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做桥(赵丽红随笔两篇)

让爱做桥(赵丽红随笔两篇)

让爱做桥(赵丽红随笔两篇)

  1 、让爱做桥

  当我第二遍拨雪鸽家的电话时,是我看到有雪鸽家的来电。接电话的仍是雪鸽妈妈,雪鸽妈妈诚恳的说:“赵老师,雪鸽在家待了两天,身体已经好了,可不愿意上幼儿园了。我跟她说‘老师想你了’,雪鸽说:老师想我,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啊?我说‘你睡着的时候打过了’,可她就是不信,她这会出去了,你能不能待会打过来亲自跟她说说?!”

  雪鸽家在比较偏远的农村,平常也是通过电话与家长的联系。雪鸽因为身体不舒服,已经在家休息第三天了。我第一次打电话是雪鸽未到园的第一天晚上,孩子已经睡下,只跟雪鸽妈妈聊了一会儿,没有打扰孩子,没成想,孩子会认为老师不爱她。我正跟雪鸽妈妈聊着,雪鸽妈妈说:“哎,这不,雪鸽回来了!雪鸽,你老师来电话了,找你的!”只稍稍待了几秒中,我就听到电话中传来稚嫩的声音:“赵老师”“噢,是雪鸽吗?你生病好了吗?你这两天没来,老师和小朋友可想你了,你什么时候来上学?”“我已经好了,明天我就去上学了。”“那太好了,明天早上我在幼儿园等你,到幼儿园门口接你好吗?”(雪鸽是每天乘班车上学的)“好!”“明天见!我等你啊~”

  放下电话我不禁思绪起伏: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赞扬。”孩子进入幼儿园以后的大部分时间是和老师在一起,孩子期待着老师的关心;渴望老师的帮助、爱护;把老师当作自己最可依恋、最可依赖的人,同时又希望自己是老师眼中的“宝”。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亲切的抚慰、一句由衷的赞扬……都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鼓励和自信。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往往忙于日常工作,疏忽了孩子的需求与感受,使孩子的渴望得不到满足。

  雪鸽是个比较内向的女孩子,她的反应让我一震: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疏忽有多少?由于我们的疏忽,给孩子带来多少心理上的波动?又有多少孩子的心理波动带给我们震撼?这一点一滴的细节,需要的是我们心灵磁场的感应。教师与孩子是平等的,是孩子的朋友,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信赖的导师,关注孩子们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关注孩子们的整个成长过程是教师不可推卸的义务。我们完全可以在孩子绘画时,赞扬孩子的色彩搭配有多么合适;我们也可以在孩子完成一件手工时,夸孩子的小手有多么灵巧;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表达我们的关爱……无论何时,爱是永远飘扬在教育天空的一面旗。

  如何对待孩子的吃喝拉撒,如何作孩子喜爱的老师?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想想自己过去也曾是个孩子”,一切就会变得非常简单:孩子,让爱来连接你和我。

  2、从不同角度欣赏孩子

  张莹以自己的方式快乐的成长,这令我感到欣慰!

  情景一:这学期,我班刚刚来了一位小女孩:小巧的身材、文文静静,刚见到老师时,拉着妈妈的手直往妈妈身后躲。当我蹲下来,亲切的问她的名字时,她怯怯的回答:张莹。

  情景二:一次,班里搞“怎样做个文明的孩子”这个主题。孩子们纷纷表达了自己认为文明的做法和不文明的做法。之后,我又让孩子们将自己的观点画出来,与小朋友共享。张莹在一张图画纸上画了一些乱七八糟的线,看上去没头绪。我看不明白,就请教张莹:“张莹,你画的什么啊?”张莹还是怯怯的说:“我画的是:有的小朋友不守规则,把小椅子乱放,弄的教室里乱七八糟的。”说完后,抬起头,期待的看着我。我为孩子的奇特思维感到欣喜,为孩子敢于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到高兴,于是我告诉她:“你真是一个很棒很棒的孩子,你的想法很好,你画的也很好!”张莹的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在张莹妈妈来接孩子时,张莹很自豪的让妈妈欣赏她的画。

  情景三:大班下学期,画日记已经成为了孩子们的习惯。我是定期收一下日记,然后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