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问题多

家庭教育问题多

家庭教育问题多


  据报道,前不久一位高中生在校与老师发生口角后离家出走后遭遇不幸。另一位学生在精神失常入院治疗的第4天,收到硕博连读的录取通知书…… 
 
    教育部进行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三个主要问题分别为人际关系、情绪状态和自我控制不良。另据调查,20%的学生存在较为明显的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有关专家认为,把以往进行的个别心理咨询辅导转为心理教育,使之成为一门必修课,将更有利于改善学生心理状态。在这值得庆幸的一天到来之前,我们希望学生父母(尤其是那些面临升学的学生父母)和老师们吸取已发生的教训,首先审视和平衡自己的心态,再以学生之心度学生之腹,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以减少和杜绝上述悲剧的发生。 
 
  许多父母和教师深感不解:如今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孩子为什么不知足?还有这样那样的“心病”?笔者从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十几年,接触过上万例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个案。来门诊或热线电话进行心理咨询的中小学生及其父母占70%~80%。近年的调查证实,20%以上12岁以下的小学生存在心理障碍。其主要心理问题表现在:人际交往障碍、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等。 
 
  高调教子显弊端 
 
  调查证实,80%以上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值过高,认为孩子若学习成绩不好就是自己家教无方。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些父母不是将身心健康放在育儿的首要位置。 
 
  一位10岁的女孩告诉我,她参加过20多个培训班,钢琴已经考过了8级。在学校里,她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是班长,还是学校电视台的小主持人。这不是很出色了吗?可她的母亲却说:“孩子现在脾气越来越大,学习成绩也不稳定。最近,还经常与老师发生冲突。钢琴也不愿意练了,英语、书法的培训班她也逃课,这可怎么办?”女儿给父母列出的三大“罪状”是:第一,父母不让、自己也没时间和同学一起玩儿,所以自己没有好朋友。第二,课外学习都是父母强制自己学的,而自己的爱好是唱歌、体育和学习电脑知识,父母却不让参加这些课外辅导班。第三,父母总是要求得高分,而自己只想当个普通学生。看着眼前这个身体单薄、已经戴上近视镜的女孩,真是令人同情…… 
  近年来,为了满足父母“上重点、考名校、洋留学”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孩子很少体验童年应该享有的天伦之乐,几乎被训练成一架学习机器,小小年纪就透支了健康。有些听话的孩子几乎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和生活。许多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孩子的天性、个性得不到保护。长此以往,孩子出现情绪障碍和亲子关系危机也就不足为怪了。然而,终身学习的时代已经到来,社会需要的是思维敏捷、身手矫健、勇于创新的人才,应试教育的“流水线产品”―――“5分加绵羊”式的书呆子已难适应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作为父母如果对此缺乏清醒的认识,就可能最终断送自己孩子的前程。 
 
  不守诚信难成才 
 
  与文化知识教育相比,当今社会对儿童的诚信教育十分薄弱。近日,一位父母向笔者讲了他儿子――一名五年级小学生的行为问题:“听老师说,我儿子偷了班里同学200元钱,已经被他花掉了。我们只好还给人家。没过多久,他又拿了家里400元钱。问他时,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的压岁钱放在你们那里,我拿的钱是借给好朋友急用的。’后来,我们找他的好朋友对质,才知道根本没有向他借钱那回事。另外,他还买过一些小玩具和不干胶画片,然后再私下高价卖给同学。他还多次请同学替他抄写作业,并给人家付劳务费。表面上他老老实实,实际上常说谎话,要是不改正,长大还不成个贪污犯?” 
 
  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规则意识教育和行为训练,而非年纪小所致。心理咨询中,我发现不少孩子为了迎合父母和老师的要求,经常做出一些假象。一些父母不了解孩子这种双重人格,不与孩子讨论“行为规则”,不注意教育孩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诚信观念、社会公德、高尚道德等等,都是孩子们必修的“童子功”,应从小进行实实在在的行为习惯训练。如果让小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教他学会制定消费计划和记账,并与孩子讨论消费原则,同时使孩子懂得金钱与道德的关系等等,就会避免这些方面的问题发生。 
 
  好孩子不拘一格 
 
  有位小学二年级男生,非常在意老师评的“小红花”,能得到时就兴高采烈,得不到时就情绪一落千丈,学习成绩也是忽高忽低。与他同班的一位女生则从不在意是否得小红花,学习成绩处于中上水平。她活泼开朗,喜欢读课外书,还动手写了不少有趣的儿歌,而她的父母却认为女儿不求上进,竞争意识不强。 
 
  人们虽然知道同年龄的孩子之间存在差异,却仍习惯于用同一个标准要求孩子。应试教育的弊端就在于它引导老师和父母把每个学生变成穿着同号水晶鞋的“公主”。一个让老师和父母都喜欢的“公主”至少要有三个条件:一是学习成绩拔尖,二是听老师的话,三是在班上表现好,主动做好事等。但是如果让孩子从小就“活给别人看”,其个性也会随之消失或发生扭曲。 
 
  当今信息时代最有生命力的教育是个性化教育。台湾一位著名教育家说:“心理健康在贫困时代是奢侈品,在发展中国家是点缀品,在发达国家是必需品。”如果一个小学生从没想过“我是谁”、“我和别人有什么不同”、“我的兴趣在哪里”、“我长大想做什么”、“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他的学习动力从何而来?他如何才能乐观地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的状况不仅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效率,更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与咨询对于广大儿童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无论学校和父母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健康报 
 
编者:欢迎大家在公社“教养大家谈”中就此文章发表自己的意见



(责任编辑:暖暖的阳光)