅读(幼儿观看故事《三角爷爷圆奶奶》)三角爷爷和圆奶奶的故事好听吗?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2.分页阅读(1)三角爷爷和圆奶奶,住在山脚下

  (2)三角爷爷喜欢什么形状的东西,圆奶奶喜欢什么形状的东西。

  (3)一天,他们吵着要分家,老爷爷说;三角形的东西归我,老奶奶说;圆形的东西归我。

  (4)小朋友们来我看看。哪些是三角爷爷要分的三角形物品(屋顶)哪些是圆奶奶能分到的圆形物品呀!(窗户)

  (5)三角爷爷进了屋,发现桌子上的大西瓜是什么形状的呢!

  (6)圆奶奶进屋发现大西瓜变成了什么形状呢!

  (7)他们相互看了看,三角爷爷发现圆奶奶的眼睛是什么形状的,圆奶奶发现三角爷爷的眼睛是什么形状的,原来他们是分不开的,他们乐了,哈哈!

  (8)老俩口一起吃起了西瓜。

  四、互动游戏

  我们听了三角爷爷和圆奶奶的故事,认识了三角形宝宝和圆形宝宝,它们等不急要和我们一起去玩游戏了。

  1.分饼干小松鼠和小白兔有不同形状的饼干,可是一部小心把饼干混在了一起。小白兔说我只吃三角形的饼干,小熊说我只吃圆形的饼干。现在请小朋友分一分。(请幼儿玩分饼干的游戏)桌子上的饼干分完了,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帮忙分对没有,我们一起表扬他们。

  2.找朋友这个游戏好玩吗?好玩,那小朋友们还想不想接着跟图形宝宝玩游戏呢!这学期,我们不仅认识了三角形和圆形,还有长方形、正方形,老师准备了这些图形宝宝,那我们一起来玩找朋友吧!图形宝宝们说,要找和他们长的一样的图形做好朋友,找到以后手拉手。

  (游戏)在游戏中,小朋友们表现的很不错,请爸爸妈妈为我们的宝贝们鼓鼓掌吧!得到了爸爸妈妈的掌声,宝贝们接下来可要加油哟!

  1. 幼儿创作小朋友们知不知道,三角形和圆形宝宝不仅会做游戏,还会变魔术呢!瞧,变出了什么?(小鸡,小鸡,用圆形变出它的身体、头、眼睛。三角形变出了它的嘴巴和脚,小猪,小乌龟、再看下一张图片(小鱼,花。老师能变出这么啊好看的图案,小朋友们想不想试一试了)。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三角形和圆形宝宝,现在就把它们送给你们,(给小朋友发图形) 想想还能把图形宝宝变成什么呢?变出来之后把它贴在纸上,看谁变得又多又好!爸爸妈妈也可以到小朋友们身边,帮他们开动脑筋,当他们的小助手!

  2.作品展示(大部分小朋友都贴好后)小朋友们,你们做好了吗?举起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点评幼儿作品)嗯,小朋友们真不错, 没有做完的小朋友也没关系,我们就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用灵巧的小手拼一拼,五、结束语小朋友们也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图形宝宝来拼出更多的图案。看谁拼的多,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比老师更棒哦!

  马上就要放署假了,在家里,可别光想着玩,还要经常复习一下我们在幼儿园学过的知识!老师期待我们中一班的每个小朋友在下学期都有更出色的表现哟!小朋友们,下学期再见吧!(出示幻灯片)

活动反思:

  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他们熟悉的情境进行游戏,他们很感兴趣。此次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也很完美。

18、中班数学教案《数字娃娃找朋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让幼儿喜欢识数,并对身边的数字充满好奇和探究的欲望。

  2、认知目标:引导幼儿加深对数字1、2、3的识别。

  3、能力目标:通过点数或心数判断物体的个数(1、2、3个)并能将实物或图片与等值的数字连线做朋友。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认识数字1、2、3;听懂别人谈话的内容。

  教具准备: 皮球1个,红花3朵,口杯3个,图片若干张,挂钩,数字卡,手机,录音 等。

活动过程:

  一、齐唱歌曲《找朋友》

  并让小朋友说说你的朋友是谁?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做?

  二、创设情境,激发幼儿识数兴趣。

  1、教师接听电话,要求小朋友们安静听一听,是谁给老师打电话来了("喂,你好!请问你是谁?""什么?你是数字妈妈呀,找我有什么事?""数字宝宝要到我们幼儿园和小朋友玩,怎么玩呀?""让我们班的小朋友帮他们找朋友,可以呀!""那他们什么时候来?""现在就来了,在我们教室门口,还带了一些玩具,""好的,我现在就去迎接他们。")

  2、提问小朋友:刚才谁给来老师打电话了?谁要到我们教师来?他们要来干什么?那小朋友们敢不敢帮数字娃娃找朋友哇?(鼓励幼儿)

  3、迎接数字娃娃的到来。

  (1)数字"1"娃娃进教室,放录音听他的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数字娃娃'1',很高兴见到各位,今天我想请中班的小朋友帮我找朋友,因为我是'1',所以我只和表示'1个'的东东做朋友,记住了哟。"

  (2)迎接数字娃娃"2",听录音:"小朋友们好,今天我将和你们一起玩游戏,大家喜欢吗?你们帮我找朋友好不?凡是表示有'2个'物体都可以和我做朋友,知道了吗?"

  (3)数字娃娃"3"来了。听录音(不耐烦的语气)"真倒霉,数字1和数字2硬是拉我来和中班的小朋友做找朋友的游戏,他们那么小,谁会帮我数字3找朋友啊!不该来,真是不该来!"

  4、鼓励幼儿,听数字3说我们小,不能帮他找到朋友,小朋友们你敢不敢帮数字娃娃找朋友?那你知道数字1要找什么样的朋友?数字2呢?数字3呢?(再次明确目标)

  三、玩数字娃娃找朋友的游戏

  1、通过出示数字娃娃带的玩具(一些实物),比如:2个口杯、3朵红花、1个皮球等让数字娃娃在其中找朋友,要引导幼儿把找朋友的结果说下来,如:1和1个皮球做朋友,2和2个口杯做朋友,3和3朵红花做朋友等。以此激发幼儿:看,刚才数字3小看我们说我们不能帮他找到朋友,这不,现在我们不是帮他找到朋友了嘛,看来我们中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

  2、用图片帮数字娃娃找朋友。(尽可能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展示的机会)

  3、连线找朋友。

  (1)在黑板上摆三张图片,分别表示1、2、3,在图片的下面摆上与之不对应的数字娃娃,引导幼儿观察:现在数字娃娃能不能和他上面的这一幅图片做朋友?为什么?那他们的朋友分别在哪里?这是我们可以用一条线线把数字娃娃和他的朋友连起来,表示他们手拉手做朋友。(教师做示范)

  (2)将图片换一换,指名幼儿尝试给他们数字娃娃找朋友。

  4、夸奖表现好的幼儿,今天大家真了不起,帮数字娃娃找了这么多的朋友,我代数字娃娃给你们说一声:谢谢小朋友!

  四、拓展练习出示图片

  (上面画有4条小鱼)让小朋友们帮他找朋友,说一说为什么1、2、3都不是他的朋友呢?那谁会是他的朋友呢?今天数字4没来,说不定明天我们还要给数字4找朋友呢,小朋友们愿不愿意?今天就再见啦!拜拜!

活动反思:

  学条件的限制这节课我们没能使用电子课件,但是孩子们通过多多的实物及图片能将他们各自表示的数字与数字娃娃1、2、3对上号,整个找朋友游戏的过程从实物开始,到图片,再到连线找朋友,难度在层层递进。用数字娃娃对中班小朋友的不信任做为小朋友们勇气与动力的源泉,到小朋友们为数字娃娃找到朋友的胜利结果,鼓舞孩子产生自信,挑战困难。所以我感觉这节课,不仅有数学知识,更深透了社会知识、健康知识,既有孩子说话听话能力的培养,更有孩子识数、对应等数学知识。

19、中班数学教案《我会做饼干》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大小、排列的疏密与数量的关系。

  2.学习用数字记录操作结果,乐意表达自己的操作发现。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用纸板剪成的大小不同的饼干若干 2只大小不同的熊图片大小不同的圆形模型人手2个 印泥若干 记录单和笔人手一份 白纸每人2张饼干若干

活动过程:

  一、看饼干

  1.故事情境引入主题。熊妈妈有两个熊宝宝,(出示图片)一只叫大熊,一只叫小熊,它们最喜欢吃妈妈做的饼干。看,这些饼干有什么不一样?(有大有小)

  2.看看大饼干有几块?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小饼干有几块?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二、做饼干

  (一)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感知物体数量的多少与物体排列疏密的关系

  1.熊宝宝们吃了还想吃,熊妈妈请我们小朋友帮忙再做一些饼干好吗?

  2.教师示范用模具印制饼干,并讲述印制饼干的要求。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面皮和模具,选一个模具在铺平的面皮上面印压饼干。印的时候每个饼干不重叠,不交叉,要确保饼干是完整的。看看你能做出几块饼干,并将数量用数字记录纸上的格子里。

  3.组织讨论:为什么印出的饼干会不一样多?引导幼儿比较两名幼儿印制的饼干。

  4.师小结:同样大的面皮,用同样大的模具印饼干,饼干排列紧,数量多;饼干排列疏,饼干少。

  (二)、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感知物体数量的多少与物体大小的关系

  1.大熊喜欢吃大饼干,小熊喜欢吃小饼干,请你们再帮忙做一些大饼干和小饼干好吗?

  2.教师示范用模具印制饼干,并讲述印制饼干的要求。

  师:先用一个大模具在铺平的面皮上面印压大饼干。印的时候每个饼干不重叠,不交叉,排列整齐,还要确保饼干是完整的看看你能做出几块大饼干,并将数量写在记录纸上大饼干后面的格子里。好了以后把面皮反过来,换一个小模具用同样方法印制小饼干,并将数量记录在小饼干后面的格子里。

  3.组织讨论:印出来的大饼干和小饼干一样多吗?为什么印出的饼干会不一样多?

  4.师小结:同样大的面皮,饼干小,数量多;饼干小大,数量少。

  三、吃饼干

  1.师:"熊妈妈为了感谢我们小朋友帮助她,特意拿了些饼干让我们品尝呢!"

  2.幼儿吃饼干,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

20、中班优秀数学教案《小瓢虫找树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巩固幼儿对9以内数的认识,培养幼儿按数量分类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画有6个点、7个点、8个点、9个点的纸制瓢虫若干;

  2、一棵有6个点、7个点、8个点、9个点的树叶的大树。

活动重点、难点:

  让小朋友准确地找到瓢虫所对应的树叶。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今天,诸老师邀请了一个非常可爱的朋友来我们班里,猜猜它是谁?

  教师与幼儿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小瓢虫,小瓢虫(上下弯曲手指),

  爬来爬去的小瓢虫(四指作爬行状),

  紧紧追上大害虫(加快爬行速度),

  一口把它吃干净(停下,作吃状)。

  2、领养瓢虫

  (1)那么多小瓢虫,让我们来找个小瓢虫做朋友吧。(每个幼儿领养一个小瓢虫)。

  (2)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可爱的小瓢虫朋友们,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幼儿数数瓢虫上有几个点,用这个方法来确定是几星瓢虫。

  (3)小瓢虫都有自己的名字,看!它身上有几点就是几星瓢虫了!

  (4)请你数一数你的瓢虫宝宝背上有几点?你是怎样数的?(小结:可以从上数到下或者从左数到右)

  (5)你的朋友是六星瓢虫的站出来,请幼儿帮助检查。

  你的朋友是七星瓢虫的站出来,请幼儿帮助检查。

  你的朋友是八星瓢虫的站出来,请幼儿帮助检查。

  你的朋友是九星瓢虫的站出来,请幼儿帮助检查。

  3、帮助瓢虫找树叶

  小瓢虫请小朋友能帮它们找到它们活动的小树叶:请幼儿找到相应的有相同点数的树叶,并将瓢虫放到相应的数字树叶上。让我们和可爱的小瓢虫一起去玩吧!

活动结束:

  让找得最快的小朋友讲讲他是怎么找到的,并对今天表现好的小朋友给予鼓励。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将今天他是怎样帮助小瓢虫找树叶的过程将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21、中班数学教案《小猴找房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表述5以内的相邻数。

  2、体验5以内相邻数之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对数字感兴趣。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筹码、6幢房子背景图(分别标上号码1-6)、小动物图片。

  学具准备:数字、作业单

【活动过程】

  1、学习2的相邻数。

  师:森林里建了6座新房子,小动物们要搬进新房了。管理员小熊特意购置了一批圆片地毯(筹码),准备放在每座房子的门前。我们快去帮帮它吧。你们看,每座房子上面都有一个数字,所以这个地毯应该怎么放呢?

  教师请幼儿根据房子背景图摆地毯,按顺序是几号楼就摆几片筹码。摆的时候请幼儿注意每个数字对应的筹码摆成一竖排。

  师:“咚咚咚”,小猴闯进了管理室,“小熊,小熊,我的房子是几号呀?”小熊说:“你的房子是2号的邻居。”小猴抓了抓头,“2号的邻居是几号呢,小朋友们快来帮帮我吧。”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2号楼的邻居是几号楼呢?

  幼:我知道,是1号楼和3号楼。

  师:1号、2号、3号楼门前的地毯各有几块?谁能来比一比,地毯的数量谁多,谁少?

  幼:3号多,2号少,1号更少。

  幼:3号比2号多一块。

  幼:1号比2号少一块。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1和3都在2的旁边,1比2少1,3比2多1,它们都是2的邻居。我们快去告诉小猴吧。

  幼:好。

  师:小猴找到了3号,发现里面住着小老虎,于是它就住进了1号楼,它说谢谢小朋友帮它找到了房子。

  2、学习3、4、5的相邻数。

  师:接下来又有几位小动物住进了新房子。它们都想知道自己的邻居是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师:3号楼的邻居是几号楼和几号楼?

  幼:是2号和4号。

  师:3比2多多少?3比4少多少?看看每座房子前面的地毯就知道了。

  幼:3比2多1,3比4少1。

  师:4号楼的邻居是几号楼和几号楼?

  ……

  教师小结:现在我们知道每个数都有2个相邻数好朋友,1个好朋友比这个数小1,另1个好朋友比这个数大1。

  3、游戏《我的邻居在哪里》

  师:下面老师要跟小朋友玩一个游戏《我的邻居在哪里》。每个小朋友的座位底下都有一个数字。当老师问“我是数字2,我的邻居在哪里?”拿到数字“1”和“3”的小朋友就把你手里的卡片举起来,并回答“在这里,2的邻居是1和3。”明白了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游戏反复进行。

  4、幼儿练习。

  (1)找相邻数字。

  小朋友看看下面哪组花上的数字为相邻数组合,然后打“√”标记一下。

  (2)小动物坐火车。

  小火车要开了,请小朋友先给下列车厢编上相应的序号,然后照例在小动物下面的方框内写上相邻的数字。

  5、收归材料,点评。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22、中班优秀数学教案《小水滴找邻居》

  活动目标:

  1、认识5以内的相邻数,能找出5以内每个数的相邻数。

  2、能理解操作要求,认真地进行操作活动。

  3、活动时注意力集中,能大声回答老师的问题。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认识5以内的数字,感知5以内的数量,理解什么叫邻居。

  2、物质准备:

  教具:水滴形的数卡5张(数字分别为1-5),图片一张(上面画有5间相同的房子,并且房子连在一起一字排开。房子分别写有1-5的数字)

  学具:《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1-5的数字印章和印泥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数字接龙。

  --教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数字接龙"的游戏。我说一个数,你接着往下说一个数。

  --师幼共同游戏,教师说1,幼儿说2,以此类推往下接。

  2、找邻居。

  --教师(出示水滴形的数卡):下雨啦,5个小雨滴排着队从天上落下来。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教师出示房子图片,请个别幼儿把水滴数卡按数字对应送到房子里,并说一说:一号水滴住一号房……--教师:小水滴想找邻居一起玩。2号小水滴的邻居是几呢?1比2多1个还是少1个?2号小水滴的有没有其他的邻居是几呢?3比2怎么样……

  3、游戏:看谁说得快。

  4、教师报数字,请幼儿说出它的一位邻居。如:教师报3,幼儿报4,并说出理由3比4少1个。

  5、幼儿操作活动。

  --填印数字。请幼儿观察鸽子里的数字和点子,在空缺处印上相应的数字或画圆点。

  --找邻居。观察上牌图片中青蛙的数量,在下排图片中找出邻居并连线。

  这次活动,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游戏。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掌握了知识,而且这一课学习的知识在课后观察中我发现他们掌握得特别好。虽然因个体差异有的幼儿不能脱口而出某一数字的相邻数,但一定会说出那一节课的学习过程,然后慢慢找出答案。

23、中班数学教案《数字找朋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1——10数与物相应。

  2.探索发现一个数与实物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以不同颜色圆点卡片与数卡1——10.

  活动过程:

  (一)认识1——10数字。

  1、教师将圆点散放在黑板上,提问:黑板上有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谁来把一样的圆点放在一起,并且按数目的多少排队?

  3、教师:每种圆点的数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请个别幼儿在每种圆点下面用数字表示他们的数目。

  4、 教师:圆点是怎样排队的?你能用你的数字卡片来找朋友吗?

  5、教师:为什么这个圆点排在3个圆点的前面?4个圆点排在3个圆点的后面?

  6、 教师:那你们还知道3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

  (二)体验物体与数字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1——10数字卡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我们身边有没有物体与我们的数字卡片一样?。

  2、 教师指着4的卡片,提问:这个数字是几?请找出物体与它相应。

  3、教师:1个数字能找到不同物体的朋友?"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是什么样的朋友?

  4、教师:数字8有朋友么?他的朋友是谁?你是从哪里知道它们是8的朋友的?

  5、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知道数字能表示相应物体的数量。

  (三)游戏:找朋友。

  1、教师:根据数字拍手游戏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数,就请你在自己的卡片中找,把数字能表示相应的实物,这两个数的好朋友举起来。

  2、 教师报1——10的任意一个数,幼儿举相应德物体卡。

  3、该游戏重复多次后,可请幼儿两队一组,一人报数,一人举图片卡,然后交换玩。

  活动反思:

  今天我对我园中班的小朋友上了一节数学《数字找朋友》的活动,重点是:认识1——10的数字。体验操作游戏带来的乐趣。在活动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给每位幼儿准备了操作卡片,教具也做了精心的准备。活动中也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直观教学法、演示法……就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效果来看,我本人认为这节活动还有待修改、完善的地方。

  《纲要》中说: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活动一开始就可以先出示一个数字1——10的数字,然后请10个小朋友来排队,一开始可能由于习惯的孩子们可能会出现排成一排的现象,这是可以让幼儿变换队形,改成让孩子们不按顺序,都有好朋友拉手的我们就叫这个数字。然后再引导幼儿以图片的数量对对,即,有一个没有好朋友拉手的就是不是与这个数字相应。如此一来就很直观的让幼儿认识了数字,本环节中,主要是回忆起数字。

  什么是数字,什么是物体的数量。接着,再让幼儿来操作,进一步用操作材料来感知什么是数字和数量,并与周围的同伴说说。所以一节好的教育活动,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已有的知识储备。

  数学教育主要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探索,运用各种感官、亲子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在今天的活动中,孩子们也遇到了困难,作为老师的我们不是帮孩子来摆弄,而是要教会孩子们自我点数检查、互相检查是否正确,并对孩子们进行鼓舞与肯定,这样他们才更会对数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24、中班科学领域教案《南瓜爷爷找邻居》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图片上的线索,乐意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考。初步了解蔬菜的特征。

  2、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影响点数10以内数量。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PPT、幼儿每人一块泥工板(以贴上图片)一支红笔、一支黑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数客人

  1、今天蒋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南瓜爷爷,南瓜爷爷家今天来了很多客人,因为南瓜爷爷要找邻居,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好不好!

  2、瞧,这就是今天南瓜爷爷家,它家门口来了很多客人,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几位客人?(课件)

  3.你数完啦,几位客人呢(10个)你呢?几位客人(11)一圈客人数下来,有好几种答案。平时我们数东西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车,一个一个数,今天这么多的客人排成了一个圆,你有什么办法把一圈的东西数清楚?

  4、师:你是怎么数的?你从哪开始数的?

  幼:从那个正方形的东西开始数的。

  师:数一圈的东西是从容易记的图形开始数。

  师:那我们从正方形开始数:123……101112……有没有人发现问题,再数下去数字越来越大啦,我们怎么了呀?

  幼:数多了。

  师:那数到哪里应该停下来呢,幼:方形前面那个。

  师:哦。数过的东西不能再数啦。我们再数一遍看到底是多少,先找个一个东西把它记牢了,就正方形的东西吧,记住数过的不能再数了。

  5、我们一起数一遍,1、2、9.10,原来南瓜爷爷家里一共来了10位客人。

  二、猜猜看你能从影子里看出它是谁吗?第几个可能是什么?幼儿猜测,教师引导。

  我们打开看看到底是什么?看你有没有猜对,第一个是、、、第十个是、、

  三、找蔬菜邻居

  1、现在南瓜爷爷家门口的十位客人都被我们猜出来了。那南瓜爷爷到底要找谁做邻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出示字卡:蔬菜。这是什么字宝宝呢?(蔬菜)

  3、小结:原来南瓜爷爷要找蔬菜做邻居。那到底什么是蔬菜,听好了蔬菜就是地里种出来的可以用来做菜的植物。

  4、请你拿出椅子下的板,把你觉得是蔬菜的在它下面的格子打勾,想想老师刚才说的,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用来做成菜的植物。

  5、出示PPT,我们来看看哪些是蔬菜那些不是蔬菜。

  第一个豆腐干是不是?为什么不是?(豆腐干是用豆经过加工做出来的,不是直接种出来的,所以他不是蔬菜。)第三个:鸭子是从哪里来的?(鸭子是从蛋里孵化出来的,所以不是蔬菜。)第六个:蛋是从哪里来的?所以不是蔬菜6、现在请你拿出椅子下面的板,对照一下老师的PPT,在蔬菜图片上直接打钩。

  7、揭示答案:咱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几样蔬菜啊?(幼儿数)我们数了有7样蔬菜,出示数字卡)

  四、住房子

  1、我们一起请他们住进去吧。

  2、南瓜爷爷找好了邻居,你家的邻居是谁你知道吗?今天回家去看看你家的邻居是谁,好不好?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

  2、善于发现问题并乐意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考,能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图片、字卡、记录卡、信封(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幻灯片,让幼儿根据图片内容猜测是谁的家?

  1、提问:这是谁的家?(南瓜的家)

  2、出示南瓜图片提问1:"你知道他是谁吗?"(南瓜爷爷)提问2:"你从哪里知道他是爷爷?"提示幼儿:年纪大了会有什么变化?(胡子、眉毛)教师小结:年纪大了胡子和眉毛、头发都会有变化

  二、请客人

  1、猜猜是谁来了(出示图片的背面)我们来猜猜这些客人可能是谁,你们说的东西在哪里可以买到?

  2.数客人师:今天南瓜爷爷的家里来了好多的客人,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几位客人?(图片背面围绕南瓜爷爷排成一个圈)

  (1)幼儿自由"数客人"师:一圈客人数下来,有好几种答案。

  (2)教师小结:平时我们数东西的时候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车,一个一个数,今天这么多的客人排成了一个圆,我们有什么办法把一圈的东西数清楚呢?

  (3)教师引导幼儿(以一直绕圈的形式让幼儿自己发现)找一个标志性物体的物体。

  师:幼儿跟随教师的指引开始数数,教师以一直绕圈的形式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

  (4)教师小结:数东西时一定要先找一个容易记住的物品开始数,数过的就不能再数了。

  (5)师:南瓜爷爷家来了这么多客人,我们给他们编上号。(教师在每个东西旁边都编上对应的数字)

  3、"找邻居"师: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南瓜爷爷家里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它到底有什么事呢?小朋友你们也想想你们家里什么时候会来很多客人呢?(过年)

  (1)了解"邻居"的概念师:出示图片,解释什么是邻居?(房子挨在一起,住在旁边的朋友)南瓜爷爷找谁做邻居呢?

  师:南瓜爷爷要找蔬菜做邻居,请幼儿自由讨论什么是蔬菜,并出示卡片"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出示信封让幼儿把结果进行整理记录。

  (2)什么是蔬菜?

  教师解释什么是蔬菜: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全班一起再一次将蔬菜找出来。并将找出来的蔬菜列出来。

  师:所有的蔬菜我们都找出来了,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几种蔬菜呢?

  3、"给邻居分配房子"师:南瓜爷爷家附近有几间房子?可是房子只有3间而蔬菜却有6个,那该怎么办呢?

  出示图片,让幼儿思考怎样分房子合适。

  师:那谁和谁挤一起比较好呢?

  师:老师放一个,土豆和黄瓜,你觉得我是怎么想的?

  我这样放是有原因的。蔬菜的分发有很多,除颜色、形状、高矮,还有很多,我们回去好好想一想。

  活动结束

《南瓜爷爷找邻居》活动实录  一、活动背景分析:

  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里,蔬菜随处可见,它们种类繁多,对于"蔬菜"一词我班的幼儿其实都耳熟能详了,知道蔬菜有营养,要多吃蔬菜,而他们最熟悉的蔬菜则是青菜,其他种类的蔬菜则一知半解,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发现幼儿不爱吃蔬菜的现象。因此,有必要使幼儿形成对蔬菜正确的认识,加深对蔬菜的特征的理解,激发幼儿对蔬菜的兴趣。我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季节性、必要性,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同时我班幼儿在数数的技能上还停留在火车式排序数数法,数一圈物体的方法了解不多。因此在选材上我又将数学与科学两大领域相整合,整个活动的展开以不断地设疑、质疑和最后的留疑为主导,让幼儿在重复犯错、重复性的寻找答案,注重启发幼儿的方法,给予幼儿思考的余地,让幼儿自己探索想出办法解决。

二、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乐意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索。

  2.观察发现图片上的线索,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

三、活动过程

  片段(一).数客人

  师:今天南瓜爷爷的家里来了好多的客人(将实物图片的背面围绕南瓜爷爷排成一个圈),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几位?

  师:你数完啦,几位呢(10个)你呢?(11)你呢(12)一圈客人数下来,有好几种答案。平时我们数东西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车,一个一个数,今天这么多的客人排成了一个圆,有什么办法把一圈的东西数清楚呢?

  师:你是怎么数的告诉大家,你从哪开始数的?

  幼:从那个正方形的东西开始数的。

  师:数一圈的东西是从容易记的图形开始数。

  师:我们从正方形开始数:12345……91011……有没有人发现问题,再数下去数字越来越大啦,有没有人发现问题,你发现问题啦?什么问题?

  幼:数多了。

  师:那数到哪里应该停下来呢,

  幼:方形前面那个。

  师:哦。数过的东西不能再数啦。我们再数一遍看到底是多少,先找个一个东西把它记牢了,就选像鸭子的东西吧,记住数过的不能再数了。1、2、3、4、5、6、7,现在知道了南瓜爷爷家里一共来了7位客人,大家意见统一啦。

  师:南瓜爷爷家来了七位客人,我们给他们编上号。(教师逐一在每个东西旁边都编上1-7的数字)

  片段(二).找邻居

  1.了解"邻居"的概念

  师:刚才杨老师告诉你们要学会看图上面的提示。看!门上贴着一张纸也。把这张纸放大了给你们看!

  师:(出示部分字卡找邻居)什么是邻居?(房子挨在一起,住在旁边的朋友)我们班邻居是谁?南瓜爷爷找谁做邻居呢?

  师:(出示完整字卡找蔬菜邻居)南瓜爷爷找谁啊?什么是蔬菜啊?刚才看到的7样菜里边有蔬菜吗?一会请你拿出椅子底下的板,依次念一念,找一支黑色的笔,把你觉得是蔬菜的东西勾出来,勾在上面一行。(幼儿拿出操作板,在上面一行用黑笔勾了起来。教师只是依次看过来,并不提出自己的意见。)

  师:(等孩子们操作完以后)好,把笔送回去,有的人都找对啦,有的人还差一点点,到底什么是蔬菜啊?

  2.什么是蔬菜?

  师:杨老师看了厚厚的一本书,书上说,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师:找一只红色的笔,在第二行再想一想到底哪些是蔬菜,在第二行勾出来。(师:好啦。把红笔送回去,看黑板,我这里的蔬菜和你们的一摸一样,

  师:我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你找对了吗?

  师:4样蔬菜用数字几表示啊?(出示数字图片4)

  片段(三).给邻居分配房子

  师:(在南瓜爷爷旁边出示三间房子)南瓜爷爷家附近有几间房子?那要找几个邻居啊?

  师:3间房子4样蔬菜该怎么住啊?

  幼:挨在一起住,挤一挤!

  师:那谁和谁挤一起比较好呢?

  幼:红萝卜和青菜,(为什么他俩挤一起)它们一样长。(好主意!)

  幼:南瓜爷爷和黄瓜,因为它很孤单!

  师:老师放一个,土豆和黄瓜,你觉得我是怎么想的?

  我这样放是有原因的。蔬菜的分发有很多,除颜色、形状、高矮,还有很多,我们回去好好想一想。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我让幼儿猜猜从影子里看出它会是谁,通过这个环节来了解幼儿对的以往经验了解有多少。从而使幼儿对教师所提供的影子有了一个深入的思考。由于本班幼儿经常在区角玩找影子的游戏,所以幼儿很快就从影子中找出各种实物。在数南瓜爷爷家来了几个客人这个环节中,我特意设计了一个围合的数数方法。让幼儿学会了围成圈的东西也可以数的。并从中得出个结论:数圆圈时,要先找一个有特征的开始数,数过的就不能再数了!无形中又让孩子学会了一个新知识。在南瓜爷爷想找蔬菜邻居这个环节,幼儿对教师提供的物体来选择蔬菜时,在了解了物体的形状、大小后,幼儿对于豆腐干是不是蔬菜的讨论成了一个难点。最后老师通过提供一些蔬菜生长环境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最后得出一个概念:蔬菜是种在地里的可以用来做成菜的植物,所以幼儿按照教师提供的线索得出了结论豆腐干不是蔬菜。在多次的选择中,大部分幼儿能真正理解了蔬菜的概念。但还有一部分幼儿由于对蔬菜认识不够透彻,还没有清晰的辨认豆干和鸡蛋不是蔬菜。

25、中班数学教案《树叶排队》

  活动目标:

  1、通过排序活动,感受排序的形式美。

  2、能用语言讲述排序规律。

  3、学习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排序,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捡形状、颜色不一样的树叶若干、排序板。

  2、范例两幅、课件。

  3、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树叶,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玩,给它们排排队。我们一组的小朋友在一起商量一下,怎么样才能在给树叶排队的时候,排得漂亮些。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幼儿自由排,排好后,每组请一名幼儿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排队规律。!.快思.教案网!我看到小朋友们都已经给树叶排好了队,请把你们排好的树叶拿上来给我们大家看一看并且告诉大家你们是怎么排队的。

  (3)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给树叶排的队都非常漂亮,有的是按形状不同排列的,有的是按颜色不同排列的,这种有规律的排队方法我们可以叫做排序。

  2、出示图片和课件(水果),引导幼儿发现排队规律。

  (1)出示汽球的图片。小朋友们给树叶排了队,我这有一些不同颜色的汽球,我呢来给这些汽球排排队,你们想看看我是怎么排的吗?

  提问:我是怎么给这些汽球排序的?(一个红汽球一个绿汽球)引导幼儿说出按颜色不同排序的。

  (2)出示课件二:按形状不同排序。提问:这些水果宝宝是怎样排队的?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排序规律。

  (3)小结:汽球是按颜色不同排列的,水果娃娃是按形状不同的排列的。

  3、幼儿尝试按规律排队。

  出示图片(一个大苹果一个小苹果,一个大梨一个小梨)提问:小朋友们,我这还为你们准备了图片,你们看看这上面的水果是怎么排队的,谁能接着给水果排队呢?我呢还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图片,你们可以都来试一试。

  4、找生活中的排序规律

  刚才我们看了一些不同的排序方法,其实生活中也有许多排序,我拍了一些生活中的排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发现的生活中有排序规律的物品。

  5、分组操作:

  今天我们学习了排序,知道排序有多种方法,我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东西,小朋友们可以试着用排序的方法来玩一玩。

  穿项链(不同颜色的贝壳)、花环(粘贴)、装饰雨伞(用油画棒),用夹子夹在绳上做项链

  6、小结(幼儿自己讲述)并把礼物送给客人。

26、中班数学教案设计《小树叶找妈妈》含反思

  【设计思路】

  在秋风瑟瑟的季节里,孩子们看到了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树叶飘落在地上,一下子引起了孩子们捡树叶的兴趣,于是我带着孩子利用外出散步的机会,捡了各种树叶带回了幼儿园,为了充分利用这些自然教育资源,我便根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将数和形有机渗透在活动设计了《小树叶找妈妈》的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树叶,了解叶子由叶脉、叶片和叶柄三部分组成。

  2、能按树叶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进行分类。

  3、尝试按树叶上的点、物数数并进行匹配。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5、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材料提供】

  各种形状、颜色、大小不一的树叶(上面有点子和图形)

  10棵树(每棵树上贴有1-10数字和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树叶)

  【活动过程】

  一、观察欣赏:

  1、幼儿按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树叶看看讲讲。

  2、你为什么喜欢这树叶?(颜色、形状等)

  3、这些树叶都一样吗?

  4、归纳总结:

  不同点:颜色、大小、形状

  相同点:每片叶子都有叶脉、叶片和叶柄三部分组成。

  二、游戏活动:《小树叶找妈妈》

  1、认识大树妈妈。

  2、找找树叶上面的秘密。(每片叶子上有不同的点子和图形)

  3、请帮助大树妈妈找找自己的树叶宝宝。(按孩子不同的发展能力进行一维和多维特征操作)

  三、分享交流:

  1、小树叶都找到了妈妈,我们来帮助大树妈妈看看有没有找错妈妈的树叶宝宝。

  2、帮助找错妈妈的小树叶回到自己大树妈妈的身边。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知道秋天有的树叶会落叶,能观察落叶的不同特征,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特征感兴趣。

27、中班数学教案《做排箫》

  一、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物体从长到短的顺序关系。

  2.能根据基线和半范例的提示,按长短给7个物体排序。

  3.能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并放到指定的篮子里,体验数学的乐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二、活动准备

  1.做排箫作业纸、排箫管、空白纸卡若干个。

  2.小刺猬图示一张

  三、活动过程

  1.导入: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看看是谁?出示小刺猬的图片。

  小刺猬想请小朋友们帮他做排箫,你们愿意吗?

  2.出示派派的排箫图片。

  仔细观察派派的排箫是什么样子的?长短不同的管子。按照什么顺序排的?

  3.排排箫的规则派派说了小朋友们做的排箫要和派派的一样!排的时候排箫的管子要紧挨着这条线,摆摆整齐,从前面的几根管子开始有顺序的往后排,从盘子里找到和他一样长短的管子,重叠放到这里不长不短正正好,然后呢再接下去按照顺序往后排。会吗?

  请小朋友上来试一下。

  4.出示空纸板。

  请待会做完排箫的小朋友挑战一下在空纸板上做排箫。请小朋友们想一下你要沿着纸板的哪一条边做排箫,从什么地方开始拍?按照什么顺序排?

  5.幼儿自己操作排箫6.总结排箫拍的顺序和遇到的困难。

  强调要沿着一条线从长到短有顺序的排。并请幼儿说一说是怎样在空纸板上排的。

  7.整理分类。

  幼儿自己整理学具并按照要求摆放。

  四、活动结束 总结今天学到的本领,回去演示给其他小朋友看看。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上的是一节移植课,课前才知道投影不能用,所以我就把教学操作材料放在黑板上教学,太小了幼儿都看不清楚。在开始的教学过程中幼儿说排箫是从大到小排列的在我的引导下幼儿知道是从短到长排列的,但是我在就后面的教学中应该在多次强调,最后在总结时还是有幼儿说是从大到小排列。在操作的环节中有的幼儿很快就完成了在作业纸上做排箫,但是在空纸板上做排箫的时候很多就遇到了困难,教师还要再继续给与指导,可能是幼儿的操作能力有限很多幼儿在从短到长排排箫时都遇到了困难,教师指导的次数还是较多了。在后面教师请幼儿上来操作时有的幼儿还没有完成前面的任务一直在排,这一点我有所忽视应该再给这位幼儿一些指导,因为这名幼儿一直在排自己的没有怎么注意下面的环节。这节课我要改进的地方是,在没有投影的情况下我应该做一个相对较大的操作板,在幼儿操作环节中应该多关注一些薄弱的幼儿帮助他们完成作业,在后面的检验环节我应该叫更多的幼儿上来操作,巩固知识。还有就是我上课时有一点紧张没有把这节课的最佳效果发挥出来。

28、中班优秀游戏教案《南瓜爷爷找邻居》

  【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乐意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考。

  2、观察发现图片上的线索,初步了解蔬菜的特征。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初步认识常见食物及动物的影子。

  2、物质准备:PPT、图片南瓜、豆腐干、鸭子、胡萝卜、青菜、鸡蛋、土豆、黄瓜、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等。

  【活动过程】

  一、谁的家——引起兴趣、说明要求

  1、这是谁家?从哪里看出来的?

  2、南瓜先生家来了很多客人,数数一共有几个?

  小结:今天的数数方法跟以前的不同,今天的东西排成了一个圈,所以要数清楚的话,就要先找一个起点,再挨个儿数下去,数过得不要再数,就能数清了。

  二、我是谁——观察图片、发现交流

  1、猜猜这些客人是谁?

  2、出示正影一一认识。

  3、是什么事情让这么多的菜来到南瓜先生家呢?

  4、原来是要找邻居(简单了解“邻居”的概念)。

  小结:原来邻居就是在自己隔壁的,或是楼上楼下的人。

  三、找朋友——幼儿操作、知识转化

  1、南瓜爷爷会找谁做邻居呢?

  2、第一次操作,根据自己原有经验勾出感觉是蔬菜的东西。(简单交流结果)

  3、南瓜爷爷要找蔬菜的朋友,什么是蔬菜?

  小结: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4、第二次操作,观察情况。(用黑色的笔重新圈出是蔬菜的东西)

  5、依次讲评7种菜,究竟哪些是蔬菜。

  小结:原来土豆、青菜、胡萝卜、黄瓜都是种出来的、可以烧成菜的植物。

  【活动延伸】

  南瓜先生只准备了3幢房子,怎么住下4个邻居呢?谁和谁住在一起比较好?引导幼儿拓展思维。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主要有两个,第一个目标是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乐意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考。第二个目标是观察发现图片上的线索,初步了解蔬菜的特征。活动中孩子们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十分感兴趣,当他们看到蔬菜以及其他食物的轮廓时,都能大胆展开想象,并能说出各种蔬菜的基本特征,积极按照课件提供的线索为南瓜先生寻找合适的邻居。

29、中班游戏教案《老爷爷运粮》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户外活动时 ,看到几个幼儿,在随意的拉着轮胎玩,于是就设计了本活动,使他们正确的发展臂部力量。

  活动目标

  1.练习拉着轮胎走,发展臂部力量。

  2.能灵活的拉着轮胎改变方向。

  3.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练习拉着轮胎走,发展臂部力量。

  难点:能灵活的拉着轮胎从而改变方向。

  活动准备

  球,轮胎,绳子,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来锻炼身体吧。

  2.幼儿跟随老师做健康操(教师自编)

  二: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地上放了这么多的球,我们有什么好办法,把这些球运走?

  2.幼儿自由探索。

  3.请个别幼儿示范拉着装好球的轮胎走。

  4.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把装好球的轮胎拉得又快又稳。!.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5.教师示范。

  6.幼儿自由练习拉着轮胎走。

  7游戏:“老爷爷运粮”

  a.交代游戏规则:幼儿分三组,每组幼儿站在起点线上,游戏开始,第一位幼儿拉着装好球的轮胎,到达终点后,将球取出,放在指定的篮子里,然后拉着轮胎原路返回,将绑好绳子的轮胎交给第二位幼儿,最后,先回到起点的队获胜。

  b。游戏进行。

  三.放松活动。

  听音乐,幼儿坐在轮胎上按摩自己的双臂。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我感觉幼儿整体反应还不错,在活动设计环节,我感觉考虑的不够周到,比如,幼儿拉轮胎用到的绳子,没有想到是否安全,活动实施过程中,幼儿在自由练习时,没有考虑到个别幼儿,应该对他们给予指导。最重要的是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幼儿准备活动,没有让他们真正的起到热身的作用,这也是我的失误,在以后的体育活动中,是我尤其要注意的。

30、中班健康教案《黄豆爷爷找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帮助进一步认识黄豆及其制品,知道豆制品主要是用黄豆加工成的,价廉物美。

  2、培养幼儿爱吃豆制品的饮食习惯。

  3、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幼儿有吃一些不同豆制品的经验,豆腐一块,黄豆一把,食品(豆制品)图片。

  活动过程

  一、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引出课题。

  1、老师说谜面:四四方方,白白胖胖,一碰就碎,又嫩又香。营养很好,做菜做汤。(豆腐)

  二、了解豆制品。

  1、出示豆腐图片:小朋友看这就是豆腐,你们知道它是由什么做成的吗?(可出示黄豆启发幼儿)。

  2、告诉幼儿用黄豆或其它豆子做成的东西叫豆制品。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吃过哪些豆制品?(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教师小结并补充各种豆制品。(豆浆、干丝、豆腐衣、豆腐乳、豆腐脑等)

  三、认识豆制品的价值。

  1、豆制品虽然不是用动物的肉做成的,但是它的营养却和动物肉一样丰富,而且只要花很少的钱就能买到,所以小朋友们可以经常吃豆制品,天天喝豆浆。如果把豆制品和肉放在一起烧,那么营养就特别全面,所以人们经常把千张和肉沫放在一起做成千张卷肉,把豆腐和鱼头放在一起烧,做成鱼汤豆腐等。

  四、游戏:黄豆爷爷找宝宝。

  1、请幼儿选一张食物图片进行扮演。教师走到幼儿前问:“这个宝宝是我的吗?”请幼儿回答:“是,我是XX(豆制品)”教师又问:“还有XX宝宝在哪里?”请拿同一种豆制品的幼儿都走上前,一起说“在这里”。最后,黄豆爷爷说:“你们都是我的宝宝,因为你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豆制品。

  2、引导幼儿再做一遍游戏。

  活动反思:

  1、活动中操作材料准备充分,满足了孩子探索的需要。

  2、通过观看豆浆机将黄豆变成豆浆的制作过程,让幼儿体验到了食物变化的乐趣。如果能再丰富一些豆腐、百叶等豆制品的制作过程方面的资料就更容易让幼儿理解了。

  3、通过《黄豆爷爷过生日》的故事很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孩子们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认识了更多的豆制品朋友,了解了许多新鲜的知识。

  4、用“品尝”各种各样的豆制品来吸引幼儿,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从活动的效果看出幼儿能说出所尝豆制品的名称和味道。

31、中班数学教案《找规律》含反思

  教案目标:

  1、通过活动,学习按某一特征有规律地间隔排列规律排列。

  2、在探索寻找活动中,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排序。

  3、培养幼儿有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幼儿创造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排列规律的卡片。

  2、各种颜色的木块、几何图形、贴绒图案若干。

  3、操作卡片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

  1、以游戏:“寻宝”引入活动。

  让幼儿寻找藏在“草地”上的卡片,打开卡片看看上面有些什么?

  2、讨论卡片上不同的变化,说说它们的排列规律。

  二、发现规律。

  1、观察卡片上物体的排列,让幼儿感知物体排列的次序规律。(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学习按颜色、几何图形、图案间隔排列的方法。

  2、请幼儿补规律。找出卡片上物体的规律,想想接着应该排什么?

  3、幼儿动手操作,把缺的补上去,将规律补完整,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补。

  三、尝试自由排列。

  1、介绍各组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组:按颜色排列。选择两种或三种颜色的木块进行间隔排列。

  第二组:按几何图形排列。选择两种或三种几何图形进行间隔排列。

  第三组:按图案排列。选择两种或三种图案进行间隔排列。

  2、幼儿自选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尝试进行有规律排列。

  3、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课后反思:

  我对幼儿园上了公开课《找规律》,这是一个比较独立的学习内容,活动的设计我以游戏、操作贯穿于整一节课,这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第一个环节我以“听词做动作”的游戏导入,让幼儿听我说两组词(①小鸟啄虫、小鸟啄虫、拍手、拍手。②小鸟飞、跺脚、跺脚)做动作,然后让他们思考每一组动作继续做下去该怎样做,许多小朋友都做对了,我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莫爵彪小朋友说:“我照着前面做的就往后做了。”

  周雅菲小朋友说:“小鸟啄两次,拍两次手是按顺序做的。”

  王金威小朋友用响亮的声音说:“这些动作是固定重复的,所以后面的动作也是这样做。”多么好的回答!我请全体小朋友给予他们热烈的掌声!接下来我让小朋友听音乐来做上面的动作,小朋友们把自己当成了小鸟,开心极了。最后我引导小朋友用图把上面的动作表示出来,让他们知道这样有顺序的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

  第二个环节我分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首先让幼儿观察物体的排列找出排列的规律,然后继续排下去。接着让幼儿来玩“有规律排队”的游戏。最后让幼儿在教室里找一找有规律的东西,这个环节小朋友们非常的活跃,都要抢着回答。

  陈华周小朋友说:“墙上的米老鼠排列是有规律的。”

  陈龙小朋友说:“钢琴的琴键排列是有规律的。”

  蔡明真小朋友说:“墙上的KT板排列是有规律的。”

  莫湛威小朋友说:“我身上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丁启洋小朋友说:“头顶上的脸谱和链子排列有规律。”……

  第三个环节我提供了许多材料让幼儿进行创造规律。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对“规律”的感知、体验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小朋友们都摆出了各种各样的规律,他们学得积极、投入,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思维活动,发展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大部分的孩子都比较认真、积极参与和守纪律,但是还有四个孩子不够理想,按要求进行活动的意识还不够强,不过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已进步了许多,要他们达到我的要求,这是我以后要面对的一个工作重点,因为我的目标是要让全班所有的孩子都表现得令我满意!

32、中班数学教案《排排坐》

  活动目标:

  1、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2、能进行简单的数量推理,发展数理逻辑能力。

  3、感受合作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我会讲故事》幼儿用书第18-19页。

  2、每名幼儿10个小猪纸偶。

  活动过程:

  1、出示电子用书第18-19页,请幼儿数一数图中椅子的数量。请幼儿猜猜图中的椅子可以坐多少只小猪。

  2、请幼儿把10个小猪纸偶放在自己书中的椅子上,看看一共有多少只小猪可以坐下来吃东西。

  3、教师任意说出椅子的数量(1-10),请幼儿推测并回答可以请几只小猪来吃东西。

  4、教师任意说出椅子的数量,但不直接给出数字,请幼儿推测并回答可以请几只小猪来吃东西。!.快思.教案网!如:有比6多1把椅子或比8少1把椅子,可以请几只小猪来吃东西。回答后,请全体幼儿用小指偶摆放,进行验证。

  5、游戏:排排坐

  ①两名幼儿合用一本书(第18-19页),每名幼儿10个小猪纸偶。

  ②轮流猜拳,胜利的一方可将1个小猪纸偶放在书中的椅子上。

  ③当书中的椅子上放满了5个小猪纸偶后,请两名幼儿各自数数手上剩下的纸偶数量,然后比较两人纸偶的数量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④当书中的椅子上放满了10个小猪纸偶后,请两名幼儿各自数数手上剩下的纸偶数量,然后比较两人纸偶的数量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6、操作完成后,老师可即时创编一个小故事作为总结。

  评价

  ①能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②愿意合作进行游戏。

  ③能从椅子的数量推算出可以坐下的人数。

  活动建议:

  ①教师可依据幼儿用书《排排坐》制作相应的游戏玩具,投放于活动区中,请幼儿自由地游戏,在反复的操作体验中,感知物品的数量关系。

  ②活动后,教师将此游戏玩具投放于益智区中,使幼儿在反复操作体验中发展数量和物品的一一对应,并在活动中感受到合作游戏的快乐。

33、中班数学教案《蝴蝶找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体验分类计数活动的乐趣。

  2. 能根据物体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并计数。

  3.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 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物体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并计数。

  难点:能排除干扰,将相同特征的物体归类。

  活动准备:

  1.教具:红色、黄色、蓝色蝴蝶胸卡人手一个,红色圆形、黄色三角形、蓝色长方形大花各一,带蝴蝶的数字卡片。三维分类图PPT。

  2.学具:大红花、小红花图片若干,大黄花、小黄花图片若干,大蓝花、小蓝花图片若干,小数字卡片,分类记录表,磁吸。

  活动过程:

  (一)“蝴蝶找花”游戏导入

  1. 观察小蝴蝶的特征。

  指导语:“小蝴蝶们真漂亮,你是什么样的小蝴蝶呀?(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你的身上有什么样的斑点?”

  2. 观察花的特征。

  指导语:“今天天气很好,妈妈带你们出来玩玩吧!我们来到哪里了?这些花真美呀!它们都是什么样的?”

  师:“哎呀,下雨啦!快点到和自己一样的花下面躲躲雨吧!”

  (二)展开

  1. 按颜色分类并计数。

  提问:“你为什么躲在X花下面?还有那些小蝴蝶也是因为自己的颜色和花的颜色一样,才过来避雨的?”

  红花下面的红色小蝴蝶有几只?黄色、蓝色小蝴蝶有几只呢?”

  师将小蝴蝶的数量贴在花下面。(红、黄、蓝色蝴蝶及数量)

  2. 按形状分类并计数。

  (1)提问:

  “小朋友看看这些花除了颜色不一样之外,还有什么不一样?”

  “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翅膀上的图案是什么形状的?”

  “那小朋友想一想你还可以在哪朵花下面躲雨呢?为什么呀?”

  (2)指导语:仔细观察哪朵花的形状和你翅膀上的图案是一样的呢?小蝴蝶快换换地方飞一飞吧!

  3. 计数。

  (1)指导语:圆形花下面有几只小蝴蝶呀?三角形、长方形呢?

  (2)师将小蝴蝶的数量贴在相应花下面。

  4. 创设情境,操作练习。

  (1)指导语:小蝴蝶这么聪明呀!花妈妈遇到难题了,想请小蝴蝶们帮帮她。她的小花宝宝太多了,想请小蝴蝶们帮她分一分吧。提问:“哪些小花可以放在一起呢?为什么?数一数在一起的小花有几朵?”

  (2)幼儿分组合作操作:小组幼儿操作图片,交流探索进行大小、颜色、形状的分类,其中一名幼儿记录。

  (3)师巡回指导。

  5.展示操作结果,师幼交流讨论。

  (1)交流讨论幼儿记录结果。

  提问:你们为什么这么分呢?它们哪些地方是一样的?

  小结:小花宝宝们可以按照颜色、形状、大小来分类。同样颜色可以在一起,同样形状可以在一起,同样大小也可以在一起。

  (2)展示三维分类图。

  指导语:原来,小花宝宝可以这样分呀!这样分得太漂亮了!花妈妈非常感谢小蝴蝶们!

  (三)结束

  伴随音乐,蝴蝶绕花飞一圈,出活动室。

  结束语:小蝴蝶们,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咱们再出去玩一会儿吧!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各环节衔接自然。幼儿在玩当中学会了能按颜色分类,并用颜色标记表示分类结果,达到了教学目标。孩子们活动过程中,兴趣很高,注意力非常集中,孩子们都积极参与游戏,玩的不亦乐乎,活动气氛非常活跃。唯有不足之处是:教师组织活动的语言需要再简练一些,还有幼儿分组操作活动环节,教师观察指导的引导语要规范准确。还有当幼儿回答教师提问的问题后,要及时的给予幼儿表扬及鼓励。

34、中班游戏教案《南瓜爷爷找邻居》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乐意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考。

  2、观察发现图片上的线索,初步了解蔬菜的特征。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初步认识常见食物及动物的影子。

  2、物质准备:PPT、图片南瓜、豆腐干、鸭子、胡萝卜、青菜、鸡蛋、土豆、黄瓜、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等。

  活动过程:

  一、谁的家——引起兴趣、说明要求

  1、这是谁家?从哪里看出来的?

  2、南瓜先生家来了很多客人,数数一共有几个?

  小结:今天的数数方法跟以前的不同,今天的东西排成了一个圈,所以要数清楚的话,就要先找一个起点,再挨个儿数下去,数过得不要再数,就能数清了。

  二、我是谁——观察图片、发现交流

  1、猜猜这些客人是谁?

  2、出示正影一一认识。

  3、是什么事情让这么多的菜来到南瓜先生家呢?

  4、原来是要找邻居(简单了解“邻居”的概念)。

  小结:原来邻居就是在自己隔壁的,或是楼上楼下的人。

  三、找朋友——幼儿操作、知识转化

  1、南瓜爷爷会找谁做邻居呢?

  2、第一次操作,根据自己原有经验勾出感觉是蔬菜的东西。(简单交流结果)

  3、南瓜爷爷要找蔬菜的朋友,什么是蔬菜?

  小结: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4、第二次操作,观察情况。(用黑色的笔重新圈出是蔬菜的东西)

  5、依次讲评7种菜,究竟哪些是蔬菜。

  小结:原来土豆、青菜、胡萝卜、黄瓜都是种出来的、可以烧成菜的植物。

  活动延伸:

  南瓜先生只准备了3幢房子,怎么住下4个邻居呢?谁和谁住在一起比较好?引导幼儿拓展思维。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主要有两个,第一个目标是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乐意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考。第二个目标是观察发现图片上的线索,初步了解蔬菜的特征。!出自:快思老.师!活动中孩子们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十分感兴趣,当他们看到蔬菜以及其他食物的轮廓时,都能大胆展开想象,并能说出各种蔬菜的基本特征,积极按照课件提供的线索为南瓜先生寻找合适的邻居。

35、中班数学游戏教案《图形找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产生对图形认知的兴趣。

  2.在认知、操作的基础上,发展幼儿初步的观察力、分类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复习平面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引导幼儿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森林、山、小溪、独木桥、儿童乐园大门模型,一幅图形组合画面的课件,不同颜色和不同大小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卡若干,榻榻米,工作盘。

  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难点:能够按相同图形的不同因素分类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故事情境讲述。

  我是图形妈妈,我的家住在森林里,今天天气真正好,我要带宝宝出去玩,我们翻过了一座山,趟过一条小溪,走过了一座独木桥,看,来到了哪里了?(通过欣赏PPT,给幼儿创设儿童乐园的情境,使幼儿乐于参与其中,这也遵循了幼儿以直观的、具体的形象便于幼儿理解的年龄特征,给幼儿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2.看课件,找图形。

  我的宝宝在哪里呀?引导孩子找出来,比如:小鸟的头和眼是什么形状的或者正方形在哪里。谢谢小朋友帮忙。图形宝宝排起了队伍,瞧!它们的队伍有什么规律,请小朋友看三角形从第一个往一个比一个怎么样?(大)咱们完整说一遍:三角形是从小到大排列的,那么圆形宝宝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从大到小)

  评析:通过从不同身上找图形,来复习基本的图形,并引导幼儿说出不同图形的主要特征,当幼儿找到不同的图形后,教师再次引导幼儿按不同图形的图形分类,同种图形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既复习了幼儿以前所学知识,又不露痕迹的渗透了本节活动的内容,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新的知识点。

  二、学习按图形的特征分类

  1.按不同的图形分类。

  图形宝宝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一座山角山,大家一起来钻山洞,咱们看一下洞口有什么形状?三角形。还有什么形状的?那么三角形的洞口应该让什么的图形宝宝进入呢?好,请小朋友从椅子下面取出第“1”个小包,其余的东西不要拿,过一会儿拿着“1”号包轻轻地走到洞口,不推不挤,注意安全,懂得谦让。把所有的图形宝宝送入洞口后拿着空包放回椅子下面坐下。

  小结:咱们来看看圆形洞口出来的应该是什么图形?三角形应该从哪个形状的洞口出来的?对不对?

  评析:通过教师创设游戏,让幼儿初次对图形进行分类。在这个环节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操作包,这种材料的提供遵循了”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的,必须通过自己积极主动探索与操作才能习得。

  2.按相同图形不同大小来分类。

  图形宝宝钻出山洞继续往前走,哇!还有动物表演呢?动物张着嘴巴,还听到它们的肚子咕咕叫,这是怎么啦?(小动物们都饿了)那们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喂喂它们)小朋友真有爱心,那小动物嘴巴是什么形状的?拿着大的三角形和小的三角形嘴巴的小动物,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状)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大的,小的) 请小朋友拿出第“2”包图形,看清楚饼干的形状和大小再从小动物的嘴巴里放进去。不推不挤,注意安全,懂得谦让。

  小结:咱们看小兔子的嘴巴是大的三角形,它的肚子里应该是什么样的饼干?

  评析:此环节在第一环节的基础上为幼儿增加了新的难度,按物体的两种特征分类。

  3.按相同形状不同颜色来分类。

  小动物们吃饱了继续表演节目,那么再去玩玩跷跷板吧,看跷跷板的座位有什么特点?座位的形状和颜色是怎么样的?请拿出第“3”包图形走到跷跷板旁边。

  小结:看看图形宝宝坐的座位对不对?

  评析:这个环节对于能力强的和能力中等的幼儿能够达到目标,但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有一定的难度。

  三、听音乐,找朋友,巩固按图形的特征分类

  孩子们找朋友自由组合的游戏,引导幼儿分类可有一种相同因素、两种相同因素或多种相同因素分类。

  评析:《纲要》指出:在活动中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因此,在这个游戏中,教师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设置了三种操作材料,能力弱的幼儿按一种因素分类,能力中等的幼儿按两种因素分类,能力强的幼儿可按多种因素分类。

  活动延伸:

  将不同的图形投放在益智区,再次供幼儿操作、练习。

  层次一:提供按物体多种特征分类的材料。

  层次二:提供按物体二或三种特征分类的材料。

  层次二:提供按物体一种特征分类的材料。

  活动反思:

  本活动,幼儿对颜色和图形特征已经认知。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在图中为各种图形找出合适的位置。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谈话、游戏等情境,使幼儿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学习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活动的制作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保护幼儿的意见,开发幼儿的创造力,鼓励幼儿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的现象。但是本节课,我的语速有点快,语言不够精练,讲解示范的时候,因为语速快,部分幼儿幼儿未能听清老师的要求,导致一个问题说出去来,下面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我问的什么。而且我的应变能力也有待加强,本次教研活动让我明白了,只有在不断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36、中班健康公开课教案《黄豆爷爷找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豆制品主要是黄豆加工制成的,是价廉但很有营养的食品。

  2.认识豆制品,乐意吃各种豆制品。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帮助幼儿准备1—2种豆制品,并简单介绍其名称及吃法。

  2.黄豆爷爷头饰一个。

  3.实物:豆腐、黄豆一把。豆浆机,电炒锅等。

  4.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

  1.谜语:四四方方,白白胖胖,一碰就碎,又嫩又香,营养很好,做菜做汤。(幼儿猜谜)

  2.教师出示豆腐,讨论豆腐是什么做成的。出示黄豆,让幼儿知道黄豆或其他豆子做成的食品叫豆制品。

  (二)引导幼儿看课件:《黄豆爷爷找宝宝》。

  1.教师:课件里的这些豆制品你见过吗?"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2.教师:怎样吃豆制品才更有营养。(举例)

  (三)游戏“黄豆爷爷找宝宝”,认识多种豆制品。

  1.教师戴上“黄豆爷爷”头饰,引起幼儿讨论。

  教师:我的宝宝在那里?

  2.请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知道的豆制品名字,并说说那些是自己吃过的?

  (四)帮助幼儿认识豆制品的价值。

  教师:豆制品虽然不是用肉做成的,但他的营养却和动物的肉一样丰富,而且只要花很少的钱就能买到。请幼儿现场用豆浆机制作豆浆的过程。

  请幼儿现场观察用豆浆机制作豆浆的过程。

  (五)引导幼儿讨论豆制品的吃法并尝试豆制品。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看,你吃到的豆制品是怎样烧的?为什么这样烧?教师小结:豆制品如果和鱼肉放在一起烧,营养会更丰富、更全面,味道会更鲜美。

  品尝菜肴:脆豆腐炒肉末。

  教师现场炒制脆豆腐炒肉末,简单介绍其加工方法,幼儿用牙签品尝,引起幼儿爱吃豆制品的兴趣和愿望,让幼儿知道经常吃豆制品,身体会更健康。

  活动延伸:

  在“娃娃家”、“菜场”、“小吃店”等游戏中提供各种材料制作的豆制品(海绵做的回卤干、豆腐以及纸剪得干丝等)让幼儿认认,玩玩。

  活动反思:

  1、活动中操作材料准备充分,满足了孩子探索的需要。

  2、通过观看豆浆机将黄豆变成豆浆的制作过程,让幼儿体验到了食物变化的乐趣。如果能再丰富一些豆腐、百叶等豆制品的制作过程方面的资料就更容易让幼儿理解了。

  3、通过《黄豆爷爷过生日》的故事很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孩子们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认识了更多的豆制品朋友,了解了许多新鲜的知识。

  4、用“品尝”各种各样的豆制品来吸引幼儿,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从活动的效果看出幼儿能说出所尝豆制品的名称和味道。

37、中班数学教案《小动物做游戏》

  活动目标:

  1、 知道加法含义,初步理解加号,等号和数字的算式中的意义。

  2、 在游戏中积累加法运算的经验,感知加法的有用性。

  3、 积极主动地和同伴合作,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精神。

  4、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 废旧报纸,每个幼儿3张。

  2、 各种颜色的彩笔幼和人手1盒,透明胶或双面胶。

  3、 记录表

  4、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 游戏:“作圈圈”。

  (1) 教师:小朋友,瞧,老师今天带什么来了?你们看出来,我的圈是用什么做的吗?那我们今天来玩一个套圈比赛的游戏,好吗?可是老师没有那么多圈怎么办呢?那我们自己用报纸来做一些圈圈怎么样?

  (2) 教师:请你们找个同伴,两个人一组做三个圈,你们要先商量好谁做1个,谁做2个,然后像老师这样把报纸慢慢地卷起来,圈成一个圆筒,然后用透明胶或双面胶把这个地方粘住,再把两端接起来,在外面裹几圈透明胶,这样圈就做好了,然后任意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颜色涂在圈圈上。

  (3) 教师:做好圈后要在表格里记录,像这个表格一样在左边一栏写上你的名字或用图案代表你,(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在中间一栏记录你做了几个同,在最后一栏涂上你做的圈是什么色的。

  (4) 幼儿制作圈圈,教师巡回指导。

  2、 请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并学习3以内的加法。

  3、 打开幼儿用书,完成练习。

  教师讲解题目意思和做题方式,并指导幼儿答题。

  答完题请幼儿读一读算式,并说出每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38、中班数学教案《等于和不等于》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其实际含义,能用=、≠表示两个集合的数量关系,初步建立等量观念。

  2、复习数字1—5,了解它们可以表示的实物数量。

  3、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体验游戏的愉快,乐意帮助有困难的人。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数字卡片1—5

  2、符号=、≠

  3、昆虫卡片若干,数量为1—5

  4、青蛙头饰、卡片,数量为1—5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数字1—5,初步认识=。

  (一)点数实物1—5,并找出可以用来表示这些实物数量的数字。

  1、今天天气真好,小青蛙到池塘边来玩了。

  出示数量为1—5的青蛙图片。

  数数每一群有几只青蛙。

  2、请你帮它们找个数字朋友吧。

  请个别幼儿分别找出相应的数字放在小青蛙的后面。!.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3、幼儿说说1只青蛙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2只青蛙……

  (二)认识=

  1、出示符号“=”,认识等号。

  这是等号,它长什么样?

  2、把它放在数字1和1只青蛙的中间,可以用来表示它们两边是一样多的。

  读一读1等于1只青蛙。

  3、请几个小朋友为其他数字和青蛙找到相应的符号放在中间,并读一读。

  4、老师小结:相同数量的东西我们可以用“=”来表示。

  二、认识≠

  1、青蛙奶奶生病了,不能出来捕食,我们捉些小虫子给它吃吧。医生给它开了个食物的处方。出示数字5与≠。

  这是什么符号?和刚才的=长得一样吗?

  2、这是不等号,它可以用来表示两边的数量不一样多。

  那么我们该给青蛙奶奶捉几只虫子呢?为什么?(幼儿讨论)

  3、请幼儿从小筐中找虫子图片,并说说为什么?(因为它和5不一样多)

  还有哪些数量的虫子也和5不一样多?幼儿可以从小筐中把和5不一样的虫子图片都找出来。

  4、老师把1—4或更多的虫子的图片放在数字5后面,原来它们都不一样多,都可以用不等号来表示。

  大家读一读。

  三、巩固对=、≠的认识

  1、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根据老师出示的数字和符号到草丛(桌子上)找虫子,看谁找得对,找得快。

  比如:2=,1≠。

  2、每操作一次,进行老师检查或幼儿相互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3、反复游戏数次。(在不等号的操作中,幼儿找一个或多个图片均可)。把找到的虫子卡片放入小筐中。

  4、我们带上食物一起去送给青蛙奶奶吧。

39、中班数学教案《猫捉老鼠》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8以内的数数和数字认识。

  2、目测数群,正确判断8以内的数量。

  3、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准确性,培养良好的游戏秩序。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黑猫警长头饰一个,1——8的数字卡片,画有1——8只老鼠的靶子一套。

  2、学具:白猫卫士大头贴人手一个,写有数字的胸牌人手一个。

  3、场景布置:树林,内放老鼠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分配角色,听音乐神气的进场。

  老师戴上头饰做黑猫警长,幼儿戴上贴上小猫图案做白猫卫士。听音乐进活动室。找一个空位置坐下来。

  二、布置任务。

  1、电话铃响,师接电话。

  2、师:刚才树林附近的村民打电话来说,最近树林里经常有老鼠在活动,严重破坏了树木的生长,真是可恶!(.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所以呀,想请我们白猫卫士去帮忙捕捉老鼠。白猫卫士们,你们愿意吗?但是,要捉到老鼠,我们就得抓紧时间认真练好本领。

  三、练本领。

  1、看谁眼睛亮。(认读1—8的数字)

  师:我们要练的第一个本领,叫做看谁眼睛亮。我们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常常要找隐蔽的地区。现在我拿出数字卡片,卡片上是几,就是几号隐蔽区,看谁的眼睛亮,能又快又好的说出是几号隐蔽区。

  2、看暗号。

  师:我们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必须有联络暗号。所以,现在开始练习第二个本领,叫做,看暗号。我们的暗号是摇小旗。我摇几下,就表示有几只老鼠。(提醒幼儿在心里面学小哑巴默数,不数出声音。看谁数的快又对。

  3、打靶练习。

  师:接下来我们来练习第三个本领,叫做打靶练习。我先拿出一张数字卡片,再拿出一张老鼠靶子,如果卡片上的数字和老鼠靶子上的数量一样多,我们就朝老鼠开枪。一只老鼠开一枪,开枪时嘴里要发出“啪”的声音。我们来试试看。

  如果不一样多,我们就——不能开枪。

  (提醒幼儿可以在心里面数好靶子上老鼠的数量,看看和卡片上的数字是不是一样多,然后再决定要不要开枪,开几枪)

  四、执行任务。

  1、分行动组:请幼儿拿起椅子上的数字编号,贴在胸前,数字是几就是几号行动组。

  2、找隐蔽区:交代命令,出发(小铃ⅹ);归队(小铃ⅹⅹⅹⅹⅹⅹⅹⅹ),请1号行动组到1号隐蔽区。。。。。依次到8号。

  3、捉老鼠:黑猫警长发出命令后,白猫卫士就冲进果树林捉老鼠。最多能捉8只老鼠。听到归队的命令后,迅速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4、领奖:请你数一下自己捉了几只老鼠,(个别提问)。给抓到8只老鼠的幼儿发奖。

40、中班数学教案《找相同》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相似的图形中,辨识出两个完全相同的图形。

  2.提升观察力和专注力。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小岛遇困》动画视频;“破解石门”图片,“照亮山洞”组图;“寻找飞机碎片”组图;《离开小岛》动画视频。

  纸面教具:《照亮山洞》;《寻找飞机碎片》;《找相同》。

  活动过程

  一

  播放视频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熊猫奇奇要去找小伙伴玩,在路上遇到了困难,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一起去看一看吧!

  ——奇奇遇到了什么困难?

  二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找出两个相同的按钮

  ——奇奇丢的礼物就在石门后面,需要找出两个一样的按钮相连,就能打开石门,你能找出来吗?

  三

  出示组图发教具引导幼儿将小精灵和瓶子配对

  1.出示组图,引导幼儿了解情境。

  2.分发纸面教具,鼓励幼儿圈出正确的图案。

  3.操作课件,验证猜想。

  四

  出示组图发教具鼓励幼儿找出对应的飞机碎片

  1.出示组图,引导幼儿了解情境。

  2.分发纸面教具,鼓励幼儿圈出正确的答案。

  3.操作课件,验证猜想。

  五

  播放视频结束活动

  ——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奇奇找到了维修工具和飞机碎片,成功把飞机修理好,并带上了给小伙伴的礼物继续出发了。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的内容还需要创新,提高难度。在找相同中,要提升活动的梯次性,要有层层递进的过程,教师要挖掘新的内容,填充活动,使活动变得有创新性。

41、中班数学教案《邻居好朋友相邻数》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 5 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理解并能说出多 1 或少 1 的关系。

  4、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活性灵。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6、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 5 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 1 或少 1 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小鸡、小猴、小熊、小狗、小猫图片各一张。

  2、小房子 5 座。

  3、1-5 的数字卡片若干。

  4、作业单人手一份。

  5、音乐《找朋友》。

  6、小爱心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动物森林里的动物们搬家了,今天要请小朋友去认识一下它们的新家。那我们先去看看,今天都有哪些小动物搬家了呢?(教师逐一展示小动物)

  2、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的新家吧!(教师展示 5 座标有数字的小房子,并把 5 只小动物分别送回家)

  二、动物找邻居。

  小鸡住在 1 号房,小猴住在 2 号房,小熊住在 3 号房,小狗住在 4 号房,小猫住在 5 号房。

  提问:1、小熊的邻居是谁和谁啊?(小猴和小狗)

  2、小狗的邻居是谁和谁啊?(小熊和小猫)

  教师小结:动物宝宝们都有自己的邻居,那我们的数字宝宝有没有自己的邻居呢?

  三、发现 5 以内的相邻数。

  1、出示两颗小爱心和相应的数字 2,2 有两个邻居,一个是比 2 少 1 个的小邻居 1,另外一个是比 2 多 1 个的邻居 3(一边讲解一边出示相应的小爱心)。那么我们就说 2 的相邻数是 1 和 3(以此类推得出 3 和 4 的相邻数)。

  2、教师小结:相邻数是比某一个数大 1 或者小 1 的自然数,一般一个自然数都有两个相邻数,就是排在它前面或者后面的一个数。但是自然数 1 只有一个相邻数。

  四、游戏:找朋友。

  1、给幼儿随机分发 1-5 的数字卡片,请幼儿把卡片贴在胸前最明显的位置。

  2、播放音乐《找朋友》,音乐响起的时候幼儿自由活动,当音乐停止的时候教师拿出一个数字,请贴了相应数字的幼儿去找自己的邻居(如: 教师拿出数字 3,那么在音乐停止的时候贴了数字 3 的小朋友就要去找 2 和 4),游戏可以反复进行。

  五、幼儿操作作业单。

  1、教师讲解并演示作业单的做法。

  2、幼儿自主操作。

  3、教师完成作业单,请幼儿自己检查自己的是否正确。

  六、结束活动。

  请幼儿有序的把作业单交给老师。

  活动总结

  1、通过活动,大部分幼儿都可以帮助数字宝宝们找到邻居,也初步了解了相邻数这个概念。

  2、在游戏环节,有的幼儿比较兴奋,需要老师提醒。

  3、整个活动比较符合刚上中班的幼儿的年龄特征。

42、中班数学教案《蜈蚣叔叔的袜子》

  活动目标:

  1. 感受故事中蜈蚣叔叔穿袜子时的特别和有趣,初步尝试按一定的规律排序。

  2.乐意参加绘本阅读活动,激发幼儿关系他人的情感。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绘本课件、蜈蚣材料、各色夹子

  活动过程:

  一、角色引题,激发兴趣

  1.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客人。他是小精灵嘟嘟,“小朋友,你们好!”

  2.嘟嘟:“见到你们真开心,我还带了一位朋友过来,它长着许多脚。你们知道是谁嘛?”

  3.这是一只怎么样的蜈蚣呢?

  二、逐页阅读,了解排序

  1.蜈蚣先生是嘟嘟的邻居,嘟嘟总叫他叔叔。

  2.他是有名的帅哥。帅哥是什么意思呢?(漂亮、整洁)

  3.你觉得蜈蚣叔叔那里帅啊?(衣服整洁、袜子五彩缤纷)袜子里有什么秘密呢?

  4.嘟嘟好几天没有看到蜈蚣叔叔了,蜈蚣叔叔怎么了?你从哪里看出来蜈蚣叔叔生病了?(躺在床上、触角都耷拉下来)

  5.“蜈蚣叔叔你好。妈妈说这个送给你,希望你能早日康复!”嘟嘟边打招呼边偷偷瞄了一下蜈蚣叔叔的脚。“谢谢你小嘟嘟。有你的关心我一定能很快就好起来!对了,你可以帮我一个忙吗 ?一会有客人要来,我必须穿袜子。可是我没有力气。”如果你是嘟嘟你愿意帮忙吗?(愿意)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好孩子,喜欢帮助别人。可是蜈蚣叔叔有30只脚,你们还愿意帮助他穿袜子吗?(愿意)你们真是太棒了。对了,小嘟嘟和 你们一样是个乐意帮助别人的好孩子,他也愿意帮助蜈蚣叔叔穿袜子。看!蜈蚣叔叔开心的笑着说:“袜子都晒在院子里。”

  6.嘟嘟咚咚的到了院子里。蜈蚣叔叔院子里的袜子都是什么样的?(红袜子排成一排,黄袜子排成一排…..)

  三、尝试排序

  1.嘟嘟看到这么多颜色的袜子心想:该怎么来穿呢?嘟嘟有了好办法,一、二、三看----已经传好了。(出示穿好无规律袜子的蜈蚣)

  你觉得嘟嘟这样穿袜子,蜈蚣叔叔满意吗?

  蜈蚣叔叔说:“谢谢嘟嘟,可是这样就不帅!”

  2.蜈蚣叔叔说:“我会按照我的心情来穿,心情好的时候我会这样穿。”(ppt1蓝绿蓝绿)原来蜈蚣叔叔心情好的时候袜子是按照蓝黄蓝黄的规律穿的。今天我也为大家准备了袜子和蜈蚣叔叔的照片,请大家到后面找一个位置,一个篮子,帮蜈蚣叔叔穿好袜子。穿好了带到原来的位置上坐好。

  幼儿操作。指导语:蜈蚣叔叔心情好的时候是按照什么规律穿袜子呢?

  集中:大家都帮蜈蚣叔叔穿好了袜子。谁来说说看你是按照什么规律穿袜子的呢?蜈蚣叔叔:谢谢你们。看到这样有规律的袜子我心情可真好!谢谢!(一次操作)

  3.孩子们,我特开心的时候我还会这样穿(ppt2穿一半红红绿红红…..)你们快帮我穿穿好吧!请大家到后面找一个位置,一个篮子,帮蜈蚣叔叔穿好袜子。穿好了带到原来的位置上坐好。(二次操作)

  幼儿操作。指导语:蜈蚣叔叔特开心的时候是怎么穿的呢?

  集中:大家动作可真快。一下子蜈蚣叔叔就穿好了袜子。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律帮蜈蚣叔叔穿袜子的呢?

  蜈蚣叔叔:谢谢你们!穿上红红绿红红绿的袜子我特别开心!谢谢大家!

  4.蜈蚣叔叔开心的时候喜欢蓝绿蓝绿这样穿袜子,特别开心的时候又喜欢红红绿红红绿这样穿袜子。如果你是蜈蚣叔叔你还会想怎么穿呢?(请3名小朋友提问语:你是怎么穿的,心情怎么样?谢谢你为蜈蚣叔叔设计新的穿法!)(三次操作)请大家到后面帮蜈蚣叔叔穿穿袜子。穿好了把蜈蚣叔叔带到我这,大家一起看看谁穿的更有创意。

  幼儿操作。指导语:你帮蜈蚣叔叔按照什么规律穿的呢?

  集中:大家都设计了这么多的方法,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对了,这个是谁设计的呢?(幼儿)你来介绍一下一按照什么规律穿的呢?这样的穿法果真让人赏心悦目。我真是越看越喜欢!谢谢你!

  四、经验迁移

  1.孩子们有了你们设计的各种穿法,蜈蚣叔叔每天都能开开心心地帅帅地生活着。“叩叩叩”谁来了?他们身上有什么秘密呢?(蜜蜂黄黑黄黑)蜈蚣:希望你能早点康复!蜈蚣叔叔:“谢谢你蜜蜂!”

  2.“叩叩叩”这一次又是谁呢?他们身上有什么秘密呢?蜈蚣:希望你能早点康复!蜈蚣叔叔:“谢谢你蜜蜂!”

  3.蜈蚣叔叔有好朋友,生病的时候都很关心他,蜈蚣叔叔可感动了!孩子们你们有自己的好朋友吗?你是怎么关心自己的朋友的?(好东西一起分享、遇到困难及时帮助他、生病的时候还去探望他)看来你们都是一位好朋友。我也希望能当你们的朋友好吗?

  4.蜈蚣叔叔吃了朋友们带来的礼物,觉得自己越来越有力气了。让我们一起为唱一首好听的歌送给蜈蚣叔叔,祝愿他的病能快快好起来!

  5.蜈蚣叔叔太开心了。有这么多好朋友。谢谢你们朋友们!大家纷纷说:“不用谢!希望你早日康复!”天黑了,大家都回家了。再见!蜈蚣叔叔!

43、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南瓜爷爷找邻居》反思

  南瓜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蔬菜,本次活动围绕着蔬菜开展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喜欢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初步了解蔬菜的特征,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乐意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考。

  2、观察发现图片上的线索,初步了解蔬菜的特征。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初步认识常见食物及动物的影子。

  2、物质准备:PPT、图片南瓜、豆腐干、鸭子、胡萝卜、青菜、鸡蛋、土豆、黄瓜、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等。

  活动过程:

  一、谁的家——引起兴趣、说明要求

  1、这是谁家?从哪里看出来的?

  2、南瓜先生家来了很多客人,数数一共有几个?

  小结:今天的数数方法跟以前的不同,今天的东西排成了一个圈,所以要数清楚的话,就要先找一个起点,再挨个儿数下去,数过得不要再数,就能数清了。

  二、我是谁——观察图片、发现交流

  1、猜猜这些客人是谁?

  2、出示正影一一认识。

  3、是什么事情让这么多的菜来到南瓜先生家呢?

  4、原来是要找邻居(简单了解“邻居”的概念)。

  小结:原来邻居就是在自己隔壁的,或是楼上楼下的人。

  三、找朋友——幼儿操作、知识转化

  1、南瓜爷爷会找谁做邻居呢?

  2、第一次操作,根据自己原有经验勾出感觉是蔬菜的东西。(简单交流结果)

  3、南瓜爷爷要找蔬菜的朋友,什么是蔬菜?

  小结: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4、第二次操作,观察情况。(用黑色的笔重新圈出是蔬菜的东西)

  5、依次讲评7种菜,究竟哪些是蔬菜。

  小结:原来土豆、青菜、胡萝卜、黄瓜都是种出来的、可以烧成菜的植物。

  活动延伸:

  南瓜先生只准备了3幢房子,怎么住下4个邻居呢?谁和谁住在一起比较好?引导幼儿拓展思维。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主要有两个,第一个目标是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乐意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考。第二个目标是观察发现图片上的线索,初步了解蔬菜的特征。活动中孩子们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十分感兴趣,当他们看到蔬菜以及其他食物的轮廓时,都能大胆展开想象,并能说出各种蔬菜的基本特征,积极按照课件提供的线索为南瓜先生寻找合适的邻居。

44、中班数学教案《首先有一个苹果》

  一、活动背景:

  初次看到这本绘本,就被画面中以“苹果”引发的食物链,这种类似于“一物降一物”的逻辑关系所吸引,感觉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幽默有趣的故事内容中学习数学,定能轻松、愉快地积累数经验。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而数活动本身又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就把这样一个“润物细无声”的绘本内容进行了一些筛选,把内容锁定在7以内的数量,然后通过积极的师幼互动,不断引导幼儿感受绘本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和各事物间的联系,让幼儿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绘本的乐趣。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感受故事所蕴含的7以内的数量关系及事物间的联系。

  2.大胆讲述画面内容,体验数学绘本带来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二)活动准备:

  课件(绘本故事、游戏:谁的反应快),操作图和操作卡两人一份等。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曹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绘本,里面藏了一些神秘的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

  (1)第一次记忆练习。

  师:等一会儿,给你们十秒钟时间来认识一下,当我从1数到10,时间到,图片就会消失,而你们呢就要说出图片上有谁?行吗?准备开始。(1、2、3、4、5、6…10)

  师:时间到,看清楚了吗,图片上谁?

  师:到底是不是这些朋友,我们再来看看。

  师:这是…,这是…?一共几位?(4位)

  (2)第二次记忆练习:

  师:你们太棒了,一眼就看清楚了!诶,还有一些神秘朋友还没出来呢,你们想认识吗?

  嗯,这次要增加难度罗,只给大家5秒钟,而且我还要倒着数,哎,倒着怎么数?

  师:好的,我就按照着你们的方法,来倒计时,这次可要看清楚了又有哪些朋友来了?准备开始:5、4、3、2、1.

  师:有谁?一共有几位?

  (评析:两次记忆练习,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吸引幼儿的眼球,而且也能帮助幼儿了解故事中的人物角色。)

  2.播放课件,理解绘本内容。

  (1)仔细观察画面,目测物体的数量。

  师:都认识了吗?今天我讲的这个故事就是关于它们的,故事的名字叫《首先有一个苹果》。

  师:首先是什么意思?(首先就是第一、最先出来的意思)首先有一个苹果,长在哪里?

  它长得怎么样?(又红又大,很健康)。

  师:来了谁?有几条?两条毛毛虫想干什么?(吃掉红苹果)。

  师:这时,谁来了?有几只?三只小鸟又会干什么?

  师: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幼儿观察画面)几只小鸟捉到了毛毛虫?还有一只呢?

  师:为什么只有两只小鸟捉到了毛毛虫?

  师生共同小结:因为小鸟有——2只,毛毛虫有——3只,小鸟比毛毛虫多——1。

  (评析:通过目测数量,解释“为什么只有两只小鸟捉到毛毛虫”的原因,能帮助幼儿理解“毛毛虫比小鸟多1”的数量关系,为接下来理解“猎人、猎狗和小鸟谁多、谁少”的数量关系作铺垫。)

  (2)仔细观察画面,比较物体的数量

  师:就在这时,谁来了,有几位?(4位)4位猎人拿着枪想干什么?

  师:你们猜猜4位猎人都能捕猎到小鸟吗?为什么?

  师:我们一起看看几位猎人捕猎到小鸟了?

  师:为什么没有都捕猎到?

  小结:因为猎人有4个,小鸟有3只,所以4个猎人比三只小鸟多1。

  师:这是,谁又来了?一共有几只?

  师:猎狗看见猎人抓到了三只小鸟,就连忙奔过去叼小鸟,猜猜看这五只猎狗都能叼到吗?为什么?

  师:看看有几只猎狗叼到了小鸟?猎狗和小鸟谁多谁少?

  (评析:有了上面一个环节的铺垫,孩子们在比较数量时就会想到“谁多?谁少?谁比谁多”从而进一步感受了故事中人和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3)仔细观察画面,讲述画面内容。

  师: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猎人猎狗在干什么?什么事情会让他们这么害怕呀?(幼儿猜测)

  师:原来谁来了?有几只熊?

  小结:猎人和狗看到了可怕的熊,所以害怕得拼命地往前逃!

  师:逃啊逃,它们发现了什么?有几个?一起数数。

  讲述:猎人和猎狗为了阻止被熊追上,他们就把7只蜂窝全扔向了熊。

  师:可是谁也没想到,里面竟然飞出来了什么?多少只?数不清可以怎么说?

  讲述:许许多多的蜜蜂把所有人都蛰了,哇。整个场面变得很混乱。

  师:现在你还能数得清他们分别有几个吗?那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他们数清楚?(幼儿讨论:分一分、排排队)

  (评析:数、形结合,能让幼儿感受到故事中事物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巩固了对数字6、7的认识,从而体会到从1到7甚至“数不清”的数量概念。)

  3.演示操作方法,提出操作要求。

  (1)教师示范排成阶梯性:

  师:该怎么排呢?诶,故事里首先出来的是(手势提醒)——一个苹果,把它排在哪里,好就听你们的,让它站在这条黑线上,那一个苹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嗯把1贴在苹果后面的小方框里。

  师:接着是~(两条虫子)排在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然后呢(三只鸟)再接下来呢?那你们能不能像我这样按照故事里出现的顺序一个一个往下排?然后在旁边贴上相应的数字。

  (2)交代操作要求:曹老师给你们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份操作材料,等会就请你们按照故事里顺利来给他们分一分、排排队,然后在旁边贴上相应的数字。

  (3)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指导要点:引导幼儿边回忆故事边按顺序排队。)

  (4)检验幼儿排序的结果。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排的?(引导下面的幼儿要安静倾听同伴发言,引导大家一起说说)

  小结:都是这么排的吗?举起来让我看看。是呀,原来再乱的东西,只要把它们分一分、排排队,就会变得很清楚。

  (5)了解阶梯排序中的秘密。

  师:从这些排列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秘密?

  小结:他们的排列就像走楼梯一样!从上往下数一个比一个多几(1),2条毛毛虫比1只苹果多(1),2比1多(1);3只小鸟比2条毛毛虫多(1),3比2多(1);4比3(多1)、5比4、6比5、7比6。

  从下往上数,一个比一个少一!看6只熊就比7只蜂窝少(1),6比7(少1)5比6、、、1比2少1。

  (评析:回忆故事中的人和物,是对孩子记忆能力的一种考验,而阶梯式的排列方式,能帮助幼儿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序规律。)

  4.游戏:

  (1)谁的反应快?

  师:真厉害,都知道了。(点击课件)小熊也想来考考大家了,敢不敢试试?仔细听,小熊会考大家什么呢。点击课件小熊出题:(4比3多几? 6比5多几? 4比5多几? 3比4少几?)

  师:真厉害,都答对啦。连小熊都很佩服你们哦,表扬一下自己!

  (2)马兰花

  师:现在曹老师想你们一边玩个游戏,一边来考考你们?不知你们行不行?好找个空一点的地方。(2瓣花,比4少1,比4多1,比5少1)。

  (评析:游戏的插入避免了枯燥的说教练习,能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练习的欲望,同时也巩固了解了数字1——7之间的关系。)

  5.环保教育、延伸活动

  (1)孩子们,到现在我始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熊为什么要去追猎人和猎狗呢?(幼儿讨论)

  小结:是呀,小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所以我们大家都要去保护它。

  (2)那么小熊去追猎人和猎狗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答案就在这本绘本里面,等会儿我们回教室一起看一看,再研究研究,好吗?

  (评析:环保教育能让幼儿知道“猎人捕猎小鸟”这一做法是错误的。而“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能引发幼儿自主探究绘本的欲望。)

  三、活动评价

  画面看似简单,却能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字融入了形象生动的故事中,以一种好玩、有趣的方式表达了数字的感念,这就是绘本《首先有一个苹果》的魅力所在。所以我感觉这个教材非常符合中班孩子具体形象化的思维特点,也符合了在“情境中学数学“的现代教学理念。活动一开始我主要通过两次记忆练习,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接着以绘本“首先有一个苹果”为导入,当每一次角色数量出现的递增、画面逐步丰富时,我都采用了“谁来了?”“有几只?”“为什么小鸟(猎人、猎狗)只能叼到(捕捉)两条(三只)毛毛虫(小鸟)?”等指向性明确,简练的话语进行提问和引导,通过这样的引导,孩子们在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时,不知不觉中,记住了故事中的角色,习得了7以内的数量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而最后的排序、游戏等内容,也让幼儿感受到了原本枯燥的数字学习也可以来自于绘本、来自于游戏,从而再次激发了幼儿爱学习的欲望。整个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活动氛围轻松、愉悦,师生互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