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24课月迹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第24课月迹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五年级上册第24课月迹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第24课月迹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记叙了童年时代几个孩子在中秋月夜追寻月亮的过程。
2.当奶奶告诉孩子们月亮上有桂花树时,孩子们都有什么反应?
孩子们先是惊诧,一会儿,身临其境。好像到了无比美妙的境界,似乎自己就在月中,月桂就是院子中间的那棵桂树。
3.后来孩子们又在院子里的什么地方找到了月亮?
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锹刃上找到了。
4.奶奶是一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奶奶对生活充满激情,是一一个童心未泯的人。同时,奶奶也是一一位高明的教育家。她注重引导孩子们关注外界,探索自然,善于调解孩子们之间的矛盾,善于引导孩子们发现美、感受美。
她是文章中的关键人物。中秋之夜,她给孩子们讲述美好的神话故事,她引导孩子们赏月、寻月,最终让孩子们得到了心理上的最大满足,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5.文章为什么要以月迹为标题?
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亮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通过记叙寻月的过程,描绘了美丽的月色,赞美孩子们美丽纯洁的心灵,表达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同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美好的东西是属于每个人的,只要我们努力去寻找,就能找到自己所想要的美好事物。
2、二年级上册第23课纸船和风筝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第23课纸船和风筝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说一说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朋友的?
松鼠用纸船给小熊送去祝福与友情,小熊用风筝回应。于是他们成了好朋友。
2.松鼠和小熊发生了什么矛盾?
他们俩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导致友谊破裂。
3.想一想松鼠和小熊后来是怎样做的?
结果怎样呢?松鼠主动向小熊表示和好,小熊积极回应。最后他们俩再一次成为了好朋友。
4.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人与人交往需要建立友谊,友谊需要彼此不断地维护。
3、二年级上册第18课刘胡兰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第18课刘胡兰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说说敌人用了哪些手段对付刘胡兰?
敌人用了收买、威胁、毒打、杀害的手段对付刘胡兰。
2.从哪几个地方看出刘胡兰在敌人面前毫不屈服?
面对敌人的收买,刘胡兰大声地回答说:我不知道;
面对敌人的威胁,刘胡兰愤怒地回答: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面对敌人的毒打,刘胡兰像钢铁铸成似的,一点儿也不动摇。
面对敌人的杀害,刘胡兰迎着呼呼的北风,踏着烈士的鲜血,走到铡刀前英勇就义了。
3.你如何理解生的伟大、死得光荣?
刘胡兰为革命奋斗的一生是伟大的,为党和人民而死是光荣的。
4、三年级上册第2课花的学校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第2课花的学校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读课文,对于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想想写的是哪些景、物?
课文写了雷云、阵雨、东风、花、树枝、绿叶等景物。
2.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想象:这些花孩子冲了出来做什么?
这些花孩子在雨中自由的奔跑、游戏、打水仗等。
3.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花儿的学校只要一下雪,孩子们就冲出教室,大家在操场上尽情舞蹈,你瞧风中的梅花还随风摇曳,似乎在欣赏自己的身姿,又像在与雪花比美。
5、四年级上册第2课走月亮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第2课走月亮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描述了我和阿妈在秋天的夜晚走月亮的情形。
2.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
点苍山、村头、大道和小路、小溪和水塘、溪岸和拱桥、果园和菜地
3.我和阿妈走月亮!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看似重复,实则妙笔之句,充分表达了小作者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细细咀嚼这种情致,意趣,虽是秋夜,却让人心中涌起融融的暖意。
4.文中不单单写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的所见所闻,还加入了我回忆的内容,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走到溪边,我想起了阿妈曾经在这里洗衣裳,我曾经在这里用树叶做小船的情景;走到田埂上,我想到了种庄稼,找兔草、吹蒲公英等情景。这些美好的回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突出了童年生活的无拘无束,表达了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6、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
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2.《暮江吟》这首诗中,作者赞美哪些景物是可怜的?可怜的意思是可爱。当作者看到弯弯的如弓一样的新月、珍珠一样的露珠时,他感到这一切都是可爱的。
3.《题西林壁》和《雪梅》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
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就是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题西林壁》先描写了看到的庐山景色,然后阐述了道理: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雪梅》在末句点明了雪和梅的特点,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进步。
4.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5.《暮江吟》中,为什么是真珠而不是珍珠?
白居易《暮江吟》的最后一句露似真珠月似弓,其中的真珠一词,在本诗中是珍珠的意思。但真珠和珍珠之间,却不是完全等同的关系,二者不能随意互相替代使用。
6.说说本课三首古诗的异同点。
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描绘景物的。其中,《暮江吟》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题西林壁》和《雪梅》则在描写景物之余寄寓了一定的道理。
7、四年级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联系全文想一一想:哪些地方体现出了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蟋蟀精心选择住址,把巢穴选在向阳的地方,门口有草丛掩盖;巢六是它一一点儿一一点儿挖掘的,没有半点儿马虎。等巢穴挖好了,它还会随着天气和身体变化不断地改进巢穴。可见,蟋蟀对自己的巢穴要求多么高,不像其他昆虫那样随便找个巢穴就住下来。
2.为什么作者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蟋蟀把巢穴建在向阳的地方,最多有九寸深,且排水优良,可见蟋蟀是很有智慧的。它的巢穴虽小,但是靠它那柔弱的身体建成的,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钳子和后腿,这与要完成的扒土、搬土块、推土、铺土、整修等工程相比,是多么大的反差!所以对蟋蟀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一个伟大的工程。
8、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爬墙。
2.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3.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不只写脚,而要先写叶子呢?原因有两个:一是爬山虎的叶子靠脚才能够爬满墙,这满墙的叶子,正是脚的功劳,进一步突出了脚的作用之大;二是我们通常先看到的是爬山虎的叶子,仔细观察才能看清爬山虎的脚,所以先写了叶子。
4.爬山虎的脚触着墙时是怎样变化的?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巴住墙就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细丝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由于产生了拉力,它在墙上才贴得很紧。
9、四年级上册第20课陀螺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第20课陀螺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作者为什么要介绍陀螺的别称?
绍陀螺在故乡的别称是冰尜儿,一方面给读者做更多介绍,另一方面使文章用词更具生活乐趣,让读者倍感亲切,从而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2.我的陀螺遭到同伴们嘲笑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它长得不伦不类,该平的地方不平,该尖的地方不尖,看不出一丝一毫与同伴相斗的能力。
3.仔细阅读第9、10自然段,说说在描写斗陀螺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陀螺以人的动作和情感,把陀螺写活了,好像陀螺也有了思想和意识,将小陀螺和大陀螺交战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呈现了出来。
4.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
虽然胜利小如微尘,但对于作者这样好胜心强的孩子来说也是足以陶醉许久的一件事情。
5.作者从斗陀螺这件事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作者明白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的道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才能、品质、行为等是不可能单单从外貌上就能看出来的,海水也是不可能用斗就可以测量出来的。这警示我们在生活中看待事物或问题不能从表面出发,而要看其内在本质。
6.为什么说我取得赛陀螺的胜利是辉煌的时刻?
一是我喜欢赛陀螺,到处找木头做陀螺,但是没有成功,我对赛陀螺充满着期待。二是叔叔送我的陀螺不那么帅气,我对它取胜不抱希望,但它最终战胜了大陀螺,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我非常激动,认为这是辉煌的时刻。
10、四年级上册第18课牛和鹅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第18课牛和鹅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由于听信了他人的话,所以我们不怕牛,害怕鹅。接着写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最后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对鹅都改变了态度。
2.讨论: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老公鹅?
这是一只神气活现、胆大妄为、气焰嚣张、不可一世、耀武扬威、趾高气扬的鹅。
3.作者仅仅是对鹅的态度转变了吗?
不,对牛的态度也转变了。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可我们实在比它弱啊!
4.我为什么怕鹅,而金奎叔为什么不怕鹅?
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之所以怕鹅,是因为我很相信大家的话,即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我没有去思考;金奎叔不相信大家的话,是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我们应该从事实出发,正确地看待问题。
11、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多么可亲可敬的乡亲们啊!他们还会把什么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呢?
一位孤寡老人家没有水,邻居帮忙往他家挑水,老人家的水缸总是满满的,大家把这种事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2.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指的是什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指的是他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1)摆搭石:①人们把精心挑选的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②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直到满意了才离去。(2)走搭石:①一行人紧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②如果有两人同时走到溪边,总会止步,招手礼让;③年轻人在溪边遇到老人,会背老人走搭石。
3.课文为什么以《搭石》作为题目?
课文以《搭石》为题,是因为:(1)作者以搭石为线素,按话搭石一摆搭石一走搭石一赞搭石的顺序叙述了所见所闻;(2)借任人走,任人踏的搭石,赞扬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4.秋凉以后,人们为什么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秋凉以后,如果人们来来去去还趟着水走,是很凉的)
5.为什么人们会谴责没有摆好搭石的村民懒惰?
(因为十里八村的乡亲都要在寒凉的水里走,所以这个村子的人会受到谴责)
6.那一排排搭石还仅仅是一排排联结故乡小路的石头吗?
它还联结着什么呢?(联结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12、五年级上册第二课落花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第二课落花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写了我们一家人从种花生到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
2.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作者课文围绕落花生写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和议花生四部分内容。
3.为什么在父亲眼里,花生不好看但很有用?
这句话中的不好看 很有用揭示了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谦逊朴实、不计名利、不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这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4.最后一段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时间,把事情叙述完整。第二句写出了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以及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的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5.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材料?
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议花生是详写,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是略写。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向读者揭示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而不是为了谈怎样种花生、收花生以及花生的味道如何,因此详写议花生部分。这样安排详略得当,使文章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3、五年级上册第9课猎人海力布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第9课猎人海力布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讲的是猎人海力布打猎时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宝石,使他听得懂动物的语言,他把利用宝石听到了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村子的可怕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了石头。
2.文章的开头就说这是一一个动人的故事,你认为该个故事的哪些地方最动人?
我认为最动人的地方是海力布为了说服乡亲们搬家,自已说出真相,变成石头。他知道自己告诉别人鸟的话后,就会变成石头,可是为了救乡亲们,他选择牺牲自己。他的行为太伟大了,非常动人。
3.从海力布得知可怕的消息后的表现,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从得知可怕消息后白海力布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看出海力布是个热心助人,心里有别人的人。
4.海力布明明知道,如果把鸟儿的话说出来,自己会变成石头,为什么他还要说?
因为海力布不仅平时热心地帮助别人,遇到困难替他人着想,更令人钦佩的是,在乡亲们遇到灾难的时候,他只有把事情说清楚,大家才会相信,只有牺牲自己,才能换来乡亲们的平安,所以他尽管知道说出来会变成石头还是说了,表现了海力布舍己为人的崇高品德。
14、五年级上册第7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第7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题目是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开头两个自然段为什么却先写人和鸵鸟呢?
作者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大家平时可能不太熟悉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相比较,点明了猎豹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带着问题继续读下去的兴趣度。
2.气式飞机飞行的高度,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50千米每小时。这一段中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大约表示估计,不是准确的数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如果删去了,就会与事实不符。
3.课文第1至8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结构: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都为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内容:每个自然段都是介绍一种事物要比另一种事物的速度快。
15、五年级上册第17课松鼠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第17课松鼠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松鼠》是法国作家、博物学家布封写的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从外形、活动、吃食、搭窝这四个方面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特点,采用拟人手法把松鼠写得活灵活现。
2.读课文,画出全文的中心句,并分析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作用:下文所介绍的松鼠的外形突出了它的漂亮;松鼠的活动突出了它的驯良;吃食、搭窝突出了它的乖巧,所以,这句话总领全文。
3.你认为描写松鼠外形的这几句话好在哪儿?
作者抓住了松鼠的外形特点,运用了恰当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把松鼠刻画得活灵活现,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美丽可爱。
4.课文说明了松鼠的些特点?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些特点的?
课文说明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
①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进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
②从松鼠的活动范围一一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一驯良。
③乖巧是从有人触动大树时反应的警觉,从蹦跳的动作表现出的轻快,从储备食物过冬表现出的聪明以及搭窝时有条不紊、精心考究表现出的聪明等方面来说明的。
16、五年级上册第24课月迹课堂笔记主题思想
五年级上册第24课月迹课堂笔记主题思想
本文记述了一一家的几个孩童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描绘了皎洁的月色和到处映现出月亮的景象,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象,也表现出对美,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
17、五年级上册第24课月迹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第24课月迹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记叙了童年时代几个孩子在中秋月夜追寻月亮的过程。
2.当奶奶告诉孩子们月亮上有桂花树时,孩子们都有什么反应?
孩子们先是惊诧,一会儿,身临其境。好像到了无比美妙的境界,似乎自己就在月中,月桂就是院子中间的那棵桂树。
3.后来孩子们又在院子里的什么地方找到了月亮?
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锹刃上找到了。
4.奶奶是一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奶奶对生活充满激情,是一一个童心未泯的人。同时,奶奶也是一一位高明的教育家。她注重引导孩子们关注外界,探索自然,善于调解孩子们之间的矛盾,善于引导孩子们发现美、感受美。
她是文章中的关键人物。中秋之夜,她给孩子们讲述美好的神话故事,她引导孩子们赏月、寻月,最终让孩子们得到了心理上的最大满足,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5.文章为什么要以月迹为标题?
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亮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通过记叙寻月的过程,描绘了美丽的月色,赞美孩子们美丽纯洁的心灵,表达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同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美好的东西是属于每个人的,只要我们努力去寻找,就能找到自己所想要的美好事物。
18、五年级上册第23课鸟的天堂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第23课鸟的天堂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2.我们在什么时间出游?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们出游的时间是傍晚。吃过晚饭、热气已退、太阳落下了山坡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们出游的时间。
3.作者为什么要以《鸟的天堂》而不以《大榕树》为题呢?
鸟的天堂其实就是一株大榕树。以《大榕树》为题太平淡,缺少联想,没有意蕴。以《鸟的天堂》为题有两点好处:①既表达了对大榕树的赞美,又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②突出了大榕树是鸟儿快乐生存的家园。
4.为什么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因为是黄昏时分,所以鸟儿栖息了,而且大榕树树大枝叶稠密。作者没有见到鸟。当时心情很失望。作者虽然没有见到鸟,他却被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深深地迷住了。
5.作者和他的朋友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见到了怎样的景象?为什么所见所闻会不一样呢?
作者和他的朋友去了两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但没有看到鸟儿;原因是在傍晚,鸟儿们已经在树上休息了。第二次看到了数量众多、种类繁多的鸟儿,看到了它们在鸟的天堂里自由快乐地生活的情景;原因是在早晨,鸟儿开始一天的活动了。
6.作者在文章第一部分里写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在文章的结尾时又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样写有什么巧妙的用心?
这样写文章前后照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发自内心的赞美。
19、五年级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写的。
2.归鸦为什么用点点?大雁为什么用成群结队?虫鸣为什么用听?
乌鸦数量不多,且分布散乱,所以用点点,这是视觉描写。
大雁南飞,成群结队,这样写比较真实可感。这是视觉描写。
夜幕降临后,看不到虫子,但是可以听到叫声,这是听觉描写,这样写符合常理。
3.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了对冬天早晨的赞美?
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既写出了冬天早晨的三种情况下的不同美景,又点出了自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容易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
20、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新鲜一一新奇 常常一一经常 满足一一知足
踪迹痕迹 款款一一慢慢 兴趣兴致
满盈充满 疑心怀疑 漂亮美丽
羡慕艳羡 嫉妒妒忌 争执争吵
面面相觑一一瞠目结舌 无边无际一一一一望无际
反义词
新鮮一一陈旧 疑心一一信任 漂亮一一丑陋
争执一一和解 粗糙光滑 灿烂暗淡
清清晰晰一一模模糊糊
21、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累:li (果实累累)lěi (长年累月)li (劳累)
屏:bǐng (屏气凝神)png(屏风)
22、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迹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
在孩子们的眼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们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什么都让他们觉得不满足。
2.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
盼和闷写出了孩子们等待月亮出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孩子们对月亮的喜爱。
3.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这句话让人觉得月亮像一个淘气的孩子,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又让人觉得月亮像一位美丽绝伦的少女迈着轻盈的步子缓缓走来。
4.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希望无处不在。它就有了哩富含童真童趣。
5.院子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桂树累累的骨朵儿比喻成繁星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桂花骨朵儿的细密白亮的特点,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6.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我们是月亮的主人,拥有了月亮,就拥有了天空,表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照应了文章的开头。
课文主题
本文记述了一一家的几个孩童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描绘了皎洁的月色和到处映现出月亮的景象,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象,也表现出对美,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
23、一年级下册第9课夜色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一年级下册第9课夜色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你从哪里看出我是个胆小的孩子?
从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可以看出我是个胆小的孩子。
2.我不想去散步,爸爸为什么一定要拉着我去?
爸爸希望我变得勇敢。
3.夜晚既然很黑,为何还能看到小鸟睡觉呢?
因为我变成了勇敢的孩子,逐渐地发现了生活中更多的美好。
4.我真的看见了小鸟睡觉吗?
天黑了,是不容易看见小鸟睡觉的。这是我在想象,表达了我对夜景的喜爱。
24、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第一自然段第二句。
2.五根手指分别有什么长处和短处?
大拇指:(长处)最肯吃苦、默默奉献;(短处)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食指:(长处)勤奋、敢于探险、不怕牺牲、机敏;(短处)不窈窕,曲线强硬。中指:(长处)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短处)沽名钓誉、华而不实。无名指和小指:(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短处)能力薄弱。
3.文章是按什么结构写的?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文章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通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加上恰当的排比、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主题鲜明,结构清晰严谨,语言风趣幽默。
4.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一是明五根手指的作用是不同的。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和样子上的差别他们的力气不一样,功能也不一样,这让我们懂得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二是让我们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集合在一起,就根根有用。人也是这样,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把事做好。
25、五年级下册第17课跳水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17课跳水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2.课文开头两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话开门见山地介绍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为全文作了必要的铺垫:(1)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条件。正因为风平浪静,水手们才会轻松悠闲起来,才有兴趣拿猴子取乐。(2)暗示了事情的结局。正因风平浪静,孩子跳进水里才能被水手迅速救起,转危为安。
3.船长真会对儿子开枪吗?你可以看出船长有怎样的品质?
船长不会真的开枪。他只是拿开枪来吓唬自己的儿子,让儿子尽快跳入海中。在这种情况下,唯有跳海才有得救的可能。而假装开枪,是逼迫儿子跳海的最有效的办法。船长有机智、勇敢、沉着、果断的优良素质。
4.从船长的表现中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遇事要沉着冷静,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26、五年级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楚人为何会把自己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楚人卖矛和盾的时候,夸大其词,只顾吹嘘,没有考虑盾和矛在作战时是相互对抗的武器,不可能同时存在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以至于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夸大其词,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3.自相矛盾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比喻别人或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27、四年级下册第5课琥珀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5课琥珀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一、琥珀有什么特点?
答:琥珀是由松脂球演变而成的透明化石,这块琥珀里躺着苍蝇和蜘蛛。
二、琥珀形成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答:1.要有松树;2.炎热夏天正晌午,有热辣辣的太阳;3.形成一个松脂球;4.要经过漫长的地壳运动。
三、前6个自然段有几处描写太阳,各是怎样描写的,气温的变化体现在哪几个词上?
答:共有3处:①太阳暖暖的照着;②太阳照得火热;③晌午的太阳热辣辣的照射这整个树林。
气温的变化是:暖暖火热热辣辣,表明天气越来越热,为下文的松脂滴落做铺垫。
四、文章中哪些内容是真实的,哪些内容是推测的?
答:文章中,琥珀的形成是推测出来的,琥珀的发现和样子及其科学价值是真实的。
五、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一个巧字贯穿了始终,巧在哪里?
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有以下巧妙的地方:1.森林的远处有海;2.小苍蝇落在老松树上;3.蜘蛛刚好爬过来;4.一大滴松脂正好把两只小虫包住;5.水把森林淹没,松脂球埋在泥沙里;6.波涛把琥珀卷到岸边;7.孩子赤着脚踩到琥珀;8.孩子的爸爸正好认识琥珀。
六、 这块琥珀的发现有什么科学价值?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8、四年级下册第14课母鸡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14课母鸡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文章第3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这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讽刺了母鸡的炫耀。聋子本来是不怕吵的,作者用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讨厌母鸡的情绪。
2.文章第7段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母鸡关照鸡雏的?表现了母鸡的什么特点?
从母鸡教鸡雏们本领、给鸡雏们取暖、身体供鸡雏们游戏这三方面介绍母鸡关照鸡雏的,表现了母鸡慈爱、不辞辛苦的特点。
29、四年级下册第13课猫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13课猫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文从哪三方面介绍了猫的性格古怪?
(1)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2)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3)它既胆小又勇猛。
2.课文从哪些方面写满月的小猫们淘气可爱的特点的?
(1)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淘气;(2)玩起来不怕摔跟头,也不怕疼;(3)肆无忌惮地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
3.第4段中,既写到猫什么都怕,又写猫勇猛,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因为这正好揭示了猫性格的古怪,胆小与勇猛敢斗同时体现了在猫的身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4.文中小梅花指的是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
小梅花指猫的脚印,这里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猫踩在稿纸上的爪印比作美丽的小梅花,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5.作者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了猫的性格特点。写猫老实时,列举猫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的事例,写猫贪玩时,列举猫一天一夜不回家的事例,写猫尽职时,列举了猫一连就是几个钟头蹲守、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的事例都具体表现了猫古怪的性格。写猫小时候淘气可爱,列举了它玩妈妈的尾巴、玩鸡毛、摔跤、打秋千等具体事例来表现。
30、三年级下册第2课燕子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2课燕子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本文的题目是《燕子》,为什么要写美丽的春景?
描写春景是为了交代燕子活动的背景。春天有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黄的白的花,青的草,绿的叶这已经是烂漫无比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就是在美丽的春光中活动的,进一步突出了燕子给春天带来的无限生机。
2.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把这样美丽的景象比作图画,流露出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赞美了象征生机、活力的春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31、三年级下册第14课蜜蜂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14课蜜蜂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我做事严谨的品质?
法布尔捉自家花园的蜜蜂的用意:是为了便于观察;做上记号,是为了方便与其他蜜蜂区分开来,试验的真实性;叫小女儿等在蜂窝旁,是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捉二十只蜜蜂是为了比较分析,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走两里多路,使试验结果有说服力。这一系列实验措施,充分体现了作者做事严谨的品质。
2.两只蜜蜂飞回来能不能断定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为什么?
从小女儿的动作、神态及语言的描写中,只能初步断定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不能据此就得出结论,毕竟二十只蜜蜂中只有两只飞回来了。
3.这个试验告诉了我们什么?从作者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这个试验告诉了我们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但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作者无法解释的本能。从作者身上我学到了遇到事情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不轻信、不盲从,要具有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2、二年级下册第16课雷雨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第16课雷雨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几个方面写雷雨的)?
课文是按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顺序写的。
2.雷雨中的景象这部分内容中,雨势是怎样变化的?
雨下起来了雨越下雨大雨渐渐变小。
- 11.以右边的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直角和钝角。
-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字词解释
-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四》 1.蚂蚁沿图形的边线走一圈,请将它们走的路线描出来。
- 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课堂笔记课堂笔记之课文主题思想
- 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笔记
- 麻雀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 四下语文海上日出生字组词拼音加造句
- 四年级上册第7课生字组词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 想想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
- 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 五年级下册手指生字组词字词解释
- 五年级冀中的地道战小练笔
- 四年级下册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 上帝的弃儿
- “顽皮”而可爱的小金鱼
- 日出的句子心情短语262句
-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小兔过生日》反思
- 大班科学教案《好喝的菊花酒》教学反思
- 莘县城市形象朋友圈文案33句
- 度假区景区形象朋友圈文案32句
- 包装厂朋友圈文案35句
- 王者荣耀兄弟名字英文439个
- 洋气的英文名合集418个
- 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 五年级下册第4课梅花魂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 五年级上册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 二年级上册第22课狐假虎威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 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白鹭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 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 五年级上册第6课将相和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 二年级上册第2课我是什么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 五年级上册第3课桂花雨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 五年级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 五年级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 四年级上册第14课普罗米修斯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 三年级下册第24课火烧云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 二年级上册第23课纸船和风筝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