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育因素 建构有效互动

探索教育因素 建构有效互动

探索教育因素 建构有效互动

探索教育因素 建构有效互动 

  武汉市直属机关健康幼儿园  王蕾 
关键词:有效互动  开放的环境 
二十一世纪人类迈入信息时代,随着信息快速传播,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互动中寻求发展,不仅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也成为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
幼儿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等教育因素的互动中完成的。幼儿教育的整个过程都存在互动,“如何建构积极有效互动”成为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所谓有效互动,是指幼儿与各种相关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满足幼儿需求,达到帮助幼儿自主探索有效学习的目的。同时也能引起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使互动双方共同获得发展的教育模式。那么,哪些教育因素能形成积极有效的互动呢?针对这一课题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在探索幼儿园建构积极有效互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师幼关系、同伴关系、师师关系、亲子关系以及环境、社区、家庭等都是影响有效互动的教育因素,其中,师幼互动关系与环境教育因素是建构有效互动的核心。那么,如何建立有效的互动关系呢?通过三年的研究,我们有一些收获与体会,希望和大家分享。
一、营造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是形成有效互动的基础
互动即相互作用,它是人与个人、人与群体之间发生的交互动作或反应的过程。互动,作为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日常生活现象,也伴随着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因此,我们在探讨有效互动的相关因素时,不能排除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互动。我们认为教育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应包括:师幼关系、同伴关系、师师关系、亲子关系等,各种不同的互动关系在幼儿的成长发展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我们认为:建立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是形成有效互动的基础。这种关系将如何建立呢?
(一)从管理入手,形成和谐、平等的氛围,与园工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要与师生间形成尊重、平等、和谐的互动关系,管理者必须在工作中渗透人性化的管理,与教师建立新型的开放与互动、合作与分享、关爱与支持的人际关系,让彼此走进“心灵”,共同营造自由开放、宽松和谐的学习工作情境,并使教师将这种氛围带来的良性互动传递给孩子。
于是,在实践中我们不仅关注教师的工作,更关注教师的心理和情感,关注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在一日生活程序的安排上,我们尝试着给教师自我调节的权利,即使她们工作中出现一点偏差和错误,管理者也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并帮助教师分析、修改、完善,从而感受成功。在教研观摩活动的评价时,我们改变以往把关注点放在“结果”和“打分”上的做法,采取相互找闪光点、提建议的方式,让老师通过自评和他评,去发现、去反思,从而,加强了教师的评价能力与反思能力。在主题活动的展示中,我们不再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教师与活动,而是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给予激励评价,挖掘肯定每位教师的自身价值,通过创意奖、综合奖、互动奖、进步奖等一系列奖项,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就这样,在和谐、平等、积极的氛围中,教师们相互学习、不断完善,并逐步成长为学习型、合作型、研究型的群体。
(二)以幼儿为本,营造共生共长的氛围,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
良好的精神环境能形成共生共长的师幼关系,共生共长的师幼关系又促使精神环境更宽松、更愉快,使孩子有安全感与信赖感,为形成积极有效的互动奠定基础。
于是,在教师与幼儿相处之时,我们尝试着要求教师从与幼儿建立和谐、平等、相互依赖的师幼关系开始,希望教师给幼儿营造一个民主、尊重、支持、合作、创新、接纳的人际环境,走进幼儿的童心世界,形成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我们特别注重做好新生入园工作,入园前,启发教师通过多渠道了解幼儿;入园初,开展新生家访、亲子互动、大带小等活动,提供不同的互动方式,这种以情感交流、心理交流为内容的互动,使性格各异的孩子与教师之间很快建立起安全与信赖感的互动关系,此时,教师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语言,一个甜蜜的拥抱都渗透了互动的“语言”,使教室里少了哭闹,多了欢笑;少了焦虑,多了信任。
互动式学习促进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孩子们向教师敞开了心扉,一个小小的秘密;一句关切的问候;一个亲热的举动……都在向老师传递着喜爱与信任。幼儿的童真与不同与成人的表达方式唤起了老师心中美好的情感,更激励教师带着微笑、带着慧眼、带着理解、带着鼓励、带着支持去走近幼儿的心灵世界。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让每个幼儿在快乐中体验成功,获得个性的发展。让老师品尝到了做教师的乐趣,激发了他们工作的热情,从而进入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不仅仅将幼教事业看作是一种职业,而是当作生命中的一部分。 
(三)给幼儿空间,形成共生共长氛围,建立良好的生生互动关系
生生互动关系也称同伴互动关系,是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交往作用形成的一种互动。实践中,幼儿通过同伴相互模仿,互相推进,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目的。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对同伴互动关系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师幼双方建立 “平行关系”,成为朋友和合作伙伴,给了孩子更广阔的空间,用平等的互动方式带动、鼓励、支持幼儿去与大家进行交往,形成积极的同伴互动。案例《告状》中,天天打了代卫,几个幼儿一起告状,教师则将这一问题球抛给孩子,反问孩子:“你们该怎么办呢?”一场由幼儿开启的师幼、同伴间的互动产生了,有的幼儿去质问天天、有的去正面说教、还有的让他去道歉,天天感受到来自大家的压力,难过得哭了,几个幼儿赶紧安慰他,在教师鼓动下幼儿纷纷支持、鼓励天天勇敢面对错误,终于两个朋友的手拉在了一起,大家簇拥着他俩一起去游戏了。分析这一互动案例,没有了教师的控制与权威,孩子们解决了告状问题,师幼平行的关系,为幼儿创造了尝试解决问题、分析思考的机会,产生了同伴间积极互动,天天则在与同伴的互动中认识自己的错误,从中教师对幼儿能力有了新认识,积累了教育的新经验,这种同伴、师生间的互动使师幼双方都获得了发展。告状在幼儿园中普遍存在,在互动学习探讨前,大班幼儿平均每天告状达25人次,实施互动学习探讨后,教师给予幼儿自我发展机会,引导他们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告状几率明显降低,大班幼儿平均每天告状仅5-6人次,随着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逐步增强,幼儿间良好生生互动关系逐步形成。这种有效互动不仅促进了幼儿社会性观念形成,口头语言,个性、交往能力的发展,同时,形成了团结合作的良好园风。
二、开放的活动环境是建构积极有效互动的前提。
开放的活动环境是指根据教育目标、孩子年龄特点和需要,由师生共同创设的,有利于幼儿自由探索、游戏,能引发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物之间交流互动的一种宽松环境。
(一)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年龄、需求创设环境
环境在孩子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制定新的环境评价标准来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行之有效,使老师更为关注环境创设的教育性、发展性、针对性、参与性,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真正让孩子成为了环境创设的主人。
教育环境随着教育目的、内容的不断更换而更新,在遵循大目标的同时也注意兼顾了生成的弹性目标,使活动区、主题墙面等环境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每月、每周甚至每日都在不断变换,内容日益丰富,不断给孩子新的刺激,为幼儿自主学习、积累知识经验提供了条件。教师们在教育孩子时注重让环境说话,将教育活动、主题探索活动渗透于活动区环境中,为孩子探索、发现提供了空间。如:大班幼儿根据季节共同开展的植物活动中,顺应孩子的兴趣与需要,有的班级通过植物角引发幼儿的关注;有的带幼儿走进大自然发现其中奥秘,遵循幼儿的不同关注点每个班级生成了不同探索内容:如茶叶、有趣的根、各种各样的树叶、好吃的叶子等等,使活动极具生命力,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依据目标创设环境的同时,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的创设活动区域,将主题探索活动渗透在活动区中,小班幼儿在教师引导下与教师一同设置环境,偏重于角色和情感区域的创设,针对新生特点设置心情角,便于教师把握孩子情绪,及时给予关注、疏导。大班教师则尊重幼儿的意愿,支持他们的想法,激励幼儿自主的合作创设环境,活动区域突出社会性和探究性,并尝试让大班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活动区标志、设置相关区域。中班幼儿则与教师共同商量师生共创环境,顺应孩子的兴趣需要,设置了个性角、玩具角。与此同时,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突出层次性,针对不同层面的幼儿,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在互动式活动环境探索中,我们不断的积累经验,深刻认识到只有从幼儿兴趣需要出发,尊重孩子想法,才能有效促进幼儿与环境的积极互动。
(二)师幼合作,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
抓住环境这一教育因素,注重师生间的相互合作,让幼儿成为活动环境的创造者。每一个新的学期,都要创设新的环境,其中主题板面一直都是老师在探讨的问题,以往教师们重视的是教育性、艺术性,而忽略了孩子的参与性,即使孩子参与也仅局限于形式,互动学习的探索为幼儿营造了宽松的氛围,使教师相信孩子有能力去创造世界,让幼儿敢于大胆表达自我。于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与孩子共同商量班级环境的创设,幼儿一个个的涌跃提出自己的建议,终于“我想看世界”的主题在孩子的相互商讨中生成了,教师与幼儿一起寻找、准备材料,支持、鼓励幼儿自主探索。我们惊奇的发现:善于探究的幼儿个个都是天才。利用各种废旧环保材料制作的作品是那么的形象,其中还承载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人回味无穷。制作过程中,幼儿间的相互合作、分享,让他们获得了许多的生活经验,这些是教师所无法教授的。
在开展主题活动时,让环境与材料为主题内容的建构搭建平台、做好铺垫,引发幼儿的参与,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激发幼儿自主创造环境。例如:活动区中石制品图片引起了几个幼儿的关注,在老师支持、鼓励下,他们四处寻找了各种石头放进了活动区,各种小石子在环境中引起全班孩子关注和好奇,“寻找石头”的活动产生了,通过孩子主动与教师、同伴、环境、社区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获取了石头的相关经验,自主的探索激发幼儿不断地参与环境创设中,顺应幼儿的需求,师生共同利用石头进行绘画、制作等活动。并在教室的互动墙上展示了整个活动的进程,幼儿相互商量、共同协作,自己构图,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展现于眼前。这为幼儿提供了表达、表现经验想法的空间,尽管幼儿自创的环境在成人眼里不是那样整洁美观,却真实再现了丰富的童心世界,它是那样的极具生命力和感染力。
(三)利用环境,让幼儿成为探索学习的主人
开放的环境是产生互动的容器,往往能激活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细心地捕捉孩子们的每一个兴趣点,对幼儿提出的疑问,教师提供环境,给予支持,让幼儿通过与丰富的、可变的材料间不断的互动,尝试着利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来感知、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他们在反复的尝试中一点一滴地积累最直接的经验。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幼儿自主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环境提供的方式是互动关系实现的关键。教师提供开放的活动环境包括两种方式:
其一,是显性的环境,它能够将幼儿没有发现的东西展现给幼儿,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知识体系,增长幼儿自信心,它易于直接切入主题,为进一步开展主题提供基础。每个班级都会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提供丰富的玩具材料,置放于低矮开放的玩具柜中,供幼儿自由拿放,自主探究。例如“让风车转起来”活动,源于幼儿对风的探索,教师创设情景角,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支持引导幼儿去探索,孩子为想办法使风车转起来,通过自己对环境材料的探索研究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经验,不仅寻到了风的来源,还探索出了风大的时候风车转得快,风小时风车转得慢,从而引发了风的延伸活动,该活动中教师激发幼儿通过自身活动与环境直接进行相互作用,这种互动是显性互动,它使孩子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并培养了幼儿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二,是隐性的环境。即环境因素不直接告诉幼儿,让他们在尝试、发现问题过程中学会提问、设疑,借助隐性环境解决问题,发展其观察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设疑思考的能力,并为生成新主题提供基础。例如《有趣的光斑》活动,孩子无意中发现了光斑,引发了幼儿尝试的欲望,许多孩子找不到发光物,这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教育机会,教师悄悄地在活动区不起眼的地方投放了小镜子、金属盒等材料,一周的时间中孩子们都在热衷于光斑的尝试,他们不断的在区域中发现了能反光的物体。小镜子的出现,使他们探索发现各种物体反射出的光斑不一样,使幼儿兴趣点转移,生成了阳光和影子的活动,《有趣的光斑》活动不仅引发了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而且激发了他们动手能力、尝试精神,引发了他们的思考。整个活动教师利用内隐的环境方式推动幼儿主动探索,发现学习,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倾听,及时了解孩子需求、困惑,提供环境资源,使活动得到进一步深入。无论是显性教育环境,还是隐性教育环境,都为幼儿主动探索学习提供了条件,使环境促进幼儿发展同时让孩子驾驭环境、创造环境,生成新主题,这种幼儿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积极有效互动。
 

 #我们每天都会提供一些资料给大家,让大家轻松备课,欢迎关注,谢谢光临--中国儿童教育网www.cnfirst.net    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