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白鹭 2、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第一课白鹭 2、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1、第一课白鹭 2、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第6自然段:清田独钓图。
第7自然段:清晨放哨图。
第8自然段:黄昏低飞图。
2、把0、1、2、3、4、5、6、7、8、9十个数填在□里,每个数只用一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三》练习题及答案
把0、1、2、3、4、5、6、7、8、9十个数填在□里,每个数只用一次。
0+9=1+8=2+7=3+6=4+5
3、第十课 日月潭 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第十课 日月潭 课后练习题答案
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朗读略。提示:注意朗读时的情感,要熟读2-4自然段并背诵。
4、朗读课文,说说雷雨前、中、后三个阶段的景色变化
朗读课文,说说雷雨前、中、后三个阶段的景色变化
雷雨前:乌云满天,黑沉沉的。树叶也是一动不动,蝉也不叫一声。忽然的吹过来一阵风,树枝被吹得乱摆,蜘蛛也都被吓得躲起来了。闪电也越来越亮,雷声也越来越响。
雷雨中:雨突然的就下下来了,而且越下越大,树、房子都看不清楚了,慢慢的雷声、雨声都变小了。
雷雨后:空气变得清新,彩虹挂在了天空,蝉和青蛙又开始叫起来了,蜘蛛又回到网上工作,池塘里面的水也积满了。
5、花的学校课后答案,读课文的时候,你注意到下面加点的部分了吗?
读课文的时候,你注意到下面加点的部分了吗?
*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点拨:加点部分都是拟人化的短语,通过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的描述出了东风、树枝和雷云的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了花跳舞、狂欢时热烈的气氛。
6、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荷花》【小练笔】第2自然段写出了荷花不同的样子,仿照着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荷花》【小练笔】第2自然段写出了荷花不同的样子,仿照着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
你瞧,那一簇簇的迎春花,有的密密麻麻地挨在一起,像在聊天。有的三三两两地靠在一起,像在说悄悄话。有的枝丫上只有一朵花,也许它在独唱吧。
7、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荷花》画出课文中你觉得优美生动的语句,和同学交流。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荷花》画出课文中你觉得优美生动的语句,和同学交流。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了荷叶碧绿、大而圆的特点。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三句话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用准确的语言把荷花的形态描摹出来,同时加入了自己的感受,让人仿佛看到了真的荷花。
8、课文从三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和同学交流你最感兴趣的部分。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bīn)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火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它把金色给了田野,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多美的一段话!它为我们展示了黄色的银杏树,红色的枫树,金黄色的田野,橙红色的果树,还有各色的菊花。这些优美的句子都是围绕一句话来讲的,那就是──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秋天还是一个果实成熟的季节,果园里的景象更加的迷人,但是他的香气更让人流连忘返。秋天里,是采摘季的季节,就像上文的争着一般,这里,是争着向人们展示好问的气味呢。怎么勾住?用气味吸引啊。为什么用勾住?呵呵,你想跑都不行,必须回来闻一闻。这个勾,把好闻的气味写的有动作,代表着果实了。除了勾住小朋友,一定还会跟飞来飞去的小虫、小鸟有着非常有趣的对话。
9、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道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张张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张张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被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张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相反,很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里变得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欢跳着、歌唱着
10、第2课《花的学校》 读课文的时候,你注意到下面加点的部分了吗?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率也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提示:加点部分都是拟人化的短语,通过拟人形象生动地描述了东风、树枝和雷云的动作,让我们感受到雷雨交加的恶劣天气,花在跳舞、狂欢时热烈的气氛,体会到花孩子愉快的心情。
11、第19课《海滨小城》 有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吗?
提示:这样的句子一般出现在一段话的开头或结尾,又是也会出现在一段话的中间,这样的句子也叫做中心句。本文中,这样的句子有很多,如第四五六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第四自然段: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第五自然段:小城的公园更美。
第六自然段:小城的街道也美。
12、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时间与数学》 第一幅图表示的是父母共同的休息日,你看懂了吗?请你也像这样表示出其他的休息日。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时间与数学》
第一幅图表示的是父母共同的休息日,你看懂了吗?请你也像这样表示出其他的休息日。
13、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后习题答案
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道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张张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张张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被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张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相反,很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里变得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欢跳着、歌唱着
14、填一填,再说一说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课后习题答案
填一填,再说一说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蝈蝈的歌唱。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
15、默读第10课纸的发明,想想各自然段意思,并写下来
默读第10课纸的发明,想想各自然段意思,并写下来
阅读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纸对中国的贡献以及纸的不断变化。
参考答案:
第一自然段:概述了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第二自然段:讲了早期书写材料的一些变化,还有早期书写材料得不到普及的原因。
第三自然段:写了人民发现可以通过麻这一材料来造纸,但是麻纸相对比较粗糙,不太容易书写。
第四自然段:写了蔡伦对于造纸术的改进,让造纸术得到了传承。
第五自然段:写了我过造纸术对于世界文明的深远影响。
造纸术发明以前:用龟甲、兽骨、青铜、竹片、木片等,材料笨重,携带不便。帛,太贵,不能普及。
西汉时代:用麻,粗糙,不便书写。
东汉时代:蔡伦改进造纸术,原料多,便宜。
后来: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16、读完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把你的问题写下来。
读完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把你的问题写下来。
提示:
发问的地方可以是:对课题、对主要人物、对主要事件、对结果、或者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如:为什么说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17、读完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把你的问题写下来。
读完课文,把你的问题写下来。
提示:
发问的地方可以是:对课题、对主要人物、对主要事件、对结果、或者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如:为什么说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18、读读课文《走月亮》第6自然段,说说“我”的所见所闻,你还记得月下的某个情景吗?仿照着写一写。
乡村的秋夜,静谧,安详。仔细聆听,有秋虫咿咿呀呀的鸣叫声传来,让这原本就静谧的夜晚显得更加宁静。走出家门,来到草地上。月光笼罩着整个草地,像是给草地穿上了无边的轻柔的白色纱裙,月色让草地显得十分温柔。站在草地上远远望去,村外的山在月光的笼罩下,整个山酷似一条迂回的黑色的巨龙冒着仙气,山上的小树就是那条巨龙的鳞片,那条巨龙仿佛在漆黑的夜空下自由地飞翔,而且不被人们发现。沿着蜿蜒的小泥路前行,路旁有金灿灿的稻田。成熟的稻子,颗粒饱满,沉甸甸的,随风起舞,飘散着诱人的芳香。走进小树林,细碎的月光撒在地上,映出斑驳又迷离的影子,一摊又一摊,摊摊都不尽相同,就像一幅幅色彩不一的水墨画。月光就这样静静地流淌着,倾泻了一地。月朦胧,鸟朦胧。渐渐地月下的花草树木也都像是被披上了一层白色的轻纱般,如仙似幻。
19、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读完课文,把你的问题写下来。
提示:
发问的地方可以是:对课题、对主要人物、对主要事件、对结果、或者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如:为什么说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20、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月亮》读一读,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优美生动的句子,抄写下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走月亮》课后习题答案
读一读,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优美生动的句子,抄写下来。
1、呦,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2、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3、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
4、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5、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嗅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走过月亮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
21、2、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和同学交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课后习题答案
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和同学交流。
答: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观察描写钱塘江大潮。
潮来前的景象:江面上很平静,观潮人的心情急切。闷雷滚动、一条白线
潮来时的景象:潮的声大,潮头有数丈之高,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横贯江面。给人的印象就是如巨雷般的大潮像千军万马席地而卷,在呐喊、嘶鸣中奔来。狂潮拍石,如同几里岸边同时金钟齐鸣。
潮头过后的景象:潮头汹涌,漫天卷地,余威犹在, 恢复平静,水位上涨。
我印象最深的是潮来时的景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22、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孩子们不会耕种也不会织布,却也不肯闲着,都学着大人的样子,在桑树的树荫旁学着种瓜玩呢。从中体会到孩子的天真淳朴,极富生活情趣。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来敲打。从中体会到孩子自得其乐的盎然情趣。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从中体会到孩子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
23、第6课将相和 3、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反映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神,同时还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24、第6课将相和 2、读下面这段话的时候,你一眼看到了多少内容?
我一眼看到了和氏璧,我一眼看到的内容是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
(在阅读过程中圈画一些关键词句,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加快阅读速度。)
25、五上 21、古诗词三首 2、读一读,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意: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诗意:竹林里传来阵阵喧哗,那是洗衣物的女子归来了。莲花响动,那是捕鱼的小船在顺流而下。
这两句诗是动态描写。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遍勃勃生机。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诗意: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落月、江枫、满天霜是静景,乌啼、渔火是动景。特别是江枫、渔火,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26、18、慈母情深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反复出现的部分,想想它们的表达效果,课文中还一些这样的句子,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A、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一连三个我的母亲,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把母亲的动作写得很具体,母亲如此艰苦的工作环境使作者内心内心产生了巨大的触动。
B、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用反复的手法细致地刻画了母亲一连串的动作,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母亲的辛劳,而且加深了读者对母亲的印象,为后文做好了铺垫。
27、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
答:文中对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集中体现了慈母情深,同时反映了我当时的感受、体验,表达出我对母亲的爱。
(1)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瘦弱的母亲
(2)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贫苦的母亲
(3)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辛劳的母亲
(4)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通情达理的母亲
28、2、读下面的句子,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运用哪些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太阳离地球很远。
◇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太阳大的特点。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生动地说明了太阳远的特点。
29、14、圆明园的毁灭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反复朗读,读出感情的变化。
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无耻行径的无比痛恨之情。
30、3、课文诉说了中国人的强国梦想。百年来,在强国梦想的激励下,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人物,为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如地质学家李四光、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数学家华罗庚、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
老师指导:阅读大量的杰出人物故事,确定一个手抄报的主题和栏目版块,然后和同学分工合作完成。
31、2、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一读相关段落。
参考答案: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鸟的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这是静态描写;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作者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热闹活动的景象,这是动态描写。
32、(2)三七在(8,6)的位置,请你在图中标出。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五》练习题及答案
(2)三七在(8,6)的位置,请你在图中标出。
33、(2)把每个点的第一个数扩大到它的2倍,第二个数不变,得到一个新的位置。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二十五》练习题及答案
(2)把每个点的第一个数扩大到它的2倍,第二个数不变,得到一个新的位置。然后在附页中的方格纸上描出各点,并将它们连成一条小鱼。
34、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谁先走》 (1)甲转盘是笑笑设计的,请你确定规则,使游戏对双方公平。 (2)乙转盘是淘气设计的,请你确定规则,使游戏对双方公平。 (3)请你也设计一个转盘,并确定一个对双方都公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谁先走》
(1)甲转盘是笑笑设计的,请你确定规则,使游戏对双方公平。
游戏规定:转动转盘时,指针指向蓝色时,甲方赢;指针指向黄色时乙方赢;
(2)乙转盘是淘气设计的,请你确定规则,使游戏对双方公平。
游戏规定:转动转盘时,指针指向蓝色时,甲方赢;指针指向黄色时乙方赢;
(3)请你也设计一个转盘,并确定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
游戏规定:转动转盘时,指针指向蓝色时,甲方赢;指针指向黄色时乙方赢;
35、《白鹭》课后练习及答案 背诵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白鹭》课后练习及答案
背诵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背诵指导:先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再进行理解性的背诵,这样背诵就比较容易了。在背诵第6~8自然段时,还可以先想象每个自然段描绘的画面,根据画面的内容确定要点。总之背诵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这样才会达到有的放失、事半功倍的效果。
抄写指导:抄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段,重在让我们养成积累优美语向的习惯。抄写时要做到字迹工整,书面整洁。抄写也要走心,边抄边记,强化对课文的理解。
36、为第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取名字
为第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取名字
第6自然段:清水田独钓图。第7自然段:枝头闲立图。第8自然段:黄昏低飞图。
37、白鹭三幅优美的图画名字
白鹭三幅优美的图画名字
第6自然段:清田独钓图。
第7自然段:清晨放哨图。
第8自然段:黄昏低飞图。
38、月光曲默读课文第九自然段,说一说听着琴声,皮鞋匠兄妹好像看到了什么,再谈谈读后的体会和感受。
默读课文第九自然段,说一说听着琴声,皮鞋匠兄妹好像看到了什么,再谈谈读后的体会和感受。
答:看到的景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篓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体会和感受:那洒满银光的微波鄰粼的海面的清幽景象,仿佛是穷兄妹俩淳朴、美丽、善良、勤劳的美好情操:那穿过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越升越高的月亮,发出了清幽的月光,仿佛在歌颂穷兄妹俩的聪慧和美好心灵。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波涛汹涌的海面,仿佛是贝多芬在替兄妹俩向不平等的社会提出的抗议,为兄妹俩鸣不平。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勤奋好学,可是,就因为她贫穷没有钱,便不能去听音乐会,更不能到音乐院校去学习,这种残酷的社会现实引起了贝多芬的联想,从而体现在《月光曲》中。
39、课文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虽然五位战士的动作和神态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完整地构成了一个英雄的群体。作者在关注群体的同时,也关注了每位战士,这样能突出五壮士的胆之壮、行之壮、气节之壮。
40、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说说对课文《好的故事》最后两个自然段的理解。
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说说对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理解。
答:作者希望所有人都拥有像他梦中一样的美好的生活。虽然现实仍然是昏沉的夜,他也有怅惘和失望,但他执著地追求美好的事物,他坚信,他看见了一篇好的故事,美好的生活一定会到来的。
4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少年闰土》课后练习答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1)朗读提示:
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在朗读中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我的好奇、佩服、自叹不如;闰土的聪明、热情、纯朴等),并读出感情来。比如:第一自然段,写月夜少年刺猹的场景。深 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碧绿的西瓜。朗读景物描写要用舒缓的语气,体现出静谧的特点。人物描写略带兴奋的语气来读,要能把人物的机敏勇敢通过语气体现出来,用稍快的速度朗读。又如:第四自然段,写我和闰土见
面的情景。我早就想见到闰土,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朗读时要用急切的语气来读,速度稍快。再如: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_上的四角的天空。这一段写我向往农村生活。第1句要读出赞叹的语气,由衷地赞扬闰土知识的丰富,要读得舒展些;第2句,要强调不知道、只看见、不和只为重读,突出自叹不如的情感。
(2) 背诵指导:
课文第1自然段按照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先写了深蓝色的夜空、金黄的圆月,再写海边一望无际的沙地、碧绿的西瓜、看瓜刺猹的闰土 。背诵课文要在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
(3)体会形象。
课文开头描绘了一幅在月光下的西瓜地里,一个少年刺猹的鲜明图画,生动具体地勾画了闰土这个勇敢机敏、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这个美好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时时浮现在脑海里,三十年后仍然记忆犹新。
42、三年级下习作:看图画,写一写教学说课稿课案
三年级下习作:看图画,写一写教学说课稿课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有条理、比较具体的记叙一项活动
2.学会桉从整体到部分、从天空到地面、有近及远地观察放风筝的情景
3.在写话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观察、乐于表达的欲望
4.通过师生交流,小组互说,将画面内容说明白
5.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知道学生把活动经过写完整、写清楚。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留意观察,把活动经过写具体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唤起回忆
1.生齐背古诗《村居》,师画风筝简笔画图案。
2.师:草长莺飞的季节,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老师知道上周末爸爸妈妈带大家去放风筝。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放风筝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回忆?
3.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单元习作,观察一幅和风筝有关的图,并写写图中内容。
二、引出课题:看图画,写一写(板书课题)
1.复习回忆:我们在一二年级的看图写话中,学会了观察图画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谁能说说有哪些观察顺序?(指名生回答)
2.指导观察图画,师:快看,有一群小朋友也来放风筝了(课件出示图片)
3. 你觉得画面上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呢?谁能试着用什么时候?谁?他们在干什么?这样的句式说一说画面内容。
指名说。(指导学生整体观察画面的内容,从而对要写的作文有一个整体把握)
三、局部细观,打开文路
1.看空中。
提问:蓝蓝的天空中除了白云,还有什么?有哪些风筝?你觉得这时候的天空怎么样?
2.看地面
提问: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这样的地方美吗?美在哪里?你想在这样的地方干什么?
4.看人物
近看:近处有哪些人?女孩抱着风筝,为什么回头呢?两个男孩一前一后在干什么?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
远看:一家三口
师:你觉得小孩高兴吗?为什么?他的爸爸妈妈会说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顺序观察图画,从整体到局部。
(这个过程是将文章写生动具体的关键所在)
四、以说促写,快意表达
1.师:老师发现,同学们不仅有一双明亮的小眼睛,还有张能说会道的小嘴呢!那么老师想请同学们认真思考,把刚才看到的画面完整的说出来,不知大家有没有信心?
2.指名学生说出画面的完整内容。
43、朗读第9自然段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朗读第9自然段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听着贝多芬的琴声,我们可以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平静的海面上洒遍银光。此刻,贝多芬轻轻地按着琴键,音乐轻幽、舒缓。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穿过天空出现的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随着景象的变化,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强音乐骤然响起。月光照耀,浪花涌过来,气势凶猛,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
- 奇形怪状的近义词
- 沙滩上的童话 根据开头编故事,试着用上下面的词语
-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4司马光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 五年级上册第17课生字组词
- 五年级下册16田忌赛马形近字与多音字组词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课后答案
-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这段话你如何理解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训练
- 雨点儿全部的生字拼音词语怎么写
- 一年级金木水火土小练笔
- 五年级冀中的地道战小练笔
- 四年级下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优缺点
- 四季之美常见多音字及近反义词
- 少年闰土的多音字近义词怎么写
- 幼儿园科学环保活动方案:美丽的家园
- 我家的桂花树_小学生作文:三年级
- 夫妻哲理句子精辟133句
- 大班音乐教案《太阳喜欢》反思
- 小班教案《斑马穿新衣》
- 中班社会《我是文明小能手》教案反思
- 中班艺术活动《跳到我这里》教学设计反思
- 大班音乐教案《厨房里的声音》教学反思
- 地球仪朋友圈文案37句
- 水族用品朋友圈文案32句
- 越野团队朋友圈文案35句
- 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荷花》【小练笔】第2自然段写出了荷花不同的样子,仿照着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
-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节余多少钱》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有名的画家、科学家,留下了许多名画和科学研究成果。你知道他出生于哪一年吗?将下图中得数在400至500之间的算式涂上颜色,就会知道答案了。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 6.军犬的耐力是非常有名的。有关资料显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传达命令,一只军犬用50分跑完了21.7km的路程。算一算,这只军犬平均每分跑多少米?
-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练一练6.4张是一套,也可以单买。 (1)每张风景图片比每张鲜花图片贵多少元? (2)一套风景图片和一套动物图片一共多少元?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荷花》默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 课文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欣赏与设计》 2.照样子继续画下去,形成一幅美丽的图案,并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节余多少钱》 2.人民剧场楼下有425个座位,楼上比楼下少185个座位,人民剧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画图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再列式计算。
- 第5课撘石 2、说说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 关于秋天,一幅美丽的图画的教案 教学设计—大象版三年级上册
- 三下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字词解释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只有一个地球》 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