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不可忽视脑科学

幼儿教育不可忽视脑科学

幼儿教育不可忽视脑科学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脑高级功能研究实验室主任翁旭初博士,在接受《早期教育》杂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国际上脑科学的发展、脑科学与科学育儿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脑科学原理指导我国的幼儿教育。

  国际上脑科学发展的基本情况

  感觉、运动、学习、记忆、语言、思维以及情感个性等一切心理活动和认知功能都是脑的功能。因此,揭示脑的奥秘不但是科学父母期以来的梦想,也是我们认识人类、掌握人类心理活动的最基本的依据。
  脑科学的任务就是要揭示脑的结构和功能。由于脑的极度复杂性,尽管人们已经从分子、细胞、核团到整体等各个层面上对脑进行了系统研究,但至今仍无法对脑机制的许多心理活动和认知功能作出肯定的解释。
  近年来国际脑科学发展出现了新的转机。一些新技术的出现使以往某些认为难以捉摸的问题现在可以进行客观的研究了。比如,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逐渐鉴定出参与心理活动的关键分子;通过记录清醒动物在某种心理作业时脑细胞的活动,可以揭示出行为与脑细胞活动之间的关系;用无损性脑成像技术,可以直接观察人类心理活动过程中脑内的变化。
  鉴于脑科学的重大意义和可能出现的一些突破性进展,各国科学家和政府部门都特别重视脑科学。美国和欧洲分别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提出了各自的“脑十年”计划,而最近日本出台的“脑科学时代”计划总投资将达20000亿日元。我国在最近几个5年计划中,有关部门也都将脑科学作为重点学科予以支持,特别是1999年科技部启动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脑功能和脑重大疾病的基础研究”,这标志着我国脑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脑科学与科学育儿有什么具体关系?

  关于脑科学与科学育儿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一个经典实验中得到启示:早在60年代,美国科学家就发现,生长在丰富刺激环境中的大白鼠远比生长在贫乏刺激环境中的大白鼠聪明,而且在两种不同环境中生长的大白鼠,其脑的化学成分和脑细胞形态有显著不同。由此可见,早期环境对脑智力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科学家还进一步发现,婴幼儿时期是脑发育,相应地也是个体素质和智力形成的关键时期,过了一定年龄(心理学上称为关键期),许多能力就很难获得了。“狼孩”的例子,就证明了这一观点。最近一项脑功能成像研究表明,学习第二语言的早晚可以影响脑内的语言加工系统,如果在6-7岁以前学习第二语言,则阅读第二语言和阅读母语所参与的脑结构是相同的;而6-7岁以后学习第二语言的人,在阅读第二语言时参与的脑结构与阅读母语时已有所不同。
  由此可以肯定,忽视婴幼儿脑与心理发展的特点,不按照脑发育的规律教育孩子,必然对个体脑发展和心理功能发展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脑科学应该为合理的婴幼儿教育提供科学的指导。

  如何根据脑科学原理指导我国的幼儿教育?


  我国婴幼儿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是如何科学地教育正常的婴幼儿,比如什么时候开始教育、采用何种方法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应该可以从脑科学中寻求答案。二是如何正确对待脑功能发育不全或不正常的婴幼儿。这些孩子中有相当一部分患有阅读困难和儿童多动症(学名叫儿童注意缺损或多动综合症)等脑功能障碍。对这些孩子就需要依据脑科学等科学技术进行适当的治疗,在教育方法上也应采用与正常孩子不同的途径,否则就会阻碍他们的成长。
  当前在婴幼儿教育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倾向,一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包括一些所谓超前教育),抑制了孩子的创造能力;另一种是把脑研究中的一些尚不成熟的结果片面地加以渲染,“创造”出所谓新的速成教育方法,期望短期内培养出许多“小神童”。但长期下去可能会发现这些孩子在个体素质发面存在严重的缺陷。
  当务之急是请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同时加强科学宣传,使父母和教师不至于被一些商业操作和媒体宣传所迷惑。另一方面,科学家也应该自律,不要把自己不成熟的研究结果公布出来。
  当今,越来越多从事脑研究的科学家开始关注教育,而从事婴幼儿教育的教师也开始学习脑科学的知识。可以相信,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将不断为婴幼儿教育提供新的科学建议,婴幼儿教育也将越来越符合脑功能和脑发育的规律。



(责任编辑:暖暖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