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我的脸上有什么?》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我的脸上有什么?》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我的脸上有什么?》反思

1、中班数学教案《我的脸上有什么?》反思

  活动目标

  1. 加深对1和2的数的理解。

  2. 完整地朗诵儿歌,体验儿歌的节奏美并尝试仿编。

  3. 能画出自己相貌的突出特征。

  4. 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 “1”和“2”数字卡片。

  2. 自制《我的脸上有什么?》儿歌大挂图。

  3. 图画纸、彩笔、水笔。

  活动过程

  1. 出示“1”数字卡片,请幼儿用手指着脸上数量是 1 的器官。

  2. 出示“2”数字卡片,请幼儿用手指着脸上数量是 2 的器官。

  3. 出示《我的脸上有什么?》儿歌大挂图,;.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请幼儿在( )内贴上适当的数字,然后一起念儿歌:

  我的脸上有什么?

  ( )个嘴巴会唱歌。

  ( )个鼻子闻气味。

  ( )只眼睛水汪汪。

  ( )只耳朵在脸旁。

  4. 引导幼儿在原来儿歌的节奏和韵律基础上仿编儿歌,在仿编中,引导幼儿关注器官的数量和功能。如1个嘴巴哇哇叫,1 个鼻子闻东西,2 只眼睛看世界,2 只耳朵听声音,等等。

  5. 请幼儿画一张自画像,表现出自己相貌的突出特征。完成后,向同伴讲述,并交换欣赏。

  活动评价

  能数出1和2的数量。

  能流畅地念儿歌《我的脸上有什么?》。

  能画出自己相貌的突出特征。

  活动建议

  可以让幼儿将仿编的儿歌内容画下来,然后由教师为画配上诗句,做成《幼儿创编诗歌集》,投放在图书区中,让幼儿随时翻阅。

  活动反思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使儿童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当前的社会已步入一个数字时代,数字已随处可见,并正日益显示出它无穷的力量。而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孩子,也每天接触着出现在不同地方,发挥着不同作用的数字。

2、小班游戏活动教案《我的名字在哪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认读全班小朋友的名字,熟悉全班小朋友。

  2、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认读小朋友的名字区分各自的日常用品。

  3、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1、平时将幼儿的名字贴在每个人的个人用具上,引导幼儿认读、记忆。

  2、将全班幼儿的名字写成字卡。

  3、花一朵。

【活动建议】

  该活动适宜安排在非正规教学活动的游戏时间中进行。

  1、带领幼儿观察毛巾架、杯架上每个幼儿的名字。

  2、交代游戏名称和玩法:

  把幼儿名字卡片发到每个幼儿手上,教师击鼓,幼儿传花,鼓声停时花传到谁手上,他就问:“我的名字在哪里?”拿着他的名字卡片的幼儿即站起来说:“XX的名字在这里。”

  3、幼儿熟悉玩法后,再将卡片打乱发给幼儿,继续游戏。

  4、游戏结束,教师讲评。幼儿将自己的名字卡片取回,贴在自己的小凳子上。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3、小班安全教案《家人不见了,怎么办?》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

  家人不见了,怎么办?

活动目标:

  1、知道与家人走散时的应对方法。

  2、能根据情景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

  3、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教会幼儿做个胆大的孩子。

活动准备:

  1、配班老师排练情景表演;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表演,提出问题。

  (1)两位教师表演幼儿与家人走势的场景。主班教师扮演幼儿,配班教师扮演妈妈。妈妈带着小朋友出去玩,小朋友看见路边的玩具店,就自己跑过去,玩了一会儿突然发现妈妈不见了,小朋友慌张的四处张望。

  (2)在情景中引发幼儿的思考。

  教师:

  (1)这个小朋友该怎么办呢?谁来给他出出主意?

  (2)如果大声哭喊,让别人都知道自己找不到妈妈了会怎么样?

  (3)如果有陌生人来说带自己去找妈妈,怎么办?

  (4)你找不到妈妈了,妈妈一定在着急的找你,如果这个时候你到处去找妈妈会怎么样?

  2、观看教学挂图,学习正确的应对方法。

  教师:

  (1)请小朋友们看看图上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这个小朋友站在原地等妈妈,他脸上看起来怎么样?有没有大声的哭喊?

  (3)这个小朋友找到了谁来帮助他?你们觉得这个做法怎么样?

  3、教师介绍新经验。

  教师:

  (1)其实还有一种很好的办法找到爸爸妈妈,就是记住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这也能帮助我们找到爸爸妈妈,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吗?你知道自己家的家庭住址吗?

  (2)今天就请小朋友回家以后,问问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是多少,然后牢牢记住它,明天告诉老师,好吗?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4、小班主题活动教案《猜猜我是谁?》含反思

活动目标:

  在看看、猜猜同伴五官的过程中,学习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同伴,体验与同伴共处的快乐。

  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PPT上某小朋友大头照、“找朋友”的音乐、手机

设计思路:

  随着“亲亲一家人”主题活动的展开,为了让孩子感受亲情、感受关爱,我们将家长配合带来的宝宝与家人的合影布置在班级的主题墙上。不久,我发现孩子们很喜欢聚在一起观看,并饶有兴趣地寻找自己和同伴的照片,不时地说:“某某某,我看到你啦!你的呢?我在这里。”……大家在相互寻找的过程中获得了喜悦的情感体验。此外,小班孩子受自我中心思维的影响,他们还不太会主动关注周围的同伴,不会有意识地识记某些事物,而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让幼儿学会关注同伴也正式小班幼儿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

  正巧班级里一位孩子生病住院,于是我想何不抓住孩子们自身所关注的和同伴生病事件来引发他们对同伴的关注与关心呢?于是,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家长包办、自我中心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园的德育特色,“猜猜我是谁”诞生了!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你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找到你的好朋友,和他拥抱一下。

  二、观察表达:

  师:电脑的大屏幕里也有一个小朋友,请你们猜猜他是我们班的哪个小朋友?

  师:(PPT展示局部眼睛)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呀?你的眼睛长得怎么样的?

  师:(露出眼睛和短头发)猜猜他是男孩还是女孩呢?为什么?只有男孩才能留短发吗?女孩有剪短发的吗?

  师:(露出头发、眼睛和鼻子)现在猜猜他可能是谁?

  三、思考交流:师:今天这个小朋友来了吗?(PPT展示幼儿躺在床上)他到底怎么了?

  师:我们问问他的妈妈为什么他没来幼儿园。(教师接着拨通该幼儿家的电话,并询问)

  师:原来他真的生病了,还在住院呢,那我们想对他说些什么话?

  四、游戏体验:师: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好朋友在一起可真高兴呀!我们一起来做找朋友的游戏吧!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活动中我紧紧抓住小班孩子爱玩,爱活动的天性。以兴趣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动力。活动利用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孩子们在猜一猜的游戏中尽情地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的同时轻松地学会了。在不知不觉中思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活动最后我又将生活中常见的老师和小朋友也利用了起来,体现了取材于生活。正是这一取材将活动带向了**。整个活动从开始到结束孩子们始终都处于自主、愉快之中。我想这个活动虽然活动准备是那样的简单朴实,却能带给孩子们无尽的快乐和新的知识。当然活动中也存在了一些不足,还请各位领导和姐妹批评指正。

5、小班安全教案《汤洒了,怎么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进餐时菜汤泼在桌子上或身上时的简单处理方法。

  2、能根据图片大胆讲述画面内容。

  3、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知道危险来临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逃生。

  活动准备:故事《碗里的汤泼了》

  活动过程:

  1、教师讲故事,引起幼儿兴趣,讨论:汤泼了怎么办?

  教师:午餐时,大家都在吃饭,吃着吃着,玲玲突然叫了起来:“哎呀,不好了!我的汤泼了......”玲玲的汤泼到哪里了?(桌上)如果你的汤也泼在了桌上,你会怎么办?

  了解正确的处理方法。

  教师小结:吃饭时,汤泼在了桌子上,要赶紧把胳膊移开,(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以免汤把自己的衣服、袖子弄脏了,甚至烫伤了自己。

  2、继续听故事,继续讨论:汤泼了怎么办?

  教师:我们再来听听,这个小朋友的汤泼在哪里了?(汤顺着桌子往下流。)他该怎么办?“来听听这个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让开流下来的汤,再请成人帮忙。)教师小结:汤泼在桌子上,又顺着桌子往下流,小朋友要立刻让开留下来的汤,以免汤把自己的衣服、裤子弄湿。然后,可以请成人帮忙处理泼下来的汤。

  3、教师总结。

  教师:有时,因为小朋友不小心把桌子上的汤弄泼了,当大家遇到这种事时,首先要让开泼下来的汤,然后再请成人帮忙。如果不让开,汤就会弄湿自己的衣服,甚至会烫伤自己。

  教学反思:

  为了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6月份我们开展了《我会保护自己》的主题活动。在课程中安排了一系列和安全有关的活动,小朋友们知道了《会咬人的电老虎》,知道了《小手流血了》,《不跟陌生人走》等等。在上到课程《汤洒了,怎么办》时,我用了图片和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可是小朋友们的思维一直局限在“用抹布擦”“用拖把拖”上。为了让孩子更好了知道要先保护自己,我给孩子们拿来了一碗热水,并实际演示“汤洒了,怎么办”。当热水洒出来的那一刻,小朋友们纷纷喊道:“老师,快走开”。直到这时孩子们才领悟到原来最先做的是,要赶紧离开,先保护自己,再来清理。接下来我又请了几个小朋友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真正的提高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6、小班下学期数学教案《我的脸上有什么》含反思

【设计意图】

  五官是孩子们身上重要的器官,他们无时不刻地感受着它们的存在,但对于小年龄的孩子来说,他们未必懂得去保护这些重要的器官。活动以此为出发点,注重孩子自身的体验,在体验中感知着它们的重要,逐步激发保护意识。

【活动名称】

  我的脸上有什么

【活动目的】

  感知自己五官的特点,激发幼儿对自身的喜爱与保护。

  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自我感受、探索,感知五官的特点。

【活动准备】

  1、望远镜、镜子、图书;香水、鲜花、臭豆腐;各种甜、咸、酸食品;小铃、沙锤、手鼓等物品若干。

  2、眼罩、口罩、耳塞若干。

  3、娃娃脸一个、五官。

  4、磁带、录音机。

【活动流程】

  引发兴趣——操作探索——交流协调——操作探索——交流协调——拓展延伸

【活动过程】

  1、引发兴趣

  我看见你们的小脸了。

  我们的小脸上有什么?(幼儿讲述,出示娃娃脸,一一摆放。)

  它们长在小脸的什么地方?

  儿歌:小小鼻子本领大,长在脸的最中央。

  鼻子上面是眼睛,鼻子下面是嘴巴。

  耳朵耳朵最听话,长在我的头两旁。

  *小结:我们的小脸上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2、操作探索

  师:旁边有许多东西,你可以自己找一个地方,用你的小耳朵去听一听、小眼睛去看一看、小鼻子去闻一闻、小嘴巴去尝一尝,看看有什么秘密。

  (幼儿自主选择物品,感受探索。)

  注意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受探索。

  3、交流协调

  刚才你玩了什么?

  你是怎么玩的?你用什么玩的?

  *小结:我们的小眼睛会看东西、小鼻子能闻味道和呼吸、小耳朵可以听声音、小嘴巴会吃东西和说话,它们的本领可真大!

  4、操作探索

  如果没有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猜猜会怎么样呢?

  这里有许多东西,你可以戴上试一试,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

  (幼儿自主选择物品,感受探索。)

  5、交流协调

  戴上了这些东西,感觉怎么样?

  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小结:没有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我们很不方便,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6、拓展延伸

  (放一段噪音,音量大一些。)

  这个声音听上去怎样?

  为什么要捂住耳朵?(保护)

  那你们知道怎样来保护我们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幼儿讲述。(注意互动)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7、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我的脸上有什么》含反思

  设计意图:

  五官是孩子们身上重要的器官,他们无时不刻地感受着它们的存在,但对于小年龄的孩子来说,他们未必懂得去保护这些重要的器官。活动以此为出发点,注重孩子自身的体验,在体验中感知着它们的重要,逐步激发保护意识。

  活动名称:

  我的脸上有什么

  活动目的:

  感知自己五官的特点,激发幼儿对自身的喜爱与保护。

  重点难点:

  自我感受、探索,感知五官的特点。

  活动准备:

  1、 望远镜、镜子、图书;香水、鲜花、臭豆腐;各种甜、咸、酸食品;小铃、沙锤、手鼓等物品若干。

  2、 眼罩、口罩、耳塞若干。

  3、 娃娃脸一个、五官。

  4、 磁带、录音机。

  活动流程:

  引发兴趣——操作探索——交流协调——操作探索——交流协调——拓展延伸

  活动过程:

  1、 引发兴趣

  我看见你们的小脸了。

  我们的小脸上有什么?(幼儿讲述,出示娃娃脸,一一摆放。)

  它们长在小脸的什么地方?

  儿歌:小小鼻子本领大,长在脸的最中央。

  鼻子上面是眼睛,鼻子下面是嘴巴。

  耳朵耳朵最听话,长在我的头两旁。

  *小结:我们的小脸上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2、 操作探索

  师:旁边有许多东西,你可以自己找一个地方,用你的小耳朵去听一听、小眼睛去看一看、小鼻子去闻一闻、小嘴巴去尝一尝,看看有什么秘密。

  (幼儿自主选择物品,感受探索。)

  注意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受探索。

  3、 交流协调

  刚才你玩了什么?

  你是怎么玩的?你用什么玩的?

  *小结:我们的小眼睛会看东西、"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小鼻子能闻味道和呼吸、小耳朵可以听声音、小嘴巴会吃东西和说话,它们的本领可真大!

  4、 操作探索

  如果没有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猜猜会怎么样呢?

  这里有许多东西,你可以戴上试一试,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

  (幼儿自主选择物品,感受探索。)

  5、 交流协调

  戴上了这些东西,感觉怎么样?

  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小结:没有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我们很不方便,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6、 拓展延伸 (放一段噪音,音量大一些。)

  这个声音听上去怎样?

  为什么要捂住耳朵?(保护)

  那你们知道怎样来保护我们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幼儿讲述。(注意互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学习,幼儿有了很深的认识,从对五官的模糊逐渐到能跟随教师的指令完成正确的指法。

  幼儿从最初的不理解,不接纳,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游戏,慢慢的开始对本课以理解,接纳的方式轻松愉快的接受本课。在情感上幼儿会积极的参与活动,踊跃发言。知识,有儿学会了五官的正确的发音。技能:幼儿能跟着教师的指令清楚的找到自己的五官。

  幼儿在学习的方面我们应该参与肢体动作,这样幼儿才可以正确的了解自己的五官,对于个体差异,我们要用另外的方法来引导他们。

8、中班数学教案《6的形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通过教学让幼儿知道5添上1是6,6里面有6个1。

  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电教片(4幅) 装有许多小花的小包(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小果树请客的故事,小朋友想不想听?(想)

  二、过程

  教师边讲故事边演示:

  小果树请小雨点做客,小雨点很高兴,让小果树喝饱了水,小果树长出了叶子。

  A、请小朋友一起数长出了几片叶子?(5片)过了一段时间又长出一片,请小朋友看现在是几片叶子?(6片)

  5片叶子添上1片是6片叶子,那5添上1是几?(6)(同时贴出数字6)教师引导幼儿说上几次,5添上1是6。

  B、小果树的叶子长多了,它请小鸟做客,小鸟很高兴,帮果树捉虫子。请小朋友一起书友几只小鸟?(5只)过了一会又飞来1只小鸟,请小朋友看现在有几只小鸟?(6只)

  5只小鸟添上1只是6只小鸟,那么5添上1是6。教师引导幼儿说几次,5添上1是6。

  C、小果树开花了,请小蜜蜂做客,小蜜蜂很高兴,帮小果树传花粉。请小朋友一数有几只蜜蜂?(5只),请幼儿想想再添上几只是6只?(1只)

  引导幼儿说出:5添上1是6。

  D、小果树结果子了,它请来许多小动物,请幼儿数一数有几只小动物?(6只)

  1只小动物用1 表示,6里面有6个1 。

  三、总结

  今天小朋友学了6的形成,知道5添上1是6,6里面有6个1。

  四、幼儿动手操作

  给每个幼儿发一包小花。

活动反思:

  在本节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幼儿喜欢的故事,并把本节教育要点贯穿于故事中,使用了能活动的电教片,使幼儿在欣赏画面、听故事的过程中无意识的掌握了6的形成,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幼儿兴趣很高,因此在最后的动手操作活动中幼儿都能熟练并正确的灵活摆放,掌握很好。

9、中班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字》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对幼儿园课程有了新的理解——幼儿园课程需要生活化,课程要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并且《纲要》中科学领域这样的价值取向已清晰可见: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使儿童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当前的社会已步入一个数字时代,数字已随处可见,并正日益显示出它无穷的力量。而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孩子,也每天接触着出现在不同地方,发挥着不同作用的数字。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知道数字无处不在。

  2、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3、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初步感知数与物的关系,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数的感性经验。

  活动难点: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有数字的物品,布置在活动室里。

  2、在教师的衣服上贴一套0—9的数字。

  3、数字画出小动物图片。

  4、没有数字的钟面,没有数字的秤,电话等图片。

  5、特殊号码图片(110,120,119)

  6、带有数字的物品图片。

  7、布娃娃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儿歌形式导入。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6像哨子吹一吹,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拧,9像勺子来盛饭,0像鸡蛋做蛋糕。

  二、出示0--9数字宝宝,引发幼儿的兴趣。

  1、今天老师穿了一件奇怪的衣服,你们看看我的衣服上有什么呀?(数字宝宝0--9)

  2、都有哪些数字宝宝?(幼儿说出数字0--9,教师贴在黑板上。)

  三、游“数字世界”。(找找、说说生活中的数字。)

  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数字王国去,你们高兴吗?快坐上我的小汽车出发了。(放音乐《小汽车》)

  2、教师:数字王国到了,看这里的东西可真多,都有什么? (幼儿边看边说:日历、钟表、弹簧秤、尺子、书、电话、遥控器……)

  3、教师问:(1)你在什么东西上面发现了数字,赶快告诉旁边的好朋友。

  (2)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四、猜数字。(猜想物品上数字用途)

  1、教师:数字王国参观完了,在这里我们认识了许多带有数字的东西,现在我们要开着小汽车回到座位了,快上车吧。(放音乐《小汽车》)

  2、教师:刚才,我们逛了数字王国,发现这里的东西上都有数字,请你们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用处呢?”教师逐一取出钟,日历,电话,汽车等物品,请幼儿分别说一说他们的用处。

  ①钟表上的数字:就是告诉我们几点,根据时间去干自己的事情。

  ②日历上的数字:就是告诉我们月份和日期。

  ③电话上的数字:就是拨打电话号码用的。

  3、教师小结: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除了可以表示数量,还可以表示号码、次序、日期、时间、价格等等。有了数字,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就会很有序、方便、准确。

  4、生活中一些经常用到的特殊号码110 (报警电话)119(火警电话)120

  (急救电话)小朋友一定要记住。(出示特殊号码卡片)

  五、找数字。(回忆生活中更多的数字。)

  教师说:“原来,数字有这么大的用处!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我们今天收集来的这些物品上有数字外,还有哪些物品上也有数字呢?”请幼儿自由发言,谈谈他们还在那里见到过数字,有什么用处。(看课件:序号,衣物,冰箱,微波炉,电风扇,车的档位……)

  六、游“粗心王国”。

  教师说:“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粗心王国’游玩,请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粗心王国’的物品上,少了什么?”

  “他们的生活方便吗?为什么?”

  “小朋友,请你们来帮助他们,为这些物品添上数字,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好吗?”(粘贴缺少的数字)

  七、欣赏用数字拼的画。

  教师:粗心国王很后悔,都是因为他的粗心给生活带来了不变,我要改掉粗心的坏毛病。小朋友谢谢你们的帮助,我送给你们的礼物。(出示数字拼的画)

  八、结束。(随音乐离开教室)

  教师:请小朋友坐上我的小汽车,一起去外面找数字吧。

活动反思

  数字是无处不在的,它们的存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10、中班数学教案《找到的春天》含反思

活动意图: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幼儿周围的大自然中,处处表现出生机勃勃、万千变化的美丽景象,暖暖的阳光、柔柔的春风和细雨,到处充满春天特有的景象。带着亲近和喜爱大自然的情感开展了此次数学《找到的春天》的活动。数学活动比较抽象,枯燥,幼儿难以理解和运用的。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神奇的同时逐步地愿意亲近数学喜爱数学。用多种途径学习感知和体验数学。找到数学知识与幼儿生活经验的结合点,有效地促进幼儿对数学的探索兴趣和认知发展。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做做中,尝试数一数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

  2、从不同的现象中把握春天的季节特征。

  3、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及思维抽象概括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尝试数一数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

活动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操作材料包。

活动过程:

  一、再现情景:(PPT1-PPT3)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都在寻找春天,那请你告诉大家你找到了哪些春天的朋友?

  教师根据幼儿说的进行小结归类:

  1、当我们找到小蝌蚪、蜗牛、蚯蚓、鸭子和刚孵出的小鸟,我们知道春天来了。

  2、当我们看到花园里五颜六色的花越开越大,嫩嫩的小草越长越高,树叶发芽了,我们知道春天来了。

  3、当人们脱掉了厚厚的冬衣,换上了轻便的春装,我们知道春天来了。

  二、观察图片:(PPT4)

  它们都是怎么排列的?和我们以前数数时看到的东西排列有什么不同,用什么方法可以数得准确呢?

  小结:我们在数这种圆圈式(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时,一定先要确定一个起点(可以去观

  察它们的不同特征出发),之后记住它的位置后,逐个数到起点前一个物体为终止点,这样我们就不会重复数也不会漏数。

  三、尝试操作:

  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粉色的花儿越开越大,蝴蝶围着花朵翩翩起舞,小蝌蚪也在找自己的妈妈呢,鸭司令带着小鸭们去池塘游泳,现在你们去找一找春天的朋友,你们能帮忙数一数吗?

幼儿操作要求:

  1、数一数分别有几朵花、几只蝌蚪、几只鸭子?

  2、数好后圈出相对应的数字。

  3、和同伴说一说你是用怎么样的方法来数的?

  四、分享交流:

  1、有几只蝴蝶未在花朵旁边?有几只蝌蚪在找妈妈?鸭司令带着几只小鸭在游泳?你是怎么样数出来的?

  小结:原来数这样圆圈式(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时先要观察它们的特征是否一样,我们可以先找出不同特征的物体(比如方位、大小、颜色等),可以从它先数,逐个数到起点前一个物体为终止点。

  2、出示没有任何特征的圆圈式排列:

  这些刺猬一样吗?那这些特征一样的物体,我们又该怎么来数呢?

  小结:像这些特征一样的物体,我们可以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先用手指按住一个物体作为起点,再往下数,数到手指按住物体的前一个作为终点;也可以用做标记的方法进行数,这样就能做到不漏数、不重数了。

活动延伸:

  生活中有许多的东西都是围起来的,碰到的时候要试着数一数,看小朋友能不能数对。

活动反思:

  春天是一个特别美好的季节,所以几乎每门课中都有关于春天的内容。数学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学习数学还可以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活动中孩子对排列顺序似乎也明白了很多。作为老师,除了教给他们知识外,还得关注他们的思想。要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引导观察发现实物有规律地交替排序,并能讲述出排列的规律。根据中班孩子认知特点及发展水平。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发散性思维能力。

11、中班健康优质课教案《迷眼了怎么办?》含反思

  活动目标:

  ①学会处理迷眼的情况,做个“小医生”

  ②感受眼迷的种种不舒适,进一步增强爱护眼睛意识。

  ④爱思考,遇到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有同情心,关爱身边的弱者。

  ⑤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学会正确处理眼迷状况

  活动难点:积极探索,冷静思考。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昨天啊,我们一起讨论了强强眼睛肿了的原因,有很多很多不良的用眼习惯都会让我们的眼睛不舒服,我们也学会了很多保护眼睛的方法,有哪些呢?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回到保护眼睛的主题,关于眼睛不舒适的感觉很快就能让孩子们回忆起来,自然过度到本次教学内容)

  师:小朋友们真棒!知道这么多保护眼睛的方法!但是呢,今天呀,老师又带来一个病人,(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他也是眼睛不舒服,现在让我们的“小医生”来帮帮他吧!

  二、锦囊妙计

  师:呜呜呜……我的眼睛进沙子了,好痛呀,好痛呀……(教师扮演的病人上场)

  场下的幼儿开始进行讨论:怎么办怎么办?他的眼睛进沙子了,迷眼了。

  如如:“我知道我知道,可以用嘴巴吹一下!”

  晨晨:“可以眨眨眼睛!”

  浩浩:“不对不对,应该用纸巾擦干净!”

  ……

  过了好一会儿,“小医生”们还没有找出办法,于是场上的病人哭的更厉害了。

  此时燕燕说:“要不我们试一试吧!病人现在可难受了!

  (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进入角色扮演,往往在游戏中孩子们变得更认真的对待)

  三、实施救治

  “小医生们”根据自己想的办法开始为“病人”治疗,可是“病人眨了眨眼睛,哭的更厉害了,眼睛都不愿意睁开了

  “医生们”着急了,不睁开眼睛就不能把沙子弄出来

  佳佳小朋友上前:“勇敢一点,睁开眼睛,很快就不疼啦!”

  经过一翻“救治”,病人的眼睛不疼了,开开心心的回家了。

  四、归纳总结

  师:我们的“小医生”真厉害,“病人”已经被治好了!那我们都用了哪些方法给“病人”治病呢?

  (回顾解决眼迷的方法,加深记忆)小朋友很聪明,你们想的这些啊,都可以帮助“病人”治疗眼睛,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病人最后睁不开眼睛,但是哭着哭着眼睛就不疼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哭”的方法小朋友可能很难想到,利用洗手的案例迁移到,眼泪可以清洗沙子。那么也就是说“哭”可以把沙子清洗出来。

  五、情景再现

  再现情景,小朋友们根据商讨出的正确方法互相“救治”!

  补充说明:正确的做法是

  ①提起眼睑,用泪水将异物冲走;

  ②用干净的纸巾或毛巾将异物擦干净;

  ③若异物粘在角膜上及时到医院就诊。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12、中班数学教案《10的形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使幼儿清楚的感知到9添上1是10,并能用语言加以描述,理解10的形成。

  2、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细心观察的习惯。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挂图(梨树,树上挂着9个黄梨,9个青梨)磁性大黄梨1个,大绿梨1个,数卡1——10。

  学具: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9以内的形成。

  1、拍手游戏。

  2、看数字做动作。(教师出示数字5——9,幼儿根据数字做相应数量的

  动作)

  3、接着说数(教师随意说数字,幼儿接着说下去)

  二、学习10的形成。

  1、出示挂图,问:图上有什么?(幼儿说完后,集体点数验证,可以引导幼儿用目测后接着数的方法去点数)9个黄梨、9个绿梨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给予匹配数字9)

  2、有的梨被叶子遮住了,小朋友看看遮住的是什么梨?(引导幼儿说出1个大黄梨和1个大青梨)。

  3、现在有几个黄梨、几个青梨了呢?10个梨是怎么变成的呢?(引导幼儿完整说出9个黄梨添上1个大梨是10个梨)

  三、幼儿操作,进一步巩固10的形成。

  1、幼儿看数字取相应数量的雪花片。

  2、看会变的数卡取放相应数量的雪花片,从而进一步感知9、10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四、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和幼儿语言发展特点,我采用了演示讨论法。演示就是让幼儿去看,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刺激幼儿视觉。讨论就是让幼儿去说,更好的发展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表述能力。

13、中班教案《我的脸上有什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能用汉语说出自己的五官“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眉毛。

  2.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3. 培养幼儿仔细倾听的好习惯。

  4. 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能清楚的说出自己的五官。

  难点:让幼儿了解自己五官的用途。

活动准备

  1. 小镜子若干。

  2. 五官挂图1套。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小朋友们好,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啊!通过幼儿的回答,让幼儿拿镜子照照自己的脸,看看自己的脸上有什么。

  基本环节:幼儿自己看清了自己的脸上有什么,分别是:“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眉毛。教师与幼儿练习五官的正确的发音。

  游戏“教师与幼儿玩触摸游戏,教师说幼儿听指令。

  例如:教师发出指令,鼻子鼻子,眼睛时,幼儿手指停留在鼻子上,教师发出指令,眼睛眼睛,耳朵时,幼儿手指停留在耳朵上。

  结束部分:幼儿与教师玩触摸游戏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学习,幼儿有了很深的认识,从对五官的模糊逐渐到能跟随教师的指令完成正确的指法。

  幼儿从最初的不理解,不接纳,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游戏,慢慢的开始对本课以理解,接纳的方式轻松愉快的接受本课。在情感上幼儿会积极的参与活动,踊跃发言。知识,有儿学会了五官的正确的发音。技能:幼儿能跟着教师的指令清楚的找到自己的五官。

  幼儿在学习的方面我们应该参与肢体动作,这样幼儿才可以正确的了解自己的五官,对于个体差异,我们要用另外的方法来引导他们。

14、中班数学教案《我和朋友比高矮》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目测比较物体的高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学习把2—5个物体从高到矮或矮到高有序排列。

  3、能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感受比高矮的乐趣。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三只公鸡的图片 、五只高矮不同的小狗图片、五种高矮不同的蘑菇娃娃图片人手一份、排序条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要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得来的。

  1、师:(出示三只不同颜色公鸡的图片)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三只公鸡与小朋友一起来游戏,但是它们正在吵架,都说自己是最高的。

  请小朋友来帮它们想想办法,分清谁高谁矮好吗?(幼儿思考)请小朋友把你的想法告诉公鸡们,看能否帮助它们。(幼儿回答)

  儿:三只公鸡都站在同一条线上做比较,就知道谁高谁矮了。

  2、从矮到高排序 。

  师:你能将它们从矮到高排一排吗?放到排序板上。(出示排序板)

  3、教师与一幼儿比,教师再与一高个老师相比较,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小结:要想知道谁高谁矮应该看他和谁比,当他和个子高的人比时他就矮,而和个子矮的人比时他就高。

  4、请幼儿上台操作排序:从高到矮。

  二、出示五只小狗,请幼儿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排序。

  小结:从矮到高排序,要选出最矮的排在最前面,再从剩下的中间找出最矮的,其余依次。从高到矮方法同上。

  儿观察发现:从矮到高:像爬楼梯。从高到矮:像下楼梯。

  三、集体操作活动:蘑菇娃娃比高矮。

  师:小朋友,我们帮公鸡、小狗排好队了,现在我们来帮这些蘑菇娃娃排排队吧,请你帮它们从高到矮排好后,再从矮到高排好。

  四、通过游戏“找朋友比高矮”,进一步理解高和矮的相对性。

  教师自评:

  在活动当中学习了物体比较高矮的方法,——使幼儿能正确区分物体的高矮,在前面第一部分可以设计让幼儿来找找可以比高矮的物体,这样活动能使幼儿更感兴趣,形式也更活跃。第二部分是学习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我将重点放在教会幼儿学习直接比较上,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活动中教师的话语太多,对幼儿要求过多,没有充分体现出教师引导者的作用。需要教师以后活动中语言要进一步精练。

  活动评价:

  1、教具高矮的区别不大,准备时应该考虑到大小干扰的问题。5以内物体的操作,要有易到难。

  2、活动过程要增加趣味性。

  3、在说“谁比谁高,谁比谁矮”时需要分开说,孩子不大好说。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是从幼儿实际生活出发,在整个环节中,流程进行的比较顺利,也有不足之处:让幼儿在不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的高楼的高矮时,讨论还不够充分,仅仅通过教师小结性的语言将概念灌输给幼儿,反而使幼儿对于物体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线上直立进行的概念理解不深,在后来的区域活动中将继续针对此问题设计专门的游戏让此概念让幼儿通过游戏进一步体验、领悟。

15、中班语言教案《伞可以做什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仿编,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了解伞的作用,感受自由想象后用语言大胆表述的乐趣。

  3、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4、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1、图加文儿歌。

  2、带勾雨伞一把,每人一把伞。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出示雨伞,引导幼儿观察伞的外形:

  师:刚才小朋友看得很仔细,请你说说伞是什么样的?

  师根据幼儿回答小结:伞有圆圆的伞面、直直的伞柄,有的还有弯弯的伞勾。

  二、基础部分

  (一)、引导幼儿了解儿歌内容:

  1、师:"伞可以做什么呀?"(挡风、遮雨、遮太阳,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及时出示图加文的儿歌,带领幼儿朗读两遍。

  2、让幼儿感知问答式儿歌的形式,(.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并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练习儿歌。(教师问幼儿答、幼儿问教师答、男女幼儿互问互答)

  (二)、学习仿编儿歌:

  1、师:除了儿歌里说的伞的用处外,伞还可以做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师采用图加文的形式记录下来。

  2、师幼共同朗读仿编的儿歌。(教师问幼儿答、幼儿问教师答、男女幼儿互问互答)三、结束部分和幼儿一起到户外玩伞,体验伞还可以做什么。

附儿歌:

  伞可以做什么?遮太阳。

  伞可以做什么?避风雨。

  伞可以做什么?当拐杖。

  伞还可以做什么?看不见了,遮住你。

教学反思:

  1. 整堂课的环节设计合理,重点突出。

  2. 全班幼儿基本能念儿歌,理解儿歌内容,了解了伞的作用。完成了教学目标。

  3. 幼儿的参与面较广,但课堂气氛不太活跃。

  4. 在仿编儿歌时,幼儿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将注重孩子语言表述,还有语感的培养。

16、中班数学教案《8的形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知道7添上1是8,并能用语言加以描述。

  2、培养幼儿按要求操作的习惯。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贴绒教具小鸭8只,小鱼8条,小虾8只,字卡1--8。

  学具: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7以内的形成。

  1、拍手游戏。

  2、看数字做动作。(教师出示数字1--7,幼儿根据数字做相应数量的动作)

  3、接着说数(教师随意说数字,幼儿接着说下去)

  二、学习8的形成

  1、出示贴绒教具(7只小鸭)提问"图上来了什么小动物?有几只?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可继续引导幼儿运用先看大数后接着数的方法进行目测数群)。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它们的数量?(数字7)

  2、教师打开遮着的那只小鸭,问:现在草地上有几只小鸭了?是怎么变成8只小鸭的?(引导幼儿说出7只小鸭添上1只小鸭是8只小鸭)

  3、创设情景,进一步学习8的形成)变雪花片:请小朋友先拿7个雪花片,想想怎样变成8个,(要求幼儿边操作边讲述"7个雪花片添上1个是8个雪花片))(教师出示7条小鱼)有几条小鱼?要让每只小鸭都能吃到小鱼怎么办?(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幼儿集体检查、描述操作结果))

  4、用同样的方法把7只虾成8只虾。

  三、初步认识数字小朋友,8只小鸭、8条小鱼、8只小虾、8个雪花片可以用数字几来示它们的数量?(圆点,数字)

  四、小结、请小朋友下了课找一找教室里、家里,都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17、中班数学教案《漂亮的房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能从不同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和相互间的位置关系,理解10以内序数。

  2.让幼儿感受序数活动的乐趣。

  3.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小动物卡片、水果卡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谈话导入活动。

  1.创设故事情境,出示课件:高兴的小动物。师:小动物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呀?(让孩子们猜一猜)

  2.老爷爷为动物们建造了一座漂亮的新房子,咱们一起去参观一下新房子好吗?(课件出示漂亮的房子)

  3.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语言描述新房子。师:这是一座怎样的房子?(例如:你如果觉得它漂亮就大声的说出,这是一座漂亮的房子)鼓励孩子尽可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4.引导幼儿一起数数新房子有多少层,每层有几个房间?(在孩子们数之前首先向孩子们用课件展示讲解楼房的层数怎么数,每一层的房间怎么数)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从不同方向确认物体排列的次序,理解10以内序数。

  1.用帮助小动物找新房,理解序数的意义,学习应用序数。

  小朋友们,刘老师把漂亮的房子带来了,你瞧,动物朋友可着急住新房子了,你把它们送到它们的房间好不好?小朋友们一定要细心:动物朋友的背后都有它们住的楼房层数和房间,你们一定要先看准确了,再送它们回家哟。(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走进房子,也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进行动手操作,把房子以挂图的形式展示出来。每个小动物卡片后面都有他们新房的号码,引导幼儿根据号码,帮助小动物们找到新房,并告诉大家,他新房的位置。(例:小鸡家住在三楼的第4号房间)

  2.用买水果、排队、坐在椅子上的位置,理解序数的方向性特点。

  (1)漂亮的新房子少了一个住户,原来小鹿生病了。为什么生病了?(在这里老师渗透幼儿要讲卫生,多喝白开水。做一个讲卫生、拥有好习惯的孩子)

  (2)(课件出示水果货架)买水果时,引导幼儿说出水果在货架上的位置。(例:桔子放在从下数第二层,从左数第三个的位置。)

  (3)大家排好队去看小鹿。

  (4)把幼儿的椅子摆成两排,让幼儿坐在椅子上等待看望小鹿的过程中,说一说自己坐的位置。(例:**小朋友坐在第二排从左数第三个位置,**小朋友坐在第一排从右数第一个,**小朋友左边是哪个小朋友?)

  (5)培养幼儿关心小伙伴的品质。师:你想对小鹿说点什么?(幼儿自由说,教师适时给予表扬肯定)三、活动延伸引导幼儿利用幼儿学习资源操作卡《漂亮的新房子》,为小动物找新房子,练习序数的应用,巩固对10以内序数的理解。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18、中班健康教育教案《吃不完怎么办?》含反思

  科学活动:吃不完,怎么办?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吃不完的食品不封口会还潮、变质。

  2、通过尝试操作,学习几种简单的封口办法,在实验中比较发现最好的封口方法,并用标记作记录。

  3、感知科技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4、引导幼儿乐于交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中班健康教育教案《吃不完怎么办?》

  二、活动准备:

  1、人手一只已开封的食品包装袋(如:暑片的包装袋)保鲜袋,毛线、双面胶、塑料夹、封口夹、五角星若干。

  2、一袋已开袋的饼干,大记录表一张。

  三、活动过程:

  1、师幼谈话导入。

  出示已开袋的食品,提问:

  (1)食品吃不完,就这样放着,过几天吃感觉会怎样呢?

  (2)为什么吃上去不香了?

  2、幼儿讨论交流。

  请大家讨论一下,可以怎么办让食品吃上去还是香香的?

  3、幼儿实践交流。

  师:刚才你们想了很多办法,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去试一试。

  师:你的袋口封住了吗?,你是怎样封住袋口的?

  4、实验比较记录。

  (1)师:小朋友刚才都试了用不同的方法封住袋口,你觉得用什么办法最方便,封口封得最牢?我们来做个实验。

  (2)幼儿实验,将保鲜袋装满空气后封口,看哪种方法不漏气。

  (3)进行记录,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下贴一个五角星。

  (4)师小结: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们发明的产品越来越先进,就象这个食品封口夹,夹起来很方便,而且很密封。

  5、拓展生活经验

  师:生活中我们除了没吃完的食品要封口,还有什么时候塑料袋也要封口?可以怎样封口?下次,我们小朋友可以帮助爸爸妈妈将塑料袋封口。

  四、活动延伸:继续探索其它为塑料袋封口的方法。

  活动反思

  本活动的结束部分,以教师的介绍来引导幼儿认识更好更先进的封口方法和工具,使幼儿在今天所学习到的知识基础上又积累到了新的经验,丰富自己的所学内容。同时,以教师的鼓励,来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使幼儿在学习中有信心通过实验操作来提升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生活中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19、中班数学教案《7的形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幼儿初步掌握7的形成,以及多1少1的关系。

  2、体验数学操作和探索的乐趣。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一次性餐盘、叉子、蛋糕图片各7个、大演示板、智慧盒。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知道6添1是7,并能用语言描述。

  难点:知道数与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并理解7里面有7个1;7个1合起来是7。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老鼠和猫》

  老鼠要去买蛋糕,路上遇到了猫,过去六只老鼠就有一只猫,我们看看有几只猫出现?

  请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教师边说儿歌边用手一个一个的指。

  儿歌:小老鼠上大街买蛋糕,遇见猫。(指到谁,谁就说:“老鼠”,当指到六个人的时候,那个幼儿就要学一声猫叫。)

  例:老鼠、老鼠、老鼠、老鼠、老鼠、老鼠、猫。看哪位幼儿点数清晰,反应最快。

  (二)讲解操作:

  1、通过猫和老鼠吃蛋糕的故事,学习7的形成。

  教师讲述:刚才我们请的谁呀?我是怎样指的老鼠呀?(一个一个的指)我们现在一只一只的把老鼠请出来吧!

  提问幼儿:几只老鼠?我们一起点数。

  教师小结:6老鼠又来了一只猫,现在是几只动物?

  6只老鼠添上一只猫是7只动物,6添1是7。

  2、教师出示6个空的一次性餐盘当蛋糕盒,有序摆好6个,幼儿点数。

  提问幼儿:(1)有几个盘子。(2)比较动物和盘子一样多吗?谁多谁少?多几个?少几个?

  教师讲述:我们给老鼠盘子,猫不高兴了,怎么使6个盘子变成7个盘子?

  教师总结:对!6个盘子再添上1个盘子(彩色)是7个盘子,6添1是7。

  3、发蛋糕。

  教师讲述:小朋友们我们为每只小老鼠发蛋糕吧!(请幼儿在分餐盘的上面一个一个将蛋糕对应放好)。

  提问幼儿:蛋糕是怎么放到盘子上的?6里面有几个1,请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教师讲述:猫说我也想吃蛋糕,我们也给它一份蛋糕吧!原来有几份蛋糕呢?6再添上1份是几份?

  量的物体,感知数字和实物的数量关系运用已学的知识,进一步理解数字和数量的关系通过游戏进一步让幼儿巩固数字6尝试数字1~6的排列 。

  教师总结:6份蛋糕添上1份蛋糕是7份蛋糕,6添1是7。

  4、发叉子。

  请幼儿发7把叉子,提问幼儿:7里面有几个1呢?(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7个1)请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三)幼儿操作智慧盒自己插出7的形成过程。

  教师讲述:老鼠和猫吃完蛋糕都没有饱,那我们给它们再准备一些吃的吧!你们想给它们再准备什么?

  1、请幼儿在第一行插好6个绿苹果,如果再给猫1个绿苹果,你会怎么做呢?

  教师总结:6个绿苹果再添上1个绿苹果是7个绿苹果,6添1是7。

  2、请幼儿在第二行插好6块奶酪,与绿苹果比较多少后,再提问如果再添上1块奶酪是几块了?

  教师小结:6块奶酪再添上1块奶酪是7块奶酪,6添1是7。

  3、幼儿在第三行插出6块红色糖果,与奶酪比较多几少几后,提问:如果再添上1块糖果是几块?

  教师小结:6块糖再添上1块糖是7块糖,6添1是7。

  4、请幼儿在第四行插出6个蓝莓,如果再添上1个蓝莓是几个?

  教师小结:6个蓝莓再添上1个蓝莓是7个蓝莓,6添1是7。

  幼儿一个个将棋子收起来,然后点数说:“7里面有7个1。”将棋子摆好到智慧盒指定位置。

  (四)放松游戏:(丰富幼儿的生活常识)

  让我们每位幼儿都当蛋糕面点师,每个人都做一个不同的蛋糕吧!说出蛋糕

  名字,并用身体表示。“你做的是什么味道?你的呢?”例:水果蛋糕、草莓蛋糕、蛋黄蛋糕、海苔蛋糕、巧克力蛋糕、冰激凌蛋糕、肉松蛋糕、布朗蛋糕、葡萄干蛋糕、香蕉蛋糕吧!

活动反思:

  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是我们从纲要中所学到的,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宗旨,我以游戏和情景故事为双重因素,让孩子们在故事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知7的形成和实际意义,并在实际的操作中进行巩固学习。根据本主题的大目标和本活动的内容,我为教育活动制定了三个目标:

  一、老鼠和猫的游戏导入,理解7的实际意义。

  二、以吃蛋糕的情景导入,让幼儿初步掌握7的形成。

  三、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操作中我采取了二个步骤:

  (一)是通过故事图片的操作,让幼儿在表象认知中,初步感知7的形成及数数,并进行初步的等量差量判断。

  (二)通过操作智慧盒,让幼儿亲自操作,在实物认知中理解7的形成及数数,知道6、7之间的关系。我觉得游戏、故事以及操作,让幼儿在抽象符号的认知中形成对7的数概念的理解,幼儿学习起来会很轻松。

  通过这次活动,我感觉我的三个教育目标基本达到,而且孩子的情绪非常投入,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喜欢这种形式,因为他们喜欢故事,我认为幼儿数学教育以这种故事和游戏的形式进行传授,幼儿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我在活动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操作过程中除了智慧盒以外是否操作探索的材料再丰富些,达到每个幼儿都能人手一份,互动的效果会更好,再多渗透的一些数学的概念。让数学来源于生活,如果在活动中再渗透一些情景游戏,效果会更好。

  以上是我个人对这节活动的自评,由于个人水平有限,恳请各位园长、主任以及老师们多多指导,我会虚心接受,以解答自己活动中的困惑与困难。谢谢!

教学反思:

  在设计“7的形成”活动中,考虑到能引起孩子的喜爱、认同的教学具是吸引孩子的基本,以可爱鲜艳、夸张的幼儿熟悉和喜爱的动物、人物作为教学具,是符合中班孩子的心理需求。把枯燥、抽象、严谨的数学让孩子掌握,还要有新颖有趣的环节和语言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并让孩子们积极的去想、说、做。我依据《纲要》的要求,遵循中班幼儿的认知发展学习规律,将数学活动与有效的故事情景互为整合,让幼儿学会把获得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0、中班安全活动教案《受伤了怎么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避免受伤。

  2、培养幼儿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好品质。

  3、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商量表达表现的形式,大胆表演。

  4、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受伤的事例图片

  活动过程:

  1、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谈谈有关烧伤、烫伤、破伤的情况教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不小心被烫伤、烧伤或者是摔到跌破、划破过呢?那是怎么样的呢?有什么感觉?

  2、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讨论的方法了解应该怎样避免受伤

  (1)教师鼓励幼儿讨论预防烧伤、烫伤、破伤的方法:小朋友有时候会不小心受伤,那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受伤呢?(教师提供时间给幼儿结伴讨论,同时深入到幼儿的讨论当中,听听幼儿们说的有关情况是怎样的。)

  (2)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巩固记住平时生活中应记住的问题:中午老师在盛午饭的时候小朋友能不能靠近?能不能在教室里面跑跳呢?在平时能不能乱跑?玩耍得很过分呢?妈妈煮饭时能不能站在旁边呢?能不能玩火?能不能玩尖利的东西?

  3、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受伤后自救的方法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果大人不在身边,你或者别人受伤后,你该怎样做?

  (2)教师总结:如果烧伤、烫伤,可以把伤口露在外面,用冷水冲洗,然后马上请大人帮忙等。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幼儿的活动积极性高,师幼配合较好,大多数幼儿知道了如何保护自己,课堂气氛热烈。但在第三环节中,个别幼儿对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会说,实际生活中却不会操作,如果这一环节在设计时还加进情景练习,效果会更好!

21、中班数学教案《我身上的数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说说、数数继续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激发对自我的认同及喜爱之情。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记录卡;录像、“我”(外部、内部);我的数字档案卡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1、这几天你们找过体内和体外的数字了吗?现在请你们记录下来。

  2、幼儿用记录卡进行记录,老师观察指导。

  3、交流记录卡内容,老师有意识地将不变和可变的数字分别记录在两张卡上。

  4、说说小朋友身上哪些数字是一样的?哪些数字是不一样的?为什么?

  5、小结:我们每个人身上有的可表示的数字是一样的,如身上的五官和身体里的器官是一样的。(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而有的是不一样的;那是我们身上穿的服装颜色、数量不一样。还有,我们都穿着两只鞋,但每个人鞋的尺码是不同的。

  4、说说身上可表示的数字变和不变的地方:(五官和器官不变,但衣服的大小、尺寸、人的身高会变)

  二、延伸

  其实,我们身上还藏着很多数字,等着我们小朋友去发现,我们再去找找。

  活动反思:

  1、这是一节主题活动“我们的身体”中派生出的数活动,活动内容的选择既来自于孩子的自身,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2、通过记录的方式,让幼儿尝试用自己理解的符号和方式进行大胆的记录,并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孩子的自主性

  3、在幼儿交流记录内容时,老师有意识将不变和可变的数字分别记录在两张卡上来暗示幼儿,对进入下个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2、中班数学教案《5的加法》含反思

设计意图:

  5以内的加法一课是幼儿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让幼儿看看、摆摆、算算,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里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愉悦,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 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 使幼儿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 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4、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教幼儿学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

  活动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活动准备:

  1、课件

  2.记录卡、铅笔、火车头饰

活动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操作法、练习法。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认识10以内的数字

  2、听音乐跟老师做律动。

  3、快速抢答,复习旧知: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会了数的分与合,老师这儿有几个题目,小朋友能不能快速地说出方框里应该填几?

  小朋友把分与合的知识掌握得可真好呀!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师:小朋友们,我们在幼儿园里,不仅要爱学习,而且还要爱劳动。瞧,这群小朋友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劳动呢!

  他们正在干什么呢?谁来说一说?(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

  教师板书:3

  师:瞧,又出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出示例图后半部分)(水快浇完了,有2个小朋友提着水壶送水过来了)

  教师板书:2

  师:谁能将这件事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

  根据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有2个小朋友提着水这两句话,老师要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2、引出课题:

  师提问:① 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有2个小朋友提着水,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也就是把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我们要用加法计算,(板书课题:加法)领读:加法。在用加法计算时,我们要用到一个新的符号:"+",它叫加号(板书:3 + 2),跟老师一起读:加号。

  师:你能说一说加号表示什么意思吗?

  加号表示把两个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

  ② 3个小朋友加2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呢?(5个)师板书:= 5

  你是怎样得到5个的呢?(幼儿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幼儿说不上的话,教师和幼儿一起算)

  A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指图数 1、2、3、4、5、)一共有5个。

  B还能怎样数?(3、4、5)3后面添上2个是5个。

  C还能不能根据前面学的分与合中合的方法算出结果吗?(3和2合成5)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幼儿试读)

  师板书: 读作: 3加2等于5。跟老师读一遍。

  三、实际应用、强化新知

  师:现在,老师带你们到美丽的天鹅湖边去看一看,你们想不想参加?

  生:想!

  师:那我们就出发吧!(电脑课件展示:美丽的天鹅湖)

  蓝天碧水,这里的景色多美呀。瞧,湖里面还有几只美丽的天鹅呢。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画面的变化,然后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跟小朋友说一说好吗?(课件动态演示:美丽的天鹅湖上空又飞来一只天鹅,慢慢地下落(图2),加入到天鹅的行列。)

  生:湖里面原来有4只天鹅,又飞来1只天鹅。

  师:你真爱动脑。请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求出一共有几只天鹅呢?

  师:看到大(2)班小朋友这么聪明,小动物们也想和大家一起学习呢?你们愿意吗?(愿意)。

  课件2:小朋友认真看图咱们比比谁最聪明?谁能用算式表示图的意思?

  师:点拨总结小朋友们的回答

  四、幼儿动手操作活动

  小动物们说小朋友真聪明!他们要和小朋友来比一比谁的动手能力强,看一看谁的本领大?现在小朋友拿出你们的数字卡片袋,将老师给出的四个数字1、2、3、4,用卡片排出几道加法算式,并将结果记录在练习纸上。

  五、游戏:帮树叶宝宝找树妈妈

  花果山上的树叶怎么飘到这里来了,原来树叶宝宝和树妈妈走散了,叶宝宝一定很害怕,小朋友想想办法,帮帮叶宝宝,好吗?我们看看叶宝宝身上有什么?原来有电话号码,就是加法算式,小朋友算出得数就能帮叶宝宝找到树妈妈了。

  幼儿操作,将树叶挂在相应号数的树上。

  六、游戏:开火车

  是谁打电话来了?哦,悟空来电话,邀请我们到水帘洞去玩,你们高不高兴?我们坐火车去好吗?老师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火车票,幼儿算出自己的车厢号码,上与得数相同的车厢,有秩序地排在戴头饰小朋友的后面,(算错的不能上车),在开火车的音乐声中做开火车的动作出教室。

教学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刚开始,他们的注意力很集中,课堂纪律也很好,与老师配合的很默契,可时间长了,有的幼儿注意力就可能分散,还有的幼儿由于游戏的刺激可能过于兴奋以至于课堂秩序有点乱,这时,老师就要进行适时的引导,并用合适的语言吸引幼儿,调节好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双边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秩序良好,活而不乱,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并掌握知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23、中班数学教案《7的加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习7的组成

  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习7的加法

  1、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的问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先去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吗?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

  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

  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象1+6=7、6+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6=7马上就想到6+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

  三、内化迁移——游戏:买水果

  1、师:城堡国的国王夸我们都很聪明,送了我们每人一张水果券(出示水果券),我们先来看看水果的价钱。

  2、国王又想考我们了,他说,7元钱只买两样水果,你会买什么?为什么?还可以买哪两样?

  3、幼儿操作

  4、讲评:你有几种方法?买的是什么?

  5、师:如果7元钱买三样水果呢?

  四、结束:

  好,我们一起去水果店选购吧。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用游戏开始,调动了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这节课的活动气氛也很好,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 反思:这节课在幼儿进行分组操作时,我没能全面的关注每一位幼儿的操作,下次教学时在这上面我会多关注反应较慢,及时给予他们指导。

24、中班数学教案《4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组成,知道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

  2、学习用实物和数字表示这个过程。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圆点图片卡1、2、3、4及分合号;数学练习册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习2、3的组成

  教师:"上次我们学习了2和3的组成,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2、学习4的组成

  (1)教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4的组成。请小朋友来看一看。"

  看一看:教师逐一在黑板上画出四只桃子,引导幼儿把四只桃子分别放在下面两个盘子里(用笔画)

  (4可以分成2和2、1和3、3和1)

  (2)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不会画桃子的幼儿可以用圆来代替)

  教师:"我们请某某小朋友把黑板上的四只桃子分放到下面两只盘子里,其他小朋友做小评委,看看他有没有分对?"

  (3)老师引导幼儿一起观察操作情况,一起学用完整地话讲述分解的图。

  教师:"我们来看看刚才小朋友分的苹果对不对?<来.源快思教.案网>谁能用分合式表示分桃子的事?"

  (4)(教师出示带有四个小圆片的图片)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分解四个小圆片

  教师:"小朋友都知道怎么分苹果了,老师现在把苹果换成了小圆片,有谁会分?"

  (5)请个别幼儿来做数学4的分解,其他幼儿一起验证是否正确。

  二、个别操作

  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知道分桃子时下面要画桃子而不能用数字来代替,下面有几条线就是有几种方法。分解数字时下面就要用数字来表示。

  教师:"请小朋友把练习册打开到第25页,完成4的分解组成及加减法"

  教师:"做加减法时,题目的要求是:右边每个盘里原来有4个桃子。小动物们分别拿走了几个?还剩几个?听清楚题目,想好了再做。"

  三、评价幼儿的操作情况

  1、对上课认真听讲并独立完成作业的小朋友予以表扬。

  2、对能力较弱的幼儿再进行重点指导,直到弄明白为止。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投计了时以活动为主,让幼儿在游戏和玩中学习,使幼儿了解4的组成,让幼儿的学习兴趣更高了。

25、中班数学教案《我来拼图形》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按照幼儿认知的规律,4至5岁的幼儿认识几何图形是在接触了大量图形后才能逐步归纳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征。所以,活动设计先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感知不同图形的特征,认识一些具体的几何图形,在认识这些单一的图形的基础上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及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身边的各种图形。

  2、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将多种图形组合成图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难点:引导幼儿从认识图形到动手拼图形。

活动准备

  玻璃板、七巧板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1、认识图形:了解身边的几种图形及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过程:教师分别出示几种图形,请幼儿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并引导幼儿想象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运用。例如: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以提高幼儿对这些图形的认识,使幼儿对这些图形初步产生兴趣。

  2:感知图形:激发幼儿的触觉敏感度,通过感知了解图形

  活动过程: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利用幼儿的触觉来感知这些图形。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来,教师蒙住幼儿的眼睛,教师给幼儿一种图形板,让幼儿摸一摸,感知出这是什么图形。(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可请多个幼儿来参加.这种活动可通过感知增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3、参观:激发幼儿对搭拼活动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直观经验。

  活动过程:教师向幼儿展示自己用多种图形组合成的图案作品, 请幼儿说说“这个图案的每个部分都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 以激发幼儿对组合拼图活动的兴趣。

  4、动手实践: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活动过程:教师给每位幼儿一些玻璃板、七巧板,引导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在玻璃板上尝试搭拼图案,教师指导。

  5、交流作品

活动过程:

  教师请幼儿将作品展示给大家,同时讲讲自己搭拼的什么。幼儿可以相互欣赏、相互评价,展示后还可以继续动手实践。

教学反思

  小结本次活动,我觉得有以下两方面值得反思:

  其一、每个幼儿都是有个体差异的,他们的兴趣、思维有着或大或小的区别。因此,在活动中,如果忽略了这一点,那么,活动就很难调动每一个幼儿的积极性,活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活动设计之初,就应该把这些情况考虑进去。

  其二、在如何营造活动气氛、有效调动每一个幼儿的活动积极性方面,还应该多想一些办法。比如说,在幼儿动手拼图的时候,可以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在感知图形和展示交流后,都应该对表现优秀的幼儿以多种形式的奖励,以充分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6、中班社会教案《小朋友怎么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教幼儿学习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一张图片,图片上画着一个哭丧着脸在往前走的孩子。

【活动过程】

  一、以提问引导幼儿分析图片。

  “这是谁?”“这个小朋友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启发幼儿从人物面部表情和动作上去分析。

  如“找不到妈妈了”“刚才不小心摔倒过”“心爱的玩具丢了”“衣服扯破了”……

  三、讨论:“怎样帮助这个小朋友?”

  教师概括指出发生了什么问题,请幼儿针对每一种情况提出帮助的办法。

  四、做一个表情让我猜。

  1、让个别幼儿做出一个表情动作,请教师来猜,然后给以帮助,使幼儿产生相应的体验。

  2、请幼儿做一个表情和动作,让另一些幼儿来猜,并提出帮助的办法。

教学反思:

  总观这堂课,我个人觉得我抓住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也做了正确处理,教学设计板块清晰,发挥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但还存在很多细节问题。

27、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猜猜有什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推断盒子里的东西。

  2、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乐于探索,并感受探索的乐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略

活动过程:

  一、出示盒子,引起探索兴趣。

  二、幼儿自由猜测并交流。

  1、交待第一次游戏规则:不打开盒子,想办法、猜一猜盒子里可能有什么?

  2、幼儿第一次探索,猜测盒子里的东西。

  3、幼儿进行交流。师:你用了什么方法?盒子里可能是什么?把你的方法做给大家看看。

  4、教师小结:(结合图片)师:每个人用的方法不一样,猜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

  三、观察、比较、进一步推断盒子里的东西。

  1、教师出示盒子里可能装的东西:毛巾、橘子、枣子、硬币。

  2、请幼儿说说四样东西的不同。

  3、交待第二次游戏规则。

  (1)每人两只盒子;(2)把自己身上的小名片贴在两个盒子的上面(教师示范);(3)不打开盒子;猜出盒子里东西后放到前面桌上东西的前面。

  4、幼儿第二次探索,(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并根据探索结果把盒子放在相应的地方。

  5、集体交流:交流猜测方法和结果。

  次序一:把毛巾找出来幼儿的两只盒子比较。(可能的组合:毛巾-橘子;毛巾-桂圆;毛巾-硬币)。

  引导比较:发出声音不同,轻重不同。

  老师小结:毛巾放在盒子里,摇动盒子,听上去声音很轻。用手掂,感觉也是轻的。而且不容易滚动起来。

  集体检查:毛巾组盒子里是否都是毛巾。

  次序二:把橘子找出来。

  幼儿的两只盒子比较。(可能的组合:橘子-毛巾;橘子-枣子;橘子-硬币)。

  引导比较:重量不一样;声音轻重不一样;滚动不一样;香味不一样。

  老师小结:原来,橘子有点重的,听上去声音噗噗噗的;橘子有点圆,容易滚动起来)集体检查:橘子组盒子里是否都是橘子。

  次序三:把枣子和硬币找出来。

  教师在枣子组和硬币组各选出一只盒子。请幼儿进行比较。

  引导发现:摇一摇,声音差别不大。

  教师提供工具:法宝--磁铁幼儿操作,进行比较,分出枣子和硬币。

  集体检查:找出枣子和硬币。

  次序四:再次确定刚才没有确定的盒子。(幼儿自己及同伴帮助)

  四、延伸。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28、中班英语公开课教案《Do you like the ladybug?》

  【活动目标】

  1、学习表示小虫子的单词:mosquito ladybug

  2、学习表达“你是否喜欢……”的方法:

  Do you like …? &;am Yes , I do / No , I don’t .

  3、感受并学习基本的疑问语气。

  【活动准备】

  1、本课所需磁带

  2、本课所需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复习旧知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 Welcome to our Lucky English !

  First ,let’s see these two pictures .(出示蚂蚁、蜘蛛的图片请幼儿认读)

  二、 谜语导入

  1、身体半球形,背着七颗星,庄稼喜欢它,捕虫最著名。(七星瓢虫)

  2、小虫水里生,天生爱飞行,最爱吸人血,嗡嗡吵不停。(蚊子)

  (老师提示小朋友们每种小虫的特点,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是什么动物,猜出后拿出图片展示。)

  Today we will learn these two i ects .

  三、 多元感官学习活动

  1、学习新单词:ladybug mosquito

  a、 视觉学习——图片学习

  教师出示图片,带领幼儿朗读单词,及时纠正发音,以便重点巩固。

  b、动觉学习——游戏“单词领地”(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

  请幼儿根据老师的提示到单词领地里找单词。

  2、学习新句型:Do you like …? ;am Yes , I do ./ No , I don’t .

  a、 视听学习——磁带播放

  播放磁带,然后暂停,请小朋友们注意听,小熊问了小兔子什么?小兔子喜欢吗?

  小猴子问小猪什么?小猪喜欢吗?

  然后老师再次播放磁带,请幼儿尝试跟读。

  老师带领幼儿读句子,读出疑问的语气。

  b、表达学习——情景表达

  ---Do you like ant ? ( ider ladybug mosquito )

  ---Yes , I do . / No , I don’t .

  C、音乐学习——Let’s chant

  教师播放Let’s chant ,请小朋友们听录音,跟随录音的节奏一起朗读这首新歌谣。

29、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排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两种颜色的花片按一定规律排序,初步掌握两种物品的不同排序规律和方法。

  2.感受多种有趣的排序现象,体验排序在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人手一面镜子、一张已经折叠好的餐巾纸、水彩笔,两面镜子不同组合方式的标志贴在展示板上。

  2.花片、皇冠若干。

  活动过程:

  (一)学习排序1.第一次排序:

  (1)指导语:小朋友看看桌上有什么?请你找到这个红宝石做为起点,让这些小花片有规律地在这上面排一排队。(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幼儿操作后交流:你是如何排的?

  (2)请你再次设计花边,最好和别人不一样。幼儿操作后出示一个个排列方法,并小结:原来两种花片就可以有这么多不同的排法。指导语:小朋友,你们真棒!请你让小花片回到小篮中休息一下。

  2.第二次排序:

  (1)指导语:有个小朋友要过生日了,邀请我们一起参加生日会,我们来做个生日皇冠,去参加生日会吧!请你先在这上面有规律地排上花,要和刚才排得不一样,再把它围起来,变成个皇冠,请你试试吧!

  (2)幼儿操作后:你成功了吗?有什么问题?谁来帮助他。

  (3)纠正幼儿封闭形曲线的排序中出现的问题:这是一个圆,我们排的时候要是按这个特征排的话,就要注意这一组的完整性,这样会更美。

  (4)请幼儿把生日皇冠上有规律的排列进行一下调整,注意一组的完整性。

  (5)幼儿操作,并把生日皇冠戴上头上。

  (二)镜子里的排序,体验排列方式的不同1.制作生日礼物:花手帕。做花手帕也有一个要求:上面的图案也要有规律地排列。

  2.指导语:这儿有张餐巾纸,请你用笔在这上面添画一下,我们来请这两面镜子帮忙变戏法,把礼物变出来。幼儿画完后,看看我们的画在小镜子手拉手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幼儿用两面镜子,探索,观察镜中的变化。

  3.交流发现:镜子里的图案排列得有没有规律?象什么?这么多图案是怎么排列的呢?

  4.我们从镜子里把礼物请出来,好吗?打开餐巾纸。

  5.指导语:其实,生活中很多东西都会用到这些有规律的排列,瞧!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秘密!

  6.现在,我们戴上皇冠,捧好礼物,准备去参加生日会吧!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30、中班数学教案《我的车厢坐几人》含反思

  活动背景

  纲要中提倡鼓励幼儿运用正在发展的数学观念和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使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我班幼儿已经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的物体,对10以内物体的总数有了概念,但对于解决游戏和生活中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培养能力。本班的来园签到墙饰是一列有四节车厢的小火车,每节车厢坐10名小朋友。幼儿对“来园乘车”环节非常感兴趣,因此,我想由此入手来培养幼儿用10以内数学经验解决生活、游戏中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会总和10以内的两数相加的方法,会说出结果。

  2、通过操作和游戏体会到数学活动的有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健康快车”操作墙,羊羊插片若干,计数用水彩笔若干、玩具插片若干。

  2、幼儿已经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的物体,对10以内物体的点数有了概念。

  重难点分析

  把两数用两种不同的物体(事物)表示,数出总和。解决措施:用不同层次的代表两种事物的计数物反复进行实际练习,把两种不同的“羊羊”插片用实际男女幼儿来排排站,体现出总人数,使幼儿接受,认同两种不同的事物数在一起得出总数的过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孩子们来园时插羊羊了吗?提问:第一车厢的男孩儿来了几个?请举手,让我们数一数:1、2、3,一共来了三个男孩儿。第一车厢的女孩儿谁来了让我们数一数:1、2、3、4、5、6,一共来了六个女孩。请问:第一车厢一共来了多少人?8个、9个、10个幼儿猜着说。我们的答案不一样,怎么办?老师有一个好办法。

  二、基本部分:

  1、情景再现:

  (1)请第一车厢实际幼儿手拿“羊羊”插片,男孩女孩各站一排。

  重难点:先各站一排各数出总数,然后合成一排,再数出总数。

  2、操作羊羊卡片,算出总数。

  (1)喜羊羊和美羊羊各代表男孩儿、女孩儿;

  (2)教师用羊羊插片在黑板上演示过程。

  (3)老师出题,幼儿操作。

  例:第二车厢来了两名男孩儿、四名女孩儿,请幼儿先点数排列出两张喜羊羊卡片,再点数出四张美羊羊卡片,然后合成一排点数出总数。

  3、分组操作练习:

  (1)分组:喜羊羊、美羊羊卡片计数组、水彩笔计数组、玩具插片计数组、男孩、女孩列车组。

  (2)讲清规则和操作方法:用同一种颜色的水彩笔可以代表男孩儿,换一种同样的颜色可以代表女孩儿;同一形状的玩具可以代表男孩,另一种形状的玩具可以代表女孩儿。老师说请几名女孩儿几名男孩儿上火车,你们就从自己的材料中相应地摆出几个,然后再合成一排数出总数。

  (3)自由选组。

  (4)教师出题,幼儿分别用自己手中的材料或本身来算出总数。

  三、结束部分。

  游戏:我们的火车开动了

  老师当火车头,走到哪一桌,那一桌的小朋友就依次上火车。在教室里开上一会儿。

  活动反思

  我班幼儿上过托班,比一般中班的孩子有了更多一些的数学经验和年龄上的优势,一半幼儿已经过了5岁了,他们对加法已经有了一些兴趣,例如在平时有的幼儿会在一起提问,几加几等于几的问题,也是家庭的教育的影响,也许是CPM课程的影响,幼儿的表现是猜总数,不明白怎么得出总数,我想如果教给幼儿方法,把代表两数的实物放在一起数出总数反复这样操作、游戏,对幼儿慢慢理解两数相加的实际意义有帮助。(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但只能停留在用实物帮助下,初步理解的层面上,不能深入地去做抽象的数学题,那样还需要一个不断渗透,反复大量操作和更多的生活体验过程。

  “活动目标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定的有些大,不易操作和衡量,于是改成了“通过操作和游戏体会到数学活动的有趣。”

  活动准备中,我设计的物质准备是有层次性的,难易程度不同:用羊羊卡片的方式来代表自己,用红、蓝卡片计数和三角形、方形计数是分别在颜色和形状上增加了难度。经过反复思考,我觉得这些准备还是有问题,它们都是纸质的卡片,不能很好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而且还需要教师一一去剪裁准备,于是我从活动区中寻找到了两种替代物。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代替红蓝纸片用不同形状的玩具插片代替三角形和方形纸片,既增强了数数时的乐趣,又能减少多余的劳动。

  我改变了设计中导入部分的提问方式,直接把幼儿带入问题中,思考中,经过课前试机,电脑上的照片在电视上不显示,看电脑的小屏幕不清楚,美羊羊和喜羊羊的区别不明显,于是就临时改成了直接请某车厢的男女孩分别举手,请幼儿分别点数的形式了,效果良好。

  分组操作时,玩具插片计数组并没有按不同的形状来按数取物,而是将同一种形状玩具按颜色不同计数,与老师投放材料的方式有关系,但是我没有去纠正,主要考虑让幼儿获得成功,充满自信更重要。

  不足:

  在导入部分当幼儿的答案不统一,出现问题时,我没有请幼儿充分地去思考,讨论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就直接说老师有一个好方法,然后引出下面的教学活动,限制了幼儿的思考和发挥想象。

  最后的游戏环节,只体现了趣味性,缺少对“我的车厢有几个人”的认识和点数,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设四节车厢和四个列车员,请列车员点数乘客上自己的车厢会更好。

31、中班数学教案《我会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2.会手口一致的点数,并说出总数。

  3.能按数拿取相等数量的物体。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实物纽扣、树叶、珠子等一到5个,圆点卡片一到五个。

  2.图片一幅,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复习"5"以内的数数。

  1.出示图片,幼儿观察、自由讨论。

  教师:开学了,小兔要送花给我们小朋友。大家看一看,上面都有些什么?小朋友们一起数一数图中各种东西的数量(一辆小车、一只小兔、两个车轮、三个气球、四只蝴蝶、五朵花)。

  1.教师说图中的任一内容,幼儿出示相应数量的圆点卡片。

  2.幼儿操作练习:按数取物。

  1.请幼儿观察篮子里的物品,说一说哪些可以放在一起数,哪些不可以放在一起数。为什么?

  2.请幼儿拿出各种实物,数一数,各有几个,说出总数。

  3.教师报数,请幼儿拿相等数量的物品。

  3.玩"手指游戏"。

  游戏开始,教师和幼儿边说儿歌边做动作:拍拍手,藏小手(双手放背后)。[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你出"5"(教师伸出5个手指),我出"5"(幼儿伸出5个手指)。数一数。对不对?(幼儿点数手指,并说出总数。)对,对,对。(用同样方法,教师分别出示1个、2个、3个、4个手指,游戏反复进行。)

  4.完成幼儿操作材料《我会数》。

  1.观察图画,理解图意。

  提问:你们看见了什么?小猴有几只?

  (2)交代操作要求。

  提问:5只小猴可以用几个圆点表示/

  (3)幼儿操作。

  活动延伸

  让幼儿结伴相互数数对方身上有些什么,各有多少。(如:1个鼻子、2只眼睛等。)

  活动建议

  家长在休息日带幼儿外出活动时,可引导幼儿寻找周围的物体,进行数数活动。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32、幼儿中班数学教案《哪条路线最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探索比较路线长短的方法,正确判断路线的长短。

  2、在操作活动中学习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发现错误能及时纠正。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数字印章,印泥,记录单,用四种不同颜色不同数量拼插玩具各自拼搭而成的路线模型。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师:小班的弟弟妹妹想找一条最长的路线进行跑步比赛,可是你们眼前的几条路线都是弯弯曲曲的,哪条路线是最长的呢?他们犯难了。小朋友,你们能帮他们找出这条最长路线吗?

  二、比较路线的长短。

  1、出示路线模型,引导幼儿观察。

  师:这里一共有4条路线,每条路线的长度都不一样。请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哪条路线最长?

  2、引导幼儿说出各自的想法及判断的理由,并针对不同的回答给予适当的引导。

  师:你认为哪条路线最长?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幼:绿色的路线最长,因为它最直。

  师:直的路线就一定最长吗?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你们还有什么看法?

  幼:蓝色的路线才是最长的,因为它弯得厉害。

  师:为什么弯的路线一定是最长的呢?红色的路线也是弯弯的呀?

  幼:我觉得黄色的路线最长,我一眼就能看出来。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可是最长的路线只有一条。我们随便看、随便猜可不行,一定要想个办法把真正最长的那条路线找出来。大家想想看,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出哪条路线真的是最长的呢?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反应给予不同的引导。例如对于那些反应迅速、已经找到正确方法的幼儿,教师可暂时不作任何评价,而是鼓励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对于那些面有难色、一时想不出办法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如,通过语言启发:“玩具身上的小孔能不能帮帮我们呢?”以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幼儿操作活动

  1、说明要求。

  师:每组都有四个用不同颜色不同数量的拼插玩具各自拼搭起来的路线模型,请小朋友按照记录单上的线段颜色,找到相应的路线模型,并比较它们的长短,把判断结果标记在与颜色对应的记录单上。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比较长短的方法,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四、活动评价

  1、展示幼儿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

  师:你的记录单表明哪条路线最长,哪条路线最短?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2、引导幼儿集体验证。

  在验证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引导幼儿用点数玩具数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长短外,还可引导幼儿将玩具排直后直接比较,从而进一步验证运用数量多少比较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

  3、提升与总结。

  师:你们帮小班的弟弟妹妹解决了难题,他们很高兴。但他们还想问问你们,下次他们再遇到因形状不同而导致长短不同的路线时,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比较出它们的长短呢?

  教师以弟弟妹妹的口吻向幼儿请教,一方面可以做到首尾呼应,激发幼儿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幼儿总结经验,回顾与梳理活动的过程。

  【活动反思】

  一、主题活动的来源

  中班幼儿对物体多少、长短的判断,往往会受物体大小、排列形式的影响,在他们看来,相对于弯弯曲曲的排列,整齐排列而且笔直的物体一定是更长的。针对幼儿这样的一种错误认识,我们应该如何引导他们作出正确判断呢?经过认真的思考与反复的探索,我设计了本活动。

  二、材料选择的原则

  在数学活动中,材料选择的恰当与否往往会影响甚至决定整个教学活动的成败。一般来说,幼儿是通过操作活动材料获得相关经验的。因此,如果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能有效暴露幼儿某些认识的误区,又能在最后帮助幼儿获得正确认识,那么,这样的材料就能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因此,在设计该活动时,我选择了幼儿园最常见的拼插玩具,它是一个个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都能拼插连接起来。这一玩具的基本特点是,它既可以组合成直线,也可以组合成曲线。幼儿可以借助点数正方体的数量,比较发现用这种玩具拼搭出来的路线模型的长短。此外,由于这一玩具可以随意组合拼插,幼儿也可以将它们拼插成直线,通过直接的比较方法,凭直观分辨出长短来。

  三、环节设计的思路

  环节的设计应围绕教学目标,由浅入深,逐步展开,以引导幼儿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就该活动而言,教师应首先了解幼儿的一般认识,即:面对四条弯曲不同的路线,他们是如何判断其长短的。其次,针对幼儿认识上的误区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交流,确定判断的标准。第三,让幼儿通过操作验证自己的判断,以获得正确的认识和经验。

  四、活动过程的指导

  当我展示出由幼儿熟悉的玩具拼搭出的路线模型时,幼儿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有效地激发出来了。面对四条弯曲程度不同的路线,幼儿在评判哪条路线最长的问题上产生了诸多分歧,并激烈地争论起来。面对这样的热闹场面,我并没有急于作出什么结论,而是引导幼儿讨论和动手验证,找到用点数玩具数量的方法比较路线长短的有效办法。在交流的环节,我又继续引导幼儿运用拉直比较的方法,找出最长的路线。通过这个过程,幼儿最终形成了这样的认识:比较路线的长短,不能只凭眼睛看,而要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实际操作的办法来验证,以找到正确答案。

33、中班数学教案《美丽的花》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这节数学活动是中班上册课程中能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的好的背景。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的基础上,能掌握图形排列的规律。

  2、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要知道图形排列规律。要知道花边颜色有规律地排列图形。

  活动准备

  颜色排列范烈图 。图形排列范烈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老师;我们穿的新衣服上有许多美丽的花边。小朋友,今天我们自己来做花边好吗?

  二、展开部分

  出示图形排列范烈图

  老师让幼儿观察。然后让幼儿画出圆形,三角形等图形。。

  出示按颜色排序的范列。

  引导幼儿观察按颜色排列的循序

  掌握幼儿用书里的基本内容。

  教学反思

  活动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以下方面无论是与否,都应该分析是与否的原因,从而总结经验或提出改进措施)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纳?是否有适度的自由空间?[.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是否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是否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例如,师幼配合情况,教师能否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3.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4.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5.对活动效果的评析。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

34、中班英语活动教案《Do you like the ladybug?》

  中班英语教学活动 Do you like the ladybug?

  活动目标:

  1、学习表示小虫子的单词:mosquito ladybug

  2、学习表达“你是否喜欢……”的方法:

  Do you like …? &;am Yes , I do / No , I don’t .

  3、感受并学习基本的疑问语气。

  活动准备:

  1、本课所需磁带

  2、本课所需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复习旧知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 Welcome to our Lucky English !

  First ,let’s see these two pictures .(出示蚂蚁、蜘蛛的图片请幼儿认读)

  二、 谜语导入

  1、身体半球形,背着七颗星,庄稼喜欢它,捕虫最著名。(七星瓢虫)

  2、小虫水里生,天生爱飞行,最爱吸人血,嗡嗡吵不停。(蚊子)

  (老师提示小朋友们每种小虫的特点,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是什么动物,猜出后拿出图片展示。)

  Today we will learn these two i ects .(from:www.banzhuren.cn)

  三、 多元感官学习活动

  1、学习新单词:ladybug mosquito

  a、 视觉学习——图片学习

  教师出示图片,带领幼儿朗读单词,及时纠正发音,以便重点巩固。

  b、动觉学习——游戏“单词领地”

  请幼儿根据老师的提示到单词领地里找单词。

  2、学习新句型:Do you like …? &;am Yes , I do ./ No , I don’t .

  a、 视听学习——磁带播放

  播放磁带,然后暂停,请小朋友们注意听,小熊问了小兔子什么?小兔子喜欢吗?

  小猴子问小猪什么?小猪喜欢吗?

  然后老师再次播放磁带,请幼儿尝试跟读。

  老师带领幼儿读句子,读出疑问的语气。

  b、表达学习——情景表达

  ---Do you like ant ? ( ider ladybug mosquito )

  ---Yes , I do . / No , I don’t .

  C、音乐学习——Let’s chant

  教师播放Let’s chant ,请小朋友们听录音,跟随录音的节奏一起朗读这首新歌谣。

35、中班数学教案《3的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3 的组成,知道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

  2、在活动中,正确记录分合式,并会整理自己的操作材料。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数量是3的图片。

  2、教师用记录卡一张,小猫头饰一个,两个圈。

  3、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宝宝卡片放在口袋里。

  4、音乐光盘。DVD

  活动重难点

  1、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

  2、在游戏中学习3的组成,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小猫头饰,"看,谁来了呀?"

  (二)学习3的组成。

  1、师:今天小猫要邀请它的好朋友们小兔、小猴到家里来做客,还为它们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它想把这些好吃的分别放在2个盘子里,可是它不知道怎么分才好,你们愿意帮助小猫来分一分吗?

  2、出示记录卡,幼儿自主学习3的分成。

  师:我们先来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有多少?

  幼:3只桃子。

  幼:3个蘑菇。

  幼:3条小鱼。

  那怎样把数量是3的分成两份呢,请你动动脑筋,看谁想得办法多,并用数字把每次的分法记在下面的格子里。

  (评:通过让幼儿来帮助小猫给它的好朋友分好吃的,给好朋友小兔、小猴这一"任务",在活动一开始就使幼儿的角色一下子就转变了过来,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在视频上展示幼儿的分法)幼:我把3只桃子,1只桃子分给了小兔,2只分分给了小猴。

  幼:我把3条小鱼,1条小鱼分给了小兔,2条小鱼分给了小猴。

  教师与幼儿一起记录3可以分成1和2,幼儿一起学念。

  师:"还有其他分法吗?"

  幼:我把3个蘑菇,2个蘑菇分给了小兔,1个蘑菇分给了小猴。

  幼:我把3根棒棒糖,2根棒棒糖分给了小兔,1根棒棒糖分给了小猴。

  "还有其他的分法吗?"(没有了)

  (评:具体形象的小动物角色,使幼儿有话可说,通过自己动手尝试操作的事情,幼儿也较易掌握并表达出来。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把数量为3的食物分给了小兔、小猴,从而掌握3分成2份有两种分法,本环节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

  教师小结

  师:3分成两份有两种分法。幼儿一起念两种分法。

  (评:在幼儿操作后发现了3的两种分法后,教师再小结,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

  (三)游戏学习3的组成。

  师:小动物们吃得可开心啊,吃饱了,他们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森林玩,你们愿意吗?(.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森林很远,我们3人一组开火车去吧! "(听音乐3人一组玩开火车的游戏)"呀,看,这是什么啊?(魔洞),这个魔洞只允许数字3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先变成数字宝宝),请你们先将自己的数字宝宝请出来,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 是数字3吗?那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变成3呢?(幼儿讲述1和2组合,2和1组合)"真聪明,那快点找到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3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教师检查)

  幼儿分组找到朋友过魔洞后,做一个胜利的表情或动作!

  师:"刚才你们都很聪明,都能找到和自己合起来是3的好朋友一起过魔洞,真棒!"

  师:"请你来告诉大家,你是数字宝宝几,你找到的好朋友是几?"

  幼:我是数字宝宝1,我找到的是数字宝宝2,我们一起过了魔洞。

  幼:我是数字宝宝2,我找到的是数字宝宝1。

  老师或幼儿记录1和2合起来是3,2和1合起来是3,大家一起学念。

  (评:通过创设"过魔洞"这一情境,让幼儿变成数字宝宝,去找好朋友过魔洞,再一次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起到了生生互动的作用。通过游戏幼儿知道了哪两个合起来是3,并会尝试着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表达出来。本环节转换自然协调,又充分注意到了动静交替,不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相反的是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四)幼儿操作卡练习。

  师:"我准备了许多的智慧星要奖给你们呢,可是你们得完成另一项任务后才能得到,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1)讲解操作卡。(2)幼儿操作。(3)检查练习,奖赏"智慧星"。

  (评:幼儿在学习了3的组成后,让幼儿来操作练习,起到了对新知识的巩固作用,夺取智慧星很切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激发了幼儿的竞争意识。)

  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练习2、3的组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改变了以往数学活动中以"教师教,幼儿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创设了"给小动物分食物""与好朋友过魔洞""夺取智慧星"等游戏情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从而知道了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的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并创设了较好的生生互动的环境,活动效果较好。

36、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我的脸上有什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加深对1和2的数的理解。

  2. 完整地朗诵儿歌,体验儿歌的节奏美并尝试仿编。

  3. 能画出自己相貌的突出特征。

  4. 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 “1”和“2”数字卡片。

  2. 自制《我的脸上有什么?》儿歌大挂图。

  3. 图画纸、彩笔、水笔。

  活动过程

  1. 出示“1”数字卡片,请幼儿用手指着脸上数量是 1 的器官。

  2. 出示“2”数字卡片,请幼儿用手指着脸上数量是 2 的器官。

  3. 出示《我的脸上有什么?》儿歌大挂图,;.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请幼儿在( )内贴上适当的数字,然后一起念儿歌:

  我的脸上有什么?

  ( )个嘴巴会唱歌。

  ( )个鼻子闻气味。

  ( )只眼睛水汪汪。

  ( )只耳朵在脸旁。

  4. 引导幼儿在原来儿歌的节奏和韵律基础上仿编儿歌,在仿编中,引导幼儿关注器官的数量和功能。如1个嘴巴哇哇叫,1 个鼻子闻东西,2 只眼睛看世界,2 只耳朵听声音,等等。

  5. 请幼儿画一张自画像,表现出自己相貌的突出特征。完成后,向同伴讲述,并交换欣赏。

  活动评价

  能数出1和2的数量。

  能流畅地念儿歌《我的脸上有什么?》。

  能画出自己相貌的突出特征。

  活动建议

  可以让幼儿将仿编的儿歌内容画下来,然后由教师为画配上诗句,做成《幼儿创编诗歌集》,投放在图书区中,让幼儿随时翻阅。

  活动反思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使儿童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当前的社会已步入一个数字时代,数字已随处可见,并正日益显示出它无穷的力量。而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孩子,也每天接触着出现在不同地方,发挥着不同作用的数字。

37、中班数学教案《彩色的风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能将风筝的不同区块分解为颜色和形状两种我特性。

  2、 能进行颜色、形状和空间位置的二次对应关系练习。

  3、 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 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 孔雀、鳄鱼、大象、小马的图片各一张。

  2、 菱形格

  3、 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和菱形图卡各一张。

  4、 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纸卡各一张

  5、 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 游戏:“我演你猜”

  教师做动作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小动物?幼儿模仿教师用相应手、脚做相应的动作;教师出示菱形格,把四种动物分别放在菱形格里相应的位置。

  2、 游戏开始 教师在菱形格的某个位置出示小动物的图片,幼儿看到什么动物就对应某个部位做相应的动作。

  慢慢过渡到只在菱形格的某个位子打勾,幼儿看到在哪个位置有勾就做什么动作。“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即将菱形格相应的位置和动作建立起对应关系 复习几种常见的图形,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菱形,将勾换成各种形状继续游戏。

  复习几种常见的颜色如红、黄、蓝、绿,再将图开换成颜色继续游戏

  3、 打开幼儿用书或观看挂图,完成连线练习。

  教师交代题意并示范做题方法,请幼儿按照要求进行连线。

  教师指导帮助能力较差,或没有弄清楚题意的幼儿 幼儿之间互相检查,交流讨论。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38、中班主题优秀教案《脸上有什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五官的位置和功能,激发幼儿对自身的喜爱与保护。

  2、喜欢倾听同伴说话。

  活动准备:

  娃娃脸一个、沙瓶、醋、水、香包等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感知五官的位置

  1、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漂亮的小脸蛋,那我们的小脸蛋上都有哪些宝物呢?

  2、它们都长在小脸上的什么位置呢?

  3、幼儿讲述,师出示娃娃脸边画五官

  二、启发幼儿探索操作

  1、我们的脸上有这么多的宝物。那老师要请我们的这些宝物和我们一起玩游戏。。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好玩的东西。你们可以用你的小眼睛去看一看,小鼻子去闻一闻,小嘴巴去尝一尝,小耳朵去听一听,找找有什么秘密。

  2、幼儿自主选择物品,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探索

  三、交流协作,说用途

  1、刚才你玩了什么?你是怎么玩的?你用你的哪能件宝物玩呢?

  2、我们的小眼睛会看东西,小鼻子能闻味道和呼吸,小耳朵可以听声音,嘴巴会吃东西和说话,它们的本领可真大!

  四、激发幼儿保护五官

  1、如果没有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猜猜会怎么样呢?

  2、幼儿自主发言

  3、小结:没有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我们很不方便,所以我们要好好地保护他们。

  五、提供主题活动中〈少了什么〉让幼儿操作练习

  活动反思:

  通过本课学习,幼儿有了很深的认识,从对五官的模糊逐渐到能跟随教师的指令完成正确的指法。

  幼儿从最初的不理解,不接纳,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游戏,慢慢的开始对本课以理解,接纳的方式轻松愉快的接受本课。在情感上幼儿会积极的参与活动,踊跃发言。知识,有儿学会了五官的正确的发音。技能:幼儿能跟着教师的指令清楚的找到自己的五官。

  幼儿在学习的方面我们应该参与肢体动作,这样幼儿才可以正确的了解自己的五官,对于个体差异,我们要用另外的方法来引导他们。

39、中班英语公开课教案《Do you like the ladybug?》

  幼儿园中班英语教案:Do you like the ladybug?

  活动目标:

  1、学习表示小虫子的单词:mosquitoladybug

  2、学习表达“你是否喜欢……”的方法:Do you like …?Yes , I do / No , I don’t.

  3、感受并学习基本的疑问语气。

  活动准备:

  1、本课所需磁带

  2、本课所需图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旧知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 Welcome to our Lucky English !

  First ,let’s see these two pictures .(出示蚂蚁、蜘蛛的图片请幼儿认读)

  二、谜语导入

  1、身体半球形,背着七颗星,庄稼喜欢它,捕虫最著名。(七星瓢虫)

  2、小虫水里生,天生爱飞行,最爱吸人血,嗡嗡吵不停。(蚊子)

  (老师提示小朋友们每种小虫的特点,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是什么动物,猜出后拿出图片展示。)

  Today we will learn these two i ects .

  三、多元感官学习活动

  1、学习新单词:ladybugmosquito

  a、 视觉学习——图片学习

  教师出示图片,带领幼儿朗读单词,及时纠正发音,以便重点巩固。

  b、动觉学习——游戏“单词领地”

  请幼儿根据老师的提示到单词领地里找单词。

  2、学习新句型:Do you like …? Yes , I do ./ No , I don’t .

  a、 视听学习——磁带播放

  播放磁带,然后暂停,请小朋友们注意听,小熊问了小兔子什么?小兔子喜欢吗?

  小猴子问小猪什么?小猪喜欢吗?

  然后老师再次播放磁带,请幼儿尝试跟读。

  老师带领幼儿读句子,读出疑问的语气。

  b、表达学习——情景表达

  ---Do you like ant ? ( iderladybugmosquito )

  ---Yes , I do . / No , I don’t .

  C、音乐学习——Let’s chant

  教师播放Let’s chant ,请小朋友们听录音,跟随录音的节奏一起朗读这首新歌谣。

40、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生气了怎么办?》教案反思 (情绪调节)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有时候会出现生气情绪,不能够及时的自我调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健康领域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幼儿能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为此我设计这次活动——生气了怎么办?通过绘本故事让幼儿知道生气是一种不良情绪,在生气时应选择合适的方式宣泄、调节;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调节生气情绪的方法;愿意用多种方法调节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气是一种不良情绪。

  2.能用恰当的方法调节生气的情绪。

  3.愿意用多种方法调节生气情绪,保持愉快的情绪。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用恰当的方法调节生气的情绪。

  活动难点:愿意用多种方法调节生气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

  【活动准备】

  1.开心、生气表情图

  2.《生气了,怎么办?》PPT

  3.调节生气情绪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出示表情图识别生气情绪

  小朋友们,请看这幅图是什么表情呀?(开心)那这幅图又是什么表情呢?(生气)

  开心、生气是人最基本的两种情绪。

  2.引入故事,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小兔的表情

  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新朋友小兔阿绿,我们来看看小兔阿绿怎么了?(生气了)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从小兔皱着的眉头,握紧的拳头,肚子里像有一个大火球快要爆炸的场景,可以看出小兔很生气。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讲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中小兔生气的情绪

  今天小兔阿绿穿了一件橙色的衣服,它的朋友笑它穿得像个胡萝卜,它很生气。它去搭城堡,刚搭好的城堡,就被小朋友给毁掉了,它很生气。兔妹妹在墙上乱画,红兔阿姨却怪在小兔阿绿的头上,它很生气。气得肚子里像装着一个大火球,马上就要爆炸啦!它气得使劲的跺脚,还跑回家乱扔玩具,吓得小狗都藏在了床底下。

  ①小兔生气的做了什么呀?

  ②你们在生气的时候会干什么呢?

  ③生气的感觉舒服吗?

  2.观察图片了解生气的坏处

  小朋友们知道经常生气有什么坏处吗?原来经常生气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丑,还会伤害我们的肠胃和肝脏,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它是一种不良情绪。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调节生气的情绪哟!

  3.继续欣赏故事,学习小兔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

  生气的情绪应该怎样调节呢?我们来看看小兔是用什么方法消气的?(做深呼吸、找一个喜欢的地方安静地待着、向妈妈讲自己为什么生气)

  4.观察图片,学习调节生气情绪的其它方法?

  当我们生气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选择恰当的方式调节情绪,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比如:吃好吃的东西、看动画片、听歌、画画、玩游戏……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调节生气情绪的方法,当别人生气的时候,小朋友们别忘了帮助他调节哟!希望小朋友们每天都快快乐乐的!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画出一周的心情图哟!

41、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跷跷板》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三个物体之间轻重关系,具有初步的轻重守恒能力。

  2、有一定推理、比较的能力。

  3、能用完整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感受过物体的轻重。

  物质准备:

  教具:实物鹌鹑蛋、鸽子蛋、鸡蛋各一个,天秤一架。

  学具:《幼儿用书》(P32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可爱的蛋宝宝。

  ——教师:爸爸带宝宝出去玩,他们在小河边发现了一些可爱的蛋宝宝。你认它们吗?

  ——教师分别出示鹌鹑蛋、鸽子蛋和鸡蛋,请幼儿辨认。

  2、谁轻谁重。

  ——教师:宝宝想知道它们哪个轻哪个重,你知道吗?

  ——请幼儿猜测、比较蛋的轻重,并讲述理由。

  ——教师分别引导幼儿比较鹌鹑蛋和鸽子蛋、鸽子蛋和鸡蛋的轻重,请幼儿将蛋放在天平上称一称,了解它们谁轻谁重。

  ——教师:现在我们知道了鸽子蛋比鹌鹑蛋重,鸡蛋又比鸽子蛋重,那么鹌鹑和鸡蛋谁轻谁重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启发幼儿从鹌鹑蛋、鸽子蛋和鸡蛋三者的轻重关系上进行推理。

  3、幼儿操作活动。

  ——给重的打勾。观察画面上小动物坐跷跷板的情景,感知动物的轻重,认读字:轻、重。目测下面的三个动物,请你给最重的动物打勾。

  ——观察数字天枰,感知两边的数量,并填写二、<、>符号。

  ——观察天平称上的水果,感知水果的轻重。目测旁边三个水果的重量,请何最重的水果打√。

  4、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大家检查,并引导幼儿讲述理由,进一步巩固推算轻的能力。

  活动反思:

  在进行本课教学的时候,我首先出示图片跷跷板。问大家:玩过跷跷板吗?现在出了一个问题:只有你爸爸一起玩跷跷板,那你怎样把爸爸翘起来呢?这个问题较具有激发性,学生能够较好的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发言。有的同学说可以自己报一块大石头,或者再找一个伙伴。这个时候,我强调一遍,只有你和爸爸,不能抱起她的东西,或者找一个同学。这样同学们的思维就只能从爸爸,自己和跷跷板身上进行找了。学生的思考方向被指引到这个较为情景较为单一的环境中,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的的思考。从学生的回答中看,学生能够进行较好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下面的解决问题:利用杠杆尺怎样能够将另一侧进行翘起。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纷纷进行操作。在操作之前我给出的问题是在位置3处,挂3个钩码,问在另一侧挂几个钩码才能够将另一侧的钩码进行翘起。在操作的过程周中,学生在另一侧的挂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一个位置过一个,有的三三两两的挂。总之他们的将我提出的问题解决。但是这现象进行总结量化的时候就较为的复杂。而学生不需要进行这样的复杂的学习。至少不是全部需要这样复杂的探究。现在看来,可以在指导实验的时候,指导个别现在的同学进行计算,然后进行汇报得出结论。或者再探究之前将这个问题简化:比如在另一侧只能在固定的位置挂钩吗,要求挂一位置,要么2位置,这样学生就会更加明确的去操作了。然后在提出较为简单的要求,但是实际操作较为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操作。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因为学生进行进行较为长时间的操作,学生的实验跨越两节课。我想在以后的安排中,要进行更为优化的安排效果会更好的。

42、教案中班语言《它们在哪里?》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能观察发现书中藏着的动物,发现动物体色与周围环境的相似性。

  2.理解保护色保护自己,躲避敌人的作用。

  3.感受保护色现象的奇妙。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6.在故事情境中体会到做错事要勇敢地面对解决。

  7.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教学重点

  能观察发现书中藏着的动物,发现动物体色与周围环境的相似性。

  教学准备

  大书

  小书图片

  教学过程

  1.直接出示大图,导入活动。

  今天我们来读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它们在哪里?》,书中藏着很多的小动物哦! 请你们找找它们在哪里?

  2.发小书让幼儿观察。.

  3.阅读图画。

  集中阅读大书第2,3页图画,逐页观察讨论。

  第2页:

  (1)小朋友,看看这幅图,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叶子里藏着一个小动物,你们发现了吗?它在哪里呢?请上来指一指。

  (2)树蛙是什么颜色的?它周围的树叶又是什么颜色的?绿色的树蛙藏在绿色的树叶里,容易被发现吗?

  过渡语:树蛙的身体为什么是绿色的?这样对它有什么好处?请小朋友带着问题往下看。

  第3页:

  (1)提问:树蛙的身体是绿色的,这对它有什么好处?

  (2)教师小结

  集中阅读大书第4,5页,逐页讨论。

  第4页:

  (1)这是哪里?你们发现了什么?珊瑚鱼是什么颜色的?对它有什么好处?我们带着问题往下看。

  第5页:

  (1)你们看见了什么?珊瑚鱼是红色的,这对它有什么好处呢?

  (2)教师小结。 集中阅读大书第6,7页,逐页讨论

  第6页:

  (1)你们发现了什么?蜥蜴是什么颜色的?对它有什么好处?我们带着问题往下看。

  第7页:

  (1)你们看见了什么?蜥蜴是褐色的,这对它有什么好处呢? 集中阅读大书第8,9页,逐页讨论.

  第8页:

  (1)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北极狐是什么颜色的?对它有什么好处?我们带着问题往下看。

  第9页:

  (1)你们发现了什么?北极狐是白色的,这对它有什么好处呢?

  (2)教师小结。

  4.阅读文字,首先教师自读一遍,最后教师与幼儿完整共读一遍。

  5.回顾梳理,总结出保护色的概念。

  教师小结:这些动物身体的颜色与周围环境很相似,可以保护它们的安全,使它们不被敌人发现,所以叫做保护色。

  教学延伸

  除了书中提到的树蛙,珊瑚鱼,蜥蜴和北极狐,在大自然里还有许多聪明的小动物,也会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安全。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看,下一次上课我们再来说一说。

  教学反思

  能够发现动物藏身坏境与自身的相似,理解保护色保护自己躲避敌人的作用。

43、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7的加法》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习7的组成

  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习7的加法

  1、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的问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先去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吗?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

  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

  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象1+6=7、6+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6=7马上就想到6+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

  三、内化迁移——游戏:买水果

  1、师:城堡国的国王夸我们都很聪明,送了我们每人一张水果券(出示水果券),我们先来看看水果的价钱。

  2、国王又想考我们了,他说,7元钱只买两样水果,你会买什么?为什么?还可以买哪两样?

  3、幼儿操作

  4、讲评:你有几种方法?买的是什么?

  5、师:如果7元钱买三样水果呢?

  四、结束:

  好,我们一起去水果店选购吧。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用游戏开始,调动了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这节课的活动气氛也很好,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 反思:这节课在幼儿进行分组操作时,我没能全面的关注每一位幼儿的操作,下次教学时在这上面我会多关注反应较慢,及时给予他们指导。

44、教案中班健康说课稿《迷眼了怎么办?》反思

  活动目标

  ①学会处理迷眼的情况,做个“小医生”

  ②感受眼迷的种种不舒适,进一步增强爱护眼睛意识。

  ④爱思考,遇到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有同情心,关爱身边的弱者。

  ⑤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⑥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⑦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⑧引导幼儿乐于交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昨天啊,我们一起讨论了强强眼睛肿了的原因,有很多很多不良的用眼习惯都会让我们的眼睛不舒服,我们也学会了很多保护眼睛的方法,有哪些呢?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回到保护眼睛的主题,关于眼睛不舒适的感觉很快就能让孩子们回忆起来,自然过度到本次教学内容)

  师:小朋友们真棒!知道这么多保护眼睛的方法!但是呢,今天呀,老师又带来一个病人,(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他也是眼睛不舒服,现在让我们的“小医生”来帮帮他吧!

  二、锦囊妙计

  师:呜呜呜……我的眼睛进沙子了,好痛呀,好痛呀……(教师扮演的病人上场)

  场下的幼儿开始进行讨论:怎么办怎么办?他的眼睛进沙子了,迷眼了。

  如如:“我知道我知道,可以用嘴巴吹一下!”

  晨晨:“可以眨眨眼睛!”

  浩浩:“不对不对,应该用纸巾擦干净!”

  ……

  过了好一会儿,“小医生”们还没有找出办法,于是场上的病人哭的更厉害了。

  此时燕燕说:“要不我们试一试吧!病人现在可难受了!

  (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进入角色扮演,往往在游戏中孩子们变得更认真的对待)

  三、实施救治

  “小医生们”根据自己想的办法开始为“病人”治疗,可是“病人眨了眨眼睛,哭的更厉害了,眼睛都不愿意睁开了

  “医生们”着急了,不睁开眼睛就不能把沙子弄出来

  佳佳小朋友上前:“勇敢一点,睁开眼睛,很快就不疼啦!”

  经过一翻“救治”,病人的眼睛不疼了,开开心心的回家了。

  四、归纳总结

  师:我们的“小医生”真厉害,“病人”已经被治好了!那我们都用了哪些方法给“病人”治病呢?

  (回顾解决眼迷的方法,加深记忆)小朋友很聪明,你们想的这些啊,都可以帮助“病人”治疗眼睛,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病人最后睁不开眼睛,但是哭着哭着眼睛就不疼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哭”的方法小朋友可能很难想到,利用洗手的案例迁移到,眼泪可以清洗沙子。那么也就是说“哭”可以把沙子清洗出来。

  五、情景再现

  再现情景,小朋友们根据商讨出的正确方法互相“救治”!

  补充说明:正确的做法是

  ①提起眼睑,用泪水将异物冲走;

  ②用干净的纸巾或毛巾将异物擦干净;

  ③若异物粘在角膜上及时到医院就诊。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45、中班数学教案《看下面是什么样?》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活动体验观察、探究的乐趣。

  2、能根据观察的位置,辨别事物的下面部位的样子。

  3、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对应粘贴。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能根据观察的位置,认识事物的下面部位的样子。

  活动难点:站在观察位置预测事物下面部位的样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教学 ppt、录音、操作单、水彩笔、观察实物、一封信、上面下面游戏材料、游戏音乐等。

  经验准备: 有辨认空间前后、左右、上下方位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 导入部分: 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图片(乌龟下面)

  师:小朋友们,今天闫老师收到一封信!咱们打开看看是什么吧?(一张照片) 引导幼儿大胆表述,你觉得这是谁的照片?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听故事(爱拍照的小乌龟)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到底是什么?

  录音和 ppt:小朋友们好!我是一只特别喜欢拍照的小乌龟。不管我的哪个角度, 我都要拍,前面拍一张,后面也拍一张,左边摆个造型,右边也不能忘记拍,我还从天空的角度上面拍过呢!但是,我不认识这张照片,你能告诉我这是我的照片吗?

  (二) 基本部分

  师:原来这张照片是小乌龟的下面,今天小乌龟还需要小朋友帮它个忙,你们愿意吗? 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录音:小朋友们,我呀特别喜欢拍照,快看!这是我拍的物品,你们认识吗?

  1、认识物品

  师:这些是什么物品?小乌龟要请我们帮什么呢?听一听吧!

  2、猜一猜 ,画一画

  录音:哇!小朋友们都认识这些物品!那你们知道这些物品的下面是什么样的吗? 请小朋友们猜一猜并把物品的下面对应画在它的后面吧!

  3、看一看、摸一摸

  录音: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你们画的很认真哦!但是,这些物品的下面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把这些物品都带到了中四班,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4、玩一玩

  录音:小朋友们,我发现你们都特别认真的对这些物品看了看,摸了摸!都在认真的观察发现!那你们都知道它们的下面是什么样吗?下面让我们玩个游戏考考你们吧!

  游戏玩法:请你找出物品的下面图片贴在对应的物品后面吧!一定要认真观察哦!

  5、找一找、贴一贴

  师:小朋友们都很棒!小乌龟今天还把它拍的照片带来了!请小朋友找到对应的物品下面对应粘贴!记住找的是物品的下面图片!

  (三) 结束部分游戏:翻翻乐

  师:今天小朋友们帮助了小乌龟,小乌龟特别高兴,要送给大家个礼物!我们一起听听是什么呢?

  录音:亲爱的中四班小朋友们,谢谢你们!为了感谢小朋友,我送给大家一个游戏, 游戏名字叫《翻翻乐》,小朋友们分成两队,一队代表物品的上面队,一队代表物品的下面!当听到音乐响起开始游戏,音乐停止游戏停止!代表哪一队翻的多,就胜利了!加油吧!

  温馨提示:游戏中不能推挤,不能踢,只能用手翻哦!你们准备好了吗?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的设计结合中班幼儿对方位的感知游戏中发现平日里只对物体的正面 也就是上面比较了解,但很少反过来看物体的下面也就是反面,为了更好的让孩子们全面的了解空间方位中的下面,设计的数学领域的活动,在本节活动中重点是幼儿能根据观察的位置,辨别事物的下面部位的样子。通过本节活动,从活动的目标上说:本节活动的目标适宜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但目标的明确度和具体可操作还需调整。目标中核心目标比较突出,并能有机结合相关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渗透,但目标的准确度还需提高。在活动的内容中我能最大程度的包含了活动的目标,对于活动内容来说也是比较适宜。基于幼儿能在原有的发展水平和经验上并能符合幼儿需要和兴趣。

  同时,活动的内容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能引发幼儿有效学习,能助于形成幼儿的科学中的数学学习的精神和科学中数学的概念。在教学准备中,保证物质准备能满足教育的活动需要,并能结合幼儿有充足的与活动内容相关的经验准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的教育活动过程认真的为了教育的目标设定的活动并在过程中思路教清晰层次教清楚。

  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体现了《纲要》、《指南》中所倡导的精神,活动过程能兼顾不同幼儿发展的水平。操作的作业单运用了难易两种,幼儿可以自行选择。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会巡视活动中幼儿的操作游戏,并能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能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如在活动操作中幼儿有用左手操作书写的,因此,在过程个别指导时候会一一指导幼儿。活动过程中基本具有启发性。针对重难点进行重点的针对性指导讲解便于幼儿掌握了解。在过程中用各种方式积极、及时、有效的应答幼儿的需求。在本节活动中幼儿能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积极和主动的参与。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能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并在其中积极主动,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较活跃并在学习过程中有进步、有收获。总之,在本节活动的开展中从活动目标以及活动内容、准备、教学过程中以及幼儿对活动的反应,本节活动都是我自己的一次挑战,孩子们在之后的测查中对物体下面的掌握较好,能运用游戏渗透加深对相邻数的掌握。对于不足之处在之后的组织开展中我会更加认真组织让自己有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