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拟人“教学法(益明珍随笔三篇)
时间:2022-10-11 17:15:10
巧用“拟人“教学法(益明珍随笔三篇)
早上,带着孩子们到操场上去做完早操,我们拉成“小火车”刚刚走回教室,孩子们就四散跑开了。
有几个孩子,跑到有花的那儿看,还在不断的叫嚷,皮皮跑过来叫我,“妈妈,你看那是什么?”我和他走到小朋友围着的那儿。发现,原来,那盆里的菊花已经开花了。皮皮对我说,那开花了,是什么花呀?其他的小朋友也跑过来问我,我便告诉他们这是什么花,孩子们听得都很认真,还认真地观察花,我为孩子的态度暗暗高兴的时候,皮皮一把摘下一朵花,他把花送给了我,我很高兴,可是摘花确实不对,我接过花,隐藏着高兴的感觉。表现出很伤心的样子。还要流泪了,孩子们很奇怪的看着我。我把花放在耳边听了一会儿说:“菊花哭了,他对我说他很疼,它要死了。”有几个孩子急切的问我,为什么呀?我说菊花的茎就是它的小嘴巴,它用它吸收营养,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来。现在,它没有小嘴巴了,吃不到东西了,所以它要死了,我的语音刚落,皮皮就说,那我们帮她按上吧!我告诉他按不上了,医生也没办法了,小朋友就接着说,我不会再摘花了,皮皮也说不摘了……
对于托班的孩子来说,空间的和他们讲一些道理,他们不容易接受,可能转身就会忘了,而使用一些“拟人”式的教育方法,孩子容易接受一些,记得很深刻,孩子是很富有同情心的。
二、画圈圈
我们托班的孩子的特点是喜欢涂涂画画,但由于年龄较小,虽然有部分孩子能安静的坐下来完成作品,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不能安静的完成作品。
用什么方式才能激发每个孩子的兴趣,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教学中来,完成自己的作品呢?儿歌是很好的一种媒质。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孩子非常乐意接受儿歌,并且儿歌对他们很能产生感觉。于是我就自己创编了“吹泡泡”这首儿歌,让通俗易懂的儿歌引导孩子完成美工活动的每一个步骤。
第一步:让孩子熟悉这首儿歌。
吹泡泡,吹泡泡,吹了一个大泡泡;
吹泡泡,吹泡泡,吹了一个小泡泡。
第二步:要求孩子根据儿歌的内容,画泡泡,(就是画圈圈),同时引导幼儿使用彩笔画得圆一些。孩子们这下可高兴了,都想让自己的泡泡最好看,于是每个孩子都动起来了,嘴里不停的说“吹泡泡,吹泡泡”就连平时乱跑的诺璇小朋友也笑眯眯的画着“泡泡”,大胆的作画。孩子的想象力特别丰富,纸上画满了泡泡,尽管不是很圆,但也丰富了作品的画面,教学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用爱的眼睛感化幼儿
孩子是天使,他们对成人的评价十分敏感。你爱他,喜欢他, 他通过眼神就能感受到,他一旦接受了爱的信息,你说什么他都能听进去。
我们班有个小男孩叫刘嘉璐,平时在家,父母都特别宠,他想干什么,家长都会让着他,因此在幼儿园里一遇到什么事就会哭,每次吃饭时,看到不喜欢吃的菜时就会哭着,眼神怯怯地说:“老师,我不要吃。”有时我心里挺着急的,不可以不吃,一定要吃掉,但转而一想,若照此说,他就更会吓得不要吃了。
于是,我用柔和的眼神看着她,同时也激励她说:“嘉璐最棒了,是个大老虎呢,快,我们把饭吃啦!力气可就更大啦!”说完,我就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并对他笑了笑。此时,刘嘉璐开心地说:“呵呵,我是大老虎!”说完,大口地吃饭了。
心中有爱才能感染他人,随时随地都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最终会发现每个孩子都会在你爱的眼神中感化。
推荐文章
- 我自己会
- 老师,请你帮我……
- 一半的故事(隋红梅随笔两篇)
- 趣味“饮水机”
- 太阳镜
- 一次数学活动后的反思
- 过桥
- 童心童趣
- 随机教育就在我们身边
- 寻找快乐 感受快乐
- 孩子嘴里的“彩色豆豆”(田伟随笔两篇)
- 范林炜的转变
- 美丽的意外(王玉随笔三篇)
- 巧用“拟人“教学法(益明珍随笔三篇)
- 8个月宝宝的发育参考和指标
- 树叶我想对你说
- 我给巴比做衣服
- 《悲壮的一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多多和豆豆_小学生作文:四年级
- 草原游记
- 文案句子温柔治愈263句
- 晚上发朋友圈的好句子179句
- 中班科学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蜘蛛网商店》
- 数码摄像机朋友圈文案33句
- 晶体饰材宣传朋友圈文案40句
- 地球熄灯一小时朋友圈文案39句
相关文章
- 巧用“拟人“教学法(益明珍随笔三篇)
- 圣诞节过出“中国味” 过节也是种教育(耿红霞随笔三篇)
- 圣诞节过出“中国味” 过节也是种教育(耿红霞随笔三篇)
- 教孩子学会谦让(王红随笔三篇)
- 教育的法宝――了解孩子(邓春红随笔三篇)
- 我是“小演员”(孙新华随笔三篇)
- 我的“一千零一夜”故事(鲁燕随笔三篇)
- “老师,我自己穿上了!”(宋大园随笔三篇)
- 给“单亲儿”一份厚爱(裴爱芹随笔三篇)
- “看谁最棒”异议(宋玉洁随笔三篇)
- 教孩子学会谦让(王红随笔三篇)
- 教育的法宝――了解孩子(邓春红随笔三篇)
- 我是“小演员”(孙新华随笔三篇)
- 我的“一千零一夜”故事(鲁燕随笔三篇)
- “老师,我自己穿上了!”(宋大园随笔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